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时期威海市经济运行情况简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二五”时期,威海市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坚持生态立市、科教兴市、产业强市,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全市经济实力明显增强,运行质量不断提升,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民生保障得到改善,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一、“十二五”时期威海市经济发展呈现五大亮点(一)经济总量连上两个台阶。
“十二五”期间,全市坚持以提高质量效益为中心,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强化创新驱动,着力优化产业结构,全市经济总量连上两个台阶。
2011年,全市经济总量步入2,000亿元大关,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10.95亿元,实现了“十二五”的良好开局。
“十二五”末,全市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总量突破3,000亿元。
(二)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
“十二五”时期,全市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后续影响,以高端高质高效为发展方向,坚持“产业强市、工业带动”战略,合理利用有效资源,厚植壮大优势产业集群,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
到“十二五”末,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由2011年的10.7%稳步回落至2015年的8.5%,2011~2015年均增速为9.8%,较“十一五”时期的13.6%走低了3.8个百分点,分别高于全国、全省2.1和0.5个百分点。
(三)经济发展质量进中趋好。
回首“十二五”,全市产业结构呈现出第二产业主导优势逐步弱化、第三产业拉动作用稳步增强的发展格局。
2015年,全市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49.3%,较2011年走低了13.3个百分点。
相对于第二产业,全市第三产业占比稳步提高,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逐年增强。
(图1)
(四)经济结构调整稳步推进。
五年来,立足现有基础和产业优势,始终秉承“一产抓特色促跨越、二三产抓结构上规模”的工作思路,积极实施产业集群“3+4”发展战略,加速膨胀新信息、新医药、新材料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全市经济结构得到明显改善。
1、工业。
2015年,全市工业增加值增长8.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长8.6%。
工业内部结构不断优化,高新技术产业比重不断上升。
2015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3.6%,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
值比重为38.8%,较2011年提高了5.2个百分点,比重高于全省6.3个百分点。
2、服务业。
“十二五”期间,全市加大服务业投入力度,积极培植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新型业态,创新服务业发展模式,互联网经济、文化产业等新型服务业行业蓬勃发展。
分行业看:
(1)金融业。
受股市波动和国家金融改革的双重影响,“十二五”期间,全市金融业增速波动较大,但总体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
2015年,全市金融业实现增加值73.88亿元。
“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12.1%,高于第三产业增速1.5个百分点。
2011~2014年,受股市低迷和较高存款利率的影响,全市人民币存款保持9.0%~17.0%的较高增速,因此金融业增加值增速也保持在11.4%~16.1%的较高发展水平。
(2)营利性服务业。
“十二五”期间,全市加大新型业态培植力度,鼓励创新商业模式,电子商务、文化体育产业等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
2015年,全市营利性服务业实现增加值202.71亿元,增长21.3%,年均增长15.2%,高于第三产业4.6个百分点。
(3)非营利性服务业。
“十二五”期间,全市大力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全市科学研究、教育等非营利性服务业增速呈波动上扬的发展趋势。
到2015年,全市非
“十二五”时期威海市经济运行情况简析
□文/时伦克
(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发展局山东·威海)
图12011~2015年威海市三次产业比重变动趋势图
经济/产业
《合作经济与科技》No.4s 2017
18--
营利性服务业实现增加值309.63亿元,增长12.2%,
高于2011年7.7个百分点。
(五)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十二五”期间,我
市坚持以统筹城乡发展为重点,扎实推进全域城市
化、市域一体化,持续改进民生,着力解决事关人民群
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
2011~2015年的五年间,全
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再上新台阶,按常住人口计算,2015年突破10万元,达到106,922元,比2010年增加37,734元,年均增长9.8%。
二、威海市与青岛、烟台比对分析
(一)经济增速回落趋势相对较缓,年均增速基本
持平。
“十二五”期间,青岛、烟台的经济增速持续回
落,其回落速度快于威海,到“十二五”末,威海市经济
增速略高于青岛、烟台。
2011年,威海市地区生产总
值增长10.7%,分别低于青岛、烟台1.0和1.4个百分
点。
到2015年,威海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5%,分别
高于青岛、烟台0.4和0.1个百分点。
“十二五”期间,
威海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8%,高于青岛0.2个
百分点,低于烟台0.1个百分点。
(二)第三产业拉动及贡献作用有待增强。
“十二
五”期间,与青岛、烟台相比,威海市的第二产业对经
济的拉动及贡献作用仍处于相对主导的地位,第三产
业的发展后劲有待进一步提升。
2015年,威海市第二
产业贡献率为49.3%,高于青岛11.9个百分点,低于
烟台5.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贡献率为47.7%,低于青
岛7.4个百分点,高于烟台5.7个百分点。
(三)新兴服务业态仍有上升空间。
“十二五”期
间,威海市服务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与青岛、烟
台相比仍有上升空间。
2015年,威海市金融业增长8.5%,分别低于青岛、烟台4.4和3.0个百分点;营利性服务业增长21.3%,分别高于青岛和烟台7.8和0.5个百分点;非营利性服务业增长12.2%,分别高于青岛和烟台4.0和2.8个百分点。
金融业、营利性服务业和非营利性服务业合计占第三产业的比重为43.0%,分别低于青岛和烟台5.7和2.7个百分点。
(四)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差距逐年缩小。
“十
二五”期间,威海市加大高新技术投入力度,高新技术
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逐年提高,与青岛、烟台
相比,比重差距逐步缩小。
2011年,威海市高新技术
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为33.6%,分别低于青
岛、烟台5.3和5.1个百分点。
到2015年,威海市高新
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为38.8%,分别低于
青岛、烟台2.2和3.0个百分点。
三、威海市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一)工业发展趋缓。
受国际金融危机、出口乏力、
生产成本不断提高的影响,企业盈利能力逐步下滑,全市工业增速回落。
2011年,工业增加值增长13.1%。
到2015年,工业增加值增长8.1%,较2011年走低5.0个百分点。
受供需不均衡的影响,工业企业转型依旧面临较大困难。
(二)服务业传统产业增长乏力。
“十二五”期间,受金融危机、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及进出口形势等多重因素影响,全市服务业传统产业增速明显放缓,呈现不断下滑趋势。
2015年,全市批发零售业实现增加值328.79亿元,增长8.3%,较2011年走低8.9个百分点;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216.71亿元,增长2.6%,较2011年走低6.1个百分点;住宿餐饮业实现增加值78.55亿元,增长8.8%,较2011年走低5.9个百分点。
四、促进威海市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几点建议
(一)优服务,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应抓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点,积极释放改革发展的红利。
研究开展优环境降成本行动,打出降低融资成本、商务成本、物流成本、地价成本等“组合拳”,落实降低税费、社保费等减负政策,引导更多民间资本进入实体经济领域,提高产业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运营效率,以产业引导、股权投资方式支持产业发展,全力促使环境好起来、成本降下去。
(二)扩内需,力促消费市场活跃。
在经济下行的新常态下要更加突出消费的拉动作用,使经济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重点谋划发展现代物流、科技服务、新兴专业市场、创意与文化、软件与信息服务、金融商务、健康养老、教育等服务业,优化内需消费软环境。
把旅游作为重点服务业来抓,加强旅游推介,不断丰富旅游产品,升级旅游休闲消费,促进购物旅游消费,挖掘旅游消费潜力。
积极培育电子商务发展。
加快电商平台建设,扩大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消费,促进实体市场和虚拟市场、国内贸易和跨境贸易共同发展。
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支持居民住房装修、大宗耐用消费品、新型消费品等方面的合理信贷需求。
改变传统商业模式,引导和支持商贸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增加休闲、娱乐、文化创意等新业态的比重,不断创新产品供给。
(三)抓项目,增强投资发展后劲。
继续扩大有效投资,充分发挥投资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的后劲。
加大对基础设施、社会公共服务设施的投入,不断改善威海的发展环境。
加大重点项目建设力度,充分发挥重大项目的支撑作用和带动效应,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积极引进对威海市产业结构、经济发展、城市转型有较大带动力和影响力的项目。
以重大项目建设为突破口,采取措施对新兴产业、创新创业型企业投资予以重点扶持。
■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