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野先生练习题(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藤野先生》复习
一、课文第1-3段
1、概括本选段内容。
2、首段首句“东京也无非是这样”句中“这样”指代什么?“无非”有什么表达作用?本句在结构和内容上各有什么作用?
3、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持怎样的态度?作者是怎样表现这种感情态度的?请自选角度作具体分析。
4、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变式提问:第三段能删掉吗?为什么?/第三段有什么特点?)
5、如何理解“标致”一词在文中的作用
二、课文第4-5段
1、作者写“日暮里”和“水户”两个地方用意何在?
2、“大概是物以稀为贵罢”中的“大概”对表达意思有什么作用?
三、课文第6—23段
1、(第6到10段)作者抓住了哪些特征来描写藤野先生?这些描写揭示了藤野先生的哪些品质?
2、(第11-23段)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有哪四个典型事例?给每件事情拟一个小标题,每件事分别表现了藤野先生什么思想品质?
3、(第15段)“我”由“吃了一惊”到“不安”“感激”,矛盾吗?结合语境,简述理由。
4、第17段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5、藤野先生身上有很多作为教师的优点,但其中最特殊、最打动作者的是什么呢?
6、概括人物形象:藤野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四、课文第24—35段
1、(第24段)赏析“我捡出来交给他们,却只翻检了一番,并没有带走。
但他们一走,邮差就送到一封很厚的信。
”“只”“一......就......”说明什么?
2、(第26段)作者为何要解释“你改悔吧”一句的由来?
3、(第28段)学生会干事的对鲁迅做出了哪些小动作,表明什么?
4、(第29段)“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这句话中“所以”连接的两个分句之间有因果联系吗?作者为什么这样说呢?
5、(第29段)“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赏析加点字。
6、(第31段)作者为什么会感到“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
7、(第31段)“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
..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分析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8、(第31段)“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那时那地”指的是什么?“我的意见却变化了”指的是什么?
9、是什么原因让藤野先生弃医从文?
10、作者先离开东京,又离开仙台,两次选择的目的是什么?说说鲁迅的人生选择给你什么样的启示?
11、(32-35段)思考这一部分内容写的是“告别藤野先生”,哪些词语写出他们的惜别之情?
12、请归纳本文的中心思想。
五、课文第36-38段
1、最后一段中作者怀念藤野先生的具体行为有哪些?
2、藤野先生的精神可用选文中的六个字概括:
3、文中的“正人君子”具体指___它所用的修辞手法是___表达了作者___思想。
4、“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含义是:___。
5、作者把丢失藤野先生的讲义说成是“不幸”的原因是什么?
6、“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就文段来理解,这里的“性格”具体指的是什么?
7、课文以“藤野先生”为题,却有一半以上的篇幅言及他事,作者用什么线索把这些事贯串起来?
一、课文第1-3段
1、概括本选段内容。
写作者在见到藤野先生之前,在东京的所见所感。
点拨:前面两个自然段主要是写自己在东京看到中国留学生的所做所为
2、首段首句“东京也无非是这样”句中“这样”指代什么?“无非”有什么表达作用?本句在结构和内容上各有什么作用?
“这样”指“清国留学生”的种种丑态。
“无非”是只不过的意思,表达作者对东京的失望之情。
全句领起前两段的内容,表达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和反感,为下文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埋下了伏笔。
点拨:一般在寻找指示代词“这”或“这些”“这样”的指代内容时,认真阅读它前面或后面的句子即可。
在解释字词时一定要结合语境,并且要琢磨它所包含的作者的感情色彩
3、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持怎样的态度?作者是怎样表现这种感情态度的?请自选角度作具体分析。
厌恶、鄙弃的态度。
通过描写清国留学生赏樱花的丑态和学跳舞的事情来展示,并运用比喻、夸张、反语的修辞手法加强这种效果。
如“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儿扭”两句话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写出了清国留学生的丑态。
作者又用一句反语“实在标致极了”写出了自己对他们的厌恶之情,有“学跳舞”的,“咚咚咚地响得震天”,“烟尘斗乱”,还有的则是“精通时事”,言语之中流露出了作者的失望之情。
点拨:要善于从描写之中捕捉信息,揣摩作者的感情。
尤其是修辞的运用更是作者的感情指向。
4、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变式提问:第三段能删掉吗?为什么?/第三段有什么特点?)结构上:承上启下,照应课文开头,承接前面写作者在东京的生活,同时引出下文,写作者在仙台的生活。
内容上:独句成段,强调了作者对东京“清国留学生”的失望和厌恶之情。
点拨: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上去分析。
5、如何理解“标致”一词在文中的作用
“标致”“漂亮”的意思,这里是反语,用来讽刺。
用“实在”修饰“标致”,再加上一个“极了”,强烈讽刺了“清国留学生”的丑态,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愤懑和讽刺之情。
三、阅读课文4、5段,回答问题
1、作者写“日暮里”和“水户”两个地方用意何在?
日暮里:“日暮”会使作者自然想到“日暮穷途”之意,从而触发他对社会黑暗的忧愤之情,表现了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
水户:是反抗清朝至死不渝的朱舜水客死的地方,作者这时也正身居异国他乡,对这样一位具有民族气节的学者自然会产生仰慕之情。
3、“大概是物以稀为贵罢”中的“大概”对表达意思有什么作用?
“大概”表示推测,作者用诙谐的话语猜测,当地人是把他当作“稀有”的人物了,所以才特意优待他。
这种推测反映出一个弱国国民的辛酸。
三、课文第6—23段
1、(第6到10段)作者抓住了哪些特征来描写藤野先生?这些描写揭示了藤野先生的哪些品质?
写藤野先生,作者运用白庙手法,抓住了他的外貌特征(黑瘦、人字须、戴着眼镜)、举
止(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声调(缓慢而有顿挫)等方面的主要特征,将一个正直的学者形象描绘得栩栩如生。
接着又借留级生之口介绍藤野先生“穿衣服太模胡”“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致使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
这些说明藤野先生穿衣“不修边幅”“生活俭朴”的特点。
5、(第11-23段)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有哪四个典型事例?给每件事情拟一个小标题,每件事分别表现了藤野先生什么思想品质?
①添改讲义——对工作认真负责。
②纠正解剖图——对学生严格要求。
③关心解剖实习——对学生热情诚恳,教会学生尊重科学,建立科学态度
④了解女人裹脚一一求实精神。
详写前两件,略写后两件。
3、(第15段)“我”由“吃了一惊”到“不安”“感激”,矛盾吗?结合语境,简述理由。
不矛盾。
“吃了一惊”是因为先生竟然亲自给“我”这个弱国的学生添改讲义;“不安”是因为讲义里有那么多的疏漏和错误;“感激”是因为先生没有民族偏见,费神添改”我”的讲义,对“我”特别热情,特别关心。
由“我吃了一惊”到”不安”再到“感激”,符合人物的心理活动过程。
4、第17段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语言描写。
藤野先生纠正“我”画的解剖图,语气委婉,但要求严格,既尊重学生,又尊重科学,进一步体现了藤野先生严而有道、循循善诱的教学态度,生动地刻画了一个认真负责的严师形象。
5、藤野先生身上有很多作为教师的优点,但其中最特殊、最打动作者的是什么呢?
应该是在日本举国上下都鄙视中国人的风气下,他对作者这样一个来自弱国的学生表现出的不同寻常的热忱、尊重,毫无民族偏见的支持与鼓励。
6、概括人物形象:藤野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①生活俭朴
②教学认真、治学严谨
③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
④能以公正之心对待来自弱国的学生
⑤给我以极大的关心、鼓励和真诚的帮助的学者。
四、课文第24—35段
1、(第24段)赏析“我捡出来交给他们,却只翻检了一番,并没有带走。
但他们一走,邮差就送到一封很厚的信。
”“只”“一......就......”说明什么?
“只”表明他们的目的不在于看“我”的讲义,而是别有用心。
“一......就......”写他们行动之快,表明他们蓄谋已久。
2、(第26段)作者为何要解释“你改悔吧”一句的由来?
讽刺“爱国青年”即当时日本一些受军国主义思想影响而妄自尊大、盲目忠君、思想狭隘的青年,反对托尔斯泰的观点,却盗用托尔斯泰语言的观点。
6、(第28段)学生会干事的对鲁迅做出了哪些小动作,表明什么?
同级会上写广告时的含沙射影、写匿名信、收回匿名信,表现出这些日本学生内心充满民族偏见,同时也反衬出藤野先生的正直无私和博大胸襟。
4、(第29段)“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这句话中“所以”连接的两个分句之间有因果联系吗?作者
为什么这样说呢?
没有,突出了这种逻辑的荒谬。
这是在匿名信事件后,对日本军国主义分子们歧视中国人的行为表示愤激和不平。
“也无怪他们疑惑”运用反语,突出了作者遭受屈辱后极为心酸和愤懑的心情。
5、(第29段)“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赏析加点字。
“偏”字一方面写出当时作为弱国国民的中国人的悲惨境地;另一方面也流露出作者对当时国民麻木愚昧的批判态度。
6、(第31段)作者为什么会感到“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
民族自尊心受到严重挫伤
7、(第31段)“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
..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分析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①“他们”指麻木、愚昧的中国人
②“酒醉似的喝采”写出了中国人的麻木
③“何尝”与“不”连用,以反问的口气加强肯定,表明他们无一例外,都是这样的幸灾乐祸、麻木不仁,表现了作者对黑暗政治压迫和落后封闭的文化熏陶下的国民的劣根性的批判。
④破折号表示话语中断,突出表现了作者心情的沉重,表达了作者难以抑制的激愤。
8、(第31段)“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那时那地”指的是什么?“我的意见却变化了”指的是什么?
①“那时那地”指的是在日本仙台讲堂里看电影时
②“我的意见变化”指的是“我”决定弃医从文
9、是什么原因让藤野先生弃医从文?
匿名信事件使“我”深感弱国弱民备受歧视的悲哀,激发了“我”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为拯救民族、富国强民的愿望。
看电影事件使“我”深感“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要唤醒人们麻木的思想,当首推文艺。
10、作者先离开东京,又离开仙台,两次选择的目的是什么?说说鲁迅的人生选择给你什么样的启示?
①一心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
②一个有志青年在作人生选择时,往往不只是考虑个人的利益,而是把个人的人生与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前途结合起来考虑。
11、(32-35段)思考这一部分内容写的是“告别藤野先生”,哪些词语写出他们的惜别之情?
悲哀、凄然、慰安、叹息、惜别、叮嘱,表现了师生之间深厚的感情。
12、请归纳本文的中心思想。
文章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相识、相知、离别的过程为叙事线索,,以爱国主义思想为感情线索,歌颂了了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表达了作者对他的真挚怀念,并反映出那个时代的进步青年特有的忧患意识以及强烈的民族自尊心、爱国心。
五、课文第36-38段
2、最后一段中作者怀念藤野先生的具体行为有哪些?
收藏讲义;悬挂照片;努力写作
2、藤野先生的精神可用选文中的六个字概括:
为中国;为学术
3、文中的“正人君子”具体指___它所用的修辞手法是___表达了作者___思想。
为军阀、政客张目的反动文人;反语;憎恨、讽刺
本题考查词语含义的理解及修辞手法的判断.解答此题要结合每个词语处所的语境进行分析.“正人君子”,原义指品德高尚的人,在这里明显是反语,借以讽刺那些为军阀政客张目而自命为“正人君子”的反动文人.作者运用反语,目的是表达自己对这些人的痛恨之情.
4、“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含义是:___。
自己的爱国思想和斗争精神受到触动而增加斗争的勇气和力量.
本题考查句子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关键要结合语境理解“良心发现”的含义.“良心发现”,原义指一个人做错了事,受良心的谴责而悔改,在这里指作者受到触动和鼓舞,激起了爱国热情和斗争精神.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自己的爱国思想和斗争精神受到触动而增加斗争的勇气和力量.
8、作者把丢失藤野先生的讲义说成是“不幸”的原因是什么?
因为讲义凝聚着藤野先生的心血,寄托着先生对我的“希望”和“我”对先生的深深怀念。
讲义丢失,对“我”而言,如同丢失珍宝一样,令“我”痛惜。
9、“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就文段来理解,这里的“性格”具体指的是什么?
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能以公平之心对待来自弱国的学生。
而且给予我极大的关心、鼓励和真诚的帮助。
10、课文以“藤野先生”为题,却有一半以上的篇幅言及他事,作者用什么线索把这些事贯串起来?
(1)明线:叙事线索。
作者与藤野先生相识、相知、相别的过程,表现作者对藤野先生的崇敬和怀念。
(2)暗线:感情线索。
主要表达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文章开头写对东京的清国留学生的失望、厌恶,是作者忧患情绪的一种表现,也可以看出作者到日本学习的目的;往仙台途中记得“日暮里”和“水户”也透露作者的爱国情感;对初到仙台受到优待不以为然的心情。
对艰苦的生活条件不以为意的态度,也是作者爱国精神的体现;对藤野先生表示敬仰,是由于他不怀民族偏见,真诚帮助中国学生;对日本“爱国青年”表示愤懑,是由于他们歧视中国人;看电影之后毅然决定弃医从文,更是由于拯救民族危亡的考虑;最后把怀念之情转化为多写揭露黑暗现实的文章,则是当年弃医从文的目的,是爱国主义思想感情指导下的实际行动。
可见,爱国主义思想感情是统摄全篇的红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