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贸易结构的分析与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口贸易结构的分析与对策
关于我国出口贸易结构的分析与对策
摘要:从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全球化日益加剧的今天,走向国际市场,参与国际分工是每个国家的必然选择。
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中国也在以各种方式积极参加国际竞争。
近年来, 中国出口规模不断扩大,出口依存度显著提高,同时出口商品结构也迅速得以改善。
但是,中国出口商品结构变化中仍存在诸多矛盾和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出口的增长和出口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提高。
因此,政府和企业都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来调整出口商品结构。
本文运用统计的方法分析了我国出口贸易结构的现状和特点以及存在的相应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优化对策。
关键词:出口贸易结构现状特点问题优化
On China's export trade structure 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s
Abstract: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increasing economic globalization today,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each country participating in 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labor is the inevitable choice. As a big developing country, China is also active in various ways to participate in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In recent years, China's exports have been expanding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dependence on exports, while export commodity structure can be improved quickly. However, structural changes in China's export commodities, there are still many contradictions and problems, which to some extent affected the export of China's export growth and improved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products. Therefore, the Government and businesses must take certain measures to adjust the export mix. In this paper, a statistical method to analyz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hina's export trade structur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rresponding problem exists, and put forward relevant optimization strategies.
Keywords: Structure of export trade Status quo Feature
Problem Optimization
对外贸易结构是指构成对外贸易活动的要素之间的比例关系及其相互联系,它包括对外贸易活动主体之间、客体之间以及主体和客体之间的比例关系,主要表现为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对外贸易方式结构和对外贸易区域结构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快速增长。
目前,中国已经超过日本,成为继美、德之后的第三大贸易国。
平稳而且快速增长的出口贸易,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但它离将我国塑造成为世界贸易强国的要求差距还很远,仍存在不少突出的问题。
一、我国出口贸易结构的现状
1、货物贸易发展状况。
货物进出口贸易高速发展,在世界货物贸易中的地位上升。
贸易主要对象和贸易差额对象变化不大,但对日本却从贸易顺差变为贸易逆差。
中国贸易的十大对象顺次为:日本、美国、欧盟、香港地区、东盟、韩国、台湾盛俄罗斯、澳大利亚和加拿大,其中,日本、美国、欧盟和香港所占比重均呈下降趋势。
2、进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是最主要贸易增长点。
从中国的经济发展阶段和现阶段高新技术产业的基本特征看,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将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出口产品附加值将略高于一般工业制成品而低于发达国家的高技术产品。
发展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主要目的是获得国际技术扩散和国际高技术产业分工的利益,推动传统产业的结构调整,保证外贸出口的稳定增长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
因此,中国外贸出口的主要任务是尽快实现出口产品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发展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从外贸大国向外贸强国转变。
3、加工贸易和一般贸易出口基本同步增长。
中国将继续保持加工贸易政策稳定性和连续性,与中国的出口基本同步增长,但对过去我国对出口加工产品只能获取很低的附加值。
中国将研究建立加工贸易监测体系,重点跟踪、预警容易迁徙和引发贸易摩擦的产业和产品。
要求各地商务部门赋予国有和民营企业平等的竞争机会和地位,在技术服务、市场开发、信息咨询、人员培训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加大对高新技术产品技改和研发等环节的支持力
度,增强自有品牌、自由技术产品的开发能力,提高国有和民营企业在加工贸易发展中的主导权。
4、外商投资企业和集体、私企业成为推动进出口增长的主要力量。
长期以来外商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为了进一步吸收外资加大开放力度。
因此有以下几点建议:1、改变引进外资政策的战略目标。
引进外资的目标应该是促进国内企业发展及竞争力的提高,而不应该把追求GDP的增长做为最终目标。
2、贯彻国民待遇原则,创造外资企业和国内企业的平等竞争机会。
在税收、资本管制、外贸体制和市场准入等方面外资企业在和国内企业都应该一视同仁。
3、提高资本管制的效率。
在逐步放松资本管制的同时要有针对性地提高资本管制的效率,某些项目仍然可以适当放宽,为国内企业“走出去”创造更有利的环境,但是要加强对外资企业利润汇出、短期资本流动和资本流动中的异常行为的监督。
二、我国出口贸易结构的主要特点
1、从出口商品结构上看,我国工业制成品在出口中的比例不断上升,但高技术产品的比重仍然偏低。
改革开放后,工业制成品在我国出口中的比例逐步上升,技术含量较高的高新技术产品一直是拉动中国对外贸易出口快速增长的主要商品。
2005年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总额达7,129.6亿美元,同比增长29.0%,占出口总额的93.6%,成为我国出口的主导产品。
高技术产品出口额为2,182.5亿美元,同比增长31.8%,仅占出口总额的比重的28.6%。
据世贸组织(WTO)统计,早在2000年,世界前十大出口国和地区的产品平均高新科技含量已达40%。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在工业制成品中所占比重偏低。
2、从贸易方式上看,加工贸易仍然是我国产品出口的主要贸易方式,但出口效益不高。
我国出口效益不高,这种低效益是由于我国出口大部分为加工贸易出口。
近年来,加工贸易一直占我国出口总额的一半以上。
2005年加工贸易额为4,164.8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54.7%。
我国出口规模的扩大主要是靠大量低附加值的初级加工制成品的出口,出口商品中技术含量高和附加值高的产品的比重偏低,特别是机电产品出口额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3、从出口贸易国别结构来看,出口市场过于集中。
2005年,我国前四位出口市场是美国、欧盟、中国香港地区和日本,其总和达到了出口总值的67.6%。
其中,美国占21.4%,欧盟占18.9%,中国香港地区占16.3%,日本占11%。
由于香港主要以转口贸易为主,其中又以转口到美国、欧盟和日本为主,因此,我国的主要出口市场集中在美国、欧盟和日本。
4、从出口主体类型来看,私营企业上升较快,外资企业仍占主体地位。
2005年,我国私营企业的出口激增,同比增加62.1%,但只占出口总额14.7%;外资企业同比增加31.2%,占出口总额的58.3%。
从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来看,外资企业占88%,部分行业的核心技术和产品被外资企业所垄断,我国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对外资企业的依赖程度相当高。
三、我国出口贸易结构的问题
1、传统贸易战略的“出口创汇”影响深远。
20世纪80年代以来,努力扩大出口一直是中国对外开放和一项重要内容,为了扩大出口,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鼓励出口和优惠政策,使中国外贸出口连续20多年保持比中国GDP增长高出一倍的速度增长。
但从长期看,一方面,鼓励出口的优惠政策扭曲了国内经济的资源配置,也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
另一方面,持续的贸易顺差也使一国的外汇储备居高不下,对我国的汇率稳定和经济发展易造成不利的影响。
2、出口商品结构还是比较低级,没有摆脱依靠低成本竞争的老路。
虽然工业制成品出口的比例已占有绝对的优势,但是高技术产品的比例仍然偏低。
我国工业制成品主要依靠大量的资源投入和低廉的价格优势来扩大市场。
这不但会导致能源浪费、环境破坏、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同时随着我国劳动力等成本的上升,低级的产品结构将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的地位。
3、大规模的商品出口还会引发不必要的国际贸易摩擦。
近年来,世界各国针对中国商品的反倾销案件不断增多。
据WTO统计,1995年~2003年,中国遭受其他WTO成员的反倾销立案调查次数为356件,占WTO成员反倾销案件总数的14.7%,最终遭受反倾销制裁的案件254起,占WTO反倾销总量的16.8%。
中国产品之所以成为世界各国的反倾销调查对象,主要原因在于出口产品的价格组成,出口价格偏低。
4、加工贸易仍以初级形式为主,高技术高附加值的产品比重偏低。
加工的多为劳动密集型产品,产品的加工过程短,加工深度不高,
产业关联性偏低,产品附加值偏低。
这表明,我国承担的只是这种高技术产品增值链条中附加价值较低的加工组装环节,我国在高技术产业的国际分工体系中还处于较低层次。
5、出口市场过于集中,贸易风险较大。
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美国、欧盟和日本三大地区。
出口市场过于集中,将带来东道国贸易失衡、加大国内就业压力等问题,是引发贸易摩擦的重要原因。
6、外资企业的出口份额占主体,一定程度上挤占了我国民族企业的发展空间。
外商直接投资带来了技术进步,但主要是一般技术进步,而不是先进技术进步。
外资企业垄断核心技术,主导了我国高技术产品的出口。
跨国企业到我国投资办厂,主要是利用我国的成本优势和巨大的市场,凭借着品牌优势和技术优势,挤占了我国民族企业的利润和生存空间。
四、优化我国出口贸易结构的对策
加入WTO后,我国的贸易结构如何进一步调整优化是实现我国出口可持续增长的关键。
1、转换出口观念,增强竞争优势意识。
传统贸易观念认为,运用比较优势理论,我国应该在外贸战略上突出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
但是,在当今的国际市场上,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比较优势并不一定能转变为竞争优势。
劳动密集型产品已趋饱和,国际消费需求结构以及相应的投资需求结构已向更高层次转换。
2、实施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
吸引跨国公司把高技术水平、更大增值含量的加工制造环节转移到我国,提高管理水平,引导加工贸易企业加强企业配套,逐步从代加工向设计和自创品牌发展;引导加工企业根多采用国产料件,延伸产业链条;加强对加工贸易的产业指导政策,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产品的加工贸易。
3、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保护和巩固已有市场,积极开辟新的海外市场。
我国与东南亚、非洲、南美、中亚等地的国家经济互补性较强,具有了技术、资源方面一定的比较优势,而我国现代化所需的能源、原材料等正式这些国家的优势所在。
因此在这些国家实施有效的海外投资带动战略,既有利于扩大我国的出口市场,减低外贸风险,实现“边际产业”的国外转移,又有利于利用海外资源满足国内生产需要。
4、鼓励科技兴贸及扶持出口农林牧副渔产品的政策
要在政策上给予扶持,用足国家和省的政策,鼓励企业积极申报高新技术研发资金。
针对目前出口商品结构科技落后局面,设立科技兴贸专项基金,在经营许可方面、资金投入方面给予倾斜,并实行重奖措施,对科技兴贸有突出贡献的部门、企业及个人给予重奖,提高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
对能增加农民收入的农林牧渔产品出口,要积极扶持。
5、出口商品结构调整应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
要提高我国产业和产品的竞争力,就必须调整产业结构,逐步形成出口支柱产业(农副轻纺等传统产业)、出口主导产业(机电仪化产业)、出口战略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三大出口产业群,使其呈梯度发展态势,并尽快向技术含量高的产业转移。
与之相适应,逐步形成传统技术、适度技术和高新技术渐进式传导的技术结构,为我国创造新的出口优势和贸易优势提供产业支持和技术支持。
6、培育和创造名牌产品
出口企业要有名牌意识,加大培育名牌产品的投资,树立企业良好形象。
企业在创造名牌过程中,要保证产品的高质量,选择好目标市场,做好产品市场定位,完善售后服务,强化品牌宣传。
同时,企业要有名牌的保护意识,谨防商标被抢注,失去商标就失去了市场,也就失去了发展的可能性。
通过实施名牌战略,提高中国出口商品的档次,创建良性的出口格局。
最后,也要将对外贸易区域结构的多元化与重点化相联系,同时兼顾贸易流向的分散化和重点化。
对外贸易区域结构多元化发展,可以分散我国经济负传递的风险,突破由于市场单一而造成的规模制约瓶颈,掌握我国对外经济交往中的主动权。
参考文献:
[1]苏耀华.我国出口产品结构调整须考虑要素禀赋.2003
[2] 尹肖妮.优化中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对策分析.2005
[3]李旭鹏蒋丽华.我国出口贸易结构问题研究. 2005,12
[4]侯锐董相勇.浅析我国出口产品结构问题.2006
[5]祖德明.关于我国对外贸易结构不平衡的分析.2007,1
[6] 李福金刘静.关于我国出口贸易结构的统计分析.2009,1
[7]薛永刚.从不同视角分析我国出口贸易现状.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