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短文两篇:黄鹤楼于园》教学设计
江苏省扬州市八年级语文下册 13 短文两篇黄鹤楼于园教案 苏教版
![江苏省扬州市八年级语文下册 13 短文两篇黄鹤楼于园教案 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d71708d4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4e92440.png)
十四短文两篇·黄鹤楼·于园【教学目标】:1.能用工具书及课文页下注释读懂课文内容。
2.把握常见的文言实词和常见的文言虚词。
3.体会文章严谨的结构和美丽的语言。
【课时支配】:两课时【教学步骤】:黄鹤楼阎伯理【教学目标】:1、能用工具书及课文页下注释读懂课文内容。
2、把握“名”、“隅”、“尝”等常见文言实词和“于”、“以”、“其”等常见文言虚词。
3、体会本文严谨的结构和美丽的语言。
【教学难重点】:1、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
2、结构严谨,语言美丽的写作方法。
【课时支配】: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课文你知道江南三大名楼吗? 岳阳楼位于湖南岳阳,以范仲淹的名篇《岳阳楼记》而名闻天下;腾王阁位于江西南昌,因王勃的《腾王阁序》而有名;黄鹤楼位于湖北武汉,历代名士崔颢、李白、白居易、贾岛、陆游、杨慎、张居正等都先后到这里游乐,吟诗作赋。
唐人阎伯理写的这篇《黄鹤楼》,就是现存最早的一千多年前的一篇关于黄鹤楼的碑记。
二、初读课文,结合《同步导学》积累字音三、合作学习疏通文意1、对比书下的注释,小组合作,疏通课文;2、老师引导突出重点字词句。
四、探究学习分析课文1、文章写出了黄鹤楼的哪些特征?2、从原文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3.哪一句话写出了黄鹤楼的价值?五、写作特色1、本文结构严谨,前后呼应。
2、本文篇幅短小,内涵丰富。
3、本文的语言特色是句式多变,多用对偶本文的语言很有特色,试举例加以赏析。
本文句式整散结合,富有变化。
文中多用四字句,杂以三字、五字、六字、七字和八字句,并不时地加上一些虚词,使语意疏密有致,流转自如,感情充分,节奏鲜亮。
如文中一连用了八个四字句,对黄鹤楼的形态,刻画尽致,气概流畅,接着用了一个八字句,“亦荆吴形胜之最也”,带着猛烈的主观颜色和赞美的语气,并用虚词“亦……也”来表示推断和陈述的语气,使文气得到了舒缓。
言有尽而意无穷,余音袅袅,耐人回味。
全文用对偶句或对偶短语有八组之多,有铺陈,有夸张,有比方,对黄鹤楼进行多角度的描写。
短文两篇 黄鹤楼、于园(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短文两篇 黄鹤楼、于园(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6454a54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e4.png)
短文两篇《黄鹤楼》、《于园》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课文《黄鹤楼》和《于园》的主要内容,了解作者及其背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古典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1. 课文《黄鹤楼》和《于园》的主要内容及其表达技巧。
2. 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子。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教学准备:1. 课文《黄鹤楼》和《于园》的文本。
2. 相关作者及其背景的资料。
3. 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作者及其背景。
2. 学生齐读课文《黄鹤楼》。
二、自主学习(15分钟)1. 学生自主学习课文《黄鹤楼》,解决生字词和难点句子。
2. 教师巡视课堂,解答学生疑问。
三、合作探讨(2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黄鹤楼》的主题和表达技巧。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第二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作者及其背景。
2. 学生齐读课文《于园》。
二、自主学习(15分钟)1. 学生自主学习课文《于园》,解决生字词和难点句子。
2. 教师巡视课堂,解答学生疑问。
三、合作探讨(2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于园》的主题和表达技巧。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黄鹤楼或于园的短文。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学习报告:学生提交的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苏教版七年级下《短文两篇》(黄鹤楼于园)表格式教案4
![苏教版七年级下《短文两篇》(黄鹤楼于园)表格式教案4](https://img.taocdn.com/s3/m/cd9f9b94551810a6f4248615.png)
苏教版七年级下《短文两篇》(黄鹤楼、于园)表格式教
案4
短文两篇
课题
短文两篇
课时
第一课时
(总第课时)
科任教师
授课时间
教学
目标
知识与能力:1、了解古代的建筑艺术。
2、积累一些常见到文言实词、虚词。
3、体会文章严谨的结构和优美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欣赏黄鹤楼和于园两种建筑风格的美,由此品味中国古代的建筑艺术。
重、难点
重点:掌握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
难点:欣赏文章的结构美和语言美。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目标(2分钟左右)
1、以江南三大名楼引入。
2、出示教学目标。
二、学生自学,质疑问难(10分钟左右)
1、出示自学提纲。
(1)正读课文,读准字音、停顿,积累生字词。
(2)译读课文,结合注释试译课文,突出重点词。
(3)整体感悟,分析文章的层次。
(4)精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①.文章写出了黄鹤楼的哪些特征?从原文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
②.哪一句话写出了黄鹤楼的价值?最后一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③.文中引用的典故有何作用? ④本文的语言很有特色,试举例加以赏析。
2、学生自学。
对不会的问题要做好批注或随笔,作为合作探究的问题进行合作探究。
3、教师检查学情,不指导、不提问、不干扰。
三、合作探究,解决疑难(15分钟左右)
1、解决自学提纲中的问题。
(见教参)
①雄伟高大:高标茏葱,上倚河汉,下临江流;重檐翼馆,四闼霞敞,坐窥井邑,俯拍云烟。
短文两篇 黄鹤楼、于园(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短文两篇 黄鹤楼、于园(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fc283a8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32.png)
短文两篇《黄鹤楼》、《于园》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黄鹤楼》和《于园》两篇短文。
(2)学习并掌握短文中的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短文的主题思想及其表达方式。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美好时光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理解《黄鹤楼》和《于园》两篇短文。
(2)学习并掌握短文中的生字词。
2. 教学难点:(1)短文中所表达的深刻思想和感情。
(2)如何运用文学手法分析和欣赏短文。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黄鹤楼》和《于园》两篇短文的背景及作者。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短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与同学讨论,解决生字词的学习。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短文中的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短文内容。
(2)教师分析短文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短文。
4.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短文的主题思想和感情。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5. 课堂练习:(1)学生根据短文内容,完成练习题。
(2)教师批改练习题,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黄鹤楼》和《于园》两篇短文。
2. 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篇关于大自然或珍惜美好时光的作文。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短文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得到提高。
根据教学反思,调整教学方法,为下次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1)在自主学习环节,观察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2)在课堂讲解环节,关注学生对短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第十四课《短文两篇黄鹤楼于园教学设计
![第十四课《短文两篇黄鹤楼于园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d09b84a69dc5022abea00e8.png)
在回顾与思考的过程中,提高解决问题,反思问题 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教学 重点
强调让学生经历知识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体会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特色。的形成与应用过程,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以学生自主探索为主, 并强调同桌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强化应用意识,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教学 难点
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动口自主探索,感受数学的美,以提高学习兴趣.
教法 学法
讲练结合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知识模块
教师活动指导
学生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
导入
新课
历史上,人们将湖北武 昌的黄鹤楼、江西南昌的滕 王阁、湖南岳阳的岳阳楼, 并称为江南二大楼。滕王阁 因有王勃的《滕王阁序》而 闻名,岳阳楼因有范仲淹的 《岳阳楼记》而更为人知。 有关黄鹤楼的诗文又有哪 些?
由学生独立思考 完成,小组代表展 示,学生交流搜集 的黄鹤楼的诗文
激发 学生学习 兴趣
学生有独立思考 的空间,与有合作 交流的舞台,动静 结合,相得益彰.
.、
新
课
体会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特 色
检查情况:翻译复述。
提供有关黄鹤楼的图片,联 系课文分析黄鹤楼得名的原 因。
组织学生默读。
让学生质疑、合作释 疑
五、作业
1完成《资源评价》.
六、
课
后
反
思
创设问题情境:作者带我们去黄鹤楼和于园“神游”了一番,你对黄鹤楼和于园的总体印象如
何?两者有何不冋?你“神游”时的感受又是怎样的?
课
题
第十四课《短文两篇:黄鹤楼•于园》
课 时
1
备课时间
4、21
短文两篇 黄鹤楼、于园(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短文两篇 黄鹤楼、于园(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9524b18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9f52e54.png)
短文两篇《黄鹤楼》、《于园》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篇短文《黄鹤楼》和《于园》。
(2)理解并掌握两篇短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3)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韵味和美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2)学会通过比较、分析等方法,深入理解两篇短文的主题和表现手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学会欣赏美、体验美、创造美的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两篇短文《黄鹤楼》和《于园》。
(2)理解并掌握两篇短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3)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韵味和美感。
2. 教学难点:(1)短文《黄鹤楼》中的“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等诗句的理解和鉴赏。
(2)短文《于园》中的“园中多奇石,玲珑剔透,如猛虎、如奔马、如行人、如飞鸟”等描述的理解和鉴赏。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黄鹤楼》和《于园》的作者、背景及文学价值。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两篇短文,感受作品韵味。
(2)学生通过注释和工具书,自主解决生字词和难句。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比较两篇短文的主题和表现手法。
4. 鉴赏与欣赏:(1)教师引导学生鉴赏两篇短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2)学生分享对诗句和描述的感悟和体会。
5. 课堂小结: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两篇短文《黄鹤楼》和《于园》。
2. 运用所学,为一篇现代文创作古风诗句或描绘一段景物。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效果,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多媒体展示黄鹤楼和于园的图片,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黄鹤楼于园教学教案
![黄鹤楼于园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8b799db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8f.png)
黄鹤楼于园教学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了解黄鹤楼和于园的基本信息,包括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通过观察和分析黄鹤楼和于园的特点。
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使学生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
1.2 教学内容黄鹤楼和于园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
黄鹤楼和于园的文化价值。
黄鹤楼和于园的特点和魅力。
1.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黄鹤楼和于园的美丽景色。
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深入探讨黄鹤楼和于园的文化价值。
结合历史和文化知识,引导学生了解黄鹤楼和于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第二章:黄鹤楼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2.1 教学目标了解黄鹤楼的地理位置,包括其所处的江段和周边的自然环境。
掌握黄鹤楼的历史背景,包括其建立的时间和与黄鹤楼相关的历史事件。
2.2 教学内容黄鹤楼所在的江段和周边的自然环境。
黄鹤楼的建立时间和相关历史事件。
2.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黄鹤楼所在的江段和周边的自然环境。
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深入探讨黄鹤楼的历史背景。
第三章:黄鹤楼的文化价值3.1 教学目标了解黄鹤楼的文化价值,包括其在中国文学和历史中的地位和影响。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通过欣赏和分析与黄鹤楼相关的文学作品。
3.2 教学内容黄鹤楼在中国文学和历史中的地位和影响。
与黄鹤楼相关的文学作品。
3.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与黄鹤楼相关的文学作品。
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深入探讨黄鹤楼的文化价值。
第四章:于园的特点和魅力4.1 教学目标了解于园的基本信息,包括其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通过观察和分析于园的特点和魅力。
4.2 教学内容于园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
于园的特点和魅力。
4.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于园的美景。
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深入探讨于园的特点和魅力。
《短文两篇(黄鹤楼、于园)》教学设计
![《短文两篇(黄鹤楼、于园)》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3e461384b35eefdc8d33356.png)
步骤 教师组织 1 2 3 4 5 组织学生默读 让学生质疑、合作释疑 组织学生多种方式朗读 让学生看注释翻译课文 检查情况:翻译复述
学生活动 默读课文 交流疑难、释疑 按要求读课文 看注释疏通文意 一人读一人译合作用自己 的话复述内容
三、体会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特色 步骤 教师组织 1 学生活动
提供有关黄鹤楼的图片,联系 学生看图对照课文分析。 课文分析黄鹤楼得名的原因。
2
教师组织评价
学生交流
布置作业:积累文中的字词,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欣赏黄鹤楼和于园这两 种截然不同的美,说出自己的感受。 课前预习:熟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中的精彩段落。 教学过程: 一、积累字词、疏通文意 步骤 教师组织 1 2 组织学生默读 让学生质疑、合作释疑 学生活动 默读课文 交流疑难、释疑
3 4 5
组织学生多种方式朗读 让学生看注释翻译课文 检查情况:翻译复述
按要求读课文 看注释疏通文意 一人读一人译合作用自己 的话复述内容
6
作者说:“至于园可无憾矣” 学生讨论 欣赏了于园之后,你感到是否 还有遗憾。
7
组织评价
学生交流Biblioteka 二、欣赏黄鹤楼和于园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美,说出自己的感受。 步骤 教师组织 1 学生活动
《短文两篇(黄鹤楼、于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体会我国古代建筑艺术 的特色。 课前预习:搜集有关黄鹤楼的诗、文。 利用工具书初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步骤 教师组织 1 历史上,人们将湖北武昌的黄 鹤楼、江西南昌的滕王阁、湖 南岳阳的岳阳楼,并称为江南 三大楼。 滕王阁因有王勃的 《滕 王阁序》而闻名,岳阳楼因有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而更为 人知。有关黄鹤楼的诗文又有 哪些? 2 崔颢的《黄鹤楼》,李白的《黄 学生交流搜集的黄鹤楼的 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等。今 诗文 天我们将来学习一篇有关黄鹤 楼的古文。 二、积累字词、疏通文意 学生活动
《短文两篇:黄鹤楼_于园》
![《短文两篇:黄鹤楼_于园》](https://img.taocdn.com/s3/m/7b65a80bde80d4d8d15a4f3b.png)
【学习目标】1.能用工具书及课文页下注释读懂课文内容。
2.掌握“名”、“隅”、“尝”等常见文言实词和“于”、“以”、“其”等常见文言虚词。
3.体会本文严谨的结构和优美的语言。
【学习重点】文言实虚词积累以及古人运用简洁精练的语言有层次的描写事物。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预习作业】1、自读课文,疏通文意,并尝试翻译文章及文中加点字。
州城西南隅.(yú),有黄鹤楼者.。
∥《图经》云.:“费祎(yī)登仙..,(角落)(助词,表肯定语气)(说)(成仙)翻译:鄂州城西南角上,有一座黄鹤楼。
《图经》上说:“三国时蜀汉大将费祎成了仙,尝.驾.黄鹤返憩.(qì)于.此,遂.以.名.楼。
事列.《神仙》之.传,(曾经)(乘,骑)(在)(于是,就)(用)(命名)(记述,记载)(音节助词)翻译:曾经骑着黄河返回到这里休息,于是就用“黄鹤”命名这座楼。
”有关这件事记载在《神仙传》上,迹.存.《述异》之.志。
∥观其.耸构..巍峨..(wēi é),高标巃嵸(事迹)(保存)(音节助词)(它,代黄鹤楼)(高耸的楼宇)(雄伟、高大)(高耸的样子)翻译:有关事迹还保存在《述异志》上。
观看这矗立着的楼宇,高高耸立,十分雄伟,上倚.(yǐ)河.汉.,下临.江流;重檐..,..翼.馆,四闼.霞敞..;坐窥.井邑(靠着)(银河)(靠近,)(两层屋檐)(飞檐)(门)(高大宽敞)(看,远眺)(城乡)翻译:它顶端靠着银河,底部临近大江;两层屋檐,飞檐像鸟翼高翘在房舍之上,四面的大门高大宽敞;坐在楼上,可以远眺城乡景色,俯.拍云烟:亦.荆吴形胜..之.最.也。
(低头,俯身)(也)(山川胜迹)(的)(最好的事物)翻译:低下头可以拍击云气和烟雾:这里也是楚地吴地山川胜迹中的最美的地方。
2、根据课文写出下列字音及字形。
西南隅.(yú)返憩.(qì)四闼.(tà)井邑.(yì)巍峨..(wēi é)坐窥.(kuī)3、古江南三大名楼,古代诗人多有吟诵,请尝试完成下列诗句:岳阳楼: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短文两篇:黄鹤楼_于园》教师用教学案知识讲解
![《短文两篇:黄鹤楼_于园》教师用教学案知识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2801c38c3186bceb18e8bb1b.png)
《短文两篇:黄鹤楼_于园》教师用教学案2、短文两篇【学习重点】文言实虚词积累以及古人运用简洁精练的语言有层次的描写事物。
【背景知识】作家作品阎伯理,唐代人,生卒年不详。
张岱,字宗子,改字石公,号陶庵,又自号蝶庵居士。
晚明散文家。
明亡后,他隐迹山居,在国破家亡之际,回首20年前的繁华靡丽生活,写成《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两书,以抒发他对故国乡土的追恋之情。
张岱以散文的成就,被认为是晚明小品文的代表作家。
黄鹤楼楼名典故由来(费yi登仙,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
):明代大文豪王世贞、汪云鹏编撰的《列仙全传》曾收有仙人费祎“橘皮画鹤”的故事。
说费祎升仙后,常在武昌江边游乐,当时黄鹄矶头曾开有一家辛氏酒楼,费祎到此总要喝上几杯,却从不付钱,辛氏不但不责怪,反而将小杯换成大杯,让费祎喝个痛快。
如此几年,费祎终于对辛氏说:“欠你的酒钱实在不少了,现在偿还。
”说着便用手中的橘皮在酒楼的墙壁上画了一只鹤。
并告诉辛氏:“若有客人至此,鼓掌高歌,黄鹤便会起舞。
”一时酒客云集,争相歌咏,黄鹤亦翩翩起舞,辛氏酒店由此生意兴隆。
如此十年,辛氏富甲一方。
忽一日费祎到酒数,对辛氏说:“以黄鹤偿还酒钱,够了吗?”辛氏连忙拜谢,为费祎摆酒接风。
费祎也不言语,取出随身携带的玉笛吹奏起来,瞬间,只见天空飘来一片白云,黄鹤亦飞临其身边,费祎跨上黄鹤随着白云一起飞去。
为了纪念黄鹤与费祎,辛氏便用所得之金将酒店改建成为黄鹤楼。
第一课时【预习作业】1、自读课文,疏通文意,并尝试翻译文章及文中加点字。
州城西南隅(yú),有黄鹤楼者。
∥《图经》云:“费祎(yī)登仙,(角落)(助词,表肯定语气)(说)(成仙)翻译:鄂州城西南角上,有一座黄鹤楼。
《图经》上说:“三国时蜀汉大将费祎成了仙,尝驾黄鹤返憩(qì)于此,遂以名楼。
事列《神仙》之传,(曾经)(乘,骑)(在)(于是,就)(用)(命名)(记述,记载)(音节助词)翻译:曾经骑着黄河返回到这里休息,于是就用“黄鹤”命名这座楼。
短文两篇-黄鹤楼、于园(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短文两篇-黄鹤楼、于园(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3c2b991a8956bec0875e30a.png)
短文两篇:黄鹤楼、于园(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阿牛学习目标一重要实词和虚词二翻译重要语句三背诵课文学习方法:老师适当疏导,学生以练代讲;注重朗读,读中见义。
学习时数:2课时黄鹤楼历史上人们将修修建在湖北武昌的黄鹤楼,与江西南昌的滕王阁和湖南岳阳的岳阳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滕王阁因有王勃的《滕王阁序》而声名益显,岳阳楼也有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而更为人所知。
惟有黄鹤楼,它名扬四海,主要由于唐代诗人崔颢的一首《黄鹤楼》诗和李白等诗人有关黄鹤楼的吟咏,并非因为一篇文章而名闻遐迩。
有关黄鹤楼的文章,过去是不是没有人写过呢?事实并非如此,唐人阎伯理写的这篇《黄鹤楼记》就是现存最早的一篇一千多年前的关于黄鹤楼的碑记。
《黄鹤楼》节选自《黄鹤楼记》这段文字,可分为四层。
第一层(开头两句),交代黄鹤楼的地理位置。
[州城西南隅,有黄鹤楼者。
]鄂州城的西南角上,有—座黄鹤楼。
州:指鄂州,今湖北省武汉市武昌。
隅:角落。
文章开头两句,就点出黄鹤楼所在的地方,在武昌城的西南角,使人一开始对黄鹤楼就有了明确的方位印象。
第二层(第3至8句),交代黄鹤楼命名的由来。
[《图经》云:“费讳登仙,尝兰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
”事列《神仙》之传。
迹存《述异》之志。
] 《图经》上说:“三国时代蜀汉大将费讳成了仙人,曾经骑着黄鹤返回到这里休息,于是就用‘黄鹤’命名这座楼。
”有关这件事记载在《神仙传》上,有关事迹还保存在《述异志》上。
《图经》:附有图画、地图的书籍或地理志,费讳三国蜀汉大将军。
登仙,成仙。
驾:乘、骑。
憩:休息。
以名楼:用“黄鹤”命名这座楼。
以,介词,用,后面省略宾语“之”。
之,指代黄鹤。
名,动词,命名。
《神仙》之传:即《神仙传》,晋代葛洪著,广采群籍,记载了当时所传的神仙故事。
《述异》之志:即《述异志》.南朝梁任舫著,大抵掇拾古代笔记、小说中志怪故事而成。
黄鹤楼始建成于三国吴黄武二年(223)。
据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志》记载:“吴黄武二年,(孙权)城江夏,以安屯戍地也。
黄鹤楼于园 教案教学设计
![黄鹤楼于园 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ebc2dbd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fd.png)
黄鹤楼于园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黄鹤楼的历史与文化背景1.1 教学目标:了解黄鹤楼的历史与文化背景。
掌握黄鹤楼的重要地位和影响。
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历史意识。
1.2 教学内容:黄鹤楼的起源与传说。
黄鹤楼的历史演变。
黄鹤楼的文化意义与影响。
1.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阅读相关资料和文献,了解黄鹤楼的历史与文化背景。
通过图片展示和视频播放,使学生更直观地感受黄鹤楼的美丽和历史文化底蕴。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黄鹤楼对当地文化的影响和价值。
第二章:黄鹤楼的建筑特点与风格2.1 教学目标:掌握黄鹤楼的建筑特点与风格。
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和艺术价值。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2.2 教学内容:黄鹤楼的建筑结构与布局。
黄鹤楼的建筑风格与装饰。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与艺术价值。
2.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观察黄鹤楼的图片和模型,了解其建筑特点与风格。
分析中国古代建筑的常见特点和艺术风格,与黄鹤楼进行对比。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黄鹤楼建筑的审美价值和文化意义。
第三章:黄鹤楼的景观与景点介绍3.1 教学目标:了解黄鹤楼的景观与景点。
掌握黄鹤楼各个景点的特色与历史背景。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文化素养。
3.2 教学内容:黄鹤楼的主要景点介绍。
各个景点的历史背景与文化意义。
黄鹤楼景观的保护与传承。
3.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参观黄鹤楼的图片和模型,了解其各个景点的特色与历史背景。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亲身感受黄鹤楼的美丽景观。
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记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文化素养。
第四章:黄鹤楼的文化艺术价值4.1 教学目标:了解黄鹤楼的文化艺术价值。
掌握黄鹤楼相关的文学、艺术作品。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艺术鉴赏能力。
4.2 教学内容:黄鹤楼相关的文学作品介绍。
黄鹤楼在艺术作品中的表现和影响。
黄鹤楼文化艺术价值的传承与发扬。
4.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阅读黄鹤楼相关的文学作品,了解其文学价值和文化意义。
分析黄鹤楼在艺术作品中的表现形式和艺术风格。
短文两篇 黄鹤楼、于园(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短文两篇 黄鹤楼、于园(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b8df63e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9f6ec19.png)
短文两篇《黄鹤楼》、《于园》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黄鹤楼》和《于园》两篇短文,了解作者、背景及课文内容,掌握一些重点词汇和句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热爱,提高学生对名胜古迹和园林艺术的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1. 掌握课文内容,了解作者、背景及课文结构。
2. 学习并运用一些重点词汇和句型。
教学难点:1. 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2. 运用重点词汇和句型进行表达。
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黄鹤楼》和《于园》。
2. 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过的课文,如《登鹳雀楼》、《春晓》等,巩固对名胜古迹和自然景观的认识。
2. 展示黄鹤楼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并初步了解黄鹤楼。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黄鹤楼》课文,注意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背景及课文结构。
2. 学生提出自己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进行解答。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黄鹤楼》课文,重点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朗读课文,加强语感。
四、合作探讨(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黄鹤楼》课文中的景色描写和情感表达。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教师进行补充和强调。
2.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课后背诵《黄鹤楼》课文,并预习《于园》。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学生背诵《黄鹤楼》课文,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2. 展示于园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并初步了解于园。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于园》课文,注意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背景及课文结构。
2. 学生提出自己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进行解答。
短文两篇 黄鹤楼、于园(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短文两篇 黄鹤楼、于园(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052b959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24.png)
短文两篇《黄鹤楼》、《于园》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两篇短文《黄鹤楼》和《于园》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学生能够分析并比较两篇短文的主题和写作手法。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和分析,提高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学生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写作表达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领悟到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价值,增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学生能够培养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两篇短文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学生能够分析并比较两篇短文的主题和写作手法。
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深入理解短文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学生能够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短文中的隐含意义。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师需要事先阅读并研究两篇短文《黄鹤楼》和《于园》。
教师需要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和材料,如PPT、图片、地图等。
2. 学生准备:学生需要预先阅读并理解两篇短文《黄鹤楼》和《于园》。
学生需要准备笔记本和笔,以便做笔记和写作练习。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可以通过引入相关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知识,引起学生对两篇短文的兴趣。
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对黄鹤楼和于园的预先了解和印象。
2. 阅读理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段阅读两篇短文,并回答相关的问题,以检验学生对短文内容的理解。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对短文的理解和感受。
3. 内容分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两篇短文的主题和写作手法,如描写、叙述、抒情等。
教师可以举例比较两篇短文的不同之处,并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
五、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学生可以通过口头提问、写作练习和小测验等形式进行评价。
2. 评价内容:学生对两篇短文的内容理解和情节掌握程度。
学生对两篇短文的写作手法和主题分析能力。
3. 反馈与改进: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及时的反馈,并提出改进建议,以帮助学生提高。
黄鹤楼于园 教案教学设计
![黄鹤楼于园 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59da899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e4.png)
黄鹤楼于园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黄鹤楼的传说与历史1.1 导入:讲解黄鹤楼的传说,引发学生兴趣。
1.2 讲解黄鹤楼的历史背景,包括建造时间、历史变迁等。
1.3 分析黄鹤楼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1.4 引导学生思考黄鹤楼传说与历史之间的联系。
第二章:黄鹤楼的建筑特点与艺术价值2.1 讲解黄鹤楼的建筑特点,包括建筑风格、结构布局等。
2.2 分析黄鹤楼的建筑艺术价值,包括雕刻、pnting 等。
2.3 引导学生欣赏黄鹤楼的建筑美,提高审美能力。
2.4 组织学生进行建筑艺术创作,展示个人才华。
第三章:黄鹤楼的园林景观3.1 讲解黄鹤楼园林的布局和设计理念。
3.2 分析黄鹤楼园林中的主要景观,包括假山、水池、亭台等。
3.3 引导学生欣赏园林景观,提高审美能力。
3.4 组织学生进行园林景观设计,展示个人才华。
第四章:黄鹤楼的文化内涵4.1 讲解黄鹤楼的文化内涵,包括诗词、书画等。
4.2 分析黄鹤楼文化的重要性和影响。
4.3 引导学生欣赏黄鹤楼的文化艺术价值,提高审美能力。
4.4 组织学生进行文化艺术创作,展示个人才华。
第五章:黄鹤楼的保护与传承5.1 讲解黄鹤楼的保护现状和重要性。
5.2 分析黄鹤楼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5.3 引导学生思考黄鹤楼保护与传承的方式和方法。
5.4 组织学生参与黄鹤楼的保护与传承活动,提高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第六章:黄鹤楼旅游资源的价值与保护6.1 介绍黄鹤楼作为旅游资源的独特价值,包括历史文化、自然景观等。
6.2 分析黄鹤楼旅游资源保护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6.3 讨论黄鹤楼旅游资源保护的策略和方法,如可持续发展、环境教育等。
6.4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保护黄鹤楼旅游资源的创新方案。
7.3 选取几名学生进行模拟讲解,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反馈。
第八章:黄鹤楼文化活动的策划与实施8.1 引导学生了解黄鹤楼文化活动的种类和重要性。
8.2 教授学生如何策划和实施文化活动,包括筹备、组织、执行等步骤。
短文两黄鹤楼于园教案
![短文两黄鹤楼于园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4e37f52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87.png)
短文两黄鹤楼于园教案教案主题:探索中国文化,黄鹤楼与园林艺术教案目标:1.了解黄鹤楼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2.了解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特点;3.提高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和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1.黄鹤楼的历史和文化内涵;2.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特点。
教学难点:1.如何理解黄鹤楼的文化内涵;2.如何理解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特点。
教学准备:1.黄鹤楼的图片和相关资料;2.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图片和相关资料;3.电脑和投影仪。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黄鹤楼的历史和文化内涵1.利用图片和资料,向学生介绍黄鹤楼的基本情况,包括建筑风格、历史背景等。
2.让学生观察黄鹤楼的图片,引导学生讨论:a.黄鹤楼的外观特点是什么?b.黄鹤楼为何被誉为中国四大名楼之一?c.黄鹤楼在中国文化中有何重要地位?3.引导学生阅读黄鹤楼的相关诗歌和文章,帮助学生理解黄鹤楼的文化内涵。
4.分组讨论黄鹤楼的文化内涵,并分享自己的想法和理解。
5.结合课外拓展,让学生自主研究黄鹤楼相关的影视作品或文学作品,并在下节课进行分享。
第二课时: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特点1.利用图片和资料,向学生介绍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基本特点,包括布局、建筑风格、意境等。
2.让学生观察中国传统园林的图片,引导学生讨论:a.中国传统园林的特点有哪些?b.中国传统园林与西方园林有何不同?c.中国传统园林的目的是什么?3.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中国传统园林的理解和感受。
4.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中国传统园林的喜爱和认识。
3.引导学生总结出黄鹤楼与中国传统园林所共有的文化和艺术特点,并进行讨论。
4.让学生思考:为什么黄鹤楼和中国传统园林如此吸引人?如何将其与现代社会相结合?扩展活动:组织学生撰写关于黄鹤楼及中国传统园林的文章或演讲,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欣赏。
教学反思:通过对黄鹤楼和中国传统园林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培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欣赏能力。
(新)江苏省扬州市八年级语文下册13短文两篇8226;黄鹤楼8226;于园教案苏教版
![(新)江苏省扬州市八年级语文下册13短文两篇8226;黄鹤楼8226;于园教案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4b26f1638bd63186bdebbc8f.png)
十四短文两篇·黄鹤楼·于园【教学目标】:1.能用工具书及课文页下注释读懂课文内容。
2.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和常见的文言虚词。
3.体会文章严谨的结构和优美的语言。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步骤】:黄鹤楼阎伯理【教学目标】:1、能用工具书及课文页下注释读懂课文内容。
2、掌握“名”、“隅”、“尝”等常见文言实词和“于”、“以”、“其”等常见文言虚词。
3、体会本文严谨的结构和优美的语言。
【教学难重点】:1、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
2、结构严谨,语言优美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课文你知道江南三大名楼吗? 岳阳楼位于湖南岳阳,以范仲淹的名篇《岳阳楼记》而名闻天下;腾王阁位于江西南昌,因王勃的《腾王阁序》而著名;黄鹤楼位于湖北武汉,历代名士崔颢、李白、白居易、贾岛、陆游、杨慎、张居正等都先后到这里游乐,吟诗作赋。
唐人阎伯理写的这篇《黄鹤楼》,就是现存最早的一千多年前的一篇关于黄鹤楼的碑记。
二、初读课文,结合《同步导学》积累字音三、合作学习疏通文意1、对照书下的注释,小组合作,疏通课文;2、教师引导突出重点字词句。
四、探究学习分析课文1、文章写出了黄鹤楼的哪些特征?2、从原文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3.哪一句话写出了黄鹤楼的价值?五、写作特色1、本文结构严谨,前后呼应。
2、本文篇幅短小,内涵丰富。
3、本文的语言特色是句式多变,多用对偶本文的语言很有特色,试举例加以赏析。
本文句式整散结合,富有变化。
文中多用四字句,杂以三字、五字、六字、七字和八字句,并不时地加上一些虚词,使语意疏密有致,流转自如,感情充沛,节奏鲜明。
如文中一连用了八个四字句,对黄鹤楼的形态,刻画尽致,气势流畅,接着用了一个八字句,“亦荆吴形胜之最也”,带着强烈的主观色彩和赞叹的语气,并用虚词“亦……也”来表示判断和陈述的语气,使文气得到了舒缓。
言有尽而意无穷,余音袅袅,耐人回味。
全文用对偶句或对偶短语有八组之多,有铺陈,有夸张,有比喻,对黄鹤楼进行多角度的描写。
短文两篇 黄鹤楼、于园(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短文两篇 黄鹤楼、于园(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ea0a2a4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f6.png)
短文两篇《黄鹤楼》、《于园》(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黄鹤楼》、《于园》两篇短文。
(2)理解两篇短文的主要内容,把握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情感。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短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自然景观和古代建筑的热爱之情。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两篇短文。
(2)理解短文内容,把握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情感。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教学难点:(1)短文中某些句子的深刻含义。
(2)如何评价和欣赏古代文学作品。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文录音带或多媒体课件。
(2)生字词卡片。
(3)相关背景资料。
2. 学生准备:(1)预习两篇短文,了解作者和背景。
(2)收集有关黄鹤楼和于园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录音带,让学生初步感知两篇短文。
(2)引导学生谈论对黄鹤楼和于园的了解。
2. 学习短文一:《黄鹤楼》(1)学生自主朗读短文,体会作者情感。
(2)教师讲解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短文内容。
(3)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引导学生欣赏古代文学作品。
3. 学习短文二:《于园》(1)学生自主朗读短文,与《黄鹤楼》进行对比。
(2)教师讲解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短文内容。
(3)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引导学生欣赏古代文学作品。
4. 课堂小结:(1)回顾两篇短文的主要内容,总结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情感。
(2)强调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
五、作业布置:1. 背诵两篇短文。
2. 运用所学生字词,写一篇关于自然景观或古代建筑的短文。
3. 收集其他有关黄鹤楼和于园的资料,进行课堂分享。
黄鹤楼于园教学教案
![黄鹤楼于园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cc86176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bf.png)
黄鹤楼于园教学教案第一章:黄鹤楼的背景与文化意义1.1 黄鹤楼的历史沿革1.2 黄鹤楼的地理位置与建筑特色1.3 黄鹤楼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1.4 黄鹤楼相关诗词选读与解析第二章:黄鹤楼的自然景观2.1 黄鹤楼周围的自然资源2.2 黄鹤楼的植被与生态环境2.3 黄鹤楼的气候变化与季节特色2.4 观察与记录黄鹤楼的自然现象第三章:黄鹤楼的人文景观3.1 黄鹤楼上的历史遗迹与人物故事3.2 黄鹤楼附近的古代建筑与景点3.3 黄鹤楼与地方民俗文化的联系3.4 参观黄鹤楼并进行实地考察记录第四章:黄鹤楼的旅游开发与保护4.1 黄鹤楼的旅游资源与开发策略4.2 黄鹤楼的保护措施与可持续发展4.3 黄鹤楼旅游区的环境管理与社会责任4.4 调查与分析黄鹤楼的游客满意度第五章:黄鹤楼的艺术表现5.1 黄鹤楼在绘画、摄影等艺术领域的表现5.2 黄鹤楼在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的描绘5.3 黄鹤楼在音乐、戏剧等表演艺术中的呈现5.4 创作与展示黄鹤楼为主题的艺术作品第六章:黄鹤楼的历史传说与民间故事6.1 黄鹤楼传说中的仙人传说6.2 黄鹤楼相关的古代诗词解析6.3 黄鹤楼附近的传说故事与地名由来6.4 讲述与演绎黄鹤楼的传说故事第七章:黄鹤楼的文学创作与影响7.1 黄鹤楼在古代文学中的地位与影响7.2 经典黄鹤楼题材诗词的解析与欣赏7.3 现代文学作品中黄鹤楼的描绘与创作7.4 创作以黄鹤楼为背景的短篇文学作品第八章:黄鹤楼的摄影与视觉艺术8.1 黄鹤楼摄影作品的风格与技巧8.2 黄鹤楼在视觉艺术中的表现与创作8.3 分析黄鹤楼影像作品的艺术特点8.4 拍摄与展示黄鹤楼为主题的摄影与视觉艺术作品第九章:黄鹤楼的保护与传承9.1 黄鹤楼的保护现状与问题9.2 黄鹤楼文化遗产的传承意义与方法9.3 公众参与黄鹤楼保护与传承的方式9.4 制定黄鹤楼保护与传承的行动计划第十章:黄鹤楼的教育与旅游推广10.1 黄鹤楼作为教育资源的利用10.2 黄鹤楼旅游推广策略与案例分析10.3 黄鹤楼旅游区的教育与宣传活动10.4 设计与实施黄鹤楼主题的教育活动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黄鹤楼的历史沿革与象征意义难点解析:对于学生而言,理解黄鹤楼丰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象征意义可能较为困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体会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特色。
课前预习:搜集有关黄鹤楼的诗、文。
利用工具书初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1
历史上,人们将湖北武昌的黄鹤楼、江西南昌的滕王阁、湖南岳阳的岳阳楼,并称为江南三大楼。滕王阁因有王勃的《滕王阁序》而闻名,岳阳楼因有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而更为人知。有关黄鹤楼的诗文又有哪些?
课前预习:熟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中的精彩段落。
教学过程:
一、积累字词、疏通文意
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1
组织学生默读
默读课文
2
让学生质疑、合作释疑
交流疑难、释疑
3
组织学生多种方式朗读
按要求读课文
4
让学生看注释翻译课文
看注释疏通文意
5
检查情况:翻译复述
一人读一人译合作用自己的话复述内容
6
作者说:“至于园可无憾矣”欣赏了于园之后,你感到是否还有遗憾。
一人读一人译合作用自己的话复述内容
三、体会我国古代建提供有关黄鹤楼的图片,联系课文分析黄鹤楼得名的原因。
学生看图对照课文分析。
2
教师组织评价
学生交流
布置作业:积累文中的字词,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欣赏黄鹤楼和于园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美,说出自己的感受。
学生讨论
7
组织评价
学生交流
二、欣赏黄鹤楼和于园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美,说出自己的感受。
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1
创设问题情境:作者带我们去黄鹤楼和于园“神游”了一番,你对黄鹤楼和于园的总体印象如何?两者有何不同?你“神游”时的感受又是怎样的?
阅读,思考,分小组交流。
2
组织交流、评价
全班讨论交流
布置作业:
把《黄鹤楼》或《于园》改写成白话散文。
2
崔颢的《黄鹤楼》,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等。今天我们将来学习一篇有关黄鹤楼的古文。
学生交流搜集的黄鹤楼的诗文
二、积累字词、疏通文意
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1
组织学生默读
默读课文
2
让学生质疑、合作释疑
交流疑难、释疑
3
组织学生多种方式朗读
按要求读课文
4
让学生看注释翻译课文
看注释疏通文意
5
检查情况:翻译复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