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人口新常态与经济新常态_李建民

合集下载

中国经济新常态的提出与内涵

中国经济新常态的提出与内涵

中国经济新常态的提出与内涵1. 概念的提出中国经济“新常态”的概念诞生于2014年,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

2014年5月,习近平在视察河南经济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采用新词“新常态”来表述当前国家经济发展的状况,他说:“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

这个讲话被概括为“新常态”,9月,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第26届部长级会议中,又更加详细的说明和解释了中国经济的“新常态”概念;12月,中央政治局会上第一次提出了“新常态”,并在会议公报中进行了更多的补充和说明,自此,中国经济新常态被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开始引领和指导新时期中国经济的发展与建设。

2. 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内涵中国经济新常态是顺应新时期的中国经济发展状况提出的。

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内涵包括中国经济的速度、结构、动力三方面: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由高速变为中速,结构更加优化、创新代替要素、投资变成新的驱动力。

经过30多年的飞速发展,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10%左右的高速度逐渐降下来,在总体上更趋向于稳定持续的前进,结构上的调配更加的合理,发展更加的平衡与和谐,粗放经营的经营模式也正逐步的发生转变,社会总体上和谐发展。

二、中国经济新常态的九大特征1. 消费方式的转变从之前明显的模仿型消费、排浪式消费转变为更加多元、更加注重个性的消费。

消费方式的转变对产品的质量要求更高了。

2. 投资、融资方向转变改革开饭以来,我国的传统行业经历了规模大、资金足、投资覆盖面广的高强度投资、开发、建设,投资融资市场已经基本上接近饱和状态,但基础设施领域互联互通和许多新兴的产品、技术、行业、商业模式给投资和融资带来了新的机会和方向。

也对投资者的综合能力与战略眼光、布局提出了新要求。

3. 出口与国际收支发生变化我国的低成本出口在以往的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低成本出口的竞争力正在下降,相反的大规模走出去和高水平的引进正在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份额。

中国的人口新常态与经济新常态.doc

中国的人口新常态与经济新常态.doc

中国的人口新常态与经济新常态一、前言中国的高增长阶段不会滞留在一定的时期,这是有关专家和学者经过长期的研究得到的结论,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虽然已经非常快了,但是因为整个社会的经济水平还没有达到有关的要求,也就是说还是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的,随着的到来,中国的经济模式已经达到了一个新常态的模型。

也就是说经济调控的出发点和经济发展战略的出发点慢慢变成了决策者口中的经济常态。

二、现状中国当前的经济常态的主要特点包括主要有5个方面:第一,经济增长的模式比较缓慢了,以前程下降趋势的经济模式得到了改善。

第二,加速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第三,重要的动力作为扩大内需的条件就是调整需求的结构。

第四,效率驱动的动力以及投资驱动转变逐渐变得产业的结构升级。

第五,环境的成本在逐渐上升,同时劳动的成本也在上升,常态就是通货膨胀一种以成本推动为主要类型的。

阐述完中国的经济新常态,其实中国的人口也是进入了一个新的常态阶段。

第一,较低水平的人口增长率,以至于出现了一种负增长的状态,尤其是在代。

第二,由于致力于劳动的人口并不是很多,也就是说整个的劳动比例在呈一种上升的趋势。

第三,全世界的人口有一个比较普遍的趋势就是平均寿命都在增长,那么整个社会的人口老龄化速度就会明显加块。

第四,人力资本存量增长的速度比较快,也就是说中国的人口素质已经有所提升了。

第五,人口的城镇化速度发展比较快,人口城乡的分布格局有了一定的变化。

上述的种种特点和原因也是经济呈现新常态的一种原因。

三、人口新常态与经济新常态的基本关系及影响路径1.人口新常态与经济新常态之间的逻辑关系经济增长与人口之间的关系是在两个多世纪以前就被提出来的,主要阐述这个观点的就是马尔萨斯,外生变量在那个时候还是被当做是人口因素的长理论之一,这样一来,人口的增长也就是劳动力的增长就与经济的增长新常态之间有了非常微妙的联系。

伴随着社会的人口研究和经济研究的专家长时间的研究,得出了更多的关于两者之间关系的认识。

浅谈中国经济的新常态

浅谈中国经济的新常态

浅谈中国经济的新常态中国经济的“新常态”近些年来,中国经济已经发生深刻的变化,尤其是人口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从而形成了中国经济的“新常态”。

计划生育政策本身并没有发生变化,但是政策带来人口结构的拐点已经在出现,进而造成储蓄率停止上升甚至下降。

我们的储蓄和劳动力不那么充裕了,这都是跟劳动人口结构有关,因而由它解释中国供给反应速度变慢从而产生了相对较低的增长相对较高通胀“新常态”的组合。

过去两年我国外汇储备积累速度明显放缓,2012年几乎没有新增长,由外汇占款产生的流动性创造也很少。

同时伴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有价证券供给大幅度增加,使资产价格上行压力减弱。

所以,中国经济“新常态”主要特征就是GDP增长速度放缓,相对较高通货膨胀率,资产价格上行压力减弱。

此外,造成储蓄率下降的另外一个因素是新一代人的消费习惯开始发生变化,出现了所谓“月光族”一代。

这是我所理解的中国经济“新常态”的特征,根本出发点还是来自于中国储蓄率可能发生的拐点,储蓄率拐点来的这么快是因为储蓄的变化本身很大程度上是人口结构的函数,人口结构又是政策变量的函数,从而使得政策变量变化比较大。

由于宏观经济变量发生上述变化,使“金融压抑”不再成为必要条件,同时在储蓄率放缓、投资增长速度放缓的情况下,要实现同样速度经济增长必须提高投资质量,这就要提高金融中介的效率,这种效率在原有“金融压抑”下是无法实现的,于是就有了“金融创新”的需要,从而出现了对利率、汇率、金融机构、金融产品创新的要求。

“金融创新”主要体现为在金融中介的多样化、金融产品的多样化,也会表现在金融资本价格的上升,也就是利率的上升,最近两三年信托产品的出现使得资金价格已经在明显上升了。

由于“金融创新”管制放松,资本市场价格管制越来越松,资金将逐渐开始体现它的机会成本,这也是中国经济的“新常态”全球发达经济体的特征如果中国经济表现这样一个“新常态”的话,那么全球发达经济体又会有什么特征?首先,在这场危机过程中是发达国家,尤其是欧、美、日发达经济体去杠杆化的过程,但是三大经济体杠杆率是上升的,各国非金融机构负债水平持续上升。

中国的人口新常态与经济新常态研究

中国的人口新常态与经济新常态研究

中国的人口新常态与经济新常态研究作者:缪益鸣来源:《科学与财富》2017年第25期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国家的经济结构和人口结构等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目前的经济和人口已经都步入了新常态,将会对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形成深远的影响,对经济发展所呈现的模式以及方向形成了一种决定性的作用。

人口变量是对消费市场形成影响的一个决定性因素,同时其作为经济增长当中的内生性因素还将会就供给以及需求这两个方面对经济市场造成影响,影响到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平衡。

本文首先分析了人口新常态所形成的经济后果,继而探讨了在经济新常态之下的人口和相关的社会政策。

关键词:人口新常态经济新常态经济增长1、人口新常态所形成的经济后果因为我们国家的人口与经济都刚步入新常态不久,目前还不能全面的观察到经济发展受到人口新常态实际的影响,不过结合经济理论的研究以及其它一些国家的例子我们将其总结为以下几点:1.1人口低增长给经济增长形成的负面影响从短期之内来看,人口的低增长能够在一定程度之上提升经济结构调整所呈现的弹性,同时能够降低经济发展减速对于人均GDP的影响。

不过要是就长远的眼光来看,人口的低增长,乃至负增长将会带来三种风险:①加重经济增速的下降,同时形成通缩风险,甚至可能会导致经济长期的萧条。

由于人口的负增长不光会利用劳动力供给的短缺以及储蓄率降低等各种途径形成不利的影响,还非常可能会导致企业对于市场所形成的预期有所下降。

②导致消费需求的下降,继而降低需求对于经济增长所形成的拉动力,而这对想要利用扩大内需来推动经济增长的我们国家经济的新常态来说,是一个十分不利的因素。

③致使个人资产以及社会资产出现贬值。

1.2劳动力的减少给经济形成的影响劳动力在经济增长当中是一个最为核心的因素,所以劳动力数量的下降一定会给经济形成各种各样的影响,对处在新常态的中国经济来说,这些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2.1消极方面劳动力在规模上的不断缩减给经济带来的不良后果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①劳动力供给会逐渐趋于紧张,同时将会导致劳动力成本不断的上涨。

中国的人口新常态与经济新常态_李建民[1]

中国的人口新常态与经济新常态_李建民[1]

1期
李建民
中国的人口新常态与经济新常态
5
这些变化会影响厂商的市场预期和投资需求。 二是从供给方面影响经济运行。 劳动力减 产需求看, 少将使劳动力供给趋于紧张, 抚养比提高束。因此, 人口新常态将直接影响我国的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 , 并会改变二者的均衡条件。 除了这两 个直接路径, 人口新常态还有一个影响经济的重要间接路径 , 即通过推动民生制度的变革对新常态经 济形成影响。例如, 养老金制度安排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第二个人口红利 , 劳动力市场是否有足够的 弹性直接影响到劳动力供给。
China's New Normal in Population and Economy
Li Jianmin Abstract: China's population and economy have simultaneously come to a“new normal ” in the 2010s, which would bring about profound and farreaching impacts on China's development by determining the path , pattern and pac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Demographic dynamics are not only the major determinant of consumer market, but also influence, as endogenous factors in economic growth , the demand and supply of production elements market, and finally determine the economic longterm equilibrium of demand and supply. Thus, the demographic new normal is both a major determinant and a basic condition of the economic performance under the new normal. This paper identifi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ew normal population and analyzes the paths through which the population new normal influeces the economic new normal , and discusses the potential economic consequences of the new normal population and their policy implications. Keywords: New Normal Population , New Normal Economy , Economic Growth , Labor Force , Population Ageing Author: Li Jianmin is Professor, Institute of Population and Development, Nankai University, Tianjin 300071. Email: lijianm0075@ sina. com

中国经济新常态

中国经济新常态

• 又比如,财税制度改革和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 相应降低国民储蓄动机。2010年,我国储蓄率达 到51.8%的峰值后出现了下降趋势,2013年下降 到50.2%。储蓄率降低必然导致投资率相应下降, 资本积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随之减弱。
• 三是科技创新能力滯后。三十多年经济的高速增 长,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现在已经 有240种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一,其中,粗钢产 量占世界钢总产量的1/3,煤炭产量占世界总产量 的38%,水泥产量超过45%。但是,自主创新能 力不强,缺乏核心技术,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和世 界名牌。我国出口商品中90%是贴牌产品。我国 纺织服装出口占全球纺织服装贸易总量的24%, 但是自主品牌不足1%,且没有一个世界名牌。
至此,我们可以对中国经济“新常态”的涵 义作一个简单的概括:中国经济在经历了30多 年的高速增长之后,支撑发展的各方面条件都 在改变,潜在增长率也趋于下降,传统的粗放 式增长模式难以为继,中国经济必须适应新情 况、新变化,在新的环境中、新的平台上实现 新的均衡,以适宜的速度、适当的方式、更高 的效率、更好的质量,继续保持健康、平稳的 发展状态,是谓新常态。
一是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 二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消 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 居民收入占比上升,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民众。
三是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其实,“新常态”并非一个新词,2009年,美国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总裁埃里 安曾用“新常态”这个词,来描述金融危机后欧美发达国家缓慢而痛苦的经济恢 复过程,随之而来的可能是低增长、高失业长期持续,企业利润缩减、资本回报
2 内部因素: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外部因素只是 诱因,最重要的是内因导致,改革三十多年来我们 成就斐然:2014年,我国GDP总量达到63.6万亿元 人民币,首次突破60亿万元,以美元计,亦首次突 破10亿万美元大关,稳居世界第二;商品进出口总 额4万亿美元,不论进口还是出口均居世界前列;外 汇储备高达3.84亿万美元,连续多年高居世界第一 位。人均GDP由1978年的190美元提高到2014年的 约7485美元,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已由低收入国 家跃升至世界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因此,我国 综合国力得到显著提升,老百姓生活发生了根本性 的变化,实现“中国梦”有了雄厚基础。

中国的人口新常态与经济新常态

中国的人口新常态与经济新常态

中国的人口新常态与经济新常态作者:曹承来源:《今日财富》2016年第33期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的人口经济关系已经发生重大变化。

但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以及计划生育政策的稳定贯彻落实,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与人口状况都受到影响发生了改变,呈现出如今的“经济新常态”与“人口新常态”。

本文首先对人口新常态与经济新常态以及人口经济关系发生的重大变化进行了概述,详细分析了人口新常态与经济新常态之间的联系以及经济新常态下的人口及相关社会政策的讨论,旨在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人口新常态;经济新常态;经济增长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人口与经济之间的关系发生了一系列重大的变化。

现今我国正面临着经济增速减缓、人口红利消退、人口老龄化加速和超低生育率的经济新常态与人口新常态,经济与人口相互作用促使我们不得不面对现状,并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来稳定人口发展和经济增长,其中就包括完善政策、推进老年人口再就业等问题。

人口新常态不仅是我国经济新常态形成的决定因素之一,同时也是新常态下经济运行的基础性条件。

因此,必须予以重视。

一、人口新常态与经济新常态(一)人口新常态由于人口在过去特定的某一段特定时间内的暴增,曾给资源环境带来沉重压力,但在经济得到一定发展后,我国人口红利的优势开始凸显,具体表现为工作年龄人口比重大,社会抚养比低,国民储蓄率高。

这一时期我国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时期。

然而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全面实行,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出现了严重的断层现象,两年龄段人口数量差距过大,导致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

即使是国家鼓励生育,全面放开“二胎”,全国的生育率也在持续走低,进而出现了“人口新常态”的现状。

“人口新常态”是指中国人口进入加速老龄化和超低生育率的状态。

虽然在人口数量上中国仍占据世界首位,但在人口结构上已经发生了重大转变。

人口新常态的五大特征是:人口增长率处于低水平并将要迈入负增长;劳动年龄人口减少,抚养比提高;老龄化加速,平均预期寿命显著延长;人口素质提高,人力资本存量大幅度增长;人口城乡分布格局改变,人口城镇化快速发展。

人口与劳动科学研究·李建民教授主持

人口与劳动科学研究·李建民教授主持
助 益。
吴帆和王金 营的文章的立足点分别是人 口与社 会发展 和人 口与经 济发展 ,罗丽艳 的文章得 出我 国资源约束
对人 口红利产生 “ 出” 效应 ,人 口机会 窗 口更 多的表 现为就 业压 力的 结论 。这与 当下流行 的观点 不尽 相 同, 挤 但拓展 了我们认识人 口红利的视野 。作 为一 个迅速 发展 中的人 口大 国,中 国的 经济社会发 展 面临的 资源和环境 的约束 不断趋紧 ,以传统的发展方式把 中国带入 发达 状 态已没有 可能。 中国必须改 变发展 方式 ,走新 型工业化
我认 为 ,在 社会 变迁 和 人 口 变迁 影 响 叠加 的 背 景 下 , 重 塑 家 庭 价 值 ,扶 助 家 庭 功 能 ,促 进 家 庭 发 展 能 力 建 设 , 应 该 成 为 中 国 民 生制 度 安 排 和 社 会 政 策 的 重要 落 脚 点 。
王金 营的文章则是从宏观 角度分析 了中国另一个 重要 的社会 经济现 象 :劳动 力参 与率下 降及 年龄模 式和性 别模式的变化。长期 以来,中国一直承 受着劳动力供 给的 巨大压力 ,劳动力 市场政 策、收入 分配政 策等相 关的 制度在很 大程度上是据此安排的 ,但是 , 自本世 纪初 以来 ,中国的劳动 力供给 形势正在 悄 然发 生 变化 ,在 不久
未就此做 出进一步的分析 。可喜 的是 ,吴帆在 文章 中运用西方学者提 出的 “ 第二次人 口转变理论” ,对 中国现阶 段 人 口发展 的阶段性特征做 出 了更 为明确的判断 ,提 出 中国已经逐渐 呈现 出第二 次人 口转 变的特征 ,并揭示 了 第二 次人 口转变的核心意义在 于长期低迷 的生育率在微观 层 面上 改 变 了家庭 的人 口基 础 ,家庭 变迁将成 为 中国 社会变迁最重要 的内容 ,其对社会和 经济发展 的影响将会 在更 深的层 次上和 更广 的范 围内展 开 ,并特 别指 出家 庭对社会政策和公共服务的 需求是 强烈且持 久 的 ,在 中 国家庭面 临的 困境及 其对政 策 支持 的 需求 则更 为突 出。

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内涵和形成机制

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内涵和形成机制

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内涵和形成机制【摘要】中国经济新常态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主要体现为经济增长速度逐渐趋缓、经济结构逐步优化、创新驱动发展成为重要动力。

其内涵包括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升级、结构调整优化、创新能力提升等方面。

形成机制主要涵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创新驱动发展,通过推动结构性调整和创新能力提升来稳定经济增长。

中国经济新常态带来了深刻影响,未来发展将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征程中,中国经济新常态将持续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中国经济新常态、内涵、形成机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驱动发展、影响、未来发展、战略意义1. 引言1.1 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内涵和形成机制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内涵和形成机制是一项重要的课题,它涉及到中国经济的发展方向和动力源泉。

内涵上,中国经济新常态指的是经济增长动力结构性调整,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调整从以投资和出口为主向消费和服务业转型升级。

形成机制上,中国经济新常态是在国家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推动创新驱动发展的背景下逐步形成的。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指通过调整和优化供给结构,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

创新驱动发展则是指通过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和提升企业竞争力,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这些措施的实施为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也为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动力。

在这一重要的转型时期,我们需要深入理解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内涵和形成机制,把握好经济发展的脉络和方向,为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2. 正文2.1 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定义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定义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阐述。

一般来说,中国经济新常态是指经济增长速度稳中有变,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发展质量效益不断提高的新阶段。

具体来说,中国经济新常态表现为经济增速放缓但增长质量提升,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创新驱动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等特征。

在过去的高速增长阶段,中国经济主要依靠资源要素投入,规模扩张和低成本竞争取得增长,但这种增长模式已经不可持续,新常态则是在实现稳定增长的同时更加注重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从而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我国人口问题探讨论文

我国人口问题探讨论文

我国人口问题探讨论文关于未来人口战略目标的不同观点就未来人口战略目标而言,目前的主要争论集中在:是否应以减少人口数量为战略目标。

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形成了以下不同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中国应以减少人口数量为战略目标。

持这种观点的学者有叶文振(2002)、李小平(2004)等人,他们认为在新的百年里继续有效地减少人口数量依然是我国人口政策必须考虑的主要矛盾和先于一切的大事。

理由有三:其一,人均意识与人均资源劣势要求减少人口总量;其二,资本有机构成的潜能,要求减少劳动力供给总量;其三,人均收入水平的加速提高,要求缩减人口总量。

最后的结论认为,中国应以减少人口数量为战略目标,在100年后将中国人口降到8-10亿并力争更低,200年后降到3-5亿。

与第一种观点截然相反,另外一些学者认为,结构问题已经一跃成为21世纪中国人口问题的核心。

宋健(2002)认为人口数量问题成为“笼中之虎”,尽管威猛,却尽在掌握之中,中国人口转变的独特性,造就了中国人口结构问题的独特性,随着人口和社会经济的发展,21世纪人口战略目标应该由数量问题转移到结构问题上。

持此观点的学者虽然不是很多,但这至少警示人们人口结构问题的严重性。

第三种观点认为,统一人口数量与结构、提高人口素质才应成为长期追求的目标。

持这种观点的学者们从人口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出发,多方位的寻求平衡发展。

李建新(2001)驳斥了“一味追求人口数量减少的观点”,认为在追求减少人口数量过程中所引起的加速年龄结构老化则必然会不利于可持续发展,他引用中国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变迁的历史事实,论证了“人口数量多少并不决定一个国家地区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命题。

蒋正华等人(2000)认为根据中国的国情目前追求最优人口数量是不现实的,当前所做的是将总人口控制在人口最大容量内的前提下,实现人口结构、人口地区分布的合理布局,实现人口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学术界在人口战略目标上的激烈辩论,说明中国人口未来长远发展目标的确定是一项异常复杂、困难的任务,需要慎之又慎。

经济新常态名词解释

经济新常态名词解释

经济新常态名词解释经济新常态的含义所谓“经济新常态”,是指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这一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环境、条件、要素、动力都在发生重大变化,正处在增长速度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的关键时期。

习近平同志把握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着眼于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在科学分析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基础上,对我国经济发展作出的重大判断。

简单来说就是,“速度换档、结构优化、动力转换”。

“经济新常态”是中央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做出的重大战略判断,更是党中央科学分析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作出的重大决策。

1、现代服务业提速发展2、农村改革转型升级,人民收入普遍提高,家庭财富日益增多,精神文化需求更加旺盛。

“获得感”是衡量人民幸福感的重要指标。

3、贫富差距拉大,收入分配不公,地区发展失衡,百姓福祉受损。

经济发展的成果应该惠及更多人,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4、“人口红利”逐渐消退,人口老龄化加剧。

当前,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总量减少、素质提高、老龄化趋势明显等问题将更加突出。

5、城镇化建设加快,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交相辉映,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加快推进,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差距缩小,居民消费结构发生深刻变化,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明显提高,消费升级趋势明显。

6、社会事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亟待加强,新公共服务尚未有效提供,一些领域社会矛盾突出,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仍然存在,部分行业收入分配差距较大,公共安全面临严峻挑战。

4、消费需求潜力有待释放,投资和出口依然有较大空间8、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简言之,就是“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

中国持续发展及领先之道 李建新、梁建章对人口问题的思考

中国持续发展及领先之道 李建新、梁建章对人口问题的思考

人口问题几十年来一直是中国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问题,也是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自我国将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以来,人口增长及其带来的压力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保证了现代化的质量。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中国已经是世界上生育率最低的国家之一,又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施行“一胎化”政策的国家。

如果继续执行计划生育政策,中国的社会和经济会受到怎样的影响?近年来,人们发现人口的减少特别是独生子女现象也是引起诸多社会问题的来源。

长期的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已经或正在产生一系列的后果,其中不乏将会影响中国未来发展的一些后果。

因此,探讨目前的计划生育政策调整的方向及其具体措施,实有其必要性,也有其紧迫性。

比如现在的一些热门话题,如民工荒,房价,经济转型,延长退休年龄,环境污染等,与人口问题有密切相关吗?年轻人少了,对中国经济是祸还是福?中国的经济的快速增长能持续多久?《中国人太多了吗?》一书,将使一般读者对上述问题有清晰的了解,本书作者李建新、梁建章采取了基于学术性的普及写法,提出问题,用大量数据论证,得出结论,语言风格也是轻松活泼,易于阅读。

书中严肃指出,中国的年轻人口正在迅速减少,现在已经开始影响中国经济的各个方面。

民工荒、大学生生源萎缩、房价、经济结构转型等很多经济问题都和人口问题密切相关。

书中不少观点振聋发聩。

中国不是人太多了,而是未来孩子太少了。

中国人口的生育率已经降到了很低的水平,一些大城市的生育率更是降到了世界最低的水平。

长此以往,中国将面临人口过度老化,经济缺乏活力,男女比例失调、社会不稳定以及国力衰落等各类问题。

本书以坚实的理论为基础,结合各国的经验和中国发展的特点,论证中国人口发展政策已经走到了十字路口,只有尽快放开生育政策,中国的发展才能持续。

著名学者、清华-布鲁金斯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王丰对评价说,两位传奇学者,一位有成功创业经历的经济学家,一位在学界颇有建树的社会人口学家,联手写出了一本精彩易懂、意义重大的著作。

“经济新常态”与中国人口政策的调整

“经济新常态”与中国人口政策的调整
c l e ”.De mo g r a p h i c di v i d e nd e mbo d i e s t he f o u r a s p e c t s :a d e q ua t e l a b o r s u pp l y ,s t e a d y i n c r e a s e o f na -
a n d S i n g a p o r e ,t h e d e mo g r a p h i c d i v i d e n d i s a l s o o n e o f t h e i mp o r t a n t r e a s o n s or f t h e” e a s t As i a n mi r a -
t i o n a l s a v i n g r a t e, b i g g e r p r o p o r t i o n o f y o u n g p e o p l e ,a n d h i g h e f i f c i e n c y o f l a b o r f o r c e a l l o c a t i o n ,S O t h a t i t e f f e c t i v e l y p r o mo t e s t h e r a p i d e c o n o mi c ro g wt h .A l o n g w i t h t h e d i s a p p e a r a n c e o f d e mo g r a p h i c
Ap r ., 2 01 5
第3 1 卷
第 2期
Vo 1 . 31 N o . 2
特约来稿 . ‘ ‘ 经 济新常态” 与人 口 政 策选择
பைடு நூலகம்

人口转型与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常态

人口转型与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常态

人口转型与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常态作者:郝海霞来源:《时代经贸·北京商业》 2017年第27期郝海霞【摘要】从人口转型与经济增长新常态的关系角度分析,新常态经济是我国30多年经济高速增长的稳定的过渡,具有不同于以往相对稳定的发展态势,人口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具有劳动力数量多、低成本等的优势,而这些优势正在逐渐转型为“质量型”人力资本的新优势,这种转型更加利于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为实现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促使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质量型人力资本的积累是其必备条件。

【关键词】人口转型;经济增长;新常态一、引言2016年经济增长速度为6.7%,相比较于2015年增长速度下降了0.2%。

整体上看经济增长速度下行的趋势还是没有改变,但是下行的速度逐渐开始放缓,蓝皮书指出有些经济指标向好。

观察相关经济现象可以发现,中国经济呈现出许多不同于以往的经济发展特征,中国政府将这种经济放缓的时期称之为新常态。

从2014年5月开始,伴随着“新常态”的出现,在其随后的两年中,“新常态”也成为学术领域里的高频词语,成为了经济学者研究的高频率词汇 [1]。

新常态(NewNormal)是指“反常的现实正逐步转变为常态”,相对于传统的经济高增长的状态而言,我国经济新常态是指,当前中国经济的减速调整正处于高增长结束的阶段,是一个增长过程中典型的过渡时期,该阶段在方向、时间、结构和体制等方面具有不同于以往的特征[2]。

新常态是相对于我国经济旧常态而言的,这个概念又与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概念不相符。

中国经济增长新常态的基本特点概况如下:第一,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由以往的高速偏粗放型增长方式逐渐放缓为阶段性可持续的集约型、中高速经济增长。

第二,产业结构由以往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金、知识密集型产业转型,不断升级优化,同时经济结构朝着“避重就轻”的方向发展,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开始出现。

第三,创新驱动成为了经济增长的动力,弘扬创新精神,培育符合创新发展的人才队伍,加强技术供给,是更好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选择[3]。

我国的人口经济关系变得更为复杂

我国的人口经济关系变得更为复杂

出版物刊名: 学术界
页码: 243-243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6期
主题词: 书评;书介绍;李建民;《中国人口与经济关系的转变》
摘要:李建民撰文《中国人口与经济关系的转变》指出,由于人口变化与经济发展的特殊时序结构,我国的人口经济关系兼具了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特征,因而变得更为复杂。

从近期看,劳动力供给的减少、“刘易斯拐点”的显现、人口红利的过早终结等都增加了经济减速的风险,也不利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形态从生存型经济转变为发展型经济,供给与需求关系结构也发生了改变:从供给约束转向需求拉动。

我国过去的经济高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外需的拉动。

因此,。

人口及经济情况汇报

人口及经济情况汇报

人口及经济情况汇报近年来,我国人口及经济情况发生了一系列变化,这些变化对我国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我国人口及经济情况进行汇报,以便更好地了解我国的发展现状。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我国的人口情况。

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的人口总数已经超过13亿,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与此同时,我国的人口结构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青壮年人口比例逐渐下降,而老年人口比例则在不断增加。

这种人口结构的变化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都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其次,我们来分析一下我国的经济情况。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势头,国内生产总值持续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然而,我国的经济发展也面临着一些问题,比如经济增长方式不够平衡,资源环境压力持续加大,部分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够均衡,收入分配不够合理等。

针对以上情况,我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以应对人口及经济情况的挑战。

在人口方面,政府加大了对老龄化问题的关注,推动实施全面两孩政策,促进生育政策的调整,加强老年人口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等。

在经济方面,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对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利用的力度,加强对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扶贫工作等。

可以看出,我国的人口及经济情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对我国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环境保护,促进人口结构的优化,以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更好地应对人口及经济情况的挑战,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新常态下中国人口与经济的互动关系

新常态下中国人口与经济的互动关系

新常态下中国人口与经济的互动关系
程润华
【期刊名称】《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8(033)004
【摘要】对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与人口发展的互动关系进行探讨,找寻两者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影响路径,得出如下结论:新常态下人口发展从人口数量、人口结构、人口流动和劳动力供给四个维度影响经济发展,而经济发展通过收入水平、改革、产业、城镇化和区域经济发展五个维度八条路径对人口发展产生影响.
【总页数】6页(P86-91)
【作者】程润华
【作者单位】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四川成都 61007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4.9
【相关文献】
1.中国社会意识形态与文学翻译的互动关系——中国翻译文学与本土文学的互动关系研究(之二) [J], 李琴
2.新常态下广东省人口与经济增长的关联度研究 [J], 卢舜英;郑炜
3.新常态下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互动关系研究——基于西藏1995-2014年面板数据 [J], 刘妤;顾正刚
4.新常态下高校学生工作中的师生互动关系研究 [J], 徐莹;林强
5.经济新常态下区域物流产业与产业结构互动关系研究——以广东省2000-2017年面板数据为例 [J], 方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经济新常态”下的中国人口政策选择

“经济新常态”下的中国人口政策选择

“经济新常态”下的中国人口政策选择穆光宗【期刊名称】《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年(卷),期】2015(000)002【摘要】中国的人口经济关系已经发生重大变化。

经济新常态同时伴随着“新矛盾”“新问题”和“潜在风险”,其中一个还没有引起足够关注的问题是来自人口方面的变化,包括劳动力短缺和老化、持续低生育率和快速老龄化。

人力短缺问题已经逐渐上升为主导性的新人口问题。

如果说“生产力压迫人口”的问题已经解决,那么“人口压迫生产力”的问题将日渐突出。

中国目前面临的是“低生育率人口问题”,低生育率趋势不仅将长期化,而且将内卷化,卷入“低生育—老龄化”的恶性循环之中。

提出全面鼓励二孩应该成为紧迫的国家选择。

%Great changes hav e taken place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a”s population and econo-my. the new normal of economy is accompanied by“new contradictions”, “new problems”, “potential risks”, and one problem which has not caused enough attention———the change of the population, in-cluding labor shortages and aging, continued lower fertility and rapid ageing. The manpower shortage has escalated into a dominant and new population problem. If we say that the problem of“productivity oppressing population” has been resolved, the problem of “population pressing productivity” will be-come more and more serious. What Chinais facing now is“low fertility trend”, which will not only be permanent,but also go into a vicious cycle of“low birth rate-aging”. So, the paperputs forward here that it is an urgent choice for the state to encourage comprehensively 2 children program.【总页数】7页(P3-9)【作者】穆光宗【作者单位】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北京 10087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C924.2【相关文献】1.“经济新常态”下的中国人口政策选择2.基于经济新常态视角下中国体育产业导向性因素转变与路径选择3.基于经济新常态视角下中国体育产业导向性因素转变与路径选择4.论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的企业财务战略选择5.知识产权是中国经济新常态下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人力资本与经济持续增长

人力资本与经济持续增长

人力资本与经济持续增长
李建民
【期刊名称】《南开经济研究》
【年(卷),期】1999(000)004
【摘要】经济增长一直是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自8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经济进入一轮新的增长(发展),关于经济增长问题的研究也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其标志是"内生性增长"理论的形成.该理论的核心是把科学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作为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内生性要素,并支持着经济在长期内保持持续增长.这一理论认识对我国而言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在我国经济经历了十几年的高速增长以后,能否继续将这一增长趋势推进21世纪,关键条件之一是我国的人力资本积累水平及其提高速度."科教兴国"无疑是一个正确的战略选择.
【总页数】6页(P1-6)
【作者】李建民
【作者单位】南开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教授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061.2
【相关文献】
1.人力资本持续积累和经济持续增长 [J], 王金荣
2.人力资本管理与经济持续增长 [J], 黄伟立
3.重视人力资本投资促进经济持续增长 [J], 张改清;王孟欣
4.注重人力资本积累保持经济持续增长 [J], 钟定国
5.人力资本积累与经济持续增长 [J], 沈坤荣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期
李建民
中国的人口新常态与经济新常态
5
这些变化会影响厂商的市场预期和投资需求。 二是从供给方面影响经济运行。 劳动力减 产需求看, 少将使劳动力供给趋于紧张, 抚养比提高会导致储蓄率下降, 并抬高利率, 这些都会形成对供给的约 束。因此, 人口新常态将直接影响我国的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 , 并会改变二者的均衡条件。 除了这两 个直接路径, 人口新常态还有一个影响经济的重要间接路径 , 即通过推动民生制度的变革对新常态经 济形成影响。例如, 养老金制度安排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第二个人口红利 , 劳动力市场是否有足够的 弹性直接影响到劳动力供给。
第 39 卷 第 1 期 2015 年 1 月 Vol. 39 , No. 1 January 2015 3
人口研究 Population Resea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ch
中国的人口新常态与经济新常态
李建民 【内容摘要】 。 这两个新常态 进入本世纪 10 年代以来, 我国的经济和人口双双进入了“新常态 ” 将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产生深刻和深远的影响 , 同时也决定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道路 、 模式和步伐。 人 口变量不仅是影响消费市场的决定因素 , 作为经济增长的内生性因素还会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影 响各个要素市场, 进而影响整个经济的供给与需求的长期均衡 。 因此, 人口新常态不仅是我国经济新 常态形成的决定因素之一, 同时也是新常态下经济运行的基础性条件。 文章在明确我国人口新常态 的性质及其 5 个基本特征的基础上, 从新常态下的人口与经济关系结构入手 , 分析人口新常态对新常 态经济影响的具体路径, 探讨人口新常态各种可能的经济后果及应对策略 。 【关键词】 人口新常态; 经济新常态; 经济增长; 劳动力; 老龄化 【作者简介】 李建民,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教授 。天津: 300071
影响。但是, 经济理论研究成果和其他国家的发展经验可以为我们研判这些影响提供线索 。 3. 1 极低的人口增长或负增长会给经济增长带来负面影响 自 Keynes( 1937 ) 和 Hansen( 1939 ) 以来, 这种人口状态的经济后果都一直被经济学家和决策者认 MGI ) 2015 年 1 月发布了一份题为《全球 为是不利的。麦肯锡全球研究所 ( 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 ( Global growth : Can productivity save the day in an aging 增长: 劳动生产率可以拯救老龄化的世界吗? 》 world?) 的报告, 该报告称: 即使劳动生产率可以按照过去 50 年年均 1. 8% 的速度提高, 人口和劳动力 减少也将使全球 GDP 的增长率在未来 50 年下降 40% , 中国的 GDP 增长率将下滑 30% 。 从短期看, 人口低增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经济结构调整的弹性, 可以缓解经济减速对人均 GDP 水平的影 响。但是, 从中期和长期看, 人口极低增长和负增长会带来 3 种风险: 第一, 会加剧经济增速的下滑, 并带来通缩的风险, 甚至经济的长期萧条。因为人口负增长不仅通过劳动力供给短缺 、 降低储蓄率等 途径给经济增长带来不利影响外 , 还会降低企业对市场的预期; 第二, 会降低消费需求, 进而削弱需求 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 这对于希望通过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我国经济新常态而言 , 显然是一个不 利因素; 第三, 会导致个人和社会资产的贬值。例如, 房产是我国目前私人资产的重要形式 , 如果人口 减少就会导致房产的贬值。公共基础设施是与人口数量相关联的 , 如果人口减少就会降低规模效益, D. and Rowthorn, R. 2011 ) 。 增加成本, 最终甚至被弃用( Coleman, 3. 2 劳动力减少将给经济带来多重影响 2005 年以 自 20 世纪 90 年代末以来, 我国经济活动人口和就业人员的增速都明显下降 ( 见图 2 ) , 来, 年平均增长率分别只有 0. 51% 和 0. 38% 。尤其是自 2012 年以来, 劳动年龄人口持续减少。 由于 长期的低生育率, 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在未来 30 年都会持续减少, 如果生育率不能出现明显回升, 那么 未来 60 年都将一直减少。根据麦卡锡全球研究所的预测, 我国就业劳动力数量将在 2024 年达到峰 2015 )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退休高峰期, 值, 然后进入负增长, 到 2064 年共减少 1. 52 多亿 ( MGI, 劳动 参与率不断下降, 每年新增劳动力数量开始减少, 这些变化都会加快劳动力转为负增长的步伐 。
4
人口研究
39 卷
1
引言 2014 年 GDP 增长 进入 21 世纪 10 年代以来, 我国经济终结了两位数的高速增长 , 增速明显趋缓,
率降到了 7. 4% , 是过去 24 年中的最低水平。这其中虽然有外部经济环境变化的影响 , 但更为深层的 原因是经济结构的全方位、 系统性调整的内在要求。 尽管有学者认为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潜力非常 2014 ) , 巨大, 高增长不可能就此结束( 华民, 但大多数经济学家的共识是, 我国经济已经进入了一个不 ( 徐以升, 2012 ; 王庆, 2013 ; 黄益平、 2013 ; 余斌、 2014 ; 郑京平, 同以往的“新常态 ” 苟琴等, 吴振宇, 2014 ; 汪红驹, 2014 ; 林毅夫, 2014 ; 刘伟、 2014 ) , 苏剑, 决策者也已把经济新常态作为经济发展战略和 经济调控的出发点。经济学家们概括我国经济新常态基本特点包括以下 5 个方面: 第一, 经济增长放 缓, 从过去二位数的高速增长下降到 7% ~ 8% 的中高速增长; 第二, 产业结构升级优化加速; 第三, 需 求结构调整, 扩大内需成为驱动增长的重要动力; 第四, 要素和投资驱动转变为创新和效率驱动; 第 2014 ; 刘伟、 2014 ; 张 五, 劳动力成本和环境成本等上升, 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将成为常态 ( 王军, 苏剑, 2014 ; 汪红驹, 2014 ) 。 晖, 在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同时, 我国人口也进入了一个与以往不同的发展形态 ( 中国发展基金会, 2012 ; 李建民、 2013 ) 。人口新常态的特征体现在 5 个方面: 一是人口增长率处于 5‰左右的低 周保民, 水平, 并在本世纪 30 年代末转为负增长; 二是劳动年龄人口减少, 抚养比开始提高; 三是人口老龄化 加速, 平均预期寿命显著延长; 四是人口素质显著提高, 人力资本存量大幅度增长; 五是人口城乡分布 格局改变, 人口城镇化快速发展。我国的经济和人口几乎同步进入新常态并非偶然, 因为生育率、 死 亡率、 增长率、 年龄结构、 人口素质和人口分布变化等人口诸要素都是影响经济发展的内生性因素。 因此, 人口变化的新常态是导致经济新常态的一个重要原因 , 也是影响未来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方 面。从历史看, 每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动态发生转折性或结构性变化时 , 都会给经济带来显著的 重要影响。例如: 20 世纪 20 年代西方国家人口增长趋缓使其经济增长失去了一个重要动力来源 ( Keynes, 1937 ; Hansen, 1939 ) ; 二战以后东亚各经济体先后取得的经济 “奇迹” 则得益于人口快速转变 1998 ) ; 长期陷于低生育率陷阱和高度老龄化是导致“欧债危 带来的人口红利( Bloom and Williamson, 2013 ) 。因此, 机” 的重要原因( 吴帆, 我们需要探讨的问题是人口的新常态将通过什么途径 、 在哪些方 面会给新常态下的经济带来影响 ? 2 人口新常态与经济新常态的基本关系及影响路径 尽管马尔萨斯在两个多世纪之前就阐述了人口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 但是到了新古典增长理论, 仍 1957 ) , 旧把人口因素作为经济增长的外生变量看待 ( Solow , 并主要是考虑人口增长 ( 劳动力增长 ) 。 1986 ; Lucas, 随着对经济增长源泉的探寻及对人口与经济关系变化认识的深入 , 新增长理论 ( Romer, 1988 ) 和人口红利理论 ( Bloom and Williamson, 1998 ; Bloom, Canning and Sevilla, 2003 ; Mason, 2005 ) 分 别把劳动力素质因素( 人力资本) 和年龄结构因素纳入经济增长研究的视野, 并作为经济增长的内生 性变量。人口变量不仅是影响消费市场的决定因素, 作为经济增长的内生性因素还会从供给和需求 两个方面影响各个要素市场( 包括劳动力市场、 商品和服务市场、 金融市场、 技术市场等 ) , 进而影响 整个经济供给与需求的长期均衡 。 因此 , 人口新常态不仅是我国经济新常态的决定因素之一 , 同时 也是新常态下经济运行的基础性条件 。 这应该是我们认识和把握人口新常态与经济新常态关系的 基本逻辑 。 从理论上看, 人口新常态对经济新常态的影响是多方面、 多途径的, 这些影响构成了一个非常复 杂的关系结构( 如图 1 所示) 。需要指出的是, 人口新常态的前 3 个基本特征是彼此因果关联的, 它们 对经济既有独立的影响, 也有联动效应。人口新常态影响经济有两个直接路径 : 一是从需求方面影响 经济运行。从消费需求看, 人口负增长、 老龄化和城镇化都会直接改变消费需求的水平和结构; 从生
China's New Normal in Population and Economy
Li Jianmin Abstract: China's population and economy have simultaneously come to a“new normal ” in the 2010s, which would bring about profound and farreaching impacts on China's development by determining the path , pattern and pac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Demographic dynamics are not only the major determinant of consumer market, but also influence, as endogenous factors in economic growth , the demand and supply of production elements market, and finally determine the economic longterm equilibrium of demand and supply. Thus, the demographic new normal is both a major determinant and a basic condition of the economic performance under the new normal. This paper identifi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ew normal population and analyzes the paths through which the population new normal influeces the economic new normal , and discusses the potential economic consequences of the new normal population and their policy implications. Keywords: New Normal Population , New Normal Economy , Economic Growth , Labor Force , Population Ageing Author: Li Jianmin is Professor, Institute of Population and Development, Nankai University, Tianjin 300071. Email: lijianm0075@ sina. co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