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种黄酮对脂肪肝细胞氧化应激的影响_谢丽阳

合集下载

黄酮的作用

黄酮的作用

黄酮的作用黄酮的功效是多方面的,它是一种很强的抗氧剂,可有效清除体内的氧自由基,如花青素、花色素可以抑制油脂性过氧化物的全阶段溢出,这种阻止氧化的能力是维生素E的十倍以上,这种抗氧化作用可以阻止细胞的退化、衰老,也可阻止癌症的发生。

黄酮可以改善血液循环,可以降低胆固醇,向天果中的黄酮还含有一种PAF抗凝因子,这些作用大大降低了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也可改善心脑血管疾病的症状。

被称为花色苷酸的黄酮化合物在动物实验中被证明可以降低26%的血糖和39%的三元脂肪酸丙酯,这种降低血糖的功效是很神奇的,但更重要的是它对稳定胶原质的作用,因此它对糖尿病引起的视网膜病及毛细血管脆化有很好的作用。

黄酮可以抑制炎性生物酶的渗出,可以增进伤口愈合和止痛,栎素由于具有强抗组织胺性,可以用于各类敏感症。

一项由荷兰专家主持的研究发现:由4807位参与者的实验表明,每天饮375毫升绿茶的人,其心脏病的发病概率是那些不喝茶的人的一半;致命性心脏病发病率只有三分之一。

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绿茶中所含的黄酮(<<美国临床营养学>>2002.4.25)。

来自南太平洋岛国的向天果,富含33种类黄酮,可以帮助人体改善血液循环,提高免疫力,是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患者的福音。

蜂胶是蜂蜜从植物新生枝芽或树皮上采集的树胶,混以自身分泌加工而成的芳香胶状体。

4-5万只蜜蜂,一年仅能采到40g-60g左右的蜂胶,被誉为“紫色黄金”。

蜂胶皇是蜂胶中的极品,其总黄酮含量高达9300mg以上,且其余成份黄金配比,协同作用。

科学家们给予蜂胶皇许多美称:血管清道夫、血糖守护神、抗癌勇士、天然免疫增强剂。

服用或者注射黄酮后,肝脏中微量的黄酮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药物代谢酶的活性。

但是高浓度的黄酮能诱导很多药物代谢酶的表达,使药物代谢酶增多。

浅谈黄酮类化合物的来源及种类

浅谈黄酮类化合物的来源及种类

浅谈黄酮类化合物的来源及种类来源:北京协和药厂作者:刘东旺发布时间:2009-06-08 阅读次数:2391 黄酮类化合物的来源黄酮类化合物类型多样,天然黄酮类化合物是植物体多酚类的内信号分子及中间体或代谢物,包括黄酮(flavone)、异黄酮(isoflavone)黄酮醇(flavonol)异黄酮醇(isoflavonon)、黄烷酮(flavanoe)、异黄烷酮(isoflavanone)、查耳酮(chalcone)等,最集中分布于被子植物中。

如黄酮类以唇形科、爵麻科、苦苣苔科、玄参科、菊科等植物中存在较多;黄酮醇类较广泛分布于双子叶植物;二氢黄酮类特别在蔷薇科、芸香科、豆科、杜鹃花科、菊科、姜科中分布较多;二氢黄酮醇类较普遍地存在于豆科植物中;异黄酮类以豆科蝶形花亚科和鸢尾科植物中存在较多。

在裸子植物中也有存在,如双黄酮类多存在松柏纲、银杏纲和凤尾纲等植物中。

黄酮类化合物具有能够改变机体对变能反应原、病毒及致癌物反应的能力,并保护机体组织不受氧化性侵袭的伤害,因此具有"天然生物反应调节剂"的美称。

黄酮类化合物一般存在于蔬菜和水果的可食性果肉中。

当把它们从中分离出来后,其味道有些发苦,如桔子、柠檬、葡萄和柚等这些柑桔类植物是黄酮类化合物特别丰富的来源。

许多植物如樱桃、葡萄、蔷薇果、青椒、花茎甘蓝、洋葱和番茄等,以及许多草药如越桔、银杏、乳蓟等都含有高质量的黄酮类化合物。

此外,多种植物的叶、干和根部也发现了一些黄酮类化合物,如山茶花报春黄甙(干燥后用来生产绿茶和黑茶)的叶子,松树皮和成熟和葡萄籽是各种黄酮类化合物的最好来源。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酮类化学物质在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和抗肿瘤方面具有明显的药理作用。

特别是黄酮类化合物的抗氧化性质,已经引起专家学者们的广泛关注。

许多以黄酮类成分为主的制剂已用于保健品、食品、和药品等领域。

2 黄酮类化合物的种类目前已经发现了四千多种黄酮类化合物,这些化合物由于其化学结核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特性。

黄酮类化合物分类

黄酮类化合物分类

黄酮类化合物分类
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具有黄酮骨架的天然有机化合物,根据其化学结构和生物活性的差异,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 黄酮醇类(Flavonols):如槲皮素(Quercetin)、芦丁(Rutin)、花青素(Anthocyanins)等,具有较强的抗氧化和抗炎活性。

2. 黄酮酮类(Flavones):如黄酮(Apigenin)、山奈酚(Naringenin)等,具有抗菌、抗肿瘤和抗炎活性。

3. 黄酮甙类(Flavonoid glycosides):是黄酮类化合物与糖分子结合形成的化合物,如异鼠李素(Isoquercitrin)、槲皮素-3-O-葡萄糖苷(Quercetin-3-O-glucoside)等,在草药中常见。

4. 黄酮类异黄酮(Isoflavones):如大豆异黄酮(Genistein)、大豆黄酮(Daidzein)等,是一类特有于豆科植物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雌激素样活性和抗氧化活性。

5. 黄酮类黄酮酶抑制剂(Flavonoid enzyme inhibitors):如橙皮素(Quercetin)、杂黄酮(Luteolin)等,具有抑制多种酶活性的作用,如酪氨酸酶、脂氧合酶等。

以上是黄酮类化合物的一些常见分类,具体的分类还有很多细分的类别,根据其结构和功能的差异而来。

田基黄中三个黄酮类化合物保肝退黄作用的实验研究

田基黄中三个黄酮类化合物保肝退黄作用的实验研究

Hyeiu p r m 。 啪 T u b Me o s ct ea ci uym dl idcd b C d D a ioaats ee c 疵 hm .【 t d 】A ueh p t jr oe u e yC ha — m ngl o w r h i n s n n ce
化合物对血清总胆红索 ( .I ) TBL 的影响 。 结果 】 【 异槲皮苷 、 槲皮苷 、 田基黄苷 均能显著抑制 c h和 D G l c — a 所致 的大 鼠血清 A T和 A T升高 , A I L S 对 HT所致的小 鼠血清总胆红索升高有 明显 的降低作用 。【 结论 】田基黄 中 3
u e v s g t e e e to e tr efa o od n t e S r m T a d AL e es ap a n p t y i t ic a ae s d t i e t a e t f t e v n is o u AS n T l v l; l h - a h l o h o y n t on i h c fh h l h e h s
E p r na td fT reF a o od s ltd fo H p r u jp nc m h n . x e i tl u yo h e lv n isIoae r m y ei m o i me S c a u T u b
o p tp o e t e a d J u d c - e e i g Efe t n He a o r tc i n a n ie r l vn f cs v i
guoie 、 lcs ) 田基黄苷( urei一 一 — ramo ) d Q e t 7 B D—h n s 3个黄 酮类化合物 的保肝退 黄作用 。【 e n e 方法 】选 用四氯化碳

山楂总黄酮对人肝细胞低密度脂蛋白受体表达的影响

山楂总黄酮对人肝细胞低密度脂蛋白受体表达的影响

山楂总黄酮对人肝细胞低密度脂蛋白受体表达的影响黄晓黎;陈益民;骆丰【摘要】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xpression of HepG2 low-density lipoprotein(LDL) receptor affected by hawthorn flavones. Methods MTT method was used to screen appropriate hawthorn flavone concentrations for cul-ture of the HePG2 line.The numbers and activity of LDL receptorwere measured by cell immunity technology and flow cytometer technology. Results With the increase in concentration of hawthorn flavones, the expression and activity of HepG2LDL receptorincreased. With 5-25 μmol/L amount of hawthorn flavone,the geometric mean of flu-orescene value of LDL receptors on 10000 HepG2cells was11.21, 14.39, 19.67 and the activity value was 6.34,10.11,16.77,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Hawthorn flavones can up-regulate the expression of LDL receptorson HepG2.%目的:观察山楂总黄酮对人肝细胞(HePG2)低密度脂蛋白受体表达的影响。

过度摄入黄酮的潜在危害

过度摄入黄酮的潜在危害

过度摄入黄酮的潜在危害黄酮是存在于许多水果、蔬菜、茶和红酒中的植物化合物。

在适量的摄入下,黄酮具有许多健康功效,例如预防心脏病和癌症等。

但是如果摄入过量,黄酮也可能对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本文将讨论过度摄入黄酮的潜在危害。

黄酮的功效黄酮是一类天然的化合物,包括一系列的亚类,如异黄酮(isoflavones)、黄酮类(flavones)和花青素(anthocyanins)等。

这些天然化合物都是通过摄入水果、蔬菜等植物性食品获得的。

许多研究表明,适量的摄入黄酮会对健康产生诸多益处。

主要的益处包括:防止心血管疾病黄酮具有抗氧化和抗炎作用,可帮助减少血管内膜的脂质沉积以及血管内膜炎症,能够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氧化程度,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从而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抗癌作用黄酮可以帮助消除体内的自由基,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减少DNA损伤并促进细胞凋亡。

这些特性使得黄酮成为一种潜在的抗癌化合物。

降低糖尿病风险黄酮可促进胰岛素分泌,增强细胞对胰岛素反应,并且能够抑制肝脏内葡萄糖生成,从而对于糖尿病的控制和治疗有积极帮助。

减少骨质疏松风险许多研究表明,饮食中黄酮的摄入量与骨密度呈正相关关系,正常摄入黄酮可以减少骨质疏松症的风险。

黄酮的过度摄入可能会产生负面影响虽然适量的黄酮摄入有许多健康益处,但是高剂量的黄酮摄入可能会带来潜在的危害。

消化不良黄酮是天然的抗生素和抗菌剂,但是高剂量的黄酮会抑制人体内有益的肠道细菌,从而容易引起消化不良症状,包括腹胀、腹泻和便秘等。

肝脏功能损害摄入过量的黄酮可能会对肝脏功能产生负面影响,尤其是含有黄酮的植物性补品可能会对肝脏产生毒性作用,导致肝损伤等问题。

雌激素作用由于黄酮有些类似雌激素,摄入过量的黄酮可能会对体内雌激素的水平产生负面影响,引起女性月经异常、男性不育和其他生殖系统问题。

引起过敏和免疫问题多数黄酮可作为抗氧化剂和免疫调节剂使用,但摄入过量会打乱免疫平衡,从而导致敏感反应,如过敏性鼻炎、支气管炎等。

氧化应激对3T3-L1脂肪细胞MCP-1、PAI-1、脂联素表达的影响

氧化应激对3T3-L1脂肪细胞MCP-1、PAI-1、脂联素表达的影响

氧化应激对3T3-L1脂肪细胞MCP-1、PAI-1、脂联素表达的影响张秀娟;王丽静;刘小莺;夏文燕;刘礼斌【摘要】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the oxidant t-BHP on the expression of adipokines (MCP-1 ,PAI-1 , adiponectin) in 3T3-L1 adipocytes and to discuss the possible mechanisms underlying adi-pocytes dysfunction induced by oxidative stress. Methods 3T3-L1 pre-adipocytes -were differentiated into adipocytes. At 24 h after exposure to t-BHP at concentrations ranging from 100 to 500 mmol/L for lOmin, Cell viability was determined by Methylthiazole tetrazolium (MTT) ;The mRNA levels of MCP-1 , PAI-land adiponectin were measured by quantitative real-time 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eal Time-PCR) at 8 h after t-BHP treatment, Real Time-PCR was used to detect MCP-1 , PAI-1 and adiponectin in cells treated -with 500 mmol/L t-BHP for 10 min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 (2, 4 , 8, 12, 24 h). Results (1)A treatment of t-BHP has little impact on 3T3-L1 adipocytes cell viability. (2) 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 demonstrated that the mRNA level of adiponectin was down-regulated and the expressions of the MCP-1 and PAI-1 -were markedly elevated dose-dependently after the treatment -with t-BHP. (3) A 10 min exposure to 500 mmol/L t-BHP affected mRNA expressions of adiponectin, MCP-1 and PAI-1 in 3T3-L1 adipocytes cells in a time dependent manner. Conclusion Oxidative stress increased MCP-1 , PAI-1 mRNA expression and decreased gene expression of adiponectin, all of which could result inadipocytes dysfunction.%目的观察氧化物质第三丁基过氧化氢(t-BHP)对3T3-L1脂肪细胞表达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1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脂联素的影响初步探讨氧化应激引发脂肪细胞功能障碍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培养3T3-L1脂肪细胞,将其诱导分化为成熟的脂肪细胞,不同浓度t-BHP(100,200,300,400,500 μmol/L)作用10 min后继续培养.MTT比色法检测24 h时3T3-L1脂肪细胞的存活率;荧光定量PCR检测8 h时MCP-1、PAI-1、脂联素的表达,Real-time PCR检测t-BHP(500 μmol/L,10 min)作用于3T3-L1脂肪细胞后不同时间点(2,4,8,12,24 h)MCP-1、PAI-1、脂联素的表达.结果 (1) t-BHP对3T3-L1脂肪细胞的存活状态无明显影响;(2)t-BHP可剂量依赖性的降低脂联素而增加MCP-1、PAI-1 mRNA的表达;(3)500 μmol/L的t-BHP对脂联素、MCP-1、PAI-1的调节具有时间相关性.结论氧化损伤能够促进MCP-1、PAI-1的表达、抑制脂联素的表达,这是其介导脂肪细胞功能障碍的可能机制之一.【期刊名称】《福建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2(046)001【总页数】6页(P1-6)【关键词】氧化性应激;过氧化氢;3T3-L1细胞;趋化因子CCL2;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脂联素【作者】张秀娟;王丽静;刘小莺;夏文燕;刘礼斌【作者单位】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内分泌科,福州 350001;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内分泌科,福州 350001;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内分泌科,福州350001;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内分泌科,福州 350001;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内分泌科,福州 35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87;R589;R329.24;R341.31;R345.46;R977.3;R977.6脂肪组织作为重要的内分泌器官,其分泌功能也逐渐被人们认识,成为新的研究热点。

山楂黄酮与运动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影响的研究现状

山楂黄酮与运动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影响的研究现状

219科技资讯 S CI EN CE & T EC HNO LO GY I NF OR MA TI ON 学 术 论 坛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liver disease,NAFLD)是一种无过量饮酒史肝实质细胞脂肪性变和脂肪贮积为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症。

近年来,我国的NAFLD发病率明显上升,已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为了有效的治疗NAFLD,本文对NAF LD的预防和治疗综述如下,以便更全面的了解和干预NAF L D 。

1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机制从发病机制来说,有两个方面:二次打击理论。

胰岛素抵抗导致肝脏的脂肪沉积,成为NA FL D发病中的首次打击;而在此基础上发生的氧化应激和脂质过氧化损伤,成为NA FL D发病中的第二次打击,从而导致肝脏的炎症。

经研究它还与人的瘦素、肿瘤坏死因子、脂联素、细胞色素氧化酶等因素密切相关。

上述因素在N A F L D 的形成、炎性改变及纤维化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除此之外,血流动力学改变、铁超载等可能也参与NAFLD的形成。

Bacon首次报道在许多N A F L D 的病人中存在血清铁水平升高、铁超载的现象。

而另一研究表明,铁超载并不是N AF LD 的危险因素,高铁血症只存在于40%的N A F L D 的病人中,转铁饱和度仅在5%的病人中增加,而且发现血清铁、转铁饱和度和肝脏铁沉积不能作为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危险因素。

2 不同提取物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干预NAFLD的发生往往伴随着其它疾病的发生。

大量研究表明,肥胖儿童N A F L D 和BM I、血脂紊乱、Ho ma -I R密切相关,是M S的肝脏表现。

肥胖、血脂紊乱、糖代谢异常、高血压和I R 既是M S 的组成成分,也是N AF LD 发病的危险因素,而在N A FL D 人群中M S 的患病率也明显高于单纯肥胖人群。

(1)MDA是最主要的脂质过氧化物,可形成蛋白加合物,刺激机体产生抗体,介导免疫损伤。

黄酮类化合物在不同氧化体系中的抗氧化作用研究

黄酮类化合物在不同氧化体系中的抗氧化作用研究

黄酮类化合物在不同氧化体系中的抗氧化作用研究
胡春;丁霄霖
【期刊名称】《食品与发酵工业》
【年(卷),期】1996(000)003
【摘要】本文采用化学发光体系,TBA法、Rancimat法研究了黄酮类化合物在不同体系中对过氧化作用的抑制,研究发现,黄酮类化合物抑制脂质过氧化同其结构密切相关,可能是黄酮类化合物在抑制脂质过氧化的过程中机理不同所致,并进行了讨论,提出了黄酮类化合物清除活性氧的有效酚羧基的概念。

【总页数】8页(P46-53)
【作者】胡春;丁霄霖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202
【相关文献】
1.麦胚黄酮在不同氧化体系中的抗氧化作用的研究 [J], 翟爱华;赵明生
2.香蕉皮中黑色素的提取及其对不同油脂的抗氧化作用研究 [J], 刘晓娜;蒋慧兰;林广宇;何微;蔡秋彤
3.异黄酮类化合物在不同氧化体系中的作用研究 [J], 孙克杰;汤坚
4.当归不同提取液中阿魏酸、咖啡酸含量及抗氧化作用的比较研究 [J], 管西芹;毛近隆;闫滨;王丹丹;张欣欣;周洪雷
5.香蕉皮中黑色素的提取及其对不同油脂的抗氧化作用研究 [J], 刘晓娜;蒋慧兰;林广宇;何微;蔡秋彤;李凤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豆黄酮对机体疲劳应激下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大豆黄酮对机体疲劳应激下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大豆黄酮对机体疲劳应激下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江芸;高峰【期刊名称】《食品科学》【年(卷),期】2005(026)009【摘要】以26名健康大学生志愿者为受试对象,采用逐级递增负荷疲劳运动方式,研究大豆黄酮对机体疲劳应激下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疲劳运动后人体血清CAT、SOD酶活性有所增加,而GSH-Px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血清MDA含量有所升高;服用大豆黄酮后进行疲劳应激,三种抗氧化酶活性均升高,且均稍高于对照组应激后水平,其中GSH-Px活性显著高于服用前(p<0.05),SOD活性极显著高于服用前(p<0.01),显著高于服用后(p<0.05),MDA含量几乎没有较多变化,且与对照组应激后水平相比有所降低.结果表明,大豆黄酮能明显增强应激机体的抗氧化能力,减少应激机体的自由基产生,具有一定的抗应激效应.【总页数】3页(P531-533)【作者】江芸;高峰【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金陵女子学院食品科学系,江苏,南京,210097;南京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江苏,南京,21009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539【相关文献】1.后腹腔镜手术对局限性肾癌患者机体抗氧化能力与疼痛应激状态的影响 [J], 徐洋涛;潘岩;孙志青;刘晨溪2.大豆黄酮对热应激状态下泌乳后期奶牛部分生化指标的影响 [J], 刘德义;贺绍君;刘世清;唐义国;李升和;靳二辉;陈会良3.日粮中添加大豆黄酮对大鼠生长及疲劳应激反应能力的影响 [J], 江芸;高峰4.女贞子、五味子、四君子汤和大豆黄酮对蛋鸡在热应激状态下抗氧化功能的影响[J], 马得莹;单安山;陈志辉5.大豆黄酮对急性热应激条件下公鸡睾丸发育、精液品质和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影响 [J], 黄金明;王根林;刘兆彬;张利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灵芝三萜抑制氧化应激对大鼠高脂性脂肪肝的防治作用

灵芝三萜抑制氧化应激对大鼠高脂性脂肪肝的防治作用

灵芝三萜抑制氧化应激对大鼠高脂性脂肪肝的防治作用殷晓芹;王爽;常珊珊;陈潇;徐济良【摘要】Objective: To research the effect of Ganoderma Triterpene on inhibiting the oxidative stress of hyperlipidemic fatty liver in rats. Methods: SD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normal control group (NG),the model group (MG),the Ganoderma Triterpene groups of low,middle and high doses (GT-LG,GT-MG and GT-HG) and the Simvastatin group (SV).The rats were fed with high fat diet to prepare the model of hyperlipidemic fatty liver in rats. After administration for 12 weeks, rats in each group were determined with the following indexes: total cholesterol (TC), triglyceride (TG),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C) an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C)in serum as well as the contents of SOD,MDA,GSH-Px and T-AOC in hepatic tissues. Histopathological changes of hepatic tissues were observed under light glass.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model group,both the GT-M group and the GT-H group showed obvious decreases in TC,TG and LDL-C (P<0.05 or P<0.01), while the GT-H group showed distinct increase in HDL-C (P<0.05). Both GT-M group and the GT-H group showed clear decreases in MDA(P<0.05 or P<0.01) and evident increases in SOD,GSH-Px,T-AOC(P<0.05 or P<0.01). It may be related to the expressions of NOX2 proteins down-regulated by GT-HG (P<0.05).The GT-M group and the GT-H group proved strikingly lighter in fatty degeneration of hepatic cells. Conclusion: Ganoderma Triterpene can remarkablely reduce the blood fat level of hyperlipidemicfatty liver in rats and efficaciously inhibit oxidative stress,showing some effects on preventing and treating hyperlipidemic fatty liver in rats.%目的:探讨灵芝三萜抑制氧化应激防治大鼠高脂性脂肪肝的作用。

山楂叶总黄酮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肝细胞抗氧化作用的研究

山楂叶总黄酮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肝细胞抗氧化作用的研究

山楂叶总黄酮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肝细胞抗氧化作用的研究黎运呈;王艳;郑迪;盛国光;高莉;徐建良【摘要】目的:探讨山楂叶总黄酮(HLF)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细胞抗氧化影响的干预机制.方法:NAFLD细胞模型采用人肝L-02细胞诱导,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水飞蓟素组和山楂叶总黄酮组(简称HLF组)共4组,运用HLF进行干预,采用试剂盒提供的方法检测各时间点各组细胞MDA、SOD、CAT和GSH-ST的含量.结果:模型组细胞MDA含量随时间变化明显高于其他组,与水飞蓟等组和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模型组细胞SOD、CAT和GSH-ST活力在各个时间点均明显低于其他组,与水飞蓟组和HLF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HLF能显著降低NAFLD肝细胞MDA含量,提高肝细胞SOD、CAT和GSH-ST活力,延缓或阻止NAFLD的进展.【期刊名称】《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年(卷),期】2019(029)001【总页数】3页(P54-56)【关键词】山楂叶总黄酮;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肝细胞;脂质过氧化【作者】黎运呈;王艳;郑迪;盛国光;高莉;徐建良【作者单位】浙江省舟山医院感染科浙江舟山,316004;浙江省舟山医院感染科浙江舟山,316004;浙江省舟山医院感染科浙江舟山,316004;湖北省中医院肝病科;湖北省中医院肝病科;湖北省中医院肝病科【正文语种】中文肝脏是机体脂肪代谢的重要器官,肝细胞在脂肪的氧化、代谢、转化、储存中均起关键作用,也是内源性和外源性脂肪代谢的交汇点和调节中枢,脂肪酸的氧化代谢障碍促成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形成及进展。

因此,保护肝细胞功能,增强肝细胞的抗氧化能力,促进肝脏的脂代谢可以延缓NAFLD的进展。

山楂叶总黄酮(HLF)为蔷薇科植物山楂中提取的黄酮类化合物,药理研究表明,山楂叶总黄酮具有降血脂、抗氧化、抗血小板聚集等作用[1]。

我们通过本实验观察山楂叶总黄酮对NAFLD肝细胞氧化及抗氧化等因子的影响,揭示NAFLD发病的机理,同时为临床治疗NAFLD提供理论依据。

甘草类黄酮对脂质过氧化和活性氧自由基的作用

甘草类黄酮对脂质过氧化和活性氧自由基的作用

甘草类黄酮对脂质过氧化和活性氧自由基的作用
佚名
【期刊名称】《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
【年(卷),期】1990(000)001
【摘要】本文用比色法测定过氧化脂质研究甘草类黄酮(FG)的抗脂质过氧化作用,并用化学发光法和自旋捕集技术检测该药对O<sub>2</sub><sup>-</sup>和OH的清除作用.体外实验表明:FG2.8~25μg/ml或2.58~258μg/ml分别对碱性二甲基亚砜或黄嘌呤/黄嘌呤氧化酶体系生成的O<sub>2</sub><sup>-
</sup>有显著清除作用;以上作用呈浓度依赖性变化.
【总页数】1页(P48-4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
【相关文献】
1.紫苏叶对脂质过氧化和活性氧自由基的作用 [J], 胡博路;杭瑚
2.5种中药注射液对脂质过氧化及活性氧自由基作用的影响 [J], 谢云峰;龙盛京
3.地菍多糖MD1清除活性氧自由基及对人红细胞膜脂质过氧化作用影响的研究[J], 张超;姚惠珍;徐兰琴;杨凤仪;方岩雄
4.四君子汤体外抗脂质过氧化和活性氧自由基的作用 [J], 魏彦明;李文广
5.甘草类黄酮在自由基介导的脑脂质过氧化中的作用 [J], 朱少华;何强;龚云鹤;张玲莉;王大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黄酮类化合物对肝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进展

黄酮类化合物对肝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进展

黄酮类化合物对肝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进展
金芳多
【期刊名称】《吉林医药学院学报》
【年(卷),期】2022(43)3
【摘要】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天然的次生代谢产物,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中,对心血管疾病、肿瘤、炎症等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最新研究表明,黄酮类化合物对肝细胞的损伤和凋亡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本文将对芦丁、葛根素、黄芩苷等几种典型黄酮类化合物抗氧化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总页数】4页(P222-225)
【作者】金芳多
【作者单位】吉林医药学院公共卫生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5
【相关文献】
1.黄酮类化合物对动物实验性肝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2.黄酮类化合物抗肝细胞氧化损伤计量研究
3.黄酮类化合物抗肝细胞氧化损伤计量研究
4.异黄酮类化合物N-2035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脑组织损伤的保护作用(抗氧化活性)
5.广陈皮中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物对t-BHP诱导HepG2细胞氧化损伤保护作用机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黄酮化合物对PPAR的调节作用及其对代谢综合征的影响

黄酮化合物对PPAR的调节作用及其对代谢综合征的影响

黄酮化合物对PPAR的调节作用及其对代谢综合征的影响发表时间:2013-04-11T13:19:41.623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4期供稿作者:耿丽刘康刘保林王晓虎[导读] 众多研究组希望研发出更理想的新型PPAR激活剂,但是迄今为止,这些化合物由于具有严重不良反应。

耿丽1 刘康2 刘保林2 王晓虎3(通讯作者)(1南京市胸科医院药剂科江苏南京 210029;2中国药科大学中药药理教研室江苏南京 211198)(3中国药科大学中药生物机能实验中心江苏南京 211198)【摘要】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s-activated receptor,PPAR)对糖脂代谢及心血管反应性具有明显的影响,被视为防治代谢综合征的重要靶点。

黄酮化合物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调节糖脂代谢及胰岛素敏感性,从而改善代谢综征。

本文主要根据细胞及动物实验相关文献,针对黄酮化合物的PPAR调节作用及这种作用对代谢综合征多因素的影响进行概述。

【关键词】黄酮 PPAR 代谢综合征【中图分类号】R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4-0349-03 代谢综合征是包括胰岛素抵抗、中心肥胖、血脂障碍、高血压等危险因素在内的一个疾病簇[1],这些危险因素增加了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和临床控制的难度。

PPAR是配体激活的核转录因子,对糖、脂代谢具有重要调节作用,相应的配体在临床上已被用于治疗高血脂和2型糖尿病。

众多研究组希望研发出更理想的新型PPAR激活剂,但是迄今为止,这些化合物由于具有严重不良反应,很少能进入III期临床试验阶段[1]。

黄酮类化合物在植物界分布广范,其在人类日常饮食中有相当的摄入量,能改善糖、脂代谢和心血管功能,并且安全性较大。

在这篇综述中,我们将概述黄酮类物质对PPAR转录活性和基因/蛋白表达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对代谢综合征的改善作用。

雪菊黄酮对脂肪变肝细胞的降脂效果

雪菊黄酮对脂肪变肝细胞的降脂效果

雪菊黄酮对脂肪变肝细胞的降脂效果方煊;李雅丽;陈新梅【期刊名称】《温州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6(046)010【摘要】目的研究雪菊黄酮对发生脂肪变的正常人肝细胞系L-02的影响.方法:医用脂肪乳注射液制备人肝L-02细胞的高脂细胞模型.以不同浓度(20、50、100 μmol/L)的雪菊黄酮进行共培养,分别孵育高脂变性的肝细胞不同时间(3、12、24、48 h)后,用油红脂肪染色法观察细胞脂滴形成情况.检测细胞培养上清内的酶学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γ-GT)及甘油三酯(TG)的含量.结果:医用脂肪乳培育人肝L-02细胞脂肪变性模型可行.高浓度的雪菊黄酮(100 μmol/L)培养后高脂肝细胞胞浆内脂滴明显减少,TG含量降低.不同孵育时间培育(3、12、24、48 h)后,TG含量随培育时间延长而逐步降低.结论:雪菊黄酮能降低脂肪变性肝细胞中TG的含量,作用效果与雪菊黄酮的作用浓度和培育时间相关,未见明显肝细胞酶学损害.【总页数】4页(P720-723)【作者】方煊;李雅丽;陈新梅【作者单位】[1]绍兴第二医院普外科,浙江绍兴312000;[2]新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VIP内科,新疆乌鲁木齐830054;[3]山东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山东济南25035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3【相关文献】1.乌丹降脂方对脂肪肝大鼠脂肪肝细胞氧化损伤调节作用研究2.建立L-02肝细胞脂肪变模型方法比较及脂肪乳诱导脂变条件的优化3.豹皮樟总黄酮体外对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肝细胞脂肪变性的影响4.雪菊黄酮对脂肪变肝细胞的降脂效果5.瞬时弹性超声诊断仪实施脂肪衰减参数评价病理确诊的肝细胞脂肪变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山楂总黄酮联合茶多酚对高脂膳食大鼠血脂及氧化应激的影响

山楂总黄酮联合茶多酚对高脂膳食大鼠血脂及氧化应激的影响

山楂总黄酮联合茶多酚对高脂膳食大鼠血脂及氧化应激的影响谷仿丽;陈乃富;韦传宝【摘要】为了探讨山楂总黄酮联合茶多酚对高脂膳食大鼠血脂及氧化应激的影响.将山楂总黄酮联合茶多酚灌胃高脂膳食大鼠5周,取血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并测血清及肝组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0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计算肝指数及进行肝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发现,与模型组相比,山楂总黄酮联合茶多酚组大鼠血清TC、TG、LDL-C水平显著下降,血清HDL-C水平显著升高,血清及肝组织MDA显著降低,S0D、GSH-Px活力明显升高,肝指数明显降低,肝细胞脂肪化程度明显减轻.表明山楂总黄酮联合茶多酚增强了高脂饮食大鼠的抗氧化水平,调节了脂质紊乱.%To explore to hawthorn flavones combined tea polyphenols on serum lipids and oxidative stress in high-fat diet rats. Hawthorn flavones combined tea polyphenols were administrated to high-fat diet rats for 5 weeks, the observated indexes included the blood serum of TC, TG, LDL-C, HDL-C, the blood serum and Liver tissue MDA, SOD, GSH-Px. The liver index was calculated and the pathology of the liver was observated. Compared with the model group, hawthorn fla-vonoids and tea polyphenols group of serum TC, TG, LDL-C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HDL-C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serum and liver tissue of MDA decreased, SOD, GSH-Px activity significantly elevated, liver index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hepatocyte steatosis degree obviously relieved.【期刊名称】《生物学杂志》【年(卷),期】2012(029)003【总页数】3页(P24-26)【关键词】山楂总黄酮;茶多酚;高脂膳食;血脂;氧化应激【作者】谷仿丽;陈乃富;韦传宝【作者单位】皖西学院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六安,237012;安徽省植物生物技术实验实训中心,六安,237012;皖西学院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六安,237012;皖西学院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六安,237012;安徽省植物生物技术实验实训中心,六安,23701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5.5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脂食物摄入过多,使机体代谢水平升高,自由基产生增多,改变机体的氧化还原状态最终导致慢性氧化应激的形成,引起了诸如糖尿病、肥胖、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营养性慢性代谢性疾病[1]。

黄酮类化合物的促氧化作用及其细胞毒性研究进展

黄酮类化合物的促氧化作用及其细胞毒性研究进展

黄酮类化合物的促氧化作用及其细胞毒性研究进展
龚金炎;洪辉;吴晓琴;张英
【期刊名称】《中草药》
【年(卷),期】2008(39)12
【摘要】黄酮类化合物是植物化学素中的重要类别,其膳食摄入对人体心脑血管保护和健康维护具有特殊意义。

随着研究的深入,不断发现黄酮类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存在促氧化作用和细胞毒性。

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黄酮类化物促氧化作用与细菌毒性及其构效关系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植物黄酮在天然药物和功能食品领域的靶向性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总页数】5页(P1905-1909)
【关键词】黄酮类化合物;植物化学素;促氧化作用;细胞毒性
【作者】龚金炎;洪辉;吴晓琴;张英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浙江杭州310029;杭州尤美特科技有限公司,浙江杭州31000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5
【相关文献】
1.黄酮类化合物抗氧化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J], 鲁晓翔
2.黄酮类化合物酶促衍生化的研究进展 [J], 肖咏梅;毛璞;栗俊田;杨亮茹;屈凌波
3.臭牡丹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及其抗氧化作用 [J], 冯纪南;黄海英;余瑞金;邓斌
4.柳蒿芽中黄酮类化合物提取条件及抗氧化作用研究 [J], 白晓艳;赵忠喜
5.石松黄酮类化合物的抗氧化作用研究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被认为是除酒精外的其他因素引起的一种肝脏疾 病,表现为在病人的肝脏细胞内有大量的甘油三酯 (triglyceride,TG)积累。普遍认为 NAFLD 的形成符合 “二次打击”假说[ 1 ]:“第一次”打击为 T G 在肝脏细 胞 内 的 堆 积 , 即 单 纯 性 脂 肪 肝 ;“ 第 二 次 ” 打 击 为 多 种因素诱导的脂肪肝炎、肝脏纤维化和肝硬化的形成。 氧化应激被认为是引发“第一次”打击到“第二次” 打击转变的主要因素[ 2 ] 。
收稿日期:2011-03-29 作者简介:谢丽阳(1985 —),女,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功能食品研究。E-mail:liyangxie@ * 通信作者:籍保平(1958 —),男,教授,硕士,主要从事功能食品研究。E-mail:baopingji@
※营养卫生
食品科学
Effect of Foodborne Flavonoids on Oxidative Stress in HepG 2 Cells
XIE Li-yang1,ZHANG Di1,WU Wei2,JI Bao-ping1,*,ZHAO Lei3,SU Chun-yuan1 (1. College of Food Science and Nutritional Engineering,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3, China ; 2. College of Engineering,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3, China;3. Beijing Higher Institution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of Food Additives and Ingredients, Beiji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 Beijing 100048, China)
2011, Vol. 32, No. 17 345
线粒体功能,导致细胞氧化应激水平的变化,促进肝 脏细胞发生病变。
黄酮是一类具有抗氧化和生物活性的植物化学性物 质,广泛分布于水果、蔬菜和全谷类食物中,其抗氧 化能力被认为与疾病风险的降低有关[9-10]。但是黄酮对 脂肪肝的缓解效果,特别是对缓解脂肪肝氧化应激状态 的相关研究明显不足。研究发现,具有抗脂肪肝形成 和预防 NAFLD 进一步恶化的物质通常具有抗氧化的作 用,Cai 等[9]发现燕麦的乙酸乙酯提取组分具有最高的总 酚含量、最强的 DPPH 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抗油酸(oleic acid,OA)诱导的脂肪肝形成能力,并鉴定出其中的主 要成分是蒽酰胺(avenanthramides);此外,VC 和 VE 等 一些常见的具有抗氧化能力的功能成分,也被认为是优 秀的脂肪肝预防治疗物质[11-13]。
1.3.7 功能成分抗氧化能力的测定 将损伤剂处理过的细胞用含有不同浓度的功能物质
标准品的不完全培养基在 37℃条件下培养 3h,确保功能 成分完全进入细胞后,按 1.3.5 节方法进行 ROS 测定。
1.3.6 TG 的检测 将细胞接种于 24 孔板中,培养 24h 后,加样培养
24h,去除培养液,用 PB S 缓冲液小心洗两遍,加入 RIPA 裂解液,充分裂解后,3000r/min 离心 3~5min, 取上清液,用 TG 试剂盒测定 TG 含量、BCA 试剂盒测 定细胞总蛋白含量,结果以 nmol/mg pro 表示。
XDOS-1B 倒置显微镜 重庆光电有限公司;SWCJ-2FD 双人单面净化工作台 苏州净化设备有限公司; MCO-20AIC 二氧化碳培养箱 日本 Sanyo 公司;MD SpectraMax 荧光酶标仪 美国 Molecular Devices 公司。 1.3 方法
1.3.1 HepG2 细胞的培养 HepG2 细胞培养于 DMEM 完全培养基(含 10%FBS,
100U/mL 青霉素和 100μg/mL 链霉素),置于 37℃、5%CO2 饱和湿度的培养箱中培养。取对数生长期的细胞,以 6 × 104 个 /mL 的密度接于 96 孔板,每孔 200μL 细胞悬 液。待 24h 后细胞单层贴壁。随后用不同浓度 OA 损伤,
同时设立不加损伤剂的空白对照组,每组设置 6 个平行 样本。培养箱中分别培养 2 4h 后,分别测定细胞存活 率,LDH 释放量以及 ROS 生成量。
1.3.2 MTT 法测定细胞存活率 小心移出 96孔板中的培养液,每孔加入 20μL 5mg/mL
MTT 培养液,180μL 无酚红不完全 DMEM 培养基。37℃ 继续培养,4h 后终止培养,吸弃孔内的上清液,每孔 加入 150μL DMSO,振荡 5min 使紫色结晶物充分溶解。 在酶标仪上 490nm 波长处测定各孔的 OD 值。以细胞接 板 24h 后,未加脂肪酸处理时的细胞存活率为 0h 时细胞 存活率。根据式(1 )计算细胞相对存活率。
100083;
摘 要:目的:评价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表儿茶素、柚皮素 3 种食源性黄酮对降低脂肪肝细胞模 型中氧化应激水平的作用。方法:采用油酸诱导的 HepG2 细胞建立脂肪肝模型,根据细胞存活率、乳酸脱氢酶 (LDH)释放量和活性氧产生量反映细胞损伤程度及氧化应激状态,通过黄酮物质处理后的脂肪肝细胞模型活性氧减 少量评价其缓解脂肪肝氧化应激状态的功效。结果:EGCG 的抗氧化能力优于表儿茶素,两种物质的抗氧化能力 随浓度增加而增强,呈量效关系。柚皮素的抗氧化作用最弱,10 0μmol /L 柚皮素具有促氧化作用。 关键词:黄酮;H e p G 2 细胞;活性氧基团;脂肪肝
assessed based on ROS reduction after treatment with each flavonoid. Results: EGCG had better antioxidant effect than (-)-
epicatechin and their antioxidant effects were both increased in a dose-dependent fashion. Naringenin revealed the weakest
antioxidant effect and was an oxidation promoter at the concentration of 100μmol/L.
Key words:flavonoids;HepG2;ROS;fatty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630(2011)17-0344-05
344 2011, Vol. 32, No. 17
食品科学
※营养卫生
3 种黄酮对脂肪肝细胞氧化应激的影响
谢丽阳 1,张 迪 1,吴 薇 2,籍保平 1,* ,赵 磊 3,苏春元 1
(1.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北京 100083;2.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北京 3.北京工商大学 食品添加剂与配料北京高校工程研究中心,北京 100048)
脂肪肝中发生的氧化应激的可能机制是当游离脂肪 酸(fatty acid,FA)和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过多堆
积在肝脏细胞内时,线粒体的负担加重,β氧化增强, 产生大量的乙酰 -CoA,乙酰 -CoA 参与三羧酸循环,诱 导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 reduced form,NADH)和还原型黄素腺嘌呤二 核苷酸(flavin adenine dinucleotide reduced form,FADH2) 的形成,以及促使电子传递链上传递的电子增多,造 成更多的电子漏,最终产生活性氧簇(reactive oxygen s p e c i e s ,R O S ) [3 -4 ]。随后的实 验 证 明 , 脂 肪 肝 病 人 的 肝 脏 组 织 中 线 粒 体 出 现 异 常 [ 5 ] , 呼 吸 链 复 合 体活性下 降[6],线粒体 DNA 降解[7]和编码线粒体 DNA 的聚合酶 表达下降[8]等现象。这表明,FA 和 TG 确实是通过影响
1.3.4 细胞蛋白含量测定 取细胞培养液上清,用 BCA 蛋白浓度测定试剂盒
测定上清中的总蛋白含量。
1.3.5 细胞内 ROS 测定 将样品处理过的细胞用含有 25μmol/L 的 2’,7’- 二
氯荧光素二乙酸酯(DCFH-DA)的 HBSS(Hank, s Balanced Salt Solution)在 37℃条件下培养 30min。用 PBS 缓冲液 清洗两次,之后加入 200μL 的 HBSS。用酶标仪测定 96 孔板中单层细胞在发射光 535nm 波长处的荧光值,激发 光波长为 490nm。荧光值以零时刻阳性对照(以 OA 培养 的细胞) 的百分比表示。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three foodborne flavonoids including (-)-epicatechin, naringenin and (-)-
epigallocatechin gallate (EGCG) on reducing oxidative stress in HepG2 cells. Methods: Oleic acid (OA) was used to induce a
本实验以HepG2细胞(一种常用于模拟人正常肝脏细 胞的细胞株系)为对象[14-15]。采用 OA 诱导细胞产生脂肪 变性和氧化应激(油酸诱导 HepG2 细胞建立的脂肪肝模型 有诸多报道,这种模型通常用于功能成分筛选和代谢机 理的研究中[9,16-17]。),以 ROS 水平为评价指标,研究表 儿茶素、柚皮素和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3 种物质对 HepG2 细 胞氧化应激的缓解作用。以期为相关功能食品的开发 提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