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聊城市外国语学校2014_2015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中模拟试卷(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聊城市外国语学校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物理模拟
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或不答的得0分)
1.关于曲线运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曲线运动的速度大小可能不变
B.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可能不变
C.曲线运动的速度可能不变
D.曲线运动的加速度可能不变
2.若已知物体的速度方向和它所受合力的方向,如图所示,可能的运动轨迹是( )
A.B.C.D.
3.平抛物体的运动可以看成( )
A.水平方向的匀速运动和竖直方向的匀速运动的合成
B.水平方向的匀加速运动和竖直方向的匀速运动的合成
C.水平方向的匀加速运动和竖直方向的匀加速运动的合成
D.水平方向的匀速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
4.两个做平抛运动的物体相比较( )
A.水平抛出速度大的,在空中飞行的时间一定长
B.水平抛出速度大的,水平位移一定大
C.抛出点离地面高的,在空中飞行时间一定长
D.抛出点离地面高的,水平位移一定大
5.关于物体的平抛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于物体的速度方向不断变化,因此平抛运动不是匀变速运动
B.由于物体受力的大小和方向不变,因此平抛运动是匀变速运动
C.物体运动时间只由抛出时的高度决定,与初速度无关
D.平抛运动的水平距离由初速度决定,与抛出时的高度无关
6.如图所示是采用动力学方法测量空间站质量的原理图,若已知飞船质量为3.0×103kg,其推进器的平均推力为900N,在飞船与空间站对接后,推进器工作5s内,测出飞船和空间站速度变化是0.05m/s,则空间站的质量为( )
A.9.0×104kg B.8.7×104kg C.6.0×104kg D.6.0×103kg
7.下列各图表示的是某一物体运动情况或所受合外力的情况.其中(甲)图是某物体的位移﹣时间图象;(乙)图是某一物体的速度﹣时间图象;(丙)图表示某一物体的加速度﹣时间图象;(丁)图表示某一物体所受合外力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四幅图的图线都是直线.从图中可以判断这四个一定质量物体的某些运动特征.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物体受到大小恒定且不为零的合外力
B.乙物体受到的合外力越来越大
C.丙物体的速度一定越来越大
D.丁物体的加速度越来越大
8.甲、乙两位同学组成研究性学习小组来研究物体的超重和失重现象.他们在运动着的一升降机内做实验,站在磅秤上的甲同学发现了自已的体重增加了20%,于是乙同学对该过程中升降机的运动情况作出了如下判断,其中可能正确的是( )
A.升降机以0.2g的加速度加速下降
B.升降机以0.2g的加速度加速上升
C.升降机以0.2g的加速度减速下降
D.升降机以0.2g的加速度减速上升
9.如图所示,物体在水平力F1=18N、F2=10N的作用下,静止在水平面上,若F2保持不变,当F1减小至14N时,物体所受摩擦力( )
A.增大至24N,方向向左B.增大至22N,方向向右
C.减小至4N,方向向左D.减小至4N,方向向右
10.如图中有两个物体A、B,G A=3N,G B=4N,A用悬线挂在天花板上,B放在水平地面上,A、B间的弹簧的弹力为2N,则悬线的拉力F T,B对地面的压力F N的可能值分别是( )
A.F T=7N,F N=0 B.F T=5N,F N=2N C.F T=1N,F N=6N D.F T=2N,F N=5N
11.汽车甲沿着平直公路以速度V做匀速直线运动,当它路过某处时,该处有一辆汽车开始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去追赶甲车,根据上述的已知条件( ) A.可求出乙车追上甲车时乙车的速度
B.可求出乙车追上甲车时乙车所走的路程
C.可求出乙车从起动到追上甲车所用的时间
D.不能求出上述三者中的任何一个
12.一个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从开始运动起,连续通过三段位移的时间分别是1s、2s、3s,这三段位移的长度之比和这三段位移上的平均速度之比分别是( ) A.1:22:321:2:3 B.1:23:331:22:32
C.1:2:3 1:1:1 D.1:3:51:2:3
二、填空和实验题.(本题共5小题,每空2分,共计22分)
13.足球以8m/s的速度飞来,运动员把它以12m/s的速度反向踢出,踢球时间为0.2s,设球飞来的方向水平向右,则足球在这段时间内的加速度大小__________ m/s2,方向为
__________.(填与初速度方向“相同”或“相反”)
14.如图所示,为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速度图象.由图象可知;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最大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 m/s,最大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 m/s2,物体在这段时间内发生的位移是__________m.
15.物体放在倾角θ的斜面上,向下轻推恰能匀速下滑.若给此物体一大小为v0,方向沿斜面向上的初速度,重力加速度用g表示,则它沿斜面上滑加速度大小a=__________.
16.伽利略是“近代科学之父”,他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上贯通了数学、物理学和天文学三门学科,加深了人类对物质运动和宇宙的认识,给出了科学研究过程的基本要素.请你根据科学研究的过程,对下列基本要素进行合理排序(填序号)__________.
①提出问题,做出假设②对假说进行修正和推广
③运用逻辑得出推论④通过实验对推论进行检验.
17.(1)在一次课外活动中,某同学用图(a)所示装置测量放在水平光滑桌面上铁块A与长金属板B间的动摩擦因数.已知铁块A的质量m=1kg,金属板B的质量m′=0.5kg,用水平力F向左拉金属板B,使其向左运动,弹簧秤示数的放大情况如图所示,则A、B间的摩擦力f=__________N,A、B间的动摩擦因数μ=__________(g取10m/s2)
(2)该同学还设计性地将纸带连接在金属板B的后面,通过打点计时器连续打下一些计时点,取时间间隔为0.1s的几个点.测量后的结果如图(b)所示,则金属板被拉动的加速度a=__________m/s2,由此可知水平力F=__________ N.
三、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满分30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8.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我国成功发射了“神舟”七号载人飞船.飞船于28日17时37分在内蒙古主着陆场成功着陆.返回舱完好无损,宇航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自主出舱.飞船返回时,在接近大气层的过程中,返回舱与飞船最终分离.返回舱着陆,是由三把伞“接力”完成的.先由返回舱放出一个引导伞,引导伞工作16s后,返回舱的下降速度由180m/s减至80m/s.假设这段运动是匀变速竖直下降的,且已接近地面,试求这段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和该段时间内返回舱下降的高度.
19.摩托车障碍赛中,运动员在水平路面上遇到一个壕沟,壕沟的尺寸如图所示,要安全的越过这壕沟,求摩托车的速度v0至少为多大?(空气阻力不计,g=10m/s2)
20.如图所示,质量为m1的物体甲通过三段轻绳悬挂,三段轻绳的结点为O.轻绳OB水平且B端与放置在水平面上的质量为m2的物体乙相连,轻绳OA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37°,物体甲、乙均处于静止状态.(已知:sin37°=0.6,cos37°=0.8,g取10N/kg;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求:
(1)轻绳OA、OB受到的拉力是多大?(结果用含m1和g的式子表示)
(2)物体乙受到的摩擦力是多大?方向如何?(结果用含m1和g的式子表示)
(3)若物体乙的质量m2=4kg,物体乙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3,则欲使物体乙在水平面上不滑动,物体甲的质量m1最大不能超过多少?
21.如图所示,在水平雪地上,质量为M=35kg的小红,坐在质量为m=5kg的雪橇上,小江用与水平方向成37°斜向上的拉力拉雪橇,拉力大小为F=100N,雪橇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sin37°=0.6,cos37°=0.8,g=10m/s2)求:
(1)雪橇对地面的压力大小;
(2)雪橇运动的加速度大小.
(3)从静止开始前进15m所需要的时间.
山东省聊城市外国语学校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物理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或不答的得0分)
1.关于曲线运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曲线运动的速度大小可能不变
B.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可能不变
C.曲线运动的速度可能不变
D.曲线运动的加速度可能不变
考点:曲线运动.
专题:物体做曲线运动条件专题.
分析:当物体所受合外力与初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沿着曲线上该点的切线方向,时刻改变,故其一定是变速运动,一定具有加速度,合外力一定不为零,且合外力指向曲线的内侧.
解答:解:A、曲线运动的速度大小可能不变,如匀速圆周运动,故A正确;
B、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沿着曲线上该点的切线方向,时刻改变,故B错误;
C、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沿着曲线上该点的切线方向,时刻改变,故其一定具有加速度,一定是变速运动,故C错误;
D、曲线运动一定具有加速度,但加速度可能不变,如平抛运动,故D正确;
故选:AD.
点评:本题关键要明确曲线运动的运动学特点(速度一定变化,一定具有加速度)和动力学特点(合力与速度不在同一条直线上,且指向曲线的内侧).
2.若已知物体的速度方向和它所受合力的方向,如图所示,可能的运动轨迹是( )
A.B.C.D.
考点: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专题:物体做曲线运动条件专题.
分析:当物体的速度方向和合力的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物体做曲线运动,合力大致指向轨迹凹的一向.
解答:解:物体做曲线运动时,轨迹夹在速度方向和合力方向之间,合力大致指向轨迹凹的一向.故C正确,而B不应该出现向下凹的现象,故A、B、D错误.
故选C.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当物体的速度方向和合力的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物体做曲线运动,合力大致指向轨迹凹的一向.
3.平抛物体的运动可以看成( )
A.水平方向的匀速运动和竖直方向的匀速运动的合成
B.水平方向的匀加速运动和竖直方向的匀速运动的合成
C.水平方向的匀加速运动和竖直方向的匀加速运动的合成
D.水平方向的匀速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
考点:平抛运动.
专题:平抛运动专题.
分析: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竖直方向上做自由落体运动.
解答:解: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上不受力,有水平初速度,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知,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竖直方向上,初速度为零,仅受重力,做自由落体运动.故D正确,A、B、C 错误.
故选:D.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上的运动规律,能够从理论上分析分运动的运动规律.
4.两个做平抛运动的物体相比较( )
A.水平抛出速度大的,在空中飞行的时间一定长
B.水平抛出速度大的,水平位移一定大
C.抛出点离地面高的,在空中飞行时间一定长
D.抛出点离地面高的,水平位移一定大
考点:平抛运动.
专题:平抛运动专题.
分析: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竖直方向上做自由落体运动,运动的时间由高度决定,初速度和时间共同决定水平位移.
解答:解:A、根据t=知,平抛运动的时间由高度决定,与初速度无关,故A错误,C正确.
B、根据x=知,初速度大,水平位移不一定大,还与高度有关,故B错误.D、根据x=知,高度越高,水平位移不一定大,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上的运动规律,知道影响平抛运动时间的因素,基础题.
5.关于物体的平抛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于物体的速度方向不断变化,因此平抛运动不是匀变速运动
B.由于物体受力的大小和方向不变,因此平抛运动是匀变速运动
C.物体运动时间只由抛出时的高度决定,与初速度无关
D.平抛运动的水平距离由初速度决定,与抛出时的高度无关
考点:平抛运动.
专题:平抛运动专题.
分析:平抛运动的加速度不变,做匀变速曲线运动,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竖直方向上做自由落体运动.
解答:解:A、平抛运动的加速度不变,做匀变速曲线运动,速度方向时刻改变,故A错误.
B、平抛运动的受力大小和方向不变,则加速度不变,做匀变速曲线运动,故B正确.
C、平抛运动的时间由高度决定,与初速度无关,故C正确.
D、平抛运动的水平位移x=,由初速度和高度共同决定,故D错误.
故选:BC.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上的运动规律,知道运动的时间由高度决定,初速度和时间共同决定水平位移.
6.如图所示是采用动力学方法测量空间站质量的原理图,若已知飞船质量为3.0×103kg,其推进器的平均推力为900N,在飞船与空间站对接后,推进器工作5s内,测出飞船和空间站速度变化是0.05m/s,则空间站的质量为( )
A.9.0×104kg B.8.7×104kg C.6.0×104kg D.6.0×103kg
考点: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连接体;加速度.
专题:牛顿运动定律综合专题.
分析:由加速度公式可求得整体的加速度;由牛顿第二定律可求得整体的质量,则可求得空间站的质量.
解答:解:整体的加速度a===0.01m/s2;
由牛顿第二定律F=ma可知
空间站的质量M=﹣m=kg﹣3.0×103kg=8.7×104kg
故选B.
点评: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中要注意灵活选取研究对象,并注意在公式应用时的同体性,即公式中的各量均为同一物体所具有的.
7.下列各图表示的是某一物体运动情况或所受合外力的情况.其中(甲)图是某物体的位移﹣时间图象;(乙)图是某一物体的速度﹣时间图象;(丙)图表示某一物体的加速度﹣时间图象;(丁)图表示某一物体所受合外力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四幅图的图线都是直线.从图中可以判断这四个一定质量物体的某些运动特征.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物体受到大小恒定且不为零的合外力
B.乙物体受到的合外力越来越大
C.丙物体的速度一定越来越大
D.丁物体的加速度越来越大
考点:加速度.
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
分析:由各图象可知它们所表示的运动,则由运动性质可知其受力及加速度的性质.
解答:解:A、s﹣t图象中,斜线表示甲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合外力为零;故A错误;
B、乙物体均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合外力不为零且恒定;故B错误;
C、丙物体加速度恒定,但不一定做匀加速运动,也可能做匀减速运动,故C错误
D、丁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均匀变大,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加速度均匀变大.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在研究图象时,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图象的横纵坐标及单位,然后才能根据相应公式确定图象的性质.
8.甲、乙两位同学组成研究性学习小组来研究物体的超重和失重现象.他们在运动着的一升降机内做实验,站在磅秤上的甲同学发现了自已的体重增加了20%,于是乙同学对该过程中升降机的运动情况作出了如下判断,其中可能正确的是( )
A.升降机以0.2g的加速度加速下降
B.升降机以0.2g的加速度加速上升
C.升降机以0.2g的加速度减速下降
D.升降机以0.2g的加速度减速上升
考点:牛顿第二定律;超重和失重.
专题:牛顿运动定律综合专题.
分析:当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力大于物体的真实重力时,就说物体处于超重状态,此时有向上的加速度;
当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力小于物体的真实重力时,就说物体处于失重状态,此时有向下的加速度.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升降机的加速度.
解答:解:甲同学站在磅秤上受重力和支持力,发现了自已的体重增加了20%,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出:
a==0.2g
该同学的加速度方向向上,那么此时的运动可能是以0.2g的加速度减速下降,也可能是以0.2g的加速度加速上升;
故选:BC.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超重失重现象的理解,掌握住超重失重的特点,对人进行受力分析求出人的加速度,本题就可以解决了.
9.如图所示,物体在水平力F1=18N、F2=10N的作用下,静止在水平面上,若F2保持不变,当F1减小至14N时,物体所受摩擦力( )
A.增大至24N,方向向左B.增大至22N,方向向右
C.减小至4N,方向向左D.减小至4N,方向向右
考点:摩擦力的判断与计算.
专题:摩擦力专题.
分析: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计算方法不同,我们需要先计算最大静摩擦力,通过判断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来求解摩擦力的大小.
解答:解:物体静止,f=F1﹣F2=8N<f MAX,若F2保持不变,当F1减小至14N时,物体所受合力为14﹣10=4N<8N,所以仍然静止,受静摩擦力为4N,方向向左.
故选:C
点评:本题关键抓住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的判断方法,静摩擦力用平衡求解,滑动摩擦力用滑动摩擦力的公式求解.
10.如图中有两个物体A、B,G A=3N,G B=4N,A用悬线挂在天花板上,B放在水平地面上,A、B间的弹簧的弹力为2N,则悬线的拉力F T,B对地面的压力F N的可能值分别是( )
A.F T=7N,F N=0 B.F T=5N,F N=2N C.F T=1N,F N=6N D.F T=2N,F N=5N
考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
专题: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专题.
分析:本题中没有说明弹簧的形变是伸长还是压缩,故应分别对两种情况进行计论;由共点力的平衡可得出B对地面的压力.再对整体受力分析可得出绳子的拉力.
解答:解:由题意可知,B受重力、弹簧的弹力及地面的支持力而处于平衡;
若弹簧的弹力向下,则有:F N=mg+F=4N+2N=6N;
对整体受力分析有:
T=G A+G B﹣F N=7N﹣6N=1N;
若弹簧处伸长状态,B受支持力F N=G B﹣F=4N﹣2N=2N;
对整体有:
T=G A+G B﹣F N=7N﹣2N=5N;
故BC正确;AD错误;
故选BC.
点评:本题考查共点力的平衡条件的应用,注意题目中隐含的条件:弹簧的形变方向未知,则会产生两种可能情况,应全面考虑.
11.汽车甲沿着平直公路以速度V做匀速直线运动,当它路过某处时,该处有一辆汽车开始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去追赶甲车,根据上述的已知条件( ) A.可求出乙车追上甲车时乙车的速度
B.可求出乙车追上甲车时乙车所走的路程
C.可求出乙车从起动到追上甲车所用的时间
D.不能求出上述三者中的任何一个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
分析:作出汽车甲、乙的速度时间图线,根据速度﹣时间图线分析能求出的量.
解答:解:作出汽车甲、乙的速度﹣时间图线如图所示.
当汽车乙车追上汽车甲车时,两车位移相等,从图象上可以看出,当甲乙位移相等时,两图象与时间轴所围的“面积”相等,则得
乙车的速度为2v0.
但从图象上无法知道乙车追上甲车所用的时间,故不能求出乙车走的路程.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会用图象法进行解题,知道在速度﹣时间图线中,图线与时间轴所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
12.一个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从开始运动起,连续通过三段位移的时间分别是1s、2s、3s,这三段位移的长度之比和这三段位移上的平均速度之比分别是( ) A.1:22:321:2:3 B.1:23:331:22:32
C.1:2:3 1:1:1 D.1:3:51:2:3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综合运用.
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
分析:要求连续的时间不等的三段时间内的位移之比,就要分别求出这三段时间内得位移,要求这三段位移,可以先求第一段的位移,再求前两段的位移,再求前三段的位移,前两段的位移减去第一段的位移,就等于第二段的位移,前三段的位移减去前两段的位移就等于第三段的位移;某段时间内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就等于该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解答:解:根据x=可得物体通过的第一段位移为:x1=a×12
又前3s的位移减去前1s的位移就等于第二段的位移,故物体通过的第二段位移为:
x2=a×(1+2)2﹣×a×12=a×8
又前6s的位移减去前3s的位移就等于第三段的位移,故物体通过的第三段位移为:
x3=a×(1+2+3)2﹣×a×(1+2)2=a×27
故x1:x2:x3=1:8:27=1:23:33
在第一段位移的平均速度为:1=
在第二段位移的平均速度为:=
在第三段位移的平均速度为:=
故1::=::=1:22:32=1:4:9
故选:B.
点评:本题求解第二段和第三段位移的方法十分重要,要注意学习和积累,并能灵活应用.
二、填空和实验题.(本题共5小题,每空2分,共计22分)
13.足球以8m/s的速度飞来,运动员把它以12m/s的速度反向踢出,踢球时间为0.2s,设球飞来的方向水平向右,则足球在这段时间内的加速度大小100 m/s2,方向为与初速度相反.(填与初速度方向“相同”或“相反”)
考点:加速度.
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
分析:已知初速度和末速度,则由加速度的定义可求得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解答:解:设初速度方向为正,则v0=8m/s; v=﹣12m/s;
则加速度a==m/s2=﹣100m/s2;
负号说明加速度方向与正方向相反,即与初速度方向相反;
故答案为:100;与初速度相反.
点评:加速度为矢量,故在解题前应先设定正方向;这是高中物理学习中应注意培养的一个好习惯.
14.如图所示,为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速度图象.由图象可知;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最大速度大小为4 m/s,最大加速度大小为2 m/s2,物体在这段时间内发生的位移是20m.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
专题:运动学中的图像专题.
分析:由图象直接读出最大速度.根据速度图象的斜率表示物体的加速度,可知物体在6﹣8s内加速度最大.由“面积”求出位移.
解答:解:由图读出,最大速度大小为4m/s.物体在6﹣8s内加速度最大,为
a==2m/s2.物体8s内发生的位移是x==20m.
故答案为:4;2;20.
点评:本题是速度图象问题,抓住数学知识研究图象的物理意义:斜率表示加速度,面积表示位移.
15.物体放在倾角θ的斜面上,向下轻推恰能匀速下滑.若给此物体一大小为v0,方向沿斜面向上的初速度,重力加速度用g表示,则它沿斜面上滑加速度大小a=2gsinθ.
考点:牛顿第二定律.
专题:牛顿运动定律综合专题.
分析:物体能匀速下滑,根据平衡得出滑动摩擦力和重力沿斜面方向分力的关系,当物体上滑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物体沿斜面上滑的加速度大小.
解答:解: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则有:mgsinθ=f,
当物体上滑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物体的加速度a=.故答案为:2gsinθ.
点评:本题考查了牛顿第二定律和共点力平衡的基本运用,知道上滑和下滑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相等,基础题.
16.伽利略是“近代科学之父”,他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上贯通了数学、物理学和天文学三门学科,加深了人类对物质运动和宇宙的认识,给出了科学研究过程的基本要素.请你根据科学研究的过程,对下列基本要素进行合理排序(填序号)①③④②.
①提出问题,做出假设②对假说进行修正和推广
③运用逻辑得出推论④通过实验对推论进行检验.
考点:物理学史.
专题:常规题型.
分析:伽利略对运动和力的关系研究,其科学思想方法的核心是把实验和逻辑推理和谐结合起来.
解答:解:这是依据思维程序排序的问题,这一套科学研究方法,要符合逻辑顺序,即通过观察现象,提出假设,根据假设进行逻辑推理,然后对自己的逻辑推理进行实验验证,紧接着要对实验结论进行修正推广.故合理顺序是①③④②.
故答案为:①③④②.
点评:本题考查物理学史,对于著名物理学家、经典实验和重要学说要记牢,还要学习他们的科学研究的方法.
17.(1)在一次课外活动中,某同学用图(a)所示装置测量放在水平光滑桌面上铁块A与长金属板B间的动摩擦因数.已知铁块A的质量m=1kg,金属板B的质量m′=0.5kg,用水平力F向左拉金属板B,使其向左运动,弹簧秤示数的放大情况如图所示,则A、B间的摩擦力f=2.5N,A、B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5(g取10m/s2)
(2)该同学还设计性地将纸带连接在金属板B的后面,通过打点计时器连续打下一些计时点,取时间间隔为0.1s的几个点.测量后的结果如图(b)所示,则金属板被拉动的加速度a=1.67m/s2,由此可知水平力F=3.335 N.
考点:探究影响摩擦力的大小的因素.
专题:实验题.
分析:(1)拉动B过程中,A处于平衡状态,其所受滑动摩擦力大小等于弹簧秤示数,据此可正确解答.
(2)根据△x=aT2求出金属板的加速度,然后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即可求出水平拉力大小.解答:解:(1)由图示弹簧测力计可知,其分度值为0.1N,示数为2.5N,
A处于平衡状态,所受摩擦力等于弹簧秤示数,F f=F=2.50N.
滑动摩擦力:F f=m A gμ,解得:μ=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