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企业安全事故的成因及防范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泥企业安全事故的成因及防范措施鲁南中联水泥有限公司山东滕州 277500
摘要:在水泥企业中,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内容。
随着我国政府部门对于企业的安全管理的要求逐步提高,以及安全生产标准化和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对企业安全风险预警的需求,事故预警方法的研究已经在各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水泥生产企业的事故大多数是由人的作业行为导致的,且发生在水泥生产企业的各类事故都无明显的规律性,这些特点决定了现有预警方法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本文就水泥企业安全事故的成因及防范措施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水泥企业;安全事故;成因及防范
引言
在2020年底我国水泥产量已达到23.77亿吨,这一数据不仅表示水泥产量的提升,同时也意味着建筑领域也在不断发展。
随着生产量不断增加,运转率的提升,导致生产过程中生产安全事故出现的概率也在不断增加,这时就需要充分结合水泥企业生产安全事故的成因,制定出相应防范措施与应急措施,最终确保水泥产量不因生产安全事故受到影响,同时也为建筑领域的发展提供保障。
1水泥企业安全事故的成因
1.1设备缺乏安全防护设施
水泥企业发生机械伤害事故的主要原因是:设备本身缺乏相应的保护。
以皮带机为例:在实际工作中,若头轮、尾轮滚筒、托辊没有安装或防护设施被擅自拆除、人行通道与运行设备间没有隔离装置、急停开关距离较远,巡检人员不小心被卷入了皮带,由于皮带机运行速度快,急停开关无法启动,人员无法脱离。
为了有效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需按照《带式输送机安全规范》完善转动防护设施、安全联锁装置及相关警示标识。
1.2作业人员安全意识差
水泥企业现场作业人员多,员工流动性大,员工文化素质水平存在很大差异,长时间从事高强度的体力劳动或持续进行简单而重复的工作,人员麻痹大意,再
加上缺少系统化应急能力培训,不能及时发现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隐患。
同时,部
分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薄弱,对安全不重视,当遇到突发事件时,可能只能选择
逃跑的方式,缺乏自救及处理事故的能力。
1.3安全制度不完善且维护执行不到位
社会所期待的先进完善的安全制度必然是与时俱进的。
但就当前水泥企业安
全管理的发展实况来看,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还是十分明显的。
然而绝大多数
时候安全建设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并不是因为建设方案“太理想”,而是企
业生产贯彻落实的现实情况很“骨感”。
相比较于制度上的缺陷,落实执行上的
不到位才是更为突出更为普遍的问题。
安全建设的“骨感”现实已经成为了一种
在各行业普遍存在的内容,以至于大家都“见怪不怪”、“不以为意”,殊不知
就是维护执行的不到位直接导致了实际安全效益与预期效果的偏差,也就使其成
为了水泥企业管理中存在问题的一个典型。
“领导来了就做做样子,领导走了就
散散架子”,以这样的行为模式来“对付”安全建设要求的企业不在少数。
这就
是管理环节出了大问题。
2水泥企业安全事故的防范要点
2.1机械伤害事故防范要点
首先作业人员不得用肢体任何部位触碰设备运行部分,特别是运行缓慢的设备。
例如运行过程中允许检查、加油、清洗或调整等作业的设备应在设备的固定
位置进行,并在设备上设置安全罩、安全网等设施,防止人员肢体与运行设备接触。
二是作业必须进行能量隔离,断电上锁,切断各种能量释放对作业人员的伤害。
如对运行部件的维护,特别是回转窑、磨机等大型设备的维护,必须先停机,必须通过适当的停电程序切断电源,中控室的设备可以启动时,应与中控室联系
确认断电后进行。
启机前,中央控制室操作人员必须联系现场,确认设备内外无
人受到威胁,办理了送电程序后才能启动。
三是提高自动化程度,减少人员接触
频率,少人则安、无人则安。
现大部分水泥生产企业自动化控制程度相对较低,
设施落后对作业人员需求较大,但由于大部分水泥企业地处偏远,招聘的员工文
化素质参差不齐,为了防止事故发生,企业可以进行设施升级改造,完善安全设施,做好本质安全建设。
2.2加强应急培训教育提高员工安全意识
加强对员工的安全管理培训,做好应急管理辅导,加大安全应急管理宣传力度,形成规范化的应急意识。
同时,加强生产设备管理能力,增强并保障水泥生
产企业的整体安全管理及应急水平。
企业应全面加强员工的应急教育培训工作。
在事故发生时,受伤害的最多的往往是企业一线职工,但拥有良好应急储备的员
工不仅可以降低受到伤害的概率,还能为抢险救灾防止次生事故的发生做出贡献。
因此,员工的日常应急教育培训极其重要,日常应急培训能让企业员工充分了解
企业内部危险部位并了解危险部位的生产工艺流程,掌握相应的解决办法。
明确
企业员工在事故应急过程中的职责,提高自我风险防范意识,降低在危险发生过
程中发生事故的概率。
建立应急救援队伍,加强队伍的日常事故防范训练,提升
对安全防护协同配合等实战方面的能力,尽最大可能模拟事故发生现场,对应急
救援队员定期进行实操演练,从而不断提升其心理素质和应急救援能力。
2.3安全建设能够构建特色体系的文化助安道路
如果将安全建设理解为制度层面的实践建构,那么文化体系就是理论支撑与
道路依据,长期的经济效益追求使得部分企业忽视了安全效益,最后事与愿违,
教训惨痛。
实践证明安全建设能规范企业生产行为,规避可控的生产安全风险,
从而提高企业生产效益。
因而要构建特色文化体系,安全建设必须完善措施,紧
抓落实。
搞好建设内容更要搞好建设本身,从制度方案到现实效果的转化率越高
越好。
而所谓,文化促安道路就是要从文化上浸染,寻找治本之措。
2.4完善奖惩制度加大投入保障
在生产过程中,一旦出现安全事故,会造成大的经济损失、停产停业甚至企
业倒闭。
有些企业资金储备稀缺,安全投入达不到要求,如在消防设备选购的过
程中以次充好,无法实现消防设备的实用性;在进行人员安全培训的过程中一笔
带过,培训试题与答案同时发放到员工手中,没有真正地将安全事故应急方式为
其员工进行培训,导致发生事故时,造成不必要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针对类
似情况,企业应根据安全生产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奖惩制度,保障员工按照企业
操作规程等进行生产,对于违反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员工给予经济处罚,相反,对于企业安全生产有突出贡献的员工,给予一定的经济奖励。
突发事件发生
的不确定性、应对时间的紧迫性,以及危害的严重性决定了突发事件一旦形成,
就会迅速蔓延,急剧扩大事态,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企业应加大应急投入
力度,使人力、物力、财力等生产要素符合应急管理工作的要求,加强防护用品、救援装备、救援器材的物资储备,做到数量充足、品种齐全、质量可靠,在应急状
态下第一时间快速做出响应,进行物资的筹集、配置与调度,最快捷地向突发事件
事发地供应物资,抓住黄金救援时间,最大可能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结语
由于水泥生产企业信息化程度相对不高,事故监测数据难以获得,事故的发
生具有很强的偶然性,所以在进行安全风险预警时十分困难,在安全风险预警的
过程中,倘若能够科学的将风险阈值进行划分,将预测数据进行更科学的分析处理,可以使得预测结果和预警等级有更好的科学性、合理性。
参考文献
[1]张道斌.基于HSE管理构建石化企业安全生产个性化预测预报系统[J].安
全与环境工程,2018,25(05):139-144.
[2]武晓燕.建筑施工系统“安全—风险—事故”转换边界研究[D].天津:天
津理工大学,2018.
[3]杨涛,党光远.企业安全生产事故风险预警研究综述[J].安全与环境学
报,2014,14(04):123-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