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原创精准冲刺试卷(十一)物理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原创精准冲刺试卷(十一)
物理试卷
本试卷共16页,38题(含选考题)。
全卷满分30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
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5、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木块在质量为M的木板上向右滑行,木板与地面间动摩擦因数为μ1,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木板一直静止,那么木板受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为()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物块在木板上向右滑行,其受到的木板对其的摩擦力为,同时物块对木板的作用力大小亦为方向为水平向右,分析木板受力,木板保持静止其所受合外力为0,竖直方向受重力、物块的压力、地面的支持力三者平衡,水平方向有物块对木板的作用力大小为
、方向水平向右,故木板还应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为方向为水平向左,与物块对木板的摩擦力相平衡,故B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了受力分析、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摩擦力的概念
2.如图所示,一轻质弹簧两端分别与竖直墙壁和物块连接,弹簧、地面水平。
A、B两点离墙壁的距离分别为,物块在A、B两点均能恰好静止,物块与地面的最大静摩擦力为,则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A. B.
C. D.
【答案】C
【解析】
对物体分别在A点和B点进行受力分析可得,物体在A点和B点所受弹簧弹力与静摩擦力在水平方向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两点处的静摩擦力的方向不同,在A点处有,B点处有,则,故C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C
3.某同学欲估算飞机着陆的速度,他假设飞机停止运动在平直跑道上做尽速运动,飞机在跑道上滑行的距离为s,着陆到停下来所用的时间为t实际上,飞机的速度越大,所受的阻力越大,则飞机着陆的速度应是
A. B. C. D. <v<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飞机做变减速直线运动,即加速度减小的减速运动,速度时间图线如图实线所示,虚线表示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的大小,根据图线围成的面积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大于变减速运动的位移大小,即,解得:,故选项C正确,选项ABD错误。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
【名师点睛】本题通过速度时间图线,结合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结合平均速度推论分析比较方便。
4.如图,静止在光滑地面上的小车,由光滑的斜面AB和粗糙的平面BC组成(它们在B处平滑连接),小车右侧与竖直墙壁之间连接着一个力传感器,当传感器受压时,其示数为正值,当传感器被拉时,其示数为负值。
一个小滑块从小车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至C点的过程中,传感器记录到的力F随时间t的关系图中可能正确的是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由于小滑块从光滑的固定斜面上滑下时,其下滑的加速度是不变的,故在水平方向上的加速度的大小也是不变的,所以从整体上看,小车会受到传感器对它的向左的力,故传感器受到小车对它的向右的压力,故该值是正值,可见,D是正确的;当滑块滑到粗糙平面BC上时,滑块受到的摩擦力是向右的,该力是小车给它的,故它对小车的作用力的方向是向左的,故传感器受到被拉动的力,其示数应该是负值,大小等于滑块所受的摩擦力的大小,即mgμ,是不变的,故D是正确的。
考点:牛顿第二定律,摩擦力,力的相互作用等知识。
5.取一根长2 m左右的细线,5个铁垫圈和一个金属盘,在线端系上第一个垫圈,隔12 cm再系一个,以后垫圈之间的距离分别是36 cm、60 cm、84 cm,如图所示。
站在椅子上,向上提起线的上端,让线自由垂下,且第一个垫圈紧靠放在地上的金属盘,松手后开始计时,若不计空气阻力,则第2、3、4、5个垫圈( )
A. 落到盘上的声音时间间隔越来越大
B. 落到盘上的声音时间间隔相等
C. 依次落到盘上的速率关系为1∶∶∶2
D. 依次落到盘上的时间关系为1∶(-1)∶(-)∶(2-)
【答案】B
【解析】
【详解】AB.4个铁垫圈同时做自由落体运动,下降的位移之比为1:3:5:7.可以看成一个铁垫圈自由下落,经过位移为1:3:5:7.因为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相等的时间内的位移之比为1:3:5:7,知各垫圈落到盘中的时间间隔相等,故A错误,B正确;
CD.因为个垫圈落到盘中的时间间隔相等,则个垫圈依次落到盘中的时间之比为1:2:3:4,故C错误,D错误。
故选:B
6.如图(a)所示,在电梯箱内轻绳AO、BO、CO连接吊着质量为m的物体,轻绳AO、BO、CO对轻质结点O的拉力分别为F1、F2、F3.现电梯箱竖直向下运动,其速度v随时间t的变化规律如图(b)所示,重力加速度为g,则( )
A. 在0~t1时间内,F1与F2的合力等于F3
B. 在0~t1时间内,F1与F2的合力大于mg
C. 在t1~t2时间内,F1与F2的合力小于F3
D. 在t1~t2时间内,F1与F2的合力大于mg
【答案】AD
【解析】
A、对轻质结点O,因没质量,故其无论在何状态下,三个力的合力都为零,即与
的合力与等大反向,选项A正确,选项C错误;
B、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其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绳子的拉力,在时间内,电梯加速向下运动,物体处于失重状态,,即与的合力小于,选项B错误;
D、在时间内,电梯减速向下运动,物体处于超重状态,,即与的合力大于,选项D正确。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判断超失重的方法,当加速度的方向向上,物体处于超重,当加速度的方向向下,物体处于失重。
7.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斜面体A放在粗糙水平面上,用轻绳拴住质量为m的小球B置于斜面上,轻绳与斜面平行且另一端固定在竖直墙面上,不计小球与斜面间的摩擦,斜面体与墙不接触,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则( )
A. 水平面对斜面体没有摩擦力作用
B. 水平面对斜面体有向右的摩擦力作用
C. 斜面体对水平面的压力等于(M+m)g
D. 斜面体对水平面的压力小于(M+m)g
【答案】BD
【解析】
【详解】以斜面体和小球整体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
水平方向:f=Tcosθ,方向水平向右,竖直方向:N=(m+M)g-Tsinθ,可见N<(M+m)g,根据牛顿第三定律:斜面体对水平面的压力N′=N<(M+m)g,故BD正确,AC错误;故选BD。
8.如图所示,一演员表演飞刀绝技,由O点先后抛出完全相同的3把飞刀,分别依次垂直打在竖直木板M、N、P三点上.假设不考虑飞刀的转动,并可将其视为质点,已知O、M、N、P 四点距离水平地面高度分别为h、4h、3h、2h,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3把飞刀在击中板时动能相同
B. 到达M、N、P三点的飞行时间之比为1∶
C. 到达M、N、P三点的初速度的竖直分量之比为∶∶1
D. 设到达M、N、P三点,抛出飞刀的初速度与水平方向夹角分别为,,,则有
【答案】CD
【解析】
【详解】将飞刀的运动逆过来看成是一种平抛运动,三把刀在击中板时的速度大小即为平抛运动的初速度大小,运动时间为:,初速度为:,由图看出,三把刀飞行的高度不同,运动时间不同,水平位移大小相等,由平抛运动的初速度大小不等,即打在木板上的速度大小不等,故三把刀在击中板时动能不同。
故A错误。
竖直方向上逆过来看做自由
落体运动,运动时间为,则得三次飞行时间之比为.故B错误。
三次初速度的竖直分量等于平抛运动下落的速度竖直分量,由v y=gt=,则得它们之比为.故C
正确。
设任一飞刀抛出的初速度与水平方向夹角分别为θ,则,则得,θ1
>θ2>θ3.故D正确。
故选CD.
【点睛】本题的解题技巧是运用逆向思维方法,将飞刀的运动等效看成沿反方向的平抛运动,问题就变得熟悉而简单.
9.如图甲所示,木块A和长木板B叠放在水平地面上,假定木板与地面之间、木板和木板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都和滑动摩擦力相等,用一水平力F作用于B,A、B的加速度与F的关系如图乙所示,重力加速度g取10m/s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A的质量为0.5kg
B. B的质量为1.5kg
C. B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
D. 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4
【答案】ACD
【解析】
【分析】
当水平拉力F较小时,木块A和木板B保持相对静止,一起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然后木块和木板发生相对滑动,先根据相对滑动后A的加速度,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AB间的动摩擦因数,再对相对滑动前AB整体研究,求解A、B质量.
【详解】由图知,当F=3N时AB一起开始运动,则有 F=μB(m A+m B)g=3N…①
当F较小时,木块和木板一起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共同加速度 a=…②
由数学知识知,a﹣F图象的斜率等于 k===…③
由①③联立解得B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B=0.2
当拉力达到一定程度,木块和木板之间发生相对滑动,对木块A,所受的摩擦力恒定,加速度恒定,即a A==μA g…④
由图知,a A=4m/s2,则由④解得μA=0.4
对B,加速度a B==﹣…⑤
由图得:==1,得 m B=1.0kg…⑥
由②⑥解得:m A=0.5kg,故B错误, ACD正确.
故选:ACD。
【点评】本题首先要分两个相对静止和相对运动两种状态分析,其次采用整体法和隔离法研究得到加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这是经常采用的思路.
二、非选择题
10.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定重力加速度:
(1)电火花计时器的工作电压为______,频率为______.
(2)打出的纸带如图所示,实验时纸带的________端应和重物相连接.(选填“甲”或“乙”)
(3)纸带上1至9各点为计时点,由纸带所示数据可算出实验时的加速度为________m/s2. 【答案】 (1). 交流220V; (2). 50Hz; (3). 乙; (4). 9.4
【解析】
【详解】(1)电火花打点计时器使用的电源为交流220V,频率为50Hz.
(2)物体做加速运动,计数点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因此纸带的乙端与打点计时器相连.(3)相邻时间间隔为:T=0.02s,因此根据逐差法有:s6−s1=5aT2,因此有:
【点睛】本题是利用自由落体运动测定重力加速度.注意打点计时器的使用方法,能熟练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求解速度和加速度等物理量.
11.如图1所示的装置,可用于探究恒力做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水平轨道上安装两个光电门,小车上固定有力传感器和挡光板,细线一端与力传感器连接,另一端跨过定滑轮挂上砝码盘.实验首先保持轨道水平,通过调整砝码盘里砝码的质量让小车做匀速运动以实现平衡摩擦力,再进行后面的操作,并在实验中获得以下测量数据:小车、力传感器和挡光板的总质量M,平衡摩擦力时砝码和砝码盘的总质量m0,挡光板的宽度d,光电门1和2的中心距离s.
(1)该实验是否需要满足砝码和砝码盘的总质量远小于车的质量(填“需要”或“不需要”)
(2)实验需用游标卡尺测量挡光板的宽度d,如图2所示,d= mm
(3)某次实验过程:力传感器的读数为F,小车通过光电门1和2的挡光时间分别为t1、t2(小车通过光电门2后,砝码盘才落地),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则对该小车实验要验证的表达式是.
【答案】(1)5.50mm.(2)C.
试题分析:(1)该实验中由于已经用传感器测出绳子拉力大小,故不需要满足砝码和砝码盘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
(2)游标卡尺读数的方法是主尺读数加上游标读数,不需估读.游标的零刻度线超过主尺上的刻度数为主尺读数,游标读数等于分度乘以对齐的根数.
(3)光电门测速度的原理是用平均速度来代替瞬时速度,根据功能关系可以求出需要验证的关系式.
解:解:(1)该实验中由于已经用传感器测出绳子拉力大小,不是将砝码和砝码盘的重力作为小车的拉力,故不需要满足砝码和砝码盘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
(2)游标卡尺的主尺读数为5mm,游标读数等于0.05×10mm=0.50mm,
所以最终读数为:5mm+0.50mm=5.50mm.
(3)由于光电门的宽度d很小,所以我们用很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代替瞬时速度.
滑块通过光电门1速度为:,
滑块通过光电门2速度为:,
根据功能关系需要验证的关系式为:.
故答案为:
(1)不需要;
(2)5.50;
(3).
12.歼—15战机是我国自行设计研制的首型舰载多用途歼击机,短距起飞能力强大。
若歼—15战机正常起飞过程中加速度为a,经s距离就达到起飞速度腾空而起。
现已知“辽宁”舰起飞甲板长为L(L<s),且起飞过程可简化为匀加速直线运动。
现有两种方法助其正常起飞,方法一:在航空母舰静止的情况下,用弹射系统给飞机以一定的初速度;方法二:起飞前先让航空母舰沿飞机起飞方向以某一速度匀速航行。
求:
(1)方法一情况下弹射系统使飞机具有的最小速度v1m;
(2)方法二情况下航空母舰的最小速度v2m。
【答案】(1);(2)
(1)设飞机起飞速度为v,则有v2=2as
v2-v1m2=2aL
解得:
(2)设第二种方法中起飞过程经历时间为t,则
飞机位移:
航空母舰位移x2=v2m t
位移关系:x1-x2=L
联立解得:
13.如图所示,将小砝码置于桌面上的薄纸板上,用水平向右的拉力将纸板迅速抽出,砝码的移动很小,几乎观察不到,这就是大家熟悉的惯性演示实验.若砝码和纸板的质量分别为m1和m2,各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重力加速度为g.
(1)当纸板相对砝码运动时,求纸板所受摩擦力的大小;
(2)要使纸板相对砝码运动,求所需拉力的大小;
(3)本实验中,m1=0.5kg,m2=0.1kg,μ=0.2,砝码与纸板左端的距离d=0.1m,取g=10m/s2.若砝码移动的距离超过l=0.002m,人眼就能感知.为确保实验成功,纸板所需的拉力至少多大?
【答案】(1)μ(2m1+m2)g;(2)F>2μ(m1+m2)g;(3)22.4N.
【解析】
试题分析:(1)砝码和桌面对纸板的摩擦力分别为:f1=μm1g,f2=μ(m1+m2)g
纸板所受摩擦力的大小:f=f1+f2=μ(2m1+m2)g
(2)设砝码的加速度为a1,纸板的加速度为a2,则有:f1=m1a1,F-f1-f2=m2a2
发生相对运动需要a2>a1
代入数据解得:F>2μ(m1+m2)g
(3)为确保实验成功,即砝码移动的距离不超过l=0.002m,纸板抽出时砝码运动的最大距离为
x1=a1t12,
纸板运动距离d+x1=a2t22
纸板抽出后砝码运动的距离x2=a3t22,
L=x1+x2
由题意知a1=a3,a1t1=a3t2代入数据联立得F=22.4N
考点:牛顿第二定律的综合应用
【名师点睛】这是2013年江苏高考题,考查了连接体的运动,解题时应用隔离法分别受力分析,找出两个物体之间的位移关联关系,列运动方程,难度较大。
视频
-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