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竿而起的典故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揭竿而起的典故
揭竿而起典故:
这个成语来源于西汉贾谊的《过秦论》。

春秋战国时期,各个诸侯国之间经常发生兼并战争。

有一年,楚国的大夫伍子胥为了楚国的安危,向楚平王建议,把太子建送到宋国去当人质。

等宋国同意后,再请齐国出兵讨伐楚国。

楚平王听后,非常高兴,决定派太子建和公子申去宋国。

太子建和公子申到了宋国后,通过宋国的大夫向成公请求,与齐国签订了盟约。

但楚平王听后,心生猜忌,又派人去宋国把太子建抓了回来,并让太子的儿子公子胜当太子建的替身。

后来,伍子胥父兄被楚平王所杀,伍子胥为了复仇,就找到了公子胜,向他讲述了楚平王的暴行和自己的一番苦心。

公子胜听后非常感激,决定要报答伍子胥。

于是,伍子胥就把所有的仇恨都寄托在了公子胜身上,决心要辅佐他当上楚国的国君。

在这个时期,人民对楚平王的不满情绪已经非常高涨,于是,伍子胥便借机组织起了一支起义军,准备为推翻楚平王的统治而奋斗。

为了表示自己的决心,他让人做了两面大旗,上面写着“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口号,并把起义军武装起来,准备投入战斗。

不久后,公子胜在伍子胥的辅佐下,终于当上了楚国的国君,即楚昭王。

伍子胥为了复仇而揭竿而起的行动,给了人民一个启示:只有揭竿而起,才能争取自己的权利和自由。

总之,揭竿而起这个成语,意在鼓舞人们勇敢地站起来反抗压迫和剥削,为自己的权利和自由而斗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