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课时练《故 乡》含答案和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课时练《故乡》含答案和解析
一、积累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亲戚.(qì)愕.然(è)毡.帽(zhān)祭祀.(sì)
B.应.酬(yīng)伶.俐(líng)秕.谷(bǐ)惘.然(wǎng)
C.鄙.夷(bǐ)磕.头(kē)脖颈.(gěng)瑟.索(sè)
D.寒噤.(jīn)恣.睢(zì)潺.潺(chán)嗤.笑(chī)
2.下面的一段文字中共有三处画线句,其中两处有语病,两处标点符号有误,请找出来并逐一修改。
①鲁迅的故乡绍兴,有水乡之誉。
绍兴的水资源虽然丰富,但是在珍惜、保护和利用方面也存在着隐忧。
②因此,珍惜、保护和利用好水资源成了眼下的当务之急。
③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努力构建“人水和谐”,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节水做起。
(1)标点符号:
(2)病句:
3.横线上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我的心禁不住起来了。
A.阴暗看昏黄萧条悲凉
B.阴沉望苍黄萧索伤心
C.阴晦瞟暗淡萧条伤心
D.阴晦望苍黄萧索悲凉
4.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
①我以为“‘过去’‘未来’皆是‘现在’”的话倒有些道理。
②故一时代的思潮,不是单纯在这个时代所能凭空成立的,不晓得有几多“过去”时代的思潮,差不多可以说是由所有“过去”时代的思潮凑合而成的。
③有的哲学家说,时间有“过去”与“未来”,并无“现在”。
④因为“现在”就是所有“过去”流入的世界,换句话说,所有“过去”都埋没于“现在”的里边。
⑤有的又说,“过去”“未来”皆是“现在”。
A.③⑤①④②
B.⑤①④②③
C.①④②③⑤
D.③⑤①②④
5.仔细观察下面的这幅题为《家乡“巨”变》的漫画,说说漫画反映了一个什么社会问题。
二、阅读理解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故乡
靳云鹏
①上午和母亲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故乡。
②天气不错,阳光很好,虽已深冬,也并不觉得寒冷。
③先到了一个故友家,一下车,我们就被憨厚的笑容和质朴的寒暄包围了。
家长里短,问寒问暖,一杯茶还没喝完,就有人续上了滚烫的水。
我不知道应该说些什么,尽管我分明感觉到自己与他们其实还是没有什么分别,除了岁月的风霜写在各自的脸上;我只是有些心不在焉,心里总是惦着老屋。
④终于瞅了个空,径自向我的老屋走去。
说是老屋,其实这只是我一厢情愿的说法,因为那里也只剩下一块宅基地了。
但是,我还是愿意一去。
⑤一出大门,眼前是一片荒凉,看不见几个房子,几乎没有任何参照物;可我走的还是二十年前的路线,虽然脚下确乎没有任何踪迹,应该已经算不得路,但方向却更加清晰、固执。
举目远望,微微起伏的地表,草草地勾勒出粗犷的线条;路旁那几株红柳还在,依然虬曲遒劲,像是我的航标;待走近了细看,才发现它们的根部已经在皑皑的盐碱物中腐朽——所谓遒劲,不过是被时光凝固的姿态罢了。
然而,路边那几丛在春日里率先泛绿,在寒风中簌簌发抖的芨芨草呢?那几个被村民遗弃在路边生了苔锈的碌碡①呢?那些连绵的场圃和堆积如山的秸秆呢?还有那几条从场圃里冷不丁地窜出来吓我一身冷汗的奸猾的狗呢?
⑥什么也不复存在了,连一道沟一道坎也看不见了。
是年复一年萧冷的无情的雨冲刷了它们?还是日复一日寂寞的善变的风填平了它们?一切,只留给遥远的记忆,收藏在我单薄的行囊中。
⑦急行几步,我准确地来到了我的老屋。
这里不过是一个矮矮的土堆,几步跨上去,刚立住脚跟,记忆的闸门便轰然打开,旧时的情景如浩浩长风扑面而来。
⑧一切如在昨日,却又恍如隔世。
我有些慌乱地在四边转了几圈,试图找到那一段低矮的土墙的痕迹,那是我们从田地里劳作晚归后小憩的地方,在多少个夏日黄昏炊烟初起的时候,那里曾响起我清扬的笛声。
那一排小平房也只剩了几块风化殆尽的土坯,那是我们姐弟几个夏夜纳凉的绝佳之地,几个人躺在房顶上,正对着满天繁星做无穷无尽的遐想时,却听得几声狗叫,起身惶然四望,却是晚归的村民走过。
那间小小的炭房更没了痕迹,里面的炭块总是存放得很少,那些年的冬天似乎总是特别寒冷而漫长……
⑨所有的追寻都是徒劳,我只好慢慢地坐下来,闭上眼睛,去静静地感觉故乡清冷的风吹过我的面庞。
⑩离开故乡真的太久了。
就在这个光秃秃的土堆上,我却像回到了真正的家,那沧桑厚重的回忆给我以真实的回归。
年少离开的时候,我应该是带着行囊的;而今早已过了而立之年,回到这里,似乎依旧是孑然一身。
我是从何时开始背负着一个理想的空壳在行走?在我日渐麻木之前的那悄然逝去的青春年华可曾有过我心的追逐?
⑪“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②”生命的坚持与生存的法则总是难于抗衡。
从寂寂乡村到喧嚣城镇,从不名一文到略显小资,原以为这十数年的奋斗是一个接近理想的过程,回头一望,只看见来的路上荒草连天。
辽远简陋的农村天地,曾给了我对自身美质不断发掘与拂拭的空间;而如今,我的所谓奋斗,却只是对自我生存潜力的挖掘,只是为着生存的本能反应罢了,因之衍生的则是按捺不住的浮躁与极力掩饰的虚伪。
于是,渐行渐远,我离开了原来的自己。
理想的行囊,其实从未打开过。
⑫理想如果能彻底遗忘,也许不是一件坏事;而我,竟是终不能忘。
故乡,总给我以特别的清醒。
在她的荒凉与清寂中,我可以张开肺叶大口地呼吸,不必在意空气的污浊,还可以看呆笨的灰雀扑棱棱从身边飞过,不必在意旁人的眼光;而这种唯我与忘我,源于最质朴的干净,无论是身体,还是灵魂。
⑬正想着,听到不远处有人喊我吃饭,我起身应了声,默然离开。
(选自《散文选刊》)【注释】①碌碡(liù zhou):石制的圆柱形农具,总体类似圆柱体,用来轧谷物,平场地。
②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语见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是陶公脱离仕途回归田园的宣言。
6.阅读全文,完成填空。
7.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此文第③段。
8.赏析“急行几步,我准确地来到了我的老屋”中“准确”一词的表达效果。
9.比较阅读此文与鲁迅的《故乡》,回答问题。
(1)鲁迅在《故乡》一文中,用饱蘸深情的笔触叙写了故乡的变化。
结合此文的结尾部分,说说故乡对此文中“我”的理想来说有什么作用。
(2)此文画线部分与下面的链接材料都有对环境的描写,试比较两处描写的作用的异同。
【链接材料】第二日清早晨我到了我家的门口了。
瓦楞上许多枯草的断茎当风抖着,正在说明这老屋难免易主的原因。
几房的本家大约已经搬走了,所以很寂静。
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
(节选自鲁迅的《故乡》)
参考答案
1.C 【解析】A项中,“戚”应读作“qi”;B项中,“应”应读作“yìng”;D项中,“噤”应读作“jìn”。
2.(1)①中“水乡”加双引号。
③中“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节水做起”中的“、”改为“,”。
(2)②中把“眼下的”删掉。
③中在“人水和谐”后面添加“的社会”。
3.D
4.A
5.这幅漫画反映了开发商盲目开发、占用国家土地资源,从而导致农民失地的情况。
【解析】一幅漫画中人物的形象、动作、语言及其他事物、文字等往往都蕴含着深意。
解答此类题,必须认真、仔细地观察漫画的各个细节,精心研读其中的文字。
作答时,应将漫画的内容与社会现实相联系,想想自己周围有没有漫画中所歌颂或讽刺的对象、现象,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理解漫画的寓意。
6.到了一个故友家心不在焉来到老屋既有回忆美好过往和回到老屋再现理想的喜悦,又有反思理想的失望【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情节的梳理。
根据“先到了一个故友家,一下车,我们就被憨厚的笑容和质朴的寒暄包围了”“我只是有些心不在焉,心里总是惦着老屋”可知,“我”回到故乡之后来到了一个故友家,此刻的心情是“心不在焉”。
根据“终于瞅了个空,径自向我的老屋走去”可知,离开故友家,“我”抽空去了老屋,在老屋回忆美好的过往,这里有姐弟几个纳凉的房顶和晚归的村民,这些回忆让“我”欣喜,但是“理想的行囊,其实从未打开过”,又让“我”心生失望。
7.作者运用对比,将故友的热情与“我”的心不在焉进行对比,写出了故友的热情、好客,以及“我”对老屋的惦记和对理想的坚持。
8.“准确”在这里是“没有差错”的意思,写出了“我”对老屋的熟悉,表现了“我”对老屋的牵挂。
【解析】此题考查对词语的赏析。
首先理解词语本身的含义,“准确”的含义是“没有差错”。
然后分析词语的文中含义,在句中是指“我”对老屋十分熟悉。
最后从情感抒发的角度,表现了“我”对老屋的牵挂。
9.(1)故乡让“我”清醒反思自己的理想,帮“我”找回一度迷惘的理想,给“我”实现理想的勇气。
【解析】根据“理想如果能彻底遗忘,也许不是一件坏事;而我,竟是终不能忘。
故乡,总给我以特别的清醒”“不必在意空气的污浊,还可以看呆笨的灰雀扑棱棱从身
边飞过,不必在意旁人的眼光;而这种唯我与忘我,源于最质朴的干净,无论是身体,还是灵魂”可知,故乡让“我”反思自己,反思过后,“我”拥有了实现理想的勇气和灵魂世界的自由,故乡让“我”不再迷茫。
(2)相同:都运用了环境描写,写出了故乡的荒凉、没有生机,抒发了作者的失落、无奈之情。
不同:此文通过环境描写,引起下文关于故乡生活的回忆,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反思。
链接材料通过环境描写,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氛围,暗示了下文中“我”与杨二嫂、闰土再见时看到他们发生巨大变化的悲凉心情,以及“我”理想的茫远。
【解析】画线句子和材料都属于环境描写,“枯草”渲染了气氛,写出了故乡的荒凉,从情感上都表达了作者的失落。
不同之处是结构作用方面,画线句子的环境描写是为了引出下文对于故乡的回忆和自己的反思。
而材料的环境描写是为下文“我”和故乡人之间发生的变化作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