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秋暝》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20.1《山居秋暝》课堂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20.1《山居秋暝》课堂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诗篇《山居秋暝》,培养学生对自然风景的欣赏能力。
2.培养学生对秋天的色彩、情感的认知。
3.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能理解诗意,感知诗歌中的情感。
2.能够表达自己对秋天的认知和感受。
三、教学难点1.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2.运用适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四、教学准备1.课文《山居秋暝》的课文原文。
2.教师准备的PPT或图片展示相关的秋天风景图片。
3.学生课堂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教师展示秋天的风景图片,引入话题:“你们对秋天有什么了解?觉得秋天有什么特点?”2.学生进行简短讨论,引入本课的主题。
学习课文(15分钟)1.教师朗读《山居秋暝》,让学生跟读。
2.教师解释生字词、短语,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3.学生大声朗读或分组朗读。
分组讨论(15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诗歌中传达的情感和意境。
2.每组选择一名代表进行表达,其他组进行评论和补充。
情感表达(10分钟)1.要求学生闭上眼睛,回味诗篇中的意境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秋天的感受。
2.鼓励学生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表达,可以是句子、诗歌、画面等。
小结(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内容。
2.鼓励学生思考诗篇中的情感,激发对文学的兴趣。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山居秋暝》这首诗歌,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情感和意境。
同时,学生也有机会通过语言表达展示自己对秋天的认知和感受,培养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以上就是本次课堂教学设计的内容,希望能够对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山居秋暝课案教案5篇
山居秋暝课案教案5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总结、心得体会、申请书、工作计划、工作报告、读后感、作文大全、演讲稿、教案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experiences, application forms, work plans, work reports, post reading feedback, essay summaries, speech drafts, lesson plan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山居秋暝课案教案5篇这份《山居秋暝》课案教案是为了帮助教师更好地教授这篇唐代诗人王维的经典作品而设计的。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山居秋暝》 部编版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山居秋暝》部编版一、教学目标1.能够了解《山居秋暝》的主要内容和意义;2.能够读懂《山居秋暝》中的诗句,理解其中蕴含的意境;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相关的写作训练。
二、教学重点1.理解《山居秋暝》的基本内容;2.理解《山居秋暝》诗句中的意义。
三、教学难点1.理解《山居秋暝》中的抽象意境;2.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训练。
四、教学准备1.课文《山居秋暝》原文;2.教学PPT;3.板书。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通过图片或小故事引出主题,激发学生兴趣。
2.导读:介绍《山居秋暝》的背景和作者,简要说明诗歌的主题。
3.朗读:组织学生轮流朗读课文,指导学生正确吟诵。
4.讲解:逐句解释课文,让学生理解其中的意境。
5.讨论:探讨《山居秋暝》中的意象以及作者表达的情感。
6.作业:布置学生课后复习作业。
第二课时1.复习:回顾上节课内容,让学生逐句复述《山居秋暝》。
2.提问:针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抽象意境及诗句。
4.写作训练:指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方式,进行写作训练。
5.评价:展示学生的作文,进行互评和分享。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深入挖掘《山居秋暝》的意境和情感,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涵,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在写作训练中,学生的表现参差不齐,需要进一步引导和指导,希望在未来的教学中能够更加注重写作技巧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表达能力。
以上就是本次《山居秋暝》教学的教案设计,希望能够对教师们进行参考和借鉴。
最新-《山居秋暝》教学设计(优秀5篇)
《山居秋暝》教学设计(优秀5篇)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三人行,必有我师也。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下面是编辑为大伙儿找到的5篇《山居秋暝》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山居秋暝》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1、从意象入手,认真品味诗歌(1)自然美、生活美、音乐美(2)形成热爱自然的生活情趣,培养高洁淡雅的生活情操2、品读同类诗歌,古为今用,在认真鉴赏的基础上,组合同类诗歌,进行古为今用的创新实践活动:为旅游公司做一个创意策划二、教学重点(1)分析意象,进入意境的想象(2)品读诗味,初步学会鉴赏近体诗三、教学过程1、导入苏轼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从这句话,我们可以了解到王维能诗善画的人,然而他的本领其实还不止这些,你们知道吗?(讲一典故:王维任太乐丞,音乐上有着非凡的天赋,有人藏有一幅“奏乐图”,在谁都不知道奏的是什么曲子的情况下,王维看了看画,仅仅凭画中演奏人物手的姿势,便断定弹的是《霓裳羽衣曲》,并且说出是此曲中第三叠中的第一拍。
一些好事之徒马上召来乐工奏之,结果奏到第三叠的第一拍的时候,那乐工的姿势和画中人物的姿势果然无一差错。
王维对音乐的功力精至于此,不能不让我们惊叹。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他的一首优美的山水诗。
(1)欣赏图画,导入新课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放映《山居秋瞑》图及朗诵录音,营造欣赏氛围。
(2)、品读诗画美学生齐声朗诵。
想象、描述“诗中画”(参考:(一)天色已瞑,却有皓月当空;群芳已谢,却有青松如盖。
山泉清洌,淙淙流泻与山石之上,有如一条洁白无瑕的素练,有月光下闪闪发光,多么幽清明净的自然美啊!(二)竹林里传来了一阵阵的歌声笑语,那是一些天真无邪的姑娘们洗罢衣服笑逐着归来了;亭亭玉立的荷叶纷纷向两旁披分,掀翻了无数珍珠般晶莹的水珠,那是顺流而下的渔舟划破了荷塘月色的宁静。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20《山居秋暝》教学设计(公开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20《山居秋暝》教学设计(公开课)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课文《山居秋暝》。
–能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
–能够正确理解课文的意境和情感。
–能够运用所学诗词知识,进行创作。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写作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引导学生感悟诗词背后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与保护意识。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其人文素养和情感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山居秋暝》的基本内容和意境。
2.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情感表达和创作。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抒情情感。
2.进行自由创作,结合个人体验和感悟。
四、教学准备1.课文《山居秋暝》教材及相关辅助资料。
2.音响设备。
3.教师提前准备的课堂设计和教学素材。
五、教学过程一、热身活动•利用图片、音乐等多媒体形式,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山居秋暝》的意境。
二、导入•通过提出问题或讲故事等方式,引导学生对课文主题进行猜测。
三、正式教学1.听课文朗读。
2.教师讲解课文内容和情感表达。
3.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诗歌的意蕴和构思创作思路。
4.学生展示创作成果,进行欣赏和互动交流。
四、课堂总结•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肯定和指导,呼应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充分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山居秋暝》的意境和情感,并进行创作表达。
在未来的教学中,应更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表达,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综合能力。
《山居秋暝》教学设计(精选12篇)
《山居秋暝》教学设计(精选12篇)《山居秋暝》教学设计(精选12篇)《山居秋暝》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学习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
2、学习借景抒情的表达手法,体会诗人寄情山水的感情和追求高洁的人格志向。
教学重点:1、学习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
2、学习借景抒情的表达手法。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寄情山水的感情和追求高洁的人格志向。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朗读古诗二、介绍相关文化常识王维,字摩诘,世称王右丞,有《王右丞集》。
有“天下文宗”,“诗佛”的美称。
王维的诗以描绘山水田园和歌咏隐居生活一类成就最大,与孟浩然同为“山水田园”派诗人。
三、分析本诗1、在这首诗中,作者描写了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的景物?地点:山中。
时间:秋天傍晚下过一场雨后。
2、作者为什么要突出“新雨”呢?是为了突出秋雨之后山野间的明丽与清新,给人赏心悦目的感受。
3、作者在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明月,松林,清泉,山石,青竹,浣女,青莲,渔舟。
4、苏轼曾经这样评价过王维的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颔联和颈联中的四句,每一句都是一幅画,小组讨论,用几句话来描绘一幅画面。
5、每一幅画面就象电影中的一个镜头,把这些镜头连起来就是山中的整个景致。
这些景色给你什么感觉?非常宁静,清新,恬然。
6、我们可以看到,洗衣服的少女归来时发出了喧闹声,渔舟经过时莲花也随之摆动,为什么它们给你的感觉仍然是“静”呢?以动衬静。
正因为有这些声音,使得整个环境显得更安静。
7、哪些是静景,哪些是动景?“明月松间照”是静景,“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是动景。
8、诗的尾联“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怎么理解?任凭春天的百花凋谢,山中的美景还是让我留恋。
9、王国维曾经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描写了那么美丽恬然的山中景色,所要表达的是一种怎样的感情呢?(简单介绍王维的生平)所表达的是一种对于山水的留恋,对隐居生活的渴望以及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山居秋暝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山居秋暝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山居秋暝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能认写课后生字。
2.借助注释,体会诗句中的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想象诗词描绘的景象。
3.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边读想象诗词描绘的景象,体会诗句中的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
教学过程一、单元导入。
1.“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在诗人笔下四时景物皆成趣!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古诗词三首,去领略文人笔下的美丽景物。
2.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在这课的学习中,我们要完成以下目标。
带着这些目标,让我们来学习第一首古诗《山居秋暝》。
三、用心朗读读准诗1.自由朗读诗歌,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朗读检测刚才大家读的非常认真,谁有勇气第一个来读?预设:你所有字音都读得非常正确,还有谁也能正确朗读这首诗歌?看来把这首古诗读正确,已经难不住大家了。
读古诗,不仅要读正确,还要读出诗歌的韵律美。
3.课件出示节奏。
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 / 新雨 / 后,天气 / 晚来 / 秋。
明月 / 松间 / 照,清泉 / 石上 / 流。
竹喧 / 归 / 浣女,莲动 / 下 / 渔舟。
随意 / 春芳 / 歇,王孙 / 自 / 可留。
看着《山居秋暝》的节奏划分,谁还想再来读一读这首诗?4.男女赛读,读出节奏。
这么多人都想读,那我们男女生比赛来读,看谁既能读准字音还能读好节奏?5.揭题读懂题目有助于我们理解诗歌的内容,从题目中,你了解到了什么信息?预设:从题目中,我明白了:山居:山中的居所,点明了地点;秋暝:暝,日落时分,傍晚。
秋暝,秋天的傍晚。
点明了具体时间,整首诗所写的景物就是秋天傍晚在山中居所所见到的景物。
借助注释理解和插图,会让我们学习古诗事半功倍。
诗人王维都看到了哪些景物?请大家默读古诗,边读古诗边想象画面,四、想象画面明诗意默读古诗,边读边想象,说说你似乎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听到了怎样的声音?1.默读古诗。
《山居秋瞑》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山居秋暝》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山居秋暝》。
(2)理解并掌握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典故。
(3)分析并欣赏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文内容。
(2)学会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感受并表达诗中的情感。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大自然和田园生活的热爱。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诗文的朗读和背诵。
2. 诗中关键词语和典故的理解。
3. 诗意境和情感的体验和表达。
三、教学难点1. 诗中生僻字词的理解。
2. 诗意境和情感的深入体会。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王维及《山居秋暝》的背景。
(2)学生齐读课文,感受诗的韵律和意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探究诗中的生僻字词。
(2)小组合作,探讨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3. 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典故。
(2)分析诗的意境和情感,引导学生深入体会。
4. 朗读与背诵(1)学生分组朗读,体会诗的韵律美。
(2)教师引导学生背诵课文,加深记忆。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和感悟。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山居秋暝》。
2. 写一篇关于《山居秋暝》的读后感,不少于200字。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创作一首以自然景色为主题的诗歌。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和背诵《山居秋暝》。
2. 学生能够理解并正确运用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典故。
3. 学生能够分析并欣赏诗中的意境和情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七、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自主寻找答案。
2. 运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辅段,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诗中的意境。
3. 运用比较教学法,将《山居秋暝》与其他诗作进行对比,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独特之处。
《山居秋暝》教学设计9篇
《山居秋暝》教学设计9篇《山居秋暝》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统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主题是四季之美,正如篇章页上所写的“四时景物皆成趣”,配合着所绘的四季书签更显得如诗如画。
《古诗词三首》中也选取了秋冬两季最典型的诗词供学生学习和体会。
《山居秋暝》是本课的第一首诗,诗人王维将空山雨后的秋意微凉,松林间皓月斑驳的光影,石上清泉潺潺以及竹林中浣女归来侃侃的声响,渔船掠过荷田的摇曳,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山居秋暝》本就该是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又仿佛能从画中听到一支恬静优美的丝竹,充分表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创作特点;学生则需要在感受动静描写的妙处之余,还可以试着从诗情画意当中体会诗人的高洁情怀和乐于归隐的情趣。
教学目标1.正确有感情地吟诵《山居秋暝》,读准暝、浣等字词,理解暝、喧、歇的意思;2.调动视听感触及想象,感受这首诗中的有声有色,有动有静;3.了解王维,寄情山水,淡泊名利的诗佛品质;重点:想象画面,体会诗句中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难点:感受王维寄情山水,看淡一切世俗的佛系处事态度。
教学过程课前谈话有趣的汉字1.发现字形的共同点——指向发现出示“时、昨、晚、晓、晨、昏”。
2.发现字义的共同点——指向归纳都和太阳/时间有关。
3.介绍造字的出发点——指向字理设计意图:从几个简单的带有“日”部的字,由浅入深,其一调动学生的识字思维;其二迁移理解字义的方法,为课堂上学习古诗、体悟情感,做好了铺垫。
一、由字及题,导入揭题(一)品读诗题感秋意1.联系发现猜题之“暝”板书“暝”,指名读,正音,猜义。
设计意图:猜字义是课前谈话的思维延续,既可以从课前谈话时的发现来猜,也可以根据预习从注释中获得的解释来说。
教无定法,但只要从学生角度出发,便是学法的成果。
教师可沿着学生的发言,先猜再用注释印证,也可以先说注释再用刚才的发现来补充,目的就是把“暝”这个生字记住并理解。
2.逐步解题说诗之“意”顺序板书“秋”“山居”补充诗题完整(1)“秋暝”为何意?(秋天的黄昏/深秋傍晚,日落时分)(2)“山居秋暝”又是何意?读起来又有何感?(引导学生用优美的字词表述)设计意图:这首诗从诗题开始就抒发了王维当时舒适惬意内心豁达的感受,季节恰到好处,天气恰到好处,地方恰到好处,只读准读对诗题,无法同步王维的内心。
山居秋暝教学设计 10篇
山居秋暝教学设计 10篇山居秋暝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结果性目标:在构建山水图画中,体会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点。
体验性目标:认识王维诗歌中“诗”与“画”的关联。
核心任务在构建山水图画中,体会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点。
(分析见教学设想)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自制)可以更加直观、调动想象和联想,增强学生对画面的感受能力,促进对教学目标的完成。
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一)由题解和后人评价导入题解: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于王维隐居辋川之时。
他在那里建造了别墅,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标题“山居秋暝”,“山居”即其隐居的别墅,点明了地点;“秋”点明了季节;“暝”,傍晚,点明了具体时间。
整首诗所写的景物即秋天傍晚在山居所见的景物。
后人评价:王维是我国盛唐时期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
他的诗笔触清新自然,使我国的山水田园诗在陶渊明、谢灵运之后达到又一高峰。
后人给予了他很高的评价,苏轼称赞他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本诗即是“诗中有画”的代表作。
(二)提出核心问题在构建山水图画中,体会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点。
二、解决问题学生活动1:把诗还原为一幅古典的卷轴画。
学生活动2:用自己的语言把画面具体地描绘出来,大约200字。
参考范例:“明月松间照”——暮色苍茫,皎洁的明月升上了天空,银色的月光透过松树的虬枝翠叶,星星点点地洒落下来。
“清泉石上流”——清清的泉水淙淙地流泻于山石之上,在月光辉映之下,宛若一条洁白的绸布闪闪发光、随风飘荡,这是多么幽美的意境啊!“竹喧归浣女”。
竹林里传来一阵银铃般的笑声,那是一群勤劳淳朴的山村姑娘刚洗完衣服,披着月光笑盈盈地归来了,也许她们正为什么开心的事儿在竹林里嬉戏追逐着,笑闹声传出翠竹林外。
“莲动下渔舟”——密密的荷叶纷纷倒向两旁,莲花摇动,水波荡漾,原来是顺流而下的渔舟正轻盈地穿过荷花丛,弄乱的荷塘月色,划破了大山的宁静。
三、反思提升认识王维诗歌中“诗”与“画”的关联。
《山居秋暝》教学设计3篇
(封面)《山居秋暝》教学设计3篇授课学科:授课年级:授课教师:授课时间:XX学校山居秋暝教学设计(一)教学目的1、欣赏并领会近体诗的艺术特点。
2、品味诗歌的意境。
3、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难点:对诗人思想感情的认识。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内容讲解《山居秋暝》。
教学步骤一、课前引入、复习诗歌的知识。
二、课文分析详细过程:《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王维的山水诗有个很突出的特点,用热闹的字面不是写出热闹的境界而是写出幽静的境界。
我说它是"寓静于动"或"动中显静"。
同样是水飞、云起、鸟啼、花发,在别的诗人笔下,也许只能是热闹的铺排,而在王维的笔下却恰好就是幽静的意趣。
你看: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榴泻。
跳波自相渐,白鹭惊复下。
(《栾家濑》)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辛夷坞》)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鸟鸣涧》)这一类小诗,画面上充满了动态,有些还是十分热闹,然而意境还是异常幽静的。
这些在纸上看来又吵又闹的家伙,完全没有破坏作者所企图创造的意境,反而是构成这意境的主力。
你能说不是有点奇怪吗?照我看来,这就是人们把王维的优秀山水诗和那些冷漠枯寂的作品区别开来,认为他的诗"丰缛而不华靡"的原因之一。
这首《山居秋暝》,通过对于秋色的描写,说明山中仍然是一片美丽和平的恬静,从而作出人们可以继续在山中隐居的结论。
开头两句,容易明白,不用多说。
这里要着重谈的是中间那四句。
中间四句,作者全力描写秋天的晚景,亦即题中点出的"秋暝"。
写秋,前人很容易写出一片哀颓萧杀:"庭风吹故叶,阶露净寒莎。
"(雍陶)"听雨寒更尽,开门落叶深。
"(僧无可)"花酣莲报谢,叶在柳呈疏。
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教案 山居秋暝 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山居秋暝》。
(2)理解《山居秋暝》的诗意和主题,了解王维的生平及其在唐代诗坛的地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反复朗读,感知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体会王维的诗意画境。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2. 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主题。
3.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 诗歌的意境和情感的体会。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王维的诗作,如《鸟鸣涧》、《相思》等,激发学生对王维诗歌的兴趣。
2. 朗读诗歌:(1)让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注意朗读的节奏和情感。
(2)教师示范朗读,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音韵美。
3. 解析诗歌:(1)分析诗歌的意象,如“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等,引导学生体会王维的诗意画境。
(2)解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对仗、拟人等。
4. 讨论诗歌:5. 作业布置:(1)让学生背诵《山居秋暝》。
(2)写一篇关于《山居秋暝》的读后感。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山居秋暝》,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主题,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适时调整教学节奏和难度,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要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六、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山居秋暝》的原文及其注释、译文。
2. 学生准备:预习《山居秋暝》,了解王维的生平及其在唐代诗坛的地位。
七、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讨。
2. 运用比较法,将《山居秋暝》与其他王维的诗作进行对比,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3. 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与诗歌相关的图片、音乐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八、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山居秋暝教案(优质课教案)
山居秋暝教案(优质课教案)教案标题:山居秋暝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山居秋暝》这首诗,使学生了解唐代文学、杜牧的创作背景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色的感受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和分析《山居秋暝》的意境和主题。
2. 掌握诗歌的基本韵律和修辞手法。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1. 分析诗歌的意境和主题。
2. 理解和运用诗歌的修辞手法。
教学准备:1. 课件和多媒体设备。
2. 杜牧的《山居秋暝》的诗歌原文和翻译。
3. 学生课前预习材料。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秋天的自然景色,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
2. 提问:“你们对秋天有什么印象?秋天的景色是什么样的?”Step 2:诗歌朗读(10分钟)1. 教师朗读《山居秋暝》的诗歌原文,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2. 学生跟读诗歌,注意把握诗歌的语调和节奏。
Step 3:诗歌分析(15分钟)1. 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意境和主题。
提问:“诗中的‘山居’指的是什么?‘秋暝’又是什么?”2. 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偶等。
让学生感受这些修辞手法给诗歌带来的美感。
Step 4:文学鉴赏(1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提问:“诗人通过描绘山居秋暝来表达了什么情感?”2. 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诗歌的感受和理解。
Step 5:诗歌创作(20分钟)1. 分组让学生自由创作一首秋天的诗歌,要求他们运用课上学到的修辞手法和韵律。
2. 学生可以结合自己对秋天的感受和体验,或者借鉴《山居秋暝》的意境和表达方式。
Step 6:展示和分享(10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诗歌创作,并互相欣赏和评价。
2. 教师对学生的创作进行点评和总结,鼓励学生继续发掘自己的创作潜力。
Step 7: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学生在诗歌欣赏和创作方面的收获和进步。
《山居秋暝》教学设计10篇
《山居秋暝》教学设计10篇《山居秋暝》教学设计1教学分析《山居秋暝》是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古诗三首》的第一首,此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
全诗将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声音以及浣女归来竹林中的喧笑声,渔船穿过荷花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丰富新鲜的感受。
它像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又像一支恬静优美的抒情乐曲,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创作特点。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以朗读感悟为主,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在朗读中体会诗歌的意境美,感悟诗人的情感。
设计意图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在《山居秋暝》中,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采用了动静结合,写出了雨后空山的自然美景,而颈联“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则是以动衬静,写出了山中黄昏之际的人情之美。
我把这两联作为了教学重点。
在学习颔联时通过圈画诗歌的景物引导学生关注王维诗歌的意象,改动诗歌引导学生体味诗句的对偶之美和意境之美,然后结合图面想象说话,体会诗歌的动静结合的画面美。
在学习颈联是通过关注诗句的倒装句式引导学生理解诗意,同时通过猜想“竹喧”的其他原因和改动诗句中的“喧”“动”两个动词,引导学生想象画面,体味诗歌中的动态之美。
教学目标1、学习诗歌的朗读方法,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读出诗歌的节奏美和韵律美。
2、结合具体的诗句和词语展开想象,从朗读和想象中体会诗歌的动静之美。
3、结合诗歌背景,感悟诗人的情感,了解王维诗歌的“空”。
原文呈现教学过程一、诗眼切入,理解诗题1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诗歌,引读诗题——《山居秋暝》。
2、谁能告诉我“暝”的`读音,它是什么意思?3、“山居”是什么意思?拓展理解“村居、家居、客居、旅居、隐居”的意思。
4、王维的“山居”就是一种隐居,你知道王维隐居在哪吗?了解背景:王维隐居在一座山中,这座山就是终南山,他在终南山脚下建了一座别墅,叫“辋川别业”。
王维诗《山居秋暝》教学设计3篇
王维诗《山居秋暝》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了解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
2.掌握学习古典诗歌的方法。
3.学习《山居秋暝》的艺术技巧,体味诗人寄寓其中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1.掌握学习古典诗歌的方法。
2.理解该诗的艺术技巧。
3.体味诗人的情怀。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外学习板书:1.王厂长的一番话,抛砖引玉,让我们接着讨论。
2.你放心去做,如果碰到困难,我一定鼎力相助。
问:大家看这两个句子,找找看里边有什么成语?这些成语用在句子中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那么应该怎么用?(生回答)明确:“抛砖引玉”是比喻用粗浅的、拙劣的东西(多指诗文、意见等)引出别人高超的、完美的东西。
这是个谦辞,如“我的这一番话,不过是抛砖引玉,还请大家提出更好的方法”;“鼎力相助”是指大力帮助,这是一个敬辞,表示请求或感谢时用,如“遇到什么困难,还希望您鼎力相助”。
那么,这两句个成语为什么用错呢?是因为它谦、敬辞用错了地方。
二、导入新课1.师:大家都知道,我国是一个诗歌大国,我国的古典诗歌灿若星河,那么,我国的古典诗歌都有哪些类型呢?大家还记得吗?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
板书:2.问:我们刚刚回忆了古典诗歌的类型,那么,大家在本单元中找找看,哪些文章是古体诗?哪些是近体诗?明确:《梦游天姥吟留别》、《琵琶行》是古体诗,《近体诗六首》里的是近体诗。
师点拨:近体诗成熟于唐代,唐以前的诗基本都是古体诗,唐以后的基本都是近体诗。
但是,唐人既写古体诗,也写近体诗。
3.问:那么,如何鉴赏诗歌呢?我们一起来回忆之前说过的鉴赏诗歌的方法。
板书:(1)理解文意(2)找形象(意象):人物、事物、景物→这些意象有什么特点※营造了什么意境(对意象的内心感受)→表达了什么情感(3)联系作者的时代背景及其生平经历(4)分析艺术技巧→有哪些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这些手法在诗中的表现→有什么作用、表达了什么情感(5)语言特点师:我们前段时间用这个方法学习了两首古体诗,那么今天,我还就用这个方来学习几首近体诗。
山居秋暝教学设计3篇
(封面)山居秋暝教学设计3篇授课学科:授课年级:授课教师:授课时间:XX学校山居秋暝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掌握这首诗的意思。
2.体会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点。
3.认识王维诗歌中流露出来的隐逸倾向。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一、激趣导入:(出示课件2)1.今天,我们来学习王维的一首诗《山居秋暝》。
板书:山居秋暝2.作者介绍(出示课件3)王维(约701-约761),字摩诘,蒲州(今山西永济)人。
唐代山水田园诗人。
其诗似浅而实深,似淡而实腴,体物精细,状写传神,具有独特成就。
他又精通绘画,擅作平远之景,擅绘人物、丛竹等。
有《王右丞集》。
二、诗歌朗读指导1.听朗读。
2.结合注释,读懂全诗。
3.诵读全诗。
诵读指导(出示课件5)诗的首联点题,交代时间、地点,可用叙述口吻读。
颔联、颈联是诗的主体部分,写的是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同时寄托了诗人闲适的感情,当用轻快的调子诵读。
尾联出句是陪衬,对句“王孙自可留”是全诗主旨所在,要用肯定的语气缓慢读出,表现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满足心情。
三、诗中有画(一)题解(出示课件6)标题:“山居秋暝”,“山居”即其隐居的别墅,点明了地点;“秋”点明了季节;“暝”,傍晚,点明了具体时间。
整首诗所写的景物即秋天傍晚在山居所见的景物。
(二)诗中有画(出示课件7)诗人用淡淡的几笔就勾画出一幅雨后山村的晚景图,清新宁静而又洋溢着和平安乐的气氛,这里犹如世外桃源一般。
板书:诗中有画(出示课件8)既然说“诗中有画”,我们就把诗还原为一幅古典的卷轴画。
1.我们首先找出诗中的写景部分。
(出示课件9)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2.“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首联写出了什么样的意境?(出示课件10)明确: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清新,景。
实验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山居秋暝》教学设计(定稿)
实验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山居秋暝》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准确背诵《山居秋暝》这首古诗,理解其中蕴含的意境和情感。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诗词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宁静。
二、教学内容本教学设计以《山居秋暝》为教学内容,通过背诵、赏析和讨论,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味和内涵。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山水画或自然风景图,引入诗歌《山居秋暝》的主题。
2. 学习课文(15分钟)•让学生跟读诗句,教授生词解释生字,确保学生对诗歌内容有基本理解。
3. 课文赏析(20分钟)•分段讲解诗句的意境和情感,鼓励学生发表对诗句的感受和理解,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4. 诗歌背诵(15分钟)•让学生尝试背诵整首《山居秋暝》,并进行个别指导和纠正,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5. 思维拓展(15分钟)•引导学生围绕诗歌的意境展开讨论,让学生尝试写一段与诗歌主题相关的作文或心得体会。
6. 课堂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鼓励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和巩固。
四、教学手段•展示PPT、教学录像等多媒体辅助工具。
•配备课堂白板、教材等。
五、教学评估•通过课堂表现、诗歌背诵效果等来评价学生对《山居秋暝》的掌握情况和理解程度。
六、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外时间多接触古代诗歌,培养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以上是本文档对《古诗三首-山居秋暝》教学设计的内容及安排,希望能带给教师们有益的启发和指导。
祝教学工作顺利!。
《山居秋暝》教学设计【优秀5篇】
《山居秋暝》教学设计【优秀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演讲发言、策划方案、合同协议、心得体会、计划规划、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planning,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山居秋暝》教学设计【优秀5篇】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山居秋暝》课案(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山居秋暝》课案(网友来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山居秋暝》。
(2)理解诗文的内容,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3)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如对比、拟人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文。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大自然、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自然的情感。
(3)懂得在生活中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
二、教学重点1. 诗文的朗读和背诵。
2. 诗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3. 诗中修辞手法的识别和运用。
三、教学难点1. 诗中意境的理解和感受。
2. 修辞手法的分析和运用。
四、教学准备1. 诗文的文本资料。
2. 与诗文相关的图片、音乐等素材。
3. 教学PPT或黑板。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与诗文相关的图片或音乐,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简要介绍诗人王维及本诗的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文,感受诗的韵律和节奏。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的意境。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如对比、拟人等。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欣赏与拓展(1)引导学生欣赏诗中的美,如景色美、情感美等。
(2)让学生联系生活,谈谈自己是如何发现和欣赏美的。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文的理解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6. 布置作业(1)熟读并背诵诗文。
(2)运用诗中的修辞手法,写一段描写自然景色的文字。
7. 板书设计山居秋暝王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六、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思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及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是否合适。
教师还应考虑如何改进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七、评价建议1. 学生朗读和背诵诗文的流利程度和准确性。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20.1《山居秋暝》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20.1《山居秋暝》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山居秋暝》的背景故事和作者屈原。
2.理解诗歌中蕴含的哲理和意境。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表达。
2.挖掘诗歌中隐藏的哲理。
3.将诗歌中的意象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诗歌中的隐喻和比喻。
2.展示诗歌中的意象应用。
四、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2.课件:包括《山居秋暝》的诗歌原文和注释。
3.板书内容:《山居秋暝》作者、背景故事、核心词汇等。
五、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秋天山居的场景,引导学生进入主题氛围。
2.新课讲解(15分钟)•介绍《山居秋暝》的作者屈原,并讲解诗歌的基本情节和含义。
•解释诗歌中的生僻词和隐喻比喻的含义,帮助学生理解诗歌。
3.诗歌品味(20分钟)•分段让学生朗读和品味诗歌,引导他们感受其中的情感和意境。
•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抒情感情。
4.情感体验(15分钟)•让学生通过绘画、写作等方式,表达自己对《山居秋暝》的理解和感受。
5.诗歌运用(20分钟)•分组让学生创作以《山居秋暝》为题材的小故事或诗歌,展示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和想象。
六、教学延伸1.鼓励学生阅读更多屈原的作品,了解更多古代诗人的创作风格和社会背景。
2.开展有关秋天或山居生活的实地考察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诗歌中的意象。
七、课堂总结通过问答或小测验形式复习诗歌内容和重点知识,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八、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背诵《山居秋暝》中的一段诗歌并理解其意义,写下对诗歌的感想。
以上就是针对《山居秋暝》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有效引导学生理解和欣赏这首经典的古代诗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居秋暝》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学习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
2、学习借景抒情的表达手法,体会诗人寄情山水的感情和追求高洁的人格志向。
教学重点:1、学习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
2、学习借景抒情的表达手法。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寄情山水的感情和追求高洁的人格志向。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朗读古诗二、介绍相关文化常识王维,字摩诘,世称王右丞,有《王右丞集》。
有“天下文宗”,“诗佛”的美称。
王维的诗以描绘山水田园和歌咏隐居生活一类成就最大,与孟浩然同为“山水田园”派诗人。
三、分析本诗1、在这首诗中,作者描写了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的景物?地点:山中。
时间:秋天傍晚下过一场雨后。
2、作者为什么要突出“新雨”呢?是为了突出秋雨之后山野间的明丽与清新,给人赏心悦目的感受。
3、作者在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明月,松林,清泉,山石,青竹,浣女,青莲,渔舟。
4、苏轼曾经这样评价过王维的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颔联和颈联中的四句,每一句都是一幅画,小组讨论,用几句话来描绘一幅画面。
5、每一幅画面就象电影中的一个镜头,把这些镜头连起来就是山中的整个景致。
这些景色给你什么感觉?非常宁静,清新,恬然。
6、我们可以看到,洗衣服的少女归来时发出了喧闹声,渔舟经过时莲花也随之摆动,为什么它们给你的感觉仍然是“静”呢?以动衬静。
正因为有这些声音,使得整个环境显得更安静。
7、哪些是静景,哪些是动景?“明月松间照”是静景,“清泉石上流”,“竹
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是动景。
8、诗的尾联“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怎么理解?任凭春天的百花凋谢,山中的美景还是让我留恋。
9、王国维曾经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描写了那么美丽恬然的山中景色,所要表达的是一种怎样的感情呢?(简单介绍王维的生平)所表达的是一种对于山水的留恋,对隐居生活的渴望以及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10、山中明明有那么多美丽的景物,作者为什么还称这之为“空山”呢?结合作者的写作背景思考。
“空”字显示了山野间的安静与宽阔,这与作者希望远离尘世与世俗的愿望正好吻合。
四、翻译全诗五、分析格律1、这首诗的体裁是什么?五言律诗。
2、对偶句有哪些?“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3、哪些字是押韵的?后,秋,流,舟,留。
六、作业设计:1、翻译全诗。
2、请尝试用一段话描绘这首诗呈现的画面。
(200字)七、板书设计:山居秋暝王维王维,字摩诘,世称王右丞,《王右丞集》。
“天下文宗”,“诗佛”。
“山水田园”派诗人。
景物:明月,松林——静景清泉,山石竹林,浣女——动景青莲,渔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