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八年级下册黄其兵友善用脑集体备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朱元思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时间:2023年10月15日地点:沿滩中学初二语文组
参加人员:
初二语文组全体教师活动主题:《与朱元思书》
活动记录:
各位老师,今天我们集体备课《与朱元思书》的第一课时进行研讨,下面首先请黄其兵老师对教材进行简要分析。
主讲老师发言:
黄其兵:
《与朱元思书》是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三篇文言文,本单元所选的古诗文,题材多样,内容丰富。
或写景,或书写人生志趣,或表现亲朋情谊,无不渗透着作者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深刻感悟和深入思考,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和理想人格的追求。
《与朱元思书》是作者吴均写给友人的一封书信,但与一般书信不同,没有问候的套语和日常事物的叙述,而是一篇由清词丽句构成的写景小品文。
作者描绘了富阳至桐庐一百多里富春江上雄奇秀丽的景致,流露出对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含蓄传达出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本课作为本单元的开篇讲读课文,以写景为主,借写景来抒发作者的人生情趣,在本单元的教学活动中,起着引领学生走进文言文学习的重要作用。
请黄其兵老师介绍一下教学预案。
《与朱元思书》教案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切实掌握文言基本知识,夯实文言基础。
1 .充分利用朗读与想象,培养文言语感,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2 .品味写景的妙语佳句,掌握写景的方法与技巧,提高鉴赏与写作能力。
二、方法与过程目标
掌握阅读浅易文言文的方法。
教会学生借助注释及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善于通过辨析、归纳等方法掌握文言字词;通过交流、合作、探究等进行品读赏析。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感受中国古典文学的深厚底蕴,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审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通过反复朗读,掌握文言字词,品味妙语佳句,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方法
诵读法、归纳法、讨论质疑法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一、在情境中,朗读再现
1 .导入
展示富春江山水图片,配以悠扬的古筝曲《高山流水》,营造气氛,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
导语:同学们,这就是名闻天下的富春江,景色雄奇秀丽。
早在1 5 0 0多年前,就深深打动了旅程中的吴均,他在寥寥百余字的书信中,将这山光水色描绘得生动逼真。
今天,我们也来读读这封书信,跟随作者的笔触,饱览富春江的美景吧!
板书课题:与朱元思书吴均.朗读
以多种形式的反复朗读(齐读、范读、听读等)来培养语感,初步感知内容。
朗读中串联正音、节奏、重音等文言基本知识的疏通。
可先由学生发现、质疑、讨论、总结,然后教师帮助归纳疏通。
预习检查:
(1)读准字音黑板展示:
缥(pido)碧急湍(tudn)轩(xuan)邈(mido)泠泠(ling)莺(yuan)飞戾(I!)天经纶(lun) 横柯(ke)
(2)读出节奏这篇课文大部分是四字句,一般以“二二”节拍为主,如“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 任意'东西”。
但也有例外,如:“水'皆缥碧J还有“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3)注意重音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应重读“箭”和“奔
(4)注意语速写景散文,应放慢语速,在舒缓的语调中,展开想象,体会意境。
二、在合作中,归纳疏通
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借助课下注释及工具书,通过交流、讨论、分析、归纳等方法掌握文言
知识,并设置解答疑难和提交学习成果的环节进行归纳疏通,努力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 的学习习惯。
1 .分小组,由组长带领,参考课下注释及工具书,口头翻译课文。
2 .划出疑难语句,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3 .运用归纳法,小组共同完成重点词汇的整理,力求知新温故。
4 .各小组提出疑难问题,全班讨论解决或提交小组学习成果,全班共同分享。
如:
通假字:“转”通“唯”,鸟叫声;“反”通"返”,返回。
一词多义:绝天下独绝:独一无二百叫无绝:停止以为妙绝:极重点词语:奔:飞奔的马;负:凭借;轩:往高处伸展;邈:往远处伸展;经纶:筹划…… 三、在品读中,质疑赏析
阅读中有所思考、善于发现才能学有所得,教学中应注重阅读能力的培养。
这一环节注重品读, 通过适当的点拨启发,引导学生去质疑、探究,品味写景的妙语佳句,探讨写景的方法与技巧,提 高欣赏水平。
赏析写景之妙:
(1)巧用富有表现力的词汇,表现景物特征,语言美。
如“共色”、“缥碧”、“寒树”、“轩邈”、“泠 泠”、“嘤嘤”、“疏条交映”等等,都很具有画面感,能激发想象,让人如见其景。
(2)多角度写景的方法。
如:形、声、色等。
(3)多种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
如:对偶、比喻、拟人等。
(4)情景交融,溶情于景。
(5)整体布局巧妙,结构安排得当。
采用“总分”的形式结构全篇,紧扣“奇山异水”这一特点, 把动与静,声与色,光与影巧妙结合,描绘了一幅充满生命力的大自然的图画。
板书:
与朱元思书渚:千丈见底
(异水
色:光影交错
奇山异水
天下独绝
奇山异水
天下独绝 急:急湍猛浪 (总)-(分)〈
形:竞上轩避
奇山 声:泉鸟蝉猿
四、作业布置背诵课文
教学反思:
长期以来,文言文教学以教师的讲授为主,注重传授文言知识,学生的主体意识渐渐被淡化。
本教学教学重视诵读对感悟文章的作用,离开了诵读,学生就难以去直接感受、体验文本,在诵读中质疑、探究是解决疑难、理解课文的好办法,学生思维的火花会在诵读中碰撞。
另外,富于启发性的问题设置、情景的创设,能充分引发学生的想象,让学生谈自己对文本的理解。
新课标中说: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本节课改变学习方式,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谈感受,积累体验,自主分析、感悟作品。
评课记录:
罗尤会:
黄老师教学思路清晰,由浅入深。
学生能自学的让学生自学,学生不易理解的教师指导点拨, 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非常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
卢天珍:
黄教师讲课极富有激情,语言极富有感染力,这无形中就吸引了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但是,在探寻文章写作美点中,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太少,教师讲解稍快,稍多。
宋春燕:
黄老师的多媒体课件辅助很好,特别是景物图片及古典音乐的搭配,创设了一个优美的情境,把枯燥的文言文变得如诗如画,给学生一种如在画中游的感觉。
张昭良:
黄老师在教学新知时循循善诱,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教学设计很好,在最后一环节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中,给学生试读的机会太少,只是匆忙的指导了一下朗读技法,齐读了一遍,朗读落实的不是很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