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复习 第40讲 物质的变化练习2(无答案) 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质的变化
题一: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粉尘爆炸 B.冰雪融化
C.蔗糖溶解 D.干冰升华
题二:根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哪些变化属于物理变化?哪些属于化学变化?为什么?(2)指出其中化学变化所伴随发生的现象。
题三:下列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湿法炼铜 B.雕琢玉石
C.制造轮胎 D.葡萄酿酒
题四: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苹果腐烂 B.榨取果汁
C.面包发霉 D.菜刀生锈
题五:汽车是现代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代步工具。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汽车制造需要大量的钢铁。
工业上用一氧化碳和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2O3)炼铁,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下列汽车配件及用品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填编号)。
a.钢铁外壳
b.合成纤维材质的安全气囊
c.合成橡胶轮胎
d.羊毛座垫
(3)钢铁易生锈。
汽车在喷漆前可用盐酸溶液“酸洗”,以除去钢铁表面的铁锈(铁锈主要成分是Fe2O3)。
除锈过程中观察到溶液变黄,有无色气泡逸出。
写出溶液变黄的化学方程式。
(4)高级轿车配置的安全气囊内有硝酸铵(NH4NO3)。
当汽车在高速行驶中受到猛烈撞击时,硝酸铵会迅速发生分解,产生大量的水蒸气和一氧化二氮气体充满气囊。
气囊填补在驾驶员与挡风玻璃、方向盘之间,达到保护驾乘人员的目的。
①已知硝酸铵中铵根离子(
4
NH )的化合价为+1价,则铵根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②写出硝酸铵受撞击发生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酒驾会带来危害。
交警在查酒驾时,先请司机打开车窗,若闻到酒精气味,则要求司机必须接受酒精含量的测试。
交警能闻到酒精的气味是因为。
(6)乙醇是一种清洁的燃料,乙醇汽油可以减少汽车尾气造成的污染。
乙醇燃烧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反应中,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比为 。
题六:应用所学知识,分析有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最近我市完成了92号和95号汽油的推广使用,降低了汽车尾气中的硫氧化物,为进一步减少污染,通常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一个“催化转换器”。
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在反应前后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的元素是 。
(2)已知金属镁可以在某种气体中燃烧,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2Mg+X
2MgO+C 。
X 的化学式为 ,若金属镁的质量为m 1,完全反应后碳的质量为m 2,则m 1 m 2(填 >、=、< )
题七:下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图,其中“”和“”分别表示两种质子数不同的原子,a 、b 分别表示反
应前和反应后的物质。
请回答:
(1)a 、b 物质均属于 (填物质分类),从微观角度说明你的判断依据是 ; (2)该反应属于 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题八:化学学科的特征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和创造物质。
(1)请从微观的角度解释:金属Na 、Mg 性质不同的原因是______;CO 和CO 2性质不同的原因是______;HCl 、H 2SO 4可以使紫色石蕊试剂变红的原因是______。
由此可见,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
(2)A 、B 、C 、D 四种物质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
(i)从微观角度看,B 图表示:__________(填化学符号)。
(ii)从宏观角度看,图中表示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编号)。
(3)在一定条件下,A 和B 能发生化学反应生成E 和F ,其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
(i)若F 为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一定条件下,若反应中A 、B 和E 的分子个数比为5:4:6,则F 的化学式为_________。
由此可见,反应物相同,反应条件不同,产物可能不同。
题九:阅读下列短文:氢氧化钾(化学符号KOH )的性质与氢氧化钠的性质相似。
A .纯净的氢氧化钾是白色固体;
B .它极易溶于水;
C .氢氧化钾固体露置于空气中易吸水而潮解;
D .氢氧化钾固体还易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变质;
E .氢氧化钾和硫酸铜溶液混合可以制得氢氧化铜。
根据上面短文的内容,运用你学过的有关知识填空:
(1)从上面的短文中得知,氢氧化钾的物理性质为(填序号) ;
(2)写出上面短文中涉及到氢氧化钾的化学性质有(填序号) 。
(3)根据氢氧化钾的性质,你认为氢氧化钾固体的保存方法是: 。
题十:1806年,英国化学家戴维用电解法从苏打中得到一种新的金属,他对该金属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取一块金属,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这一小块金属投入水中,发现它能浮在水面上,与水发生剧烈反应,并放出氢气。
此金属在水面上急速游动,发出嘶嘶声,并立刻熔化成一个闪亮的银白色小球,过一会儿小球逐渐缩小,最后完全消失。
”请归纳出这种金属的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1) ;(2) ;(3) ;(4) 。
化学性质: 。
题十一:镁条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反应可用“2Mg+O 2
2MgO ”来表示。
以下信息:
①反应条件②反应速率③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间的质量关系④反应的微观过程⑤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⑥反应体系中微观粒子的数量关系。
能从上述化学方程式中获得的是()
A.①③④B.②③⑤
C.①③⑥D.②④⑥
题十二:实验室通常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加热制取氯气,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①MnO2+4HCl (浓) MnCl2+Cl2↑+2H2O;
氯气可溶于水且部分与水发生反应如下:
②Cl2+H2O=HCl+HClO;次氯酸不稳定,
③2HClO2HCl+O2↑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反应①②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任何一种,反应③属于分解反应
B.反应①②③中都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
C.反应①制得的氯气不纯,MnCl2由离子构成
D.反应①②中都涉及了3种类型的化合物
题十三:如图所示是“尾气催化转换器”将汽车尾气中有毒气体转化为无毒气体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圆球代表不同的原子。
(1)该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共涉及
种元素种分子。
(2)若黑球代表碳原子,大白球代表氮原子,小白球代表氧原子,则生成物中的氧化物的是(填名称),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题十四:自然界里丰富多彩的物质都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构成的,化学就像一架“显微镜”,带领我们一步步地深入认识和研究物质,使我们学会了“用微观眼光看世界”。
(1)若“”表示一个甲烷分子,则“”表示(填写化学符号),甲烷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
(2)水通入直流电后可分解,以下图片是水分解过程中微粒变化的部分示意图,请按它们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出现的顺序排列(用图中的字母表示),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题十五:某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共涉及
种单质。
(2)在该反应中,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元素的种类没有改变
B.原子种类没有改变
C.分子的个数没有改变
D.甲、乙两物质参加反应的质量比为1:3
(3)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题十六:学习化学后,我们学会了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
(1)已知碳原子和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分别为:
两种原子中相等的是(填序号)。
A.质子数B.电子数
C.第一层电子数 D.第二层电子数
(2)保持一氧化碳化学性质的粒子名称是。
(3)下图是一氧化碳与氧气反应的微观模型图,请在下图方框中以图示的方式完成该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图中
题十七: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4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数据见下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甲乙丙丁
反应前质量/g 1 20 17 2
反应后质量/g m 29 0 10
A.m的值是0
B.甲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化学反应中乙、丁的质量比是9:8
D.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题十八:一定条件下,密闭容器内发生的某化学反应,测得t1和t2时各物质的质量见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M N P Q
t1时的质量/g 51 9 3 17
t2时的质量/g 23 3 x 51
A.x的值小于3
B.Q可能是单质
C.该反应一定是分解反应
D.M与N的质量变化比为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