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亡羊补牢1
新人教版(部编)二年级语文下册《文 12 寓言二则 亡羊补牢》示范课课件_27
揠苗助长
亡羊补牢
自学提示: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 子,把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想一想养羊人共丢了几次羊? 用“——”画出丢羊的原因。
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 夜里狼从窟窿钻进去,把羊 叼走了。
原来狼又从窟窿钻进去, 把羊叼走了。
“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 那个窟窿吧。”
课外小故事
• “自相矛盾” • “老马识途” • “螳螂捕蝉” • “讳疾忌医” • “滥竽充数”
再见
“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 什么呢?”
羊已经丢了,------------------。
他赶紧堵上那个窟窿,把 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
《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告 诉我们: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 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
小虫和大船
船主要造一艘大船,让工人按图纸选木料,有 一块木板正合适,只是木板上有个虫蛀的小窟窿。 船主看了看说:“这么个小窟窿,没关系!”就 让工人把那块木板钉到了船上。船造好了,在海 上航行了几年后,蛀虫越来越多,大船的木板上 出现了许多小窟窿,有一次,船装满贵重物品刚 离港,海上就刮起了风暴,虫蛀的木板被浪头打 穿,海水灌进了船舱,船主让工人们赶快排水, 可是来不及了。大船被越灌越多的海水渐渐地吞 没了。这个故事讲的是:不要忽略小事,小事有 时也会铸成大错。
《亡羊补牢》教案(优秀4篇)
《亡羊补牢》教案(优秀4篇)部编本二年级语文下册《亡羊补牢》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复习并二次指导重点生字。
2、复述课文把握人物说话的语气、动作。
3、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出了差错应该及时想办法补救,免得再受损失”的道理。
教学重点:1、讲故事时把握人物说话的语气。
2、初步懂得“出了差错应该及时想办法补救,免得再受损失”的道理。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回忆字义,通过扩充题目讲述故事梗概1、回忆课题,听写并进行书写二次指导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读了一篇成语,还记得它的名字吗?(亡羊补牢)。
题目中有我们上节课学过的三个生字呢,你能正确地写好它们吗?好,拿起笔,默念写字姿势,开始写。
(展示学生书写,并进行二次指导)反馈:他写得对不对?回想上节课学写这三个字的要求,你看他哪个字写得?“补”左右结构的字要些紧凑,注意哪笔呢?(竖的位置)那么,把你写得不满意的字在右边的田字格中再工工整整地写一遍,争取这次写好。
同学们认认真真地写,老师在黑板上也认真地写下这则成语的名字。
2、回忆重点字义,初步讲述故事过渡语:我们再来读读课题,你还记得这两个字的意思吗?亡:丢失;牢:羊圈3、扩充题目讲故事,激发阅读期待上节课我们还学习了一个简单概括文意的方法—扩充题目法,你能用上这种方法概括亡羊补牢这个成语吗?谁来试试?有一个人丢了一只羊,后来他听了别人的劝把羊圈补好了,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评:你帮助大家简单回忆了这则成语故事,扩充题目这种方法多有用啊,希望今后的学习中你能用上。
读完这个故事,你们喜欢吗?想讲讲吗?讲给别人听也是书后的一个要求,打开书,先读一读,再试着讲一讲。
预设一:他把整个故事怎么发生的、后来怎么样了和结果怎么样讲得清清楚楚,他还有哪儿吸引你吗?到底怎样讲才能让别人特别特别喜欢听呢?把人物说的话讲特别有必要。
那么,故事中都有谁说了什么话,打开书找到画下来,再读读。
评:讲得很流畅,说明课下你预习得很充分。
预设二:他把邻居对养羊人的劝告讲出来了,你们觉得还应该讲出什么?这可对情节的发展很重要。
新版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12.寓言二则亡羊补牢-揠苗助长优秀PPT课件
新课导入
古时候,有个人为了禾苗长得快, 居然自己动手往上拔……还有一个人, 羊丢了后,没有修补羊圈,第二天,羊 又丢了,后来,修了羊圈,再没丢过羊 ……同学们怎样看待这两个人的行为呢 ?他们的结局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 起去课文中看看吧!
资料宝袋
寓言,用假托的故事或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 训的文学作品,常带有讽刺或劝诫的性质。
筋疲力尽:精神疲惫,力气用尽。形容精神和身体极度疲
劳。 造句:跑完了800米,同学们个个筋疲力尽了。
亡羊补牢:亡,丢失。牢,指养牲畜的圈。“亡羊补牢”
指丢失了羊羔再去修补羊圈。 造句:这次没考好,要找出原因吸取教训,亡 羊补牢还为时不晚。
词语解释
窟窿:洞;孔。
造句:我的鞋底磨了个窟窿。
街坊:同街巷的邻居。
拆字记忆法:“钻”“劝” 都可以利用拆字记忆法。
字词乐园—会写字
diū
吃丢
gào
叫告
笔顺:
书写提示:第四笔横长托上盖下,竖在竖中线上。 组词:丢掉 丢失 丢弃 丢车保帅 巧记:去字头上戴帽子。 造句:垃圾不能随手丢掉。
笔顺:
书写提示:上部撇画舒展,最后一笔横稍长。 组词:劝告 告知 告状 告发 巧记:一口咬掉牛尾巴。 造句:我们要耐心听从老人家的劝告。
知识要不断累( lěi )积,我们学 习起来就不会受累( lèi )。
词语解释
揠苗助长:“揠”的意思是拔。“揠苗助长”的意思是拔
禾苗来帮助它们生长。 造句:揠苗助长的做法对这件事没多大帮助。
焦急:着急。
造句:这孩子每晚发烧,这使他父母非常焦急。
自言自语:自己一个人低声嘀咕。
造句:那个人很奇怪,总是自言自语。
长得太慢了 着急
最新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寓言二则《亡羊补牢》教案及反思
最新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寓言二则《亡羊补牢》教案及反思▶教学目标1.认识“寓、则”等15个生字,会写“亡、牢”等8个字,正确读写“亡羊补牢、劝告”等5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亡羊补牢”“揠苗助长”这两个成语的意思。
3.比较两组句子的不同,能体会词语“赶紧、焦急”在句子中的作用。
4.了解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深刻道理。
▶教学重难点1.理解成语的意思,了解寓言的主要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复述寓言故事。
2.体会寓言故事蕴含的深刻道理。
▶教学策略1.识字写字(1)识字。
利用熟字识记,如:比—此;用“换一换”的方法识记,如:防—坊,端—喘;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识记,如:则、钻;结合语境识记,“筋、疲”可在成语“筋疲力尽”中学习;利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识记“寓、圈、叼、坊、疲”等字。
(2)写字。
本课要求会写8个字。
上下结构的字中,“牢、筋”上小下大;“告、丢”上宽下窄,第二横要写长些。
左右结构的字“钻、劝”,都是左窄右宽,要指导学生把握字各部分在田字格中所占的比例。
2.朗读教学教学时,重点指导学生朗读,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读好人物对话。
通过对比的方法,读好语气词和表示动作的词语,读出故事情节的变化。
由扶到放,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两则寓言,体会寓言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亡羊补牢》▶课时目标1.借助拼音认识“寓、则、亡”等10个生字,会写“亡、牢、钻”等6个字。
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亡羊补牢、窟窿、街坊、后悔、劝告”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复述第一则寓言故事。
3.了解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深刻道理。
过程板块一初读课文,走进故事1.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1)导入新课,了解寓言。
①看图猜成语。
准备好了吗?谁来猜猜这几幅图分别描绘的是什么成语?(课件出示坐井观天、狐假虎威、刻舟求剑图)②介绍寓言故事的特点。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12 寓言二则《亡羊补牢》教学反思
《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短小精悍,故事性较强,课文内容较简单,对学生来说在把握内容上不会有什么困难。
关键是要通过读懂寓言的内容来理解寓言中所含道理。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主要设置了以下三大环节展开教学。
首先是理解题意,初步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其次是深入学习课文,了解人物内心世界,启发学生根据故事内容,简要地说说寓意。
最后联系实际,理解寓意。
在课堂教学中,我注重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营造班级热烈、积极的学习气氛。
学生兴趣盎然,无论是同桌之间合作读,还是跟师生合作读,大家都能积极地配合,朗读效果较好。
在教学中,因为使用了多媒体教学,能更直观、更形象地展示课文内容,因此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效果也比较明显。
这节课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1.朗读方面我的引导能力还有待提高。
学生读的时候,我应该予以恰当的指导。
2.在学完课文之后,在让学生联系学习和生活实际说说类似的事情的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对故事的寓意理解得不够透彻。
3.粉笔字是老师必须做好的功课,我在这方面还有待加强,今后应该多练练粉笔字。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仍需继续努力,多阅读与语文教学有关的教学设计,从中汲取宝贵的教学经验,以此来提高个人的语文素养。
今后也要让学生多把课文内容,联系自身或者生活中的真实事件结合起来,看看两者有什么相关联,从中学到知识的同时也能体会到课文更深层次的意蕴。
《揠苗助长》是二年级下册的一则寓言故事。
文中讲述了一位农夫因急于求成而揠苗助长的可笑故事,文中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深得孩子们的喜欢。
让学生明白做事不能急于求成,违反规律办事会酿成大错的道理。
但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让他们自己说出这则故事所表达的寓意有一定的难度,很多学生可能知其理而不能表其意。
怎样才能让学生们把明白的道理表达出来呢?在教学中我以解题为切入点,引导孩子们思考并提出了这样三个问题:农夫为什么拔苗?农夫怎样拔苗?最后结果怎样?将三个问题串成一条线,以清晰的思路展开课堂教学。
人教版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寓言两则》《亡羊补牢》《拔苗助长》
02 字词揭秘
di ū
结构:上下
部首:厶
组词:丢失 丢掉
造句:垃圾不能随手丢掉。
书写指导: 第一笔短撇,第四笔横长托上盖下,竖在
竖中线上。
02 字词揭秘
ɡào
结构: 上下 部首: 口 组词: 告诉 劝告 造句: 老师告诉我不能旷课。 书写指导: 牛字头的竖写在竖中线上,不要向下
出头,长横写在横中线上。
02 字词揭秘
结构: 左右
zuā n
部首: 钅
组词: 钻入 钻心
造句: 猫咪可以从这个洞钻进去。
书写指导: 左右等宽,撇画舒展,“占”上部稍
长,“口”要小。
02 字词揭秘
quàn
结构: 左右 部首: 又 组词: 劝告 劝说 造句: 我们要耐心听从老人家的劝告。 书写指导: 注意左右两部分的穿插。左边“又”
02 字词揭秘
02 字词揭秘
wánɡ
结构: 上下 部首: 亠 组词:亡羊补牢 死亡 造句: 亡羊补牢是一个寓言故事。 书写指导: 整体笔画舒展,第一笔点在竖中线上,
横画要长。
02 字词揭秘
láo
结构: 上下 部首: 宀 组词: 牢固 牢狱 造句: 这个胶水粘连效果很牢固。 书写指导:“宀”稍小,最后一笔竖在竖中线上。
从“焦急、转来转去、自言自语”可以看出种田人已经迫不及待地想 让禾苗长高了。
03 课文精讲
这个人最后想出了什么办法帮助禾苗长高? 一天,他终于想出了办法,就急忙跑到田里,把禾苗一棵
一棵往高里拔。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弄得筋疲力尽。
“急忙”写出了种田人想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急于把它付诸实践。 “一直”说明了种田人忙的时间很长。 “筋疲力尽”写出了种田人拔完禾苗后疲倦的样子。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级下册《亡羊补牢》PPT优秀课件
gào
劝告 告
结构:上下
音序:G 部首:口 组词:劝告 告知
书写指导:“⺧”的竖写 在竖中线上,不要向下出
造句:我们要耐心听从老人家的劝告。 头。长横写在横中线上。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级下册《亡羊 补牢》P PT优秀 课件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级下册《亡羊 补牢》P PT优秀 课件
指导朗读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级下册《亡羊 补牢》P PT优秀 课件
试着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洞;孔。
同街巷的邻居。
亡,丢失。牢,指养牲畜的圈。“亡羊 补牢”指丢失了羊羔再去修补羊圈。 采纳。 为了过去的作为或为了没有做到的事而感 到懊悔。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级下册《亡羊 补牢》P PT优秀 课件
wáng
亡 亡羊补牢
句子是否通顺。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级下册《亡羊 补牢》P PT优秀 课件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级下册《亡羊 补牢》P PT优秀 课件
yù
寓
zé
则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级下册《亡羊 补牢》P PT优秀 课件
识字写字
寓言 寓意
新闻两则 以身作则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级下册《亡羊 补牢》P PT优秀 课件
juànΒιβλιοθήκη 书写指导:金字旁第五笔是 竖提。右边“占”的第一笔 竖略长,第二笔横较短。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级下册《亡羊 补牢》P PT优秀 课件
quàn
劝告 劝
结构:左右
音序:Q 部首:又
书写指导:注意左右两部分
组词:劝告 劝说
的穿插。左边“又”的第二
造句:我们要耐心听从老人家的劝告。 笔变成长点。
12 寓言二则《亡羊补牢》《揠苗助长》(生字笔顺)
线上,不要向下出头 返回
笔顺:
jīn
部首:⺮ 结构:上下
亡牢 钻劝 丢告
组词:脑筋 筋疲力尽 形近字:肋
筋疲
造句:爬上山顶后,我们都已
竹字头在上半格中间
累得筋疲力尽了。
返回
笔顺:
亡牢 钻劝 丢告 筋疲
笔顺:
pí
部首:疒 结构:半包围
组词:疲倦 筋疲力尽
形近字:疫
造句:妹妹生病了,看起来很
最后一笔捺要稍长
疲倦,有气无力的。
返回
要伤害小动物。 返回
亡牢 钻劝 丢告 筋疲
笔顺:
diū
部首:厶 结构:上下
组词:丢失 丢三落四
形近字:法
注意勿把竖和撇 折连成一笔写
造句:不管在哪里,都不可以
随意丢弃垃圾。
返回
gào
部首:口 结构:上下
亡牢 钻劝 丢告
组词:劝告 告诉 形近字:吉
筋疲
造句:小丽悄悄地告诉了我一
牛字头的竖写在竖中
个秘密。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
12 .寓言二则
注意看笔画顺序,不写倒笔字哦!
亡 牢 钻 劝 丢 首页 bpmfdtnnlgkhjqxzcsr 告 筋 疲 ywaoeiuüāáǎàōóǒò ēéěèīíǐìūúǔùǖǘǚǜgɡ ń独ň体ɑɡ上下 左右 半包围 结构 结构 结构 结构 点击汉字学习笔顺
后鼻音
wáng 部首:亠 结构:独体
不晚。
返回
亡牢 钻劝 丢告 筋疲
笔顺:
平舌音 zuàn 钻井
zuān 部首:钅
结构:左右
组词:钻研 钻探
形近字:沾
造句:猫往那儿一站,老鼠便
“占”的第一笔竖 略长,横笔较短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亡羊补牢教案
12.《亡羊补牢》教学设计《亡羊补牢》说课稿《亡羊补牢》是一篇寓言。
它通过一个牧羊人两次丢失羊,修羊圈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
这则寓言内容较短,清洁简明有趣,寓意深刻。
依据课程改革的要求和二年级教学为主,抓住重点字词句,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进而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和表达方法的特点,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会认生字,会写田字格的生字,正确读写寓言亡羊补牢羊圈窟窿等词语2.理解亡羊补牢这个成语的意思3.理解寓言内容,结合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寓言故事。
由于刚上二年级的学生,阅读和理解能力还不是很强,因此,在了解寓言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就成为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未突破这一重难点,我将采取以下教学法:1.直观法:运用课间播放寓言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津津有味的观看中了解寓言内容。
2.比较法:把文中几个关键的具有特殊句式和语气的句子与几个普通的句子相比较,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寓意.3.合作学习法:为突破哦这只重难点,我将采用直观法,比较法来引导学生自学,合作讨论,交流寓意.4、“以读代讲法”:新课程标准指出,“重视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
”本篇课文有几句寓意深刻的句子,教学这一部分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读中理解、读中体会。
引导学生自学、讨论合作、交流寓意。
教学过程:将按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图文结合,理解内容---反复朗读,悟出道理---联系实际,加深理解”.一.自学释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一切求知的欲望都从疑问开始.首先用多媒体出示课题“亡羊补牢”,看到课题你想问些什么问题?再让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课.由于亡羊补牢是一篇古代寓言,题目是文言,学生不太理解,可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弄明白“亡”“牢”的意思,从而初步了解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羊丢失后修理羊圈”.二. 读课文认知生字,检查生字.三.直观感受,理解寓言内容.在这里我采用直观教学法.1.电脑课件播放“亡羊补牢”的动画,解说词既是寓言内容.由于小学生还是直观形象思维占主导,所以有趣的动画可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他们的注意,有助于理解寓言内容.2.小组用自己的话讲讲这篇寓言故事,让学生整体感知这篇寓言.四.反复朗读,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寓意.寓言的道理是蕴涵在故事的字里行间的.因此要紧扣故事内容,让学生在反复的读中理解课文内容.1.默读课文.用“---”划出养羊人第一次丢羊后听了街坊邻居的劝告是怎样想的?用“﹏”划出第二次丢羊后他是怎样想的,并说说两次的结果分别是什么?学生通过对比就会发现,这两次丢羊他的想法是不同的,而且直接导致了两个截然不同的结果一是不听劝告结果继续丢羊,一是接受劝告结果不丢羊.养羊人这前后两次不同态度的对比正是理解本篇寓言寓意的关键.2.重点句子理解. 因此,在这里我设计了对比法,通过两个不同句式的对比说一下那一个更好,为什么?进一步理解寓意,体会两次态度的差别.第一组句子对比: “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让学生把它变成肯定句“羊已经丢了修羊圈没有用”试读一下这两个句子,哪一个语气更强些?(反问)为什么要用反问句?(更能突出养羊人根本没想后果执迷不悟.)指导学生用毫不在意的语气读出,并插入小讨论,如果你是养羊人你回怎样做?第二组句子对比:出示“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与“他很后悔,应该接受街坊的劝告”(前一句两个“不---不”双重否定,突出表明了养羊人知错改错的决心.)个别读,范读,齐读.指导学生读出“后悔.知错”的语气.从哪些地方看出他真的后悔呢?用“---”划出有关的词语.( “赶快,结结实实”可看出他的行动上改过了)知道读出重音.讨论:养羊人现在才后悔,现在才动手修羊圈晚了吗?3.分角色朗读.注意读出邻居对养羊人的关心,和养羊人的两次不同态度。
人教部编版 二年级下册语文《12 寓言二则 亡羊补牢 》 (24)
3.做好上台汇报学习的准备。
汇报交流
碰撞思维的火花
《亡羊补牢》这则寓言讲了一个
养羊人
的故
事,告诉我们
的道
理。
读了这则寓言故事让我想到
了
。
我去放羊,发现羊少 了一只。
2.
。
3.
。
4.他(垂头丧气、满不在乎、伤心、气呼呼)地说: “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
劝告 后悔
我能读正确
亡羊补牢 窟窿 叼走 街坊 劝告 后悔
多音字
{fānɡ(街坊)(书坊)
坊
fánɡ(磨坊)(染坊)
{juàn(羊圈)(圈养)
圈
quān(圆圈)(圈套)
组词小能手:
窟窿狼叼
街劝悔
小组合作学习
温馨提示:
1.小组内学习交流前置小研究 的3、4、5题,互相补充。
2.他人发言,认真倾听,动脑
5.
。
6.
。
7.他赶快拿来工具和材料,赶紧把羊圈修补得结结实 实。从此,他的羊再也没有丢过。
小练笔:
读了《亡羊补牢》的寓言故 事,你想对养羊人说些什么?
12 寓言两则
什么是寓言? 寓言是用虚构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
人手法,告诉人们一个深刻道理的小故 事,常常有讽刺和劝诫的意思。
亡羊补牢: 羊丢失了,才修补羊圈。比
喻在受到损失之后想办法补救, 免得以后再受类似的损失。
我能读正确
kū lonɡ
亡羊补牢 窟窿
diᾱo
jiē fαnɡ
叼走 街坊
quὰn
huǐ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亡羊补牢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亡羊补牢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亡羊补牢教案第1篇】《亡羊补牢》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借助拼音会认4个生字,学写9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并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寓言、亡羊补牢、羊圈、窟窿、叼走、街坊、后悔、劝告”等词语的意思。
2.认识反问句与双重否定句,通过句式比较体会反问句与双重否定句的作用。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一则寓言故事。
4.了解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深刻道理。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词语的意思,了解寓言的主要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寓言故事。
2.体会寓言故事蕴含的深刻道理。
教学流程:一、猜谜导入,揭示课题1. 同学们好,请坐。
你们喜欢猜谜语吗?那好,我们现在来看图猜成语。
准备好了吗?谁来猜第一幅图?(守株待兔)对了,那这一幅呢?(揠苗助长)这一幅?(刻舟求剑)难不倒你们,再给你们几个难的(画蛇添足掩耳盗铃)还有更难的。
2.你们真聪明,都猜对了。
那你们知道这些成语都有什么共同特点吗?是的,它们都是寓言故事,你知道寓言故事有什么特点吗?(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小故事里藏着大道理。
)3.今天我们学习第9课寓言两则中的第一则故事《亡羊补牢》(板书,读题)4.我们要怎样才能学好寓言呢?生:要知道故事(板书:故事)学习道理(板书:道理)师:对,我们掌握好这两点就能学好寓言故事了。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1. 先请大家自由读读《亡羊补牢》,注意要读准生字、多音字,读通课文,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读通为止。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同桌交流生字学习情况。
2. 字词学习师:有些同学的习惯非常好,读完了课文就坐得端端正正的。
读完了吗?请看大屏幕,老师把课文中的几个词语请到了上面,谁来当小老师。
羊圈街坊窟窿结结实实叼走劝告后悔第一行:真棒,多音字读得很准,你们知道它的另一个读音吗?请给它组组词。
齐读,积累。
第二行:有什么共同特点?轻声。
部编版小学语文《亡羊补牢》课文原文及赏析
部编版小学语文《亡羊补牢》课文原文及赏析
《亡羊补牢》课文原文:
从前,有个人养了一群羊。
一天,他发现羊圈破了个洞,狼从洞里钻进去,叼走了一只羊。
邻居劝他说:“赶紧把羊圈修好吧,不然狼还会来叼羊的。
”但是这个人不以为然,认为只丢了一只羊,没什么大不了的。
第二天早上,这个人又发现羊圈里的羊少了一只,原来狼又从那个破洞钻进来叼走了一只羊。
这个人后悔没有听从邻居的劝告,于是赶快把羊圈修好了。
从此以后,他的羊再也没有被狼叼走过。
这个人感叹道:“要是我早点听从邻居的劝告,就不会再有羊被狼叼走了。
现在虽然晚了一些,但还好我没有继续犯错误,及时修补了羊圈。
”
《亡羊补牢》赏析:
《亡羊补牢》是一篇寓言故事,通过简单的故事传达出深刻的道理。
故事中的主人公因为忽视了羊圈的破损,导致羊被狼叼走。
这寓言教育我们要重视问题的存在,不能因为问题看似小或者暂时没有造成严重后果就忽视它。
在故事中,邻居的角色起到了提醒和建议的作用,而主人公起初的忽视和后来的悔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教育我们在生活中要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
“亡羊补牢”这个成语就是从这个故事中来的,意思是事情出了问题再去补救,虽然损失已经造成,但总比放任不管要好。
这个成语警示我们,对待问题要及时处理,不要等到事态严重才去弥补。
总的来说,《亡羊补牢》这篇课文以生动的故事和深刻的道理,教育我们要警惕生活中的小问题,及时纠正错误,避免更大的损失。
同时,也要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不断提升自我。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2.寓言二则1《亡羊补牢》(部编版)
二语备课组时间:4 月9 日中心发言人:课题: 12 寓言二则《亡羊补牢》第 1 课时总计第节教学目标1. 会认“寓、则、亡、牢、圈、”等10个生字,会写“亡、牢、钻、劝、丢、告”6个字。
(语言建构与运用)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语言建构与运用,审美鉴赏与创造)3.用自己的话讲“亡羊补牢”的故事,理解“亡羊补牢”的意思。
能在读中悟出寓意,明白做错了事情要及时改正,并从中受到启发。
(思维发展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教学重难点1.正确美观地写好“丢”字。
2. 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明白做错了事情要想办法及时补救。
教学过程:(单元教学重点:“根据课文内容,谈谈简单看法”。
本单元人物对话比较多,朗读指导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读好对话的语气。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 你知道什么是寓言吗?你听过什么寓言故事吗?2. 板书“寓言二则”,认识“寓、则”两个字,给生字组词,齐读课题。
3. 了解什么是寓言(“寓言”就是用小故事揭示大道理)。
4.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则寓言“亡羊补牢”,板书课题,相机指导书写“亡、牢”两个字,给生字组词。
学生齐读课题。
5. 在这个成语中,你有不理解的字吗?(认识并理解“亡、牢”两个字,并组词。
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文中指羊圈。
扩展:牛住的地方叫牛棚。
)6. 指名让学生试着说说成语“亡羊补牢”的意思。
【设计意图:学生回顾自己所听过的寓言故事,借此来理解什么是“寓言”,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课题中相机识字写字,提高了课堂学习的效率。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1. 过渡:老师来给你们讲一讲这个有趣的故事。
2.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倾听生字的发音。
3. 检查预习情况:①课件出示文中带有生字的句子。
②指名学生读,相机正音(“钻”是平舌音,前鼻音;“坊”是后鼻音;“此”是平舌音)。
③学习多音字:圈(圆圈、羊圈),钻(钻进去、钻石)。
4. 给生字组词。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课文12.寓言二则:亡羊补牢、揠苗助长 练习题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课文12.寓言二则:亡羊补牢、揠苗助长练习题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并回答问题。
1、通过学习《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我知道“亡”的意思是________,“牢”的意思是________。
丢失..羊圈.2、从“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养羊人对于街坊的劝告抱着________的态度。
养羊人第一次丢羊是因为________,第二次丢是因为_________。
不以为然羊圈有个窟窿.他没有及时把羊圈修补上.3、通过学习《揠苗助长》这则寓言,我知道“揠”的意思是___________,种田人想到了_________的“办法”帮助禾苗快些长高,他按自己的方法做了之后,结果_________。
拔...拔苗..禾苗都死了4、种田人犯了什么错误?从这则寓言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种田人错误。
种田人太急于求成了。
从这则寓言中,使我明白了。
从这则寓言中,使我明白了做事如果违反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会坏事。
二、照样子,写词语。
自言自语(....).(....).(....)(....)结结实实(....).(....).(....)(....)自由自在自高自大自私自利自吹自擂明明白白快快乐乐高高兴兴热热闹闹三、我知道寓言故事的成语:揠苗助长亡羊补牢守株待兔狐假虎威刻舟求剑叶公好龙四、选词填空。
劝说.劝告1、经过同学们的(....)后,他终于听从了大家的(....)。
焦急.镇定2、在危急关头,(....)只会适得其反,只有保持(....),才能最正确地处理问题。
糊涂.明白3、他看上去做事很(....),其实他心里(....)很多道理。
五、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选择正确的内容打上“√”。
1、“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这个人的话是说羊已经丢了,(不用应该)修羊圈了。
不用2、“他赶紧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
”“赶紧”一词说明他(知错就改知错不改)。
知错就改3、“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
部编版12.寓言二则(亡羊补牢 揠苗助长) 优质精品教学设计教案 二年级语文下册(含教学反思)人教版
12.寓言两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寓、则”等15个生字,会写“亡、牢”等8个字,会写“亡羊补牢、劝告”等5个词语。
2.朗读课文。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亡羊补牢”“揠苗助长”两个成语的意思。
3.比较句子的不同,能体会词语“赶紧、焦急”在句子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亡羊补牢”“揠苗助长”两个成语的意思。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收集寓言故事。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视频导入。
(课件播放《杞人忧天》的视频)学生观看后说一说故事情节及寄寓的道理。
2.小结揭题,随题识字。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我们从《杞人忧天》这个简短的故事中明白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像这样故事简短有趣,又含有深刻道理的文章,我们称为寓言。
(板书课题:寓言二则)(1)学习生字“寓”:整体认读音节(yù);形声字,“宀”表示住所,“禺”表声。
(2)学习生字“则”:平舌音,读“zé”;可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贝+刂=则。
(3)“则”是量词,相当于“篇、条”,那“寓言二则”是什么意思呢?(“寓言二则”就是说课文要给我们讲两个寓言故事。
)过渡:接下来我们来学习第一个寓言故事——《亡羊补牢》。
同学们,“亡”是什么意思呢?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1.学生自由读课文,争取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
2.读一读本课带拼音的生字,并圈出带生字的词语,再读一遍。
(课件出示词语)指名读、开火车读。
3.同桌合作互读,归类识字。
(1)字音识记:“亡、坊”是后鼻音,“圈、钻”是前鼻音,“牢”的声母是“l”,“钻、此”是平舌音。
(2)字形识记。
对比识记:亡—忙;钻—站;些—此。
熟字加偏旁:牛+宀=牢;方+土=坊;每+忄=悔。
形声字识记:“圈”的国字框像四周围起来的样子,声旁“卷”提示读音;“叼”的口字旁表示叼东西要用口,声旁“刁”提示读音。
4.扩词练习。
寓(公寓)(寓言)则(原则)(规则)亡(死亡)(逃亡)牢(牢固)(牢房)圈(羊圈)(牛圈)钻(钻研)(钻进)悔(后悔)(悔改)此(从此)(此时)坊(街坊)(书坊)5.指几名学生接力读课文,一人一个自然段,读后共同评议。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12、寓言二则《亡羊补牢》《揠苗助长
亡羊补牢
课文分析
通过学习《亡羊补牢》这则寓言,你理 解“亡”和“牢”这两个字的意思了吗?养 羊人两次丢羊都是什么原因?
“亡”是丢失的意思;“牢”指的是羊 圈。 养羊人第一次丢羊是因为羊圈有个窟窿; 第二次丢羊则是因为他没有及时把羊圈修补 上。
课文分析
从“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 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养羊人对于街坊的劝告 抱着什么样的想法?他这样的态度又导致了 什么样的后果?
个实验是怎么做的?从青蛙妈妈的话里,你知道了什么? 教师可以提供如下的提示:(出示句子,引导学生填空。) 青蛙妈妈带着小青蛙跳到岸上。她( )一颗石子,( )河里,河水 被激 起( )。波纹( ),又一圈圈地( )回来。
3、教师运用多媒体或图片等,进一步解释声波,加深学生对回声现 象的理解。 4、根据自己的理解,结合课件或图片,同桌或与周围的同学互相讲 解。 教师也可以根据本班学生实际选择如下方式进行提示:(1)声音的( ) 碰到桥洞的( ),要( )回来。这样,小青蛙就能听到( )啦。这 返回 来的声音就是( )。(2)你能用上“因为……所以……”的句式 来说说小 青蛙为什么能听到自己的回声吗? (三)拓展 1、出示句子:暑假里,妈妈带着小明大山里去游玩。她们来到山顶 上,小 明对着大山喊:“喂,我来啦!”对面的大山也喊了起来:“喂, 我来啦!” 小明感到非常奇怪。妈妈笑着说:“ 。” 小朋友都来做小明的妈妈,对你的同桌说说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呀? 2、平 时生活中你认为哪里还可以听到回声?你能来解释一下吗? 3、小结:关于声音还有许多奥秘,同学们课下去寻找吧! (四)实践 回家去做一个实验,拿一盆水,投入一颗小石子,观察水波纹碰到盆
1作者选择的事例有什么特点? 2作者是怎样把人物写生动、写具体的?把描写冯老师动 作、神态的句子画出 来,读一读。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亡羊补牢》-人教部编版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亡羊补牢》的故事情节、生字词以及故事寓意。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及时改正错误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故事情节的逻辑推理:二年级学生尚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对故事情节的逻辑推理较为困难,如理解故事中主人公为何会丢失羊,以及如何通过补牢防止损失。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引导:如何让学生从故事中体会到诚实守信、勇于承认错误并及时改正的价值观,是教学难点之一。
举例:针对生字词的运用难点,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填空、造句等练习,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运用所学词语。对于故事情节的逻辑推理,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如“为什么羊会丢失?”、“补牢后有什么好处?”等,帮助学生理解故事内涵。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引导方面,教师可以通过故事分享、角色扮演等互动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故事中的道理,从而培养其正确的价值观。
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对于故事寓意的理解存在一定难度。为了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我尝试通过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故事情节,从而加深对寓意的领悟。这种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我也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尝试更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如运用多媒体、实物展示等,让学生在直观的感受中更好地理解故事。
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表现出积极的参与态度,但在引导讨论时,我发现部分学生发言不够积极,可能是由于他们对问题理解不够深入。因此,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帮助他们更好地展开思考。
此外,今天的课堂总结环节,学生们的反馈让我感到他们对本节课的知识点掌握得还不错。但我也注意到,仍有部分学生对某些知识点存在疑问。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关注这部分学生,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和帮助。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亡羊补牢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亡羊补牢说课稿(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亡羊补牢说课稿【第1篇】说教学目标:1、认读、会写本课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寓言的寓意。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
2、复述课文内容。
说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同学们喜欢听语言故事吗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寓言故事呢(生说)这些寓言故事都是通过一个故事告诉人们一个道理。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寓言两则中的第一则寓言《亡羊补牢》(说板书课题,齐读)二、理解题目1、“亡羊补牢”是个成语。
通过预习,你知道这个成语中的“亡”和“牢”分别是什么意思吗(亡:丢失。
牢:关牲口的圈,课文中指羊圈)2、能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吗三、初读课文1、这则寓言到底讲了一件什么事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词语:羊圈后悔劝告窟窿街坊寓言(1)自由读词(2)第一行谁来读(指名读)请同学们看第一行的词,有一个字的读音比较特殊,找到了吗(圈:多音字)(3)第二行谁来带读(指名读)同学们在读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现哪几个字的读音需要我们注意(坊和窿读轻声)(4)一起把这几个要注意的词再读一读。
(5)齐读这些词。
3、指导书写过渡:窟窿这个词不仅读音特殊,字形也比较复杂。
这两个字是同偏旁同结构的字,它们的偏旁都是“穴”,“窟”的下面是“屈服”的“屈”,“窿”的下面是“隆重”的“隆”。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窿”字在书写时需要注意什么(1)生观察。
(2)师范写,(3)生练写并展示。
四、再读课文1、这篇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5个)请5位同学站起来读一读,其他同学注意听他们读的怎么样,并且边听边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1)指名读课文,(2)生评价。
2、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故事的内容。
3、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呢(2次)(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1-4自然段,找出养羊人第一次丢羊的原因。
可以动笔在书上划一划。
汇报: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
部编本二年级语文下册《亡羊补牢》教案【三篇】
【导语】《亡⽺补牢》内容浅显易懂,故事情节简明有趣,但寓意深刻。
选这篇课⽂的主要意图是让聋哑学⽣了解寓⾔表达上的特点,把握故事内容,结合⽣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 ⼀、揭题导⼊ 1、今天我们要学习⼀个寓⾔故事,故事的题⽬叫“亡⽺补牢”。
谁来读。
2、请给“亡”组词,“死亡、灭亡”,请给“牢”组词。
“监牢、坐牢”。
师:那“亡⽺补牢”⾥的“亡”、“牢”是什么意思呢?让我们⼀起⾛进故事,读了故事你就会明⽩的。
⼆、初读解题。
1、⾃由地去读读课⽂,读准字⾳,读通课⽂。
2、下⾯⽼师请⼏位⼩朋友来读读课⽂,其他⼩朋友想⼀想“亡、牢”的意思。
3、读着,读着,你们知道“亡、牢”的意思了吗? ①你说,哦,“亡”是丢失的意思,因为被狼叨⾛了,养⽺⼈的⽺丢失了。
②“牢”的意思呢?→你说,是指⽺圈,⽺圈就是⽺住的地⽅。
对,街坊说的修⽺圈就是补牢。
③那“亡⽺补牢”连起来就是丢失了⽺后去修⽺圈。
三、精读 1、那养⽺⼈共丢失了只⽺?(对两只),请你找出句⼦读⼀读。
2、你读,出⽰句⼦:“⼀天早上……叨⾛了。
”“第⼆天早上……叨⾛了。
”第⼀句这句话⾥⽣字很多,“⽺圈”的“圈”是个多⾳字,还有⼀种读⾳是圈quān,圆圈的圈。
窟窿,要注意读好轻声,齐读。
全班⼀齐读这两句话。
3、读着读着,你知道了什么? →你说。
对呀,⽺丢失的原因,主要是⽺圈破了个窟窿→这该死的窟窿让他丢失了两只⽺,太可惜了,谁来读。
4、养⽺⼈丢了第⼀只⽺,⼜丢了第⼆只⽺,其中还有别的原因吗? →你说,对他不听街坊的劝告。
→师“街坊”就是指谁?(邻居) →下⾯就请同桌同学⼀⼈当街坊,⼀⼈当养⽺⼈来演⼀演,说⼀说,开始练习。
→展⽰表演读: →看了他们的表演,你们有什么要说的吗? →⽣1:这位街坊在劝别⼈,让⼈感觉到他的真诚。
⽣2:街坊的劝说让⼈感到他⾮常担⼼ 谁再来当当街坊劝⼀劝。
→养⽺⼈表演得怎样? →⽣1:→养⽺⼈在说这句话时感受到⽆所谓,满不在乎的 →谁再来说⼀说 →“⽺已经丢了,还修⽺圈⼲什么呢?”意思就是说……你说,对,意思就是不⽤修⽺圈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过程
达标检测
一、谈话激趣
1.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为什么?
2.今天,我们接着学习另一则寓言。看老师写课题:亡羊补牢。
3.指名读,齐读。
7.你还知道哪些寓言故事?请写下来。
二、理解题意
1.“亡羊补牢”是个成语,这个成语中有不理解的字吗?
2.指名解疑,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6)指名读,评议。
5.让我们来看看他不听劝告的结果。
(1)指名读第4自然段,评议。
(2)为什么要读好两个“又”字?联系第一节,想一想。
(3)齐读第4自然段。
(4)刚才我们学习的片段,如果用题目中的两个字来概括,就是——(亡羊)。
6.指名表演这个片段,注意:可适当增加一些内容,如人物的心理活动可通过语言、动作来表现。
五、体会寓意
1.再次出示投影,这个人在?
2.同桌表演后指名上台演,并指导评价。
3.如果这个人再不修羊圈,会出现什么后果?
4.揭示寓意: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犯了错误,只要(),就()。
5.在生活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看法。同桌互议,再指名交流。(眼睛近视,沙尘暴,环境污染……)
12.“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意思是()
A.羊已经丢了,没有必要再修羊圈。
B.羊已经丢了,应该把羊圈修好。
1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丢羊人丢了第二次羊后,他赶紧,把羊圈。从此,。
14.照样子,把句子写具体。
例: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
他在房间里()。
他在沙发上()。
15.“亡羊补牢”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5)将这句话换一种说法。(要是……就……如果…就……)
(6)但是他转念一想,现在修还不算晚,为什么?
(7)他的想法对不对?从哪儿读出?(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8)“从此”是什么意思?指导学生用“从此”造句。
10.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文中的丢羊人第一次丢羊是因为。第二次丢羊是因为。
11.街坊是怎样劝告丢羊人的?画出文中的句子。
2.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引导评议。
3.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
4.小结:可见读书前我们的猜测是完全正确的,读书就要这样边读边想,读前要想,读中也要想。
9.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juàn quàn
羊圈()圆圈()
圈养()圈画()
4、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课文哪几个小节讲丢羊的?
(二)街坊劝告,他不听。
(1)“街坊”就是——(邻居),注意“坊”读轻声。
(2)街坊是怎么劝的?指名读,读出劝告的语气。
(3)引导评议,齐读。
(4)可养羊人呢?指名读,评议。(读出他的无所谓,毫不在意)
养羊人是这样说的,你猜他心里会怎样想?
(5)你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养羊人却漫不经心,不听劝告。同桌分角色朗读。
这些都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亡羊补牢”。
六、总结全文。
1.再读课题,理解题意。(本义,引申义)
2.所以,“亡羊补牢”后面往往跟着一句话——“未为迟也”。自己读读,理解它的意思。
3.总结学习寓言的一般方法:理解题意——理解内容——联系实际,体会寓意。
7.第二次丢羊后,养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自由读第5自然段,画出有关句子。
8.讨论交流:
(1)养羊人是怎么做的?出示投影,看图说话。
(2)指名读文中句子,评议。
为什么要读好“赶紧”?能否去掉?(改正错误,不能拖延)
(3)养羊人为什么会这么做呢?引读描写他心理的句子。
(4)指导读这句话,读出他的后悔之情。
2.自由读1~4自然段,思考:养羊人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还会丢第二只?
3.同桌互议。
4.集体交流:
(一)羊圈破了个窟窿。
(1)出示生字卡片“窟窿”,指名读,注意“窿”读轻声。“窟窿”就是——(洞)。
(2)齐读这句话。(第三句)
(4)第三句讲了丢羊的原因,那前两句讲了什么?引读前两句。
(5)理清这小节三句话之间的联系。
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3.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4.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为什么丢羊?为什么补羊圈?)
5.再读课题,从“补牢”这个词你能猜出丢羊的原因吗?
8.“亡羊补牢”的意思是。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你的猜想对不对呢?让我们来读课文。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