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语文《苹果里的五角星》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语】语⽂课⼀般被认为是语⾔和⽂化的综合科。
语⾔和⽂章、语⾔知识和⽂化知识的简约式统称等都离不开它。
也可以说,语⽂是运⽤语⾔规律与特定语⾔词汇所形成的书⾯的或⼝语的⾔语作品及这个形成过程的总和。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学三年级语⽂《苹果⾥的五⾓星》原⽂、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学三年级语⽂《苹果⾥的五⾓星》原⽂
邻居家的⼩男孩是我家的常客,差不多每天都要跑来向我报告幼⼉园的新闻,或者显⽰显⽰他学会的新本领。
⼀天,他来到我家,从桌⼦上拿起⼀把⼩⼑,⼜向我要了⼀只苹果,说:“⼤哥哥,我要让你看看⾥⾯藏着什么。
”
“我知道⾥⾯是什么。
”我瞧着他说。
“不,你不知道的,还是让我切给你看吧。
”说着他把苹果⼀切两半。
我们通常的切法是从顶部切到底部,⽽他呢,却是拦腰切下去。
然后,他把切好的苹果举到我⾯前:“⼤哥哥,看哪,⾥头有颗五⾓星呢!”
真的,从横切⾯看,可以清晰地看出,苹果核果然像⼀颗五⾓星。
我见过许多⼈切苹果,他们对切苹果都不⽣疏,总是循规蹈矩地按通常的切法,把它们⼀切两半,却从未见过还有另⼀种切法,更没想到苹果⾥还隐藏着“五⾓星”!
第⼀次这样切苹果的,也许是出于⽆意,也许是出于好奇。
使我深有感触的是,这鲜为⼈知的图案竟有那么⼤的魅
(mèi)⼒。
这个秘密不知从什么地⽅传到那男孩的幼⼉园,然后⼜由他传给我,现在我⼜传给你们⼤家。
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往⼩处说,就是换⼀种切苹果的⽅法。
【篇⼆】⼩学三年级语⽂《苹果⾥的五⾓星》教案
教学⽬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
2、理解课⽂内容,懂得⼈的创造⼒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式。
教学重、难点:
理解⼩男孩能切出“五⾓星”的原因,并通过这个故事受到启⽰,取于质疑传统打破常规。
教具:苹果、⼩⼑。
教学过程:
⼀、创设环境,导⼊新课
1、⼩朋友们,我们每天都要做数学题,有的数学题可以有不同的解法和做法。
今天我们就学习⼀篇课⽂讲的是⽤不同的处理⽅法,会产⽣意想不到的结果,相信⼤家⼀定会感兴趣的。
我们⼀起来学习这篇课⽂就是《苹果⾥的五⾓星》。
板书课题《苹果⾥的五⾓星》
⼆、初读课⽂,理解⼤意
1、现在⼤家⽤⾃已喜欢的。
阅读⽅式去读课⽂,并理解课⽂内容。
2、好!哪位同学愿意来告诉⼤家通过读课⽂,你读懂了些什么?
三、精读课⽂,感悟道理
1、学习课⽂第⼀、⼆⾃然段
(1)⼤家⼀起来读第⼀、⼆⾃然段。
(2)从哪⼉看出邻居家的⼩男孩是我家的常客,他来⼲什么?请男同学读第⼀⾃然段,⼥同学认真听。
想想这个⼩男孩是怎样的孩⼦呢?(活泼天真和好奇⼼强)从哪些词可以看出来?
板书:报告新闻,显⽰新本领
(3)我是怎样回答⼩男孩的?
(4)过渡:真的像“我”想得那么简单吗?
2、学习第三、四⾃然段:
(1)他的新本领是什么呢?我们学习三、四⾃然段,请⼥同学⼀起来读,男孩⼦认真听。
(2)他是怎样显⽰他这⼀项新本领呢?(先说—再切—然后举—最后让我看)他是怎样切苹果的?(指名回答)
板书:拦腰切苹果——五⾓星
交流操作,实践情况(⼩组交流)
(3)同学们刚才幼⼉园的⼩朋友告诉了我们他的新闻,那么这是不是真的呢?
(4)现在⼤家拿出准备好的苹果和⼩⼑,动⼿试⼀试。
各组按⾃⼰喜欢的⽅式进⾏切苹果⼀下,切后认真观察发现什么结果?再次⽤不同的⽅式切,结果会怎样?(⼩组讨论汇报)
(5)⼤家通过两次切不同⽅法的结果和⼩男孩的发现是否⼀样?
(6)从⼩男孩展⽰他的真本领后,我见到五⾓星时的惊奇请从第四⾃然段中找出有关的词语。
板书:见过……总是……从未见过
……更没有想到
(7)指导学⽣分⾓⾊朗读⼩男孩和我的对话。
过渡:从⼩男孩横切苹果发现五⾓星时,你们会想到什么?
3、学习第五⾃然段:
(1)请喜欢读这个⾃然段的同学⼀起站起来读,让我们去感受作者的想法吧。
(2)说说⾃⼰是如何理解的。
(3)交流
思考:那鲜为⼈知的图案为什么有那么⼤的魅⼒?“魅⼒”⼀词怎样理解?
理解课⽂最后⼀句:往⼩处说是什么意思?那么如果从⼤处说该怎么讲呢?(根据学⽣回答进⾏板书。
)
板书:创造⼒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式
四、总结全⽂升华感悟
1、为什么⼈们都不会想着拦腰切苹果呢?
2、说说你从⼩男孩切苹果的⽅法中想到什么?
五、拓展练习
从⼩男孩横切苹果的⽅法中,体会到学习或⽣活中这⽅⾯的例⼦说⼀说。
【篇三】⼩学三年级语⽂《苹果⾥的五⾓星》教学反思
《苹果⾥的五⾓星》有两个对应的词,即“魅⼒(创造⼒)”与“循规蹈矩”。
学习这⼀课,我个⼈认为,应该在反复阅读中,让学⽣充分地认识这两个词的内涵。
这两个词如果不能够⾛进学⽣的头脑,这是此课的失败。
因为这两个词⾮常关键,引导学⽣反复想,他们就能够感觉这两个词代表的东西太多了。
课⽂中的“魅⼒”,其实就是“创造⼒”的⼀种解释,课⽂是怎么讲魅⼒的?最后⾃然段的三个“传”字就是的解释,课⽂中具体讲述那个幼⼉园的⼩男孩也愿意、主动“传”,这其实是对“魅⼒”⼀词最“神”诠释。
这说明任何⼀个创造都是具有“魅⼒”的,⼈们都愿意传的,也是⼈们都愿意拥有的。
⾄于“循规蹈矩”,我个⼈认为,那是⼀种理性,那是⼀种反思。
也就是说,这⼀课还要引导学⽣学会反思。
为什么我们不能够发现苹果⾥的五⾓星?那是因为循规蹈矩,那是因为⼈们已经习惯了!沿着⼀条路⾛,肯定发现不到新⼤陆。
因为不⼩⼼,⼏千年来⼈们不知道摔碎过多少东西,那些碎⽚⾃然就沦为垃圾。
后来,有位有⼼⼈就把这些碎⽚拿起来,⼀⽚⽚地称重量,从中却发现了神奇的东西。
经过⼏次的摔碎,再⼀⽚的称量,结果发现了轰动世界的重要理论,现在的⽂物修复都⽤上了这⼀理论。
我想苹果⾥的五⾓星的发现与称量这些碎⽚都是⼀样的。
“循规蹈矩”的⼈太多了,减少这种⼈,从⼩懂得这个道理,其实就是拥有魅⼒。
让学⽣⼿中拥有⼀个拦腰切着的苹果,不是⼀篇⽂章就能够做到的,这需要学⽣不断阅读,不断研究,并且⽤⾃⼰的双⼿去阅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