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作人--译者人生

合集下载

人的文学周作人赏析

人的文学周作人赏析

人的文学周作人赏析
周作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作品和思想具有深远的影响。

他的《人的文学》是一篇重要的文学宣言,表达了他对文学和人性的独特见解。

首先,周作人强调了文学的个体性和人道主义。

他认为,人作为独立的有生命的个体,不属于上帝、帝王和父母,也不是任何人的奴隶和私有物。

每个人都应该追求自己的幸福和自由,而不是被传统的观念和道德所束缚。

因此,他主张文学应该以个人为中心,关注个体的生命和经验,而不是仅仅反映社会和政治的变迁。

其次,周作人认为文学应该具有社会性。

他认为,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中,与他人和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因此,文学不仅应该关注个体,也应该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社会问题。

他主张通过文学作品来探讨人类普遍面临的问题,如生死、爱情、家庭、社会公正等,以期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最后,周作人强调了文学的艺术性和审美价值。

他认为,文学不仅是一种宣传工具,更是一种艺术形式。

因此,文学作品不仅应该具有思想性和社会性,也应该具有艺术性和审美价值。

他主张文学作品应该追求语言的美和韵律的美,以及通过形象和情节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综上所述,周作人的《人的文学》是一篇具有深刻思想和独特见解的文学宣言。

它强调了文学的个体性、社会性和艺术性,以及人道主义的价值。

这些思想对后来的中国现代文学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清末中国对_一千零一夜_的译介

清末中国对_一千零一夜_的译介

国外文学(季刊) 1998年第4期(总第72期)清末中国对《一千零一夜》的译介李长林 《一千零一夜》这部阿拉伯民间故事集,以曲折离奇的故事、绚丽多采的幻想、流畅生动的语言,吸引了几个世纪的读者,在世界一些国家广为流传。

这部文学名著,何时被中国人所知晓,这是一个饶有兴趣的问题。

据笔者目前所查到的资料,中国最早关于《一千零一夜》的介绍,见于林则徐在鸦片战争期间编辑的《四洲志》。

其第六、七两章集中说明了阿拉伯地区的史地情况,在结尾部分记述阿拉伯在学术和文化方面的成就时,写道:“本国人复又著辑,论种类、论仇敌、论攻击、论游览、论女人,以至小说等书。

近有小说一千零一夜,词虽粗俚,亦不能谓之无诗才。

”继《四洲志》之后,严复在1900年至1902年译述的《穆勒名学》一则按语中评介了《一千零一夜》。

按语写道:“《天方夜谭》不知何人所著。

其书言安息某国王,以其宠妃与奴私,杀之,后更娶他妃,御一夕,天明辄杀无赦。

以是国中美人几尽,后其宰相女自言愿为王妃,父母涕泣闭距之,不可,则为具盛饰进御。

夜中鸡既鸣,白言王为女弟道—古事未尽,愿得毕其说就死。

王许之,为迎其女弟宫中,听姊复理前语。

乃其说既吊诡新奇可喜矣,且抽绎益长,猝不可罄,则请王赐一夕之命,以褒续前语。

入后转胜,王甚乐之。

于是至一千有一夜,得不死。

其出为各国传译,名《一千一夜》。

《天方夜谭》诚古今绝作也,且其书多议四城(指亚历山大城,巴格达,开罗,大马士革——引者注)回部制度、风俗、教理、民情之事,故为通人所重也。

”①严复写的这则按语颇见水平,既简要说明了《一千零一夜》书名的来历,又高度评价了此书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其反映的社会内容。

从《穆勒名学》的译文及这则按语中,可见在中国用《天方夜谭》这一书名始自严复。

极有可能严复曾通读过《一千零一夜》的英译本。

1903年中国出版了《一千零一夜》的第一个中译单行集,译者为周桂笙(1872—1936)字新庵,又字树奎,别署知新室主人。

周作人人的文学主要观点

周作人人的文学主要观点

标题:周作人的文学主要观点与人生之旅导语:周作人,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作家与文化评论家,他的作品不仅富有情感,还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在周作人的文学世界里,我们可以领略到他的独特观点,感受到他对人性、社会与人生的思考。

本文将以周作人的文学主要观点为线索,带领读者踏上一段丰富多彩的人生之旅。

第一幕:生命的无常与人性的抉择在周作人的作品中,我们常常能够感受到生命的无常与人性的抉择。

他深知人生充满了变数与挑战,而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在迷茫与坚持之间做出选择。

他在《热风》一文中写道:“生活中有些无法改变的东西,也有些必须抛弃的东西。

”这句话道出了周作人对人性与命运的洞察,他认为人们在面对困境时,应该勇敢地追求真理,选择坚持自己的信仰与价值观。

第二幕:儿童与纯真的世界周作人对儿童与纯真的世界有着特殊的情感与观察。

他在《我们仨》中展现了一个小家庭的生活,通过孩子的眼睛,透露出家庭的温暖与悲喜。

他认为儿童是世界上最纯真的存在,他们的天真无邪是一种宝贵的品质。

周作人的作品中常常以儿童的视角来反思成人世界的种种问题,警醒人们要保持纯真的心灵,不被功利与虚伪所腐蚀。

第三幕: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周作人在他的作品中也对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冲突与矛盾有着深刻的触动。

他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追求,并不意味着对现代社会的抗拒。

相反,他希望传统文化能够与现代社会相融合,发挥其独特的魅力与智慧。

他在《西江月·读史》中写道:“欲问世道如何,原来便是人心如何。

”他希望通过对历史的研究与反思,启迪人们对现实的认识与思考,以寻找解决问题的智慧。

第四幕:爱与责任的探索周作人笔下的爱情并非单纯浪漫的描绘,而是包含了责任与牺牲。

他在《父与子》中描写了一个父亲对儿子的无私关爱,通过一系列的小故事表达了父爱的伟大与深沉。

周作人认为,爱与责任是互相依存的,只有在承担起责任的同时,才能真正体会到爱的力量与意义。

他通过作品呼吁人们在家庭与社会中承担起应尽的责任,以共同建设一个更美好的世界。

周作人的日本文学翻译成就

周作人的日本文学翻译成就

周作人的日本文学翻译成就dang'anjiemi周作人对文学翻译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迄今也少。

周作人对日本文学的翻译贡在他的30多种翻译著作中,对日本。

本文将对周作这些日本文学作品主要包括《如梦记》、平家物语》(前七卷)、《枕草子》、《古事记》、日本狂言选》、《日本俗歌六十首》、《浮世澡》、《徒然草》、《现代日本小说集》等作品,。

一、周作人日本文学译者的三个阶段周作人对日本文学的译者生涯始于五他译者了第一篇日本短篇小说小小的一个人》(江马修著),并于1918年月15日刊登在《崭新青年》杂志。

周作人的《点滴》在1920年8月出来其唯一的短篇小说也收录于在内,这就上开。

至1966标志着周作人渡过了半个世纪的日。

在这50多年的岁周作人获得了在日本文学译者领域里这毫无疑问将并使其在中国的外[1]380-441。

随着周作人对日本文学作品的挑选也出现了。

所以,在相同的时期和阶段,周作人甩。

我们可以根据周作人思想的相同1918年至1928年,为第二阶段1928年至1938年,周作人应邀出席“Cattenom”,就是周作人“自保投”时期,其译者的日本文学作品代表就是《闭合》;第三阶段从1938年至1966《平家物语》第七卷年才,在这个时期周就用一年的《例如梦记》,该《艺文杂志》第一卷和第二。

因此,周作人的日本文学译者生涯的第。

在这一阶段,他译者了很多日本这又就是周作人在其日本文学[2]80-87。

二、周作人的日本文学翻译成果。

根据对日本文学翻译的工作性质和规年轻时的周作人月份发表的《读武者小路君作〈一个青年的梦〉》,再到1966年5月5月,周作人译者的《平家物语》(第七卷)域新纪元的开拓者。

从1918年5作人的日本文学翻译成就不少的文学作品(主要包含诗歌和小说两种体式)。

周作人渐渐地关心起日本的诗歌和平民文学,这是和他留日期间广泛接触平民的生活有一定的关系。

在小说方面的成绩主要体现在1922年周作人和鲁迅先生合作翻译的《现代日本小说集》一书,接着周作人还翻译了《浮世澡堂》、《平家物语》、《枕草子》和《狂言十番》等日本古代著名著周作人作[3]60-64。

周作人散文简介

周作人散文简介

周作人散文简介周作人(1898年-1973年),原名周揆,字季侯,号呆子。

江苏吴江人。

作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

周作人是中国现代散文的开创者之一,被誉为“散文之神”。

他的散文作品凝练、深入,流露出他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和思考。

他深受俄国作家契诃夫的影响,继承了契诃夫散文的写作风格和思想内涵。

周作人的散文作品集中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农村现实、人情世故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反思。

他的作品不仅有思想深度,而且富有艺术性和美感。

周作人的散文作品既有描写现实生活的作品,也有展示个人情感和思考的作品。

在他的作品中,常常能够感受到他对社会不公和人性弱点的批判。

比如,他的代表作《春》中,通过对北方冰冻的自然景象的描述,寓意了农村人民面对严寒的苦难和对未来的希望。

他通过对个人命运的展示,反映了社会的不公和农村人民的艰辛。

他的作品中也常常流露出对生活和自然的热爱和赞美。

周作人的散文作品不仅关注农村生活,也关注城市生活。

他的《上海》,以及《南京大屠杀见闻录》都是他对城市生活的真实描写。

他在作品中透露出他对现代城市社会的的深思熟虑和对人性的思索。

他对上海这座城市的描写,让人们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繁华和庸俗,对城市人民的生活状态进行了深刻的剖析。

他的作品充满了对人类命运的反思和对个人命运的忧虑。

周作人的散文作品也同样关注传统文化。

他在作品中常常以自己的文化背景来展示他对传统文化的思考和赞美。

他的《茶》、《书籍和文化》等作品都是他对于传统文化的思索和传承。

他通过对传统文化的研究和解读,寻找到了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和意义。

总而言之,周作人的散文作品是中国现代散文的宝贵遗产之一。

他以独特的个人风格和思想内涵,深入地描绘了中国社会的现实和人性的弱点。

他的作品不仅有思想深度,而且艺术性极高。

通过他的作品,人们可以感受到他对生活和人性的深思熟虑。

他的作品不仅带给人们美的享受,也呼唤人们对社会和人性弱点的反思。

他的散文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珍贵瑰宝,也是我们可以从中获取智慧和启迪的良师益友。

从《中国译学史》的出版看我国的译论发展

从《中国译学史》的出版看我国的译论发展

从《中国译学史》的出版看我国的译论发展作者:吴瑶来源:《现代交际》2019年第09期摘要:当今我国翻译事业飞速发展,要开展翻译工作研究,提高译学理论水平,就必须首先研究中国译学理论史。

陈福康编著的《中国译学史》一书按照历史发展顺序勾勒出中国译学理论的轮廓,为翻译工作者学习和研究中国传统译学理论提供了宝贵资料。

基于此书,本文总结了各阶段译学理论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旨在了解我国译论及其发展历史,进一步提升翻译爱好者的理论修养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中国译学史译学理论研究代表人物主要思想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09-0103-02一、概述《中国译学史》由陈福康教授所著,原名《中国译学理论史稿》。

陈福康教授是我国现代专门从事中国文史研究工作的专家,主要学术成果包括《郑振铎传》《中国译学理论史稿》《井中奇考》等。

该书主要从古代、晚清、民国和新中国成立后四个历史时期对中国翻译发展史进行论述,是当之无愧的中国译学理论著作。

二、本书的内容与结构全书一共分为四部分:引言,正文,附录和后记。

引言部分主要讲述该书成书的经过和主要的内容结构等。

正文部分一共分为四章,包括中国古代译论,晚清民初的译论,民国时期的译论和新中国成立后的译论。

每一小节主要讲了三个方面的内容:译者所处的历史背景,生平介绍;该译者的重要理论主张,主要的译学活动以及翻译作品;总结该译者的地位、影响等。

附录部分主要列出一些参考书目。

后记则是一些与本书写作相关的话,包括对前人类似书籍的总结,以及该书成书的意义等。

第一章以时间顺序介绍了中国古代最早的一些译事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一些译论。

据史书记载,我国的翻译早在夏朝时便已出现,但那时主要是口译。

笔译则是从佛经翻译开始的,最早始于支谦——三国时期吴国知名学者。

而翻译理论的提出,最早出现在前秦,代表人物是高僧道安,他在《摩诃钵罗蜜经钞序》中提出了“五失本,三不易”之说,讲述了翻译时的一些注意事项。

周作人美文

周作人美文

周作人美文周作人(1898年-1974年),原名周扬,字作人,号古堂,湖南汝城人。

他是中国现代作家、散文家、文学评论家、革命活动家和教育家。

周作人一生以独创的文风和深刻的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周作人的美文作品丰富多样,内容涉及哲学、文学、教育、社会等方面,风格独具一格,深受读者喜爱。

在他的美文作品中,他阐述了自己对于人生、真理、美好未来的思考和感悟。

他的文字深入人心,给读者带来了许多思考和启示。

下面,我们来看一些周作人的美文,带您领略他的独特魅力。

一篇关于教育的美文:《小时候我是怎样练成的》是周作人的代表作之一。

他以自己童年时期的成长经历为背景,写出了一个懵懂少年通过自己刻苦努力逐渐成为一个有思想、有见识的人的故事。

他通过对学习方法、读书态度、思考习惯的描写和论述,告诉读者如何正确地学习和探索人生的真谛。

一篇关于人生的美文:《人生的道路是峭壁还是坦途?》让人深思。

周作人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展示了人生道路上的坎坷和曲折,通过对自己经历的剖析和总结,再次强调了人生需要勇气和智慧,需要找到人生的方向和意义。

他的文字真实而饱含哲理,给人以启迪,让人认识到人生的尊贵和价值。

一篇关于家庭的美文:《一个家庭的和谐》是周作人对家庭生活的独特见解。

他以自己的家庭为例,展示了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该如何建设和维护。

通过对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心、理解和支持的描绘,他告诉读者家庭是一个重要的社会基石,家庭的和谐关系对每个人的成长和幸福都至关重要。

通过阅读周作人的美文,我们可以感受到他的文字的真挚和智慧。

他的文字给人以启迪,使人更加理解和关注生活的真谛。

他的美文充满了对人性、人生、家庭、社会等方面的思考和感悟,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作为读者,我们应该积极参与周作人的文学世界,通过阅读和思考他的作品,感受他的智慧和激励,为自己的人生增添光彩。

同时,我们也应该传承和弘扬周作人的精神和理念,将他的美文意蕴传递给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受益于他的智慧和人生观。

《民国大师周作人作品大全集(套装七十八册)》读书笔记模板

《民国大师周作人作品大全集(套装七十八册)》读书笔记模板

祖先崇拜 思想革命 前门遇马队记 罗素与国粹 排日的恶化 亲日派 译诗的困难 民众的诗歌 翻译与批评
卷一旧书回想记 卷二桑下丛谈 卷三看书偶记 卷四看书余记
第一卷 第二卷罗马 第三卷
小引 复辟避难的回忆 语丝的回忆 蔡孑民 钱玄同 刘半农 爱罗先珂 诗人黄公度 读古诗学文言
第一分呐喊衍义 第二分彷徨衍义 附录一旧日记里的鲁迅 附录二学堂生活
民国大师周作人作品大全集 (套装七十八册)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读书笔记 05 目录分析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作者介绍 06 精彩摘录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翻译
希腊
全集
寓言
狮子
伊索
文学
周作人
作品
周作人 故事
小孩
大师
日本 狐狸 诗
宙斯 狼 狗
内容摘要
本套丛书按照创作作品、翻译作品分类编排,前三十八册为周作人自编作品,包括周作人生前亲自编订的 《艺术与生活》《自己的园地》《雨天的书》《知堂文集》《秉烛谈》等三十七册作品,以及编者编订的《周作 人书信集》。后四十册为周作人翻译作品,按照译文内容分类重新编排,分为四部分,依次为希腊古典文学、日 本古典文学、东欧文学和其他外国文学,包括《财神》、《希腊神话》、《伊索寓言》全译本、古希腊悲剧《欧 里庇得斯悲剧集》等,共计七十八册。
例言 关于萨波 萨波和她的女伴们 萨波的爱神颂歌 萨波在家里
纲要 [德]华格纳耳 原本第一卷 原本第二卷 原本第三卷
侠女奴
少年的悲哀 (国木田独步) 巡查 (国木田独步) 金鱼 (铃木三重吉) 黄昏 (铃木三重吉) 照相 (铃木三重吉) 第二的母亲(回想断片) (武者小路实笃) 久米仙人 (武者小路实笃) 亡姊 (长与善郎) 山上的观音 (长与善郎)

我学国文的经验-周作人

我学国文的经验-周作人

二、文本分析
结束语,再次强调其学习国文的经验:
• “多看书”
态度:
• “小说,曲,诗词,文,各种; • 新的,古的,文言,白话,本国,外国 • 好的,坏的,各种:都不可以不看”。
二、文本分析
更重要的读书目的: • “磨炼出一种精纯的趣味来”, • “知道文学与人生的全体”, • “逐渐养成一个健全的人生观”。
——学好“国文”的根本
三、思考与讨论
1、作者屡次说自己“没有经验”,讲的无 非是“老生常谈”,他真的是认为他所 讲的“无足道哉”吗?请加以解析。
2、“我的国文都是从看小说来的”,理解 国文,只有“多看书”。你怎样看这位 文章家的“经验”?
3、题为“经验”,作者却以大半篇幅讲了 许多有趣的经历和故事,这样的写法是 不经意的吗?其效果如何?
二、文本分析
• “他很奖励小孩看小说,以 为这能使人思路通顺”,
• 又正中取曲,斜出一笔, 祖父让人忍俊的一面: 投缘最是《西游记》,逢 人便说八戒猪。
二、文本分析
小说情节曲折、通俗易懂、引人 入胜、异想纷呈,对少年吸引力 很大。
借助读小说,可以轻松愉快地获 得中国语文的基础,识得汉语文 的趣味,不知不觉之间获得文章 阅读和写作的训练。
周作人的美文多收在他的散文集《雨天 的书》《自己的园地》《永日集》《谈 龙集》《谈虎集》《泽泻集》等中。
创作“闲适”散文的背景
第一,1919年的五四运动之后,历史进入20年代。 这时经过“五四”风暴洗礼的中国大地进入了思想烦闷 和迷茫的时代,即“五四”落潮期,许多曾是新文化运 动的勇士从“五四”的漩涡中退下来,陷进极大的痛苦 和矛盾中,周作人也不例外。周作人的矛盾主要是: (1)在政治态度上,是继续做战士还是做隐士。 (2)在文学观上,对艺术是独立的还是“文以载道”感到 矛盾,既反对“文以载道”,“但自己总做不出一篇为 文章的文章”。

周作人的文学名词解释

周作人的文学名词解释

周作人的文学名词解释周作人(1897年-1953年),原名周树人,字作人,号南石,哲学家、作家、翻译家,被誉为“现代文学理论家泰斗”,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

他以深厚的文学造诣和独特的文学思考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从周作人的文学名词解释出发,探讨他对于文学的独特见解。

一、自由散文周作人对于自由散文的解释十分独到。

他认为自由散文应该是真实的散文,而非局限于规则和条条框框的文体。

自由散文应该反映现实生活,以自由的方式展现作家的感受和思考。

周作人在他的《自由散文论》中指出:“自由散文应当是缤纷的,五光十色的;它可以伸展出笔尖、扩展进纸张,超过框框,超过男才女貌,超过情爱、超过道德、超过法律,甚至超过先生后生。

”他主张自由散文应该追求真实性和多样性,超越传统的束缚。

二、意境在周作人的文学理论中,意境被视为文学创作的最高境界。

他对意境的解释是:通过感情的渲染和形象的描绘,以独特的艺术手法创造出一种特殊的氛围和情感体验。

他认为意境是文学中最为宝贵的财富,是作品传递情感和表达思想的灵魂所在。

周作人常常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独特的意象来营造出独特的意境,让读者感受到文学作品所传递的美与哲理。

三、笔触笔触是周作人给予文学创作中重要的形象性特征之一,他认为一个作家的笔触代表着他的个性和文学风格。

他对笔触的理解是:笔触是作者通过文字来表达情感和思想的方式和手段。

一个好的笔触应该具有鲜明独特的个性,能够打动读者,引起共鸣。

周作人在其著作中经常强调笔触的重要性,并倡导作家要有自己的独特风格,通过个人独特的笔触来展现文学作品的魅力和内涵。

四、纪实文学纪实文学是周作人对于描写现实生活的文学形式的称呼。

他在他的《纪实文学论》中指出:纪实文学应当追求真实、生动、客观的表现形式,通过精确的事实描述和独特的人物刻画来展现生活的方方面面。

他对纪实文学有着很高的评价,认为纪实文学是文学中最具有实际意义和社会价值的形式之一。

周作人本人也是一位重要的纪实文学作家,他的作品《在西北风沙中》等都以真实、生动的描写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周作人的美文主张及其意义

周作人的美文主张及其意义

周作人的美文主张及其意义周作人(1898-1973),原名吴笛,字梦笛,号东溪,江苏苏州人。

他是20世纪中国的著名文学家、教育家、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被誉为“语言大师”和“东方福尔摩斯”。

他的美文主张以清新、简洁、真挚的笔调著称,深受读者喜爱。

周作人的美文主张体现了他对文学的独特理解和追求,他提倡用简洁、真实的语言表达内心感受,追求自然、真实与人情味。

他认为文学作品应该具有思想性、感染力和引导力,要着力于生活的细节,让读者从中体味生活的真谛。

他的美文主张体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首先,他强调真实。

周作人认为文学作品应该从生活中汲取灵感,关注细微之处,运用真实、自然的语言来表达。

他以真实的细节和生动的形象描绘人物和场景,使作品更加贴近读者的生活,引起读者的共鸣。

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对生活的真挚热爱,让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真实。

其次,他强调情感。

周作人注重对人情的描绘,对人物的内心感受进行深入的剖析。

他认为文学的价值在于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从而达到感人肺腑的效果。

他的作品中经常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表达,表达出对生活的思考和感受,让读者感受到作者的真挚情感。

此外,他强调思想性。

周作人认为文学作品不仅要有情感的表达,还应该有思想深度。

他注重对社会现象和人性问题的思考,通过作品表达自己对社会和生活的思考,引起读者的深思。

他的作品中常常融入对生活态度和价值观的思考,让读者在欣赏美文的同时也得到一些思想上的启示。

最后,他强调语言的力量。

周作人认为语言是表达内心感受的一种工具,准确、简练、生动的语言能够更好地传达思想和情感。

他倡导用简单、通俗的语言来表达复杂的思想,让作品更易读、更易懂。

他自己的作品就充分展示了他对语言运用的独特功力,使读者在阅读中获得美的享受和思想的启迪。

总之,周作人的美文主张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他通过真实、情感和思想的表达,以及精准、生动的语言,使作品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思考力。

四季之美周作人译文

四季之美周作人译文

四季之美周作人译文《四季之美》
(译者:周作人)
春天是破晓的时候最好。

渐渐发白的山顶,
有点亮了起来,
紫色的云彩微细地飘横在那里,这是很有意思的。

夏天是夜里最好。

有月亮的时候,
不必说了,
就是暗夜里,
许多萤火虫到处飞着,
或只有一两个发出微光点点,
也是很有趣味的。

飞着流萤的夜晚连下雨也有意思。

秋天是傍晚最好。

夕阳辉煌地照着,
到了很接近了山边的时候,
乌鸦都要归巢去了,
三四只一起,
两三只一起急匆匆地飞去,
这也是很有意思的。

而且更有大雁排成行列飞去,
随后越看去变得越小了,
也真是有趣。

到了日没以后,
风的声响以及虫类的鸣声,
不消说也都是特别有意思的。

冬天是早晨最好。

在下了雪的时候可以不必说了,
有时只是雪白的下了霜,
或者就是没有霜雪也觉得很冷的天气,赶快的生起火来,
拿了炭到处分送,
很有点冬天的模样。

但是到了中午暖了起来,
寒气减退了,
所有地炉以及火盆里的火,
也都因为没有人管了,
以致容易变成了白色的灰,
这是不大对的。

春曙为最。

周作人散文全集索引

周作人散文全集索引

周作人散文全集索引周作人(1898年-1973年),原名周立波,字作人,号石屏,浙江绍兴人。

他是中国现代散文的奠基人之一,也是中国现代散文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周作人的散文作品以真实、自然、朴实为特点,深受读者喜爱。

周作人的散文作品丰富多样,涉及了生活、文化、历史、艺术等多个领域。

他的散文作品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入的思考,展现了他对人生、社会和文化的独到见解。

以下是周作人散文全集的索引,希望能为读者提供便利。

一、生活类散文1.《故乡的秋天》:描写了作者对故乡秋天的怀念和对家乡人民的思念之情。

2.《城市的夜》:以夜晚的城市为背景,描绘了城市的繁华和孤寂。

3.《乡村的春天》:描写了乡村春天的美丽景色和农民的辛勤劳作。

4.《市井小人物》:以市井小人物为主角,展现了他们的生活琐事和内心世界。

5.《旅行的意义》:探讨了旅行对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二、文化类散文1.《古文观止》:对古代文学作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评析。

2.《书法与绘画》:探讨了中国传统书法和绘画的艺术魅力。

3.《音乐与人生》:通过对音乐的赏析,探讨了音乐对人生的影响和意义。

4.《戏曲艺术》:介绍了中国传统戏曲的发展历程和艺术特点。

三、历史类散文1.《历史的回顾》:回顾了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展现了历史的魅力。

2.《古代文化遗产》:介绍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丰富遗产,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3.《历史与现实》: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分析,探讨了历史对现实的影响和启示。

四、艺术类散文1.《文学与人生》:探讨了文学对人生的影响和意义。

2.《电影与艺术》:对电影艺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评析。

3.《摄影与美学》:通过对摄影的赏析,探讨了摄影与美学的关系。

周作人的散文作品不仅展现了他对生活、文化、历史和艺术的独特见解,也反映了他对社会现象和人性的深刻思考。

他的作品以其真实、自然、朴实的风格,深受读者喜爱。

希望通过这个索引,读者能更好地了解和欣赏周作人的散文作品,感受他的思想和情感的力量。

周作人人的文学主要内容(一)

周作人人的文学主要内容(一)

周作人人的文学主要内容(一)周作人的文学主要内容1. 散文作品•描写自然景色的散文周作人的散文作品中,描写自然景色的内容常常出现。

他以饱满的笔触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大自然的美丽和壮丽,让读者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

•记叙人物生活的散文周作人也善于通过散文讲述人物的生活和情感故事。

他细致入微地刻画人物形象,通过细腻的叙述和深刻的洞察,展现人物的喜怒哀乐、矛盾与挣扎,从而引发读者的共鸣。

•抒发情感的散文周作人的散文作品中,也常常包含了抒发情感的内容。

他通过独特的笔触和生动的描写,表达自己对生活、对爱情、对友情等各种情感的感悟和思考,打动读者的心灵。

2. 传记体作品•名人传记周作人在文学创作中,也涉足了传记体作品。

他以独到的观点和深入的研究,描绘了许多世界历史上的重要人物的生平和事迹,同时也揭示了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对世界的影响,为读者展现了历史的底色。

•自传体作品除了名人传记,周作人也以自传体的方式写下了自己的一生。

他用文学的方式回忆自己的成长经历、历经的苦楚和取得的成就,给读者带来独特的观察角度和思考空间。

3. 诗歌作品•抒发思想感情的诗歌周作人的诗歌作品往往富有思想性和情感性。

他用简洁优美的语言和意象,抒发对生活、对世界、对人性的思考和感悟,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和理解。

•描绘自然景色的诗歌同样,周作人的诗歌作品也不乏描绘自然景色的内容。

他以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出了大量美丽的自然画卷,让读者感受到大自然的恢弘和绚丽。

4. 小说作品•现实主义小说周作人也尝试过创作现实主义小说,通过真实的情节和人物描写,展现社会现实和人性的真相。

他通过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揭示,带领读者思考社会中的众多问题。

•寓言小说寓言小说是周作人另一个重要的小说创作领域。

他运用寓言的方式,通过生动形象的故事和角色,抒发自己的思想和对社会问题的关切,寓意深远。

总结:周作人的文学作品涵盖了散文、传记体作品、诗歌和小说等多个方面。

他用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角色塑造,表达自己对人生、自然、社会等方面的思考和感悟,是一位多产而富有思想深度的资深创作者。

周作人的翻译理论及其翻译实践

周作人的翻译理论及其翻译实践

周作人的翻译理论及其翻译实践作者:于小植来源:《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刊》 2012年第9期作者简介:于小植(1978—),女,吉林长春人。

北京语言大学汉语速成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研究方向:中国现代文学。

于小植(北京语言大学汉语速成学院,北京 100083)摘要:周作人是伟大的翻译家,他从20世纪初提起译笔到文革前夕最后搁笔,前后历时60余年。

周作人在翻译中追求“调和”,他提倡使用白话文,但并不将古文一棒打死,而是主张兼顾信达雅,不拘骈散。

他提倡引入域外的新鲜血液,但拒绝将外国人名或者学术名词直接放入译文中的极端做法。

周作人在翻译理论和躬身实践两个方面一直做着调和古今、融汇中西的努力,为我国的翻译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

关键词:周作人;翻译;调和古今;融汇中西中图分类号:I206.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2)09—0122—02周作人在文学创作中追求“调和”,在文学翻译中也一直做着兼顾古今、融汇中西方文化的努力。

1951年6月15日《翻译通报》第2卷第6期上,周作人发表了《翻译四题》,谈了“直接译与间接译”、“直译与意译”、“古文与白话”和“韵文与散文”四个问题。

在对待“古文与白话”问题的看法上体现了周作人调和白话文与古文的理想。

他认为:如果是为出书而翻译,则信、达最为重要,自然须得用白话文,只是似乎缺少点雅。

虽然白话文也自行其雅,但一般不当它为雅,反以为是俗。

如果是为自己而翻译,那么雅便特别要紧,并且只有用文言才能极容易达到。

周作人提倡的翻译方法是:“利用骈散夹杂的文体,伸缩比较自由,不至于为格调所拘牵,非增减字句不能成章,而且这种文体看去也有色泽,因近雅而似达,所以易于讨好。

”[1]尽管周作人提倡使用白话文翻译,但也未将文言文体一棒打死,他委婉地表示为了实现“雅”,文言文体在翻译中也是有一定的艺术生命力的。

对于诗歌,周作人也不反对把外国诗歌译成中国旧诗,他自己在翻译时将诗歌译成白话体散文,是因为他认为还没有有韵的白话这种文体,所以没法用韵文译;要是用旧诗形式译,容易译好,但对于读者是否便利,对于原文是否体裁相合,是很有问题的。

中国近代作家周作人生平简介

中国近代作家周作人生平简介

中国近代作家周作人生平简介周作人,原名櫆寿,字星杓。

是鲁迅(周树人)之弟,周建人之兄。

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文学理论家、评论家、诗人、翻译家、思想家,中国民俗学开拓人,新文化运动的杰出代表。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国近代作家周作人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周作人简介周作人简介如下。

他是周树人即鲁迅的弟弟,1885年生于浙江绍兴,中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翻译家、思想家等。

名字很多,比如启明、启孟,还有笔名启明、启孟等,号知堂、药堂等。

他小时候是在家乡读私塾,也是那个三味书屋,十几岁时进入江南水师学堂就读,期间改名为周作人。

毕业后,周作人与鲁迅以及好友等人到日本留学,学习了日语、海军技术、以及希腊文、俄文等外国语,于1911年回到中国。

回国后,周作人先后在浙江的高中、北大教书,还在北大创办了东方语言文学系,担任系主任。

期间,他广泛参加社会活动,比如新文化运动,支持进步学生。

日本侵华后,他没有随北大南下而是留在北平,两年后的元旦他被学生枪击,据说是因为不满他亲日。

之后周作人就开始在汪伪政府任职。

抗日战争结束后,周作人曾经被国民政府以汉奸罪逮捕,在众人的求情下改判十年有期徒刑,最后在1949年李宗仁接任总统时被释放。

原来他想要去台湾,之后在北京定居,专心翻译和写作,以稿费维持生计。

新中国后,周作人曾经上书给毛泽东,要求不被当做汉奸对待。

后来,周作人担任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编制外特约译者,稿费有涨有跌。

文革时,失去稿费,还被抄家毒打,曾经写信想要吞安眠药自杀。

最后,周作人于1967年突然病逝,享年82岁。

周作人简介就是这样。

周作人和鲁迅周作人是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绕不开的一个人,鲁迅也是,而提到周作人又必须提到鲁迅,鲁迅简直就是他一生的最重要关键词之一。

那么周作人和鲁迅是什么关系?周作人是鲁迅的二弟。

周作人,原名周櫆寿,而鲁迅是个笔名,他原名周樟寿,不过还有一个更为人知的名字,就是周树人。

他们是兄弟,鲁迅为长兄,周作人是二弟,年长三岁多。

周作人主要作品及简介

周作人主要作品及简介

周作人主要作品及简介周作人(1885~1967)光绪甲申年十二月初一(1885年1月16日)生于浙江绍兴。

鲁迅二弟。

现代散文家、诗人、文学翻译家,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

原名櫆寿,又名奎缓,字星杓,自号启孟、启明(又作岂明)、知堂等。

笔名仲密、药堂、周遐寿等。

1903年进江南水师学堂学习海军管理,改名为周作人,毕业后考取官费留学日本。

1906年7月到日本攻读海军技术,后改学外国语。

此间与羽太信子(1888-1962)结婚。

1911年回国后在绍兴任中学英文教员。

辛亥革命后,任浙江省军政府教育司视学、绍兴县教育会会长、省立五中教员。

1917年任北京大学文科教授。

“五四”时期任新潮社主任编辑,参加《新青年》的编辑工作,1921年参与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发表了《人的文学》、《平民文学》、《思想革命》等重要理论文章,并从事散文、新诗创作和译介外国文学作品。

他的理论主张和创作实践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影响,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五四”以后,周作人作为《语丝》周刊的主编和主要撰稿人之一,写了大量散文,风格平和冲淡,清隽幽雅。

在他的影响下,20年代形成了包括俞平伯、废名等作家在内的散文创作流派,一个被阿英称作为“很有权威的流派”(《现代十六家小品·〈俞平伯小品〉序》)。

1927年4月李大钊被杀害,曾保护李大钊之子李葆华避居自家一个月之久。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出任北京大学文学院长、华北政务委员会教育总署督办。

1945年在中国特有的颠三倒四不分黑白的氛围下被判刑入狱,1949年出狱,后定居北京,在人民文学出版社从事日本、希腊文学作品的翻译和写作有关回忆鲁迅的著述。

主要著作:有散文集《自己的园地》、《雨天的书》、《泽泻集》、《谈龙集》、《谈虎集》、《永日集》、《看云集》、《夜读抄》、《苦茶随笔》、《风雨谈》、《瓜豆集》、《秉烛谈》、《苦口甘口》、《过去的工作》、《知堂文集》,诗集《过去的生命》,小说集《孤儿记》,论文集《艺术与生活》、《中国新文学的源流》,论著《欧洲文学史》,文学史料集《鲁迅的故乡》、《鲁迅小说里的人物》、《鲁迅的青年时代》,回忆录《知堂回想录》,译有《日本狂言逊》、《伊索寓言》、《欧里庇得斯悲剧集》等。

梦的解析8个译本对比

梦的解析8个译本对比

梦的解析8个译本对比摘要:一、引言:介绍梦的解析及其在我国的影响力二、八个译本的概述:分别简要介绍这八个译本的出版社、译者及特点三、对比分析:从语言表达、专业术语、翻译风格等方面对八个译本进行对比四、具体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对比八个译本在翻译同一内容时的差异五、综合评价:对八个译本的优缺点进行总结和评价六、建议:为读者选择适合自己的译本提供建议七、结束语:强调梦的解析在我国的重要性,以及读者应如何选择合适的译本正文:梦的解析,作为心理学领域的一部经典之作,自1900年问世以来,一直备受广大读者的关注。

在我国,这部作品的影响力同样深远。

目前,市面上有八个版本的梦的解析译本,分别由不同的出版社和译者完成。

接下来,我们将从语言表达、专业术语、翻译风格等方面对这八个译本进行对比分析,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译本。

首先,让我们简要了解一下这八个译本的概况。

1.译本一:《梦的解析》(上海译文出版社),译者:周作人。

此版本以原汁原味、忠实于原著著称,语言表达较为严谨。

2.译本二:《梦的解析》(人民文学出版社),译者:冯至。

此版本在保持原著风格的基础上,进行了适当的口语化处理,便于读者阅读。

3.译本三:《梦的解析》(作家出版社),译者:老舍。

此版本以小说的形式进行了改编,更适合文学爱好者。

4.译本四:《梦的解析》(北京出版社),译者:谢冰心。

此版本在翻译过程中,注重对原著心理分析理论的诠释。

5.译本五:《梦的解析》(中华书局),译者:林语堂。

此版本以古文与现代汉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翻译,具有一定的特色。

6.译本六:《梦的解析》(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译者:陆谷孙。

此版本为双语版,适合学习英语的读者。

7.译本七:《梦的解析》(南海出版公司),译者:陈丹燕。

此版本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更适合视觉型读者。

8.译本八:《梦的解析》(Penguin Random House),译者:张爱玲。

此版本为张爱玲晚年亲自翻译的版本,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某一个夜晚一只小燕子飞过城市的上空。他的朋友们六个星期以前就到埃及
去了,但是他还留在后面,因为他恋着那根最美丽的芦苇。他还是在早春遇 见她的,那时他正沿着河顺流飞去,追一只黄色飞蛾,她的细腰很引起他的
注意,他便站住同她谈起话来。
----巴金 译
一夜,有小燕翻飞入城。四十日前,其伴已往埃及,彼爱一苇、独留不去。一 日春时,方逐黄色巨蛾,飞经水次,与苇邂逅,爱其纤腰,止与问讯。 ----周作人
Happy Prince),虽然译文语言可以看得出周作人先生深厚的中外文化
底蕴,但他毕竟还是没考虑到文本的体裁和受众群体,因为童话本应该 是最适合儿童心理的活泼语言。
四、译 作 鉴 赏
译作鉴赏
--Selected from The Happy Prince 节选自《安乐王子》
High above the city, on a tall column, stood the statue of the Happy Prince. He was gilded all over with thin leaves of fine gold, for eyes he had two bright sapphires, and a large red ruby glowed on his sword-hilt.
习以为常的读者,结果销路惨淡,一共出版了两次,只卖出41本。
翻译的三个时期
• 1921--1949:周作人翻译观的成熟期: ‚新文化运动‛热潮退后,周作人把目光转向了中、古代日本文学及 古希腊文学。此期间他的代表译作有《浮世澡堂》、《希腊神话引言》。 《希腊神话论》等。

1949—1967:周作人翻译成就最辉煌的时期: 此期间,周作人受国家委托,翻译了希腊古典文学和日本古典文学。 代表译作有《希腊神话》、《枕草子》《俄罗斯民间故事集》等。周作人本 人觉得对他毕生最重要的是翻译古希腊散文家路吉阿诺斯的《路吉阿诺斯对 话集》。他曾在他的遗嘱中写道:‚余一生文字无足称道,唯暮年所译希腊 对话是吾五十年的心愿,识者自当知之。‛
周作人的一生(1885-1967)
四、抗战期间 1937年卢沟桥事变→北大撤离北平,受嘱看守校产,四名留平教授之一 1939年,八道湾神秘枪击案→未解之谜 出任汪精卫政权职务→1939年接下汪精卫南京政府国立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 的聘书 五、抗战结束至建国前 – 1945→叛国罪被国民政府逮捕,1947→被判10年有期徒刑 – 1949→政治犯被释放,回北平定居,专注于翻译与写作 六、建国后 – 周总理委任翻译,翻译了许多希腊经典神话及日本古典文学作品 – 文革期间被抄家,遭皮带、棍子抽打,求安乐死未果 – 1976→突然发病去世,享年82岁。
周 作 人
--译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人生
主讲人:毛莉君 2013年3月19日
一.生平简介 二.翻译作品 三.翻译思想 四.译作鉴赏
五.译作评价
一、周作人生平
周作人的一生(1885-1967)
一、家庭背景
– 士大夫之家,原名周櫆寿→ 哥哥鲁迅(周树人),弟弟周建人 – 1909→东京,娶羽太信子为妻
二、早年经历
– 幼年→三味私塾→汉学 – 17岁→南京江南水师学堂→管轮班(全英文专业课) – 1905年→译著了《侠女奴》(即《天方夜谭》中《阿里巴巴和四十个强 盗的故事》及《玉虫缘》)22岁→日本→建筑学→辅修日文、俄文、希 腊文、梵文 – 与鲁迅共译了《域外小说集》,译作以东欧弱小民族为主,但只先后出 版过两次,共卖出41本。
他飞了一个整天,晚上他到了这个城市。‚我在什么地方过夜呢?”他说,‚我 希 望城里已经给我预备了住处。‛ ----巴金 译
燕飞终日、薄暮抵城。念曰:‚今将安托?意城中或可居也。‛ ----周作人译
译作评价
译作评价
对于周作人先生所译的作品,翻译界一直都褒贬不一。从传播和接受的角度 分析,有人认为周作人先生翻译的语言‚诘屈聱牙‛、‚句子生硬‛、‚行文 生 涩‛,虽遵循了严复提出的‛信达雅‚原则,但所译作品不能普及。
译作评价

“每一部作品他译起来都潇洒自如,与原作不走样。最难能可贵的是,不论 哪个时代的作品,他都能从我国丰富的词汇中找到合适的字眼加以表达。这 充分说明他中外文学造诣之深。‛ ----翻译家 王洁若

‚周氏所译,往往是他人很少光顾的作品。这大概不是为了独辟蹊径,而是 眼光问题。‛ ----翻译家 林燕
下自以为羲皇上人’‘胡译’, ‚卧在他的背上‛这一派乃是死译了‛。 周作人的这一论述,把直译、胡译和死译区别开来了,后又经茅盾等人
反复加以阐述,逐渐为大多数译者所接受,影响很大。他一生坚持直译
这个观点,鲁迅也是。 – 但是,用古文言文逐字逐句译小说,固然可以做到‚信、达、雅‛三字, 但毕竟是古奥难懂的文字,‚无论做得怎样好,也只能供少数人赏玩, 不能行远,不能普及。‛比如周作人用古文言文来译《安乐王子》(The
One night there flew over the city a little Swallow. His friends had gone away to Egypt six weeks before, but he had stayed behind, for he was in love with the most beautiful Reed. He had met her early in the spring as he was flying down the river after a big yellow moth, and had been so attracted by her slender waist that he had stopped to talk to her.
范围内,保存原文的风格,表达原语的意义,换一句话就是信与达。近
来似乎不免有人误会了直译的意思,以为只要只要一字一字地将原文换 成汉语,就是直译。 – ‚最好是逐字译,不得已也应逐句译‛是‚最为正当‛的方法 。‚如果 出现成绩不良,那是他无能为力的结果,与方法本身无涉。‛
翻译思想
– “譬如,英文的Lying on his back,或译作‘坦腹高卧’以至‘卧北窗
周作人的一生(1885-1967)
三、留学回国 –1911年回国→浙江省教育司视学,绍兴市教育会会长
–1917年→北大文学院教授→当时已经名声显赫
–1923年→突然与鲁迅决裂,此后再无团聚。‚东有启
明,西有长庚,两星永不相见。‛
–新文化运动→在《新青年》等报刊上发表了大量白话 文诗文,文章清新淡雅,洋溢着深厚的中国、东洋、 西洋古典与近现代文化的素养,轰动一时。

‚宁信而不顺。‛
----赵景深
但是,也有人评价周作人先生的翻译是以西方文化、或者说源语言为取向, 希望中国读者主动去接近、认可和接受西方文化和文学作品,并不特意在意读 者是否能舒舒服服地享受西方的作品。要求读者‚硬着头皮读下去‛,自然将 相 当多的读者排除在外。周作人先生所译作品的读者必须是文化精英,甚至是文
笔者小结
尽管对于周作人先生的译作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于翻译方法是采用‚直译‛ 好 或是‚意译‛好,至今人们似乎都难于达成一致。但是我想,在那个时期,周 作人先生或者说周氏兄弟‚呼吁和寻求保留西方原文化‛的这种文化态度对我 国 翻译界的规范化起到了启示性和转折性的作用。
Thank You !
《希腊神话》 《伊索寓言》《欧里庇得斯悲剧集》《路吉阿诺斯对话集》
《希腊拟曲》 《财神》 《路吉阿诺斯对话集》 《希腊拟曲》 《财神》
翻译的三个时期
• 1904-1921(晚清时期—新文化运动时期)译林里初试啼声: 此段时期周作人与鲁迅关系融洽,所以很多作品都是以‚周氏兄弟‛ 的整体形象出现的。例如,《红星佚史》、 《域外小说集》《现代日本小说 集》等,都是两人的共同成绩。其中,《域外小说集》是最有代表性的,它 的选材有一个趋向,就是东欧被压迫的弱小民族的文学。这些作品字里行间 都弥漫着一种苦难的意识,从深处透出底层人民的痛苦,这些都与周氏兄弟 二人的心境十分贴切。整部小说集都采用直译的方法,无论是古文的文采还 是译者对外文的理解,都可谓是出众的。只可惜曲高和寡,难以迎合对意译
二、翻 译 作 品
翻译作品
周作人从20世纪初提笔到文革前夕最后的搁笔,都是翻译之笔。他一生译著 了1200万字,其中翻译作品居一半有余。上起自1905年的 《侠女奴》,下迄 至1966年未竟之《平家物语》,跨度长达60余年。 • 英语
《域外小说集》(与鲁迅合作) 、《红星佚史》 、 《现代小说译丛》(与鲁迅合作) • 日本语 《枕草子》 《古事记》 《狂言选》 《浮世澡堂》《浮世理发馆》 《现代日本小说集》(与鲁迅合作) 《如梦记》 《石川啄木诗歌集》 《两条血痕》 • 古希腊语
快乐王子的像在一根高圆柱上面,高高地耸立在城市的上空。他满身贴着薄 薄的纯金叶子,一对蓝宝石做成他的眼睛,一颗大的红宝石嵌在他的剑柄上 ,灿烂地发着红光。 ----巴金 译
城中有柱石峙立、安乐王子之象在焉。象身裹以金叶,碧玉为目,剑柄上饰 琼瑶、烂有光辉。 ----周作人译
译作鉴赏
--Selected from The Happy Prince 节选自《安乐王子》
译作鉴赏
--Selected from The Happy Prince 节选自《安乐王子》
All day long he flew, and at night-time he arrived at the city. “Where shall I put up?” he said, “I hope the town has made preparations.”
三、翻译思想
翻译思想
一、直译法 – 1925年,周作人为其译文集《陀螺》写的序文中,精辟地阐述和总结了 有关‚直译‛的理论,并指明了‚直译‛与‚死译‛、‚胡译‛等的界 限:‚我的翻译向来是直译法,所以译文实在不漂亮——虽然我自由抒 写的散文本来也就不漂亮。我现在还是相信直译法,因为我觉得没有更 好的方法。但是直译也有条件,便是必须达意,尽汉语的能力所能及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