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课时作业1.docx
【苏教】高中化学必修一课时配套练习 【打印版】(成套下载)
精品“正版”资料系列,由本公司独创。
旨在将“人教版”、”苏教版“、”北师大版“、”华师大版“等涵盖几乎所有版本的教材教案、课件、导学案及同步练习和检测题分享给需要的朋友。
本资源创作于2020年8月,是当前最新版本的教材资源。
包含本课对应内容,是您备课、上课、课后练习以及寒暑假预习的最佳选择。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全册)课时配套练习汇总(打印版)课时达标训练(一) 物质的分类与转化1.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 )①水银 ②空气 ③氯酸钾 ④五氧化二磷 ⑤糖水 ⑥硫粉 ⑦氨气 ⑧盐酸A .①②⑤⑦B .①②⑤⑧C .②⑤⑧D .②③⑤2.下列反应中既属于分解反应又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 .S +O 2=====点燃SO 2B .Cu 2(OH)2CO 3=====△2CuO +CO 2↑+H 2O C .2KMnO 4=====△K 2MnO 4+MnO 2+O 2↑D .Zn +H 2SO 4===ZnSO 4+H 2↑3.铁、稀盐酸、澄清石灰水、氯化铜溶液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 四种物质间的反应关系如图所示. 图中两圆相交部分(A 、B 、C 、D)表示物质间的反应, 其中对应四个反应类型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复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化合反应、置换反应B .中和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置换反应C .复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置换反应、置换反应D .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置换反应、置换反应 4.科学家在研究化学物质的时候, 常常对物质进行分类, 以便对同类物质的组成和性能进行深入研究.下列4组物质:①Mg O 2 N 2 NO②NaOH HCl CH 4 KCl③H 2CO 3 H 2SO 4 NaOH HNO 3 ④CaO SO 2 CO 2 SiO 2从物质的基本分类看, 每组中都有一种物质与其他物质不属于同一类, 这4种物质分别是( )A .Mg HCl H 2CO 3 CaOB .O 2 NaOH H 2SO 4 SO 2C .NO CH 4 NaOH CaOD .NO KCl HNO 3 SO 25.下列所述物质肯定为纯净物的是( ) A .同一种原子构成的物质 B .只由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C.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D.由C、O两种元素组成的气体6.甲、乙、丙、丁分别是Na2CO3、AgNO3、BaCl2、盐酸四种无色溶液中的一种, 它们两两反应后的现象如下: 甲+乙→沉淀; 甲+丙→沉淀; 乙+丙→沉淀; 丙+丁→沉淀; 乙+丁→无色无味气体. 则甲、乙、丙、丁四种溶液依次是()A.BaCl2、Na2CO3、AgNO3、盐酸B.BaCl2、Na2CO3、盐酸、AgNO3C.Na2CO3、盐酸、AgNO3、BaCl2D.AgNO3、盐酸、BaCl2、Na2CO37.已知氢氧化钠能与砒霜发生如下反应(砒霜用X表示): X+6NaOH===2Na3AsO3+3H2O.(1)根据以上反应推断砒霜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砒霜属于____________(填序号).①非金属氧化物②酸性氧化物③碱性氧化物(2)根据同类物质的性质规律判断, 对不慎散落在河水中的砒霜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生石灰处理,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对牙膏的探究要用到许多化学知识.牙膏珍珠王防臭牙膏中华透明牙膏摩擦剂碳酸钙二氧化硅摩擦剂的物质类别(指酸、碱、盐、氧化物)(2)根据你的推测, 牙膏摩擦剂的溶解性是________(填“易溶”或“难溶”).(3)牙膏中的摩擦剂碳酸钙可以用石灰石来制备. 甲同学设计了一种实验室制备碳酸钙的实验方案, 其流程如图所示:请写出上述方案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乙同学的实验方案为:其优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 选C盐酸是氯化氢气体的水溶液, 属于混合物; 空气、糖水也都是混合物.2. 选C判断氧化还原反应最基本的方法是看反应前后有无元素化合价的变化. A中反应是化合反应; D中反应是置换反应; B中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但各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均没有变化, 故其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C中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且Mn元素和O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 故C 属于氧化还原反应.3. 选C 依次写出反应方程式: Ca(OH)2+2HCl===CaCl 2+2H 2O, Ca(OH)2+CuCl 2===CaCl 2+Cu(OH)2↓, Fe +CuCl 2===Cu +FeCl 2, Fe +2HCl===FeCl 2+H 2↑, 然后根据反应判断.4.选C ①中NO 属于化合物, 其他三种都属于单质; ②中CH 4属于有机化合物, 其他三种都属于无机化合物; ③中NaOH 属于碱, 其他三种属于酸; ④中CaO 属于金属氧化物, 其他三种属于非金属氧化物.5.选B 只由一种原子或元素组成的物质, 可以是由O 2和O 3组成的混合物, A 、C 均错误; D 项, 符合条件的可以是CO 和CO 2、CO 和O 2等形式的混合物.6. 选A 四种物质中只有Na 2CO 3和盐酸反应能够生成无色无味气体(CO 2), 所以乙和丁中, 一种是Na 2CO 3, 另一种是盐酸. 而Na 2CO 3能够和剩余两种物质反应生成沉淀, 盐酸只能和AgNO 3反应生成沉淀, 由此可以确定乙是Na 2CO 3, 丁是盐酸. 既能和Na 2CO 3反应又能和盐酸反应生成沉淀的物质只有AgNO 3, 所以丙是AgNO 3, 甲是BaCl 2.7. 由原子个数守恒可得, 砒霜的化学式为As 2O 3, 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应为酸性氧化物. As 为非金属元素, As 2O 3属于非金属氧化物. CaO 与水反应生成Ca(OH)2, 可将As 2O 3反应掉, 故可用于处理散落的砒霜. 答案: (1)As 2O 3 ①②(2)能 生石灰溶于水生成Ca(OH)2, Ca(OH)2可与As 2O 3反应生成盐和水8. 碳酸钙属于盐, 二氧化硅属于氧化物. 对比甲、乙两同学的实验方案可知, 乙同学方案中做到了节能减排, 即消耗的能源少, 产生的温室气体较少, 且步骤简单, 不需加热设备.答案: (1)盐 氧化物 (2)难溶 (3)①CaCO 3=====高温CaO +CO 2↑ ②CaO +H 2O===Ca(OH)2③Ca(OH)2+Na 2CO 3===CaCO 3↓+2NaOH (4)消耗能源少,步骤简单,反应条件要求低课时达标训练(二) 物质的量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1 mol H 2中含有6.02×1023个HB .1 mol 氧含有6.02×1023个O 2C .1 mol CaCl 2溶液里含有1 mol 离子D .1 mol H +中含有H +数为N A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硫酸的摩尔质量是98 gB .18 g 水中含有水分子数为N AC .O 2的摩尔质量等于其相对分子质量D .1 mol CO 的质量为28 g·mol -1 3.(2016·石家庄高一检测)a mol H 2SO 4中含有b 个氧原子,则阿伏加德罗常数可以表示为( )A.a 4b mol -1B.b 4a mol -1C.a b mol -1D.b amol -1 4.下列各组物质中,含原子数最多的是( ) A .0.4 mol NH 3 B .4 ℃时5.4 mL 水 C .10 g 氖气D .3.01×1023个硫酸分子5.O 2、SO 2、SO 3三者的质量比为2∶4∶5时,它们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 .2∶4∶5 B .1∶2∶3 C .1∶1∶1 D .2∶2∶36.设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18 g 水中含有的氢原子数为2N AB .46 g 二氧化氮和46 g 四氧化二氮含有的原子数均为3N AC .2 mol 硝酸镁固体中含有的硝酸根离子数为4N AD .1 mol 氧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2N A7.(1)含0.4 mol Al 3+的Al 2(SO 4)3中所含的SO 2-4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
(苏教版)必修1课时作业:专题1第1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第2课时(含答案)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质的量就是物质的数量或质量B.1 mol氯约含有6.02×1023个微粒C.水的摩尔质量是它的相对分子质量D.1 mol CO2含有1 mol碳原子和2 mol氧原子【解析】A项,物质的量表示的是微观粒子集合体的物理量,不表示质量或数量,错;B项,1 mol氯指代不明,错;C项,没有指明摩尔质量的单位g·mol-1,错。
【答案】 D2.下列各组物质中,组成物质微粒的物质的量最多的是( )A.0.4 mol O2B.4 ℃时5.4 mL水(水的密度为1 g·cm-3)C.10 g氖气D.6.02×1023个硫酸分子【解析】将上述物质的质量和物质中微粒数换算成物质的量再进行比较。
4 ℃时水的密度为1 g·cm-3,所以5.4 mL水即5.4 g,相当于0.3 mol H2O;Ne的摩尔质量是20 g·mol-1,所以10 g Ne的物质的量为0.5 mol;6.02×1023个硫酸分子相当于1 mol H2SO4分子。
【答案】 D3.下列物质中所含的原子总数最少的是( )A.2 g H2B.22 g CO2C.17 g NH3D.49 g H2SO4【解析】A项:N=2 g2 g·mol-1×2N A=2N AB项,N=22 g44 g·mol-1×3N A=1.5N AC项,N=17 g17 g·mol-1×4N A=4N AD项,N=49 g98 g·mol-1×7N A=3.5N A【答案】 B4.下列有关阿伏加德罗常数(N A)的说法正确的是( ) A.32 g O2所含的原子数目为N AB.0.5 mol H2O含有的原子数目为0.5N AC.1 mol H2含有的H2分子数目为2N AD.0.5N A个氧气分子的物质的量是0.5 mol【解析】A项,N=2N A;B项,N=1.5N A;C项,N=N A,D项,n=0.5N AN A=0.5 mol【答案】 D5.8 g CH4含有N个分子,则18 g H2O中含有的分子数为( )A.N2B.NC.2N D.3N【解析】n(CH4)=8 g16 g·mol-1=0.5 mol,N A=N0.5 mol=2N·mol-1,n(H2O)=18 g18 g·mol-1=1 mol,N(H2O)=1 mol×2N mol-1=2N。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课时作业1
1.经分析,某种物质只含有一种元素,则此物质()A.一定是一种单质B.一定是纯净物C.一定是混合物D.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解析】只含一种元素,一定是单质而不是化合物,但可能是一种单质,如H2,为纯净物;也可能不是一种单质,而是两种单质的混合物,如金刚石和石墨或O2和O3等。
【答案】 D2.(2012·陕西师大附中第一学期期末)关于盐酸、硫酸、硝酸的说法正确的是()A.都是含氧酸B.都是一元酸C.都易挥发D.都能发生中和反应【解析】A项,盐酸为无氧酸;B项,H2SO4为二元酸;C项,H2SO4难挥发;D项,都是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
【答案】 D3.符合下图中阴影部分的物质是()A.Na2CO3B.Cu2(OH)2CO3C.K2CO3D.NaHCO3【解析】B中物质为碱式盐,C中物质为钾盐,D中为酸式盐,而阴影部分代表为碳酸的正盐且为钠盐。
【答案】 A4.对于下列反应的反应类型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A .CO 2+H 2O===H 2CO 3 化合反应B .Cu(OH)2=====△CuO +H 2O 分解反应C .Fe 2O 3+3CO=====高温2Fe +3CO 2 置换反应D .NaCl +AgNO 3===AgCl ↓+NaNO 3 复分解反应【解析】 紧扣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概念,可作出选择。
其中C 选项是一个容易出错的选项,因为它貌似一个置换反应。
【答案】 C5.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化合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B .分解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C .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D .复分解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解析】 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为非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 D6.(2012·江苏省盐城中学第一学期期末)下列各组物质中,满足图中物质一步转化关系的选项是( )X Y Z ACO CO 2 H 2CO 3 BCu CuO Cu(OH)2 CCaO Ca(OH)2 CaCO 3 D CuO Cu(OH)2 CuCl 2【解析】A项,H2CO3不能生成CO;B项,CuO不能生成Cu(OH)2;C项,;D项,CuO不能生成Cu(OH)2。
新高一化学苏教版必修1课时作业:1.2.2常见物质的检验(含解析)
第 2课时常有物质的查验3 种:1.离子查验的常用方法有检验方积淀法显色法气体法法反响中有积淀产反响中有颜色变化或灼烧有特别颜色火反响中有气体产含义生焰生以下离子查验的方法不合理的是()A.N—气体法B.Cl -—积淀法C.Na +—显色法D.Ca 2+—气体法分析 :N的查验可用NaOH与其反响产生NH 3,Cl -的查验可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银,反响产生,故 D项不合理。
白色积淀AgCl ,Na+灼烧产生黄色火焰,只有Ca2+不可以反响生成气体答案 :D2.能够必定溶液中大批存在C的实验事实是()A.加入硝酸银溶液时有白色积淀B.加入盐酸时有无色无味气体产生C.加入氯化钙溶液时,有白色积淀生成,再加稀盐酸时,白色积淀溶解,产生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污浊的无色无味气体D. 加入氢氧化钡溶液时,有白色积淀生成,再加稀盐酸时,白色积淀溶解,产生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污浊的无色无味气体分析 :C的查验要考虑到扰乱离子:S、HC等,如D中有HC也会有近似的现象。
答案 :C3.能把Na2SO4、 NH 4NO3、 KCl 、 (NH 4)2SO4四种无色溶液加以区其余一种试剂是(必需时可以加热)()A.BaCl2B.NaOHC.Ba(OH)2D.AgNO3分析 :N的查验往常使用-的查验往常使用2+Ba(OH) 2,选 C。
OH ,S Ba 。
应选择两者组适用答案 :C4.某溶液中含有较大批的Cl -、 C、OH-等三种阴离子,假如只取一次该溶液便可以分别将三种阴离子挨次查验出来,以下实验操作次序正确的选项是 ()①滴加 Mg(NO 3)2溶液②过滤③滴加 AgNO 3溶液④滴加 Ba(NO 3)2溶液A. ①②④②③B. ④②①②③C.①②③②④D.④②③②①分析 :依据三种离子的特征和逐个积淀的思想,不可以先滴加 AgNO 3,因 AgNO 3能积淀三种离子 ,也不可以先滴加 Mg(NO 3 )2,因 Mg(NO 3)2能积淀 C、OH -,因此先用 Ba(NO 3)2积淀 C、过滤后用 Mg(NO 3)2积淀 OH-,再过滤 ,最后用 AgNO 3积淀 Cl -。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课时练习:1.2 物质的量 Word版含答案
课时2 物质的量【基础梳理】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的量可以理解为物质的质量B.物质的量就是物质的粒子数目C.物质的量是量度物质所含微观粒子多少的一个物理量D.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只适用于分子、原子和离子2.下列对于“摩尔”的理解正确的是()A.1 mol任何物质所含有的原子数都相同B.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简称摩,符号为molC.摩尔可以把物质的宏观数量与微观粒子的数量联系起来D.国际上规定,0.012 kg C中所含有的碳原子数目为1摩3.下列关于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6.02×1023叫做阿伏加德罗常数B.12 g碳含有的碳原子数就是阿伏加德罗常数C.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微粒的物质是1摩尔D.1摩尔氯含有6.02×1023个氯分子4.将4 g NaOH溶于水中,若要使每100个H2O分子中含有1个Na+,则需要水的物质的量是()A.0.1 mol B.1 molC.10 mol D.100 mol5.4 ℃时,若20滴水恰好为1 mL,那么1滴水中所含的水分子数约为(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A.20N A B.N A/360 C.9N A/10 D.360/N A6.设N 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4 g金属镁变成镁离子时失去的电子数目为0.1N AB.18 g水中含有0.1N A个水分子C.1 mol氮气所含的电子数目为N AD.17 g氨气所含电子数目为10N A7.下列各组物质中含氧原子的物质的量相同的是()A.0.3 mol O2和0.3 mol H2OB.0.1 mol H2SO4和3.6 g H2OC.0.1 mol FeSO4·7H2O和0.1 mol C12H22O11(蔗糖)D.6.02×1023个CO2与0.1 mol KMnO48.下列物质中所含的原子总数最少的是()A .2 g H 2B .22 g CO 2C .17 g NH 3D .49 g H 2SO 4 9.19 g 某二价金属氯化物(ACl 2)中含有0.4 mol Cl -,则ACl 2的摩尔质量为____________,A 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____,ACl 2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
新教材高中化学专题5第三单元课时1同素异形现象同分异构现象课时作业苏教版必修第一册(含答案)
新教材高中化学课时作业苏教版必修第一册:课时1 同素异形现象同分异构现象1.下列关于碳元素的同素异形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碳元素形成的各种单质称为碳元素的同素异形体B.碳元素的同素异形体结构虽然不同,但性质差别不大C.碳元素的同素异形体性质不同,其用途相同D.碳元素的同素异形体只有金刚石、石墨和C602.科学家已经合成出氧的一种单质O4,下列关于该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摩尔质量是64 gB.是氧的一种同位素C.分子中含有离子键D.是氧的一种同素异形体3.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研究物质的手段和途径越来越多,N+5、H3、O4、C60等已被发现。
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1个N+5中含有36个电子B.O2与O4互为同位素C.C60的摩尔质量为720D.H234.A.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B.具有相同的物理性质C.分子具有相同的空间结构D.分子式相同,但分子内碳原子的结合方式不同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NO2和N2O4互为同分异构体B.两种化合物的组成元素相同,且各元素的质量分数也相同,则二者一定是同分异构体C.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的几种化合物,互称为同分异构体D.组成元素的质量分数相同,且相对分子质量也相同的不同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6.下列关于同分异构体的说法错误的是()A.具有相同相对分子质量和不同结构的化合物互称为同分异构体B.互称为同分异构体的物质一定不是同种物质C.同分异构体之间物理性质一定不同,化学性质可能相同D.同分异构体一定具有相同的相对分子质量A .Na 2O 2和Na 2O 、红磷和白磷均属于同素异形体 B.氕、氘、氚属于同一种元素C .金刚石和石墨是两种不同的核素D .14 6 C 和13 6 C 、I 2和I -都属于同位素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SO 2和SO 3互为同分异构体 B .液溴和溴蒸气互为同素异形体C .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碳的单质,它们是同种物质D .乙醇和二甲醚互为同分异构体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13C 、12C 互为同素异形体 B .C 60、C 70互为同位素 C .H 2和D 2互为同素异形体D .CH 3CH 2OH 与CH 3OCH 3互为同分异构体 10.(学术探究情境)2018年1月复旦大学魏大程团队在石墨烯量子点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化学专题-师说17-18高一化学苏教版必修1课时作业1.2.3溶液的配制及分析 Word版含解析
下图是某市售盐酸试剂瓶标签上的部分数据。
则该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mol/L0.5 mol/L1 000ρ·w=1 000 mL/L×1.18 g/cm3×36.5%36.5 g/mol稀释问题的计算某浓度的NaOH溶液中含有60 g溶质应取原溶液与蒸馏水的体积比约为(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后,可不经干燥直接用于配制溶液用分液的方法分离水和酒精的混合物B.定容时,俯视观察刻度线C.移液时,对用于溶解碳酸钠晶体的烧杯没有进行冲洗D.定容后,将容量瓶振荡均匀,静置时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于是又加入少量水至刻度线【解析】本题考查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过程及误差分析。
A项极易出错,以为0.5 mol/L×1 L=0.5 mol是Na2CO3的物质的量,所以100 g>53 g视为偏高。
实际上应是Na2CO3·10H2O的物质的量,应为286 g/mol×0.5 mol=143 g。
所以A项应偏低;B项平视时,凹液面的最低点与刻度线刚好相平,俯视时液面的最低点低于刻度线,即实际加水量少于应加水量,因此可导致浓度偏高;C项对用于稀释或溶解的烧杯,如不加水冲洗并将洗涤液也转入容量瓶,会使溶质损失,使所配制的溶液浓度偏低;D项定容后,当振荡、静置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这是由于液体沾在瓶壁和磨口等处所致,不会造成偏差,若加水则使所配溶液浓度偏低。
【答案】B5.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NaCl、MgCl2、AlCl3三种溶液,当溶液的体积比为3:2:1时,三种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1:1:1 B.1:2:3C.3:2:1 D.3:4:3【解析】设三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则Cl-的物质的量之比为:c×1×3:c×2×2:c×3×1=3:4:3。
苏教版_化学_必修①课时作业1.1.2物质的量Word版含解析
1.1.2 课时作业[ 对点训练 ]知识点 1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1.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23A.每摩尔物质约含有 6.02×10 个组成粒子B.摩尔是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C.摩尔是物质的质量单位【分析】依据物质的量的观点重点剖析: A 项,每摩尔物质约含有 6.02×1023个粒子,正确;物质的量是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其单位是摩尔,B、C、D 错误。
【答案】 A2.以下对于物质的量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物质的量是是胸怀物质所含微观粒子多少的一个物理量B.物质的量实质上就是物质的质量C.物质的量就是物质的粒子数量D.物质的量的单位为摩尔,只合用于分子、原子和离子【分析】物质的量是胸怀物质所含微观粒子多少的一个物理量,单位是 mol,它既不是物质的质量也不是物质的粒子数量,它只合用于微观粒子,不合用于宏观物质,微观粒子包含:原子、分子、离子、电子、质子、中子等。
【答案】 A知识点 2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应用3.在0.6 mol Ba(OH)2中,含有 OH-的数量是 ()A.约为 1.2B.约为 7.22×1023C.约为 6.02×1023D.约为 3.01× 1023-23-1 23【分析】 n(OH )= 0.6 mol×6.02×10 mol ×2=7.22×10 。
4.设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1 mol氦气中有 2N A个氦原子B.使用摩尔时一定指明粒子的名称或写出化学式C.1 mol任何物质所含的原子数为N A个D.1 mol任何物质所含的粒子数为N A个【答案】 B5.0.5mol O3(臭氧 )中含有的分子数约是 ________个、原子数约是 ________个、质子数约是 ________个。
N23-1【分析】由公式 n=mol得: N(O3)=n(O3)× N A= 0.5 mol×6.02× 10NA=3.01×1023。
2019-2020学年高中苏教版化学必修1课时作业:专题1 第一单元 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 第2课时
一、选择题1.下列名词中,不属于物理量的名词是( )A .长度 B .质量 C .摩尔 D .体积答案 C解析 摩尔不属于物理量,是一个单位。
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物质的量就是物质的质量B .阿伏加德罗常数就是6.02×1023C .含有6.02×1023个微粒的任何微粒集体可计量为1 molD .摩尔是物质量的单位,每摩尔物质含有6.02×1023个分子答案 C解析 物质的量和质量是两个不同的基本物理量,物质的量的单位是mol ,质量的单位是g 和kg ,A 错误;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 A ,其常用于计算的近似值为6.02×1023,但说阿伏加德罗常数是6.02×1023就错了,B 错误;科学上规定含有6.02×1023个微粒的任何微粒集体计量为1 mol ,C 正确;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物质的量是一个整体名词,不能把“物质的量”简写为“物质量”,且有些物质中不含有分子,如NaCl 等,D 错误。
3.0.8 g 某物质含有3.01×1022个分子,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 )A .8 B .16 C .64 D .160答案 B解析 根据M =M rg·mol -1,求得M ,即可知M r 。
n ==NN A =5×10-2mol ,M ===163.01×10226.02×1023 mol -1m n 0.8 g 5×10-2 mol g·mol -1,M r =16。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1 mol 氧原子的质量就是它的相对原子质量B .14 g 氮的物质的量是1 mol,1 mol 氢的质量是2 gC .氯气的摩尔质量是35.5 gD .氯气的摩尔质量是71 g/mol 答案 D解析 A 项,摩尔质量以g/mol 为单位时,在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B 项,用物质的量时,必须指明微粒名称,是原子还是分子;C 项,摩尔质量的单位是g/mol 。
2021-2022学年高一化学苏教版必修1课时作业:1.2.2 常见物质的检验 Word版含解析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第2课时常见物质的检验1.离子检验的常用方法有3种:检验方法沉淀法显色法气体法含义反应中有沉淀产生反应中有颜色变化或灼烧有特殊颜色火焰反应中有气体产生下列离子检验的方法不合理的是()A.N H4+—气体法B.Cl-—沉淀法C.Na+—显色法D.Ca2+—气体法解析:N H4+的检验可用NaOH与其反应产生NH3,Cl-的检验可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银,反应产生白色沉淀AgCl ,Na+灼烧产生黄色火焰,只有Ca2+不能反应生成气体,故D项不合理。
答案:D2.可以确定溶液中大量存在C O32-的试验事实是()A.加入硝酸银溶液时有白色沉淀B.加入盐酸时有无色无味气体产生C.加入氯化钙溶液时,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稀盐酸时,白色沉淀溶解,产生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D.加入氢氧化钡溶液时,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稀盐酸时,白色沉淀溶解,产生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解析:C O32-的检验要考虑到干扰离子:S O32-、HC O3-等,如D中有HC O3-也会有类似的现象。
答案:C3.能把Na2SO4、NH4NO3、KCl、(NH4)2SO4四种无色溶液加以区分的一种试剂是(必要时可以加热)()A.BaCl2B.NaOHC.Ba(OH)2D.AgNO3解析:N H4+的检验通常使用OH-,S O42-的检验通常使用Ba2+。
故选择二者组合用Ba(OH)2,选C。
答案:C4.某溶液中含有较大量的Cl-、C O32-、OH-等三种阴离子,假如只取一次该溶液就能够分别将三种阴离子依次检验出来,下列试验操作挨次正确的是()①滴加Mg(NO3)2溶液②过滤③滴加AgNO3溶液④滴加Ba(NO3)2溶液A.①②④②③B.④②①②③C.①②③②④D.④②③②①解析:依据三种离子的特性和逐一沉淀的思想,不能先滴加AgNO3,因AgNO3能沉淀三种离子,也不能先滴加Mg(NO3)2,因Mg(NO3)2能沉淀C O32-、OH-,所以先用Ba(NO3)2沉淀C O32-、过滤后用Mg(NO3)2沉淀OH-,再过滤,最终用AgNO3沉淀Cl-。
化学专题-师说17-18高一化学苏教版必修1课时作业专题1 综合测试 Word版含解析
专题1综合测试(测试内容: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测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O —16 H —1 Na —23 C —12 Cl —35.5 B —10.8 S —32 N —14 P —31第Ⅰ卷(选择题 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由空气中的自由电子附着在分子或原子上形成的空气负离子被称为“空气维生素”。
O -2就是一种空气负离子,则O -2的摩尔质量为( )A .32 gB .32 g /molC .34 gD .34 g /mol【解析】注意两点:一是得失电子的质量忽略不计,二是摩尔质量的单位是g /mol 。
【答案】B2.甲、乙、丙、丁分别是Na 2CO 3、AgNO 3、BaCl 2、盐酸四种无色溶液中的一种,它们两两反应后的现象如下:甲+乙→沉淀;甲+丙→沉淀;乙+丙→沉淀;丙+丁→沉淀;乙+丁→无色无味气体。
则甲、乙、丙、丁四种溶液依次是( )A .BaCl 2、Na 2CO 3、AgNO 3、盐酸B .BaCl 2、Na 2CO 3、盐酸、AgNO 3C .Na 2CO 3、盐酸、AgNO 3、BaCl 2D .AgNO 3、盐酸、BaCl 2、Na 2CO 3【解析】四种物质中只有Na 2CO 3和盐酸反应能够生成无色无味气体(CO 2),所以乙和丁中,一种是Na 2CO 3,另一种是盐酸。
而Na 2CO 3能够和剩余两种物质反应生成沉淀,盐酸只能和AgNO 3反应生成沉淀,由此可以确定乙是Na 2CO 3,丁是盐酸。
既能和Na 2CO 3反应又能和盐酸反应生成沉淀的物质只有AgNO 3,所以丙是AgNO 3,甲是BaCl 2。
【答案】A3.下列反应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但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 .Fe +CuSO 4===FeSO 4+CuB .3CO +Fe 2O 3=====高温2Fe +3CO 2C .AgNO 3+NaCl ===AgCl ↓+NaNO 3D .2KMnO 4=====△K 2MnO 4+MnO 2+O 2↑【解析】A 选项中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C 选项中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D 选项中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B 选项中的反应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且反应前后C 和Fe 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该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2019-2020学年高中苏教版化学必修1课时作业:专题1 第一单元 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 第3课时
2.(双选)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1 mol某气体的体积为22.4 L.该气体所处的状态不一定是标准状况
B.非标准状况下.1 mol任何气体的体积必定不是22.4 L
C.含有NA个原子的某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一定是22.4 L
D.任何状况下.1 mol CO2和18 g H2O所含的分子数和原子数都相等
B.22.4 L N2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氮分子
C.在标准状况下.22.4 L水的质量约为18 g
D.22 g二氧化碳与标准状况下11.2 L HCl含有相同的分子数
答案D
解析A、B项都没有标注“标准状况”是错误的;C项有“标准状况”条件.但在此条件下水不是气态.所以22.4 L水不是1 mol.也不是18 g.是错误的;D项中22 g CO2物质的量为0.5 mol.标准状况下11.2 L HCl的物质的量也为0.5 mol.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相同.所以含有的分子数也相同.因此D项符合题意。
二、非选择题
13.(1)等质量的O2和O3.它们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所含分子数之比为________.所含原子数之比为________.相同状况下的体积之比和密度之比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
(2)在标准状况下.空气中N2和O2的体积比约为4∶1.则N2和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空气的密度约为__________.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鼎尚图文收集整理
1.经分析,某种物质只含有一种元素,则此物质()
A.一定是一种单质
B.一定是纯净物
C.一定是混合物
D.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
【解析】只含一种元素,一定是单质而不是化合物,但可能是一种单质,如H2,为纯净物;也可能不是一种单质,而是两种单质的混合物,如金刚石和石墨或O2和O3等。
【答案】 D
2.(2012·陕西师大附中第一学期期末)关于盐酸、硫酸、硝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都是含氧酸
B.都是一元酸
C.都易挥发
D.都能发生中和反应
【解析】A项,盐酸为无氧酸;B项,H2SO4为二元酸;C项,H2SO4难挥发;D项,都是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
【答案】 D
3.符合下图中阴影部分的物质是()
A .Na 2CO 3
B .Cu 2(OH)2CO 3
C .K 2CO 3
D .NaHCO 3
【解析】 B 中物质为碱式盐,C 中物质为钾盐,D 中为酸式盐,而阴影部分代表为碳酸的正盐且为钠盐。
【答案】 A
4.对于下列反应的反应类型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
A .CO 2+H 2O===H 2CO 3 化合反应
B .Cu(OH)2=====△
CuO +H 2O 分解反应
C .Fe 2O 3+3CO=====高温
2Fe +3CO 2 置换反应
D .NaCl +AgNO 3===AgCl ↓+NaNO 3 复分解反应
【解析】 紧扣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概念,可作出选择。
其中C 选项是一个容易出错的选项,因为它貌似一个置换反应。
【答案】 C
5.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化合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B .分解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C .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D .复分解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解析】 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为非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 D
6.(2012·江苏省盐城中学第一学期期末)下列各组物质中,满足图中物质一步转化关系的选项是( )
X Y Z A
CO CO 2 H 2CO 3
B Cu CuO Cu(OH)2
C CaO Ca(OH)2CaCO3
D CuO Cu(OH)2CuCl2
【解析】A项,H2CO3不能生成CO;B项,CuO不能生成Cu(OH)2;C
项,;D项,CuO不能生成Cu(OH)2。
【答案】 C
7.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如下关系:
包含关系并列关系交叉关系
对下列概念的说法正确的是()
A.纯净物与混合物属于包含关系
B.化合物与碱性氧化物属于包含关系
C.单质与化合物属于交叉关系
D.氧化还原反应与分解反应属于并列关系
【解析】A项,两物质属并列关系;C项,两物质属于并列关系;D项,两反应属于交叉关系。
【答案】 B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含氧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B.酸根中不一定含有氧元素
C.盐的组成中一定含有金属元素
D.酸中一定不含金属元素
【解析】A项,含氧酸及其盐不是氧化物;C项,铵盐不含金属元素;D 项,高锰酸(HMnO4)含有金属。
【答案】 B
9.按酸、碱、盐、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的顺序,下列各组中正确的是() A.盐酸、纯碱、明矾、氧化镁、二氧化碳
B.硝酸、烧碱、食盐、氧化钙、一氧化氮
C.碳酸、熟石灰、硫酸铵、氧化铜、水
D.醋酸、一水合氨、碱式碳酸铜、氧化铁、五氧化二氮
【解析】A项,纯碱是盐;B项,NO不是酸性氧化物;C项,水不是酸性氧化物。
【答案】 D
10.下列反应不能发生的是()
A.盐酸+氢氧化钠溶液
B.氯化钠溶液+硫酸钾溶液
C.硝酸银溶液+碳酸钠溶液
D.稀硫酸+碳酸钠溶液
【解析】A项,生成H2O;B项,没有沉淀、气体和H2O生成;C项,生成沉淀Ag2CO3;D项生成CO2气体。
【答案】 B
11.有下列物质①空气②O2③食醋④NaHSO4⑤氨水⑥纯碱⑦NaOH⑧CO2⑨CO⑩金刚石⑪CaCO3⑫H2SO4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属于混合物的有________(填序号,下同);
(2)属于酸性氧化物的有________;
(3)属于碱的有________;
(4)属于盐的有________。
【答案】(1)①③⑤(2)⑧(3)⑦(4)④⑥⑪
12.根据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各写出一个有二氧化碳生成的化学方程式:
①化合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置换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分解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复分解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化合反应的通式为A+B===C,分解反应的通式为C===A+B,
置换反应的通式为A +BC===B +AC ,复分解反应的通式为AB +CD===AD +CB 。
【答案】 ①C +O 2=====点燃
CO 2
②C +2CuO=====△
2Cu +CO 2↑
③CaCO 3=====高温
CaO +CO 2↑
④CaCO 3+2HCl===CaCl 2+CO 2↑+H 2O
(其他合理答案也正确)
13.(2013·哈尔滨高一检测改选)小美在五连环中填入了5种物质,相连环物质间能发生反应,不相连环物质间不能发生反应。
请完成下列问题:
(1)五连环中发生的反应中①属于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属于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属于化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CO 2与NaOH 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有________个。
【解析】 (1)活泼金属与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H 2;
酸、碱中和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根据碳的化合价,可
知CO 2+C=====△
2CO 。
(2)CO 2为酸性氧化物,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3)反应前后有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如置换反应和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
【答案】 (1)①Fe +2HCl===FeCl 2+H 2↑
②NaOH +HCl===NaCl +H 2O
③CO 2+C=====△
2CO
(2)CO 2+2NaOH===Na 2CO 3+H 2O 或CO 2+NaOH===NaHCO 3
(3)2
14.已知碘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与氯元素的相似。
下表是某地市场上销售的一种“加碘盐”包装上的部分文字说明。
请根据此表,结合中学学过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配料表
精制海盐,碘酸钾(KIO 3) 含碘量
20~40 mg/kg 储藏方法
密封避光、防潮 食用方法 烹调时待食品熟后加入碘盐
(1)据物质分类的有关知识,在:①HIO 3;②碘酸钠;③KOH ;④I 2O 5;⑤HI 五种________(填“混合物”或“化合物”或“盐”或“氧化物”)中与碘酸钾(KIO 3)属于同类物质的有________(填序号)。
(2)推测出碘酸钾(KIO 3)的物理性质:碘酸钾(KIO 3)________溶于水(填“能”或“不能”),化学性质:碘酸钾(KIO 3)在受热时________。
【解析】 (1)HIO 3、碘酸钠、KOH 、I 2O 5、HI 五种化合物依次属于含氧酸、含氧酸盐、碱、非金属氧化物和无氧酸,KIO 3属于含氧酸盐;(2)KIO 3属于含钾盐,钾盐都能溶于水;KIO 3的性质与KClO 3的相似,受热时易分解。
【答案】 (1)化合物 ② (2)能 易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