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葫芦岛市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质检)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辽宁省葫芦岛市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质检)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2题;共4分)
1. (2分)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 我们有很多遗产管理者太急功近利,他们把遗产定性为旅游资源,进行竭泽而渔式的开发,这是一种极不负责的行为。
B . 他是一位学贯中西、通晓古今的学者,在学术研讨会上,每每能发表让人印象深刻的一孔之见。
C . 一遭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自从老师因为他上课不认真听讲而批评了他,这一段时间他再也不敢在课堂上讲话了。
D . 老张用审视的目光看了一眼小李,然后淡淡一笑,话语中带着一种扪心自问的悔意。
2. (2分) (2018高二下·眉山期中)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 2015年3月1日正式实施了《湖北省全民阅读促进办法》,是我国首部关于全民阅读的地方政府规章,普通人的阅读权益因此获得了法律保障。
B . 近年来,生态保护意识渐入人心,所以当社会经济发展与林地保护管理发生冲突时,一些地方在权衡之后往往会选择前者。
C . 2014年底,我国探月工程三期“载人返回飞行”试验获得成功,确保嫦娥五号任务顺利实施和探月工程持续推进奠定坚实基础。
D . 对血液和血液制品进行严格的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确保用血安全,是防止艾滋病通过采血与供血途径传播的关键措施。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2分)
3. (6分) (2016高二上·青海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文后各题。
魏晋新风
李泽厚
内的追求是与外的否定连在一起的,人的觉醒是在对旧传统旧信仰旧价值旧风习的破坏、对抗和怀疑中取得的。
“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与儒家教义显然不相容,是对抗着的。
曹氏父子破坏了东汉重节操伦常的价值标准,正始名士进一步否定了传统观念和礼俗。
但“非汤、武而薄周、孔”,嵇康终于被杀头,可见思想对立和争斗之改变。
从哲学到文艺,从观念到风习,看来是如此狂诞不经的新东西,毕竟战胜和取代了一本正经却更加虚伪的旧事物。
人在这里不再如两汉那样以外在的功业、节操、学问,而主要以其内在的思辨风神和精神状态,受到尊敬和顶礼。
是人和人格而不是外在事物,日益成为这一历史时期哲学和文艺的中心。
当然,这里讲的“人”仍是有具体社会性的,他们即门阀士族。
由对人生的感喟咏叹到对人物的讲究品评,由人的觉醒意识的出现到人的存在风貌的追求,正以门阀士族的政治制度和取才标准为中介。
后者在将这一着眼点转向人的内在精神的社会氛围和心理状况上,有直接的关系。
自曹丕确定九品中正制度以来,对人的评议正式成为社会、政治、文化谈论的中心。
又由于它不再停留在东汉时代的道德、操守、儒学、气节的品评,于是人的才情、气质、格调、风貌、性分、能力便成了重点所在。
总之,不是人的外在的行为节操,而是人的内在的精神性(亦即被看做是潜在的无限可能性),成了最高的标准和原则。
完全适应着门阀士族们的贵族气派,讲求脱俗的风度神貌成了一代美的理想。
不是一般的、世俗的、表面的、外在的,而是表达出某种内在的、本质的、特殊的、超脱的风貌姿容,才成为人们所欣赏、所评价、所议论、所鼓吹的对象。
这当然反映在哲学——美学领域内。
不是外在的纷繁现象,而是内在的虚无本体,不是自然观(元气论),而是本位论,成了哲学的首要课题。
只有具备潜在的无限可能性,才可发为丰富多样的现实性。
外在的任何功业事物都是有限和能穷尽的,只是内在的精神本体,才是原始、根本、无限和不可穷尽的,有了后者才可能有前者。
而这陆探微便正是“穷理尽性,事绝言象”的。
反过来,也可说是,要求树立一种表现为静(性、本体)的具有无限可能性的人格理想,其中蕴涵着动(情、现象、功能)的多样现实性。
“言不尽意”“气韵生动”“以形写神”是当时确立而影响久远的中国艺术美学原则。
它们的出现离不开人的觉醒这个主题,是这个“人的主题” 的具体审美表现。
人的主题是封建前期的文艺新内容,文的自觉则是它的新形式。
两者的密切适应和结合,形成这一历史时期各种艺术形式的准则。
以曹丕为最早标志,它们确乎是魏晋新风。
(选自《美的历程》,有删改)
(1)下列各项中,其性质不属于原文所论的魏晋新风的一项是()
A . 晋朝的何曾以维护“名教”为追求,上书司马氏杀死他认为“纵情背礼败俗”的阮籍。
B . 嵇康等人惧早死、求长生、服丹药,饮酒任性,高谈老庄,既纵情享受又满怀哲言。
C . 有些人无显赫的功勋,无可称道的节操,但以其个体人格本身成为人们的理想和榜样。
D . 《世说新语》记录的有些人扪虱而谈、辩才无碍、言行脱俗、风貌漂亮并有内在智慧、高超精神、脱俗品格。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人的觉醒是对旧事物的否定,是人的内在追求的外在表现,是在怀疑、对抗和破坏中获得的。
B . 魏晋时哲学和文艺的中心不是外在的功业、节操、学问等,而是内在的才情、格调等。
C . 以门阀士族的政治制度和取才标准为中介的门阀士族在魏晋时期追求人的存在和风貌。
D . 从哲学——美学领域分析,人外在的任何功业事物都是有限的,只有精神才是无限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两句诗表现了当时人们在思想上的觉醒,这种做法体现出了与儒家教义的对抗。
B . 魏晋时期的魏晋新风是新生事物,表现的形式十分狂诞不经,但这种形式取代了之前所有一本正经的事物。
C . 魏晋新风的最高标准和原则是讲究人的内在精神性,讲究脱俗的风度神貌,这完全适应门阀士族的贵族气派。
D . 人的主题和文的自觉的密切适应结合成为魏晋时各种艺术形式的准则,形成以曹丕为最早标志的魏晋新风。
4. (12分) (2019高三上·安康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龙头笔挂
李艳
傍晚,老周在办公室收拾东西,新上任的年轻局长郑嵘走了进来。
周局,我来帮你收拾吧!郑嵘说着就蹲下身子帮起了忙。
“不要叫周局,明天我就正式退休了,以后就是个平民小老百姓,还是叫我老周吧!”
郑嵘笑笑说,那就叫您周叔。
郑嵘看到纸箱里装满了书画和毛笔,便说:“周叔,听说您是省书法协会的泰斗,我从小也喜欢书法,以后要常回来指导。
”
“哪里哪里,只是小爱好,不值一提,相互学习。
”
郑嵘看到靠窗的书案上还有一架笔挂,就拿过来说,周叔,这也是您的吧?说着,就另拿了只盒子装。
老周拦住了他。
“郑局,这个留给你吧!”
郑嵘停了一下,仔细看着这个笔挂,非常古朴的龙头造型,质地也非常不错,像个老物件。
“这么好的笔挂,怎么就不要了呢?”
正忙的老周听他这么一说,也停了下来。
从郑嵘手里拿过来,透过眼镜仔细地看着,双手摩挲着说,“这是个好东西呀……”
多年前,老周刚刚到这里上任,因从小受父亲的影响酷爱书法,所以就自费订制了一张书案,放在自己办公室的角落,供自己工作之余练习书法。
有一年,周局参加了全国的书法大赛,他从数千件作品中脱颖而出,轻松地闯进了决赛。
在决赛名单里,周局看到王鹤立的名字也赫然在册。
他很熟悉王鹤立,在各级书法赛事中,两人既是书友,也是对手。
那些年,周局一直被王鹤立死死地挡在第一名的后面,这顶“千年老二”的帽子让他耿耿于怀。
经打听,决赛的评委中正好有多年前教过自己书法的老师。
在单位中一向廉明的周局寻思着,这些年一是工作忙,二是自己把工作之外会友的时间都用在了练书法上,确实有好多年没去看望老师了,他便打算借机去拜访下老师。
于是他跑到古玩市场,花高价精心挑选了一架鸡翅木的龙头笔挂,连夜送到老师家中。
在这个节骨眼上,不用明说老师也明白周局的来意。
头发花白的老师当着他的面打开了包装,仔细地看起了笔挂,不住地夸赞着:“看材质和工艺,像是清末时期的物件,好东西呀。
”
周局一看老师喜欢,心里正在窃喜,不料老师把笔挂往桌上一放,问他,小周,这笔挂花了不少钱吧?
“学生的一点心意,请老师收下。
”
老师这时一脸严肃地说,这白质黑章的龙头鸡翅木笔挂,我当然喜欢。
‘鸡’就是‘吉’,这本是你的‘吉’,你送给了别人,你便失去了‘吉’呀!
周局一听这话,感觉有点不对劲。
老师指着笔挂说,你可知这笔挂的含义?
周局摇摇头说,老师,除了挂笔还有什么含义呢?
“这基座代表‘基’,这中间镂雕的立柱,代表‘础’,这立柱上镂雕的三段龙云,代表的是佛教中所说的‘三昧’,三昧在梵文中是‘使心神平静、杂念止息’的意思,也是暗示练书法的人在练习时要一心清净,不起杂念的意思。
这横架上两端气宇轩昂的双龙头,叫“龙抬头”,代表的是一个人旷达向上的龙头精神。
如果一个人的基础都没扎牢固,这龙头永远也抬不起来呀。
还有,这龙肩上的五个小挂柱,你知道是干什么用的?”
周局尴尬地笑着说,老师,这小木柱不就是挂笔的吗!
老师的脸更严肃了。
他起身从书案上拿来一根毛笔,往小木柱上一挂,说:“这叫笔直!”讲完,老师拿起笔挂重新放回了盒子,然后还给周局说,小周,老师若收了你这龙头笔挂,叫老师以后如何‘笔直’呀。
听了老师的话,周局脸上已是一阵火辣辣的发烫。
讲完这个故事,老周把笔挂放在郑嵘的办公桌上,然后从箱子里也拿了支毛笔出来,郑重地挂在了小木柱上。
郑局,我小老头已经退休了,你的路还长。
我在为官的仕途中全靠这笔挂才守住了清名,没有干过一件不公道的事,今天我要把这它留在这里,希望这架鸡翅木笔挂能把我的‘吉运’传下去!
郑嵘听着听着,突然间感觉老周那瘦小的身形高大了起来。
送老周离开的时候,郑嵘问:“周叔,你那次比赛到底拿了第几?”老周呵呵一笑说,我老师把‘吉运’都还给了我,你说呢?”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即将退休的老周在办公室收拾东西,新上任的郑嵘局长前来帮忙,通过对话交代了老周的书法爱好,为下文写老周参加书法比赛,送龙头笔挂做铺垫。
B . 小说善于通过人物的语言来刻画人物的性格。
例如“不要叫周局”“只是小爱好”“相互学习”等表现了老周知进退、讲义气、谦和、虚心的性格特点。
C . 小说叙事时注重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
例如送龙头笔挂给老师时,老周“窃喜”“感觉有点不对劲”“尴尬”等,丰富的心理描写使小说叙事细腻、生动
D . 老周把心爱的龙头笔挂送给郑嵘,将毛笔郑重地挂在小木柱上,这既是对新任局长公正、清廉做官的深切叮嘱,也是对老师“笔直”向上精神的传承。
(2)小说中老周评价龙头笔挂,“这是个好东西呀”。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老周为什么这样说。
(3)小说以郑嵘与老周的问答收束全文,这样结尾有什么妙处?请简要分析。
5. (4分) (2019高二上·牡丹江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当前,在新高考改革的大背景之下,高中生涯规划教育成为改革的热点和受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
生涯规划教育要求学生应全面评估自我,对自身能力、性格、兴趣、优劣势、个性、身处环境等有清晰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
进行系统全面地规划。
生涯规划教育具有导向性,是随着学生年龄、经历、身处环境的变化而发展的。
任何一个阶段的生涯规划教育都有助于学生清晰认识到“我是谁”“我想成为谁”“我能成为谁”等问题。
实行新高考以后,学生学会选择是其在高中阶段需要完成的重要任务,也是其人生规划初期的最基本的要求。
学生不仅要提前清晰认识评估自我,规划高中三年的选修课程,确定高考的选考科目,更要明确认识到课程选择的意义、生涯选择的重要性、社会需要与个人发展的关系以及人生的价值和责任。
高中生生涯教育包括学业规划、职业规划和人生规划,是学生在适当时期尽力规划个人未来生涯发展的历程,这个过程中,学生应全面展开自我评估,客观进行生涯选择,稳妥进行人生管理,由此,可以将盲目选择对人生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
(摘编自刘瑞颜《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生涯教育的意义及途径》)
材料二:
高中阶段的学生要对自己的潜能和职业有个大致了解,但还要意识到想从事的职业未必是能从事的职业。
学生在设计职业发展时,不应该只是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还要考虑自己是否有适合某种工作的能力。
因为未来是多变的,能够适应这个变化很重要。
这一方面需要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师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能力倾向,树立适合自己的职业目标;另一方面,通过专业的性格、兴趣、能力等职业生涯规划测试,参照老师、家长和朋友对学生的评价,帮助学生更全面的认识自我,找到想从事的职业和能从事的职业两者的最佳结合点。
以往,高中生在进行学科选择和填报志愿时往往受到家庭和社会的实用主义影响,关注最多的不是未来的发展,而是薪酬、升职等利益问题,最终选择一些热门专业。
但这些热门专业未必是热门职业,而且等学生毕业的时候,这些专业是否依然热门都是未知数。
因此,要帮助学生建立自己和职业生涯的联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意义感,避免学生因盲从利益趋向而做出的并不明智的专业选择。
据调查和统计,在影响职业生涯规划发展的各个维度上,性别、科别、是否是独生子女等变量的影响并不明显;而年级、学校性质、学业成绩和父母受教育程度等变量对于职业生涯规划发展有着显著的影响,并且年级越高,成绩越好,父母受教育程度越高,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发展水平越高。
(节选自搜狐网《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材料三:
高中生自我认知情况统计图
[注]每种情况三条柱形图依次为个性、兴趣、能力。
高中生自我认知情况调查表
很强较强一般不具备没有考虑合作意识19.732.445.8 1.20.9
竞争意识21.324.545.6 5.4 3.2
创新意识15.533.341.9 5.9 3.4
社会适应能力23.521.2510.34
人际交往能力22.637.936.70.3 2.5
[注]以上数据均为百分比。
(摘编自《重庆市某重点中学首届新高考学生生涯规划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材料四:
“一到每年的四五月份,办公电话就变成了热线,其中十有八九是咨询转专业的。
相当一部分学生在上大学前,都不知道所报考的专业到底要学什么。
”近日,一位高校教务处负责人表示,高考考试生报志愿时会感到迷茫:“高考学生都说不清楚自己兴趣点是什么,将来想从事哪方面的工作,往往由家长、教师甚至委托机构代为填报。
”有调查显示,在填报高考志愿时,仅有 13.6%的人了解所选专业;有超 70%的大学生受访者表示,如果有可能,想重新选择一次专业。
石家庄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张惠英如是说。
“高中生选择权的增加给予学生更多机会和权力去思考规划未来的专业方向和职业道路,促使学生更早地思考人生,选择满意的生活方式,进而寻求个人价值和幸福。
通过生涯教育,学生对自己的兴趣、优劣势和身处环境等有清晰的认识,对高中学习、大学专业、未来职业、自我需求和社会需要有正确的认知,进而进行客观地、主动地选择。
基于此,学生思考评估后的选择更能强化学生的学习目标,促进学生自我管理,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有助于其终身发展和自我实现。
”
(摘编自河北新闻网《生涯规划教育让学生找到前行航标》)
(1)下列对于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能清晰地认识、评估自我,规划高中三年的选修课程,确定高考的选考科目,这都是学生学会选择的具体表现。
B . 高中生要充分认识到想从事的职业未必是能从事的职业,在设计职业发展时要认真思考自己是否有适合该种工作的能力。
C . 生涯规划教育调研报告显示,超过五分之一的学生认知到自身有很强的人际交往能力;认知到自身不具备创新意识的学生数量多于不具备合作意识的学生数量。
D . 超过70%的大学生由于他们在高考后填报志愿时,往往由家长、教师甚至委托机构代为填报志愿,因此进入大学后想重新选择专业。
(2)下列对于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 对自身能力、性格、优劣势、身处环境等的认知是新高考背景下生涯规划对学生提出的必然要求,其要求学生在高三年级尽力规划个人未来的生涯。
B . 对于重庆市某重点中学被采样的学生而言,他们在总体上有较好的自我认知意识,对自身的个性、兴趣和能力都有较为清晰的自我认识。
C . 职业生涯受学业成绩、学校性质、父母受教育程度等维度的影响,因此,学业成绩优异、名校毕业、家庭环境良好的学生职业规划能力强于普通学生。
D . 在张惠英看来,只要中学生明确自己的兴趣方向,结合对社会的了解,尽早地进行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就能获得幸福生活,实现自身价值。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6分)
6. (16分) (2020高一上·南通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朱休度,字介斐,浙江秀水人。
乾隆十八年举人,官嵊县训导,以荐授山西广灵知县。
值大荒疫,流亡过半,休度安抚招徕。
履勘劝耕,一年而荒者垦,三年而无旷土。
粮清赋办,获优叙。
休度尤善决狱。
有刘杷子妻张者,以夫出,饥欲死,易姓改嫁郭添保。
疑郭为略卖[注] ,手刃所生子女二而自刭。
休度诣验,妇犹未绝,目郭作声曰:“贩,贩。
”察其无他情,谳定。
杷子归,众曰:“汝欲知妇所由死,问朱爷。
”休度语之状,并及其家某事某事。
杷子泣曰:“我归愆期至此,勿怨他人矣。
”稽首去。
薛石头偕妹观剧其友目送之薛怒刃伤其左乳死自承曰早欲杀之死无恨越日,复诘之曰:“一刃何即死也?”薛曰:“刃时不料即死。
”曰:“何不再刃?”薛曰:“见其血出不止,心惕息,何忍再刃?”遂以误杀论之,减戍。
休度尝曰:“南方狱多法轻情重,北方狱多法重情轻,稍忽之,失其情矣。
”待人以诚,人亦不忍欺。
周知民情,诉曲直者,数语处分,民皆悦服。
数年囹圄一空,举卓异。
嘉庆元年,引疾归,县人恳留,不得,乞其“壶山垂钓”小像勒诸石。
归后,主讲剡川书院,选史汉以来文章类要以教士。
偶患心疾,不能观书,则考金石文字自娱,作《石药记》。
休度博闻通识,于书无所不窥,诗深于南宋,排比声律最精,以其乡朱彝尊、钱载为法。
任校官时,采访遗书,得四千五百余种,撰总目上诸《四库》。
时大学士王杰为学政,任其一人以集事,时盛称焉。
嘉庆十七年卒,年八十一。
殁后,祀广灵名宦祠。
(节选自《清史稿·循吏传》,有删改)
【注释】略卖:劫掠贩卖。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薛石头偕妹观剧/其友目送之/薛怒/刃伤其左乳/死/自承曰/早欲杀之/死无恨/
B . 薛石头偕妹/观剧其友目送之/薛怒/刃伤其左乳/死/自承曰/早欲杀之/死无恨/
C . 薛石头偕妹观剧/其友目送之/薛怒刃伤其左乳死/自承曰/早欲杀之死/无恨/
D . 薛石头偕妹/观剧其友目送之/薛怒刃伤/其左乳死/自承曰/早欲杀之死/无恨/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训导,明清两代学官官名,府、州、县学中设此官辅助主官管理文教事务。
B . 卓异,本义为出众,古代定期考核官吏,政绩突出、才能优异者称为卓异。
C . 史汉,后世将古代史传文学的杰出代表《史记》和《后汉书》并称为“史汉”。
D . 四库,又称四部,中国古代图书分类名称,这里指清乾隆时修撰的《四库全书》。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朱休度治理地方颇有政绩。
他刚到广灵县任职时,恰逢大规模饥荒和瘟疫,百姓逃亡过半;他安抚民众,招徕流民,几年时间就使广灵县恢复生机。
B . 朱休度善于断案。
他断案时能深入实际,体察民情,耐心倾听百姓意见,常常几句话就能解决纠纷,让老百姓心服口服,使广灵县社会治安良好。
C . 朱休度赢得了广灵县百姓的由衷爱戴。
他因病辞官回乡,离任时百姓再三挽留;百姓为他刻石塑像以纪念其功绩;他死后被安葬在广灵县的名宦祠中。
D . 朱休度才学出众。
他兴趣广博,无书不读,诗歌创作造诣颇深;因病不能读书时,就以考证金石文字为乐,并将心得撰写成《石药记》一书。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履勘劝耕,一年而荒者垦,三年而无旷土。
②休度尝曰:“南方狱多法轻情重,北方狱多法重情轻,稍忽之,失其情矣。
”
(5)薛石头杀人案中,薛已经认罪,朱休度为什么还要隔日再次审问?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
7. (7分)(2020·广州模拟) 阅读诗歌,完成小题。
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①
辛弃疾
蜀道登天,—杯送绣衣②行客。
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
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③。
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
儿女泪,君休滴。
荆楚路,吾能说。
要新诗准备,庐江山色。
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④上三更月。
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
【注】①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当时辛弃疾闲居江西上饶。
提刑,官名,主管地方司法、监察等事务。
②绣衣:官服。
③相如橄:指司马相如所作《喻巴蜀檄》,主旨是安抚巴蜀百姓。
④铜鞮陌:代指襄阳。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词的开头四句,先写对方行程,再写自己的多病与离愁,暗含蹉跎失志的惆怅。
B . 李正之即将远赴蜀地担任要职,作者满含深情地称许友人才华出众,巨笔如椽。
C . 作者认为荆楚路上的江山美景都是作诗的好素材,如庐山景、赤壁浪、裒阳月。
D . 词的结尾两句,作者怀念过去与李正之雪中赏梅的情景,表达对友谊的珍惜与赞美。
(2)清人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论本词的艺术特色说:“龙吟虎啸之中,却有多少和缓。
” 请谈谈你对上述评论的理解。
五、情景默写 (共1题;共10分)
8. (10分) (2019高一下·晋江月考) 根据要求,在横线处填上恰当的句子。
(1)《蜀道难》中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将江山之胜与怀古之情融为一体并起着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是:________,
________。
(3)《师说》中阐述老师与弟子的关系时,认为老师可以为弟子,弟子可以成老师,原因不过是“________,________”。
(4)荀子《劝学》中以好马为例,论证了学习必须持之以恒;同篇中与之相反的例证是:________,________。
(5)《过秦论》中写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推行暴政,在文化上采取措施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六、语言表达 (共3题;共8分)
9. (3分) (2017高二上·昆明期末)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礼是对人的社会行为的规范,是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
①________:一种是自然属性,一种是社会属性。
作为自然属性的人,属于动物,只不过是高级动物而已;作为社会属性的人,②________。
一个人的行为,如果脱离了礼仪的规范,那么剩下的只是自然属性,③________。
这个道理,早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先哲就已经说得清清楚楚了。
10. (3分)在横线上补写三个句子,要求句式整齐,构成排比句。
《项羽本纪》描写了一出有着史诗般气魄的历史悲剧,其中,有成功的英雄,也有失败的豪杰。
《鸿门宴》以传神的笔触,写出了项羽磊落的气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范增无奈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