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方管理制度试行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医疗机构应定期分析处方异常情况,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处方管理制度。
4.对涉及处方异常的医师、药师,应根据情节轻重,给予相应处理。
八、处方反馈与改进
1.医疗机构应设立处方反馈渠道,接受患者、医师、药师等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2.对处方管理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进行整改,并反馈给相关人员。
3.医疗机构应定期对处方管理制度进行评估,根据实际运行情况调整和完善相关规定。
处方管理制度试行
一、总则
为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提高药物治疗效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处方管理制度。
二、处方权管理
1.处方权仅限于取得执业医师资格的医师,且应在注册的执业地点开具处方。
2.执业助理医师开具处方应经所在医疗机构执业医师审核、签字并加盖专用章。
3.未经审核、签字的处方,药品调剂部门不得调剂。
4.医师应定期参加业务培训,提高处方质量。
三、处方开具管理
1.处方应包括患者基本信息、临床诊断、开具日期等,字迹清晰,不得涂改。
2.处方开具时应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合理选择药品及剂量。
3.严禁开具虚假处方、超范围开具处方、滥用抗生素等行为。
4.处方中药品名称应使用规范的中文名称或英文名称,剂量、规格、用法、用量等表述应准确。
4.医疗机构应定期公布处方质量评价结果,促进处方质量的持续改进。
十、特殊药品处方管理
1.对特殊药品的开具和使用,应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执行。
2.处方医师应具备相应的资质,方可开具特殊药品处方。
3.特殊药品处方应实行双签字制度,由两名具备资质的医师审核确认。
4.医疗机构应加强对特殊药品处方的存储、调剂、使用的监督管理。
2.对开具不合理处方的医师,应进行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依法依规处理。
3.医疗机构应设立处方公示制度,接受社会监督。
4.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加强对处方的监督检查,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六、附则
本处方管理制度自发布之日起试行,原有规定与本制度不符的,按照本制度执行。本制度的解释权归医疗机构所有。
五、处方信息化管理
4.鼓励医疗机构开展处方管理创新,不断提高处方管理水平。
九、处方质量控制
1.医疗机构应建立处方质量控制体系,通过处方点评、用药监测等手段,持续提升处方质量。
2.处方点评应由具备相应资质的药师或医师进行,对处方的合理性、规范性进行评价。
3.对点评中发现的问题处方,应及时反馈给处方医师,并制定整改措施。
1.医疗机构应推行电子处方系统,提高处方管理的现代化水平。
2.电子处方系统应实现处方开具、审核、调剂、查询、统计等功能,确保处方信息准确、完整。
3.电子处方应具备安全性和可追溯性,确保处方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4.医疗机构应定期对电子处方系统进行维护和升级,保障系统稳定运行。
六、处方培训与考核
1.医疗机构应定期组织处方相关知识培训,提高医师、药师的专业素质。
四、处方审核与调剂
1.药品调剂部门应对处方进行审核,对不符合规定的处方,有权拒绝调剂。
2.审核内容包括处方开具权限、药品适应症、剂量、规格、用法、用量等。
3.调剂时应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确保药品质量。
4.调剂人员应向患者说明药品用法、用量、注意事项等,指导患者合理用药。
五、处方监督管理
1.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处方管理制度,定期对处方质量进行评价。
2.建立药品不良反应、用药错误的快速报告和应急处理机制。
3.对高风险药品进行重点监控,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
4.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医务人员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
十六、监督与评估
1.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监督与评估机制,对处方管理制度实施情况进行定期检查。
2.通过数据分析、现场检查等方式,评估处方管理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
十一、患者教育与权益保护
1.医疗机构应加强对患者的用药教育,提高患者对药品的认知和合理用药意识。
2.药品调剂时应向患者提供详细的用药指导,确保患者正确使用药品。
3.医疗机构应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保护患者隐私。
4.患者对处方有异议时,有权要求医疗机构解释说明,医疗机构应认真处理。
十二、跨科室协作
2.培训内容应包括药品知识、临床用药规范、处方开具要求等。
3.医师、药师应参加处方相关知识考核,合格后方可从事处方开具和调剂工作。
4.医疗机构应将处方考核结果纳入个人绩效考核,作为评优、晋升的依据。
七、处方异常处理
1.医疗机构应建立处方异常处理机制,对开具的异常处方进行跟踪、调查、处理。
2.发现处方违法违规行为的,应立即采取措施予以制止,并及时报告相关部门。
2.定期组织参加处方管理相关的研讨会、培训会等活动,引入先进的处方管理理念和经验。
3.与药品生产企业、流通企业等合作,获取最新的药品信息,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4.建立外部专家咨询机制,针对处方管理中的疑难问题,寻求专业指导和建议。
十五、应急处理与风险管理
1.医疗机构应制定应急预案,对处方管理中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进行预判和应对。
1.医疗机构应促进跨科室协作,特别是临床科室与药学部门的沟通与协作。
2.药学部门应积极参与临床用药决策,提供药学专业支持。
3.临床科室与药学部门应共同开展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和用药风险评估。
4.医疗机构应建立跨科室协作机制,提高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十三、处方管理制度的修订与更新
1.医疗机构应定期对处方管理制度进行修订与更新,以适应法律法规的变化和临床实际需求。
2.处方管理制度的修订与更新应充分征求各方意见,确保制度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3.修订后的处方管理制度应广泛宣传,确保全体医务人员和患者了解并遵守。
4.医疗机构应监督处方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对违反规定的行为及时纠正。
十四、外部协作与交流
1.医疗机构应积极与外部专业机构、学术团体等进行协作与交流,提升处方管理的专业水平。
3.对监督与评估中发现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并跟踪整改效果。
4.将处方管理的监督与评估结果作为医疗机构质量管理和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
十七、宣传教育与学术研究
1.医疗机构应加强处方管理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全体医务人员对处方管理的重视程度。
2.通过内部培训、宣传栏、网络平台等多种形式,普及处方管理知识。
3.鼓励和支持医务人员开展处方管理相关的学术研究,推动处方管理实践的发展。
4.建立学术交流平台,分享处方管理经验和研究成果。
十八、持续改进与优化
1.医疗机构应持续关注处方管理的最新动态,不断优化处方管理流程。
2.鼓励医务人员提出改进建议,定期组织座谈会,收集意见和建议。
3.根据实际运行情况,调整处方管理策略,确保制度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本处方管理制度旨在规范医疗机构的处方行为,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提升医疗服务质量。通过明确处方权管理、处方开具、审核与调剂、监督管理等各个环节的具体要求,以及信息化管理、培训与考核、异常处理、质量控制、特殊药品管理、患者教育与权益保护、跨科室协作、修订与更新、外部协作与交流、应急处理与风险管理、监督与评估、宣传教育与学术研究、持续改进与优化、责任追究与奖惩机制等多项措施,构建起一个全面、科学、高效的处方管理体系。医疗机构的全体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本制度,共同努力,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医疗服务。
4.建立长期持续的改进机制,不断提升处方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十九、责任追究与奖惩机制
1.医疗机构应明确处方管理中的责任追究制度,对违反规定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
2.建立奖惩机制,对在处方管理中表现优异的医务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
3.对因处方管理不善导致的不良事件,依法依规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4.定期公布奖惩情况,强化全体Fra bibliotek务人员的责任意识和规范意识。
4.对涉及处方异常的医师、药师,应根据情节轻重,给予相应处理。
八、处方反馈与改进
1.医疗机构应设立处方反馈渠道,接受患者、医师、药师等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2.对处方管理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进行整改,并反馈给相关人员。
3.医疗机构应定期对处方管理制度进行评估,根据实际运行情况调整和完善相关规定。
处方管理制度试行
一、总则
为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提高药物治疗效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处方管理制度。
二、处方权管理
1.处方权仅限于取得执业医师资格的医师,且应在注册的执业地点开具处方。
2.执业助理医师开具处方应经所在医疗机构执业医师审核、签字并加盖专用章。
3.未经审核、签字的处方,药品调剂部门不得调剂。
4.医师应定期参加业务培训,提高处方质量。
三、处方开具管理
1.处方应包括患者基本信息、临床诊断、开具日期等,字迹清晰,不得涂改。
2.处方开具时应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合理选择药品及剂量。
3.严禁开具虚假处方、超范围开具处方、滥用抗生素等行为。
4.处方中药品名称应使用规范的中文名称或英文名称,剂量、规格、用法、用量等表述应准确。
4.医疗机构应定期公布处方质量评价结果,促进处方质量的持续改进。
十、特殊药品处方管理
1.对特殊药品的开具和使用,应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执行。
2.处方医师应具备相应的资质,方可开具特殊药品处方。
3.特殊药品处方应实行双签字制度,由两名具备资质的医师审核确认。
4.医疗机构应加强对特殊药品处方的存储、调剂、使用的监督管理。
2.对开具不合理处方的医师,应进行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依法依规处理。
3.医疗机构应设立处方公示制度,接受社会监督。
4.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加强对处方的监督检查,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六、附则
本处方管理制度自发布之日起试行,原有规定与本制度不符的,按照本制度执行。本制度的解释权归医疗机构所有。
五、处方信息化管理
4.鼓励医疗机构开展处方管理创新,不断提高处方管理水平。
九、处方质量控制
1.医疗机构应建立处方质量控制体系,通过处方点评、用药监测等手段,持续提升处方质量。
2.处方点评应由具备相应资质的药师或医师进行,对处方的合理性、规范性进行评价。
3.对点评中发现的问题处方,应及时反馈给处方医师,并制定整改措施。
1.医疗机构应推行电子处方系统,提高处方管理的现代化水平。
2.电子处方系统应实现处方开具、审核、调剂、查询、统计等功能,确保处方信息准确、完整。
3.电子处方应具备安全性和可追溯性,确保处方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4.医疗机构应定期对电子处方系统进行维护和升级,保障系统稳定运行。
六、处方培训与考核
1.医疗机构应定期组织处方相关知识培训,提高医师、药师的专业素质。
四、处方审核与调剂
1.药品调剂部门应对处方进行审核,对不符合规定的处方,有权拒绝调剂。
2.审核内容包括处方开具权限、药品适应症、剂量、规格、用法、用量等。
3.调剂时应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确保药品质量。
4.调剂人员应向患者说明药品用法、用量、注意事项等,指导患者合理用药。
五、处方监督管理
1.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处方管理制度,定期对处方质量进行评价。
2.建立药品不良反应、用药错误的快速报告和应急处理机制。
3.对高风险药品进行重点监控,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
4.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医务人员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
十六、监督与评估
1.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监督与评估机制,对处方管理制度实施情况进行定期检查。
2.通过数据分析、现场检查等方式,评估处方管理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
十一、患者教育与权益保护
1.医疗机构应加强对患者的用药教育,提高患者对药品的认知和合理用药意识。
2.药品调剂时应向患者提供详细的用药指导,确保患者正确使用药品。
3.医疗机构应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保护患者隐私。
4.患者对处方有异议时,有权要求医疗机构解释说明,医疗机构应认真处理。
十二、跨科室协作
2.培训内容应包括药品知识、临床用药规范、处方开具要求等。
3.医师、药师应参加处方相关知识考核,合格后方可从事处方开具和调剂工作。
4.医疗机构应将处方考核结果纳入个人绩效考核,作为评优、晋升的依据。
七、处方异常处理
1.医疗机构应建立处方异常处理机制,对开具的异常处方进行跟踪、调查、处理。
2.发现处方违法违规行为的,应立即采取措施予以制止,并及时报告相关部门。
2.定期组织参加处方管理相关的研讨会、培训会等活动,引入先进的处方管理理念和经验。
3.与药品生产企业、流通企业等合作,获取最新的药品信息,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4.建立外部专家咨询机制,针对处方管理中的疑难问题,寻求专业指导和建议。
十五、应急处理与风险管理
1.医疗机构应制定应急预案,对处方管理中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进行预判和应对。
1.医疗机构应促进跨科室协作,特别是临床科室与药学部门的沟通与协作。
2.药学部门应积极参与临床用药决策,提供药学专业支持。
3.临床科室与药学部门应共同开展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和用药风险评估。
4.医疗机构应建立跨科室协作机制,提高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十三、处方管理制度的修订与更新
1.医疗机构应定期对处方管理制度进行修订与更新,以适应法律法规的变化和临床实际需求。
2.处方管理制度的修订与更新应充分征求各方意见,确保制度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3.修订后的处方管理制度应广泛宣传,确保全体医务人员和患者了解并遵守。
4.医疗机构应监督处方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对违反规定的行为及时纠正。
十四、外部协作与交流
1.医疗机构应积极与外部专业机构、学术团体等进行协作与交流,提升处方管理的专业水平。
3.对监督与评估中发现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并跟踪整改效果。
4.将处方管理的监督与评估结果作为医疗机构质量管理和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
十七、宣传教育与学术研究
1.医疗机构应加强处方管理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全体医务人员对处方管理的重视程度。
2.通过内部培训、宣传栏、网络平台等多种形式,普及处方管理知识。
3.鼓励和支持医务人员开展处方管理相关的学术研究,推动处方管理实践的发展。
4.建立学术交流平台,分享处方管理经验和研究成果。
十八、持续改进与优化
1.医疗机构应持续关注处方管理的最新动态,不断优化处方管理流程。
2.鼓励医务人员提出改进建议,定期组织座谈会,收集意见和建议。
3.根据实际运行情况,调整处方管理策略,确保制度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本处方管理制度旨在规范医疗机构的处方行为,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提升医疗服务质量。通过明确处方权管理、处方开具、审核与调剂、监督管理等各个环节的具体要求,以及信息化管理、培训与考核、异常处理、质量控制、特殊药品管理、患者教育与权益保护、跨科室协作、修订与更新、外部协作与交流、应急处理与风险管理、监督与评估、宣传教育与学术研究、持续改进与优化、责任追究与奖惩机制等多项措施,构建起一个全面、科学、高效的处方管理体系。医疗机构的全体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本制度,共同努力,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医疗服务。
4.建立长期持续的改进机制,不断提升处方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十九、责任追究与奖惩机制
1.医疗机构应明确处方管理中的责任追究制度,对违反规定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
2.建立奖惩机制,对在处方管理中表现优异的医务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
3.对因处方管理不善导致的不良事件,依法依规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4.定期公布奖惩情况,强化全体Fra bibliotek务人员的责任意识和规范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