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苏州园林》同步精品学案 新人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语文上册《苏州园林》同步精品学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班姓名:
[学习目标]
1.诵读课文把握苏州园林的特征。
2.品味本文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
3.培养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
[自主预读]
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①轩榭.()②叠嶂.()③镂.空()④斟酌.()
⑤相间.()⑥模.样()⑦对称.()⑧庸.俗()
2.请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
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
③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
..。
④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
历,胸中有丘壑
..。
3.走进名人:《苏州园林》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我国现代________________,
著名________________主要作品有小说,散文集,童话
集,长篇小说。
认识名园:江苏苏州古典园林,1997年12月,江苏苏州古典园林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苏州城历史悠久,私家园林始建于公元前6世纪,至明代建园之风尤盛,清末时城内外有园林170多处。
为苏州赢得了“园林之城”的称号。
现存名园十余处,闻名遐尔的有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网狮园、怡园等。
苏州园林占地面积小,采用变换无穷、不拘一格的艺术手法,以中国山水花鸟的情趣,寓唐诗宋词的意境,在有限的空间内点缀假山、树木,安排亭台楼阁、池塘小桥,使苏州园林以景取胜,景因园异,给人以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
拙政园享有“江南名园精华”的盛誉。
宋、元、明、清历代园林各具自然的、历史的、文化的、艺术的特色。
4.请在熟读全文的基础上,按照原文填空。
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____________,讲究________________,讲究____________,讲究____________。
5.指出下面句子的说明方法。
①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 )
②摄影家挺喜欢这些门和窗,他们斟酌着光和影,摄成称心满意的照片。
( )
③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
( )
④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京丰台区的卢沟桥。
()
⑤苏州园林与北京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
⑥桥洞不是普通的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
()
⑦赵州桥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
()
⑧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
6. 用关联词语“虽然……但是……”把下面三项内容排列组合成一段话。
要求着
重肯定晓雪在学习方面的优点,语言要简明。
①晓雪在学习上有一股子钻劲,各门功课都学得很扎实。
②晓雪集体观念也比较淡薄。
③晓雪性格孤僻,不爱接近同学。
[文本研讨]
活动一游苏州园林
要求: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阅读方式和技巧。
思考:
7.本文由总到分地说明了各具特色的苏州园林,那么苏州园林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呢?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呢?
8.文章的第一自然段和文中的最后一段各起到什么作用?课文最后一节说“不止这些”却又“不再多写了”,为什么?
活动二品味图画美
要求:品读课文,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反复咀嚼体味。
思考:
9. 快速浏览课文3-9段,找出能具体表现图画美的句子,读一读并做一点赏析.
10. 品味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苏州园林据说
..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
②总之,一切
..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绝不
③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
..安排桥梁。
④至于池沼,大多
..引用活水。
⑤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
..使用彩绘。
11.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
..。
“艺术”和“技术”有什么区别?
..而不仅是技术
活动三小区我做主
12.苏州园林的设计者和匠师们为了创造人与周围环境的谐调美,刻意追求自然之
趣,你居住的小区在这一点上做得怎样?你想如何来重新设计你居住的小区,让她
更充满自然之趣呢?请把你的设计方案写出来。
13.我的疑难
[书声琅琅]
◎美文赏读
14.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完成后面的问题并根据自己的理解适当做些圈点批注。
云水洞
北京周口店西20余里,有一座上方山。
在山影林间,掩映着一簇规模庞大的庙宇——兜率寺。
在这座古刹西南方3千米的山腰上,有一个深邃的洞穴,名曰云水洞。
这是一座规模很大,奇特异常的“地下深洞”,人称“地下宫殿”。
云水洞深600余米,由七个厅堂和一个150米长的入洞通道组成。
七个厅堂中前四座最大,大厅顶均呈穹窿状,高的达20余米。
从厅顶垂下来的石乳和与此相对的地面石笋,玉肌冰肤,千姿百态,难以名状。
有的像十八罗汉,有的像猴子吃桃,有的状物,有的貌人,无不惟妙惟肖,各尽其妙。
洞中一厅、三厅各有一泉,曰黑龙、白龙,水清洌,可饮。
为什么上方山会形成这样的溶洞呢?原来,这是石灰岩地区在特定的气候条件下形成的特殊地形。
据研究认为,在过去地质历史的某一个时期,上方山地区气候湿热,地下潜水在石灰岩的裂隙中缓缓移动,年深日久,流水穿石,造成了云水洞的雏形。
再加上后来地壳上升,洞体在溶蚀中不断扩大,便形成了今天规模的云水洞。
①云水洞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文中“600余米”具体说明________________。
◎考场佳作
忧伤的周末
13中考·海南一考生
当我们做完最后一道作业题,班主任突然宣布:“明天周末,放假!”全班顿时欢呼雀跃,“耶”声一片。
我猛然记起自从进入初中以后,就整天沉浸在紧张的学习中,很少有过属于自己的周末了。
我决定利用这个周末放假时间,回乡下一趟,去看看久别的奶奶。
到了奶奶的老宅院,轻轻推开那道柴门。
奶奶正在烧火做饭,听到声音的她“哦”了一声,一见是我,显出意外的喜悦,满是皱纹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奶奶穿着粗布衣裤,显得又矮又瘦,走起路来一颠一颠的,仿佛一阵风就会把她吹倒。
奶奶依旧这般质朴,只是人苍老
了许多。
到老奶奶家只是心血来潮,忽然发现我已经几年没有见她了。
两家离得并不太远,我和爸妈住在县城,奶奶住在乡下。
奶奶腿脚不方便,很少来我家,父母一度要求她到我家去住,可奶奶总觉得还是老宅院好,生活几十年了,怎么也不愿意离开。
坐在奶奶身旁,看见奶奶那满头白发,心中生出一丝莫名的酸楚,自从到县城上学以后,我已失去了儿时对她的依恋,以至于几年也没有怎么相见。
望着炉膛里忽明忽暗的余火,我一下子拾起了儿时的感觉,那时,我们围坐在炉灶旁,奶奶总爱一边给我们讲故事,一边烤红薯给我们吃。
她在炉火下放两个红薯,不时用手去摸一下,待烤软了,便轻轻剥开,给我们漫漫舔吃。
为此,我和弟妹们曾经常发生争夺红薯的“战争”……
如今物依旧,红薯也依旧如此香甜,但身边除我和奶奶外,已空无一人。
晚风习习,吹起了童年的往事,再也没有了儿时的欢乐与幸福。
失去了就是失去了,再也无法回来了。
我仰望天空,心中一片惆怅、失落……
这,是一个忧伤的周末。
得分点解读:
关心生活,关注社会,并不是成年人的特权。
通过这一篇《忧伤的周末》可以看出,在小作者的心中,不仅装盛着书本和学校,而更多的是不尽的童真和亲情。
本文可圈可点的地方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三:
一是语言简洁流畅,节奏明快。
通篇几乎都是用白描的手法,绝少用形容词,节奏简洁明快,不拖泥带水。
这样使文章内容丰富,时间跨度大,巧妙地拓展了生活空间,既有学校生活的描写,又有家庭生活的叙述,还有童年生活的回忆。
二是刻画入微,真实细腻。
如文中对奶奶的描写:“满是皱纹的脸上露出了笑容”,“穿着粗布衣裤,显得又矮又瘦,走起路来一颠一颠的,仿佛一阵风就会把她吹倒”,“满头白发”,写出了奶奶质朴、慈祥、苍老的特点。
此外,文中对作者心理活动描写也很细致入微。
三是线索清晰,结构完整。
文章明写“我”回奶奶家的所见所闻所感,暗写“我”学习负担之重以及对亲情、童真的回忆与渴望。
首尾自然巧妙的呼应,行文过程中有意而又自然的点题,都令文章小巧精致而又活泼灵动,结尾抒发作者“惆怅、失落、忧伤”的心情更是点睛之笔。
◎名句诵读·写雨篇
①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春晓》孟浩然
②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春夜喜雨》杜甫
③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清明》杜牧
④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一)》苏轼
[方法归结]
归纳说明文阅读的重点:
①明确说明对象
②弄清所说明的事物的特征
③划分段落层次,概括段意
④了解文章使用的说明方法
⑤明确说明顺序
⑥把握说明文的结构
⑦在说明文中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的运用及效果
⑧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
[反思评价]
11.“艺术”是强调个人独创性的活动,其成果给人以审美愉悦,并且无法复制;“技术”意味着有固定的程序和手法,其成果是具有实际效用的东西,一般可以大量复制.
12.提示:设计的方案一定要突出人与周围环境的谐调美,能突出人与周围环境的谐调,并且表达流畅,清楚的,等第是优;能突出人与周围环境的谐调,表述不够清楚的,等第是良;不能突出人与周围环境的谐调,表述很清楚的,等第是中;不能突出人与周围环境的谐调,表述不清楚的,等第是下。
13.略
14①.规模很大,奇特异常
②洞穴深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