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型肉毒毒素肌注联合功能训练治疗痉挛型脑瘫效果观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型肉毒毒素肌注联合功能训练治疗痉挛型脑瘫效果观察
谭红香;徐开寿;何璐;麦坚凝;郑韵;李金玲
【摘要】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 BTX-A)肌注联合功能训练治疗痉挛型脑瘫的效果。

方法痉挛性脑瘫患儿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

两组均行功能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肌注BTX-A。

分别于治疗2周及3、6个月评价疗效,采用修订的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 Ashworth评分)评定痉挛程度,采
用儿童改良巴氏指数量表评价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ADL评分)。

结果治疗2周及3、6个月两组Ashworth评分及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观察组治疗后各时点Ashworth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治疗3、6个月ADL评分高于对照组( P均<0.05)。

结论BTX-A肌注联合功能训练可显著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痉挛程度,
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期刊名称】《山东医药》
【年(卷),期】2015(000)002
【总页数】2页(P70-71)
【关键词】A型肉毒毒素;痉挛型脑瘫;日常生活能力
【作者】谭红香;徐开寿;何璐;麦坚凝;郑韵;李金玲
【作者单位】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广州510260;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广州510260;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广州510260;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广州510260;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广州510260;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广州51026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2.3
小儿脑瘫60%~70%为痉挛型[1],患儿肌张力增高导致姿势异常、运动功能障碍。

A型肉毒毒素(BTX-A)通过作用于周围运动神经末梢,抑制乙酰胆碱释放,引起肌肉松弛性麻痹,可快速缓解痉挛,缩短治疗时间,且应用较为安全[2]。

2011年1月~2013年12月,我们采用BTX-A肌注联合功能训练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100例,疗效较好。

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痉挛型脑瘫患儿100例,男70例,女30例,年龄6~14岁。

均符合痉挛型脑瘫的诊断和分类标准[3];其中单侧下肢瘫痪(偏瘫)28例,双下肢
瘫痪(双瘫)72例;下肢痉挛肌群改良Ashworth量表评分Ⅱ级或以上;具备步行
能力,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CS)为Ⅰ级57例,Ⅱ级43例。

排除下肢接受
过矫形外科手术者及正在使用抗痉挛药物者。

100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
组各50例,两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两组均行功能训练,重点为大腿内收肌、腘绳肌、小腿三头肌的
牵伸训练。

针对不同粗大运动功能障碍采用在Bobath法、Vojta疗法等基础上改进的功能训练,具体内容包括直跪、半跪、站立架器材训练、负重训练、上下台阶、蹲下站起及踏步器、平衡板、平衡木器材训练器材训练等,以及针对股四头肌、臀大肌、胫前肌的渐进抗阻力训练。

每天1 h,每周5 d,连续治疗6周后,指导家长实施家庭训练,主要包括独站、上下台阶和双腿负重行走为主的肌力训练,同时配合牵伸痉挛肌群,2次/d,每次1 h。

训练1周后佩戴AFO矫形器或KAFO矫
形器进行行走训练,连续训练3~6个月,在训练期间佩戴矫形器。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BTX-A肌注:在经皮电刺激定位技术引导下[4],注射位点为痉挛肌群的运动点和亚运动点;注射剂量根据患儿体质量、痉挛肌群体积、部位和程度而定,一
次治疗最大总量为10~16 U/kg,每位点注射最大量为10 U,注射液体0.2 mL。

其中13例偏瘫患儿接受注射的痉挛肌群包括大腿内收肌2例,腘绳肌6例,小腿三头肌13例;37例双瘫患儿注射点为大腿内收肌10例,腘绳肌15例,小腿三头肌35例。

于注射后次日进行功能训练,方法、内容同对照组,要求患儿坚持康复训
练并佩戴矫形器至注射后6个月。

1.3 疗效评价分别于治疗2周、3、6个月后评价疗效。

1.3.1 痉挛程度评定采用修订的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

0级无肌张力增加;Ⅰ级为肌张力轻度增加,受累部分被动屈伸时,关节活动度(ROM)检查之末突然
卡住,然后释放或出现很小的阻力;Ⅰ+级为肌张力轻度增加,被动屈伸时,在ROM检查的后50%内突然出现卡住,继续检查时始终有较小阻力;Ⅱ级为肌张
力明显增加,通过ROM检查的大部分时阻力均较明显,但受累部分仍可较容易地移动;Ⅲ级为肌张力严重增高,行ROM检查有困难;Ⅳ级为僵直,受累部分不能屈伸。

0、Ⅰ、Ⅰ+、Ⅱ、Ⅲ、Ⅳ分别计0、1、2、3、4、5分。

1.3.2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采用儿童改良巴氏指数量表(Barthel Index),75~100分为轻度障碍,50~74分为中度障碍,0~49分为重度障碍。

1.3.3 药物不良反应疗程结束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 统计软件。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
用±s表示,组内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2周、3、6个月后,两组Ashworth评分及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观
察组各时点Ashworth评分低于对照组,治疗3、6个月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
均<0.05)。

见表1。

观察组3例注射BTX-A后出现发热,8例出现肌肉酸痛,给
予对症处理后症状缓解。

余患儿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脑瘫是导致儿童肢体残疾的最常见原因。

痉挛型脑瘫由于患儿肢体痉挛,常引起相
关肌群过度活动,导致能量消耗增加,易于疲劳。

痉挛的肌肉长期过度收缩,肌肉体积、长度与骨骼生长不相匹配,导致肢体出现软组织挛缩和肌肉骨骼变形,严重影响患儿的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活动能力[5]。

研究表明,肉毒毒素注射联合康复训练能显著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的肢体挛缩,虽然会引起注射肌肉萎缩,但并不致运动功能受损,且由于周围肌肉的代偿性肥大,将提高其运动能力[6~8]。

BTX-A属细菌外毒素,是一种大分子嗜神经蛋白,其对运动终板上的细胞膜有高度亲和性,注射后能迅速与局部运动终板的细胞膜结合,进入胞质,通过抑制乙酰胆碱的释放阻断神经肌肉接头的兴奋收缩偶联,抑制肌肉收缩,引起肌肉松弛性麻痹,从而缓解肢体痉挛[9~11]。

Hirsh等[12] 采用BTX-A注射治疗下肢痉挛型脑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步行能力均较对照组(采用单纯功能训练)显著改善,日常生活能力明显提高[13]。

本研究两组治疗后下肢肌群痉挛均有所缓解、ADL改善。

观察组治疗后各时点肌肉痉挛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在ADL方面,两组治疗2周后AD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治疗3、6个月后观察组高于对照组,说明BTX-A肌注虽能有效缓解痉挛,但联合功能训练更能有效提高患儿日常生活能力,效果优于单行功能训练。

【相关文献】
[1] 李树春.小儿脑性瘫痪[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4.
[2] 王志娇,肖农. A型肉毒毒素用于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的临床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1,26(4):313-318.
[3] 林庆.小儿脑性瘫痪的定义、诊断条件及分型[J].中华儿科杂志,2005,43(4):262.
[4] 徐开寿,燕铁斌,麦坚凝. 不同定位技术引导肉毒毒素治疗脑瘫患儿踝跖屈肌群痉挛的对照研究[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6,28(9):607-610.
[5] Barrett RS, Lichtwark GA. Gross muscle morphology and structure in spastic cerebral p alsy: a systematic review [J]. Dev Med Child Neurol, 2010, 52(9):794-804.
[6] 徐开寿,麦坚凝. 脑性瘫痪的诊断、评价与治疗[J].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0,25(12):950-952.
[7] Moreau NG, Li L, Geaghan JP, et al. Contributors to fatigue resistance of the hamstring s and quadriceps in cerebral palsy[J]. Clin Biomech (Bristol, Avon), 2009,24(4):355-360.
[8] Moreau NG, Falvo MJ, Damiano DL. Rapid force generation is impaired in cerebral pals y and is related to decreased muscle size and functional mobility[J]. Gait Posture, 2012,35( 1):154-158.
[9] Bland DC, Prosser LA, Bellini LA, et al. Tibialis anterior architecture, strength, and gait in individuals with cerebral palsy[J]. Muscle Nerve, 2011,44(4):509-517.
[10] Xu KS, Yan TB, Mai JN.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to compare two botulinum toxin injection techniques on the functional improvement of the leg of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 alsy[J]. Clin Rehabil, 2009,23(9):800-811.
[11] Novak I, McIntyre S, Morgan C, et al. A systematic review of interventions for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 state of the evidence [J]. Dev Med Child Neurol, 2013,55(10):885-910.
[12] Hirsh AT, Gallegos JC, Gertz KJ, et al. Symptom burden in individuals with cerebral pal sy[J]. Pediatr Phys Ther, 2010,47(9):863-976.
[13] Lovea SC, Novakb I, Kentishc M, et al. Botulinum toxin assessment,interven-
tion and aftercare for lower limb spasticity in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 international co nsensus statement[J]. Euro J Neurol, 2010,17(Suppl 2):9-3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