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和温度计”教学拓展及反思

合集下载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第二学期下册温度和温度计教学设计与反思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第二学期下册温度和温度计教学设计与反思

小学三年级下册《温度和温度计》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目标一、教材分析《温度和温度计》一课是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的第一课。

本单元共7课,可分为两大部分,认识温度计,会使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以及水的变化。

第一部分:“温度和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第1课和第2课),主要培养学生使用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的技能;认识到温度表示的是物体的冷热程度。

生活中,对于一个物体的冷热情况,学生们都有用手触摸、身体感受的经验。

但哪个物体热些,哪个物体冷些,只是一种相对的感觉,并无明确的标准,至于一个物体比另一个物体热多少或冷多少,我们就更无法做出比较准确的描述了,这就必须借助测量温度的工具一温度计来测量。

学生们可能听说过温度计,也曾用体温计测量过体温,但真正使用温度计测量过其他物体温度的学生估计极少。

学习本课时,对许多学生来说还是第一次使用温度计。

因此,本课的学习,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们理解温度计是用来做什么的、它们是如何工作的,以及如何识读温度计。

这一课的主体活动是:让学生使用一个真正的温度计,观察它是如何对周围物体的冷热程度反应的,并利用温度计模型识读刻度。

二、学情分析经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大部分同学对科学充满着兴趣,对探究实验充满了期盼,初步养成了先思考后实验的习惯,培养了科学记录的能力。

但学生的发展水平还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呵护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是重点,指导学生做好的科学记录也是本节课需加强的内容。

本课将重点指导学生在观测、记录过程中始终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

初步认识到观测数据(证据)对科学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培养乐于表达和交流的态度。

体会在探究学习中合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科学概念】1、知道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物体的温度可以用温度计测量。

2、了解常用液体温度计是用利用玻璃管内的液体随温度变化而上升和下降来测量温度的。

【过程与方法】1、观察和研究作为测量工具的常用液体温度计的主要构造。

幼儿园中班科学温度计和温度测量教案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温度计和温度测量教案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温度计和温度测量教案反思本节课主要是教授幼儿园中班的科学知识,温度计和温度测量。

通过
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了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

另外,我也要注意课堂时间的安排。

在本节课中,我花费了较大的时
间用于讲解温度的概念和温度计的用法,导致实践环节的时间相对较短。

这样一来,幼儿没有足够的时间来亲自操作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限制
了他们的实际体验和学习效果。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更合理地
安排时间,确保幼儿有足够的时间来实践操作和体验学习。

最后,我也要注意教学材料的选择和准备。

在本节课中,我使用的温
度计较为简单,只能测量物体的温度,而不能测量室内的温度等其他情况。

这限制了幼儿对于温度测量的理解和实践操作。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
选择更加全面的教学材料,包括不同类型的温度计,如室内外温度计、水
温计等,让幼儿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和实践温度测量。

总之,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了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

在今后的
教学中,我将更加明确教学目标,使用更加活动化、趣味化的教学方法,
合理安排课堂时间,选择全面的教学材料,以提高教学效果,让幼儿更好
地学习和理解科学知识。

《温度计》的教学反思(精选5篇)

《温度计》的教学反思(精选5篇)

《温度计》的教学反思(精选5篇)《温度计》的教学反思(精选5篇)作为一名人民老师,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什么样的教学反思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温度计》的教学反思(精选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温度计》的教学反思1本章的教学打破了教材对教学内容的安排。

本课是本章的第二课时,在第一课时中,已经让学生接触了所有的物态变化的概念。

因此本课时安排的教学内容比较多。

一是复习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让学生识别各类物态变化;二是演示磺的升华和凝华;三是温度与温度计的使用。

本节重点在温度计的使用。

教学时,复习物态变化用了15min,时间比预计的多了5min,是因为题目较多,同时题目中还存在一些难点,如“白气”是什么?以及一个问题中涉及两种物态变化等。

演示磺的升华与凝华只用了3min,这是已经安排好的,因为学生接受起来相对容易。

对于如何理解温度概念,本课举了两个例子来加以阐述,但未能演示,主要是考虑到学生在生活中已有这方面的体验。

温度计的使用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为此,首先让学生观察三种常见的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计及实验室用温度计,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三种温度计的结构有何特点?玻璃泡内是何液体?量程各是多少?最少分度值是多少?在观察过程中提醒学生特别注意体温计的细小的弯管结构,并提问为什么要这样设计。

再呈现使用温度计的步骤及注意事项,并以18字口诀的形式加以概括,让学生记忆,效果非常好。

最后再让学生用温度计分别测了冷水、热水和沙子的的温度,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相结合,巩固学生所习得的知识,并形成使用温度计的技能。

基本上,本课体现取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观赛、思考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我总结、自已获得知识和技能。

但是,对温度计的使用及读数,练习得还不够,此点应当改进。

《温度计》的教学反思2《温度计》这一节的教学工作已经结束,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本人从中感悟到一些心得。

《温度计》教学反思

《温度计》教学反思

《温度计》教学反思温度计是物理实验中常用的仪器,用于测量温度。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会遇到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进行反思和改进。

本文将从准备工作、教学方法、实验设计、学生反馈和教师自我评估五个方面进行教学反思。

一、准备工作1.1 确保温度计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在教学前应检查温度计的准确性和稳定性,避免因仪器故障导致实验无法进行。

1.2 提前准备好其他必要的实验器材:除了温度计外,还需要准备好其他实验器材,如烧杯、热水槽等,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1.3 熟悉实验操作步骤:在教学前应对实验操作步骤进行反复练习,确保自己能够熟练操作,指导学生时能够清晰明了。

二、教学方法2.1 结合理论知识进行实验讲解:在进行温度计实验时,应结合理论知识进行讲解,匡助学生理解实验的原理和意义。

2.2 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在实验过程中,应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提高他们的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

2.3 注重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在实验结束后,应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匡助他们深入理解实验现象。

三、实验设计3.1 确保实验设计合理性:在设计温度计实验时,应确保实验设计合理,能够有效地达到教学目的。

3.2 设计不同难度的实验任务: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设计不同难度的实验任务,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3.3 注重实验过程的安全性:在实验设计中,应注重实验过程的安全性,确保学生在实验中不会受伤。

四、学生反馈4.1 采集学生的实验体味和反馈意见:在实验结束后,应采集学生的实验体味和反馏意见,了解他们对实验的理解和感受。

4.2 针对学生反馏意见进行改进:根据学生的反馏意见,及时进行教学改进,提高教学效果。

4.3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在实验过程中,应鼓励学生积极提出问题和建议,促进教学的双向交流。

五、教师自我评估5.1 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效果:在教学结束后,应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效果,找出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

5.2 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作为一位教师,应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中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温度计和温度测量》

中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温度计和温度测量》

《温度计和温度测量》一、教学目标1.了解温度计的用途和构造,知道温度计可以测量温度。

2.学习正确使用温度计进行温度测量的方法。

3.培养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提高观察、分析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温度计,学习正确使用温度计进行温度测量。

2.教学难点: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理解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三、教学准备1.教具:温度计、水杯、热水、冷水、冰块等。

2.学具:记录表、彩笔、剪刀等。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环境,提问: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为什么教室里这么温暖?(二)基本概念1.向学生介绍温度计的用途:温度计是用来测量温度的工具。

2.向学生展示温度计,讲解温度计的构造:温度计由玻璃管、液体(水银或酒精)、刻度等组成。

(三)使用方法1.示范正确使用温度计的方法:a.将温度计放入待测液体中,注意不要让温度计碰到容器底部或侧壁。

b.等温度计内的液体稳定后,读取温度值。

c.读取温度值时,眼睛与温度计刻度保持平行。

2.学生分组实践:a.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发放温度计、水杯、热水、冷水、冰块等材料。

b.指导学生按照示范的方法进行温度测量,并记录测量结果。

(四)教学反思1.学生在测量过程中,是否掌握了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2.学生在测量过程中,是否能够准确读取温度值?3.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是否能够积极参与,表现出对科学实验的兴趣?(五)拓展活动1.引导学生思考:除了温度计,还有哪些工具可以测量温度?2.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发现生活中的科学。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实践、思考,让学生掌握了温度计的用途、构造和使用方法。

在实践活动中,学生积极参与,表现出对科学实验的兴趣。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不足:1.部分学生在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时,未能严格按照示范方法操作,导致测量结果不准确。

2.在拓展活动中,学生对其他测量温度的工具了解较少,需要加强相关知识的学习。

《温度和温度计》教学反思

《温度和温度计》教学反思

《温度和温度计》教学反思《温度与温度计》是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中的内容。

教师分四个活动组织教学;活动一:观察温度计。

先以学生们在“冷水与热水”中积累的经验为基础,通过分别用手指比较四杯不同冷热的水这个游戏引出温度和温度计的概念。

活动二:观察温度计的结构,通过观察和汇报课前预习资料,让学生们充分了解温度计的结构及其原理,活动三:摄氏温度的读和写。

这个活动的重点是训练学生读和写摄氏温度。

活动四:正确读出自己手中温度计的温度。

这个活动是指导学生如何准确地使用温度计。

教学中,我先安排学生做了一个对比四杯水冷热的游戏:用双手食指分别先插入1号和4号杯,然后再快速分别插入2号和3号杯,对比四杯水的冷热情况,通过这个活动即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科学课堂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从一开始就带领大家投入到科学探究过程中,同时很自然了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出了温度概念,进入到本节课的知识学习中来;了解了温度之后,又通过游戏的第二部分改变顺序,用手指感觉水的温度,学生逐渐认识到手指不能准确判断温度,从而自然而然的引出温度计的教学,进入到第二部分学习。

学生可能听说过温度计,也曾用体温计测量过体温,但真正使用温度计测量过其他物体的温度的学生估计极少。

本课学习时,对许多学生来说还是第一次使用温度计。

因此,本课的学习,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们理解温度计是用来做什么的、它们是如何工作的,以及如何识读温度计,为以后的学习活动打好基础,在这里教师充分发挥多媒体作用,让学生观察多种温度计找出它们的相同点,体会温度计的结构和原理,对温度计的应用范围教师进行了充分的引导,学生直观认识,深刻理解,较为扎实。

学生课前对所学知识进行了充分的预习,表现出良好的学习素质,教师让学生观察温度计,每组进行仔细观察,然后汇报、交流,总结出温度计的结构,对刻度的由来、刻度计的几种类型都进行了分析,学生学习较为轻松。

尽管三年级的学生没有学过有关“热胀冷缩”的知识,但学生对温度计的设计原理都能有较准确的认知。

科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温度和温度计》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教学反思

科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温度和温度计》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教学反思

科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温度与温度计》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一、课程背景《温度与温度计》是科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中的一篇重要的内容,也是阶段性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温度的概念、温度计的种类及使用方法,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实际运用。

本次教学设计针对三年级学生,设计一堂具有趣味性、互动性和启发性的公开课,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温度的概念和单位。

•熟悉不同类型的温度计及其使用方法。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初步掌握物体温度的感受和比较。

3.情感目标:•意识到在日常生活中温度及其测量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温度的概念和单位。

2.不同类型温度计及其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1.温度计的作用和原理。

2.温度的感受和比较。

四、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环节:猜一猜活动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本节课的主题。

活动过程:1.教师准备5张图片,图片内容分别为:太阳、火车、煮开的水、风扇、冰块。

2.老师逐一展示图片,让学生猜测图片与温度的关系,并简单介绍温度的概念。

3.学生就所看到的图片做出猜测,并展开讨论。

2. 讲授环节:温度与温度计活动目的: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温度与温度计的概念、单位、种类及使用方法。

活动过程:1.通过教学课件,展示温度的单位、种类,以及温度计的种类和使用方法。

2.结合实际图像,让学生初步了解温度计的作用和原理。

3.分组展开小组活动,利用温度计进行实际测量,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3. 拓展环节:温度的感受和比较活动目的:增强学生对温度的感知,并帮助学生了解不同物体温度的比较方法。

活动过程:1.展示多个物体,让学生用手触摸,感受温度,并记录下每个物体的温度。

2.将记录的数据进行比较,让学生初步了解温度的高低差别。

3.对比不同物体在不同环境下的温度变化,加深学生对温度的认识。

科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温度和温度计》课后反思

科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温度和温度计》课后反思

科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温度和温度计》课后反思《科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温度和温度计》课后反思》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温度和温度计》是三下《温度与水的变化》单元的起始课。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比较水的冷热”、“认识温度计”和“摄氏温度的读和写”,我觉得本课的重点在后面2个内容,难点在最后一个内容。

本课整体来看是一节以教师指导为主的传授型课,但我觉得科学课讲究探究,应该以探究为主,说实话课后我觉得自己这节课对于学生自主探究还是实施的较好,学生的思维也较活跃。

主要体现在:1.在认识温度计结构时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观察,问题设计符合学生认知,目标明确,学生通过实际观察真真认识到了温度计4部分的结构,这比试教时让学生观察实物展示台上的温度计模型认识更深了,学生是确确实实看见了细玻璃管、玻璃泡。

2.虽然是校级公开课,但我没有照搬教案进行教学,这节课随时跟随学生思路调整教学环节,如原本在认识温度计后应该要讲温度计上的单位,但一个学生突然提出“温度计为什么倒放不会像水一样流回去?”当时我脑子也是一片空白,因为没任何准备,我很机智的问“谁能帮她回答一下这个原因?”没想到三2班小朋友思维很活跃,大家踊跃回答,最后同意了“因为温度计的液柱只有热了才会上升,冷了才会下降”,我觉得这位学生回答得很正确,同时还好好地表扬了这2位同学,同时我把教学内容直接跳到本来就要上的“用手捂住温度计玻璃泡观察液柱和放掉手观察液柱”这块内容。

这节课像这样随时解决学生提出问题并调整思路的精彩之处还有好几个地方。

说实话像今天精彩的上课场景应该有3年没出现了,我觉得三2班学生真得思维很活跃,也很会配合老师,感谢他们的班主任杨老师,也感谢孩子们以及家长。

本课不足地方在于:对零下温度的认识没有到位,虽然大部分学生在教学之前就已经会了,正是觉得他们应该会了,所以我没有像三1班那样用“数”的方法进行教学,估计作业中会有部分学生出现错误;其次对于温度计读数的“仰视、平视和俯视”我是指名3位学生上讲台举行的,后来听了李老师的点评,觉得李老师的做法更好:每个学生拿着温度计自己在下面用3种方法读出此时的气温。

温度和温度计的教学反思

温度和温度计的教学反思

温度和温度计的教学反思温度和温度计的教学反思教学中,我先以学生们在生活中用手触摸冷水和热水时的感觉(或经验)引出温度的概念——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以及温度的单位和简写。

然后,再通过这种感觉来比较四杯冷热不同的水(其中2号杯和3号杯的水温是一样的,但学生难以辨别),引出如何准确测量物体温度的问题(我发现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都很高,这也达到了我的预期目的)。

接着引出温度计的教学,我先让学生观察温度计,每四个学生为一组发一个温度计,让他们进行仔细的观察,然后进行汇报、交流,总结出温度计的结构。

由于三年级的学生事先没有学过有关“热胀冷缩”的知识,所以,温度计的设计原理学生很难归纳和发现出来。

于是我让学生用手心握住温度计的玻璃泡,体验温度计里的液柱随着温度的升高而上升,学生很快发现,玻璃泡内的红色液体在缓慢上升,学生都感到很神奇。

由此,引出温度计的设计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

接下来,我便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形式教学生摄氏温度的读和写。

在这里,零上的温度的读和写都比较简单,我先出示一些温度让学生读和写,再用ppt出示一些温度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读读写写,这样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读和写的行列中来,并且可以互相纠正错误。

紧接着,出示零下温度的读和写的方法,并让学生跟着屏幕上的数字读写,然后用ppt出示几个零下温度,再同桌互相读和写。

这样练习下来,每个学生基本都学会了摄氏温度的读和写。

也为接下来的认读温度计模型作了很好的铺垫。

在认读温度计模型时,我挑选几个有代表性的零上温度、零下温度及零度来指导认读。

并提醒,零一下的温度越往下数字越大,但温度越低。

学生结合模型来观察和理解,比较形象和直观,也较容易理解。

本课的难点就是怎样正确的读出温度计刻度上的数字,我设计为找三个学生上台认读我手中的温度计。

分别让他们从仰视、平视和俯视三个角度来读出读数,从而得出三个不同的答案,让学生来判断哪种认读方法是正确的,同时用ppt出示这三种读数方法,让学生更形象、更深刻地记住只有在平视时读出的数字才是正确的,最后在小组内每人都读一读温度计上的温度,互相评价读数方法是否正确,加深印象。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秀教案《温度计》及教学反思(五篇范例)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秀教案《温度计》及教学反思(五篇范例)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秀教案《温度计》及教学反思(五篇范例)第一篇:幼儿园大班科学优秀教案《温度计》及教学反思《大班科学优秀教案《温度计》含反思》这是优秀的大班科学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设计意图:在我们的生活中,温度计被广泛地运用在人们的生活、劳动和工作中。

比如:测量体温、测量气温等,幼儿虽然见过温度计,但对它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缺乏具体的观察、测量温度计的技能。

此活动就是让幼儿来了解温度计的基本知识,并学习使用温度计进行测量,对测量活动有兴趣。

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丰富幼儿的科学知识,是现代教育刻不容缓的任务。

在这次的活动中,我让幼儿通过自身的操作,在不断地探索中发现问题,从而获得有关温度计的粗浅知识,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培养大班幼儿的探索精神。

活动目标:1、认识常见的温度计,了解其用途。

2、帮助幼儿获取温度计指示温度的粗浅知识,初步掌握正确使用温度计及测量、记录的简单技能。

3、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动作协调发展。

4、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活动准备:1、幼儿人手一份水温计,记录卡,笔。

2、每组提供冷水、热水人手一份。

3、温度计模型,气温计、体温计若干。

词卡:温度计、热胀冷缩。

活动流程:导入活动--观察模型,认读记录温度--幼儿操作,理解“热胀冷缩”--游戏“热胀冷缩”--认识其他温度计--延伸活动。

活动过程:一、导入活动,引起兴趣。

1、通过提问,帮助幼儿认识水温计,并知道它是测量水的温度的。

2、请幼儿仔细观察水温计,说出它的特征:玻璃管子、红柱子、数字。

3、出示温度计模型,认读记录温度。

出示温度计模型,问:“温度计里的红柱子和数字有什么用?”;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告诉幼儿:红柱子指的数字就是温度,我们可以用“0C”来记录,读作摄氏几度。

出示卡片oC。

)并且移动模型中的红柱子,指导幼儿记录温度,第一次可由老师记录,接下来可由幼儿上来记录。

二、幼儿操作活动:测量并记录水温。

“温度和温度计”教学拓展及反思

“温度和温度计”教学拓展及反思

“温度和温度计”教学拓展及反思#TRS_AUTOADD_1320717903489 {MARGIN-TOP:0px;MARGIN-BOTTOM:0px}#TRS_AUTOADD_1320717903489 P {MARGIN-TOP:0px;MARGIN-BOTTOM:0px}#TRS_AUTOADD_1320717903489 TD {MARGIN-TOP: 0px;MARGIN-BOTTOM:0px}#TRS_AUTOADD_1320717903489 DIV {MARGIN-TOP: 0px;MARGIN-BOTTOM:0px}#TRS_AUTOADD_1320717903489 LI {MARGIN-TOP: 0px;MARGIN-BOTTOM:0px}/**---JSON--{"":{"margin-top":"0","margin-bottom":"0"},"p":{"margin-top":"0","margin-bottom":"0"},"td":{"margin-top":"0","margin-bottom":"0"},"div":{"margin-top":"0","margin-bottom":"0"},"li":{"margin-top":"0","margin-bottom":"0"}}--**/DIV.MyFav_1320717827893 P.MsoNormal{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FONT-SIZE: 10.5pt;MARGIN: 0cm 0cm 0pt;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TEXT-ALIGN: justify}DIV.MyFav_1320717827893LI.MsoNormal{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FONT-SIZE:10.5pt;MARGIN: 0cm 0cm 0pt;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TEXT-ALIGN:justify}DIV.MyFav_1320717827893DIV.MsoNormal{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FONT-SIZE: 10.5pt;MARGIN: 0cm 0cm 0pt;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TEXT-ALIGN: justify}DIV.MyFav_1320717827893 P.MsoFooter{FONT-SIZE: 9pt;MARGIN: 0cm 0cm 0pt;LAYOUT-GRID-MODE: char;FONT-FAMILY: "Times NewRoman"}DIV.MyFav_1320717827893LI.MsoFooter{FONT-SIZE: 9pt;MARGIN: 0cm 0cm 0pt;LAYOUT-GRID-MODE: char;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DIV.MyFav_1320717827893DIV.MsoFooter{FONT-SIZE: 9pt;MARGIN: 0cm 0cm 0pt;LAYOUT-GRID-MODE: char;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DIV.MyFav_1320717827893 A:link{COLOR: blue;TEXT-DECORATION: underline}DIV.MyFav_1320717827893 SPAN.MsoHyperlink{COLOR: blue;TEXT-DECORATION: underline}DIV.MyFav_1320717827893 A:visited{COLOR: purple;TEXT-DECORATION:underline}DIV.MyFav_1320717827893SPAN.MsoHyperlinkFollowed{COLOR: purple;TEXT-DECORATION: underline}DIV.MyFav_1320717827893 PRE{FONT-SIZE: 12pt;MARGIN: 0cm 0cm 0pt;FONT-FAMILY: Arial}DIV.MyFav_1320717827893DIV.Section1{page: Section1}DIV.MyFav_1320717827893OL{MARGIN-BOTTOM: 0cm}DIV.MyFav_1320717827893 UL{MARGIN-BOTTOM: 0cm}:温度和温度计是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内容,也是很容易出现说错、用错甚至不会使用温度计的情况。

《温度和温度计》教学反思

《温度和温度计》教学反思

《温度和温度计》教学反思本课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
1、什么是温度
2、温度计的认识和使用。

我首先从生活实际出发,在天气变化上引入温度的概念,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温度,并认识到温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可以引导我们做一些事情。

其次用一个简单的实验告诉学生,我们的身体感受的温度并不是很可靠的,怎么样才能让我们直观而准确地知道冷热的程度,这样导出温度,从而开启下面的内容。

再次,认识温度计。

先认识它的结构,而认识的开始需要以观察为基石的,所以让学生自己观察后再一步步分解它的结构,接着学习温度计的正确使用,主要以图片的形式进行清楚地讲述,学生都能学会。

最后是摄氏温度的读和写,主要以练习为主,以ppt的形式展示出来,让学生自己读和写,多次练习以能熟练运用。

中班科学温度计和温度测量教案反思

中班科学温度计和温度测量教案反思

中班科学温度计和温度测量教案反思中班科学温度计和温度测量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延伸,活动反思等内容,引导幼儿关心周围的温度,培养幼儿测量温度的兴趣,教幼儿学习观察、测量温度的简单技能,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中班科学活动课,快来看看温度计和温度测量教案吧。

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关心周围的温度,培养幼儿测量温度的兴趣。

2、教幼儿学习观察、测量温度的简单技能。

3、教幼儿初步认识温度计,知道温度计是用于测量温度的。

4、让幼儿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温度计,懂得温度计中水银柱升降的原理,让幼儿了解气温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

5、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

教学时间:2教时第一教时活动准备:1、每组一支气温计,其他温度计(如体温计)若干。

2、温度记录表若干。

活动过程:1、教幼儿认识温度计。

"你们知道今天的气温是多少度吗?我们怎样才能知道现在是多少度呢?""我们看到桌上的东西就是测量温度的,叫温度计。

它能告诉我们气温的变化,比如今天×度,昨天×度……""你们看看这些温度计有什么不一样?有什么一样的地方?"2、教幼儿学习怎样测量气温。

"你们知道温度计里的红柱子和数字是干什么用的吗?"请幼儿观察,红柱子指到的数字就是温度。

"现在我们来用温度计测量活动室里是多少温度"。

幼儿学习观察测量温度,教师个别指导,帮助幼儿正确使用温度计和读数。

"你们测出来现在温度是多少?"幼儿交流。

"我们再把温度计放到外面一会儿,测一测外面的温度是多少,好不好"?幼儿继续学习测量,观察温度计的变化。

"你们发现温度计有什么变化?外面的温度是多少?"幼儿表达、交流。

3、介绍其他的温度计。

"今天我们学习了用温度计测量房间和外面的温度的方法。

老师这里还有别的温度计,你们知道它是干什么用的吗?"出示体温计,水温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度和温度计”教学拓展及反思#TRS_AUTOADD_1320717903489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TRS_AUTOADD_1320717903489 P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0px}#TRS_AUTOADD_1320717903489 TD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TRS_AUTOADD_1320717903489 DIV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0px}#TRS_AUTOADD_1320717903489 LI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0px}/**---JSON--{"":{"margin-top":"0","margin-botto m":"0"},"p":{"margin-top":"0","margin-bottom":"0"}, "td":{"margin-top":"0","margin-bottom":"0"},"div":{ "margin-top":"0","margin-bottom":"0"},"li":{"margin -top":"0","margin-bottom":"0"}}--**/DIV.MyFav_1320717827893 P.MsoNormal{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0.5pt; MARGIN: 0cm 0cm 0pt;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TEXT-ALIGN: justify}DIV.MyFav_1320717827893LI.MsoNormal{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FONT-SIZE: 10.5pt; MARGIN: 0cm 0cm 0pt;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TEXT-ALIGN:justify}DIV.MyFav_1320717827893DIV.MsoNormal{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FONT-SIZE: 10.5pt; MARGIN: 0cm 0cm 0pt;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TEXT-ALIGN:justify}DIV.MyFav_1320717827893P.MsoFooter{FONT-SIZE: 9pt; MARGIN: 0cm 0cm 0pt; LAYOUT-GRID-MODE: char;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DIV.MyFav_1320717827893LI.MsoFooter{FONT-SIZE: 9pt; MARGIN: 0cm 0cm 0pt; LAYOUT-GRID-MODE: char;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DIV.MyFav_1320717827893DIV.MsoFooter{FONT-SIZE: 9pt; MARGIN: 0cm 0cm 0pt; LAYOUT-GRID-MODE: char;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DIV.MyFav_1320717827893 A:link{COLOR: blue;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DIV.MyFav_1320717827893 SPAN.MsoHyperlink{COLOR: blue;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DIV.MyFav_1320717827893 A:visited{COLOR: purple; TEXT-DECORATION:underline}DIV.MyFav_1320717827893SPAN.MsoHyperlinkFollowed{COLOR: purple;TEXT-DECORATION: underline}DIV.MyFav_1320717827893 PRE{FONT-SIZE: 12pt; MARGIN: 0cm 0cm 0pt; FONT-FAMILY:Arial}DIV.MyFav_1320717827893 DIV.Section1{page: Section1}DIV.MyFav_1320717827893 OL{MARGIN-BOTTOM:0cm}DIV.MyFav_1320717827893 UL{MARGIN-BOTTOM: 0cm}摘要:温度和温度计是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内容,也是很容易出现说错、用错甚至不会使用温度计的情况。

教学中发现学生也有对温度的概念理解不全,温度计使用中出现错误,只知道常见的温度计,而不能了解有些特殊用途的温度计等等现象。

为了更好拓展学生的视野,掌握好各种温度的概念及温度计的使用,现进行教学拓展和反思,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温度温度计拓展反思一、温度的各种表示方法及常见温度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夏季──火热,说明温度高,冬季──寒冷,说明温度低。

生活与生产中常用摄氏度(℃)作为温度的单位,科学研究中使用热力学温度,开尔文(K),现在英、美等国家多用华氏温度,华氏度(℉)。

摄氏温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在0℃到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份就是1℃。

日常生活中,广播、电视中的天气预报员是怎样预报天气的呢?所有的主持人都把温度读作:26度,38度等等。

这些说法不妥当,但人们都习惯了。

这里的“26度”就是指“26摄氏度”。

“28摄氏度”的写法为:28℃。

“零下8摄氏度”的写法为:-8℃。

热力学温度的规定:以绝对零度(0K)为最低温度,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273.15K,在0K到273.15K之间分成273.15等份,每一份就是1K。

华氏温度的规定:一定浓度的盐水凝固时的温度规定为0℉,把纯水凝固时的温度规定为32℉,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的温度规定为212℉,在32℉和212℉两个参考温度之间等距离标以180个刻度,每一刻度为华氏温标的1℉。

华氏温度计制成后又经过30多年,瑞典人摄尔修斯于1742年改进了华伦海特温度计的刻度,他把水的沸点定为零度,把水的冰点定为100度。

后来他的同事施勒默尔把两个温度点的数值又倒过来,就成了现在的百分温度,即摄氏温度,用℃表示。

自然界的一些温度/℃氢弹爆炸5×107铅的熔点328冰箱最低温太阳表面约6000焊接烙铁达250水银凝固点-39钨的熔点3410高压锅沸水我国最低气温白炽灯丝达2500水的沸点100地表最低气温-88.3铁的熔点1535酒精沸点78酒精凝固点-117煤气火焰约1100地表最高气温63液态氧沸点-183金的熔点1064人正常体温液态氢沸点-253火柴火焰约800水凝固点绝对零度-273.15人体的正常体温是37℃左右,读做“37摄氏度”;我国最低气温为1969年2月13日漠河终于诞生了中国现有气象资料中的极端最低气温记录-52.3℃,读做负52.3摄氏度或零下52.3摄氏度。

高压锅沸水的温度约为110℃左右,冰箱最低温度为-18℃。

二、温度计的种类及使用方法温度计的种类:常用温度计:实验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等;特殊用途的温度计:金属温度计、光学高温计、红外线测温计、热敏电阻温度计、液晶体温度计等;组合温度计:摄氏华氏温度计、干湿温度计等。

(如下图所示)常用温度计的测温物质应处于液态,才能正常使用。

根据用途不同,实验室用的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的量程和分度值不同。

其参考值为:实验室用的温度计:量程:-20℃~110℃,分度值:1℃;寒暑表:量程:-30℃~50℃,分度值:1℃;体温计:量程:35℃~42℃,分度值:0.1℃。

常见测温物质的熔点和沸点:固态汞熔点:-39℃,液态汞沸点:357℃;固态煤油熔点:低于-30℃,液态煤油沸点:150℃;固态酒精熔点:-117℃,液态酒精沸点:78℃。

常用温度计的构造:温度计的玻璃泡内装有测温物质(常见的有水银、酒精、煤油等),测温物质与玻璃柱内的毛细管相通,毛细管是像头发丝那样细的管子(这也是毛细管名称的由来),之所以这么细,是因为测温物质受热,体积要膨胀,但这个体积的膨胀很有限,眼睛根本看不出来。

让它在细细的管子里面膨胀,这个变化就显著了。

把变化不明显的现象想办法让它变化明显,这是“放大”的思想。

毛细管越细,同样情况下液柱上升的高度越大,测量的温度越准确。

体温计的构造及使用:体温计盛水银的玻璃泡上方有一段做得非常细的缩口(如图1所示),测体温时水银膨胀能通过缩口回升到上面玻璃管里,读体温计时体温计离开人体,水银变冷收缩,水银柱来不及退回玻璃泡,就在缩口处断开,仍然指示原来的温度。

所以体温计离开人体后还能表示人体的温度。

要使已经升上去的水银再回到玻璃泡里,可以拿着体温计上端用力向下甩(不是体温计的普通温度计不能甩)。

因为体温计的毛细管很细,为了方便读数,其外形设计成三棱形,对水银柱有放大作用。

液体温度计的正确使用:(1)使用温度计前:①选择量程合适的温度计,若待测温度高于温度计的最高温度,温度计会胀破;若待测温度低于温度计的最低温度,则测不出温度值。

②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测量时能准确读数。

③确定零刻度线,以便能正确读数。

(2)使用温度计时:①应将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

②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待测液体中要稍候一会儿,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③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体,否则示数会降低或升高。

同时,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若斜视会产生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