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伦春族的丧葬习俗是怎样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鄂伦春族的丧葬习俗是怎样的
鄂伦春族的丧葬习俗是怎样的
鄂伦春族是中国东北部地区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之一,是狩猎的民族。

这样的一个民族会有着的丧葬习俗呢?下面跟店铺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鄂伦春族的丧葬习俗
鄂伦春族曾有一整套丧葬仪式。

既有古老仪式的遗存,也有不少封建社会的影响。

人死后,由家人穿好衣服,尸体头朝北、脚朝南停放在原来居住的“仙仁柱”中,尸体安放好后,要通知亲友,如死者是妇女,要通知她娘家。

当天要给死者上供。

上供时,亲属们要为死者磕头并痛哭。

亲友到来后,死者的子孙要给客人磕头,长者不还礼,同辈者要还礼。

前来吊丧的亲友,如是死者的晚辈,要给死者磕头,如是长者,只给死者鞠躬。

死者亲属要跪下陪着哭泣。

来吊丧的亲友,一般要带来烧酒、兽肉和衣物等,以给死者上供。

长者死去,全家都要为其带孝。

如当时有白布可以当时带,如果没有白布,也可以周年祭时补带。

鄂伦春人过去主要实行风葬,用柳条编一个棺材,把它架在树上或用一树干搭在两树的树杈上,把棺材吊在横杆上。

也有实行土葬的,土葬有两种:一是做棺木埋在地下;再一是挖坑用椽子把四周镶起来,把死者放在里面然后掩埋。

火葬主要用于患急病死去的年轻人和孕妇。

葬地一般选在有山有水的地方。

鄂伦春人认为,人死后在冥阴世界里要生产,因此要把生产生活工具放在棺材里殉葬,也有杀马殉葬的。

鄂伦春人在葬仪中,周年祭最为隆重。

举行周年祭前,死者在“仙仁柱”中的铺位一直要照常摆放。

举行周年祭时,在此铺位上摆一小桌,把亲友送来的礼物摆在桌上。

来的亲友,要跪在桌前给死者磕头,死者家属要陪同一起磕头。

这个仪式结束后,家属和亲友带着亲友送的礼物和死者的遗物前往墓地。

到墓地后,大家围着篝火而坐。

夜幕降临后,祭礼开始,同
辈人站着,晚辈跪着。

主祭人宣读礼单,念到谁的名字,谁答“加”(是),同辈的向死者鞠躬,晚辈的磕头。

仪式结束,死者家属中男人开始给亲友敬酒,敬酒时要双腿跪下递过去,酒过一巡,端上大块手扒肉,大家边吃肉喝酒,边以崇敬的心情,谈论着死者的业绩和美德。

过一两个时辰,再宣读一次礼单,到深夜要第三次宣读礼单,然后把葬在树上的棺材抬下来,家属和亲友一起下手捡尸骨,把尸骨放在棺木里,进行土葬。

安葬时要烧纸,同时将礼单一起烧掉。

在此之后,再喝一会儿酒,周年祭就结束了。

这是主人趁宾客醉酒之时,把礼物悄悄地赠给每一位客人,或塞在衣兜里,或系在纽扣上。

把吃剩的兽肉也分给每位客人,让他们带回去享用。

周年祭过后,死者的子女也就脱孝了。

解放以后,鄂伦春人繁复的丧葬习俗已基本革除了。

现在人死后,一般都换上新衣服,然后用木棺装殓,进行土葬。

在棺材和坟前上供。

如果是职工逝世,一般由单位开追悼会。

每年清明节进行扫墓。

鄂伦春族的宗教
解放以前,鄂伦春族同外界接触较少,仍被原始的万物有灵的观念统治着。

他们笃信萨满教。

不论是祈求狩猎丰收,还是为使患者痊愈,都要请萨满跳神。

萨满教是一种多神教的崇拜:
自然崇拜:他们把日、月、星、风、、雷、电、山川及动都作为崇拜对象。

鄂伦春人对“得勒钦”(太阳)非常崇拜。

太阳给人类以光明和温暖,没有太阳,人们就不能生存,因此每年正月初一要向太阳跪拜;人们遇到困难时,要向太阳祷告;发生日蚀时,认为是天狗在吃它,用敲铜盆来解救。

鄂伦春人也崇拜“别亚”(),每年正月十五和八月十五都要拜月亮,如果数日打不到野兽,要在露天放一个清洁的桦皮盆,人们在盆旁向月亮叩头,祈求月亮使他们打到野兽,第二天盆里有兽毛,就会猎取到什么野兽。

他们对“奥伦”(北斗星)有着特别亲切的感情,认为它是由七姊妹组成,很象他们的高脚仓房,因此称它为“奥伦博如坎”,即主管仓
房的女神,每年腊月二十三和正月初一都要对着仓房烧七炷香来供奉。

鄂伦春人对风、雨、雷、电和彩虹感到神秘莫测。

认为冲犯风神会得疯病;雷鸣是雷神在发怒;下雨是龙在空中喷洒下来的;雨后出虹是天和地连接起来了。

每当遇到这种情况时都要叩拜。

鄂伦春人认为,“白那查”(山神)统治着崇山峻岭及山中申尹植物。

为了供奉山神,在山中选一高大的树,砍去一块树皮,画一个脸形,每次路过此处,都要向其叩拜,求它保佑多打野兽。

鄂伦春族的婚俗
鄂伦春族在婚姻缔结上,一直保持着古老的族外婚制。

在族外婚制的前提下,实行的是交错从表婚。

他们在长期的缔结婚姻的.实践中认识到,血缘远一些,对子孙后代健康有利。

因此,不习惯直接从表,即表兄弟姊妹结婚,而习惯间接从表婚,即在堂姑母、堂舅父的兄弟姊妹间结婚。

在鄂伦春人的婚姻制度中,除上述古老习俗的遗留外,也受了不少封建的影响。

如在缔结婚姻时,一般由父母包办,婚后感情不好占一定比例,因此,离婚和私奔者时有发生。

鄂伦春人婚姻的缔结,有求婚、认亲、过彩礼和结婚等一系列过程。

求婚,男孩到15~16岁,女孩到14~15岁,家里就要为他们张罗婚事。

求婚由男家提出,男方父母看中了某家的姑娘,就托媒人去求婚。

认亲:求婚成功后,媒人和男方的母亲等带着烧酒、野猪肉到女方家,男子给女方长辈磕头,唯不给岳父母磕头。

过彩礼:彩礼一般是2—3匹马、两桶酒、两口野猪。

在举行婚礼的前几天,男方及其兄弟姊妹要到女方家迎接新娘。

结婚之日,新郎新娘要穿精心缝制的狍皮衣着,新郎戴富有民族特点的狍头皮帽。

新娘的发辫卷车头顶,象征已婚。

作新房的“仙仁柱”布置一新。

用对出花纹的狍腿皮褥铺床,绣着云纹的狍皮被摆在床铺的一头。

床铺的里侧摆放着用桦树皮精制的箱子和针线盒。

新郎要在结婚的前一天回到自己的“仙仁柱”。

结婚之日,新娘由舅舅、伯伯、叔叔和兄、嫂等相送。

父母给女儿的陪嫁,有马数匹、皮被褥、皮布衣服、桦皮箱以及手工工具等。

送亲的队伍有说有笑,
浩浩荡荡的前往男方家。

送新娘的队伍快要到男方“乌力椤”时,新郎率领本氏族的兄弟们要出来远迎。

两队人马相遇时,迎亲者表示要接走新娘,送亲者则加以阻拉。

最后两队人马簇拥着新郎新娘,快马加鞭,奔向男方的“乌力椤”。

到“乌力椤”后,男方父母要向送亲中的新娘的舅舅、伯伯和叔叔等敬酒。

当主人把所有男女妇方的宾客让至坐位上后,新郎新娘开始拜天,两人面朝正南方向磕头。

然后由娘拜公婆及男方的长辈亲友。

最后新郎走出“仙仁柱”。

接着酒宴开始,把预积的干柴点燃,来宾围着篝火而坐。

主人把酒和肉送至客人面前,席间新郎新娘要给所有人长辈磕头敬酒,受拜者一面向新人祝福,一面赠送礼品。

酒至数巡,歌声大作,有人还翩翩起舞,热门异常,直至深夜。

入夜,新郎新娘用一个碗吃“老考太”(粘粥),并用一把刀,吃一盆肉,象征永远亲密,白头到老,永不分离。

最后,由婶娘或嫂嫂给铺床,并看着新人宽衣后,两人盖着一床被躺下后才离去。

解放以后,鄂伦春族除了仍然实行族外婚制外,很多旧的婚俗都革除了。

父母包办婚姻已被自由恋所代替,旧婚礼中那些繁琐仪式和封建成分已改掉。

现在不但没有近亲婚配,相后异族通婚者越来越多。

因此,鄂伦春族儿童体魄都很健康。

【鄂伦春族的丧葬习俗是怎样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