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铸制备铜基碳纤维粉复合材料及其摩擦磨损性能研究
铜基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研究现状
n a n o t u b e s ,f r i c t i o n a nd we a r
0 引言
铜 基复 合材 料具有 较高 的强 度及 良好 的导 电导 热 性 、 减 磨 耐磨 性 、 耐蚀 性 等一系 列优 点 , 在摩 擦 减磨 材 料 、 电接触 材 料 和机 械零 件材料 等领 域发 挥着 重 要 的作 用 _ 1 ] 。随 着铜 基 复合材 料应 用 的越 来越 广 泛 , 其 对摩 擦 性 能 要 求 越 来 越 高 , 因此需 要不 断开 发耐磨 铜基 复合材 料 。 颗 粒增 强是 常见 的 在 提高 复 合 材 料 整体 强度 的 同时 还
增强体 , 利 用 微 波烧 结 技 术 制 备 出了 ( 5 ~1 5 ) T i C - ( 5 ~1 O ) C的铜基 复合 材料 , 同 时 以纯铜 试 样 作 对 比, 在 销 盘式 摩擦试 验机 上测 试两 种材 料 的摩 擦性 能 。结 果 表 明 , 纯 铜磨 损量 远大 于含增 强体 的复 合材 料 , 并且随着 T i C和 C 含 量 的增加磨 损 率 呈 降低 趋 势 。这 是 由于 随着 石 墨含 量 的
愈加严格 。综述材料的摩擦磨损 性能 , 并简述 了
目前 铜 基 复 合 材 料 存 在 的 一 些 问题 及 展 望 。
关 键 词
铜基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研究现状_蒋娅琳
铜基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研究现状*蒋娅琳,朱和国(南京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南京210094)摘要 铜基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性能及广泛的应用,而随着其应用的愈加广泛,对其摩擦磨损性能的要求也愈加严格。
综述了国内外颗粒增强、石墨自润滑、纤维增强和碳纳米管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并简述了目前铜基复合材料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展望。
关键词 铜基复合材料 颗粒增强 石墨自润滑 碳纤维 碳纳米管 摩擦磨损中图分类号:TB333 文献标识码:AResearch Status of Friction and Wear Properties of Copper Matrix CompositesJIANG Yalin,ZHU Heguo(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Nanj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Technology,Nanjing 210094)Abstract Reinforced copper matrix composites has excellent performance and a wide range of applications,astheir applications become more widespread,it requires better friction and wear performance.Friction and wear per-formance of copper matrix reinforced by particles,self-lubricating graphite,fibers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are ana-lyzed.Som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rospect of the current research status are introduced briefly.Key words copper matrix composites,particle reinforcement,self-lubricating graphite,carbon fiber,carbonnanotubes,friction and wear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1371098) 蒋娅琳:女,1990年生,硕士生,主要从事原位合成铜基复合材料方面的研究 E-mail:983435845@qq.com 朱和国:通讯作者,男,1963年生,副教授,工学博士,主要从事铜基、铁基、钛基、铝基等原位合成复合材料方面的研究 E-mail:zhg1200@sina.com0 引言铜基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强度及良好的导电导热性、减磨耐磨性、耐蚀性等一系列优点,在摩擦减磨材料、电接触材料和机械零件材料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2]。
《TiSiCN复合涂层的制备及摩擦磨损性能研究》范文
《TiSiCN复合涂层的制备及摩擦磨损性能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不断发展,材料表面的性能改进已成为提高产品使用寿命和性能的关键。
TiSiCN复合涂层因其优异的机械、化学和物理性能,在各种应用领域中展现出巨大的潜力。
本文将详细介绍TiSiCN复合涂层的制备方法,并对其摩擦磨损性能进行深入研究。
二、TiSiCN复合涂层的制备1. 制备原理TiSiCN复合涂层的制备基于物理气相沉积(PVD)技术,特别是通过等离子喷涂或脉冲激光沉积等工艺。
在此过程中,钛、硅、碳和氮等元素在高温和高压的条件下,通过化学反应和物理沉积相结合的方式,形成具有特定结构和性能的复合涂层。
2. 制备方法(1)选择合适的基材:基材的选择对涂层的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常用的基材包括不锈钢、钛合金等。
(2)涂层设计:根据实际需求,设计出合理的涂层结构和成分。
(3)制备过程:在真空或惰性气体环境中,通过等离子喷涂或脉冲激光沉积等技术,将原料转化为气态,并在基材表面沉积形成涂层。
三、摩擦磨损性能研究1. 实验设计为研究TiSiCN复合涂层的摩擦磨损性能,我们设计了一系列实验。
首先,在不同条件下制备出不同厚度的TiSiCN复合涂层。
然后,通过摩擦磨损试验机对涂层进行摩擦磨损测试,记录不同条件下的摩擦系数和磨损量。
2. 实验结果与分析(1)摩擦系数:在各种实验条件下,TiSiCN复合涂层均表现出较低的摩擦系数。
这表明该涂层具有良好的减摩性能。
(2)磨损量:与未涂层样品相比,TiSiCN复合涂层在各种条件下的磨损量均显著降低。
这表明该涂层具有优异的耐磨性能。
(3)磨损机制:通过观察和分析磨损表面的形貌,我们发现TiSiCN复合涂层的磨损机制主要为轻微磨粒磨损和氧化磨损。
这表明该涂层在摩擦过程中能够有效地抵抗磨粒和氧化的影响。
四、结论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成功制备了TiSiCN复合涂层,并对其摩擦磨损性能进行了深入研究。
实验结果表明,该涂层具有优异的减摩和耐磨性能,以及良好的抵抗磨粒和氧化损伤的能力。
复合材料摩擦磨损试验
复 合材 料摩 擦 磨 损试 验
范招 军 陈晓 萌 王 文
( 上海大学 机 电工程及 自动化学 院, 上海 2 0 o 0 7 2 )
摘
要: 本文介 绍了一 台环块式试验机 , 用 于研究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性能。试环( 钢环 ) 和柱状 P S A f / F E复合材料 的对摩 形成摩擦 副, 摩擦副 的存在产生
的频率大 。不能很好 的模拟衬垫材料的实际工况 ; 因此 , 为了研究 P S A / F E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 本 文中 自主设 计并 研 发 了一 台环 块 式 摩 擦磨 损试 验 机 , 用 于研 究衬垫材料 的摩擦磨损性能试验 , 试验载荷添加易 于实 现, 试样装夹方便、 可靠 ; 可以试验不 同频率及 载荷条件
试 环转 速 : ( 0— 4 6 0 ) I 1 ) m;
( 4 ) 载荷 加载 范 围 : ( 0~2 o 0 ) N; 试 验件 上 的载 荷 范 围是 ( 0~ 4 0 o ) N;杠杆 比 1 : 2;
( 5 ) 摩擦力测量范 围: ( 0— 2 0 ) N ; 测量精度误差小
1 引 言
损试 验机 、 切入 式摩 擦 磨 损 试 验机 、 环 块 型试 验 机 等 ; 这 些试 验机 的价 格 比较 昂贵 , 一 般 的载荷 变化 范 围小 , 运动
聚 四氟 乙烯 ( P T F E) 是一种应用 广泛 的热塑性塑 料 , 具
有超高的化学稳定性 , 可在( 一 1 9 o一 2 6 0 ) ℃条件下连续使
于0 . 2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图 1 聚 四氟 乙 烯分 子 结构 ( 1 9 ℃)
CC-SiC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力学与摩擦性能研究的开题报告
CC-SiC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力学与摩擦性能研究的开
题报告
一、课题背景
CC-SiC复合材料是由连续碳纤维增强的硅化碳基质材料,具有高温、高强、高刚度、高耐磨、耐腐蚀、抗热震等优良力学性能,被广泛应用
于航空、航天、能源、冶金等领域。
然而,CC-SiC复合材料的制备过程复杂,性能稳定性较差,还需要
进一步研究材料的力学性能和摩擦性能,以提高其综合应用性能。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
1.制备方法:采用化学气相渗透(CVD)法制备CC-SiC复合材料,
对制备工艺进行优化和改进,提高材料性能和稳定性。
2.力学性能:采用拉伸、弯曲、冲击实验及显微硬度测试,研究CC-SiC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分析影响力学性能的因素。
3.摩擦性能:采用摩擦磨损实验,研究CC-SiC复合材料在不同条件
下的摩擦性能,探究其摩擦学性质及磨损机理。
4.分析方法: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等显微结构分
析方法,分析材料组织和微观结构,探究材料制备过程中的影响因素。
三、研究意义和预期结果
CC-SiC复合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其制备和性能研究仍存在
不足,本研究旨在探究CC-SiC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力学性能和摩擦性能,为其应用提供新的思路和技术支持,有助于扩大其在高技术领域的
应用范围。
预期结果为:优化CC-SiC复合材料制备工艺,提高材料力学性能和稳定性;分析材料组织和微观结构,揭示制备过程中的影响因素;探究CC-SiC复合材料的摩擦学性质和磨损机理,为实际应用提供参考和指导。
《2024年度电刷镀纳米MoS2-Cu基复合涂层导电与真空摩擦磨损性能》范文
《电刷镀纳米MoS2-Cu基复合涂层导电与真空摩擦磨损性能》篇一电刷镀纳米MoS2-Cu基复合涂层导电与真空摩擦磨损性能一、引言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于材料表面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
电刷镀技术因其独特的优势,如操作简便、成本低廉、可实现局部修复等,被广泛应用于材料表面处理。
近年来,纳米复合涂层因其优异的物理和化学性能,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关注。
本篇论文旨在研究电刷镀纳米MoS2/Cu基复合涂层的导电性能及在真空环境下的摩擦磨损性能。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本实验选用的电刷镀溶液包含纳米MoS2颗粒和铜基溶液。
采用电刷镀技术,在特定基材表面制备出纳米MoS2/Cu基复合涂层。
通过对涂层进行显微结构分析、导电性能测试、以及在真空环境下的摩擦磨损实验,研究其性能表现。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显微结构分析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我们发现纳米MoS2颗粒均匀地分布在Cu基体中,形成了致密的复合涂层。
这种结构有助于提高涂层的物理和化学性能。
2. 导电性能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纳米MoS2的加入显著提高了涂层的导电性能。
这主要是由于纳米MoS2的导电性能优于Cu基体,且其纳米级尺寸使得电子在涂层中的传输更加顺畅。
此外,涂层的导电性能还与其微观结构密切相关。
3. 真空摩擦磨损性能研究在真空环境下,纳米MoS2/Cu基复合涂层表现出优异的摩擦磨损性能。
这主要归因于纳米MoS2的润滑作用以及Cu基体的支撑作用。
在摩擦过程中,纳米MoS2颗粒能够有效地减少摩擦系数,降低磨损率。
同时,Cu基体为涂层提供了良好的附着力和韧性,使得涂层在摩擦过程中不易脱落。
四、讨论与展望本实验研究了电刷镀纳米MoS2/Cu基复合涂层的导电与真空摩擦磨损性能。
实验结果表明,该涂层具有优异的导电性能和真空摩擦磨损性能,可广泛应用于电气、机械等领域。
然而,仍需进一步研究涂层的制备工艺、性能优化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
此外,对于涂层的耐腐蚀性、热稳定性等性能也有待进一步探讨。
短碳纤维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研究
t o d e l a mi n a t i o n we a r f o r Cu / s h o r t CFs c o mp o s i t e s .
Ke y wo r d s : s h or t c a r b on f i b e r ;c o pp e r ma t r i x c om p os i t e;f r i c t i o n a nd we a r
摘 要 :采 用 冷 压 烧 结 工 艺 制 备 了短 碳 纤 维增 强 铜 基 复 合 材 料 , 考 察 了该 复 合 材 料 的 干 摩 擦 磨 损 性 能 。讨 论 了 短 碳 纤 维 含量 、 载荷 、 转 速 等 对 复 合 材 料 摩 擦 性 能 的影 响 。结 果 表 明 : 复 合 材 料 的耐 磨 性 能 明 显 优 于 基 体 材 料 ; 随 着 碳 纤 维 含 量 的 增 加 复 合材 料 的 耐 磨 性 能 进 一 步 提 高 ; 随载荷和转速的提高 , 摩 擦 系 数 和 磨 损 量 也 随 之增 加 ; 复 合 材 料 由纯 铜 的 粘 着 磨 损 转变为剥层磨损 , 并均 伴有一定的氧化磨损 。 关键词 : 短碳纤维 ; 铜基复合材料 ; 摩 擦 磨 损 中图分类号 : TQ1 5 3 ; TG1 l 3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 0 0 1 — 4 3 8 1 ( 2 0 0 7 ) 0 4 - 0 0 5 3 — 0 4
碳 纤 维 具 有 高 比强 度 、 高 比模 量 、 高 的 导 热 和 导 电、 低 的热膨胀 系数 和好 的 自润 滑性 能 , 其 作为 增强 材
究, 讨论 了短碳 纤维 含量 、 载荷、 转 速 等的影 响 , 并探 讨 了碳纤 维在 摩擦 行 为过 程 中的作用 。
《FeCrB-TiC复合材料的摩擦学性能研究》范文
《FeCrB-TiC复合材料的摩擦学性能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材料科学领域正面临着日益增长的挑战和机遇。
FeCrB-TiC复合材料作为一种新型的合金材料,其结合了铁基合金的高强度和硬度以及陶瓷材料的高耐磨性,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机械、汽车、航空航天等重要领域。
然而,这种材料的摩擦学性能对于其实际应用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对其摩擦学性能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研究FeCrB-TiC复合材料的摩擦学性能,为该材料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二、材料制备与实验方法本研究所用FeCrB-TiC复合材料通过粉末冶金法制备。
首先,将原材料按一定比例混合,然后在高温高压下进行烧结,最后得到所需的复合材料。
实验中,我们采用了球盘式摩擦试验机对材料的摩擦学性能进行测试。
通过改变摩擦条件(如载荷、速度、时间等),获取不同条件下的摩擦系数和磨损率数据。
同时,我们还采用了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等手段对磨损表面进行形貌观察和成分分析。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摩擦系数实验结果显示,FeCrB-TiC复合材料在不同条件下的摩擦系数有所不同。
在较低的载荷和速度下,摩擦系数相对较低;而在较高的载荷和速度下,摩擦系数有所增加。
这表明该材料的摩擦性能受外界条件影响较大。
此外,我们还发现,在一定的条件下,该材料的摩擦系数表现出较好的稳定性,这可能与材料的内部结构有关。
2. 磨损率与摩擦系数相似,FeCrB-TiC复合材料的磨损率也受外界条件影响。
在较高的载荷和速度下,磨损率较高。
此外,我们还发现,该材料的磨损率与对磨材料(如钢球、陶瓷球等)的硬度有关,硬度较高的对磨材料往往导致较高的磨损率。
3. 磨损表面形貌与成分分析通过SEM观察,我们发现FeCrB-TiC复合材料的磨损表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划痕、剥落等现象。
XRD分析表明,磨损表面存在一定程度的氧化现象,这可能是导致磨损的重要原因之一。
此外,我们还发现,在一定的条件下,该材料的磨损表面会形成一层具有润滑作用的转移膜,这有助于降低摩擦系数和磨损率。
铜表面纳米Cu―Zn复合层的摩擦磨损特性
铜表面纳米Cu―Zn复合层的摩擦磨损特性铜表面纳米Cu-Zn复合层的摩擦磨损特性引言摩擦磨损是材料工程领域中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在工程实践中,为了提高材料的耐磨性能,往往需要通过表面复合层的方法进行改性。
本文针对铜表面纳米Cu-Zn复合层进行磨损特性的研究。
实验方法1. 复合层制备:使用电化学沉积方法在铜表面制备纳米Cu-Zn 复合层。
控制沉积时间和电位,以获得不同复合层的厚度和成分。
2. 材料性能测试:利用力学测试仪对不同复合层进行硬度测试和抗拉强度测试,以评估其力学性能。
3. 摩擦磨损测试:采用球盘式摩擦磨损试验机,对不同复合层进行摩擦磨损测试。
控制载荷、速度和滑动时间,并记录摩擦系数和磨损量。
实验结果与讨论1. 复合层的微观结构: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不同厚度和成分的复合层的表面形貌和组织结构。
分析复合层的晶体结构和晶粒尺寸。
2. 复合层的力学性能:根据硬度和抗拉强度测试结果,评估不同复合层的力学性能。
分析复合层的硬度和韧性之间的关系。
3. 磨损行为的表征:通过摩擦系数和磨损量的变化,研究不同复合层在摩擦磨损过程中的行为。
分析复合层的耐磨损机制和磨损行为的变化规律。
结论通过对铜表面纳米Cu-Zn复合层的研究,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复合层的厚度和成分对其力学性能有较大的影响。
2. 复合层的耐磨性能与复合层的硬度和韧性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3. 复合层的摩擦磨损行为受到摩擦载荷、速度和滑动时间的影响。
未来展望基于本研究的结果,可以进一步优化纳米Cu-Zn复合层的制备工艺,以提高其力学性能和耐磨性能。
此外,可以进一步探究其他复合层材料对摩擦磨损特性的影响,并寻找更好的耐磨性能改善方法。
实验结果与讨论1. 复合层的微观结构: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不同厚度和成分的复合层的表面形貌和组织结构。
发现在复合层的表面形成了均匀的纳米颗粒分布,并且有明显的层状结构。
随着Zn含量的增加,复合层的晶粒尺寸也有所减小。
《电刷镀纳米MoS2-Cu基复合涂层导电与真空摩擦磨损性能》范文
《电刷镀纳米MoS2-Cu基复合涂层导电与真空摩擦磨损性能》篇一电刷镀纳米MoS2-Cu基复合涂层导电与真空摩擦磨损性能一、引言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于材料性能的要求日益提高。
在众多材料中,电刷镀纳米MoS2/Cu基复合涂层因其优异的导电性、耐磨性和良好的真空摩擦性能,被广泛应用于机械、电子和航空航天等领域。
本文旨在研究该复合涂层的导电性能和真空摩擦磨损性能,以期为相关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验支持。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1. 材料准备实验所使用的材料主要包括纳米MoS2粉末、Cu基底以及电刷镀设备。
其中,纳米MoS2粉末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润滑性,Cu基底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延展性,二者结合可形成优异的复合涂层。
2. 实验方法采用电刷镀技术,将纳米MoS2粉末均匀地镀在Cu基底上,形成MoS2/Cu基复合涂层。
通过改变电刷镀的工艺参数,如电流、电压、镀液浓度等,可调控涂层的厚度和结构。
然后,对涂层的导电性能和真空摩擦磨损性能进行测试。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涂层导电性能分析通过四探针法测试涂层的导电性能。
实验结果表明,纳米MoS2的加入显著提高了涂层的导电性能。
随着MoS2含量的增加,涂层的电阻率逐渐降低。
这主要是由于纳米MoS2的导电性能优于Cu基底,且其纳米级尺寸有利于形成导电网络。
此外,涂层中的缺陷和杂质也会对导电性能产生影响。
2. 真空摩擦磨损性能分析通过真空摩擦磨损试验机测试涂层的真空摩擦磨损性能。
实验结果表明,纳米MoS2/Cu基复合涂层在真空环境下具有优异的摩擦磨损性能。
这主要归因于纳米MoS2的润滑性,能在摩擦过程中形成一层润滑膜,降低摩擦系数。
此外,Cu基底的延展性也有助于吸收摩擦能量,提高涂层的耐磨性。
四、讨论与展望本文研究了电刷镀纳米MoS2/Cu基复合涂层的导电性能和真空摩擦磨损性能。
实验结果表明,该涂层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优异的真空摩擦磨损性能。
这为该涂层在机械、电子和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验支持。
Ti3AlC2-Ti3C2Tx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摩擦学行为研究
Ti3AlC2-Ti3C2Tx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摩擦学行为研究Ti3AlC2/Ti3C2Tx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摩擦学行为研究摘要:本研究针对Ti3AlC2和Ti3C2Tx增强铜基复合材料进行了制备,并对其摩擦学行为进行了研究。
通过改进的热压烧结工艺,成功制备了Ti3AlC2/Ti3C2Tx增强铜基复合材料。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复合材料的表面形貌,并进行了硬度测试。
利用摩擦磨损实验,研究了复合材料的摩擦学行为,并通过X射线衍射(XRD)和能谱分析(EDX)对摩擦表面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Ti3AlC2/Ti3C2Tx增强铜基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摩擦性能和耐磨性能,有望在工业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关键词:Ti3AlC2/Ti3C2Tx;铜基复合材料;制备;摩擦学行为;耐磨性1. 引言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对材料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工业领域中,铜是一种常见且重要的金属材料,广泛应用于电子、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
然而,纯铜的力学性能较差,耐磨性也不够理想。
因此,人们将铜与其他材料进行复合,以提高铜基材料的性能,其中Ti3AlC2和Ti3C2Tx是常用的增强材料。
2. 实验部分2.1 材料制备本研究采用改进的热压烧结工艺制备Ti3AlC2/Ti3C2Tx增强铜基复合材料。
首先,按照一定比例混合Ti3AlC2和Ti3C2Tx粉体,并添加少量的活性剂。
然后,将混合粉末置于模具中,并进行高温烧结。
最后,通过冷却、切割和打磨等工艺得到制备的复合材料试样。
2.2 表面形貌观察和硬度测试采用SEM观察复合材料的表面形貌,并进行硬度测试。
实验结果显示,Ti3AlC2/Ti3C2Tx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的表面光滑且无明显的裂纹或缺陷。
硬度测试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硬度明显高于纯铜。
3. 结果与讨论3.1 摩擦学行为为了研究复合材料的摩擦学行为,我们进行了摩擦磨损实验。
在实验中,将复合材料试样与研磨纸进行摩擦,记录摩擦力和磨损量。
《FeCrB-TiC复合材料的摩擦学性能研究》范文
《FeCrB-TiC复合材料的摩擦学性能研究》篇一一、引言摩擦学是研究不同表面间相互接触与相对运动时所产生的物理、化学及机械作用过程的科学。
材料摩擦学性能的研究对众多工业领域具有深远影响,尤其是在机械、汽车、航空航天等高技术领域。
近年来,FeCrB-TiC复合材料因其优异的物理和机械性能,在摩擦学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
本文将对FeCrB-TiC 复合材料的摩擦学性能进行深入研究,为该材料的实际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二、材料与方法1. 材料制备FeCrB-TiC复合材料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通过球磨、混合、压制、烧结等工艺,得到不同成分比例的复合材料试样。
2. 实验方法(1)摩擦磨损试验:采用球-盘式摩擦磨损试验机,对FeCrB-TiC复合材料进行摩擦磨损试验,探究不同成分比例、不同载荷、不同滑动速度等条件下的摩擦学性能。
(2)表面形貌观察: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能谱分析(EDS)对磨损表面进行观察和分析,了解磨损机制。
(3)硬度测试:采用维氏硬度计对复合材料进行硬度测试,分析硬度与摩擦学性能的关系。
三、结果与讨论1. 摩擦系数与磨损率实验结果表明,FeCrB-TiC复合材料的摩擦系数和磨损率均受到成分比例、载荷、滑动速度等因素的影响。
在一定的成分比例和滑动速度下,随着载荷的增加,摩擦系数和磨损率呈上升趋势。
在TiC含量较高的复合材料中,摩擦系数和磨损率相对较低,表明TiC的加入有助于提高材料的耐磨性能。
2. 磨损机制通过SEM和EDS分析,发现FeCrB-TiC复合材料的磨损机制主要为磨粒磨损、氧化磨损和粘着磨损。
在TiC含量较高的复合材料中,磨粒磨损和粘着磨损程度较低,而氧化磨损程度较高。
这可能与TiC的硬度和化学稳定性有关,TiC的加入有助于提高材料的硬度和抗磨性能,但同时也可能促进氧化反应的发生。
3. 硬度与摩擦学性能的关系硬度测试结果表明,FeCrB-TiC复合材料的硬度随TiC含量的增加而提高。
Cu-Fe基摩擦片摩擦磨损性能的实验研究
Cu-Fe基摩擦片摩擦磨损性能的实验研究任剑;崔功军;鲁张祥【摘要】为探究带式运输机铜基摩擦片的摩擦学行为,采用粉末冶金工艺制备Cu-Fe基摩擦材料.在干式制动条件下用环-块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摩擦片的摩擦学行为.探索铁元素对铜基复合材料摩擦片摩擦行为和磨损机理的作用.结果表明,与铜-石墨复合材料相比,添加了铁元素的铜-石墨复合材料在高载荷下表现出更好的摩擦学性能,其在摩擦表面上形成的富含石墨的机械混合层(MML)更加稳定.%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tribological behavior of copper based friction plates for belt conveyor, the Cu-Fe based friction materials were prepared by powder metallurgy technology.The tribological behavior of friction plates under dry braking conditions was studied by ring-block friction and wear tester.The effect of Fe on the fric-tion behavior and wear mechanism of copper-based composite friction plates was studi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pper-graphite composites with Fe added to the copper-graphite composites exhibit better tribological properties under high load,and the graphite-rich mechanical mixing layer(MML)formed on the friction surface was more ro-bust.【期刊名称】《科学技术与工程》【年(卷),期】2017(017)030【总页数】4页(P223-226)【关键词】Cu-Fe基摩擦片;摩擦;磨损;机械混合层【作者】任剑;崔功军;鲁张祥【作者单位】太原理工大学机械学院,山西省矿山流体控制工程实验室,矿山流体控制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太原030024;太原理工大学机械学院,山西省矿山流体控制工程实验室,矿山流体控制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太原030024;太原理工大学机械学院,山西省矿山流体控制工程实验室,矿山流体控制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太原03002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H117铜基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强度及良好的导电导热性、减磨耐磨性、耐蚀性等一系列优点,在机械零件材料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
铜基石墨密封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研究
铜基石墨密封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研究张鹏鹏;赵伟刚;董光能【摘要】为研究液体火箭发动机密封材料——铜基石墨材料的摩擦磨损规律,采用销盘试验考察了铜基石墨材料在干摩擦和水润滑条件下的摩擦磨损性能和磨损机理,探讨了速度、载荷、摩擦温升对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润滑条件下不易形成铜基石墨转移膜,所以水润滑时的摩擦因数比干摩擦时的摩擦因数大;水润滑下,磨损机理为黏着和磨粒磨损,适当增加载荷、降低速度有利于降低铜基石墨材料的磨损率;干摩擦下,磨损机理为黏着磨损,适当降低载荷、提高速度有利于降低铜基石墨材料的磨损率.%The friction and wear behaviors of copper-based graphite seal material used in liquid rocket engine were investigated by means of pin-on-disk machine.The effects of load,velocity and temperature rise on friction and wear behaviors of the copper-graphite material were analyzed.Results show that:1) It is not easy to form copper-graphite transfer film under water lubrication condition,so the friction coefficient under water lubrication condition is higher than that under dry friction;2) Under the condition of water lubrication,the wear mechanism is adhesive wear and abrasive wear,and properly increasing load and decreasing velocity can reduce the wear rate of the copper-based graphite material;and 3) Under the condition of dry friction,the wear mechanism is adhesive wear,and properly decreasing load and increasing speed can help reduce the wear rate of copper-based graphite material.【期刊名称】《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年(卷),期】2017(051)009【总页数】6页(P92-97)【关键词】密封材料;铜基石墨;摩擦磨损性能;磨损机理【作者】张鹏鹏;赵伟刚;董光能【作者单位】西安交通大学现代设计及转子轴承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710049,西安;西北工业大学航天学院,710072,西安;西安交通大学现代设计及转子轴承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710049,西安【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H117我国液体火箭发动机涡轮泵密封的常见形式为接触型机械密封,具有高转速、高压力、高振动及密封介质特殊等特点[1-2]。
碳纤维粉对电铸镍–碳纤维粉复合材料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碳纤维粉对电铸镍–碳纤维粉复合材料组织与性能的影响陈田1,杨建明2, *,许政铎1,张迪湦2(1.中国矿业大学,江苏徐州 221116;2.淮海工学院,江苏连云港 222005)摘要:在硫酸镍溶液体系中,采用复合电铸工艺在金属镍基体上制备了镍–碳纤维粉复合材料。
通过红外碳硫分析仪、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电子万能试验机研究了电铸液中碳纤维粉添加量对复合电铸层内碳纤维粉含量、表面微观形貌以及拉伸性能的影响。
复合电铸层内的碳纤维粉含量、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均随电铸液内碳纤维粉添加量的增加而先增大后减小,并在电铸液中碳纤维粉为6 g/L时达到最大值,抗拉强度为636.6 MPa、屈服强度为500.1 MPa,而延伸率降至最小。
复合电铸层内碳纤维粉的存在明显改变电铸层的表面微观形貌。
随着复合电铸层内碳纤维粉含量的增大,复合电铸层致密性下降。
关键词:镍;碳纤维粉;复合电铸;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延伸率中图分类号:TQ153.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 – 227X (2015) 15 – 0834 – 05Effect of carbon fiber powder on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electroformed nickel–carbon fiber powder composite // CHEN Tian, YANG Jian-ming*, XU Zheng-duo, ZHANG Di-shengAbstract: A nickel–carbon fiber powder composite was prepared on the surface of nickel substrate by composite electroforming in a nickel sulfate-based electrolyte. The effect of dosage of carbon fiber powders in the electrolyte on the content of carbon fiber powders in the electroformed composite coating as well as its surface morphology and tensile properties were studied by infrared carbon and sulfur analyzer,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and electronic universal testing machine. The content of carbon fiber powders in the electroformed composite coating as well as its tensile and yield strengths are all increased initially and then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ing of the amount of carbon fiber powders in the electroforming solution, which reach their maximums at 6 g/L of carbon fiber powders in electroforming solution. The composite coating electroformed with 6 g/L carbon fiber powders in electroforming solution has a maximal tensile strength of 636.6 MPa and a maximal yield strength of 500.1 MPa, but a minimum elongation. The existence of carbon fiber powders in the electroformed composite coating remarkably changes its surface morphology. The compactness of the electroformed composite coating is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ing of the content of carbon fiber powders in it.Keywords: nickel; carbon fiber powder; composite electroforming; tensile strength; yield strength; elongationFirst-author’s address: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Xuzhou 221116, China碳纤维粉又称磨碎碳纤维,是将高强度、高弹性模量的碳纤维长丝经特殊表面处理技术和工艺研磨、显微甄别、高温烘干后而获得的等长圆柱形微粒,它保留了碳纤维的众多优良性能[1],并且形状细小、表面纯净、比表面积大,是性能优良的复合材料用填料。
Ti3SiC2纳米材料及其铜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摩擦学性能研究的开题报告
Ti3SiC2纳米材料及其铜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摩擦学性能研究的开题报告开题报告题目:Ti3SiC2纳米材料及其铜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摩擦学性能研究研究内容:本研究旨在制备出Ti3SiC2纳米材料及其与铜的复合材料,并对其摩擦学性能进行研究。
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Ti3SiC2纳米材料的制备:采用固相反应法从Ti、SiC和C粉末中制备Ti3SiC2纳米材料,并利用X射线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等技术对其微观结构进行表征。
2. Ti3SiC2与铜的复合材料制备:采用粉末冶金方法将Ti3SiC2和铜粉末混合压制烧结得到Ti3SiC2/Cu复合材料,并对其微观结构进行表征。
3. 摩擦学性能测试:采用喷射式磨损试验机对Ti3SiC2纳米材料和Ti3SiC2/Cu复合材料的摩擦学性能进行测试,并分析其摩擦系数、磨损率等指标。
研究意义:Ti3SiC2纳米材料和其与铜的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可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机械等领域。
本研究将对如何提高Ti3SiC2/Cu复合材料的摩擦学性能进行探究,为进一步应用该材料于实际生产中提供理论依据。
研究进度:1. 文献调研:已完成2. 材料制备:正在进行中3. 微观结构表征:计划在下个月完成4. 摩擦学性能测试:计划在第三个月进行5. 数据处理和分析:计划在第四个月进行6. 论文撰写:计划在第五个月完成参考文献:[1] Barsoum M W. The Versatile MXene Materials. Chemical Reviews, 2018, 118(6): 3499-3500.[2] Liu Zhi-chao, Li Shu-ying, Tang Yi-bin, et al. The tribological performance of Ti3SiC2/TiC/Cu composites for electrical contact materials. Journal of Composite Materials, 2020, 54(12): 1527-1538.[3] Zhou Lan, Lin Zhi-bo, Zhang Xiao-ping, et al. Mechanical and Tribological Behavior of Ti3SiC2/Cu Composites. Journal of Nanoscience and Nanotechnology, 2020, 20(7): 3923-392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7卷第1期2018年3月淮海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Huaiha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CNatural Science Edition)Vol.27 No. 1Mar.2018D O I;10. 3969/j. issn. 1672-6685. 2018. 01. 003电铸制备铜基碳纤维粉复合材料及其摩擦磨损性能研究%陈田\杨建明2(1.河海大学文天学院,安徽马鞍山243031; 2.淮海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江苏连云港222005)摘要:采用复合电铸工艺制备了铜基碳纤维粉复合材料,研究了脉冲通电时间、脉冲峰值电流密度对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脉冲通电时间与复合材料摩擦系数呈现负相关性,摩擦系数范围为0. 31〜0. 48,复合材料磨损量在20 X10—3〜90X10—3mm3之间减增,脉冲通电时间对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较为显著;脉冲峰值电流密度与复合材料摩擦系数呈现负相关性,摩擦系数范围为0.22〜0.35,复合材料磨损量在16X10—3〜37X10—3mm3之间减增,脉冲峰值电流密度对提高复合材料耐磨性的作用不显著.基于实验结果分析了材料的摩擦磨损机理,得出复合材料中碳纤维粉的存在可使复合材料获得摩擦自润滑能力的结论.关键词:复合电铸;铜基复合材料;碳纤维粉;脉冲参数;摩擦磨损中图分类号:TB33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6685(2018)01-0010-06Study on the Copper Matrix Carbon Fiber Composite andIts Friction and Wear Properties Prepared by ElectroformingC H E N T ian1,Y A N G Jianm ing2(1. Wentian College,Hohai University,Maanshan 243031,China;2. 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Huaiha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Lianyungang 222005, China) Abstract:The influence of pulse power time and pulse peak current density on the friction andwear properties of copper matrix carbon fiber composite prepared by electrofo Experimental conclusion is as follows.Pulse current time has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friction coefficient of the composite.The range of the composite coefficient of friction is0. 31—0. 48,the abrasion loss is 20 X10—3—90 X10—3mm3.So pulse current time inlluence on friction and wear properties of the composite is relatively significant.The peak current density 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friction coefficient of the composite.The range of the composite coefficient of fric-tton is 0.22—0.35,the a brasion loss is 16 X10—3—37X10—3mm3.Therefore,the pulse peakcurrent density affection on improve the wear resistance of the composite s not significant.Basedon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the friction and wear mechanism of the composite s analyzed,andthe composite materials can obtain sel--lubricating ability because of carbon fiber powder.Key words:composite electroforming;copper matrix composites;carbon fiber powder;pulse parameters;friction and wear收稿日期:2017-11-27;修订日期:2018-01-04基金项目:河海大学文天学院校级科研项目(WT17011)作者筒介:陈田(1988 —),女,江苏徐州人,河海大学文天学院助教,硕士,主要从事特种加工方面的研究,(E-mail) t98603149® 163.第1期陈田等:电铸制备铜基碳纤维粉复合材料及其摩擦磨损性能研究111.2性能测试采用SFT -2M 销盘式摩擦磨损试验机测试试样的性能,复合的偶件为球面GCr 15(高碳铬轴承钢).试验机实验:加载载荷为20 N ,电机运行转速为200 r /m in ,旋转半径为 3 m m ,测试时间为2 m in ,采样频率为3 H z ,扫描长 度为5 M m •采用Axio Vert . A 1倒 射光学显微镜拍摄试样貌.2 参数对试样摩擦系数的影响2. 1脉冲通电时间的影响实验加15g /L ,脉冲关断时间为1 000 ^,脉冲峰值电流密度 为30 A /dm 2,超声 50 W ,脉冲通电时间(D在100〜1 000范围内变化时,得出各1下的摩擦系数曲线图,如图1•0 20 40 60 80 100 120摩擦时间/s3 1 i ;n_试样的摩擦系数曲线Fig. 1 Friction coefficient curve of each pulse currentenergization time由图1可知,通电时间小于400 p s 时,试样的 摩擦系著,随着通 的增加,摩擦系数势降低,曲线平稳•分析认为,摩擦系数曲线表现出的 及平稳现象与试样中:维分布的均勻性有关,通 试样中:维分布的均勻性.由试样的金 [8]可知,通‘间,试样分布均勻性较差,摩擦副存在铜一铜摩擦副、铜一G &15摩擦副、碳一GCr 15摩引言铜是一种导电性优良的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导 电性能要求较高的场合.•、机械、交通、航空等领域的快速 ,对铜的功能的要求也越来高,不但要 备高导电性,而且还要具有较强的性热变形的能力•而铜基复合以备多功能的要求.目前铜基合的制备方法主要有金法、法等,其中以金制备法为主[1],金法存在设备投入高、 能高等缺点[2],在制备非金强复合,往往需要增加工艺来提高铜与增强的结合强度[3].目前国 于铜基复合材料非金属添加研究较为广泛的是 [4-5]、[]等. 是经工艺制备而成,是M m 级的 ,因了的高弹性、高强度、低 的优点,而且 了采用电工艺制备长合 工 的缺点[7].以合强,制 备 基合,研究性能,以期获得耐磨性优良的高导 ,并合材料的制备提一.1实验1.11.1.1 实验 、、 声装置、脉冲、等部分 .其中,电极材料304不,卩,选用,有效面积比约为1 : 2;两电极间的垂直距离为30m m , 长方体,搅拌角速 60rnd /s ,平与的长 75°;采用加热型声,其作用是,促进微粒和基体金属共,改善复合的 .1.1.2 碳纤维粉及其前处理选用1 000目PAN 基碳纤维粉,在不严重 强度的前提下,采用马400 °C、球磨的方式对化处理,加强机合.1.1.3采用广泛使用的盐t 铸液.该实验的配方为:硫酸铜(CnS 〇4 • 5H 2〇)90g /L , 硫酸(H 2SO 4H60 g /L ,氯化钠(N a Cl )0.03g /L ,十 二烷基硫酸钠(SDS ) 0.125 g /L ,聚乙二醇(PEG )0. 5 g /L .12淮海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年3月图3 l ;n_试样平均磨损量曲线Fig. 3 Average abrasion loss of To n15g /L ,脉冲通电时间为100 ,脉冲关断时间为400,超声波功率为50 W ,脉冲峰值电流密度(I p )在10〜40A /dm 2之间变化时,得出各脉冲峰流密度下的 系数曲线图,如图4 .副等,所以试样系数变化较大;当通电时间逐,在试样中分布的均勻性改善,摩擦逐渐转化为碳与GCr 15之间的摩擦,故A 1A6系数曲线平稳;通于400^以后,摩擦曲线 平稳了很多,这是因为在摩接触 了较为完整的润滑膜.2给出了不同通电时间试样的平均摩擦系数.试样平均系数与通 呈现 性,通100到400 复合系数减小量较大,通 于400以后,摩擦系数减小势平稳.20406080100120摩擦时间/s图4 J p_摩擦系数曲线Fig. 4 Friction coefficient curve 〇犳犐狆由图4可以看出,各试样的摩擦系数曲线都较 为平稳,其中B 4〜B 6试样的 曲线更 定,这是因中多数以一 偶件的 主.5了 脉冲峰流与平均系数之间的关系.由图5知,当I p 大于30A /dm 2时, 试样平均摩擦系数略有增大,增大不显著;当八小 于30A /dm 2时,平均摩擦系数随着I 的增大而减小,减小幅度较大.图6表明,当I 小于25A /dm 2时,试样平均磨 损量随着I的增大而逐渐减小,减小幅度较大,这 是因为试样系,试样性较好;当0 200 400 600800 1 000脉冲电流通电时间/jus图2 T o n—试样平均摩擦系数曲线Fig. 2 Average friction coefficient curves of To n图3中,通电时间小于400 ^时,试样平均磨 损量与通呈现 性,与平均系数变化趋势一致;通电时间大于400 ^后,试样平均 .分析认为,通于400 ^后,试样 硬始降低,摩擦实验中,对偶件之滑动的同时还试样 一定的压力,该压试样变,且硬低,试样形变 ,试样磨痕的 宽度,因痕截面尺寸,试样的 ;因试样平均摩擦系数逐渐减,性 一定程度的提高,故试样总体不多 .以上实验结果分析得出,在T ;n 从100〜1 000变化时,试样摩擦系数在0. 31〜0. 48之间变化,磨损量在20X 10 — 3〜90X 10 — 3mm 3之间变 化,表明在上述实验条件下,脉冲通电时间对试样摩性能的较著.2. 2脉冲峰值电流密度的影响实验加3000o o o o o o o o98765432G s sT o l y義驺爾sf r555 4 4 3 3 0.0.0.0.0.000^第1期陈田等:电铸制备铜基碳纤维粉复合材料及其摩擦磨损性能研究13'10152025303540脉冲峰值电流密度<A‘dm_2)图5 J p_试样平均摩擦系数Fig. 5 Average friction coefficient curves of I狆10152025303540脉冲峰值电流密度/(Adnr2)图6 I p_试样平均磨损量Fig. 6 Average abrasion lo^s of I狆3磨损形貌及 理分析3. 1复合材料磨损形貌分析7为通合材料磨损形貌的影响.由图7可以看出,A 1〜A 5试样出现明的犁沟形貌,A1〜A 5犁沟、梨沟宽,A 4和A 5的犁沟尺寸1减;A1〜A 5发生铜金属迁移现象,可见犁沟边沿处的片状磨粒,A 5颜色较深的区域为黏附的屑;A6 平整光滑,可见 的碳端面,, 变为片状剥离.图8脉冲峰值电流密度对应的复合材料的磨损形貌.B 1重,犁沟形貌显著,犁沟尺寸大不均,边沿线模糊,有的金属迁移 的片状;B 2试样 程,没有的大尺寸犁沟,接近纯貌;B 3试样部分区域被“犁” 著,但犁沟尺寸较小,边缘整洁,在 丨的金属迁移较为光滑的 〖面;B 4的犁沟尺寸细小,产生的金属迁移不明显;B 5和B6 见后的端面,聚集的区域出现孔洞与压溃的形貌.大于25 A /dm 2时,其磨损量逐渐增大,25〜30 A /dm2时增幅较大,其后增幅 .分析认为,测量结果与试样的硬度有关,大于25A /dm 2时试样组织致密性降低,测试机施加的压试样表变致.从以上实验结果分析得出,当I p 在10〜40A / dm2范围内时,试样摩擦系数在0. 22〜0. 35之间变 化,试样磨损量在16X 10-3〜37X 10-3 mm 3之间减 .表明在上述实验条件下,试样的耐磨性总 L好,脉冲峰值电流密度的大小对试样 性能的不是著.(i一o o /w f ie s T t图7 Ton _试样磨损形貌Fig. 7 Abrasion morphology of Ton14淮海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年3月图8 J p—试样磨损形貌Fig. 8 Abrasion morphology of I狆3.2摩擦机理分析试样的 程是复杂的,可能包含粘着磨损、、化学 、彳)冲蚀 等.在实验室条件下,可忽略冲蚀、、,因实验可仅考虑粘.复合 的 ;程 致分为3个阶段, 程 9 .图9复合材料摩擦磨损过程示意图Fig. 9 Schematic diagram of the composites friction and wear process第1阶段,摩擦初始阶段.这一阶段是试样表面的氧化膜与GCr15形成摩擦对偶件产生摩擦,氧化 物成分主要是氧化铜与氧化.氧化膜很薄,摩擦始后很快被剪切去除.虽然的露在空气中一层的以氧化主的氧化膜,但因 ,因此后 忽略 的新的氧化膜.接入第2阶段.第2阶段,复合与GCr15发生摩擦.该阶段属于摩擦过渡阶段,这一阶段中G&15分别与铜副.,铜基体因摩擦被“犁”产生金属迁移,试样表面表现为犁沟形貌;观 是乱层,摩擦受力后会沿着片层间劈裂或端部,这些 (因受压会在 铺 来,形成润滑膜,减少粘着点的,起到润滑的作用.第3阶段,固体润滑膜补充阶段.随着摩擦的 ,越来越多的被 压平,不断地补充 ,当试样内的含量达到一定,最终在 一张较为完整的固体润滑膜.粘着磨损过程是从形成粘着点开始的.摩擦发生后,粘着点承受剪切应力,当剪切 于 强, 塑性变形,直至断裂.滑〖擦,粘 点不断,剪切 在粘 点后根部开裂,材料发生断裂,进而脱,最终屑.复合中的 第3阶段时能有效地粘着点的,进而提高 的 性.7中,由试样磨损形貌的变化可知,摩擦副以 GCr15-主,粘 试样犁沟与基体金属迁移的形貌.随着通的增加,磨损貌 改变,这是因为在固体润滑膜f形的过程中,粘着点 , GCr15-^主的 变为G&15-—碳为主的摩擦;到A6试样时,磨损接触了较为完整的润滑膜,因此不再出现梨沟和明显的金属迁移形貌.8中,试样 貌 原因与图7相似,不第1期陈田等:电铸制备铜基碳纤维粉复合材料及其摩擦磨损性能研究15同在于,B1〜B4图片中,试样的组织较为致密,B5到B6试样,复合材料内碳纤维粉含量过大,降低了材料的致密性,在磨损实验中摩擦面因受力,使摩擦表面出现了大尺寸孔洞与压溃的形貌.4结论采用复合电铸工艺制备了铜基碳纤维粉复合材料,研究了脉冲通电时间、脉冲峰值电流密度对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得出如下结论.(1)脉冲通电时间与复合材料摩擦系数呈现负相关性,当其值大于400 p s后,复合材料摩擦系数开始趋于定值,摩擦系数范围为0.31〜0.48;当其大于400 Ps T,复合材料摩擦曲线波动程度逐渐降低;复合材料磨损量在20X10-3〜90X10-3mm3之间变化.脉冲通电时间对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性能影响较为显著.(2)脉冲峰值电流密度与复合材料摩擦系数呈现负相关性,当其值大于25A/dm2后,摩擦系数值趋于一定值,摩擦系数范围为0.22〜0.35;各峰值电流密度条件下,复合材料摩擦曲线平稳性良好;复合材料磨损量在16X10-3〜37X10-3mm3之间减 增.脉冲峰值电流密度的大小对提高复合材料的耐磨性作用不显著.最后,分析了复合材料磨损机理,得出结论:复合材料中的碳纤维粉可在摩擦面间形成固体润滑膜,能有效地减少摩擦过程中粘着点形成的数量,达 到自润滑的效果,从而提高材料的耐磨性.参考文献:[1]张颖异,李运刚,田颖.高导电高耐磨铜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J].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2011,39(3):4853.[]张广庆,徐楠,王瑗.粉末冶金压制成形理论与工艺综述[].热加工工艺,2017(9) :9-14.[]杨浩,朱明明,李卫.短碳纤维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的载流摩擦磨损行为[].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2013(8):765-768.[4] X U W ei,H U R u i,LI Jinshan,et al. Effect of electrical current on tribological property of Cu matrix composite reinforced by carbon nanotubes [ J].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2011,21(10):2237-2241.[]陶静梅,洪鹏,陈小丰,等.碳纳米管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J].材料工程,2017,5 (4): 128-136.[]赵亚茹,李勇,李焕.石墨烯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J].表面技术,2016,45(5): 33-40.[7] H A R R I S S J,B A K E R A A,H A L L A F,etal. Theelectroforming-iilament winding process:a method ofproducing metal matrix composites [J]. Transactionsof 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1971,49(1):205-213[]陈田.超声场脉冲电铸制备铜一一碳纤维粉复合材料及其性能研究[D].徐州:中国矿业大学,2016.(责任编辑:褚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