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评定肌力、肌张力PPT演示幻灯片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是维持身体各种姿势和正常活动的基础。
6
异常肌张力
7
正常肌张力分类
静止性肌张力
肢体静息状态下,通过观察肌肉外观、触摸肌肉的硬度、 被动牵伸运动时肢体活动受限的程度及其阻力来判断。
姿势性肌张力
在患者变换各种姿势过程中,通过观察肌肉的阻力和肌 肉的调整状态来判断。
运动性肌张力
在患者完成某一动作的过程中,通过检查相应关节的被 动运动阻力来判断。
8
异常肌张力分类
根据患者肌张力与正常肌张力水平的比较,可将肌张 力异常分为:
肌张力过强:肌张力高于正常静息水平。 肌张力过低:肌张力低于正常静息水平。 肌张力障碍:肌张力损害或障碍。
9
肌张力检查方法
病史 视诊 触诊 反射 腱反射亢进 被动运动 摆动检查 其他检查方法 伸展性检查、姿势性肌张力检查、生物
标
准
0பைடு நூலகம்
肌张力不增加,被动活动患侧肢体在整个范围内均无阻力
1
肌张力稍增加,被动活动患侧肢体到终末端时出现突然卡住有
轻微的阻力
1+
肌张力稍增加,被动活动患侧肢体时在后1/2ROM中有轻微
的“卡住”感觉,有轻微的阻力
2
肌张力轻度增加,被动活动患侧肢体在大部分ROM内均有阻力,
但仍可以活动
3
肌张力中度增加,被动活动患侧肢体在整个ROM内均有阻力,
19
MMT肌力分级标准
级别
名称
标准
相当于正 常肌力的%
0
零
无可测知的肌肉收缩
(zero, O)
1
微缩
有轻微收缩,但不能引起关节活动
(trace, T)
2
差
在减重状态下能做关节全范围活动
(poor, P)
3
尚可
能抗重力做关节全范围运动但不能抗阻
(fair, F)
力
4
良好
能抗重力、抗一定阻力运动
(good, G)
难以排除测试者主观评价误差。
18
MMT检查的一般原则
1. 是测试相关的主动肌和协同肌共同完成指定动作的 最大力量,不是单纯一块或一组肌肉的收缩。
2. 检查者熟悉解剖知识,了解关节运动方向,角度, 可能的代偿。
3. 不适用于中枢神经功能损伤后未出现分离动作的患 者。肌痉挛及异常运动模式,不能完成肌肉随意收缩。
活动比较困难
4
肌张力重度增加,患侧肢体僵硬,阻力很大,被动活动十分困难
12
痉挛 有利影响
保持姿势、帮助其站立及行走 相对保持肌容积、预防失用 维持骨的矿化、预防骨质疏松 减轻肢体水肿 减少深静脉血栓的危险
2020/5/5
13
痉挛 不利影响
运动功能 姿势异常、行走困难、平衡障碍 骨折脱位、异位骨化、 关节挛缩 关节畸形、皮肤损害、溃烂、压疮 睡眠障碍、疼痛
5
正常
能抗重力、抗充分阻力运动
(normal, N)
0 10 25 50 75 100
20
补充分级
康复医学要求肌力测定更加精确,在6 级分法的基础上又将每级用“+”和“-”号 进一步详细分级。例如3-则表示肌力抗重力 移动达正常范围的2/3,但不能完全抗重力, 2+则表示肌力在完全无重力的情况下,只能 达到活动范围的1/3。
外观及心理状态 活动及参与
2020/5/5
14
肌张力评定注意事项
1.确保被动活动速度相同。 2.评定程序严格标准化。影响肌张力的因素:努力程度、精
神因素、并发症(如感染、尿道结石、膀胱充盈、便秘、 疼痛等)、局部压力改变、体位、药物等因素。 3.再次评定,尽量选择相同时间段和其他评定条件。
15
(二)肌力的评定
21
级别
5
N
5-
N-
4+
G+
4
G
4-
G-
3+
F+
3
F
3-
F-
2+
P+
2
P
2-
P-
特征 能对抗与正常相应肌肉相同的阻力,且能作全范围的活动 能对抗与5级相同的阻力,但活动范围在50%~100%之间 在活动的初、中期能对抗的阻力与4级相同,但在末期能对抗5级阻力 能对抗阻力,且能完成全范围的活动,但阻力达不到5级水平 能对抗的阻力与4级同,但活动范围在50%~100%之间 情况与3级相仿,但在运动末期能对抗一定的阻力 能对抗重力运动,且能完成全范围的活动,但不能对抗任何阻力 能对抗重力运动,但活动范围在50%~100%之间 能对抗重力运动,但运动范围小于50% 不能抗重力,但在消除重力影响后能作全范围运动 消除重力影响时能活动,但活动范围在50%~100%
康复医学
康复医学评定
1
康复医学评定
定义:康复医学评定又称康复评定,是用客观的量化的 方法有效和准确地评定残疾者功能障碍的种类、性质、 部位、范围、严重程度和预后
康复评定是康复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使正确的康复 治疗的基础。康复医疗过程中可能重复多次进行康复 评定,且往往以康复评定开始,又以康复评定结束
定义:肌力是指肌肉运动时的最大收缩的力量,又称 绝对肌力。
评定目的:判断极力减弱的部位和程度,协助神经肌 肉疾病定位诊断,预防肌力失衡引起的损伤和畸形, 评价肌力训练的效果。
常用的测定方法有:徒手肌力测试( MMT)、
等长肌力测试(IMMT)
等张肌力测试(ITMT)
等速肌力测试(IKMT)
16
4
运动功能评定
肌张力评定
肌力评定
关节活动范围测定
平衡与协调功能评定
步态分析
心肺运动试验
感觉功能评定
2020/5/5
5
肌张力
定义:肌张力(muscle tone)是指肌肉静息状态下的 紧张度。
依赖于完整的外周神经和中枢神经系统调节机制及肌 肉本身的特性,神经肌肉反射弧上的病变都可能导致 肌张力的变化。
力学评定、电生理评定
10
正常肌张力评价标准
特定的形态 中等硬度、一定弹性 主动肌、拮抗肌同时收缩固定关节 能抗重、抗阻完成运动 保持肢位不变的能力 维持主动肌与拮抗肌的平衡 随意控制肢体 肌群协同运动,肌肉独立运动
2020/5/5
11
痉挛的评定标准 改良Ashworth量 表
等级
肌力测试方法
徒手肌力测试 等长肌力测试 等张肌力测试 等速肌力测试
17
徒手肌力测定(MMT)
定义:根据受检肌肉或肌群的功能,选择不同的受 检体位,在减重、抗重力和抗阻力的条件下完成一 定的动作,按动作的活动范围和抗重力或抗阻力的 情况进行分级。
缺点:标准较粗略;
只能表明肌力大小,不能评价耐力;
2
康复评定的 目的与作用
了解残疾所致功能障碍的性质、部位、范 围、严重程度、发展趋势、预后和结局
为制定康复治疗计划提供客观的依据 动态观察残疾的发展变化
评定康复治疗的效果
开发新的更有效的康复治疗手段
3
康复评定的内容
运动功能评定 日常生活评定和社会功能评定 脑高级功能评定 电诊断
2020/5/5
6
异常肌张力
7
正常肌张力分类
静止性肌张力
肢体静息状态下,通过观察肌肉外观、触摸肌肉的硬度、 被动牵伸运动时肢体活动受限的程度及其阻力来判断。
姿势性肌张力
在患者变换各种姿势过程中,通过观察肌肉的阻力和肌 肉的调整状态来判断。
运动性肌张力
在患者完成某一动作的过程中,通过检查相应关节的被 动运动阻力来判断。
8
异常肌张力分类
根据患者肌张力与正常肌张力水平的比较,可将肌张 力异常分为:
肌张力过强:肌张力高于正常静息水平。 肌张力过低:肌张力低于正常静息水平。 肌张力障碍:肌张力损害或障碍。
9
肌张力检查方法
病史 视诊 触诊 反射 腱反射亢进 被动运动 摆动检查 其他检查方法 伸展性检查、姿势性肌张力检查、生物
标
准
0பைடு நூலகம்
肌张力不增加,被动活动患侧肢体在整个范围内均无阻力
1
肌张力稍增加,被动活动患侧肢体到终末端时出现突然卡住有
轻微的阻力
1+
肌张力稍增加,被动活动患侧肢体时在后1/2ROM中有轻微
的“卡住”感觉,有轻微的阻力
2
肌张力轻度增加,被动活动患侧肢体在大部分ROM内均有阻力,
但仍可以活动
3
肌张力中度增加,被动活动患侧肢体在整个ROM内均有阻力,
19
MMT肌力分级标准
级别
名称
标准
相当于正 常肌力的%
0
零
无可测知的肌肉收缩
(zero, O)
1
微缩
有轻微收缩,但不能引起关节活动
(trace, T)
2
差
在减重状态下能做关节全范围活动
(poor, P)
3
尚可
能抗重力做关节全范围运动但不能抗阻
(fair, F)
力
4
良好
能抗重力、抗一定阻力运动
(good, G)
难以排除测试者主观评价误差。
18
MMT检查的一般原则
1. 是测试相关的主动肌和协同肌共同完成指定动作的 最大力量,不是单纯一块或一组肌肉的收缩。
2. 检查者熟悉解剖知识,了解关节运动方向,角度, 可能的代偿。
3. 不适用于中枢神经功能损伤后未出现分离动作的患 者。肌痉挛及异常运动模式,不能完成肌肉随意收缩。
活动比较困难
4
肌张力重度增加,患侧肢体僵硬,阻力很大,被动活动十分困难
12
痉挛 有利影响
保持姿势、帮助其站立及行走 相对保持肌容积、预防失用 维持骨的矿化、预防骨质疏松 减轻肢体水肿 减少深静脉血栓的危险
2020/5/5
13
痉挛 不利影响
运动功能 姿势异常、行走困难、平衡障碍 骨折脱位、异位骨化、 关节挛缩 关节畸形、皮肤损害、溃烂、压疮 睡眠障碍、疼痛
5
正常
能抗重力、抗充分阻力运动
(normal, N)
0 10 25 50 75 100
20
补充分级
康复医学要求肌力测定更加精确,在6 级分法的基础上又将每级用“+”和“-”号 进一步详细分级。例如3-则表示肌力抗重力 移动达正常范围的2/3,但不能完全抗重力, 2+则表示肌力在完全无重力的情况下,只能 达到活动范围的1/3。
外观及心理状态 活动及参与
2020/5/5
14
肌张力评定注意事项
1.确保被动活动速度相同。 2.评定程序严格标准化。影响肌张力的因素:努力程度、精
神因素、并发症(如感染、尿道结石、膀胱充盈、便秘、 疼痛等)、局部压力改变、体位、药物等因素。 3.再次评定,尽量选择相同时间段和其他评定条件。
15
(二)肌力的评定
21
级别
5
N
5-
N-
4+
G+
4
G
4-
G-
3+
F+
3
F
3-
F-
2+
P+
2
P
2-
P-
特征 能对抗与正常相应肌肉相同的阻力,且能作全范围的活动 能对抗与5级相同的阻力,但活动范围在50%~100%之间 在活动的初、中期能对抗的阻力与4级相同,但在末期能对抗5级阻力 能对抗阻力,且能完成全范围的活动,但阻力达不到5级水平 能对抗的阻力与4级同,但活动范围在50%~100%之间 情况与3级相仿,但在运动末期能对抗一定的阻力 能对抗重力运动,且能完成全范围的活动,但不能对抗任何阻力 能对抗重力运动,但活动范围在50%~100%之间 能对抗重力运动,但运动范围小于50% 不能抗重力,但在消除重力影响后能作全范围运动 消除重力影响时能活动,但活动范围在50%~100%
康复医学
康复医学评定
1
康复医学评定
定义:康复医学评定又称康复评定,是用客观的量化的 方法有效和准确地评定残疾者功能障碍的种类、性质、 部位、范围、严重程度和预后
康复评定是康复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使正确的康复 治疗的基础。康复医疗过程中可能重复多次进行康复 评定,且往往以康复评定开始,又以康复评定结束
定义:肌力是指肌肉运动时的最大收缩的力量,又称 绝对肌力。
评定目的:判断极力减弱的部位和程度,协助神经肌 肉疾病定位诊断,预防肌力失衡引起的损伤和畸形, 评价肌力训练的效果。
常用的测定方法有:徒手肌力测试( MMT)、
等长肌力测试(IMMT)
等张肌力测试(ITMT)
等速肌力测试(IKMT)
16
4
运动功能评定
肌张力评定
肌力评定
关节活动范围测定
平衡与协调功能评定
步态分析
心肺运动试验
感觉功能评定
2020/5/5
5
肌张力
定义:肌张力(muscle tone)是指肌肉静息状态下的 紧张度。
依赖于完整的外周神经和中枢神经系统调节机制及肌 肉本身的特性,神经肌肉反射弧上的病变都可能导致 肌张力的变化。
力学评定、电生理评定
10
正常肌张力评价标准
特定的形态 中等硬度、一定弹性 主动肌、拮抗肌同时收缩固定关节 能抗重、抗阻完成运动 保持肢位不变的能力 维持主动肌与拮抗肌的平衡 随意控制肢体 肌群协同运动,肌肉独立运动
2020/5/5
11
痉挛的评定标准 改良Ashworth量 表
等级
肌力测试方法
徒手肌力测试 等长肌力测试 等张肌力测试 等速肌力测试
17
徒手肌力测定(MMT)
定义:根据受检肌肉或肌群的功能,选择不同的受 检体位,在减重、抗重力和抗阻力的条件下完成一 定的动作,按动作的活动范围和抗重力或抗阻力的 情况进行分级。
缺点:标准较粗略;
只能表明肌力大小,不能评价耐力;
2
康复评定的 目的与作用
了解残疾所致功能障碍的性质、部位、范 围、严重程度、发展趋势、预后和结局
为制定康复治疗计划提供客观的依据 动态观察残疾的发展变化
评定康复治疗的效果
开发新的更有效的康复治疗手段
3
康复评定的内容
运动功能评定 日常生活评定和社会功能评定 脑高级功能评定 电诊断
202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