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伟大的悲剧》精品课件PPT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伟大的悲剧
(奥地利)茨威格
你了解南极吗? 用几个词语形容一下你所知道的南极地区。
南极:冰天雪地
雪地上留下了考察队的车痕, 远处是一望无际的冰川和大海
考察队员们的营地
消融的冰川
1
了解作者、写作背景和涉及的相关地 理知识,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学习目标 2
把握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伟 大的悲剧”的含义。
伟大的悲剧
“悲剧”往往比喻悲惨不幸的遭遇,那么本文“悲剧” 具体指的是什么呢?
问题探究
鲁迅说过,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课文题为 《伟大的悲剧》,所谓“悲剧”表现在哪些方面?
“对于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 者什么也不是。”
晚到南极点,失望而归 失败之悲
问题探究
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 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 热烈追求的。
3
理解课文所表现的人物崇高的精神品 质,以及人类探求未知的科学精神。
走进作者
cí 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 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代表作品有小说 《象棋的故事》、传记《三位大师》《罗 曼·罗兰》等。 茨威格的作品以人物的性格塑造及心 理刻画见长,擅长在平淡的叙述中表现人 物的心理活动和情感。
整体感知
1912年1月16日斯科特一行五人向南极点进军;
1月18日到达( 极点 ),在他们到达之前,挪威人已捷足先登,然后怏
怏不乐地返回,回来时危险却增加了十倍;
2月17日,( 埃文斯 )不幸牺 ),那里的(燃料 )非常少,( 奥茨 )
第二个不幸牺牲,三个疲惫、羸弱的人吃力地往前走,他们的燃料已经告罄;
背景探寻
本文节选自《夺取南极的斗争》,有改动,课文题目是编者加的。 1910年6月斯科特等人离开英国前往南极探险,在返回的途中与严寒搏斗 了两个多月,最终长眠于茫茫冰原之中。
茨威格根据斯科特遗留下来的一些底片、电影胶卷、日记、遗书等资 料,发挥想象,写成了这篇文章。
知识链接
人类在到达南极之前,并不了解这里的气候到底有多大威力。据说, 1967年初,挪威人在极点站曾经记录到了-94.5℃的温度。在这样的低温 环境中,一块钢板掉在地上都会摔得粉碎,一杯热水泼到空中落下来就变 成冰雹。可想而知,在这种条件下,人类的生存将会受到多大的威胁和考 验。
3月21日三个人在小小的帐篷里同死亡进行了( 八 )天的斗争;
3月29日,他们爬进各自的( 睡袋 )等待死神的到来,
10月29日一支探险队去寻找( 英雄的遗体 ),
11月12日,发现(英雄们的遗体已冻僵在睡袋里
)。
南极点1912.1.18
1912.1.16
屠宰场地1912.2.17
贮藏点1912.3.2
心情沮丧,却仍旧履行职责 作证之悲
问题探究
1.埃文斯精神失常,死了。 2.奥茨像一位英雄似的向死神走去。 3.羸弱的三个人决定骄傲地在帐篷里等待死神的来临, 而且始终没向世界哀叹过自己最后遭遇到的种种苦难。
归途遇险,悲壮覆灭
死亡之悲
问题探究
1.他们找到了那些书信和文件,并且为那几个悲惨死去 的英雄累了一个石墓,在堆满白雪的墓顶上竖着一个简 陋的黑色十字架。 2.在英国国家主教堂里,国王跪下来悼念这几位英雄。
离下一个贮藏点还有20公里 1912.3.21
1912.3.29爬进睡袋
3个人
1912.11.12发 现帐篷
搜救队从营地出发 1912.10.29
概括文章
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
时间:1912年 地点:从南极点返回的途中 人物:斯科特一行5人(或斯科特等) 事件:热情高涨地到达南极点…却发现…只好踏上归途,
写作手法
例如:(动作细节描写)
她拿起筷子,向一盘色泽鲜艳的菜伸去,轻轻夹起一片。本来 筋脉突兀的手此刻一用力青筋更加明显。她小心地把菜放入嘴 中,细细地品尝着。
运用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她夹菜时的情景,体现 出她小心翼翼。
写作手法
例如:(外貌细节描写)
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 洗。(鲁迅《孔乙己》)
了解文体
传记文学是运用除虚构以外的多种文学艺术手法,再现人 物生平经历和事迹,展现人物的精神风貌,刻画其鲜明形象和 生动个性的一种文学体裁。
预习检查
拽( zhuài)
坚持不懈( xiè )
战栗( lì ) 癫狂( diān )
毛骨悚然( sǒng)角逐( jué )
履行( lǚ ) 怏怏不乐( yàng)
凛冽( lǐn liè) 贮藏( zhù )
毋宁(wú nìn)g 冰凌( líng )
无垠( yín ) 夺眶而出(kuàng) 堡垒( lěi ) 辜负( gū ) 忧心忡忡(chōng) 吞噬( shì )
预习检查
雪橇( qiāo ) 胆怯( qiè ) 厄运( è ) 羸弱( léi ) 拯救(zhěng) 遗孀(shuāng)
销蚀( shí ) 毡鞋( zhān ) 踉跄(liàng qiàng) 蹒跚(pán shān) 白雪皑皑( ái ) 悼念( dào )
鲁莽( mǎng) 迸发( bèng) 怒号( háo ) 告罄( qìng) 海市蜃楼( shèn )
整体感知
快速浏览课文,标好自然段。 圈画出文章里的时间、地点等重要信息。 ☆尝试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并思考文章层次如何划分。
在恶劣的气候下一个个悲壮地死去。
划分层次
划分文章层次并概括。
第一部分:1-3 斯科特一行到达南极点,却发现挪威人已捷足 先登,只好失望地返回并为胜利者作证。 第二部分:4-13 写探险队员们在恶劣的环境中坚强抗争,最终 悲壮死去的过程。 第三部分:14-16 英雄们牺牲后,受到世人的悼念和敬仰。
文题解读
世人之悲
再读课文
既然是“悲剧”,那为何还“伟大”呢?
是因为斯科特一行人身上具有的品质让他们“伟 大”,那这些品质是通过什么写作手法体现的?
写作手法
本文写作特色: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就是把细小事物,如一个动作、一个表情用特写镜头 把它放大,通过准确、生动、细致的描绘,使读者“如见其 人”“如睹其物”,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 中。文学作品中的细节描写有心理、动作、外貌、语言、神态、 景物等。
(奥地利)茨威格
你了解南极吗? 用几个词语形容一下你所知道的南极地区。
南极:冰天雪地
雪地上留下了考察队的车痕, 远处是一望无际的冰川和大海
考察队员们的营地
消融的冰川
1
了解作者、写作背景和涉及的相关地 理知识,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学习目标 2
把握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伟 大的悲剧”的含义。
伟大的悲剧
“悲剧”往往比喻悲惨不幸的遭遇,那么本文“悲剧” 具体指的是什么呢?
问题探究
鲁迅说过,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课文题为 《伟大的悲剧》,所谓“悲剧”表现在哪些方面?
“对于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 者什么也不是。”
晚到南极点,失望而归 失败之悲
问题探究
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 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 热烈追求的。
3
理解课文所表现的人物崇高的精神品 质,以及人类探求未知的科学精神。
走进作者
cí 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 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代表作品有小说 《象棋的故事》、传记《三位大师》《罗 曼·罗兰》等。 茨威格的作品以人物的性格塑造及心 理刻画见长,擅长在平淡的叙述中表现人 物的心理活动和情感。
整体感知
1912年1月16日斯科特一行五人向南极点进军;
1月18日到达( 极点 ),在他们到达之前,挪威人已捷足先登,然后怏
怏不乐地返回,回来时危险却增加了十倍;
2月17日,( 埃文斯 )不幸牺 ),那里的(燃料 )非常少,( 奥茨 )
第二个不幸牺牲,三个疲惫、羸弱的人吃力地往前走,他们的燃料已经告罄;
背景探寻
本文节选自《夺取南极的斗争》,有改动,课文题目是编者加的。 1910年6月斯科特等人离开英国前往南极探险,在返回的途中与严寒搏斗 了两个多月,最终长眠于茫茫冰原之中。
茨威格根据斯科特遗留下来的一些底片、电影胶卷、日记、遗书等资 料,发挥想象,写成了这篇文章。
知识链接
人类在到达南极之前,并不了解这里的气候到底有多大威力。据说, 1967年初,挪威人在极点站曾经记录到了-94.5℃的温度。在这样的低温 环境中,一块钢板掉在地上都会摔得粉碎,一杯热水泼到空中落下来就变 成冰雹。可想而知,在这种条件下,人类的生存将会受到多大的威胁和考 验。
3月21日三个人在小小的帐篷里同死亡进行了( 八 )天的斗争;
3月29日,他们爬进各自的( 睡袋 )等待死神的到来,
10月29日一支探险队去寻找( 英雄的遗体 ),
11月12日,发现(英雄们的遗体已冻僵在睡袋里
)。
南极点1912.1.18
1912.1.16
屠宰场地1912.2.17
贮藏点1912.3.2
心情沮丧,却仍旧履行职责 作证之悲
问题探究
1.埃文斯精神失常,死了。 2.奥茨像一位英雄似的向死神走去。 3.羸弱的三个人决定骄傲地在帐篷里等待死神的来临, 而且始终没向世界哀叹过自己最后遭遇到的种种苦难。
归途遇险,悲壮覆灭
死亡之悲
问题探究
1.他们找到了那些书信和文件,并且为那几个悲惨死去 的英雄累了一个石墓,在堆满白雪的墓顶上竖着一个简 陋的黑色十字架。 2.在英国国家主教堂里,国王跪下来悼念这几位英雄。
离下一个贮藏点还有20公里 1912.3.21
1912.3.29爬进睡袋
3个人
1912.11.12发 现帐篷
搜救队从营地出发 1912.10.29
概括文章
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
时间:1912年 地点:从南极点返回的途中 人物:斯科特一行5人(或斯科特等) 事件:热情高涨地到达南极点…却发现…只好踏上归途,
写作手法
例如:(动作细节描写)
她拿起筷子,向一盘色泽鲜艳的菜伸去,轻轻夹起一片。本来 筋脉突兀的手此刻一用力青筋更加明显。她小心地把菜放入嘴 中,细细地品尝着。
运用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她夹菜时的情景,体现 出她小心翼翼。
写作手法
例如:(外貌细节描写)
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 洗。(鲁迅《孔乙己》)
了解文体
传记文学是运用除虚构以外的多种文学艺术手法,再现人 物生平经历和事迹,展现人物的精神风貌,刻画其鲜明形象和 生动个性的一种文学体裁。
预习检查
拽( zhuài)
坚持不懈( xiè )
战栗( lì ) 癫狂( diān )
毛骨悚然( sǒng)角逐( jué )
履行( lǚ ) 怏怏不乐( yàng)
凛冽( lǐn liè) 贮藏( zhù )
毋宁(wú nìn)g 冰凌( líng )
无垠( yín ) 夺眶而出(kuàng) 堡垒( lěi ) 辜负( gū ) 忧心忡忡(chōng) 吞噬( shì )
预习检查
雪橇( qiāo ) 胆怯( qiè ) 厄运( è ) 羸弱( léi ) 拯救(zhěng) 遗孀(shuāng)
销蚀( shí ) 毡鞋( zhān ) 踉跄(liàng qiàng) 蹒跚(pán shān) 白雪皑皑( ái ) 悼念( dào )
鲁莽( mǎng) 迸发( bèng) 怒号( háo ) 告罄( qìng) 海市蜃楼( shèn )
整体感知
快速浏览课文,标好自然段。 圈画出文章里的时间、地点等重要信息。 ☆尝试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并思考文章层次如何划分。
在恶劣的气候下一个个悲壮地死去。
划分层次
划分文章层次并概括。
第一部分:1-3 斯科特一行到达南极点,却发现挪威人已捷足 先登,只好失望地返回并为胜利者作证。 第二部分:4-13 写探险队员们在恶劣的环境中坚强抗争,最终 悲壮死去的过程。 第三部分:14-16 英雄们牺牲后,受到世人的悼念和敬仰。
文题解读
世人之悲
再读课文
既然是“悲剧”,那为何还“伟大”呢?
是因为斯科特一行人身上具有的品质让他们“伟 大”,那这些品质是通过什么写作手法体现的?
写作手法
本文写作特色: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就是把细小事物,如一个动作、一个表情用特写镜头 把它放大,通过准确、生动、细致的描绘,使读者“如见其 人”“如睹其物”,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 中。文学作品中的细节描写有心理、动作、外貌、语言、神态、 景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