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5 (30篇410-460)

合集下载

(部编)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理解30篇

(部编)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理解30篇

(部编)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理解30篇1、山间小记我越来越喜欢植物世界了,因为这个世界里充满了和谐与生机,充满了宁静与安详。

植物们就是这样,生在哪里便站在哪里老老实实地站上一辈子,谁也不会跑,谁也不会走,自己找养分,自己找阳光,自己成长自己,自己健壮自己。

它们之间,谁也不惹谁,谁也不害谁谁也不打谁的歪主意。

因此,它们这个世界里,便没有追赶,没有欺侮,没有相互间的殴斗与残杀。

坏的是,因为它们没有脚,灾害来了无法闪躲,旱涝来了无法逃避渴了,不能移动身子去找水喝;饿了,也没有办法迈开脚步去找东西吃。

好在它们能挨,能忍。

有多少吃多少,有多少喝多少不争,不吵,不抢夺。

植物们默默地繁衍它们的子孙,默默地绵延它们的后代,也默默地构建它们自己的世界。

就拿我家后面的这座山来说,没有人播种,没有人栽培,也没有人去理会,而各类植物们却在这座山上构建起了它们的完美世界。

自低矮的小草到高挺的大树,自爬蔓的藤葛到丛生的灌木,都是那么的青嫩,都是那么的壮旺。

山的年龄一定是很大了,而植物们的“宗族”,也有很古老的历史了,它们便一代接一代的,守着这片山,守着它们自己的世界。

为了生长,为了生存,为了千秋万世的子子孙孙,植物们也用尽了脑筋,想尽了办法来保护自己。

像某些高个子的果树,为了避免外未骚扰,不得不用树干把花果擎举得高高的像某些荆棘,为了避免外来的欺凌,不得不武装上一些针刺。

荆棘植物看起来怪凶的,然而,你不去惹它,它是绝对不会惹你的,没有听说有站起来追人的荆棘,别看它有针刺,不是用来攻击,而是以之自卫。

【问题】1.画线句子中的“完美”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______”画出点明作者喜爱植物世界原因的句子。

3.下列不是植物特点的是( )A.站立不动。

B.默默守卫自己的世界。

C.荆棘植物的针刺常用来攻击。

D.忍受灾害。

4.为了说明植物为生存用尽了脑筋,作者列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例子。

初中语文中考经典记述文阅读30篇及答案

初中语文中考经典记述文阅读30篇及答案

初中语文中考经典记述文阅读30篇及答案第1篇细水长流蓝雪冰儿①父亲说,以前有个算命先生说过,他是个苦命的娃。

也的确,父亲十二岁丧父,不得不辍学到石灰窑工作,一干就是一辈子。

②后来,有人说,老刘命好,三个闺女乖巧孝顺;也有人说,老刘命好,夫妻俩没红过脸,恩爱有加;还有人说,老刘命好,从来不跟人闹意见。

父亲乐呵呵地说,细水长流嘛。

别人不懂父亲这话是什么意思,摸着脑瓜皮说,老刘可真逗,说你命好,你还不乐意咋的?是啊,别人觉得,细水长流和命好放在一起,这是哪跟哪啊?但我最明白,父亲的意思是说,人不要太计较利益得失,水长流,情才会长在。

③初为人妻,继为人母,我也喜欢把“细水长流”挂在嘴上,当然,我收获的也是幸福和快乐。

但是,今年夏天,父亲的“细水长流”刚一出口,就被母亲一句话给噎回去了。

④这个夏天,老天爷太吝啬了,一场痛快淋漓的大雨也不下,弄得棒子苗干渴得黄了叶子,打了蔫。

视地如命的母亲看着很多人家都浇了地,心急如焚。

可是,我们家的地和左右两家的紧挨着,根本修不出渠来。

再说,那两家都到城里去住了,平时见不到人。

⑤当管理水渠的人告诉母亲可以去浇地时,母亲要父亲别去上班。

父亲得令而行,两人不顾炎炎烈日,在棒子地里穿梭,割伤了脸,衣服都湿透了。

最终用三个小时,浇了三家的地。

中午,我赶回娘家,替父母准备好午饭。

母亲向来身体不好,回到家,已经没有了说话的力气,一个劲擦汗;一向强壮的父亲一屁股坐在椅子上,喘着粗气。

我埋怨他们,这么大的岁数了,别把地看得比命还重要,就是旱死了,不就一年没收成吗?母亲一听,跟我急了,庄稼人能眼看着种下的庄稼死在地里啊?我不敢再接话,闷着头把午饭端上桌。

母亲便自言自语,三个小时,差点把命搭进去,不知道那两家知不知情。

父亲说,干了就啥也别说,细水长流。

母亲吼道,水都干了,还流啥?父亲一向害怕母亲,见母亲发脾气了,连一口粗气都不敢出。

⑥傍晚,母亲又跟父亲唠叨开了,按理说,他们没出力,总该给点钱吧!父亲说,也不是人家让咱们浇的,爱出不出吧。

经典阅读30篇

经典阅读30篇

经典阅读30篇1、《生命的价值》①有一个生长在孤儿院中的男孩儿,常常悲观地问院长:“像我这样没有人要的孩子,活着究竟有什么意思呢?”②院长总.笑而不答。

③有一天,院长交给男孩儿一块石头,说:“明天早上,你拿这块石头到市场去卖,但不是‘真卖’。

记住,不论别人出多少钱,绝对不能卖。

”④第二天,男孩儿蹲在市场角落,意外地有好多人要向他买那块石头,而且价钱愈出愈高。

回到院里,男孩儿兴奋地向院长报告。

院长笑笑,要他明天拿到黄金市场去叫卖。

在黄金市场,竟有人出比昨天高十倍的价钱要买那块石头。

⑤最后,院长叫男孩儿把石头拿到宝石市场上去展示。

结果,石头的身价较昨天又涨了十倍,更由于男孩儿怎么都不卖,竟.被传扬成“稀世珍宝”。

⑥男孩儿兴冲冲地捧着这块石头回到孤儿院,将这一切禀报院长。

院长望着男孩儿,徐徐说道:⑦“生命的价值就像这块石头一样,在不同的环境下就会有不同的意义。

一块不起眼的石头,由于你的珍惜、惜售而提升了它的价值,被说成稀世珍宝。

你不就像这块石头一样?只要自己看重自己,自我珍惜,生命就有意义,有价值。

”阅读练习1. 请写出本文的六要素。

(6分)(1)时间:(2)地点:(3)人物:(4)事情的起因:(5)经过:(6)结果:2. 第②自然段中加点字“总”与上文哪个词相照应?这两个词说明了什么?(2分)3. 第⑤自然段中加点字“竟”能否去掉?为什么?(2分)4. 结合上下文说说“院长叫男孩儿把石头拿到宝石市场上去展示”,为什么不说“卖”,而是说“展示”?(2分)5.普通的石头为什么成了稀世珍宝?(请用文中的话回答)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了什么启示?(2分)2、《追赶风筝的孩子》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两个孩子猛追着在晴空中越飞越远的一只断线风筝……“你俩要是带翅膀的小天使就好了!”“快变成一只能远走高飞的老鹰吧!你们就准能把风筝逮住!”……几个过路人,见到这番情景,竟哈哈大笑地挖苦这两个气喘吁吁的孩子。

“对,人们为什么不能像鸟儿似的长出一双翅膀在空中飞翔呢?”一个“飞”向天空的幻想在这两个幼小的心灵里萌发了。

经典阅读30篇答案

经典阅读30篇答案

经典阅读30篇参考答案1、《生命的价值》阅读答案1.请写出本文的六要素(1)时间:有一天(2)地点:孤儿院(3)人物: 小男孩、院长(4)起因: 小男孩总是悲观地问校长生命的价值(5)经过:院长叫小男孩把一块石头拿到市场上去“卖”,结果石头的价钱越涨越高。

(6)结果: 小男孩认识到了生命的意义在于珍惜。

2.“总”字与前文的“常常”照应,它们都是副词,说明男孩对自己的生命极其悲观,内心极其痛苦。

3:不好,“竟”凸现的是一种出乎意料的结果。

文中一块再普通不过的石头被传为稀世珍宝是男孩所想不到的,一个“竟”字在句中起转折作用。

如果去了,就达不到这样的表达效果。

4.结合上下文,说说(5)段院长为什仫不说去卖而说去展示? 2.结合上下文,说说(5)段院长为什仫不说去卖而说去展示? 答:因为越是不买就越体现了石头的珍贵,价钱就出得越高。

(3)人物: 小男孩、院长5:由于小男孩的珍惜`惜售提升了石头的价值。

我认为每个人都必须善待自己,因为我们是唯一的,独自的,我们无须看轻自己。

只有这样,生命才会体现出应有的价值,而我们也就有了价值。

2、《追赶风筝的孩子》参考答案:(1)①莱特兄弟;②两个孩子猛追着一只断线风筝。

(2)“飞”向天空。

(3)发明了螺旋桨飞机。

3、《毛驴和牛大哥》参考答案:(1) bēi fèn shān (2)略。

(3)毛驴冷笑道:“十斤山芋还不干呢!千斤?你可别做梦了!”(4)友谊的分量重千斤。

4、《家乡的蒿笋》参考答案:(1)尽管……可是(或:虽然……但是……)不但……而且(2)美丽(丑陋)善良(凶狠)隐藏(暴露)(3)它有一个奇怪的特性,就是它只产于江阴到丹阳之间沿长江的地段。

(4)答:用蒿笋做的菜的特点是鲜、嫩、香、脆。

5、《另一扇窗子》参考答案:a.*不同景象:从第一扇窗小孩看到的是小狗死后被埋葬的悲伤景象,从第二扇窗小孩看到的是一大片玫瑰花开得芬芳灿烂的欢快明媚的景象。

*心情变化:小男孩的悲伤顿时一扫而光。

(部编)五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理解(30篇)

(部编)五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理解(30篇)

(部编)五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理解(30篇)(部编)五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理解(30篇)1、好心的司机我在城里奔波了一整天,黄昏时,接到一个紧急任务,必须马上去办。

我急于拦一辆出租车去办事。

可是我站在路边,拼命地挥手,也没有一辆出租车停下来。

正赶上下班时间出租车太难拦了。

终于,有一辆车缓缓地在我身边停了下来。

我如遇救星,一个箭步冲上去,拉开车门,落座后对司机说:“城大酒店,请快点儿!”“龙城大酒店?”司机先是一愣,接着歪着头想了一下,“很远哪!”“这倒奇怪了,其他出租车司机都希望越远越好,怎么到你这里是舍远求近啊?”我说司机欲言又止,末了,他终于下定决心,发动车子说:“那就走吧!”龙城大酒店果然很远,虽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是仍花了近一个小时才抵达。

这一个钟头里,我累得连一句话也不想说,只是闭上眼睛休息。

车到目的地,我掏出钱包准备付钱,却意外地发现这辆出租车没有计价器,难道……正在我紧张地思索时,司机却微笑着调侃道:“我这辆出租车不仅没有计价器,而且是免费的。

”“啊—”我哪里肯信。

司机敏捷地跳下车,一边帮我拿东西,边微笑着说:“亏你还戴着眼镜儿,再仔细看看,这哪里是出租车?这是我的私家车呀!我原本要去你在门口等车的那家酒店为父亲新寿,哪知道还没停稳,你就拉开车门进来了。

我看你实在太着急了,只好送你过来了……天哪!这叫什么事?我想我是急昏了头,这辆车有没有出租车标志都没有辨认清楚,不由分说地逼着人家当了一回出租车司机,还奚落人家。

此时天边的晚霞飘散着,我的脸红透了。

【问题】1.第五自然段中,写“司机欲言义止”,可机“欲言”的是_________________“又止”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文章第六自然段,联系上下文,把句子补写完整。

3.联系上下文,想想第六自然段中“难道”后面省略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在文中用“____”画出“我”奚落这位司机的话。

精选中考阅读理解30篇(附答案)

精选中考阅读理解30篇(附答案)

精选中考阅读理解30篇(附答案)1-20(1) The Weather (选自广州)In winter the weather in England is often very cold. In spring and autumn there are sometimes cold days, but there are also days when the weather is warm. The weather is usuallywarm in summer. It is sometimes hot in summer, but it is not often very hot. There areoften cool days in summer.When the temperature is over 27℃, English people say it is hot. When the temperature is about 21℃, they say it is warm.In the north of Europe it is very cold in winter. In the south of Europe the summer is often very hot. In the south of Spain(1)and in North Africa(2)the summer is always hot.Water freezes(3)at 0℃. When water freezes, it changes from a liquid(4)into ice. Water boils(5)at 100℃. When water boils, it changes from a liquid into steam(6).Notes: (1)Spain/speIn/n. 西班牙(2)Africa/`frIk/n.非洲(3)freeze/fri:z/v.结冰(4)liquid/`lIkwId/n.液体(5)boil/bIl/v.沸腾;(水)开(6)steam/sti:m/ n.蒸汽1.What is the weather like in summer in England?A.Very hot.B.Warm.C.Cool.D.Both A and C.2.What do you think “the north of Europe" means?A.A part of a country.B.The capital of Europe.C.A country in the north of Europe.D.A part of Europe.3.When water freezes, it changes from into.A.water, iceB.water, steamC.steam, iceD.ice, water4.The writer wants to tell us something about.A.the weather in EuropeB.the weather in EnglandC.some knowledge of the temperatureD. three states of water答案:1—4 DDAC(2) The Artist and the Beggar(1)(选自成都)An artist was coming home by train one day. He hadn’t much money but was very kind. He gave his last few coins(2)to a beggar, but he saw another one, and forgot that he didn’t have any money in his pockets. He asked the man if he liked to have lunch with him,and the beggar, of course, agreed. So they went into a small restaurant and had a goodmeal.In the end, the artist could not pay the bill(3), and the beggar had to do so. The artist felt very sorry for it, so he said to the beggar, “Come home with me in a taxi, my friend. And I’ll give you the money for our lunch."“Oh, no!" the beggar answered quickly. “I had to pay for your lunch, but I?m not going to pay for your taxi home!"Notes: (1)beggar/`beg/ n.乞丐(2)coin/kIn/n. 硬币(3)bill /bIl/n.帐单1.What kind of man was the artist?2.What did he do to the first beggar?3.What did the artist forget when he invited another beggar to have lunch with him?4.Who paid for the meal?5.What did the artist want to do at last?6.Why didn’t the beggar go home with the artist?答案:1.The artist is a kind man.2.He gave his last few coins to the first beggar.3.He forgot that he had no money then.4.The beggar paid for the bill.5.He wanted to return the beggar the money when he got home.6.Because he wouldn’t pay for the taxi.(3) A Common Language (选自陇南)There is a common(1)language popular in every country in the world. All the people, oldand young, men and women, must use it.It’s everybody’s second language. It’s easy to learn, though(2)you don’t hear it. It’s sign language(3).When you wave to a friend, you are using sign language. When you smile at someone, youask me.mean to be friendly. When you put up your hand in class, you are saying, “PleaseI know the correct answer." When you put your finger in front of your mouth, you mean“Be quiet." The deaf use sign language to talk to each other. There is even a universityfor the deaf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re are also TV programmes for the deaf people.They use sign language to tell everybody.Notes: (1)common/`kmn/adj. 共同的(2)though/u/ conj. 尽管(3)sign language 手势语(4)wave/weIv/ v. 挥手1.E uses sign language.2.Sign language is not d, so we can learn it.3.Most people who can s use sign language, too.4.If someone smiles at you, it means he/she is friendly t you.。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阅读训练30篇(经典版)带答案解析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阅读训练30篇(经典版)带答案解析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阅读训练30篇(经典版)带答案解析一、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理解1.阅读理解。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和他出去,他不愿让人搀他的手了。

一只胖胖的手在我的手掌里,像一条倔强的活鱼一样挣扎着。

有一次,我带他去买东西,他提出要让他自己买。

我交给他一角钱。

他握着钱,走近了柜台,忽又胆怯起来。

我说:“你交上钱,我帮你说好了。

”“不要,不要,我自己说。

”他说。

到了柜台跟前,他又嘱咐我一句:“你不要讲话噢!”营业员终于过来了,他脸色有点紧张,勇敢地开口了:“同志,买,买,买……”他忘了他要买什么东西了。

我终于忍不住了:“买一包山楂片。

”他好久没说话,潦草地吃着山楂片,神情有些沮丧。

我有点后悔起来。

后来,他会自个儿拿着五个汽水瓶和一元钱到门口小店换橘子水了。

他是一定要自己去的。

假如有人不放心,跟在他后面,他便停下脚步不去了:“你回去,回去嘛!”我只得由他去了。

他买橘子水日益熟练起来,情绪日益高涨,最终成了一种可怕的狂热。

为了能尽快地拿着空瓶再去买,他便飞快而努力地喝橘子水。

一个炎热的下午,我从外面回来,见他正在门口小店买橘子水。

他站在冰箱前头,露出半个脑袋。

营业员只顾和几个成人做生意,看都不看他一眼。

他满头大汗地、耐心地等待着。

我极想走过去帮他叫一声:“同志”,可最后还是忍住了。

(1)“他”对买橘子水达到狂热的地步,是因为()A.他特别爱喝橘子水。

B.炎热的夏天,喝橘子水有利于解渴防暑。

C.“他”从中享受到独立、自由。

D.“他”认为买橘子水特别好玩。

(2)从文中摘抄“他”要求独立的表现。

(3)吃山楂片为什么“潦草地吃着”,而且“神情有些沮丧”?分析较为合理的是()A.山楂片不好吃。

B.为自己忘记而后悔。

C.因为我说了该他说的话。

D.为自己不能独立而自责。

(4)“我”为什么忍住没走过去帮助他?理解较合理的是()A.有了上次的经验,不愿自讨没趣。

B.“我”不愿伤害“他”对独立的强烈要求。

C.想让“他”经受生活的磨练,增长才干。

现代文阅读理解30篇附答案-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理解30篇附答案-现代文阅读

一、动物冬眠之谜动物的冬眠是一种奇妙的现象。

人们观察了若干种动物冬眠,发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现象。

在加拿大,有些山鼠冬眠长达半年。

冬天一来,它们便掘好地道,钻进穴内,将身体蜷缩一团。

它们的呼吸,由逐渐缓慢到几乎停止,màibó()也相应变得极为微弱,体温更直线下降,可以达到5℃。

这时,用脚踢它,不会有任何反应,简直像死去一样,事实上它却是活的。

松鼠睡得更死。

有人曾把一只冬眠的松鼠从树洞中挖出,它的头好像折断一样,任人怎么摇撼都始终不会张开眼,更不要说走动了。

把它摆在桌上,用针也刺不醒。

只有用火炉把它烘热,它才悠悠而动,而且还要经过颇长的时间。

刺猬冬眠的时候,简直连呼吸也停止了。

原来,它的喉头有一块软骨,可将口腔和咽喉隔开,并掩紧气管的入口。

生物学家曾把冬眠中的刺猬提来,放人温水中,浸上半小时,才见它苏醒。

动物的冬眠真是各具特色,蜗牛是用自身的黏液把壳密封起来。

绝大多数的昆虫,在冬季到来时不是“成虫”或“幼虫”,而是以“蛹”或“卵”的形式进行冬眠。

熊在冬眠时呼吸正常,有时还到外面溜达几天再回来。

雌熊在冬眠中,让雪覆盖着身体。

一旦醒来,它身旁就会躺着1一2只天真活泼的小熊,显然这是冬眠时产下的仔。

动物冬眠的时间长短不一。

西伯利亚东北部的东方旱獭和我国的刺猬,一次冬眠能睡上200多天,而苏联的黑貂每年却只有20天的冬眠。

动物的冬眠,完全是一项对付不利环境的保护性行动。

引起动物冬眠的主要因素,一是环境温度的降低,二是食物的缺乏。

科学家们通过实验证明,动物冬眠会引起甲状腺和肾上腺作用的降低。

与此同时,生殖腺却发育正常,冬眠后的动物抗菌抗病能力反而比平时有所增加,显然冬眠对它们是有益的,使它们到翌年春天苏醒以后动作更加灵敏,食欲更加旺盛,而身体内的一切器官更会显出返老还童现象。

由此可见,动物在冬眠时期神经系统的肌肉仍然保持充分的活力,而新陈代谢却降低到最低限度。

今天医学界所创造的低温麻醉、催眠疗法,便是因此而得到的启发。

中考语文 30篇精美短文阅读素材 人教新课标版 精品

中考语文 30篇精美短文阅读素材 人教新课标版 精品

1、牵挂周子①一天清晨,从梦中醒来惊出了一身冷汗。

梦境历历,如在眼前——天空飘着细雨,我回老家去,父亲说头痛得厉害。

我吓坏了,忙用摩托车带他去医院,并且一路上默默祈祷……但愿这只是一个梦,父亲肯定不会有事!②之所以会做这个梦,是因为父亲当时刚下岗在家,A_________。

那几日,小弟要结婚,家中正在装修房子。

父亲平日就爱喝两口,加上心中不舒畅和麻烦事,B_________也是在所难免。

而父亲的高血压,又每每让我放心不下。

③醒来后,仍然C_________。

把梦中的事告诉妻子,妻笑我心也太小了,会有什么事?话虽这么说,还是D_________。

早饭后,马上往家中打了个电话,正是父亲接的,听到父亲的声音,我的一颗悬着的心才算放了下来。

支吾了几句,放下电话,心里格外轻松。

④事后想是否如妻所说,自己的心未免太小太细了呢?整日牵挂这,牵挂那的,是否太女人气了呢?转念一想,不觉哑然失笑,又不是不食人间烟火,心小又有何妨?在这个世界上,有人让你牵挂,或者知道有人在牵挂着自己,不同样是一种幸福吗?⑤我想起去年春节前的一件事。

那天,天格外冷。

因为放了寒假,睡了个懒觉,快到9点了,听到有人敲门,打开门一看,是父亲。

父亲搓着手,劈头就问,怎么没人接电话。

我说电话在客厅里,卧室门又关得严实,睡得死没听到。

父亲缓缓地说,电话半天没人接,担心你们怕是煤气中毒,就赶过来看看,没事就好。

说完就走了。

望着父亲的背影,我的眼睛一片朦胧。

⑥这就是牵挂。

它是干渴中的一汪清泉,冬日里的一轮暖阳,滋润、温暖着我们的心灵。

它是世间美好的情感,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关爱。

是不是可以这样说,人世间因为有了这份牵挂才美丽,生命也因了这份牵挂而精彩呢。

(原载2018年2月13日《齐鲁晚报》)2、夏夜①夏夜很静谧,只有月光经过树梢来到大地的脚步声。

②轻轻地,像一个女子走在出嫁的路上,羞涩地让这个世界只剩下她的心跳和呼吸。

槐树、院落、柴垛、田野构成的村庄,此刻如同一个蹲在墙角下冥思的老人,一声不吭地沉默着。

阅读理解五年级下30篇语文

阅读理解五年级下30篇语文

阅读理解五年级下30篇语文在五年级下册的语文学习中,阅读理解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环节。

通过阅读各种类型的文本,学生不仅能够提升自己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还能增强语言感悟力和思维能力。

以下是30篇精选的阅读理解练习,旨在帮助五年级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1. 故事《小马过河》讲述了小马如何克服困难,勇敢地过河的故事。

通过这个故事,学生可以学习到面对困难时不退缩,勇于尝试的重要性。

2. 诗歌《春夜喜雨》描绘了春雨给大地带来的生机与活力。

学生在阅读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3. 散文《童年》回忆了作者童年时的欢乐时光,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童年的美好与纯真。

4. 寓言《狐狸和葡萄》通过狐狸吃不到葡萄的故事,告诉学生不要因为得不到的东西而心生怨恨。

5. 历史故事《孟母三迁》讲述了孟母为了儿子的教育三次搬家的故事,体现了母亲对子女教育的重视。

6. 科学小品《奇妙的植物世界》介绍了各种奇特的植物,让学生了解到自然界的多样性和奇妙。

7. 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通过小女孩的悲惨遭遇,反映了社会的不公和对弱者的同情。

8. 传记《雷锋的故事》讲述了雷锋无私奉献的一生,激励学生学习雷锋精神,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9. 小说《草房子》通过一个乡村孩子的成长故事,展现了农村生活的艰辛与美好。

10. 游记《游西湖》描述了作者游览西湖时的所见所感,让学生感受到西湖的美景和历史文化。

11. 议论文《读书的好处》阐述了阅读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

12. 记叙文《我的老师》通过作者对老师的描述,表达了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13. 说明文《水的循环》介绍了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让学生了解到水资源的重要性。

14. 应用文《写给父母的一封信》通过书信的形式,表达了孩子对父母的爱和感激。

15. 议论文《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呼吁大家从自身做起,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16. 记叙文《难忘的一天》讲述了作者在某一天的特别经历,让学生学会珍惜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

小学六年级阅读30篇

小学六年级阅读30篇

目录(一)《_________________》 (1)(二)《巡道工的故事》 (3)(三)《天堂里的老师》 (5)(四)《高贵的施舍》 (8)(五)《父爱昼夜无眠》 (11)(六)《不识字的老师》 (14)(七)《风雨中的菊花》 (17)(八)《飘香的生命》 (20)(九)《我的小河》 (22)(十)《风的故事》 (24)(十一)《学溜冰》 (26)(十二)《___________________》 (29)(十三)《我爱秋天》 (32)(十四)《另起一行》 (35)(十五)《时光》 (38)(十六)《草木有情》 (41)(十七)《快乐与感触》 (43)(十八)《父亲的礼让》 (46)(十九)《攒钱》 (48)(二十)《富饶美丽的大兴安岭》 (50)(二十一)《将兴趣进行到底》 (51)(二十二)《妈妈是我心中的一团火》 (54)(二十三)《龙虾》 (56)(二十四)《变》 (57)(二十五)《谦卑的人有福》 (58)(二十六)《母鸡》 (61)(二十七)《_____________》 (63)(二十八)《欣赏是一种善良》 (65)(二十九)《24岁的小学生》 (67)(三十)《________________》 (69)(一)《_________________》①王若飞同志是一位无产阶级革命家。

解放前,他因为从事革命工作,被敌人逮捕了。

在监狱里,他经常对难友们说:"敌人要摧残我们,我们一定要爱护自己的身体。

我们是革命者,决不能向恶劣的环境屈服,要坚持斗争。

"②若飞同志的身体不好,为了坚持对敌斗争,他想方设法,利用各种条件锻炼身体。

③若飞同志在狱中的锻炼方法之一,是日光浴。

他利用每天短暂的放风时间,到院子里晒太阳。

后来,他得了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敌人被迫允许他每天晒一两个小时。

他就利用这个机会,躺在院子里让太阳晒全身,把皮肤晒得紫红紫红的。

④冰水擦身,是王若飞同志锻炼身体的另一种方法。

阅读30篇

阅读30篇

一、母亲的目光①做了母亲之后,十分喜欢看着儿子睡觉。

他泥瞅一样光滑的背,黝黑健康的胳脯,饱满茁壮的腿,眉宇间不可言说的可爱神情……看着看着,我常常觉得,单是为了这么一看,女人就不能错过做母亲的机会。

②忽然又想,自己这么小的时候,一定也是这么在母亲目光中熟睡的吧?然而愉乐的童年又是懵懂的,在这种目光里我一次也没有被看醒,所以也不曾记得。

对这种目光开始有感受是在渐渐长大之后,那一年我大约十三四岁,正是女孩子刚刚有心事的时节。

③一天,我正在里间午睡,还没睡稳,听到母亲走进来,摸摸索索的,似乎在找什么东西,过了一会儿,忽然静了。

可她分明又没有出去。

我们两个的呼吸声交替着,如树叶的微叹,我莫名地觉得紧张起来,十分不自在。

等了一会儿,还没有听到她的声响,便睁开眼。

我看见,母亲站在离床一步远的地方,正默默地看着我。

④“妈,怎么了?”我很纳闷。

⑤“不怎么。

”她说。

似乎有些慌乱地怔了怔,走开了。

⑥后来,这种情形又重复了一次。

我就有些不耐烦地说:“妈,你老是这么看我干吗?”母亲仿佛犯了错似的,一句话也没有说。

⑦以后,她再也没有这么看过我,或者说,是她再也没有让我发现她这么看着我了。

而到我终于有些懂得她这种目光的时候,她已经病逝了。

⑧再也不会有人这么看着我了。

我知道,这是天空对白云的目光,这是礁石对海浪的目光,这是河床对小鱼的目光。

这种目光,只属于母亲。

⑨孩子在我的目光里,笑出声来。

我的目光给他带来了美梦了吗?我忽然想,如果能够再次拥有母亲的这种目光,我该怎么做?是用笑的甜美来抚慰她的疲惫和劳累?是用泪的晶莹来诠释自己的呼应和感怀?还是始终维持着单纯的睡颜,去成全她欣赏孩子和享受孩子的心情?⑩有些错误,生活从来都不再赐予改过的机会。

我知道,这种假设对我而言,只是想像的盛宴而已。

但是,我想,是不是还有一些人也许需要这种假设的提醒呢?如果,你还有幸拥有母亲;如果,你浅眠时的双睑偶然被母亲温暖的目光包裹,那么,千万不要像我当年一样无知和愚蠢。

最新七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30篇专题训练

最新七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30篇专题训练

最新七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30篇专题训练现代文阅读一1.阅读《野马嘴里有清泉》,完成问题(1)跋涉在青藏高原上,你最希望看到蓝天上的太阳。

阳光给雪山、冰河、草地铺上一层柔软的锦缎,让你找不着季节的地段,分不清阴山和阳坡,满眼的灿烂!可是有一个地方例外:走在沙漠里,你最怕的是悬挂在头顶的太阳。

(2)那天,我和作家王鹏随一支测绘队到柴达木盆地深处,去完成一次采访任务。

盛夏的中午,天空无云,只有太阳像一盆燃旺的炭火,暴烤得每颗沙粒都在狂跳,甚至发出吱吱的脆响声。

望不到边的沙漠像一口烧红的铁锅,仿佛可以把人蒸熟,我们被烈日烤得脊背流油,喉咙冒烟,口渴得要命。

一壶水倒进嘴里,根本不管用,谁都巴不得有一条河或一眼泉出现在面前,美美地喝他个饱。

大多数人的水壶干得可以当锣敲了。

同志们忍着干渴赶路,每隔一会儿,便有人举起水壶摇一摇,让大家听听壶底那一点点水稀里哗啦的响声,进行一番“精神安慰”。

可是,这能解决什么问题呢!大家的嘴唇干得像撒了一层盐粉,上面裂开了一道道细缝,渗着血迹。

(3)哪里有水?水在哪里呢?(4)和我们一起进沙漠的蒙古族老人巴图,是个“老高原”,别人都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他呢,没事一样,不紧不慢地说:“咱们找向导吧,它会把我们领到泉边去的。

”(5)“向导?谁啊?”我发问。

(6)“它终年在沙漠里生活,能不知道哪里有水吗?”(7)“可是他到底是谁呀?您认识吗?”(8)巴图大爷捻了捻胡子,又松开手,说:“是野马。

”(9)我们一听泄气了。

野马,我当然见过,它不比一般的马大多少,但奔跑起来飞快,像一辆小汽车。

(10)“野马能当向导么?”(11)“怎么不能?!”巴图大爷认真地说,“野马离开水能活吗?哪里有野马,那里必定有水。

”停了停他又说:“碰不上野马,能见到野牦牛、野驴或藏羚羊也行呀。

它们都能给我们帮忙。

野马嘴里有清泉!”(12)说得有理。

于是,我们十多个人散开去找“向导”。

沙丘连绵起伏,热气在晃晃悠悠地升腾着,漠风在不停地扑面而来,我们跑了不少地方,连一片草叶也没有,哪里会有野生动物?(13)“性急的人总是翻不过雪山的。

阅读3 (30篇240-340)

阅读3  (30篇240-340)

阅读训练三乐学教育姓名_______________【1】一群茂腾腾的后生 234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粱地。

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

咝溜溜的南风吹动了高粱叶子,也吹动了他们的衣衫。

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

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地,似乎从来不曾响过。

但是:看!——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

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1、用“∥”将短文分为两部分2、短文先写了表演前的情况:背景是____;人物是____;性格是____;神情是____;而腰鼓则是____。

3、选文为什么要先写南风吹动了高粱叶和他们的衣衫,又写他们的沉稳安静的神情和“呆呆”的腰鼓?4、“但是:”“看!——”单独成段,有怎样的表达效果?5、划线句子运用了______和______的修辞手法,展示了安塞腰_____________的特点,表现了西北汉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要善问 245许多人在学习方面的重要体会是:不仅要肯问,而且要善问。

人们把“有知识”说成“有学问”,这不是没有道理的。

学问学问,学要肯问。

学常有疑,问则可解疑。

解其一疑,便长一智。

学既不可缺,问也不可少。

不因疑难细小而忽视问,不因问题“浅易”而不屑于问,更不因怕失身份而耻于问。

在学中发问,在问中求学,边学边问,才有“学问”。

要得“学问”,不仅要肯问,还要善问。

学习犯难不急于问人,要先问己,后问人。

问己,应反复思考;问人,会受到启发。

问,要问得准,问得深;因为学习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1、用“——”划出中心句。

2、问有什么好处?问中要注意哪三个问题?3、什么叫“善问”?“善问”的要领是什么?【3】谈谈幻想 250什么是幻想?幻想就是按照自己的(意愿愿意)对未来事物的一种美好的遐想。

阅读训练30篇五年级

阅读训练30篇五年级

阅读训练30篇五年级
(原创版)
目录
1.训练目的
2.训练内容
3.训练方法
4.训练效果
正文
阅读训练 30 篇五年级,这是一项针对五年级学生进行的阅读能力提升训练。

通过这 30 篇阅读材料,旨在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丰富他们的知识储备,拓宽视野,同时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1.训练目的:
通过阅读训练,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技巧,提高阅读速度,增强理解力。

此外,通过阅读不同类型的文章,使学生积累各类知识,如科学、历史、文化等,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2.训练内容:
阅读训练的内容涵盖了多个领域,包括科普文章、历史故事、文化论述等。

这些内容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世界,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3.训练方法:
在进行阅读训练时,可采用以下方法:
a.指导学生采用速读和精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阅读,提高阅读效率;
b.让学生学会使用思维导图、做笔记等方法,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文章内容;
c.鼓励学生与同伴分享阅读心得,通过讨论和交流,提高对文章
的理解程度。

4.训练效果:
通过 30 篇阅读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他们不仅能够更快速地理解文章,还能够更深入地思考问题。

同时,学生的知识储备也得到了丰富,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了基础。

总之,阅读训练 30 篇五年级是一项对学生有益的阅读能力提升训练。

阅读训练30篇五年级

阅读训练30篇五年级

阅读训练30篇五年级摘要:一、阅读训练的重要性二、30篇五年级阅读训练文章概述三、如何进行有效的阅读训练四、推荐的五种阅读策略五、结语:阅读的力量正文:一、阅读训练的重要性在五年级这个关键的学习阶段,阅读训练显得尤为重要。

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丰富词汇量,还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审美情趣。

通过阅读,孩子们可以开拓视野,了解世界,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

因此,加强对五年级的阅读训练是十分必要的。

二、30篇五年级阅读训练文章概述为了提高五年级的阅读能力,我们精选了30篇适合该年级学生阅读的文章。

这些文章涵盖了各种题材和体裁,包括童话、寓言、科普、人文等,旨在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既能感受到故事的乐趣,又能领略到文章的优美表达。

以下是部分文章的简要介绍:1.《安徒生童话》:通过寓意丰富的故事,让学生体会到了真善美的价值。

2.《小王子》:一部富有哲理的童话作品,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

3.《龟兔赛跑》:一则寓言故事,教育学生不要骄傲,要珍惜机会。

4.《草原》: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草原画卷,让学生领略到大自然的魅力。

三、如何进行有效的阅读训练1.设定阅读目标: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为他们设定合适的阅读目标,鼓励他们逐步提高。

2.培养阅读习惯:鼓励学生每天坚持阅读,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3.开展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4.进行阅读测评:定期进行阅读测评,了解学生的阅读水平,为教学提供依据。

5.教师示范与指导:教师要充分发挥示范作用,引导学生正确阅读,传授阅读技巧。

四、推荐的五种阅读策略1.预测策略: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信息预测故事的发展。

2.提问策略: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3.图像化策略:让学生在阅读时,将故事情节图像化,有助于加深记忆。

4.联系生活策略:引导学生将故事情节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5.情感共鸣策略: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角色的情感,培养同理心。

阅读经典作文(通用30篇)

阅读经典作文(通用30篇)

阅读经典作文(通用30篇)阅读经典作文(通用30篇)要想写好作文,优秀的题材是少不了的,所以平常要多少读书,多看看作文,积累知识,才能写出好的作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阅读经典作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阅读经典作文篇1阅读是一件美好的事,就像《永远讲不完的故事》中巴斯迪安一样,走进书里,走进阅读世界里,就拥有了永远讲不完的故事。

能和作品中的主人公一起经历欢乐,走过悲伤,体验苦难,感受幸福。

阅读,让我们懂得了要理解他人,尊重他人,关爱他人。

读了《窗边的小豆豆》,我情不自禁地被作者黑柳彻子所描述的巴学园深深吸引。

我非常敬佩书中的小林校长,他是一个充满爱心的人,他非常关心每一个像小豆豆一样“怪怪”的孩子。

当小豆豆把心爱的钱包掉到厕所里,她拿来长长的舀子,把厕所里的东西一勺一勺掏出来,在身边堆成高高的小山。

小林校长竟然只说“弄完以后,要把这些全都放回去啊!”没有惊讶,没有呵斥,竟然只说了句“要把这些全都放回去啊!”仅此而已。

小豆豆从此改掉了上厕所时低头往下看的习惯。

正是小林校长这种充分尊重孩子的教育方法,让其他老师眼中的“不可救药”的小豆豆,拥有了一个令人羡慕的身心愉悦的童年。

阅读也是一件高尚的事,读书能使人孤独时不孤独,寂寞时不寂寞;能使我们在丰富多彩的阅读中成熟,在趣味深厚的阅读中成长,感受书中人物的美好的心灵,品味人世间的真善美。

结上“书”,伴上“阅读”,我们的生活将更加精彩,我们的人生将充满快乐。

让我们在阅读中茁壮成长吧!阅读经典作文篇2经典,不是流传一时,不是庸俗无用,更不是随便一篇文章或一本读物。

经典,乃是脍炙人口,流芳百世的文学作品。

遨游在经典的海洋里,我感受到了中华五千年文化的博大与精深。

步入经典的圣殿,与诗词相约在芳草萋萋的季节。

同白居易聆听那“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誓言;同杜甫感叹“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凄凉;同李白唱响“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赞歌;同苏轼体会“大江东去,浪淘尽”的气势。

课外阅读30篇

课外阅读30篇

三月的微风把好消息轻声告诉了一朵云,云儿背着许多小雨滴。

雨滴噼噼啪啪落下来,把好消息告诉了苹果树上的一朵花儿。

正在采蜜的小蜜蜂听到了好消息,就嗡嗡地唱着歌告诉山丘上的每一朵蒲公英。

蒲公英一句话也不说,她们金黄色的脸儿,在雨后的阳光下露出了笑容。

现在每一个人都知道了这个好消息—春天来了。

1、全文共有()个自然段。

2、在文中找出与下列词语意思相反的词哭—()坏—()去—()上—()3、短文中写了谁在传播那个好消息?4、你知道这个好消息是什么吗?写下来。

阅读2《小兔运南瓜》一天,住在森林边上的小白兔到菜地里收南瓜。

他蹦蹦跳跳地来到地里,看见南瓜长得又圆又大,高兴了,伸手就摘下来一个。

这一下他可发愁了,这么大的南瓜怎么搬得动呢?正在这时,小熊猫骑着自行车过来了,边走边说:“小白兔,你好!”看见小熊猫骑的车子,小白兔一下子有主意了,他想:我的大南瓜圆圆的,多像车轮呀,不是也可以转动吗?好,有办法啦!小白兔用力把南瓜竖起来,推着它往前走。

南瓜果然像车轮一样转动着向前滚去。

真是又快又省劲。

一会儿,小白兔就到了家门口。

兔妈妈见了惊讶的问:“你是怎么把南瓜运回来的?”小白兔把经过告诉了妈妈,妈妈高兴地夸奖小白兔,说:“你真是个善于观察、爱动脑筋的好孩子。

”1、大南瓜圆圆的,多像呀。

小兔子地来到地里。

2、读了短文,你认为小兔聪明吗?他是怎么把南瓜运回家的?用“”画出文中的答案。

3、最后一个自然段共有句话。

兔妈妈是如何夸奖小兔的?用“﹏﹏”在文中画出来。

阅读3《孤单的斑鸠》小斑鸠很孤单,几乎没有朋友。

有一天,他问白头翁:“白头翁爷爷,谁能和我交朋友呢?”白头翁说:“你可以去和喜鹊交朋友,他热情、善良!”小斑鸠惭愧地说:“我强占过他的巢,他不会和我好的。

”白头翁说:“你可以去和啄木鸟交朋友,他勤劳、正直!”小斑鸠不好意思地说:“上次,我骂他是笨蛋,他不会原谅我的。

”白头翁想了想,又说:“那么,你去找小麻雀试试,他天真、活泼!”小斑鸠为难地说:“不行啊,前几天我和他打了一架,把他啄得头破血流。

(完整word版)四年级课外阅读30篇

(完整word版)四年级课外阅读30篇

________________雨越下越大,本来我要到同学家去学习,只好拉倒了。

我坐在门口,看着瓢泼大雨出神。

爸爸喊我:“你看,雨水都溅在身上了。

”我没理会,却好像发现了什么奇妙的东西:“爸爸,你看!房檐下的石头,怎么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个小窝?”爸爸还没回答,我就自己解释说:“爸爸,我知道了,那是房檐上的雨点打的。

爸爸故意惊奇地问:“雨点有那么大的劲儿,把石头打出窝窝来?”爸爸这一问,我也愣住了。

爸爸见我答不出来,就凑过来笑着说:“这叫水滴石穿。

咱们住的这房子有几十年了,雨点的力量虽然小,可是长年累月,它总滴在这一个地方,渐渐地就打成这样的小窝。

”接着,爸爸又说:“无论干什么事情,只要有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就一定会成功。

”听着爸爸的话,我心里想:要永远记住滴水穿石给我的启发。

1、用“‖”给文章分段。

(2分)2、给本文命一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章前面的横线上。

(1分)3、“我”发现了什么美妙的东西?(用“”划出文中的句子回答。

)(2分)4、用“———”标出有关的句子,来说明这篇文章告诉我们的道理。

(2分)5、联系这篇文章回答:⑴爸爸为什么要“故意”地发问?(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读了这篇文章后你得到什么启发?(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家乡的小河在我家院子的后面,流淌着一条清澈的小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训练五乐学教育姓名_______________【1】______________________ 409我有一个好爸爸,他非常疼我,有什么好吃的自己舍不得吃,都留给我吃。

今天,爸爸很晚才回来,我奔过去对爸爸说:“爸爸,今天给我带来了什么好吃的?”爸爸说:“厂里的阿姨给了我一个桔子,叫我带给你吃。

”只见那个桔子又大又圆,黄澄澄的,晶莹透亮,味道肯定不错。

我剥了皮,掰下一块放在嘴里,轻轻一咬,果然甜滋滋的。

我想:这么好吃的桔子怎能不让爸爸尝一尝呢?可爸爸肯定又舍不得吃。

怎么办呢?突然,我想出了一条妙计。

我捂着牙大声道:“唉呀,这桔子怎么这么酸啊?”正在厨房里吃饭的爸爸听了我的叫声,赶紧跑进屋看看,对我说:“不会吧?”我更加大喊大叫了:“还不酸,牙都疼了。

”爸爸将信将疑地说:“真的吗?”我剥了两块放进爸爸的嘴里,对他说:“不信?你试试吧!”爸爸轻轻一咬,奇怪地问:“咦,这不是很甜吗?”这是,我大声嚷道:“爸爸上当了,爸爸上当了。

”爸爸愣了好半天,才明白过来。

他一下把我抱进怀里。

我们俩都笑了,笑得那么欢,笑得那么甜。

1、“舍”在字典里的读音有两种:shě shè;字义有:①舍弃②施舍③房屋④养家畜的圈文中的“舍”应取读音(),应取字义()。

(2分)2、写出下列词的近义词。

将信将疑()肯定()(2分)3、不改变句子的意思,把划线的句子换另一种说法写下来。

(2分)4、“突然,我想出了一条妙计” ,“妙计”在文中是指_________________;我使用这条妙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从中体现了__________。

(3分)5、给文章加上题目,写在短文前的横线上。

(2分)6、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简要地写一件你与父母或其他亲人之间相互关爱的事,不超过五十字。

(4分)【2】生活中的小镜头419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就像一个个小镜头。

我热爱生活,也热爱那一个个小镜头,它们使我受到教育。

然而,我最喜爱图书馆里那一个个小镜头。

清晨,图书馆的大门敞开了,各种各样的人便争先恐后地涌进了图书馆。

紧接着都各自盯上了自己的目标,小心翼翼地取下书,极温柔地抚摸着,就像抚摸着孩子光滑的脸蛋。

不一会儿,图书馆里恢复了平静,只能偶尔听到翻书的声音,也显得极小。

人们完全沉醉在书的海洋里。

一个戴眼镜的小伙子,一边看着,一边伏案疾书,有时还停下来皱紧眉头想想什么,不时地扶扶那滑落在鼻梁上的眼镜;一位留披肩发的姑娘,顾不得去整理那散乱的长发,只是用大眼睛在书上贪婪地扫着,不时地甩一下那束垂到额前的头发;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鼻梁上架着老花镜,眯着眼睛,把书拿得远远的,显得很费力,但仍旧舍不得把书放下;几个孩子趴在桌子上,用手指着,一个字一个字念着,很吃力,却很专注……我悄悄地离开图书馆。

但这生活中的小镜头却怎么也忘不了。

它好像在告诉我什么,到底是什么呢……1、照样子填空。

(4分)(光滑)的(脸蛋)(温柔)地(抚摸)()的()()地()()的()()地()2、短文中具体描写了哪几个人物,请你用横线画出。

(2分)3、这些人物的表现,告诉了我们什么?(3分)4、你喜欢读书吗?你读书时最关心书中的什么?这学期你读了哪些书?请任选一本介绍一下。

(4分)5、小珠在自己家的书房里挂了一幅“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的名言,你想在自己家的书房里挂一幅什么名言呢?请写在下面。

(2分)【3】羊吃草的启示419我家后面有一片绿茵茵的草地,那是我小时候放羊的地方。

夏天的傍晚是羊吃草吃得最欢的时候,瞧,那聚精会神的样子,真好像世界上没有事能使它分心似的。

它把嘴贴在草上,鼻翼不停地动着,有毒的“土香草”被留下了,鲜嫩的青草一根接一根地被扯断了送进嘴里。

长长的羊嘴巴一歪一歪的,永不怠倦地咀嚼着。

几只羊吃过了草,在习习的晚风中躺下来“翻草”。

胃里没有消化的草茎、草根,这时又被送入口中,进行第二次、第三次咀嚼。

羊吃草实在有趣,可是要每个小孩子都能从中吸取教益,那该多好呀!我们的学校不正像一片绿茵茵的草地吗?同学们在学校学习是否像羊吃草一样专心致志呢?对于我们周围的世界,分得清“土香草”和青草吗?特别是羊吃草那种不厌其烦,永不怠慢的精神,同学们做到没有呢?新的知识学完了,对那些不理解或消化不透的“草茎”“草根”是否经常“翻草”,反复咀嚼呢?我不止一次地观察过羊吃草,也不止一次琢磨上面这些问题。

要是我们在学习中能像羊吃草一样,那还有什么知识学不好呢?1、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填在空格里。

(1)形容注意力非常集中。

()(2)不嫌麻烦。

()(3)永远不知疲倦地努力工作。

()2、用文中的句子解释羊吃草过后的“翻草”现象。

3、文章最后一句话属( )句式。

如果换一种说法使意思不变,该怎么说?4、作者把“我们的学校”比作( )把同学们在学校的学习比作( )把“草茎”“草根”比作( )把“翻草”比作( )5、作者讲要分得清“土香草”和青草,其实要我们分清的是什么?6、你从“羊吃草”中得到的启示是什么?【4】共有名字421谁都知道信是很私人化的东西,拆人信件是违法的。

但在土耳其一个偏僻的小村庄里,通信机密是无论如何也得不到保护的,原来该村几十户人家的家长,全部取了同一个名字。

为了准确送达从外地发往该村的信件,尽责的邮递员只好将全村人都召集到广场上,当众拆开信封,大声念信:“亲爱的某某:您好!”——“好!”全村人齐声应答。

“好久不见了,很想您和你们全家人。

”——“哦。

”又是一片响应。

“告诉你一个好消息……”——大家都欢呼雀跃。

“太太分娩(miǎn)了,这回是个男孩。

”——有人喊:“别念了,别念了,是我的信。

”或者:“告诉你一个不幸的消息……”——大家都屏住了呼吸。

或者,信写得非常有趣。

尽管已知收信人,大家还是要求:“念下去,念下去,谁是信主还没定呢。

”共有名字给村里人添了不少麻烦,但也增加了许多乐趣,还有彼此间的同情与关怀。

因为一个人的事就像大家的事一样,一个人的喜事大家开心,一个人的不幸众人忧心。

所以很多年来他们都不曾改变这一习惯。

共有名字意味着共享:悲喜,福祸,荣辱。

1、文中破折号的用法是()A 声音的延长B 解释说明C 表意思的转折2、共有名字给村里人添了不少麻烦,为什么又能给我们增加了许多乐趣,还有彼此间的同情与关怀?3、你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最后一段话的理解吗?【5】我家的小园422我家的东南边有一块长方形的小园,里面有各种蔬菜、花草和树木。

这里一年四季都是美丽的。

‖春天到了,大地像铺上了一条绿毯子,园里一片绿油油的。

一群小鸟停在树枝上,唱着婉转动听的歌,静静的小园开始热闹起来了。

夏天,成行的向日葵长得茁壮,绽开着一朵朵金黄色的花,迎着朝阳微笑。

火红的石榴花开得十分茂盛,散发出阵阵芳香。

成群的蜜蜂和蝴蝶翩翩起舞,纵情欢唱。

一排排玉米威武地挺立着,结出了硕大的玉米棒子。

地里,茄子紫了,西红柿红了,南瓜圆了。

望着这丰硕的果实,我更加感到小园的可爱。

秋天,喇叭花开了,在绿叶丛中伸出了支支粉红色或紫色的小喇叭,正在为小蜜蜂吹奏着动听的歌。

石榴树上石榴熟了,红色的果皮裂开了,露出珍珠般的颗粒,好像迎着我咧嘴微笑。

这一切怎不惹人喜爱?冬天,一场大雪过后,园里的石榴树挂上了白雪,残秧披上了白雪,地上也盖了厚厚的白雪,整个小园成了银装素裹的白色世界。

我情不自禁地赞叹道:“好美啊,小园!”‖小园如此娇美,真是一幅诱人的四季画。

‖1、短文已用“‖”分为三段,是用什么方法分的?选择正确的答案打“√”。

按时间变化分段。

()按地点变化分段。

()按“总—分—总”的方法分段。

()按“分—总”的方法分段。

()按“总—分”的方法分段。

()2、在文中用“”画出一个比喻句;用“”画出一个拟人句;用“”画出一个排比句。

3、找出短文中首尾照应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3分)首:尾:4、写出文中你最喜欢的一句话,并简单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2分)5、读了这篇短文后,我还能根据文章的内容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

(2分)【6】成功424失败者对于成功,一方面是羡慕不已,另一方面是急躁不安,巴不得一口吃成大胖子。

殊不知成功是由“成”和“功”两字组成的,成是功的积累,叫做“功到自然成。

”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二十余年临池学书,因为洗笔池水成了黑色,才有在书法上炉火纯青的造诣。

功是成的基础,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就,必须经过艰苦的奋斗,这个过程也就是功的积累过程。

一滴水从屋檐上掉下来,重重地落在地上,“啪”的一声炸出一朵水花,可是石头上看不到丝毫的痕迹。

然而,经过一年,两年……坚硬的石头终于被水滴滴穿。

李时珍跋山涉水,遍尝百草,数十年如一日地搜集整理,笔耕不息,才有药学巨著《本草纲目》的问世;司马迁游历名山大川,博览经典秘籍,受宫刑,忍辱负重,笔耕不辍,才有《史记》的诞生。

在通向成功的路上,既无捷径,也没有宝葫芦,所以与其坐着羡慕别人“成”,倒不如站起来积累自己的“功”。

成功是公正的,它绝不会将辉煌施舍给懒汉;成功又是公平的,它会毫不保留地将满天的灿烂星光照在坚持不懈的奋斗者身上。

1、“成”和“功”有着密切的关系,成是功的()。

功是成的()。

成功对于懒汉来说是()的,对于奋斗者来说又是()。

(4分)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的意思。

(2分)水滴石穿:炉火纯青:3、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1分)冷静——()成功——()4、文中列举了哪几个事例说明“功到自然成”?(4分)5、读了短文,你体会到什么道理?(3分)【7】月亮与地球的对话426有一天,月亮对地球说:“地球哥哥,我真羡慕你有庞大的身躯和那哺育动植物的资源。

你身上住满了人类,到处桃红柳绿,莺歌燕舞。

可我呢,唉!只有荒芜的山谷和渺无人烟的平原。

有时好不容易来了几个‘外地客人’,可没多久就走了,我又孤独了。

”月亮苦着脸,说着说着,眼泪就流了下来。

地球见了,连忙安慰说:“月亮妹妹,你别难过,我并不像你说的那样十全十美。

人类在我身上做了许多坏事。

他们( )了覆盖我的山林,( )了滋润我的河流,( )了保护我的大气层。

现在,我已是遍体鳞伤了!唉—”说着说着,地球摇摇头,也难过起来。

月亮听了,大吃一惊,问:“真的吗?中国的长江和黄河也如此吗?”地球叹口气说:“别提了。

长江和黄河是贯穿中国东西部的大动脉,历来是中国的骄傲。

可是近些年来,由于人类的乱砍乱伐,长江常发洪水。

黄河上游,因为缺少防护林,泥沙流失严重,黄河下游泥沙沉积太多,河床年年增高,已经超过了两岸的地面,成了名副其实的‘天河’。

”月亮轻声说:“没想到,你也有这么多的烦恼,哎!”1、把后面词语恰当地填入文中的括号里。

破坏毁坏污染2、月亮和地球分别为什么而难过?3、“长江和黄河是贯穿中国东西部的大动脉,历来是中国的骄傲。

”还有什么也是中国的骄傲?请再写出两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