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检测系统的性能验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医学实验室检测系统的性能验证
徐淑贞陈明涛姚轶敏
浙江省中医院310006
摘要为了提高医学实验室的质量和能力,规范实验室检测系统的性能验证过程,文章从制定计划,确定方案,执行方案三个方面详细的介绍了检测系统分析性能评价的程序。
医学实验室为保证检验结果的可靠有效,最大程度的得到质量和能力方面的认可,近年来各实验室着力推行检验过程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用审视的态度评价日常的操作行为,其中对检测系统的验证评价尤其重视。
检测系统的验证是指对实验室新购置的已被政府有关部门认可了其分析性能的检测系统,实验室在投入进行常规病人标本检测前,需对厂商提供的性能资料中的几个分析性能进行实验确认该检测系统是否具有预期的水平。
对检测系统性能验证的内容一般包括精密度,正确度,分析测量范围,临床可报告范围,生物参考区间。
本文就实验室如何开展验证工作做了以下几点探讨:
1制定验证计划
1.1实验室管理层应制定计划,用于定期监测并证实检测系统已适当校准处于正常功能状态。
同时还应有文件化的预防性维护计划并记录[1]。
1.2实验室技术负责人和各专业组组长共同负责检测系统分析性能评价实验方法的设计,专业组组长负责组织检测系统的分析性能评价实验并成立工作小组。
2制定验证方案
2.1确认检测系统:检查一个项目检测所涉及的仪器、试剂、校准品、操作程序、质量控制程序、保养计划等组组成的检测系统,若手工操作还包括具体操作人员都准备到位。
2.2确认性能验证的内容:定量项目包含精密度,正确度,分析测量范围,临床可报告范围,生物参考区间;定性、半定量项目包含检测结果符合率,检出限。
2.3确认验证时机和周期:实验室对新购置的检测系统在正式用于检测标本前,需要对检测系统的主要性能和指标进行验证;系统每运行12个月后,需要重新对检测系统的主要性能和指标进行验证;遇到重大投诉针对检测系统有质疑时,需要有针对性的进行验证;仪器维修后、重要零件更换后、试剂改变后等需要对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重新验证;仪器长距离搬动后,需要对检测系统的主要性能和指标进行验证,从而保证检验结果的可靠性,最大程度的满足临床要求。
2.4确认验证评价的标准化操作程序:根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SI)所制定的一系列与方法学评价有关的文件进行分析方法的建立并文件化。
2.5确认制定用以证明检测系统有效性的原始数据记录表和验证报告。
3执行验证方案
3 . 1性能验证人员:按计划召集工作小组成员,事先做好安排,同时要有维修工程师,应用支持在现场。
3 . 2系统状态检查:检查设备,试剂,材料,环境是否正常,并作记录。
3 . 3执行验证步骤:分步进行精密度,准确度,线性范围实验,临床可报告范围,生物参考区间[2]等项的验证试验。
3 . 3 . 1精密度验证实验参考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 EP5-A2[ 3 ]文件,选择至少2个水平的质控品,连续检测20 d, 每天2批,每批重复测定2 次。
进行批内精密度和室内精密度性能验证。
3 . 3 . 2准确度验证实验参考CLSI EP15-A2文件[
4 ]进行。
(1)对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发放的5个不同批号室间质控品进行检测,计算检测值和“靶值”的相对偏倚(SE%) ; (2) 连续6个月每月室内质控结果的均值与配套质控系统(QCS)质评结果的“靶值”比较,计算相对SE%; ( 3 ) 临床可接受水平: SE% ≤1 /2 CL IA’88允许总误差( TEa) ,为可接受。
3 . 3 . 3线性实验参考CLSI EP6-A2文件[ 5 ] ,设定实验室的重复性和线性的TEa范围均为5% ,按比例配制成9个系列浓度样本,每个样本重复检测3次。
3 . 3 . 4临床可报告范围(CRR)验证实验CRR为患者样本经稀释、浓缩或其他处理后,向临床所能报告的结果范围。
首先进行稀释回收实验,稀释回收率= (实测值/预期值) ×100%。
选择高浓度的样本3份(如ALT: 1 202、1 427、2 399 U /L, AST: 935、1 041、2 825 U /L) ,用0. 9%NaCl分别作5、10、20、50、100、200倍稀释。
参考仪器说明书,回收率在90% ~110%结果为可接受。
结合分析灵敏度、最大稀释度确定临床可报告范围。
3 . 3 . 5生物参考区间验证实验参考CLSI C28-A2文件[ 7 ]。
如本实验室ALT、AST直接转移《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提供的参考区间。
分别用20个参考值数据和60个参考值数据进行验证。
检测结果首先利用文件提供的“1 /3”规则进行离群值检验,然后按照C28-A2判断标准,验证转移的ALT、AST参考区间是否符合临床要求。
3.4提交验证报告:对整个操作执行过程中产生的原始数据作详细的记录和统计并提交正规的验证报告存档保存。
4结束语。
性能验证工作不是一次性的,它是实验室周期性的一项核查评价内容,操作者只有严格按照计划实施,才能真正保证检验结果的可靠性。
我们还发现刚安装的仪器由于移动和安装过程的影响以及检测环境的变化,可能导致其准确度发生变化,仪器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其检测结果也会发生漂移,出现较大的偏差。
我们的体会是在对检测系统性能验证的同时,应按要求对检测系统进行校准,以保证其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验证更易被接受。
参考文献
[1] 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CL02:2008,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ISO15189:2007.
[2] 王治国.主编.临床检验方法确认与性能评价.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2
[3] 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 Evaluationof precision performance of quantitative measurementmethods [ S]. EP5-A2, CLSI, 2004.
[4]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 User demonstration of performance for precision and accuracy[ S ].EP15-A2, CLSI, 2004.
[5] 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 Evaluationof the linearity of quantitative measurement p rocedures[ S]. EP6-A2, CLSI, 2003.
[ 6 ] 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 Interference testing in clinical chemistry [ S ]. EP7-A2, CLSI,2005.
[ 7 ] 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 How to define and determine reference intervals in the clinical laboratory[S]. C28-A2, CLSI,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