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学期语文人教版(五四制)《鱼我所欲也》导学案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鱼我所欲也》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 理解孟子所阐述的“义”的含义,懂得生命的价值与意义,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重要抉择,把握人生,慎重选择。
2. 学习经典论说文在论证结构和方法的独到之处。
3. 感受孟子文章语言自然流畅,节奏鲜明的特点,多朗读,多背诵。
二、知识准备
1.了解孟子。
自行搜索,全面了解孟子,分组查找以下内容,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介绍:孟子简介、孟子人生、孟子思想、孟子学说、孟子故居、孟子故事、孟子名言、出自《孟子》的成语。
2、初读课文,以不同的方式默读、朗读课文。
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读出节奏。
在诵读的过程中疏通字句,梳理层次,加深理解,引发质疑。
在梳理过程中对重点实词如:“欲”“得兼”“莫”“由是”“与”“蹴”“万钟”要特别关注。
找出课文中出现的对称句和排比句,感受文章语言特点。
背诵也以这些句子为基础,先背诵对称句,再连句成段,连段成篇。
3.要求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基本疏通课文大意,找出疑难之处,留待课堂解决。
4. 课文涉及的孟子的名言是哪一句,蕴含的成语是什么?
三、新课导学
再读释疑
1. 这篇文章所要论证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呢?
2.请你说说这篇文章的大概意思。
3.作者为证明观点,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举例说明。
跳读课文,找出为论证中心论点,作者使用了哪些不同的论证方法,并思考本文作者的写作意图。
合作探究下列问题:
1. 文章开头写“鱼”和“熊掌”有什么作用?
2. 为什么鱼和熊掌不可得兼?
3.读完课文后,你认为文中有哪些出彩的句子?你是怎么样理解“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和“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的意义。
4.文中两次提到“心”,在第一节中说:“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在文章最后又说:“此之谓失其本心。
”句中“是心”、“本心”各指什么?请依据原文回答。
拓展探究
1.课文第二段内容隐含一个什么典故?可以用我们搜集的哪句孟子名言来印证?
2. 对比阅读以下几则材料,联系课文,说说它们各自表现出了怎样的价值取向。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匈牙利•裴多菲)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夏明翰)
四、知识梳理
在几千年前,孟子就对“鱼和熊掌不可得兼”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应当摒弃自私自利之心,将正义、道义放在首位。
,那么在我们现代社会,面对愈来愈多的诱惑,面对人生的各种考验,我们的人生不乏选择。
我们一直在选择,谨慎地选择。
在人生面临抉择时,应当具备怎样的价值标准?我们应当做出怎样的选择呢?
五、达标测评
33、(2010•山东省泰安市,7-9,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12分)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7.解释句中词语。
(4分)
①二者不可得兼得:②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得:
③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是故:④蹴尔而与之蹴尔:
8.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2)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我们很熟悉的一个成语就源自文章第一段,这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简要概括作者在第三段中阐述的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
《鱼我所欲也》学案的答案
二、1. 归纳至今为人们所乐于运用的孟子名言。
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尽信书不如无书。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还留下了很多有生命力的成语,抢答说出哪些熟悉的成语是出自《孟子》的。
例:专心致志、与人为善、舍己为人、明察秋毫、缘木求鱼、揠苗助长、五十步笑百步等。
4. “鱼我所欲也……舍生而取义者也”“舍生取义”。
三、1.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人生常常面临各种各样的抉择,在关键时刻应做出正确的选择。
3、①论证方法:道理论证(第一节)、举例论证(第二节)。
②作者的写作意图:赞颂在面临人生的抉择时,将正义放在首位,而摒弃利己私心的做法。
四、1.鱼和熊掌两样东西的价值不同,鱼低贱而熊掌珍贵。
二者不能同时得到,必然舍弃鱼而选取熊掌;同理,生命和正义的价值也不同。
正义要比生命重要得多,二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必须舍弃生命选取正义。
这里运用了类比推理,提出了“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
2.只是一种假设,可以鱼和熊掌都得到,可以生命和义都不舍弃,只是假设当你在遇到两者中必取其一的时候,你当作怎样的选择的问题。
4、“本心”就是能够做到“舍生取义”的心,“是心”就是“这样的心”,其义与“本心”相同。
五、1、“贫者不受嗟来之食。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4. 以上材料根据具体情况选用,目的在于促使学生要正确对待生与死、义与利。
六、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思考,对学生进行价值观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