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控制技术及防裂措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控制技术及防裂措施
摘要:现代的建筑业随着国内外的经济快速发展也得到了迅速发展,混凝土作
为建筑工程中主要材料之一,它的重要程度也越来越高,也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

而混凝土的温度与混凝土的裂缝之间存较大的联系,因此研究混凝土中温度
与防裂之间的关系就显得十分重要。

关键词:结构和性能;高性能混凝土;温度;裂缝
一、混凝土的性能介绍
混凝土温度控制在混凝土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主要由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常会出现温度裂缝的问题,当出现裂缝后其结构的整
体性和耐久性也会受到影响;二是在建筑物的运转过程中,温度的变化产生的温
度应力对于结构的带有明显的不可忽视的深远影响。

大致上说,混凝土的组成是有骨料和水泥浆两相材料;但在小体上说,它又
是三相材料。

这也可以说明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材料涵盖非常强的复杂性,它的组
成主要由化学外加剂、水泥、细骨料、等原材料。

混凝土的性能,主要体现在其工作性、强度、经济性和耐久性。

混凝土拌合
物工作性良好是混凝土的基本要求,同时混凝土的工作性也是决定建筑工程质量
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加强混凝土性能的探讨与研究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二、影响混凝土结构和性能的温度应力分析
根据温度应力的形成过程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早期:自浇筑混凝土开始至水泥放热基本结束,一般约30天。

这个阶段的两个特征,一是水泥放出大量的水化热,二是混凝上弹性模量的急剧变化。

由于弹
性模量的变化,这一时期在混凝土内形成残余应力。

中期:自水泥放热作用基本
结束时起至混凝土冷却到稳定温度时止,这个时期中,温度应力主要是由于混凝
土的冷却及外界气温变化所引起,这些应力与早期形成的残余应力相叠加,在此
期间混凝上的弹性模量变化不大。

晚期:混凝土完全冷却以后的运转时期。

温度
应力主要是外界气温变化所引起,这些应力与前两种的残余应力相迭加。

根据温度应力引起的原因可分为两类:
自生应力:边界上没有任何约束或完全静止的结构,如果内部温度是非线性
分布的,由于结构本身互相约束而出现的温度应力。

例如,大体积混凝土基础,
结构尺寸相对较大,混凝土冷却时表面温度低,内部温度高,在表面出现拉应力,在中间出现压应力。

约束应力:结构的全部或部分边界受到外界的约束,不能自由变形而引起的
应力。

这两种温度应力往往和混凝土的干缩所引起的应力共同作用。

要想根据已知的温度准确分析出温度应力的分布、大小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

在大多数情况下,需要依靠模型试验或数值计算。

混凝土的徐变使温度应力
有相当大的松驰,计算温度应力时,必须考虑徐变的影响,具体计算就不再细述。

三、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高性化对混凝土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1 耐久性
对于普通混凝土,高性能化是目前的一种主流方向,而高性能混凝土首要保
证的是,其对耐久性要求。

耐久性的要求包括抗冻性、抗渗性、抗侵蚀性、抗碳
化性等。

研究表明造成混凝土劣化的原因,多数都是因为有害介质经由水的侵入
而产生,所以混凝土的耐久性受混凝土抗渗性的直接影响。

提高混凝土混凝土的
抗渗透性是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的主要手段。

2强度
混凝土最基本的性能特征是其强度。

高层建筑、大跨度桥梁等都对混凝土强
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般来说,只要各种强度等级的混凝土中的水胶比低于
0.4,都可实现高性能混凝土。

在混凝土中水胶比和矿物细掺料的用量是影响强度的最为主要因素。

3工作性
在高性能混凝土拌合物中,其工作性能非常重要,工作性能是关系到高性能
混凝土浇筑质量的关键。

高性能混凝土拌合物应具良好的可泵性和高流动性,同
时还应该具有不离析和不泌水等等的特性。

四、在建筑工程中温度裂缝产生原因
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中产生裂缝有很多原因,主要是因为环境温度和环境湿
度的各种变化,不恰当的养护工作与混凝土结构的不合理,混凝土原材料的不合
格等。

而与温度有关的原因主要如下:
1.在混凝土硬化的期间,水泥会放出大量的水化热,其的内部温度也会不断
提升,尤其是混凝土内部热量不易散发,温度峰值在45~55℃,而表面因受大气温度影响,散热较快,形成内外温差,若表面养护不好,将导致混凝土表面急剧
的温度变化而产生较大的降温收缩,此时表面受到内部混凝土的约束,将产生很
大的拉应力(内部降温慢,受自约束而产生压应力),而混凝土早期抗拉强度低,因而出现裂缝。

2.在混凝土降温的阶段中,混凝土会逐步的冷却,加上其本身的压力收缩,
当受到外部的约束而产生了内部裂缝。

环境中气温的降低,也会在混凝土表面致
使较大的拉应力。

当这些拉应力大大超出其所能抗裂的能力时,即会出现裂缝。

在许多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的内部湿度变化会很小且速度较慢,但表面湿度可能
会变化很大且剧烈。

如不周全的养护、环境时而干燥时而潮湿,表面的形变受到
内部混凝土的约束,也往往导致裂缝的产生。

五、混凝土温度的控制和防止裂缝的措施
1 在对混凝土进行配制时,应严格控制水泥用量和水灰比,应该选用低热或
中热水泥进行拌制混凝土,也可在拌制混凝土中混掺适量的减水剂,或对混凝土
后期强度进行合理利用,以此来降低水泥用量;选择级配良好的骨料,减少空隙
率和砂率,控制砂石的含泥量,降低水灰比,提高在建筑工程的工作中混凝土的
密实性和抗拉强度。

2 在浇筑混凝土时,应该尽量避开炎热的天气,特殊时期也可采用冰水来进
行混凝土的拌制,以此来降低在混凝土的浇筑温度。

3 分层浇灌,减少浇筑的厚度,基于每层的厚度不大于 300mm,采取分块分
层间隔浇筑,分块厚度 1.0~1.5m,以利于水化热的散发,或对每隔20~30m的
距离留一条 0.7~1.0m宽的后浇带,用来减低温度的收缩应力。

4 在夏季应适当延长和加强洒水养护时间,在冬季应适当延缓保温和脱模的
时间。

5 在规定的拆模时间内,应对气温进行表面保温,防止混凝土表面温度发生
急剧变化。

6 在较厚的大混凝土垫层上,在混凝土进行浇筑时,可通过铺二层沥青来减
少热作用。

7 构件进行蒸汽养护时,应该控制升温速度不大于25 ℃/h,降温速度不大于20℃/h。

8 改善混凝土的约束条件,主要的措施是:
1)分缝分块应合理进行。

2)避免基础过大起伏。

3)安排施工工序应合理进行,让过大的高差和侧面的长期暴露的问题从此得到解决。

在此之外,对混凝土的性能进行改善,让抗裂能力得到提高。

加强混凝
土表面的养护,防止表面出现干燥收缩等裂缝,十分重要的是要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应该避免施工中贯穿性裂缝的发生。

结束语
对于混凝土温度控制与防裂,应采取预防为主,亦须要精心设计、施工,采
用有效措施,使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质量得到很好的保证。

各项技术措施是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建筑工程施工中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全方面问题考虑、合理采用有效措施,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在优化配合比设计中,改善建筑施工的工艺,建筑施工质量的提高,对建筑施工组织管理的严格坚持,足以有效控制混凝土温度裂缝和施工裂缝的产生。

参考文献
[1]王文伯.混凝土施工及质量防治措施.交通世界,2010
[2]刘柯.混凝土温度监测及分析研究.建筑技术开发,2015
[3]朱伯芳.混凝土温度应力与温度控制.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
[4]成国强.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与配制的研究,20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