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仁礼”思想对武术的影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而“礼”就是其崇尚和宣扬的主要 文化之一,指的是礼制、礼节、礼貌、礼仪及礼让等。“礼” 体 现了一种处世 之 道,也 属于 一 类 社 交 方 法。中国素来有 “礼仪之邦”的美称,中国人在社交以及为人处世方面都 讲 求“克己守礼”。练武之人 通常都有自己的“礼节”,例 如,拜师时他们会行“拜师之礼”,另外还包括“抱拳礼” 等。武 术发 展 过 程中的 优良传 统 之一就 是 追 求 礼仪 [ 2]。有 关“礼”,习武之人对自己以及对他人都有着较高的要求, 所以很多具体化的武术礼仪被衍生出来。其中“跪拜礼”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20)03(a)-0208-02
中国武 术 经 过了几千 年的发 展,已经 成 为一种 带 有中 华民族特色的体育项目,中华武术在发展过程中深受民族 文化的 影响,其也是民 族 文化传承 和发 展的 载体之一。儒 家思想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仁礼”思 想对武术有着诸多影响,儒家“仁礼”思想讲求诚信、和平 等,而武术也有自己的“武德”,其强调德艺统一,中华武术 在儒家思想影响下逐渐发展为高层次文化的一种。
(下转210页)
① 课 题 来源:本文为长春 师 范大学 2 019 年 教研校 级课 题(课 题 名称:儒 家“ 礼”文化 对高校 武 术 课中武 德 教育影响 研 究,课题编号:长师高教[2018]53号的结题论文)。 作者简介:李阳(1991,3—),男,汉族,河北邢台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体育教学。
1 儒家“仁礼”思想和武术的关系 1.1 武术中儒家“仁”思想的体现
“仁”是 儒家思想创始人孔子的核心思想,其曾经讲 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儒家“仁”思想不 仅体现在武德上,还体现在武技上,倘若缺乏仁义之心和 武德的人使用武术,可能会伤人性命,但是心怀仁义之人, 往 往都 是 点到即止,都 会尊重 生命 [1]。武 术中有一门武技 是点穴,该武技可以制服敌人,但是却又不伤人性命,也体 现了习武 之 人 的 仁 义 之 心。武 术 在 发 展 过 程中由于 儒 家 思想的影响,其也 重 视 道德 伦 理方面的发 展,其 在传承 过 程中讲求仁爱。习武之人和他人对战时讲求有可为有可不 为,可以采用一些武技控制敌人,但是尽可能不要伤其要 害、取其性命。另外,习武之人通常不会对平民百姓或是不 懂武之人动手,其在收徒时也要对徒弟的品德进行考察, 确 保该 徒 弟习武 之 后不会成 为“ 社会 败 类”,不会对 社会 或 者他 人 造 成 实质 危 害。武 术中的这 些 讲 究和 思想都 是 儒家“仁”思想的体现。 1.2 武术中儒家“礼”思想的体现
208
当代体育科技(Contemporary Sports Technology)
2020年(第10卷)第07期
民族传统体育
学生的评价、教师的评价、学校管理的评价。 3.1 学生的评价
素质教育的评价有别于应试教育,不能只用一次考试, 一次技能考核来评价学生学习的好坏,学生的评价包括以 下几个方面: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学生思维的锻炼以及学 生能力的提升。教学课程的掌握不是简单看学生能掌握几 个小马驹课程动作,还要明确动作的含义,思维的锻炼可以 是让学生列举自己熟悉的乡土文化活动,以及传承和发扬 这些文化的手段、方法,让学生在围绕乡土文化进行一些社 会实践、总结调查报告的形式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3.2 教师的评价
2020年(第10卷)第07期 DOI:10.16655/ki.2095-2813.2020.07.208
儒家“仁礼”思想对武术学院 吉林长春 130032)
摘 要:武术作为中华文化的载体以及体现,其在发展和传承过程中深受儒家思想,尤其是儒家“仁礼”思想的影响。中
华武术之所以能够传承几千年,并逐渐被世界更多人认可和接受,不但是由于其精湛的武技,还由于其含有的谦逊、仁
义、忍耐、坚持和宽容等武德以及武术精神。本文主要阐述了武术中儒家“仁礼”思想的体现,同时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
入手分析了“仁礼”思想对武术的具体影响。
关键词:儒家思想 仁义 礼仪 武术
中图分类号:G80
和“抱拳礼”较为常见,“跪拜礼”是面向长者的一种礼仪, 拜 师 通常也需 要 行 该 礼,而“ 抱 拳礼”的对 象 既 可以是 长 者也可以是同辈。不同的礼仪代表不同的意思,例如,对于 民间普通民众而言,“右手成掌,左手成拳”是报丧,而对 于武 林人 士而 言,这 种 礼仪 是 一种见面礼仪,也 有 友 好 切 磋的含义。但是倘若换成“左手掌,右手拳”,则意味着这 是一场生死之斗。
2 儒家“仁礼”思想对武术的影响 2.1 儒家“仁礼”思想对武术的积极影响
2.1.1 武术强调爱国尊师 儒 家“仁 礼”思想在 发 展中逐 渐 变 成民 众 的日常 行 为 准 则,其 强调 忠 君爱国、孝 顺 父母 等,这 些 思 想 对人们的 行为具有规范作用。而武术也深受这些儒家思想的影响, 习武 之 人 的目的不 仅 是 强 身 健 体,还 包 括 保 家 卫国 [ 3]。在 国家危难之时,很多习武之人挺身而出、舍生取义,例如, 古代少林武僧通常不问世事,更不可用武伤人,但是当国 家有难之时,他们可利用自身所学保家卫国。儒家“仁礼” 思想让习武 之 人 的思想得 到 升 华,其 所 学 武 术 不 仅可以 用来自保,还能用来治天下,保天下平安。例如历史上的荆 轲、霍元甲、陈真等,这些人无不都是习武之人,但是其最 终都以身殉国,体现了他们对国家的责任感。另外,受儒家 “仁礼”思想的影响,习武之人还强调尊师,武术由于武技 不同,所以其门派众多,各个门派自成体系,虽然不同门派 之间会存在矛盾和争斗,但是同一门派之间比较团结,在 门派中师父 对 徒 弟有绝 对的 权 威,习武 之 人都讲 求“一日 为师,终身为父”,由此可见他们对师父的尊敬程度。 2.1.2 武术强调尚武崇德 儒家的“仁礼”思想提倡品德修养,武术的武德思想也 深受该思想的影响。习武之人之间的礼仪也是一种身份象 征,而且习武之人通常都是义气之人,他们讲究为朋友“两 肋 插刀”。例如,影 视 剧《闯关 东》中的朱 开山为了自己的 兄 弟贺老四,深入“虎 狼 之 地”金场 子,最 终凭 借自己的 智 谋为兄弟报了血海深仇,朱开山身上的“兄弟情”体现了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