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引路》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蜜蜂引路》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特点。

2.了解列宁利用蜜蜂引路的过程。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准确理解词语,读懂课文内容。

2.从列宁利用蜜蜂引路的事例中领会列宁善于观察和思考的特点,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教学准备】课件、图片等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设计理念】
采用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参与教学实践,读读、想想、做做、画画,亲身经历。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1、你知道蜜蜂有什么本领吗?(点名回答)
2、课件出示字词,点名认读,齐读。

二、出示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特点。

2.了解列宁利用蜜蜂引路的过程。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学习过程。

1.自学指导: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试着用简单的一两句话话说说课文主要写了谁?他做了什么事?(点名回答:列宁利用蜜蜂找到养蜂人。

)
【边读边想,学会概括的习惯要从低年级开始培养。


2.展示交流,当堂检测。

(1)了解起因。

A.列宁住在哪儿?列宁为什么要找养蜂人?(指名读一、二节)
B.板书:莫斯科,板画小山。

(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回答第二个问题。


C.比较句子,区别词语的细微不同。

列宁常常
..请养蜂的人来谈天。

往常
..派去找他的人不在,列宁只好亲自去找。

选词填空练习【培养学生的表达及理解运用词语的能力。


(2)理解体悟。

A.默读第三自然段,把列宁经过的地方用横线画出来。

B.同桌讨论完成填空题:花丛在,园子在,小房子在。

(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准确理解“旁边、附近”的细微区别)
C.点一名学生上黑板画出列宁经过的地方。

再请一学生看图介绍列宁行走的路线。

(重点看学生是否读懂课文,有没有真正理解列宁利用蜜蜂引路的过程。

)
【动手画,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思维,促使学生准确理解课文内容及词语。

同时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


D.第三自然段只写了列宁在找养蜂人的途中看的和做的,却没有写他怎样想的,现在我们大家都来想一想,说说列宁当时是怎样想的。

1、当列宁从住处出来后,他一边走一边看,发现路边的花丛里有许
多蜜蜂,想……
2、于是,他仔细观察,只见那些蜜蜂采了蜜就飞进附近的一个园子里,园子旁边有一所小房子。

列宁又想……
【让学生积极想象,感同身受】
E、结果如何?
齐读:列宁走到那所房子跟前,敲了敲门,开门的果然就是那个养蜂的人。

结果开门的真是养蜂的人,结果和列宁想的完全一样,这里用了一个什么词呢?(果然)
如果设想和结果完全相反时用什么词呢?(竟然)
练习选词填空:竟然果然
①早上出门,阳光灿烂,到了中午下起了大雨。

②早上出门,天阴沉沉的,到了中午起了大雨。

【通过运用帮助学生准确理解词语。


F. 拓展。

从列宁找到养蜂人的过程中,你觉得列宁是个怎样的人?
(让学生感悟出列宁是个善于观察、勤动脑筋的人。

)
【引导学生想象,从人物行动猜想人物内心,深入地了解人物的特点。


四、课堂小结:
我们要向列宁学习,遇到问题多观察多思考,这样才能更加聪明,才能解决遇到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