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体育课程建设改革思考

合集下载

高职护理专业职业性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高职护理专业职业性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的原则 ,培养护理专业学生职业性体育意识和 良好 的心理素质, 为将来提 高护理工作质量和 水平奠定 良好 的基 础。 要保 障高职护理专业职业性体 育课程教学改革顺 利进行 , 必须加 强校本体育教材 的开发 , 大体育课程教学 加
的 资 制度 。 完
( ) 一 针对 性原 则
体 育项 目以及 教学 内容 的遴选 上 ,要 注 意 三个 健 ( ) 身体 育 原则 六 终
高 职护 理专 业 职业 性体 育 课程 改 革应 依 据护 康并 重 , 既要育 体 , 又要育 心 , 要育 德 。[ 更 1 l 士 职业 特点 和 职业 体能 的需 要 ,选 择 与护 士 职业 特点 关 系最 密切 、最 符合 护 士 职业 体 能要 求 的体 育教 学 内容 ,帮 助学 生 选择 适合 自己专 业 特点 的 长期 体 育锻炼 项 目,并 根据 专业 和 身体 条 件 的变
教学研究
2o 第1 '5蘑 o 年 1 a 1 期珂 ;l
高职护理专业职业性 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赵 好 雷 , 世 平
(. 1岳阳职业技术学院 , 南 岳 阳 4 4 0 ;. 湖 10 0 2空军航空维修技 术学院, 湖南 长沙 4 0 1 ) 10 4

要 :高职护理专业职业性体育课 程教 学改革要 坚持针 对性、 学性 、 科 结合性 、 自主性 、 健康第一和终 身体 育
目 标手段 的多样性有机结合 的典型表现, 也是护理 不 多见 。为此 , 者按 照 高 等职业 院校 “ 笔 以社会 需 专业 整个 课程 教学 体系改 革 的一种 可贵 的探索 。 ( ) 二 护理 专业 具有更 明显 的职 业定 向性特征 求设 置 专业 、 以职业 岗位 能力 需求 设 置课 程 ” 的整 体课 程 改革 理念 ,紧 密结 合并 主 动服 务 于 护理 专 职业 学 校 的办 学特 色显 示 职业 定 向性 ,学 生 业 人才 培养 这一 总体 目标 ,积 极 推进 公 共基 础 课 的就 业 意 向体 现职 业 定 向性 。高 职护 理 专业 是 职 性质 的体 育课 程教 学 改革 ,提 出高职 护 理专 业 职 业定 向性更为明显的一个专业 ,护理专业学生在 业性 体育课 程教 学改革 的整体构 想 。 校接受 就业 前教 育 时,对他 们进 行 职业性 体 育 、 终 高职 护 理 专 业 职 业 性体 育 课 程教 学 改 革 身 体 育 教 育 乃 是学 校 体 育课 程 建 设 的 中心任 务 。 的依 据 为此 , 进行 公共 基 础体 育 教学 的同时 , 应增 加 在 还 ( ) 程 目标 的统 一性 与 实现课 程 目标 手段 对 学生 所 学专 业 和未 来 职业 相适 应 的特 色 体育 的 一 课 的 多样性 知 识 和 内容 的教 学 , 使学 生树 立 职业 性 体育 意识 , 体 育 是 培 养 德 智 体 全 面 发 展 人 才 的 重 要 环 培 养学 生适 应 就业 所 需 的体 育能 力 、 自我保 健 能 节 。学 校 开设 体 育课 程 的 目的是 促 使学 生 身心 得 力 、 心理控制能力和终身体育锻炼 的能力 , 将有利 到全面健康 的发展 ,其最基本 的任务是全面锻炼 于学 生 进入 社会 后 在 高效 率 、快 节奏 的 劳动 竞争 学生 身体 , 进 学生 身体 形 态 结构 、 理 功能 和 心 或 职业 转换 中发 挥 良好 的体 质基 础和 心理状 态 。 促 心 智功 能 的发 展 ,提 高学 生 身体 素质 和人体 基 本 活 二、 高职 护 理 专 业 职 业 性体 育 课 程教 学 改革 动能力 , 提高 对环 境 的适 应能力 , 效地 增 进体 质, 的基本 原则 有 学会 科 学地 锻炼 身 体 的方 法 。对 于任 何学 校 任 何 高职 护理 专 业 职业性 体 育课 程 改 革是 整 个高 专业而言, 体育课程的 目标具有统一性 , 但不同的 职 护理 专 业课 程 改革 的一部 分 , 涉及 到 课程 目标 、

关于职业教育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

关于职业教育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
内容 之 中 。在 课 程 设 计 、安 排 和 教 学 中 ,始 终 把 落 脚 点放 在 学生的职业能力培 养上 ,确保培养 的学生胜任工作 岗位 。职 业教 育课程要 以就业 于某类职业 岗位 为 目标 ,主要用 于培养 技术应用 性人才 ,其课 程 内容结构 以能胜 任某一职业 岗位工 作 的技 能 为 主 导 ,择 取 必 需 的 基 础 和 专 业 理 论 , 看 重 理 论 的 应用 ,而 不强调其系统 性、完整性 ,同时也不忽视专业基础 理 论 的 传 授 , 以适 应 学 生 可 持 续 发 展 的需 要 。 2 要坚持 “ . 以学生为主体 ”的原则 。要创 建一种新的管 理体制和运行机 制 ,让学 习者在 教师指导下 ,根据 一定的学 习规程 ,结合 自身发展取 向,对 学习 内容和学 习方 式的选择 享 有 充 分 的 自主 权 。学 习过 程 不 仅 仅 是 对 知 识 的接 受 和 储 存 , 不 能只要求学 习者 原原本本地复制教 师传授的知识 ,而 要求 他 们 主 动 地 探 索 和 发 现 , 独 立 地 思 考 和 理 解 , 自主 地 进 行 知 识 的建构和重构 。 3 要坚持 以构造 学生知识、能力、素质三位 一体 的原则。 . 针 对 胜 任 职 业 岗位 ( ) 的 需 要 ,将 每 一 门课 程 的 教 学 目标 群 分解为知识 目标、技能 目标和 体验性 目标 ,再将 知识 目标 、 技能 目标和 体验 性 目标进一步分解 ,并将过程 与方 法 ( 关键 在 于学会 学 习) 、情感态度 与价值 观 的培养纳入 课程教 学 目 标 。从而把构造 学生知识、 能力 、素质三位一体 的原则 落实 到课程建设 的始 终。
21 0 0年 第 1 0期 ( 总第 1 4期 ) 3
大 众 科 技

高等职业院校体育改革研究现状

高等职业院校体育改革研究现状

借 鉴普通 高校 体育 教材 。但高 职 自身 的特点 决定 它 有别 于普 通高 校 , 高 于 中等 职 业技 术 学校 。应根 又 据 实 际情 况 编写 出适 合 自身特 色 的体 育 教 材 , 以适
体育课 程 目标 , 目标 要 与时代发 展相结 台 , 要更具 体 化、 个性 化 ¨ 。张相林 指 出高 等职 业 教 育 培养 的是 J 应用 型人 才 , 偏重 于应 用 和实 践 , 倡 学 以致 用 , 提 有 较 强 的职业 针对 性 。将 职业实 用性 体育 教学纳 入课
程 教育改 革 中 , 职业 实 用性 体 育 教学 也 称 职业 体 且 育 教育 , 与各专 业 、 种有 着最直 接 、 密切地 联系 。 工 最
要 提高体 育教 学 为专 业 服务 的 意识 , 尽快 实 行 职业 实 用性 体 育 教 学 的 新 目标 j 。汪 涛 指 出高 职 院校 在进 行公 共基础 体 育 教学 的同 时 , 还应 增 加 对学 生 所 学专业 和未 来职 业相适 应 的特色体 育的知 识和 内
1 我 国 高职 体 育 改革 研 究 的成 果
从 现行 的文 献 来看 , 高职 院校 体 育改 革 研究 成 果 散见 于各 类期 刊 , 涉 及 的 问题 主要 体 现 在 六个 所
方面。
影片 、 磁带 、 光盘 等 , 狭义 的体 育 教材 专 指课 堂 教 学
的范本 , 即体育教 科 书。本 文 “ 材 ” 狭义 。高 职 教 取 院校 所使 用 的《 大学 体 育 》 或 《 育 与健 康 》 教 材 ( 体 ) 是 以普通 本科 院 校教 材 为 参 照模 本 编选 的。何 健 、 吴龙 指 出当前 高职 院 校体 育 教 学 中 , 采用 的教材 一 般是 自编 教材 , 或是 延续普 通高 中或 中专教材 , 或是

高职院校课程建设中教学方法的探索与思考

高职院校课程建设中教学方法的探索与思考
了理 论联 系实践的能 力。
教学方法改革 目 标是 引导学 生由苦学变乐学 ,由学会变会学 , 培 养学生 自学能力 、 思维能 力 、 践能力和创造能 力。为了配合省级教 实 学改革试点专业重点 课程和精 品课 程的建设 ,学 院把 教学质量和教学
( 我们在 课堂 教学上 采取 灵活 多变 的教学方 法 ,先后使 用了 3)
案例教学 、角色模拟 、实地考 察等多种教学 方法 ,使学生 的理 性认识 建立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 , 习兴趣 和学习效果明显提高 。同时 ,我 学 们针对专业特点 , 在教学 安排 中 ,不断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 。在 校期
问的 实践能 力培养 占了教学 i Y 的一半 左右 ,并根据 各个 年级的特 t' J 点 ,制定不 同的实践计划 。
做 了很多的努力 。 在教 学计划 制定上 ,我们 不断 加大实 践 、实训的 课时 比例 ,实 践 、实训课时由3 % 0 提高到4 %,从时问上 保证 了 “ ”与 “ 5 学 做”。 在教学 内容上 ,我们突出了实践 、实训课教学 ,制定了技能训练
的 目 和要 求 ,规范了实践 、实训 课的开 设程 序 ,建立了实践 、实训 标
改革工程作为人才培养基地建 设的重要内容 。从20 年 ~ 06 ,共 0] 20年 开展 各级教 学改革 研究 项 目l 余项 ,其 中省级 教学 改革 研 究项 目4 O 项 ,校级教学 改革研究项 目2 ,省级 人才培养基地建设 子项 目2 。 项 项
这些教改项 目 从专业建设 、教学管理建 设 、实践教学环 节建 设 、教学 手段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地研究 ,并取得 了明显 的成果。 在教学方法上 ,我们注意结 合会计专业特 点 ,有 意识地 开展多种 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提高 学生 学习兴趣 ,增强理 论知识的消

高职教育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几点思考

高职教育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几点思考
目标 。
关键 词 :高职教 育 课 程建设 实施 方略 中图分类号 :G 1 78 文 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7 - 7 5 2 0 ) 1 ̄- 0 0 0 6 3 9 9 ( 0 80 () 0 9 - 2 个性 、 特长 、 家庭 背景 等各不相 同,形成了课 程与需求 的矛盾。此外 , 培养高技能 人才的职 业针 对性 及广泛 适应 性之 间也 存在矛 盾 ,课 程模 块化 可有效 解决 这些 矛盾 。课 程模块 化 有利 于课 程内 容的更 新和 适应 ,可 以对相 近 的学科知识进行 “ 削枝强干 ”的重组整 合,及 时 删减陈 旧重复的 内容 ,吸收 最新科技成果 , 调整课程 重心 ,直至 课程达 到最佳的适应性 。 第四 ,课程内容突 出实践 性。高职 课程 内 容 的 实践性 主要 体现 在以下 方面 :一 是在 教 学 过程 中 突出实 践性 教学环 节 ,培 养学生 就 业 所需 要的 岗位 技能 。如 保持 理论 与实践 的 比例基本相 当, 增加实 训课程系 。 二是在理论 课 程 中强化应 用性 特征 。要 求文 化课 教师要 有 专业 意识 ,要 使基 础课 突出应 用性 、工具 性, 专业课 突出时代性 。 强调 课程内容的实 在 践性 的 同时要 注意 实践 是分 层次 的。 与中职 的 操作性 实践 } k 较 ,高职 的实 践具有 智 力 Ht 性 、创新性 ,属于 解决问题的实践 。要充分利 用可 迁移 的知 识和技 能 ,使 理论 课程 与实践 课程 充分 整合 。 在强调 实践的同时 , 决不能忽 视 人文素 质的 培养 ,它是提 升职业 素 质的支 柱, 是提高综 合素 质的关键 ; 术只有 体现出 技 人文 性才 能被接 受 和使 用 ,人文也 只有 技术 的支撑 才能被 解释和发 展。

与时俱进,有效促进高职体育教学改革

与时俱进,有效促进高职体育教学改革

61与时俱进,有效促进高职体育教学改革郭阳阳[1] 郭 琪[2]([1]商洛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商洛 726000;[2]夜村镇中心小学 陕西·商洛 726004)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DOI:10.16871/ki.kjwha.2016.08.028摘 要 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响应国家的改革口号,培养出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我国体育高职院校为了切合改革实际,对学生的体育课程做了相应的调整,意在培养出身形健康、实力雄厚的对社会的发展有用的人才。

本文主要是对一些高职院校体育教育以往的情况做一个了解,再根据实际情况对其现状进行分析,最后为高职院校在体育教育方面给予一些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体育课程 教学改革On Effectively Promoting Sports Teaching Reform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by Keeping Pace with the Times // Guo Yangyang,Guo QiAbstract To compl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respond to the national policy of reform, and cultivate high-quality and technical talents, China'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have made corresponding adjustments in sports course based on the reali-ties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iming to cultivate physically and psychologically healthy talents with solid abilities. 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the past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sports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finally provides some suggestions for sports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sports course;teaching reform在我国,高职院校在教育行业占有很大的比例,它是我国教育行业的重要成员。

高职高专体育课程建设探析

高职高专体育课程建设探析
匆宁张 数 虢
学 报
2 1 年第 1 卷第 1 01 6 期
2 1 01 Vo .1 1 6 No .1
J un lo n ig P l e h i o r a fNa nn o tc nc y
高高体课 建探 职专 育程设 析
王志华 李
(. 州 医学高 等专科 学校 ,广西 1 柳 柳州

柳 州 5 50) 4 06
55 0 ;2 州职业 技术 学 院 ,广西 40 6 . 柳
[ 摘
要] 通过分析制约 目前高职高专体育课程建设 的影响 因素 ,提 出高职高专体 育课程应依据
高职教育倡 导的“ 能力本位” 式, 强化职业技能掌握、 模 以“ 职业体能储备和终身体育意识” 为核心 思想 , 构建符合高职教育特征的教材体 系, 优化课 程体 系, 发展多种教学模 式 , 实现高职高专体育
适应高职高级应用型人才 的培养 目标 , 不能体现以
学生 职业 能力培 养 为 中心 的教 学 目标 , 础 理论太 基 重, 应用 技能 比例偏轻 , 缺乏 高职 教育特 色 。

职教育的 “ 职业实用性” ,许多教学内容缺乏针对 性, 不能根据专业特点实施职业体育教育 , 让学生 掌握适合专业特点的健身知识 , 掌握职业实用 的运

王志华 。 等 2课 程设置 和结 构不合 理 . 在 课程设 置 方面 , 数高 职高专 开设 的体育 课 多
高职 高专体 育课 程建设 探析
致因经费短缺 , 体育教学器材的配备、 补充 、 更新困
难, 极大 地影 响学校体 育 工作 的顺 利 开展 。
时数不足 , 全 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指导纲要》 与《 规
内容 与实 际教学 中的可执 行程 度有 很大 偏差 , 材 教

如何以教学模式创新来优化职教体育教学[论文]

如何以教学模式创新来优化职教体育教学[论文]

浅谈如何以教学模式的创新来优化职教体育教学【摘要】本文从实施课堂启发引导式教学、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变被动为主动、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和针对学生特点进行教学几个方面探讨以教学模式的创新来优化职教体育教学的问题。

【关键词】教学模式体育教学因材施教社会的日益进步,未来体育的发展,对学校体育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新一轮的教学改革也给体育教学注入了全新的理念和活力,新大纲、新教材和体育健康标准的出台,大大地拓宽了原来体育教学的教学领域。

因此,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已经成为现在职教体育教师面临的一大挑战,要想合理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认真地钻研教材,研究教法,更新教学的理念,以教学模式的创新来优化职教职教中心的体育教学。

一、实施课堂启发引导式教学过去教学往往是教师讲解动作要领,做一遍动作示范就让学生按照教师所讲所作去练习,现在的职教体育教学要改变过去的教学模式,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根据原有的认知水平通过各种有效的手段,打破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水平的平衡,促进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

在教学中创设情境,实施情境式教学,以生活展现情景,以实物演示情景,以表演体会情景,从而促进学生全面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在欢乐地气氛中圆满的完成练习。

例如,篮球传接球练习,可以先从现实生活中如何传接东西引导学生想象接东西时的缓冲。

然后,用小物品的抛传,使学生感受用力大小的不同,接法的不同,教师再把物品换成篮球,这样的教学使学生容易接受。

而且使学生在乐趣中掌握技巧,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也培养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体育素养。

二、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变被动为主动过去的教学模式,单纯强调了教师的作用,忽视了学生主观能动性,虽然在体育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容忽视,但在这种传统的体育教学中从备课到教案的实施,一切都是教师在活动,学生只能根据教师所设计的方案被动的执行,这样就导致了学生主体地位的丧失,自觉性、积极性的泯灭,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不能激发与维持学生学习的动机,不能体验到满足需要的乐趣,学生也不会进行有效的学习,这种教学模式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中等职业学校课程设置改革思考

中等职业学校课程设置改革思考

中等职业学校课程设置改革思考【摘要】课程设置改革在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改革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加上我国市场经济大环境的要求,现在许多中等职业学校都要将旧的课程设置方案进行改革,建立新的课程设置方案,以适应社会的不断发展及变化。

本文将对中等职业学校改革提出若干看法,为其他中等职业学校在进行课程设置改革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课程设置改革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速度的不断加快,教育资源的竞争也越发激烈。

大多数中等职业学校的课程体系都是按照传统的教育模式进行安排的,已经跟不上社会的发展变化。

我国的传统教育主要是应试教育的模式,它的实质是以受教育者接受知识多少的程度来对人才进行审核,很容易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

传统教育的课程体系设置一般以理论完整性及学科系统性为主,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所以对传统的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已经势在必行,既符合社会的发展,又符合对人才的科学培养方式。

中等职业学校在进行课程设置改革,一方面要具有超前性,并且与市场经济的大环境相协调,另一方面一定要实现教育培养与素质教育的辩证统一、能力培养与知识传统的辩证统一、科学研究与教学的辩证统一。

笔者将对课程改革与教育内容的联系进行分析,并且提出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让大家加深对课程设置改革的认识。

一、依据专业目标对课程进行科学设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地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科学技术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许多公司在进行产品生产时,都广泛应用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使生产模式向技术密集型转化。

因此中等职业学校许多根据各个的专业的目标来对课程进行科学的设置,要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学校也可以对相应的专业进行改革,使专业的方向更加符合当今社会的形式。

从而从整体上对专业课程进行优化,培养出综合能力较强的技术人才。

中等职业学校还可以借鉴一些高等院校的做法,打破根据单一学科系统来对课程进行设置的旧模式,要根据专业目标的需要进行综合考虑,甚至取消一些对专业没有太大帮助的课程。

职业教育类型特征下的高职体育精品教材建设

职业教育类型特征下的高职体育精品教材建设

第43卷第3期2 0 2 1年5月浙江体育科学Zhejiang Sport Science V o l.43, N o.3M a y. 20 21文章编号:1004-3624(2021)03-0063-05职业教育类型特征下的高职体育精品教材建设朱秀清,岳敏(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温州325000)摘要:教材是人才培养的主要“剧本”,教材改革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但目前高职体育教材建设在“三教”改革中严重滞后。

教材价值体系作用欠缺、教材内容学段任务不清、形象单调、编写选用管理不严等,亟需通过教材内容的选择,更多彰显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和职业教育类型教育特征。

通过新形态立体教材的呈现形式,激活体育思政元素来体现国家、民族价值观体系,建设更多的高职体育精品教材。

关键词:类型教育;高职体育;精品教材;建设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Construcion of Quality Teaching Material for Higher VocationalSports unde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ducation TypeZ H U X iu-q in g’Y U E M in(Zhejiang Industry and Trade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Wenzhou 325000, China)Abstract:Teaching m aterial is the m ain"s c rip t"o f ta le n t tra in in g whose re fo rm is an im p o rta n t q u a lity.B u t d u rin g the re fo rm o f T ea ch e r,Teaching m aterial and Teaching m ethod S ystem,the co n stru ctio n ofteaching m aterial o f physical education in h ig h e r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seriously lagging b e h in d,such as the lack ofthe value fu n c tio n,ambiguous teaching content and period ta sk,m o n o to no u s presentaion image and loose o f com p ilatio n and a doption,In order to c o n tru ct m ore h ig h—q u a lity teaching m ate ria l o f physical education in theh ig h e r vocational education,the content o f teaching m ate ria l should h ig h lig h t the core lite ra cy o f physical d iscipline,the characteristics o 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he new presentation o f stereoscopic teaching m ate ideological elements o f sports educationKey words:T y p e—E d u ca tio n;physical education in h ig h e r vocational education;H ig h—q u a lity teaching m a te rica l;construcion0 前 言教材是人才培养的主要“剧本”,教材改革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职教体育课程能力本位项目化改造的实践与探索

职教体育课程能力本位项目化改造的实践与探索

中职体育与健康课程能力本位项目化改造的实践与探索北京铁路电气化学校周红摘要:本文以我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能力本位项目化改造尝试为案例,阐述了“职业导向、能力本位”的思想指导下的项目化改造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设计、实施步骤,评价了教学效果,分析了课程教学实践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一些建议。

其目的是为能力本位项目化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项目化改造;职业导向;能力本位;体育与健康课程能力本位教育是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世界范围内的教育培训思潮,是一种国际上流行的职业教育体系,也是目前国际上职业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

在这思潮下,国内知名职业教育专家、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戴士弘教授倡导按照职业教育思想进行课程整体教学设计与单元教学设计,要求对课程进行“能力本位项目化改造”。

他认为:知识可传授,而能力不可传授,只能训练,通过任务、项目等进行能力训练,能力训练的载体是任务和项目。

因此,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必须实现从“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的转变。

戴教授提出要为课程评价设立新的标准,概括为“能力目标、任务训练、学生主体”3个原则,并进一步提出课程教学设计的6个原则,其中最主要的3个原则即:课程目标必须突出能力目标,课程内容载体主要是项目和任务,课程的实施和评价必须以学生为主体。

在“职业活动导向、能力培养本位”的项目化课程改造思路下,我校对体育与健康课程进行了整合与改造,按照“教、学、做一体化”要求进行课程整体设计和单元设计。

本文以我校三年级体育与健康课程项目“合作与竞争”的实践为例,与大家进行交流与探讨。

1.项目设计的背景与思路1.1背景我校为四年制中等职业学校。

经过九年义务教育和三年中专教育,学生在三年下学期的时候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体育运动技能,储备了相当的体育运动知识。

此时的他们即将面临面试并进入企业实习。

所以我校三年级下学期的体育课程为两周二课时。

也就是说,学生本学期最多只有8次体育课。

除去开头和结尾,仅仅剩下6次室外课程时间。

试论职教体育教育教学新视角——合作学习

试论职教体育教育教学新视角——合作学习
中图分类"  ̄ - : G7 1 2 文 献标 识码 : c DO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2 — 8 1 8 1 . 2 0 1 3 . 0 4 . 0 2 2
1 前 言
3 职 教体 育教学 中实施合作学 习的效果分析
体育科 目 作 为职业 教育 中的一门重要课程 , 不仅 可以促进 学 生身体素质 、 心理素质的提高 , 而且可以增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 为今后 的工作实践 打下必要 的基础 。通 过让学生 掌握体育运 动 专业理论 、 技术 , 对 于培养体育 锻炼意识 和实践创新 能力具有 十 分 积极的作用 。随着体育运动 的不断发展 , 体育健身流派不 断增 多, 特色各异 , 内容更加 丰富 , 技术更加复杂 。这些发展与变化对 职教体育 教学提 出了更 高 的要求 。如何提 高职教体育 教学质量 与效 率 , 全面实 现课 程 目 标, 突 出能力培养是 目前职教 体育教学 研究 的热 点问题。为此 , 本 文就尝试 探讨 职教体育教学 中采用合 作学 习的方式 , 以期 通过对实 践过程和 实践 效果 的分 析 , 对 比传 统学 习模式 与合作 学习对改善学生体育行为 、 增 强学生体育意识 方 面的作用 , 进 而提 出下步体 育教育教 学改革方法 , 促进 职教体 育教育教学持续健 康发展。
习小组 , 让学生小组共 同学 习要求学 习的内容和材料。②合作学 习是通过两个或 两个 以上的个体在一起学习 , 以提高学习成效的

的教学班 , 分组 时尽可能确保 两个小组之 间学生身体素质基本相 同, 体育运动成绩基础水平基本平衡 , 男女 比例基本一致。 体育 教学中实施合 作学习的方法 : 分别对实验小组与对照小 组 的学生 采用具 有差 异性 的体育课 程教学 方法 , 体 育教学 实践 中, 对 实验小组 的三个教学班 的学生采取合作 学习的教学方法 , 对对 照小组 的三个 教学班的学生不进行专门的设计 调整 , 仍然按 照正 常的教学进 度计划安排 教学 内容 。通过一学期 的体 育教学 实践 , 在期末时对两个小组的学生进行全面测试 , 从 身体 素质 、 技 能掌握 、 知识提升 、 合作 意识 等方 面进行综合评价 , 分析有意识 的 施加 “ 合作 ” 影 响与普通 的体育教育教学对学生 的改变程度 。

基于职业需求特色的“一体两翼、四力助推”的高职体育课程构建——以酒泉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基于职业需求特色的“一体两翼、四力助推”的高职体育课程构建——以酒泉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119学校体育作者简介:段国萍(1973-),女,甘肃酒泉人,1997年7月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体育系,获学士学位,西北师范大学攻读在职研究生,获教育学硕士学位,高校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教学论,主要从事体育和素质拓展课程教学及研究工作。

基于职业需求特色的“一体两翼、四力助推”的高职体育课程构建——以酒泉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段国萍 酒泉职业技术学院摘要:高职院校以培养高技能、高素质、高水平的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高职体育课程以健康为中心,培养学生岗位能力为主线,提升职业素养为核心进行课程改革。

2009年我院体育课纳入学院职业核心能力课程,通过10年的教学实际,综合我院实际情况构建基于职业需求特色的“一体两翼、四力助推”的高职体育课程。

关键词:职业需求;一体两翼;高职;体育课程2019年是职业教育发展利好之年,国家出台职教20条,我院被确定为甘肃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习近平总书记到甘肃视察并指导工作时指出要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年底我院新能源专业被列在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双高”结果的名单之上,随着这一系列的好消息、好政策的到来,为高职院校的改革带来了机会。

我院体育课程针对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搭载着“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顺风车从人才培养目标的设计、整合体育教学资源、构建课程体系、提升教师能力、重组课程内容、建构评价体系、创新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变革,来培养更多适合企业岗位需求的、身体素质等过硬的实用性人才,提高学生就业,打造我院特色品牌。

一、高职体育课程现状大多数高职院校都是三年制教学体系,实行“2+1”人才培养模式,既学生在校两年学习时间,一年在企业顶岗实习,这样的教学模式给体育课程的开设设置了障碍。

为完成专业课程的课时数,许多高职院校压缩体育课的课时量,占用下午7、8节课外活动时间,导致课程内容减少、体育评价体系不完善,资金支持力度不够,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校领导不重视等现象出现。

目前体育课程在高职院校开设的形式大致有基础课、必修课、选修课,基础课基上都在第一学年开设,必修课在第三学期开设、第四学期开设选修课,整个课程建设构建上忽视学生能力发展和岗位核心素养的培养。

关于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若干思考

关于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若干思考

量 、保 证 人 才 培 养 规 格 起 着 关 键 的 作 用 。 因 此 ,面 对 上 述 问题 ,高 等职 业 院 校只 有 把课 程 建设 作 为提 高 教 育 教 学 质 量 的 抓 手 和 保 障 , 以 课 程 建 设 带 动 其 他 教 学建 设 ,才能 把人 才培养 质量 扎扎 实实地 抓上去 。
大纲。在原有课程大纲 的基 础上 ,在知识 、能力 、技 能 、素质 等方 面提 出了更进一 步 的明确 、具 体要求 。 它 的 主 要 特 点 是 突 出 能 力 标 准 和 职 业 技 术 标 准 ; 强 调 教育 标 准与 职业 标 准或企 业 标 准的 融合 ;突 出理 论 知识 的 应用 及科 学 原理 向技 术原 理 的转化 ,突 出 有 助于 技术 应用 能 力形 成 的技 术原理 ;将 职业道 德 与职 业 素养 的培 养 纳入课 程标 准。 6 教材开发 。这一环节是依据科 目课程标准 ,制 . 订 教材 体例 ,编写 教材 文本 以及 开展 教 材辅 助资 源 建设 的 过程 。工 作 过程 导向课程 教材 的 编写是 一 种 全新 的 教材模 式 ,它 将 把专 业知 识与 工作 任务 之 间 的科 层 关系彻 底 改变 成 焦点 与背 景 的关系 ,工作 任 三 、工作 过 程导 向课程 改革 的 思维 与 方法 务处于 焦点 位置 ,而 专业知 识处 于背景 位置 。 ( )树 立 新 的课 程 建 设 理 念 一 7. 教学 实施分 析 。课程 的实施 即将选择 并组织 基 于工作 过程 导 向的 课程 改革 是在 相应 的 课程 好的内容付 诸实践 。这 是课程 中的重要一环 ,没有实 理论 指导下的实践行为 ,新 的课程建设理念是 :以工 施 的课程 只 不过 是 空 中楼 阁 。这 一环 节 的主要 任务 作为导 向,以职业 能力 为本 位 ,以岗位需要和职业标 是明确教学方法 、教学组织 形式、师资 、教学设备和 准为依据 ,建立 以任务 引领 型课程 ( 目课程 )为主 教 学 场 所 等 。 项 8. 程 评 价 体 系 设 计 。 课 程 评 价 就 是 通 过 将 课 课 体 的现 代职 业教 育课 程体 系 。将该 课 程体 系 的核心 思想概 括为 以下八 个方 面 : 程 教学 所取 得 的各 种绩 效 与课程 目标所 规定 的质 量 1. 以职 业需求 为教学 目标 以及课程 开发 的基本 标准作 比较 ,从而判断教学质量 的最 终效果 。 以工作 过 程 为 导 向 的课 程 决 定 了其 教 学评 价 具 有 多样 性 , 依据 ,并 与经济社 会发展 保持 良好 的互动 。 2. 按照 工作过程 中活动 与知 识的 关系来设 计课 因此 ,要建立 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 、过程 评价和结果 程 ,按照工作过程 的需要来选择知识 ,并为学生 提供 评价 、课 内评 价和课 外评价 、理论评 价和实 践评价 、 校 内评价和 校外 评价相 结合 的课 程评价 体 系。 体验完 整工作 过程 的学 习机会 。 基 于 工作 过程 导 向的 课程 改革 ,是高 等 职业教 3. 据工 作任 务体 系结 构确 定 课程 体系 结构 、 根 划分课程 门类 、排 列课程 顺序 ,以实现课程体系结构 育理念和 模式 的重要转 变 ,是 一项复 杂的系统 工程 , 会面临很多 困难和 问题 ,如教师问题 ,课程改革最大 从学 科结 构 向工作结 构的转 变 。 4. 以职业 能力 作为 教学 目标 ,分 解到课 程体 系 的动 力来 自教师 ,但最大 的阻力 也来 自教师 。 目前高 的各部分 ,落实 到课程 内部的行动化学习项 目,努力 职 院 校教 师 的工 作量都 很 大 ,而且 课程 改革 的教学 要 求超 越 了教 师 的现有 整体 水 平 。如何 转变 教师 的 实现 知识 与应用 、理论 与实 践的有 机结 合 。 5. 早 让 学 生 进 入 工 作 实 践 过 程 ,促 进 他 们 从 教学理念 、教学模 式 、教学行为 工作是 艰巨的 ;教材 尽 问题 ,不成 规模 ,不成系列 ;教法 问题 ,有关项 目课 学 习者到工 作者 角色的 转换 。 6. 于工 作任 务构 建一 系 列行 动化 学 习项 目, 程 的教学 研 究 活动开 展 得不 够 ,许 多课 改实 验学 校 基 实现 理论 知识 与实 践知 识 、职业 能 力与 职业 态度 的 的 教 师 还 不 知 道 项 目课 程 怎 么 教 ;专 业 差 别 问题 ,不 同类型 、不 同专业 口径 的专业各 有其特点 ,课程模 式 综合 。 不可能是单一 的,即使就 一个专业而言 ,课程模 式也 7. 充分考虑 工作 情境对 教学过程 、教 学结果 的 支撑作用 ,营造具 有真实工作情 境 ( 职业环境 )特 点 必 然 有多 元化 的成 份 。对 于工 科 和面 向具 体职 业 岗 位 的专业 ,课程开 发具体 而易于 操作 ,对于文科和面 的教学环 境 。 8. 重视与学 生终生 职业 生涯发展 密切相 关 的能 向职 业群 的专 业 ,课程 开 发 的标 准和 技术 路径 难 以 力 和素质 的培 养 ,为 学生 获得 更 加宽广 的职业 生涯 把握 ;实训配套问题 ,校 内外实训场所 的开发与利用 怎 样服务于 理论教 学和 工作实践 ,服务 于校外培 训 , 发展 空 间奠 定基 础 。 服务于社 会考证 ;制度安排 问题 ,工作过程 导 向课程 ( ) 应 用 新 的课 程 开 发 方 法 二 1人才需求调研。通过行业 、企业 、劳动力 市场 、 打 乱了传 统的学 校教学秩序 ,班级 制度 、教学管理制 . 学校调查 ,了解 专业人 才需求情 况和专业 教学情 况 , 度和教 学评价 方式 等也要发 生重大 变化 。这 些 问题 , 都 需 要 通 过 深 入 的教 育 教 学研 究 、师 资 培 训 、 广 泛 合 以确 定总体 目标和对 教学基 本 内容 的具体要 求 。 2 职业 ( . 工作 )分析 。通过对某一职业或职业群 作 、政策保 障等 措施 来渐进 解决 。

浅析职业教育课程改革

浅析职业教育课程改革
N o. 3
壹 T I ME E D U C A T I O N
Ma r e h
浅 析 职 业 教 育课 程 改 革
武卫 霞
摘要: 职业教 育是 国家教 育事 业的重要组成 部分。本 文首先对职 业教 育发展 形势进行分析 , 认 为职 业教 育迎来 了全 新的发展 阶 段, 同时也进入 了攻 坚克难 的阶段 , 其后 通过对职业教育现状的思考 , 总结 出职业教 育课程改革的思路和方向。 关键词 : 职业教育 课程改革 现状 思路
中 图分 类 号 : G7 1 2 文 献标 识 码 : C
1 职 业教育发展形势概述 随着经济 的全球化发展 , 各 国都更加重视职业教育 。在 中央 和各级政 府的关注 与推动下 , 我 国职业 教育体 系也在不断完 善 , 办学模式 不断创新 , 招生 规模 不断扩 大 , 毕业 生就业率 也再上新 台阶 , 在 各个 方面都有了显著的成果 。可 以说职业教育进入 了一 个全新 的发展 阶段 , 迎来 了它最好 的发 展时期 , 但 同时我们也意 识到 , 职业教 育的发展不是 短时间 内就 能完全 , 也进入 了攻坚克 难的重要 阶段 1 。 1 . 1 全新的发展阶段 随着我 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步伐 的不断加快 , 对高素 质和高技能型人才 的需求也越发 的明显 , 而这些高素质高技能型 人 才的培养 , 只有 通过 发展 职业 教育来解 决。为此 , 党 中央、 国务 院对职业教育工作给予 了高度的重视 , 领 导们 多次对职业教育 的 发展做出指示 , 教 育部 已经 明确 把职业教 育确定为今后一个 阶段 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之一 , 摆 到更加 突出的位 置。 1 . 2 攻 坚克难阶段 上面讲 到了 , 国家对职业教 育越来越重 视 , 给予 了大力 扶持 和支持 , 因而 职业 教育 的办学 规模 也得 到了一定 的发 展 , 短 时间 内规模扩 大了 , 人 数增多 了 , 但 由于发展较快也伴 随着 出现 了许 多问题 和难题 , 一 时间难 以解决 。 首先 , 职业 院校的基础能力 相对薄弱 , 主要体 现在师 资队伍 和教学设施 等方面 。虽 然中央政府及 教育部等部 f q x t , 发展 职业 教育E l 益重视 , 但在人们 的脑海里 , 一提起职业学校 , 往往会 跟不 爱 学习 , 乱打乱 闹的学生联系起来 , 这使得职业 院校的老师 与初 中高中的老师根本无法相提并论 , 也是人们不愿 到职业 院校就职 的主要原 因之 一 。同时 , 教学设施 也配备得 不够充分 , 本来应 该 3 4 人合用 一 台设 备 的时候 , 由于条 件严重 不足 , 导致 一个班 用 台设 备实训。另外 , 在宿舍 的环境等方 面也 急需 改善 。 其次, 职业 院校 的教学课程体 系与内容也有待 改善。众所周 知, 职业 教育不 同于普教 , 它有 自己的教育教学理 念 。职业 教育 教学 中重要 的一个环境就是实习实训 , 因为我们 培养出的学生是 要 到企业去动 手干活 的 , 因此 , 我们就 不能遵循原 有的理论 为主 的教 学方法 , 要真 正做 到“ 企 业需要什 么 , 我们 就教什 么” , “ 企业 需要 什么样 的人才 , 我们就培养什 么样 的人 才” 。这就要求 我们 要从 中国 国情 出发 , 立足于职教课 程的现状 , 着 眼于世界经济对 人才 知识结构 、 能力结 构 的要求 , 构建 一个适应社会 发展需求 的 有 中国特色 的职业 院校课 程体 系 。 2 课程改革的思路 许 多教 师发 现 , 学生到企业后学 习知识技 能的速度要远 远高 于在 学校 的学 习。虽然学 生在校学 习了三至 四年 的理论知识 和 实践 技能 , 实 习时即便 找 的是对 口的工作 , 但到 岗之后仍 旧是 一

高职院校的体育应是为专业服务的“职教体育”

高职院校的体育应是为专业服务的“职教体育”

高职院校的体育应是为专业服务的“职教体育”摘要:高职体育教学要为专业服务,本文认为高职体育应办成“职教体育”。

职教体育必须围绕劳动者的身体素质、劳动者职业体能、职业病防治三个要素发展教学。

关键词:高职教育服务专业职教体育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3.1611 高职院校中的体育课现状目前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只是普通高等院校体育教学的复制,没有特色。

一方面,体育课在高职院校不断被弱化,不少高职院校虽然规模扩大,但却多年没有新进体育教师,教学时数严重不足。

另一方面,在校学生的体能与素质日趋下降。

2008年,由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等部委共同组织的第五次全国大规模的学生体质健康调查结果显示:7至22岁城市男生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3.25%和11.39%,比2000年上升了1.4和2.7个百分点;7至22岁女生超重和肥胖率也分别上升了0.7和0.9个百分点,达到8.72%和5.01%。

19至22岁青年速度素质、爆发力素质、力量耐力素质、耐力素质总体水平进一步下降,且女生下降趋势较男生快,与上一年相比,男生下降约3%,女生下降达到8%。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但身体的各项基本素质却下滑,而职业院校培养的是生产一线的劳动者,其身体素质令人堪忧。

2 高职院校的专业对体育课的需求2.1 劳动者身体素质的需求原国家体委副主任刘吉指出:“社会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是人口素质问题。

不仅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且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综合国力的强弱,最终都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

劳动者的素质,必须包括身体素质。

”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目标是动手能力强的劳动者,重视提高高职学生的身体素质,对学生上岗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延长工作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2.2 劳动者职业体能的需求职业体能是与职业(劳动)有关的身体素质以及在不良劳动环境条件下的耐受力和适应能力。

高职课程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高职课程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小人 才 培养 与市 场需 求 的差距 。高职 课程 建 设
直 接 关 系 到 人 才 培 养 规 格 的 落 实 ,学 校 必 须 也
唯 有 在 课 程 上 做 出 特 色 ,才 能 践 行 工 学 结 合 理
部、 教育部正式启动 “ 国家 示 范 性 高 等 职 业 院 校 建 设计 划” , 这 标 志 着 我 国高 职 教 育 发 展 正 式 转 向以 内涵发 展 为 主 。 高 职教 育 开始 借 鉴 德 国 实 践 导 向 的 职教 课 程 模 式 , 力 图重 构 我 国高 职 课 程 体 系 。 在
第 一 阶 段 是 上 世 纪 八 十 年 代 中期 ,高 职 教 育 课 程 普 遍 存 在 着 重 理 论 轻 实 践 , 重 知 识 轻 能 力 的 现 象 ,这 期 间 各 高 职 院 校 开 始 进 行 不 同程 度的课 程改革 。 例 如 以“ 必须 、 够 用” 为 原 则 改 革
规 模 扩 张走 向 内涵 发 展 。2 0 0 6年 1 2月 8日, 财 政
业 所必需 的能力 与 素质 。同时 , 高 职课程 建设还
必 须 保 持 高 度 的 灵 活 性 、 多 样 性 和 适 应 性 以及 课 程 的及 时 更 新 。因 此 , 高 职 课 程 建 设 除 了全 体 教师 、 教育 专家 的参 与外 , 还需要 社会 、 行业 、 企 业 , 包 括学 生在 内的大量 人 员参 与其 中 。 尽 量 缩
第 二 阶 段 是 上 世 纪 九 十年 代 ,高 职 教 育 的 课
程 开 发 与 建 设 出现 了一 些 根本 性 的 突 破 .实 践 教
学 作 为 独 立 的课 程 凸 显 出来 。各 高 职 院 校 开 始 关 注 高 等 教 育 自身 结构 调 整 ,如借 鉴 发 达 国家 高 职

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

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

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摘要〕职业教育是以培养中等技术劳动者为目标,以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适应广泛就业需要的职业素质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相比,在培养对象和具体目标上有一定不同,反映在体育教育要求和具体教学实施也应有所不同。

如何根据职业教育要求和职校学生持点,实施有效的体育教学,是从事中职类学校体育工作者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体育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

体育教师应正确处理好体育与健康的关系,把握课程性质,避免体育课程改革走偏方向。

体育与健康是密切相关的,健康是体育的主要目标之一,而为了达到身心健康,体育又是最积极的手段。

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就是体育与健康内容的综合体,其最终目的是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有效地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必须正确理解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理念。

在体育课程实施过程中,把学生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样,学生获得的知识就印象深刻,理解透彻。

同时,教师所掌握的知识、技能、教法、手段、运动经验,以及对教材的理解、课前的准备等,都要先于学生和优于学生,所以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起到主持和主导作用。

因为在课堂教学中,体育教师的讲解、示范具有强烈的真实性、针对性,这是任何多媒体、教学手段所无法取代的。

此外,在体育教学改革中,教师也不是消极地扮演教材的执行者,而是一个和专家、学生乃至家长共同构建新课程的设计者,是一个具备现代教育观念和教育素养,知道如何进行课程建设,以及如何运用德育教学方法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专业人员。

因此,在体育教育中,既要显示学生的主体地位,更要强调教师在教学中主导作用的发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最直接的学习动力,是健康美好的情感。

夸美纽斯也曾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育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

职业教育课程建设与我校教学改革.ppt

职业教育课程建设与我校教学改革.ppt

建筑防雷2(单元设计例) 能力标准 雷电照片、黄山防雷问题。 任务:教学楼的防雷设计。 归纳上升、总结熟记。知识的系统
化。 新任务。能力反复训练。 特点。
建筑防雷1 雷电成因、雷电危害。 雷电种类、防雷标准。
防雷措施。
黄山实例问
10 分
教学环节较完整,时间分配合理,上下课守时。
5分
教学语言准确、精炼、生动,语言组织的好。
6分
基 本 功 ( 15 教态自然大方,板书规范,字迹工整。
4分
分)
专业知识、技能扎实、熟练,充分利用设备、教具、仪
器、实物等手段。课件实用,有助于学生学习。
5分
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能注意听讲,兴趣较浓厚。参与操
每门课每次课的设计 (教学方案)
学校管理部门
专业科(室)
教师
课程教改的三个原则:
(1)、突出能力目标。 (2)、主要载体是“项目”和“任
务”。 (3)、学生是主体。
(一)课堂教学的传统评价的 经典目标:
课程评价的经典标准 备课充分、选材适当、概念准确、讲授透彻 语言简练、知识系统、重点突出、难点分散 操作规范、理实结合、教学互动、精讲多练 因材施教、启发引导、精神饱满、指导耐心 鼓励创新、手段先进、方法多样、管理得力 为人师表、敬业投入、教书育人、德智统一
项目
标准
满分值
教学目的明确、具体,贯穿教学全过程。
5分
目的(10 分) 知识、技能、德育等方面教学目的明确,符合学生实际
和教学大纲要求。
5分
内容正确,适用性强,无科学性错误,详略得当。
5分
内容(15 分) 充分挖掘德育教育内涵,教书育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职教体育课程建设的改革与思考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学校各门课程中是覆盖而最大、学生人数最多的一门课程。

因此,我们必须加强课程建设,发挥其功能。

国家教委颁布的《全国中小学体育课程指导纲要》突破了传统的教学大纲和教学模式,鼓励同类型的学校从实际出发,建立多种形式的充满生机活力的教学模式,并在课程建设管理方面给各学校有了较大的自主权。

近几年来,我校在《课程摘要》精神的指导下,对课程建设进行了系列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对课程建设的归纳与思考
为把学生培养成当今社会发展所需的人才规格,那么在体育的育人方面,就必须强调和重视提高课的教学质量和发展学生的体育素质问题,要很好地解决此问题,关键在于体育课程建设问题。

在体育课程系统中课程的理念与目的、教材体系、体育环境、课程的自我评估等则是构成这一系统的主要因素。

要促使这些要求的动态发展过程中发挥作用,就要十分注意使复杂而独立的各因素的相互依存性处于一种良性平衡的状态之中。

只有这样,课程的阶段目标和终极目标才能得以充分实现,课程建设就更趋于科学、合理和规范化。

1、更新课程理念,建立合理的课程设置
体育课程是实现预定教育目标的具体途径,而且发展的教育目标为体育课程建设提供了依据。

从这样角度审视,体育课程的正确概念应该是按照国家规定的教育目标而组织的有关体育的多因素、
多层次、多维度的动态复合教育过程。

依据这一理念,只有在课程建设的改革中,大胆创新,开拓思想,丰富内涵,加强措施,才能充分发挥课程建设的实效性。

2、明确课程的目的,全面发展身体素质
随着现代体育课程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并根据我国的教育方针和当代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以及我国的国情,体育课程的目的应定位为:通过科学的体育教学过程和身体锻炼的过程,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提高体育的活动能力,有效地增强学生的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使其成为体魄强健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因此在课程建设中应确保体育课程目标与中等教育目标的一致性。

在课程建设中,应重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体育素质。

因为体育素质主要包含了身体的基本活动能力和运动能力;对体育的认识和观念的形成;并且具有参与体育运动的欲望和要求;进行体育锻炼、娱乐、欣赏的能力与习惯;参加体育锻炼所积累的知识、方法和手段等。

而体育素质的基础又包含了体育理论知识;基本技术与技能水平;学习思维和自我锻炼能力和文化修养以及各种非智力因素的综合。

因此加强对学生体育素质的教育,不仅是国家、社会和个人的需要,也是体育发展的需要,而这种需要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是相一致的。

二、建立和完善新的教材体系,让学生掌握终身体育锻炼的能力
任何一门课的教材内容及其结构体系都应受课程建设目标的制约,并为实现目标服务的,因此在建立课程教材体系的过程中,要紧扣课程目标,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智力优势和认识规律以及基础水平等,合理地建立以增强学生的体育意识、体育素质、培养学生终身坚持参加锻炼为主线的新的实践教材体系。

因而在选编教材时,既要考虑符合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继承和发展那些被实践证明的正确经验和做法。

也要考虑到一些基础性的教材,力求使学生在健身、娱乐、有关兴趣和轻松的环境下进行身体锻炼。

1、加强理论课教学,让学生掌握运动健身知识的方法和手段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向学生传授健身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体育文化修养,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这在课程建设中不可忽视的因素。

在课程教学中,应通过系统的理论知识来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观念;通过社会功能、价值和效应等知识,让学生获得深层次的认识;通过人体解剖学和运动生物学知识,让学生了解自身的生理结构机能和体育运动与人体各器官的发育和生理功能变化问的关系;通过保健卫生、传统的养生学知识,让学生学会科学锻炼身体和文明卫生习惯,通过心理学知识来解释心理素质与体育运动间的关系,使学生掌握技术、技能的同时磨练坚强的意志品质,形成稳定的情感和良好的个性。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在课程建设中的主导和主体作用
体育教师是课程体系的管理者,既是学习环境和学习条件的安
排者,又是课程内容的选择和教学信息的提供者,因而教师的自身素质好坏直接影响教师在课程中主导作用的发挥。

体育教师的这种主导作用,在教学活动中与学生获取知识的速度和质量有着紧密的关系,因为课程的教学任务是由教师通过教学途径来实现的。

因此对于提高教师的素质,开阔视野,拓宽思路,加快课程改革的步伐是至关重要的。

而学生既是体育教学过程的参与者,又是教学信息的接受者,课程建设的目标与效果只有在他们身上才能得到具体的体现,他们是课程建设的主体,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达到与完成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加强体育课程建设的关键性环节。

3、改善和健全良好的体育环境,提高课程建设的质量
重视体育环境的建设,这是课程建设的基本条件,也是课程建设的必要保证。

体育环境应包括物资环境;运动场馆、设施、装备,是体育课程建设的重要物资保证。

制度因素:各种以促进与保证课程建设的规章制度、条例、准则和考试评价标准以及学生的学籍管理等。

信息要素:各种体育信息、宣传议论、校风校纪、传统的体育项目等。

行为要素: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具体形式、要求等。

有了完善的体育环境,体育课程的目标才能更好的得以实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