初中地理_海陆变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陆变迁》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的变迁。

2.了解大陆漂移说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3.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观察活动,探究发现并归纳总结出地壳的变动、海平面的升降是引起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

2.通过实验演示,探究发现板块运动的方式和产生的地形,探究发现地震、火山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列举海陆变迁的证据,树立海陆不断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观点。

2.通过地震、火山相关内容的学习,培养防灾减灾的观点和自我保护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了解大陆漂移说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2.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教学难点】
1.了解海陆变迁的地理事实并能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会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世界海陆地形的成因。

■教学方法
【教法】
创设情景法、实验探究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启发引导法、
交流谈话法。

【学法】
情景感受法、实验体会法、绘画填图法、地图观察法、问题探究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我们生活的这个美丽的星球上,到处充满了惊奇。

学生带着疑问看视频,去感受不论是多姿多彩的陆地,还是一望无际的大海,万事万物都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海陆变迁一直在不断的发生,这也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讲授新课
一、地球表面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沧海桑田(实例展示,动画演示,实验探究)
(一)展示图片
(二)提出问题
谁能解释这些现象?你能推断出什么变化?(让学生小组讨论解决问题)通过讨论得出结论海陆是不断变迁的。

那造成海陆变迁的原因是什么呢?课件动画演示喜马拉雅山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探索:喜马拉雅山脉为什么由海变成陆地?而东部陆地为什么会变成了海洋?
(三)模拟实验
通过模拟实验,学生探讨并总结出地壳的变动、海平面的升降是引起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

以上是地表形态的缓慢变化,那么地表形态的剧烈变化有哪些呢?海洋变为陆地,陆地变为海洋,海陆是不断变迁的,七大洲四大洋是否是固定不变的?二十世纪地理科学史上发生了激烈的争论。

二、大陆漂移假说(问题导引,动画展示,寻找证据)
(一)走南闯北,问题导引
南极洲大陆地处极地,被称为“冰雪大陆”,但科学家在南极厚厚的冰层下面发现很多种矿产资源,其中最丰富的是铁和煤。

对于南极洲上发现大量煤的事实,你想到了什么?
(二)动画展示,体验假说
教师简介“从地图上得到的启示──魏格纳与大陆漂移假说及其内容”。

你从魏格纳与大陆漂移假说的故事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教师展示Flash动画“穿越时空”:现在的海陆分布是这样的,2亿年前的大陆又是什么样子的呢?让我们一起跟随时光倒流,追溯到两亿年前的地球吧。

(三)观察预测,寻觅证据
学生先预测,然后分组寻找证据证实大陆是否会漂移。

动手把南美洲大陆和非洲大陆从地图上剪下来,看看是否能拼合成一个整体,小组代表用剪好的南美洲和非洲地图,演示并分析,教师点评指导。

三、板块构造学说(大胆预测,探寻证据,分析验证)
(一)猜一猜:大陆为什么会漂移呢?
小组长负责分工安排,并协调探究过程:每个小组选出一名记录员。

搜集资料的组员适时向大家展示课前搜集到的有关大陆漂移说的资料,然后大家交流发言,记录员记录主要的发言,组长整理答案,达成一致,得出相关结论。

(二)板块运动会形成哪些地形呢?火山、地震是如何发生的呢?
实验演示:既然板块能运动,那一定是受到了力的作用,那么力的方向有几种呢?
学生用书本作为实验材料,演示板块运动以及所受力的方向。

深入探究:当板块发生碰撞时会导致什么结果?
大胆预测:当板块发生碰撞时会形成山脉。

探寻证据:在板块碰撞处填写主要山脉的名称。

分析验证:用书本演示板块运动和山系的形成,并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如阿尔卑斯山、喜马拉雅山、落基山、安第斯山和东亚岛屿的形成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得出结论:当板块发生碰撞时会形成山脉。

过渡:两个板块在碰撞过程中,除了形成山脉,预测一下还会发生什么情况?
大胆预测:在板块碰撞挤压处地壳会震动,可能会引发地震、火山。

探寻证据:通过观察下图寻找火山、地震的主要分布地区,认识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证实预测。

(教师出示世界火山、地震分布图,学生观察世界上多火山、地震的位置)
得出结论: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

为什么日本、印尼多火山地震,而同为岛国的英国却很少发生地震?
小组成员合作,探究防震措施,了解地震后应如何学会自我保护?
用类似的步骤和方法,学生可以顺利完成另一个深入探究“当板块发生张裂时,又会导致什么结果”。

大胆预测:当板块张裂时,会形成裂谷或海洋。

探寻证据:美国、英国等多国科学家透露,红海正在发生分裂,数百万年之后可能将产生一个新的海洋,而非洲大陆也将分成两部分。

由于板块的张裂运动,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向相反的方向运动,地表裂谷带产生(东非大裂谷)大陆解体(亚、非大陆分离)新海洋出现(红海)新大洋形成(大西洋)。

得出结论:当板块张裂时,会形成裂谷或海洋。

学以致用: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下列问题。

1.预测大西洋、太平洋、地中海将会怎样变化?
2.猜想几百万年后,地球上海陆分布状况会有怎样的变化?
■知识梳理,实战演练
学生整理,说出海陆变迁的原因、大陆漂移说、板块构造学说等内容,将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地震演习
想一想,当地震发生时我们正在上课,应该怎么做?
■教学反思
从海陆变迁的事实发现,到大陆漂移说、板块构造学说的探究,这一部分知识理论性强,对于刚有了海陆分布知识的初一学生来说,接受的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因此怎样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并进一步把学生的形象思维发展成理性思维就显得至关重要,为此,我在设计教学思路的时候,大胆地运用了情境导入、问题探究、实验探索、现象验证等学习方法,让学生在动手、动眼、动脑的学习过程中去发现知识、去探索规律、去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这样既有效地突破了重难点知识的学习,又很好地达成了课程标准的要求,落实了课时教学目标。

学情分析
世界海陆变迁的原因探究一直是科学家们研究的热点问题。

就初中生的心理而言,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千变万化的自然界充满好奇心,教师在教学中设置探究性和悬念性很强的问题,开启学生求知欲望;根据学生已掌握的地理技能,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氛围。

效果分析
总起来说,本节课教学,从课堂导入、动画演示到最后的防震演练,设计比较新颖,达到了教学目标,体现了新课程的改革理念,突出了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还给了学生的自主权。

教师回到了自己原来的角色。

学生对本节课比较感兴趣,学到了生活中有用的地理。

但是本节课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和不足,需要不断改进。

教后反思
优点:
1、利用视频导入,学生不时的哈哈大笑,引起学生兴趣,同
时老师注重问题引导,
2、学习目标具体明确。

3、大量运用视频和动画演示,形象直观,便于学生理解。

4、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加强学生记忆。

5、学案探究案部分小组讨论充分,实现思维碰撞。

缺点:
1、小组参与度不够,老师未指定几号回答,学习较差的同学
回答问题较少。

总之,本课不足之处还有很多,,在以后的课里我会逐步改进,突破自己存在的问题。

教材分析
《海陆变迁》一课,是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四节的内容。

从本节在教材中地位来看,本节是本章教学的重点。

1、“海陆的变迁”是第二章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了地球面貌形成的原因。

通过学习本节海陆的变迁等实例,初步认识自然界的发展是无止境的,人类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利用自然的手段也是无止境的。

2、世界海陆分布的原因探究一直是科学家们研究的热点问题。

就初中生的心理而言,本节内容可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兴趣,对学生有一定的吸引力。

本节重在让学生了解地球表面是在不断变化的,树立运动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第四节《海陆变迁》
【知识与技能】
1.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的变迁。

2.了解大陆漂移假说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3.说出世界著名山脉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观察活动,探究发现并归纳总结引起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

2.通过实验演示,探究发现板块运动的方式和产生的地形,探究发现火山、地震分布与板
块运动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列举海陆变迁的证据,树立海陆不断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观点。

2.通过火山、地震相关内容的学习,培养防灾减灾的观点和自我保护的意识。

【学习重点、难点】:
1、重点:①板块构造学说②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分布。

2、难点:运用板块构造学说,分析世界主要火山地震的成因。

【预习案】
一、地表形态变化
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之中。

大多数地表形态的变化需要经历漫长的时间,但是能引起地表形态在短期内甚至是瞬间发生变化。

二、大陆漂移假说
大陆漂移假说是由国的提出的。

三、板块构造学说
1、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是由拼合而成的。

2、全球主要有大板块。

其中几乎全部由海洋构成。

3、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有
的,地壳比较。

四、火山与地震
火山地震带和火山地震带是世界上地震和火山活
动最剧烈的地带。

【探究案】
探究一:地表形态变化
1、列举海陆变迁的事实
2、自主学习:P41页活动
探究二:大陆漂移假说
1、大西洋两岸的非洲和南美洲有着共同的动物鸵鸟和海牛,同时也有着相似的古生物化
石,这是为什么呢?
2、煤炭资源是古代森林由于地壳运动埋藏于地下许久才形成的,可南极洲有着丰富的煤
炭资源,你能解释其中的原因吗?
探究三:板块构造学说
有人说,海洋是有年龄的。

你能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海洋的年龄吗?
1: 东非大裂谷――孕育中的海洋胚胎
2: 红海--乳嗅未干的婴儿
3: 大西洋――风华正茂的青年
4: 太平洋――不惑之年(四十岁)
5: 地中海――耄耋之年(mào dié八十岁)6: 喜马拉雅山区――死亡之海
探究四:火山与地震
1、指出两大火山地震带,并说出这里为什么多火山地震?
2、说出日本、印度尼西亚、智利容易发生火山地震的原因?
3、地震灾害发生时,你正坐在教室内上课,你会怎么做才可能生存?
【练习案】
一、选择题
1.下列地形变化是由人类活动引起()
A.台湾海峡 B.长江三角洲 C.围湖湖田 D.欧洲的阿尔卑斯山
2.日本是一个多火山、地震的国家,主要原因是()
A、日本国土狭小
B、日本经济发达
C、日本人口众多
D、日本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
3.根据大陆漂移假说,下列哪个海域正在不断扩张?()
A、地中海
B、红海
C、南海
D、孟加拉湾
4.下列关于板块构造学说,说法不正确的是()
A、板块犹如七巧板形状固定不变
B、各大板块处于不断地运动中
C、板块内部地壳相对比较稳定
D、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
5.关于大陆漂移假说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是德国科学家哥白尼提出的
B、两亿年前,地球上的各大洲是相互连在一块的大陆,被称为“泛大陆”
C、大西洋在缩小
D、太平洋在扩张
6.台湾海峡的底部发现有古代森林的遗迹,原因是()
A、海底森林死亡
B、地壳运动造成陆地下陷,沉入海底
C、砍伐的森林大量丢弃到海中
D、陆地上的树木被河水冲到海中
7.喜马拉雅山脉是由哪两个板块碰撞形成的?()
A、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
B、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
C、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
D、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
8.落基山脉是由下列哪些板块相撞造成的?()
A、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
B、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
C、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
D、美洲板块与非洲板块
9.喜马拉雅山区发现海洋生物化石,台湾海峡海底含有煤层,说明()
A、喜马拉雅山区曾是海洋,后被挤压抬升的结果
B、台湾海峡从温带漂移至此
C、台湾海峡海底生长着许多海洋生物
D、喜马拉雅山区有许多咸水湖,属湖中水生生物的化石
10.全球主要有六大板块,其中几乎全部是海洋的板块是()A.太平洋板块B.印度洋板块C.美洲板块D.南极洲板块
二、综合题
11.写出字母代表的六大板块的名称。

A 板块,
B 板块,
C 板块;
D 板块,
E 板块,
F 板块。

12、阅读材料,观察地图,回答问题。

2004年12月26日上午,在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发生8.7级以上强烈地震。

地震引发的海啸造成28万人遇难失踪。

2008年5月12日下午,中国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造成6万多人遇难。

(1)世界火山、地震主要集中在哪些地区?。

(2)上述两次大地震都与板块和
板块的相撞有关。

(3)地震灾害发生时,你正坐在教室内上课,
你会怎么做才可能生存?。

【课后反思】:
课标分析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的变迁。

2.了解大陆漂移假说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3.说出世界著名山脉、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观察活动,探究发现并归纳总结出板块运动是引起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

2.通过实验演示,探究发现板块运动的方式和产生的地形,探究发现地震、火山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列举海陆变迁的证据,树立海陆不断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观点。

2.通过地震、火山相关内容的学习,培养防灾减灾的观点和自我保护的意识。

重难点:①板块构造学说②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分布及成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