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管理】重温供应链经典:一流的产品,不入流的供应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温供应链经典:一流的产品,不入流的供应链!
导读:
最近10年,数字化、各类供应链技术、软件和硬件发展突飞猛进,很多行业的上下游企业间都实现了数据的交换,公司内部数据更是有系统实时连接。
再加上各类算法和大数据分析的应用,按道理供应链的各项指标应该趋好,成本和库存应该降低才对。
然而现实很骨感:要用的货极度短缺,不用的货严重过剩。
这些不能归因于供应链技术不足,而是归根于缺乏供应链顶层设计:供应链战略与产品战略不匹配。
——
供应链的万丈高楼起于坚固的地基
收到后台粉丝留言,夸小编的居多,比如的供应链干货多,实用性强,批评者也有,说小编不懂战略。
这话说的,还有哪个供应链人不懂战略吗?市场上最不缺的就是供应链战略专家和教授,最缺乏的就是优秀的仓库一线班组长、懂算法善协调的计划员、能管好供应商的合格采购。
供应链人的基本功要扎实。
记得有一篇供应链专家的文章谈到安全库存作为buffer,并推荐用标准差来计算,以此为基础,逐步构建计划的顶层体系。
然而ROP公式中,用标准差的前提是历史数据符合正态分布。
不管你来自什么行业,见到多少SKU的实际使用量呈正态分布的?碎砖石怎么能用来建高楼的地基?
引用李竹云老师的一句话:我不愿意高谈阔论高大上的东西,不是因为我不懂战略,而是因为我很少关心过,我更愿意关心眼前现实的东西,所谓细节决定成败的问题我都关心。
然而我从不否认战略的重要性,自始至终认为:供应链运营必须服从供应链战略,供应链战略又必须服从公司战略。
在深入理解战略的基础上,基本功扎实的供应链人方能构建与公司战略相匹配的绝佳运营体系。
前几天,再次阅读了MarshallL.Fisher于1997年在哈佛商业评论发表的经典文章:一流的产品,不入流的供应链?英文标题是What is the right supply chain for your product?,怎么翻译随你,但强烈建议阅读原作,因为好的供应链战略文章真心不多,能让小编吐血推荐的供应链经典就那么屈指可数的几篇。
要读就读经典,少被各类知识付费所蒙蔽,原因见知识付费这两年,我花钱买的4个教训,点击即可阅读。
现结合本人的实践,做分享和解读如下。
最近10年,各类供应链技术、软件和硬件发展突飞猛进。
很多行业的上下游企业间都实现了数据的实时交换,公司内部数据更是有系统连接,再加上各类算法和大数据分析的应用,按道理供应链的各项指标应该趋好,成本和库存应该降低才对。
然而现实很骨感:要用的货极度短缺,不用的货严重过剩。
这些不能归因于供应链技术不足,而是归根于缺乏供应链顶层设计:供应链战略与产品战略不匹配。
你的产品需要什么样的供应链?
Marshall L.Fisher认为,从本质上讲,产品可以分为功能型和创新型两类。
比如消费品中,食品饮料等多数属于功能型,服装手机等多数属于创新型;工业品中原材料,零部件等多数属于功能型,设备、定制化产品等多数属于创新型。
当然功能型产品可以向创新型产品迈进,反之亦然。
功能型和创新型产品的对比如下,本文仅摘取部分(强烈建议阅读原作,以便树立供应链战略的全局观)。
功能型产品需要成本型供应链,创新型产品需要响应型供应链,对比如下,本文仅摘取部分(强烈建议阅读原作,以便树立供应链战略的全局观)。
据以上,确定你的产品该用什么样的供应链:要么选A,要么选D,如下矩阵。
文中战略、理论和思维框架都是对的,供应链运营也必须服从供应链战略。
然而无论是笔者过去所在的企业供应链实操,还在现在的供应链咨询业务中,遇到大量实践问题跟Marshall L.Fisher原作说的不完全一样,我们遇到的太多问题是:D象限也难以预测、明知B象限不可为而为之、我能搞定C象限、进入A象限无从下手。
我们逐个来看。
明知B象限不可为而为之
按照原作说法,极少有公司进入左上角的B象限,因为加大供应链投资不能带来有效回报,比如供应链改善上投入1块钱,收益可能只有2毛。
这一点,我不能完全同意。
举个典型例子,中国的电商和快递业,大部分公
司在功能型产品上,追求响应型供应链,与欧美市场形成鲜明对照(美国快递这么慢为何能超越中国跻身全球物流竞争力前十?点击即可阅读)。
新经济下,企业获得资本的支持后,首要目标是市场份额。
即使多年亏损,仍能获得投资者的持续买单并上市。
这在古典经济学家看来,是无法理喻的。
其他行业也有类似,比如(供应链春雨:新专业新架构新压力的第三部分,点击即可阅读),除了市场份额,其他都不重要,可以忍受供应链高成本。
经过多年厮杀,这些提供功能型产品的公司,有部分存活下来了并开始盈利。
他们是不是要回归理性,走向D象限或A象限呢?一位长期在B象限的工业品CEO私下里说:竞争是残酷的,一旦我们缺货,客户发现我们竞争对手的东西也不错,再把客户拉回来就难了。
一次缺货导致客户转向,看起来损失不过几千块,但客户未来几年不采购,损失将是以十万百万计的。
所以这些公司固守在B象限,拼价格,拼供应链。
有的公司,经过厮杀,市场份额和客户基础有了,开发新产品,走向A象限,结果发现创新型产品比功能型产品更加难以预测,要么库存短缺造成巨额的失销成本,要么库存过剩打折清仓损失巨大。
有的公司,想提高利润,决定进入D象限,但非常担心存货降低带来服务水平降低,从而带来销售额降低。
我能搞定C象限
记得巴菲特有句话:“理性就是能高效配置资源。
大多数的公司管理层都容易高估自己的能力,还有双闲不住的手,而且喜欢模仿同行业的做法。
别人投资新项目,他也马上要跟进。
”
管理层进而认为,我能搞定C象限,别人不行。
作为供应链人,可以把这篇罗素:如何避免愚蠢?,点击即可阅读)和下图发给老板们看看。
所以C象限的公司真的无法长期存活,要么向左移动,把产品变成功能型的;要么向下移动,把供应链变成响应型的。
至于朝那个方向移动,要平衡移动产生的额外利润和供应链成本。
既然说公司要么选A,要么选D,那么关键是进入这两个象限后,该如何行动?且听下集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