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市公司现金持有水平影响因素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上市公司现金持有水平影响因素分析
V
V吴闰语
本文的目的是研究影响我国上市公司现金持有水平的因素。
本研究选取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的299家上市公司,研究2009年至2018年的10年财务数据。
同时,加入GDP和金融危机作为控制变量,研究现金持有量的影响因素。
回归结果表明,现金流量与现金持有量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宏观经济GDP与现金持有量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公司规模的相关关系不显著。
而从行业的回归结果来看,房地产业的现金持有量受银行贷款和GDP的影响最大,金融杠杆对制造业和服务业的现金持有量影响显著。
从金融危机的角度来看,金融危机前后现金流量与现金持有量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在金融危机前后,公司规模、公司年龄、GDP与现金持有水平之间并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一、引言
现金持有是公司财务管理中一个重要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因素,是影响公司发展最重要的问题之一。
现金持有不仅影响股利的分配和资金的使用,而且影响公司未来经营的模式和方向。
因此,现金持有对现代公司的财务管理提出了理论和实践上的挑战。
此外,公司的商业活动,如支付利息、分配工资和购买能力,往往与现金持有密切相关。
通过持有更多的现金,公司不仅可以提高投资者和股东的信心,还可以防止资本链断裂。
在此背景下,研究中国制度下的现金持有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这可以满足公司对流动性的需求,而在外部融资环境恶劣的情况下,现金资产可以灵活、低成本地转换为其他资产。
管理层通常会放弃某些能带来正回报的投资机会,以确保公司流动性的安全性,这反过来又会导致现金持有成本的增加。
在这方面,现金也是公司收益最低的资产,为了实现价值和利润最大化,公司将避免持有大量现金。
然而,在这方面存在一个平衡,即公司无法持有最低水平的现金,以确保其流动性需求。
此外,公司治理水平、管理层持股、董事会结构等因素也会影响现金持有量水平。
作为金融和公司管理领域的核心话题之一,围绕公司现金持有的问题在过去几十年里吸引了广泛的关注。
本文首先以2009年至2018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来研究现金持有量的影响因素。
其次通过研究设计和实证分析,给出自变量和因变量的计算方法和原因,在处理数据后的数据检验,包括描述性检验和自变量的总回归。
最后结合我国上市公司的现状,对数据处理的结果进行了讨论和分析,得出了较为严谨的结论。
二、影响因素分析
(一)财务杠杆,银行贷款与公司规模
一般来说,财务杠杆越大,特定公司的财务风险就越大。
但是当投资利润率大于债务利润率时,财务杠杆确实有正向影响。
本文采用了克劳斯(1973)模型中的财务杠杆计算方法,即总利润和财务费用总成本与总利润之比。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承担了国内大部分长期负债,带来了巨大的连带成本。
公司的贷款协议可以用来代替公司的现金持有水平。
本文采用瓦伦(1994)提出的方法来计算银行贷款,即长期贷款和短期贷款占公司贷款总额的比率。
公司规模从外部融资成本、金融危机成本和经营信息三个方面影响公司现金持有水平,经济学家通常使用总资产和营业收入等指标来简洁地反映公司的规模。
大公司外部融资成本相对较低,可以减少现金持有量。
(二)公司年龄与行业区别
公司年龄可以通过编制公司从上市时起的营业总时间来确定。
根据信息不对称原理,公司成立的时间
越长,越有可能提供内部数据,经营历史较长的公司也更有可能获得外部融资渠道。
考虑到我国国情和行业特征,本文选择了房地产业、制造业、零售业和服务业四个行业,通过引入虚拟变量来研究上市公司的现金持有水平。
(三)金融危机与宏观经济环境
本文借鉴麦克白(2018)的理解,2009年至2012年是我国上市公司受金融危机影响时期,2013年至2018年是我国上市公司不受金融危机影响时期。
这两部分将分为两个层面来分析:一是回归分析,二是金融危机对我国上市公司现金持有水平的影响。
这是通过比较自变量的显著性来建立的。
有经济学家认为,当GDP过高时,不应该使用GDP的对数进行数据回归分析,因为它降低了数据的真实性,使结果过于明显。
由于劳动力众多,中国的平均GDP值一直非常高。
因此,本文将使用原始GDP值进行数据回归和分析结果。
三、研究设计
为了探究影响我国上市公司现金持有量水平的因素,本文以2009年至2018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
在数据库中,获得了2991家公司的数据。
整理消除差异后,留下年度数据299份,共观察样本2990份。
本文的数据来源为深圳国泰安公司开发的中国股票市场与会计研究数据库(CSMAR)。
所有数据分析均采用Stata12和Excel进行处理,得到了本文进行实证分析所需的数据。
为了更严谨地研究我国上市公司现金持有量水平的影响因素,本研究采用定量方法对各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和检验。
参考奥兹坎(2004)的研究方法和模型,本文将基于面板数据进行多元线性回归。
对于模型,本研究选择建立影响上市公司现金持有量水平的基本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加入金融危机和行业相关虚拟变量进行进一步研究。
现建立模型如下:CL it=αit+(1+ST n)(1+FS)(β1CF it+β2Lev it+β3BL it+β4Size it+β5Age it+β6GDP it)+μit
其中,CL代表现金持有水平,i表示上市公司数量,t表示年份,μit为随机扰动项,CF代表现金流,Lev为金融杠杆,BL为银行负债,Size为企业规模,Age代表公司的上市年龄,GDP为国内生产总值的原值。
我们将行业设为ST,n=1,2,3,4,n=1为房地产业,n=2为制造业,n=3为零售业,n=4为服务业。
同时,将金融危机设为FS,按照麦克白的研究,将2009年至2012年设为企业遭受金融危机的年份,将2013年至2018年设为企业摆脱金融危机的年份。
四、实证分析
本研究选取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2009年至2018年299家公司作为样本数据进行数据分析。
本文选取各上市公司的年度数据,共包含2990个样本。
接下来将通过描述性统计检验和总体回归分析两部分进行。
(一)描述性统计检验
首先对样本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以描述被测样本的个体特征和总体特征。
通过分析表1可以发现,公司的现金持有水平(CL)的均值为19%,最小值为0,最大值为0.870,标准差为0.130。
这说明我国上市公司的现金持有量总体水平较高,但企业之间的现金流量水平存在较大差异。
现金持有量的巨大差距也反映了中国上市公司背后的经济问题。
这可能与中国上市公司的所有权、公司的商业模式以及中国的国情有关。
此外,有些企业的现金流是充裕的,而有些企业存在着经营活动现金流不足的情况。
最可能的原因是,不同行业之间的现金流存在巨大差距。
财务杠杆的平均值(Lev)为1.030,标准差为0.150,说明上市公司流动负债占总负债的比例存在差异,企业对债务的影响程度较大。
上市公司平均银行贷款(BL)为51%,与60%的国际银行贷款安全边界值基本一致。
从平均值得出的结论来看,银行借款在总负债中所占比例较高,说明银行贷款仍然是企业的主要融资方式。
相对于高利率的外部融资,银行贷款仍然是中国上市公司贷款的主要形式。
样本数据所有序列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如表1所示。
表1 描述性统计检验
变量观测值mean Std.Dev min max p50 CL29900.1900.13000.8700.150 CF29900.0450.091-0.0650.0920.046 Lev29901.0300.1500.6405.2801.010 BL29900.5100.2000.01000.9900.530 Size299021.751.55015.9326.4421.72 Age299014.975.19012815
FS29900.4000.490010 GDP29906184716728349089003161961
(二)总体回归检验
金融危机主要通过影响商业指标来影响上市公司的现金持有量。
现金流(CF)对制造业和房地产业现金持有量的影响在金融危机前后发生了显著变化,系数从0.1169下降到0.1038。
从相关系数也可以看出,由于金融危机的缓和,现金流量对制造业和房地产业的影响减弱。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包括制造业和房地产业资本周转率的变化等因素。
这种现金流影响的逐渐下降同样存在于服务业,但不那么明显。
现金流变化对服务业现金持有水平的影响减弱,可能是因为服务业不像制造业和房地产业拥有较高的现金流率。
但是在金融危机之后,服务业的现金流动率很可能受到其他因素不同程度的影响。
因此,服务业的现金流量并不像之前文献的结论那样重要。
作为表2的非业务指标,公司规模在金融危机期间对房地产业的影响不显著,但该时期对其他三个行业的影响显著。
其中,企业规模对服务业的影响最大(p-value<0.1)。
这一负相关在金融危机后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相关系数从-0.1948变为-0.0095,说明企业规模不再对企业现金持有水平产生影响。
金融危机之后,在制造业和零售业,公司规模与现金持有水平之间的正相关关系也有所减弱或改变。
这可能是因为金融危机期间企业在规模效应的支撑下产生的商业模式和盈利能力在消退后会发生重大变化。
表2的金融危机期间,公司的财务杠杆对制造业部门的现金持有量有显著影响(p-value<0.1)。
但金融危机后,房地产业财务杠杆与现金持有量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value<0.05)。
同样,在金融危机爆发期间,制造业企业的财务杠杆与现金持有量之间的负相关关系不显著,而在金融危机之后,两者之间的负相关关系发生了显著变化。
这种财务杠杆在金融危机前后的显著变异性体现在零售和服务部门。
此
表2 总体回归检验
房地产业制造业零售业服务业
(1)遭受金融危机
(2)
摆脱
金融危机
(3)
遭受
金融危机
(4)
摆脱
金融危机
(5)
遭受
金融危机
(6)
摆脱
金融危机
(7)
遭受
金融危机
(8)
摆脱
金融危机
CF0.1169**0.1038**0.1714**0.10330.2799***0.2429***0.1785*0.0721(0.0386)(0.0314)(0.0521)(0.0565)(0.0772)(0.0475)(0.0937)(0.0728) Size0.0064-0.01170.0687**0.0597*0.1145**0.0202-0.1948***-0.0095(0.0185)(0.0237)(0.0243)(0.0267)(0.0349)(0.0204)(0.0395)(0.0282) Lev-0.1827*-0.0414**-0.2245-0.7391***-1.4584-0.0128-1.0739***-0.1375(0.0907)(0.0154)(0.2364)(0.2176)(0.8868)(0.0261)(0.3101)(0.0924) BL0.0113-0.1241**-0.1000-0.0873*-0.2104*-0.0780-0.06910.0077(0.0586)(0.0472)(0.0509)(0.0378)(0.0900)(0.0402)(0.0884)(0.0498) Age0.01400.0473-0.01170.0116-0.04610.0036-0.0028-0.0208(0.0274)(0.0286)(0.0205)(0.0208)(0.0348)(0.0275)(0.0417)(0.0395) GDP-0.1972-0.46250.0320-0.17310.2992-0.06950.01040.2065(0.1865)(0.3456)(0.1395)(0.2522)(0.2349)(0.3329)(0.2811)(0.4755) _cons2.19314.6878-0.42822.0979-1.88580.75843.0478-1.5589(1.6165)(3.3617)(1.2760)(2.5175)(2.2478)(3.2313)(2.6689)(4.7908) Obs328492384576236354248372 R-squared0.18290.13030.10840.08450.22180.08930.22780.0222 F-test8.953510.08455.71587.28988.12114.72198.85221.1512 p-value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2153注:***、**、*分别表示在1%、5%、10%的显著性水平。
外,银行负债仅对零售行业上市公司现金持有量有显著影响(p-value<0.1),而这种负向影响在金融危机结束后显著降低。
一种可能的解释是,为了确保金融危机结束后的正常运营,需要在增加银行贷款的同时增加现金持有。
这种情况反映了金融危机结束后零售企业银行贷款期限逐渐缩短的趋势。
行业与金融危机回归检验如表2所示。
五、结语
在财务因素方面,本文的整体回归结果表明,现金流量、企业财务杠杆和银行贷款对企业现金持有量水平有显著影响。
分析结果与奥凯洛基本一致。
因此,可以认为现金流量、财务杠杆和银行贷款显著影响了我国上市公司的现金持有水平。
在分析财务危机的作用时,采用麦克白的方法,以2009年至2012年为企业遭遇财务危机的时期,2013年至2018年为企业走出财务危机后的时期。
本文将此作为虚拟变量来判断金融危机前后公司现金持有水平的影响因素。
研究发现,金融危机前后,财务杠杆和银行贷款这两项业务指标发生了显著变化,其他变量的变化不是特别明显。
这一结论与奥维斯的分析不同,很可能是由于选择了不同的国家和时间期间。
在行业对比分析中,财务杠杆对房地产业现金持有量的影响最大,企业规模对服务业现金持有量的影响较大。
虽然这一结论是通过数据回归分析得出的,但仍然不够全面,需要考虑金融危机期间和行业之间自变量的变化程度。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评估了金融危机后影响现金持有水平的因素,以及不同企业所面对挑战的差异性。
现金流量与中国上市公司在金融危机前后的现金持有量以及在分行业分析中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房地产行业的现金持有量受到银行贷款的影响最大。
此外,财务杠杆对制造业和服务业的现金持有水平影响最大,而公司规模对中国上市公司的现金持有水平影响较小。
在金融危机开始前后,公司规模对各部门现金持有量的影响减弱或不显著。
宏观因素分析还发现,GDP对整体收益率和现金持有量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而金融危机前后GDP对企业现金持有量的影响几乎不存在。
对于房地产业来说,GDP对现金持有量具有显著的负相关效应,而对于其他三个行业来说,GDP 的影响并不显著。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集团财务公司资金池集中管理的方式
和风险应对
V
V关婉琳
作为集团财务公司的核心职能之一,资金管理对于企业的经营和发展至关重要。
为了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和风险控制能力,集团财务公司普遍采用了资金池集中管理的方式。
因此,研究集团财务公司资金池集中管理的方式和风险应对具有现实意义。
一、集团财务公司资金池集中管理的意义
(一)资金优化利用
资金池集中管理可以将集团内部各个子公司的闲置资金进行整合,实现资金的最优化利用。
通过集中管理,可以统一规划和调配资金,使得资金流动更加灵活高效。
这样可以减少闲置资金,提高集团整体的资金利用效率。
(二)风险控制
通过建立资金池,集团财务公司能够更好地掌握和管理整个集团的资金状况。
资金池可以提供更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