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论语》十二章(共38张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 弟子颜回的相继去世,令孔子悲恸不已。鲁哀公十六年(前479年),
而 孔子最亲密的弟子子路又在卫国去世,病重的孔子拄拐叹歌,不
逝 久溘然长逝,享年73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滨。
《论语》
论(lún)语是儒家经典之一,是记录孔子 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内容有孔子谈 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相与谈论。为研究孔子思 想的主要资料。
通常认为是指能听 得进不同的意见。
五十岁知道天命是什么;六十岁能吸取各种见解而加以容纳;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逾,越过。 矩。法度。
七十岁我就可以顺从意愿,但也不会超越法度。”
本章是孔子自述其一生进德修业的发展过程。 十五岁到四十岁是学习领会的阶段; 五十、六十岁是安心立命的阶段,也就是不 受环境左右的阶段; 七十岁是主观意识和做人的规则融合为一 的阶段。 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也逐步提高。 而这个过程也是循序渐进的一个过程。
第四章
学过的知识 新的理解和体会
子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 可以做老师了。”
“记问之学,不足为人师。” 温故和知新并非平列的两件事, 关键在于要知新,这就需要独立思考。
第五章
迷惑,感到所适 从迷茫而无
疑惑
子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第三章
子日:“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十用五于岁整。数有和零.同数“又之”间。。
孔子说:“我十五岁时,有志于做学立问身; ,
迷惑、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指能有所成就。 疑惑
三十岁时有所上成天就的,意说旨。话古办人事认都为有天把是握世间;四万十岁,心里不再感到迷惑;
五十而物知的主天宰。命命,,命六令。十而耳顺,
孔子说:“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 不读书,就会疑惑。”
阐述“学”与“思”的辩证关系。二者要结合起来。
第六章
子日:“贤哉,回也!
颜回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多么高尚啊! 古代盛饭用的
一單食,一瓢饮,在陋巷, 圆形竹器
一竹筐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巷子里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能忍受
别人都不能忍受那种困苦,颜回却不改变他自有的快乐。
曾子日:“吾 日 三省吾身: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
为人谋而不忠乎? 竭尽自己的心力。
替人谋划事情是不是竭尽自己的心力呢?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诚信
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呢?
传不习乎?”
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传授,这里指老 师传授的知识。 动词做名词
此章强调的是加强自我反省,提高自我修养。 自我反省就是把外在的道德约束化为内在的 自觉要求,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质。曾子是孔 子的高徒,曾子的话大约是源于孔子。 曾子具体讲到了他自我反省的三个方面的内 容,说明自省是儒家弟子自我教育、自我修德的 方法和途径。
“学而时习之”强调知识的学习、道德的修炼都需要自觉 学习,不断实践。学习又是互相切磋、互相鼓励、互相交流 的事情,“有朋自远方来”就是志同道合之人,从远方而来, 交流求学的心得,探索为人的道理。
在孔子眼中,修身与别人的知不知没有关系。别人不了 解,并不影响一个有修养的人的心境。“人不知而不愠”,已 经进入了消解名利的自在境界,这只有君子才能做到啊。
孔子说:“学习了,然后按时温习,不也很愉快吗?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不也很快乐吗?
生气、恼怒
有才德的人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人家不了解我,并不因此恼怒,不也是君子吗?”
宋代朱熹对此章评价极高,说它是“入道之门,积德之 基”,认为是引导初学者人“道德之门”。孔子提倡的学习,不 只是纯知识的书本学习,更重要的是“为人”的学习。
东汉列为七经之一。宋代把它与《大学》 《中庸》《孟子》合为“四书”。
任务二
寻章赏句
要求:
①分组合作 (每组负责两句) ②分工明确 (包括朗读、翻译、解读等)
第一章 古代对男子的尊 按时温习。 不亦…乎,常用于表示委婉 称。这里指孔子。 时,按时。 的反问。说,同“悦”。愉快。
子日:“学而时习之,亦说乎?
论语十二章
刘湛秋

任 务 单
任务一:拜礼孔圣 任务二:寻章赏句 任务三:阔谈论语
任务一
拜礼孔圣
要求: 预习检测 走近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 家、教育家、儒家创始人。
公元前551年,孔子出生于鲁国昌平乡陬 尼 邑。孔子先祖为商王室后裔:孔子之父叔梁纥 山 ( hé)为鲁国陬邑(zōu yì)大夫,以勇力著 诞 称。相传孔子出生前,其母曾到家乡附近的尼
这三个问题能不能互换位置?
不能。 因为这三个句子针对的对象依次是“他人”“朋 友”“自己”,体现了一种由疏到亲、由人到己的顺序,更 好地体现了曾子先人后己、以天下为已任的高尚情 操。 互换后就破坏了这种顺序,也不能很好地体现曾 子的这种高尚的品格。
第二章 人称代词。 每天。
我。
名词做状语
多次进行自我检查。
“知之”只是一般了解,“好之”则会有更 大的热情投人,“乐之”才能全身心的置身其 中,才能有真知灼见,才能有所成就。
圣 丘祈祷求子,故取名为“丘”,字“仲尼”。

公元前532年,孔子20岁,为鲁国季氏
政 的委吏,为季氏管理仓原。他做事兢兢业业,
鲁 使得仓廪充盈、账目清楚。


公元前497年,55岁的孔子与鲁定公、季桓子等人在政见上的分
游 歧难以弥合,于是他带领弟子离开鲁国,周游列国。孔子宣扬“仁政
列 德治”的主张,希望能过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他先后游历了
国 卫、曹、宋、郑、陈、蔡、楚等七国历时十四载。

孔子三十岁左右就从事私人讲学,开私家讲学之风,弟子不分
坛 贵族、庶民,都有获得学习的权利和机会。孔子周游列国回到鲁
设 国后政治上仍不受重用,于是每日在杏坛弹琴,与弟子删订文化
教 典籍。孔子也被誉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孔子回到鲁国后,作丘陵之歌,抒发感慨。儿子孔鲤、得意
贤.哉,回也!" 写出颜回安贫乐道的君子形象。
多么高尚啊,颜回
第七章
它,指学问和事业。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一说,指仁德
孔子说,“懂得某种学问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以……为快乐。意动用法
喜爱它的人,不如把研究这种学问作为快乐的人。”
这一章讲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人 对客观世界的认知是和兴趣成正比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