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乙肝如何避免耐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治疗乙肝如何避免耐药
我国患有慢性乙型肝炎的人数众多,据统计总共约2000万-3000万例。
慢性
乙肝一般难以根治,患者需要长期接受抗病毒治疗才能稳定病情,避免恶化。
然
而随着抗病毒药物的广泛使用,原本对病毒有效的药物抗药性连年上升,病毒水
平不降反增,抗病毒疗效降低,肝脏损害加重,患者进展为肝硬化、肝癌等并发
症的风险大大增加。
因此,积极防范、应对和管理抗病毒药物的耐药对于乙肝患
者控制病情至关重要。
研究表明,耐药的发生既存在药物因素同时也与患者用药
习惯有关,随着药物研发的进展,当前只要患者能够正确用药基本不会发生耐药
的情况。
有些患者对此可能不够了解,对此,本文将总结四条与耐药有关的要点。
本文分享的内容仅供参考,慢性乙肝患者的一切用药方案均应以医生的临床诊断
为准。
一、优先选用强效低耐药的抗病毒药物
乙肝耐药的原因主要在于乙肝病毒的特异性变异。
病毒的复制能力很强,每
天在体内大量复制的过程中,经常发生突变,有些病毒变异的部位恰好是抗病毒
药物发挥作用的位点,这时药物就会失去效用,发生变异的病毒将能够繁殖出更
多的耐药病毒,导致病毒出现反弹。
治疗乙肝的药物是影响耐药产生的重要因素,不同的药物耐药性不同。
在临
床治疗中,第一代核苷酸类似物药物治疗三年发生耐药的比例高达53%-76%,如
拉米夫定(LAM)。
第二代药物同样没能彻底解决耐药问题,制药病毒出现一个
耐药位点的突变就会发生耐药,临床研究表明阿德福韦酯(ADV)治疗五年耐药
发生率约29%-42%;替比夫定(LdT)耐药发生率低一些,但五年发生率也达到11%-24%。
上述药物因为耐药率相对较高,目前已经不再作为治疗的首选,取而代之的
是恩替卡韦(ETV)、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TAF)、富马酸替诺福韦酯(TDF)等抗病毒作用强、耐药变异率低的药物。
恩替卡韦需要病毒的3个耐药位点发生
突变才会产生耐药,而替诺福韦至今未发现存在明确的耐药位点,因此第三代药
物的耐药性强。
研究表明,治疗六年后,ETV耐药发生率仅1.2%;而在临床实验中,TAF、TDF分别治疗144周、288周后耐药率均为0,直到2018年,才在韩国
出现TDF的首次耐药。
当前,美国、欧洲、中国肝病学会均将恩替卡韦、替诺福
韦推荐为一线药物,对于首诊的患者,使用这类药物基本可以杜绝发生耐药的可
能性,避免后续出现乙肝耐药危害治疗进程,同时加重患者心理负担。
二、遵医嘱用药
一项2016年的调查表明,约35%的乙肝患者没有接受抗病毒治疗。
慢性乙型
肝炎目前基本难以治愈,只有长期接受抗病毒治疗才能控制病毒载量,预防疾病
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纤维化。
抗病毒药物不会缩短患者的寿命,也不会对健康的工
作和生活产生负面影响,积极治疗才更有利于乙肝的临床治愈。
患者在抗病毒治疗期间使用核苷酸类似物药物时,要提高用药依从性,按时、足量服药,可以每日固定时间吃药,订闹钟提醒,避免遗忘。
临床上发现不少没
有严格遵医嘱服药从而出现乙肝耐药的患者。
只有每天按时服药,血液中的药物
才能维持到足以有效抑制病毒的浓度,如果擅自减量服用,病毒抑制不彻底,更
可能发生耐药性变异,加重病情。
三、定期检测治疗效果
在治疗期间,患者还应按照医生的要求,定期检测乙肝病毒DNA水平,通过
测定其动态变化可以在早期观察病毒是否出现耐药变异,便于医生及时评估是否
换药。
一般在治疗12周时,若乙肝病毒DNA水平下降<1log拷贝/ml,意味着此
药物治疗对该患者无效,医生会考虑换药;等到24周时,乙肝病毒DNA水平为300~<10000拷贝/ml,且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可以继续进行治疗,但应保持
复查频率,若此时乙肝病毒DNA水平<300拷贝/ml,则可以适当延长复查的间隔
时间。
四、规范换药
对于那些已经患病多年,持续使用第一代或第二代药物的患者,如果确认出
现耐药,可以通过换药来提升疗效,部分比较棘手的患者可以适当采用联合用药
的方案来减少耐药的可能。
换药应在医生的诊断、监督下进行,患者千万不能擅
自更换药物,如果因为擅自换药对多个药物产生耐药性,后果就比较严重了。
有些患者在特殊情况下可能无法买到常吃的药厂研制的药物,这时可以选购
其他药厂的同类药物作为权宜之计。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不同药厂的药物化学结
构式一样,且均经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审批上市,但如非紧急情况,也
不建议擅自更换来自不同药厂的药物,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避免发生耐药。
结语
乙肝耐药是指原本具有疗效的抗病毒药物,失去疗效或疗效大幅下降,导致
病毒水平反弹,肝脏损害加重。
乙肝耐药的发生机制在于病毒在大量复制的过程
中产生基因突变,导致药物作用点位出现变异,药物随之失效,这个过程与乙肝
病毒、药物以及人体免疫因素均存在关联。
因此,初次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乙肝
的患者,优先选用高效低耐药的药物,提高治疗依从性,定期监测,预防耐药的
发生,发现耐药及时改变治疗方案,如此才能有助于乙肝治疗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