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学习策略掌握和运用的因素有哪些

合集下载

06 第六章 学习策略

06  第六章  学习策略

第二节 学习的认知策略 一、认知策略与学习策略 二、学习中的主要认知策略
一、认知策略与学习策略
(一)认知策略的概念
加涅:学习者用来调节自己内部注意、记忆、 思维等过程的技能。
(二)认知策略与学习策略的区别

认知策略的学习有助于学习策略的发展, 但认知策略并不等同于学习策略,学习策 略是比认知策略更广的概念。因为学习过 程除了是信息加工的过程外,还表现出学 习者个体生理的、情绪的和社会性的特征 等,学习策略也包括对这些因素的处理和 控制的方式己饮酒作乐,却让他们苦苦背 诵,心中很是不平。有个聪明的学生灵机一动,便把先生让背的圆周 率数字按其发音编成了对先生的一串咒语:“山巅一寺一壶酒,尔乐 苦煞吾,把酒吃,酒杀尔,杀不死,遛尔遛死,扇扇刮,扇耳吃酒。 ”于是,这几个学生边念着咒语,边指着山顶上饮酒的先生,做喝酒 、摔死、遛弯、扇耳光等动作。这样念叨了几遍,就都记住了。等到 先生考他们时,他们又在心中把咒语变成数字,再背出来,所以背得 既熟又准。 以上这个故事是否确有其事,无从考证。但故事中那几个顽皮的学 生背诵圆周率的方法确实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第二节 学习的认知策略 一、认知策略与学习策略 二、学习中的主要认知策略
一、什么是学习策略
国外关于学习策略的定义 主要观点: 1、学习策略是信息加工的具体方法或技能 2、学习策略是对信息加工过程的调控技能 3、学习策略是信息加工与对信息加工过程进 行调控的统一体

本书观点:学习策略是指在学习过程中, 学习者为了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而采用的 规则、方法、技巧及其调控方法的总和。

(三)奥克斯福德的分类
1.元认知,用来帮助学生计划、管理以及评估学习 过程的策略。 2.情感策略,用来提高学习兴趣和态度。例如多给 正面鼓励和反馈。 3.社会策略,用来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一方面可 提高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透过合作学习增进理 解能力。 4.记忆与认知策略,用来增强记忆与思考能力。 5.补偿策略,用来与学习者沟通,帮助学生克服知 识上的不足。

影响学生自主学习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学生自主学习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学生自主学习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应付桥北学校陈慧琴小学生依赖性地、被动式地学习,不敢自主创新学习,容易形成思维定势或从众心理。

教学中,必须做到“耐心引导,鼓励求异;培养胆量,增强信心;开拓创新,不断攀越”,让他们自主创新地学习。

一、影响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因素主要有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大方面,其中外部因素主要是指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环境。

内部因素主要包括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意识、学习策略的掌握等方面。

1、外部因素。

外部因素主要是指小学生自主学习环境。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采取的各种教学模式、教学策略都会影响到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学习氛围则会影响到小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小学生应该是学习过程的中心,自主学习环境如果提供给学生学习自由度,学生则会采取主动的学习方式,能够控制整学习进程。

2、内部因素(1)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影响小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因素,是自主学习的动力。

小学儿童的动机绝大多数属于直接动机,他们往往是为了得到一个好分数,获得家长、老师的表扬而学习,或是为了成为别人的榜样、或是为了使别人地大夸赞自己聪明,或是为了完成别人交给的任务而学习,还不善于把学习与个人和社会的前途联系起来,学习的长远动机还没有发展起来。

因此,如果作为家长和教师,应该针对小学生自身的特点,从实际情况出发,充分利用学习的直接动机刺激他们努力学习;另一方面对他们进行教育,逐步发展他们的长远动机。

(2)自我意识。

除了学习动机影响小学生的自主能力培养之外,小学生的自我意识也影响着小学生的自主学习。

自我意识包括小学生对自己的稳定的、综合的认识,以及学习中的自信、自我监控等。

自我概念就是指个体在长期的生活中形成的一种相当稳定的、综合的对于自已的认识。

小学生自我评价受他们影响较长,如果都在教学中对学生多鼓励、少批评,帮助学生确立积极的自我概念,树立自主学习的信心,那么学生就会对自主学习充满兴趣,能够保证学习的高效和成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进行积极主动的学习。

学习策略的培养方法及其影响因素

学习策略的培养方法及其影响因素

学习策略的培养方法及其影响因素学习是每个人成长和发展的重要环节,而学习策略的培养则是提高学习效果的关键。

学习策略是指个体在学习过程中采取的有意识的、目标导向的行为,它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组织和管理学习资源,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

本文将探讨学习策略的培养方法以及影响学习策略的因素。

首先,学习策略的培养方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培养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源泉,只有对所学内容感兴趣,才能更好地投入学习并保持持久的学习动力。

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他们主动探索和思考,从而培养学习兴趣。

第二,提高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学习的内在驱动力,它可以促使学生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并坚持不懈地追求这些目标。

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设定适当的奖励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同时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学习观念。

第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是学习策略的基础,它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规律和方法。

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定时复习、积极思考和总结等。

第四,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

学习资源是学习的外在条件,它可以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和资源支持。

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参观实地、参加课外活动等方式,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其次,学习策略的培养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个体差异是影响学习策略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同的个体在学习过程中具有不同的认知风格、学习风格和学习动机,因此他们在选择和运用学习策略时也会有所差异。

其次,学习环境是影响学习策略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学习环境包括教学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它们会对学习者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一个积极、支持性的学习环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促使他们更主动地运用学习策略。

再次,学科特点也会对学习策略的选择和运用产生重要影响。

不同学科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各不相同,因此学生在学习不同学科时需要采用不同的学习策略。

3。影响学习策略掌握和运用的因素

3。影响学习策略掌握和运用的因素

影响学习策略掌握和运用的因素学生对学习策略的掌握和运用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认识和研究这些影响因素,有利于教师在“教”和引导学生在“学”的活动中有意识地控制或排除这些因素的干扰,对于加强学习策略训练的针对性,缩短学生的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果有着异常重要的作用。

学和教是教学活动密不可分的两个方面,因此影响学生对学习策略掌握和运用的因素也主要来自于学习者和教师两方面。

一、学习者因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策略的掌握和运用很大程度取决于学习者本身。

来自于学习者的因素主要有:(一)年龄特征学生的认知能力是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的。

学习策略的自发掌握按照年龄的发展可分为学前期、小学时期和初高中三个不同时期。

处于学前期,儿童尚不能自发地掌握学习策略,即使自发地使用了某种策略,常常是无意识的。

小学期的儿童,已能自发地掌握许多策略,但常常仅限于比较简单的策略,且他们常常不能有效地运用这些策略来提高学习效率。

如果教师能给予学生策略运用的清晰指导,则有助于他们对策略的运用。

初、高中时期的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知识领域,可以自发地形成策略,自觉地运用适当的策略改进自己的学习,并能根据任务的需要来调整策略。

例如,对复述策略的研究基本上体现了以上策略的形成发展趋势,即5岁以下的儿童,缺乏足够的、合适的复述策略;6至10岁的儿童在一定的指导下可以使用复述策略,但不能自发产生有效的复述策略,也就是说他们有合适的策略,只是不会自发使用;11岁以上的儿童可以自发使用复述策略,并不断改正自己的复述行为了汪安圣主编:《思维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3月版,第385页。

此外,策略的复述程度不同,形成策略的年龄阶段也有差异,越是比较复杂的策略,形成的年龄越晚。

例如,根据材料重要性的差异,给予不同程度注意的选择性注意策略,研究表明,5年级学生仍不善于区分重要性不同的概念。

按年龄阶段分析学习策略的形成,仅是指学生自发形成策略的过程。

如果进行教学训练,学生可适当提前获得相应的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

根据学习策略的构成成分,把学习策略分为情感策略、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

情感策略与专注、态度、动机等因素有关,专注是其主要因素。

认知策略主要指对信息的有效识别、理解、保持和提取。

元认知策略是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认知。

简单地说就是个体知道自己在想什么、干什么、干得怎样及其情感体验,元认知策略在策略学习中,发挥的主要作用包括学习目标的确定与修改、学习策略的采用与取舍、基本策略运用的控制、评价或纠正,学习结果的检查与反馈,以保证有效地达到学习目标。

鉴于元认知策略的作用,有的学者认为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均是学习策略的核心成分,两者有同等重要的作用。

影响学习策略掌握和运用的因素学生对学习策略的掌握和运用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认识和研究这些影响因素,有利于教师在“教”和引导学生在“学”的活动中有意识地控制或排除这些因素的干扰,对于加强学习策略训练的针对性,缩短学生的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果有着异常重要的作用。

学和教是教学活动密不可分的两个方面,因此影响学生对学习策略掌握和运用的因素也主要来自于学习者和教师两方面。

一、学习者因素(一)年龄特征(二)知识基础(三)智力水平(四)动机强度二、教师因素(一)教师经验(二)教学方法的恰当运用(三)教学时间的多少(四) 教学信息的反馈调综上所述,学习策略的成功掌握与应用,我们以为应该注意考虑如以下因素:1.学习策略的教学应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基础,传授与他们思维发展水平,知识基础相适应的策略,这样易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亦然。

2.学习策略的教学对不同学生应有所侧重。

对智力中等的学生应着重教给相应策略,对智力发展较差的学生在教学策略时,还要多进行练习,并要注重策略的使用条件和范围的教学,以促使他们能根据需要,有效地选择学习策略。

3.教师要善于把内隐的学习策略外显化、展开化、程度化,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才有利于学生接受。

同时应激发学生掌握和运用学习策略的愿望,把外部要求变为内部动力。

学习策略名词解释心理学

学习策略名词解释心理学

学习策略名词解释心理学一、学习策略名词解释一般来说,能够有效影响学习的个人因素主要包括:个人的动机、已有的认知结构、态度、个性倾向等。

其中,态度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

它是指学生对学习活动的选择性指向。

影响学习策略的因素是很多的,其中既有个人方面的因素,又有环境方面的因素;还有学生自身特征的因素,也有教师教育教学因素,诸如教学目标、学生特点、任务难度等等。

此外,还需要有相应的教学策略作为支持。

学习策略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采取的一系列具体的方法和步骤,这些方法和步骤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记忆、思维等。

与其他策略相比较,学习策略更多强调的是具体操作层面上的东西,并且它往往与个体的自身特征密切相关。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他们的认知结构特征,根据这些特征选择合适的学习策略,并灵活地加以运用。

例如,有的学生精力充沛、情绪高涨、易冲动、记忆力好、求知欲强、思维敏捷等,这些都是优势心理特征,那么教师就可以组织开展诸如集体讲故事、编演课本剧等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掌握知识。

反之,有的学生对数学课的教学不感兴趣,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做事缺乏耐心,意志薄弱,智力水平低下等,这些都是劣势心理特征,那么教师就应该避免在课堂上出现紧张气氛,并多采用提问、讨论、引导、归纳总结等方式去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良好的学习策略。

二、如何培养学习策略注意以下几点: 1、明确的学习目标2、掌握必要的知识3、善于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4、对自己学习策略的情况及时进行反思。

培养学习策略的方法主要有: (1)观察学习法,即通过观察了解某种学习策略的特点。

(2)模仿学习法,即通过观察别人是怎样学习的,然后结合自己的特点加以模仿和练习。

(3)自定计划学习法,即按照自己设计的学习计划,结合学习内容进行学习。

(4)游戏学习法,即把游戏作为某种学习策略来练习。

(5)暗示学习法,即通过言语或非言语的刺激,将学习策略的某些成分置入学生的无意识中,形成学习策略。

影响学习的因素

影响学习的因素

各年级性格特点以及学习策略影响学员学习的各类因素:(一)、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1、智力因素(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语言和文字运用能力、想象力、创造力)。

2、非智力因素(心理因素和环境因素)心理因素:学习动机(1)对知识价值的认识。

(2)对学习的直接兴趣(兴趣就是指在明确目标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各种事物的心理倾向)(3)对自身学习能力的认识(4)对学习成就的归因学习情绪:情绪、情感的好坏与兴趣的大小对智利活动有很大的影响。

例:1\学生上学时的状态,高兴与愁眉苦脸,所吸收的效果是不一样的。

2\学生对任课老师喜欢的程度,也会直接影响吸收的效果。

【注】兴趣和情绪是相符相承的,开始时主要需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意志力:学习意志力是指个体完成学习任务而持续的克服困难的能力。

一般会以每次学习活动所持续的时间长短为标志。

缺乏毅力,自觉控制能力较差的孩子,往往不肯动脑思考,做事情没有持久性和稳定性,容易被外界一些事情所困扰,缺乏责任感。

【注】对待这样的孩子要让家长知道孩子的问题,并承认学生这种情况。

目的有助于后期责任的划分,孩子在学习认知度的提高才是真正的提高。

往往这样的学生只要认知度提高了,成绩会飞速上涨的。

学习态度:由3部分组成:(1)情感成分: 主体对态度对象的情绪反应。

(2)认知成分: 主体对态度对象的想法和信念。

(3)行为成分: 主体对态度对象采取的行动或可观察的行为。

【注】学习态度是学生对学习所持的肯定或否定的内在反映倾向,影响着学生对学习的定向选择。

(高中分科)学习习惯:习惯是人在较长时间内形成的规律性的行为方式,一旦形成就难以改变。

学生成绩高,20%智力因素,80%非智力因素,在非智力因素中学习习惯又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建立稳固的生理和心理的“动力定型”。

(尤其是积累型学科:如英语)【注】在学生一来远洋的时候就要给他立下学习习惯的规矩,知识点要在走出远洋之前解决,在学校遇到问题要在一个星期内解决。

影响有效学习的因素

影响有效学习的因素

影响有效学习的因素影响有效学习的因素指影响学习活动进行并取得最理想效果的因素,包括学习环境、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等。

其中教师教的因素是一类重要因素。

我们的教师每天都累弯了腰。

面对的社会压力大,面对的特殊学生多,面对的自身困难多。

我们通过平时的实践,把影响有效学习的因素归纳为:一、教师自身因素1、教师对教材的把握程度不少青年教师不会灵活使用教材,教学的三维目标把握不到位,不会把教材信息、资源信息、“课标”信息转化为自己的信息,教材编写意图不明确,对先前内容的实践经验不足,没有树立正确的课程意识,不敢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只是每天都在“教教材”。

对每一课在教材中的位置不清楚。

2、教师对学生情况了解程度只有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了解了,才可以有的放矢的进行教学。

有的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不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不会站在学生的立场上看问题,想当然的认为学生都会。

其实,不然,当他在课堂上发现学生不会时,已经晚了。

说明教师对学生的了解是很重要的。

3、教师的业务能力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是要通过多种手段和方法,有时是教师通过自学而提高的;有时是通过群体学习来提高的;有时是通过专家指导来提高的,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学理念,教学机智,教师的语言表达是否清晰,教师的业务能力决定着教学的有效性,决定着学生学的实效。

4、教师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即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

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不能强求统一。

有效的教学方法是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即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但应当明确,检验教师主导作用发挥得好与不好的标准是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体现得如何,学生学得是否有效。

教学手段是否多样也直接影响着学习的有效。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教育设备的更新,教学手段的运用日益显示出其对课堂学习效率的影响力。

当前,在继续用好传统的教学手段的同时,要积极推进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如计算机、多媒体、网络等。

影响学习策略的因素1

影响学习策略的因素1

影响学习策略的因素1.发展水平2.能力差异:3.动机差异
简述布鲁纳的教育目标观。

①学校应该鼓励学生们发现他们自己的猜测的价值和改进的可能性②发展学生们运用“思想”解答问题的信心。

③培养学生的自我推进力,引导学生们独自运用各种题材④培养“经济地使用思想”。

⑤发展理智上的忠诚。

简述科尔伯格划分的道德发展阶段。

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
简述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措施。

(一)关注知识经验,完善认知结构1.学生原有认知经验的丰富性;2.原有知识经验的概括与组织性;3.原有知识经验的可利用性。

(二)选择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过程1.精选教材;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三)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

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关键因素分析

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关键因素分析

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关键因素分析摘要:学生学习效果受很多方面影响和制约,其中一些因素对学习效果起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不可不知、不可忽视。

就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关键因素进行了分析,系统地阐释了这些因素对于学习效果的影响,为广大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参考,为广大家长指导教育孩子提供帮助,为广大学生提高成绩提供指南。

关键词:学习动机;学习效果;关键因素当前,“有效教学”是教育界讨论最多的一个热门话题,很多专家、教师对“如何上好一节课”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

我认为:课堂教学的核心不是教师,而是学生;评价一节课效果的着眼点不是看教师教得怎么样,而是要看学生学得怎么样,也就是看学生的学习效果怎么样。

因此有效教学的核心是有效学习。

影响学习效果的因素很多,其中一些因素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被称为关键因素。

下面分门别类地对这些因素及其对学生学习的影响作用进行分析。

一、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外部因素分析相对于学生而言,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外部因素指的是学生自身以外的诸多因素,这些因素包括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和学校因素。

社会因素包括国家与教育有关的政策、制度、法律法规等。

其中对学生学习效果影响比较直接的是升学考试制度。

高考、中考制度、策略、政策导向等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导向、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复习策略,进而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

家庭因素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就更加明显。

一个完备的教育体系包括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自我教育,其中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很大,尤其是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阶段,家庭因素对孩子的影响甚至超过了学校的影响。

学校因素既包括学校的教育理念、学校文化等教育环境因素,又包括课程、课时、考试及教师、同学等因素。

其中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模式和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的教育观、价值观在教育活动中的集中体现,决定着学校教育的方向,决定着学生培养的目标和导向。

总之,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分别起着不同的影响作用,社会因素影响着教育的大环境,家庭因素影响着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学校因素则直接影响着学习的内容、进度、评价、反馈,这些因素都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

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

第八章学习策略1.什么是学习策略?学习策略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用来保证有效学习的规则、方法、技巧及其调控措施。

这个定义有以下几个要点:(1)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实现学习目标而主动使用措施和方案。

(2)学习策略是提高学习效率、保证学习效果的基本条件。

(3)学习策略是一种程序性知识,由一系列规则和技能系统构成。

(4)学习策略是可以通过教学来发展的。

2.有代表性的关于学习策略的成分及层次的观点有哪些?(一)尼斯比特等人的六成分说尼斯比特等人认为学习策略包含六种成分:质疑、计划、调控、审核、修正、自评。

并将这些学习策略要素按三个层次排列起来:第一层次是一般策略,其中包括态度和动机;第二层次是宏观策略,主要有调控、审核、修正和自评;第三层次是微观策略,主要有质疑和计划。

(二)温斯坦的四成分说温斯坦认为学习策略包含:(1)认知信息加工策略,如精加工策略。

(2)积极学习策略,如自我检查;(3)辅助性策略,如处理焦虑的办法;(4)元认知策略,如监控新信息的获得。

温斯坦基于这一划分,编制了学习策略量表,该量表中包括十个分量表,分别是:信息加工、选择要点、考试策略、态度、动机、时间管理、专心、焦虑、学习辅助手段和自我检查。

(三)丹塞伦的学习策略系统丹塞伦把学习策略划分成两大类,一是直接用来操作学习材料的基本策略。

包括获得和存储信息的领会与保存策略,提取和利用这些信息的策略。

二是用来维持适宜心理状态的辅助策略。

包括三个子策略:计划和时间安排、注意管理、监控和诊断。

在学习过程中,基本策略和辅助性策略是相辅相成的。

(四)迈克卡的学习策略分类系统迈克卡等人认为学习策略中包括着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三个大的部分。

认知策略是指学生用来加工和组织学习材料的策略;元认知策略是学习者用来评估自己的理解、安排学习时间、选择有效的计划来学习或解决问题、监控自己的学习情况的等方面的策略;学习资源管理策略是用来辅助学生管理可用的环境和资源的策略,这些策略与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密切关系。

学生学习策略的培养与指导研究

学生学习策略的培养与指导研究

学生学习策略的培养与指导研究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是至关重要的。

学习策略不仅能够提高学习效率,还能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意识。

因此,对于学生学习策略的培养与指导成为了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一、学习策略的定义与分类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

它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等。

认知策略是指学习者在信息加工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和技术,如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等。

复述策略有助于加强记忆,比如多次重复背诵知识点;精细加工策略通过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联想来帮助记忆,像举例说明、建立知识间的联系;组织策略则是对知识进行归类整理,形成知识体系,例如制作思维导图。

元认知策略是对认知的认知,包括计划策略、监控策略和调节策略。

计划策略是在学习前制定学习目标和计划;监控策略是在学习过程中对自己的学习进行监视和评估;调节策略则是根据监控的结果对学习进行调整和改进。

资源管理策略涉及对学习时间、学习环境和学习资源的管理,比如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以及有效地利用学习资料。

二、学生学习策略培养与指导的重要性1、提高学习效率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能够让学生在相同的时间内获取更多的知识,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果。

例如,学会运用组织策略将知识点系统化,能够帮助学生更快地理解和记忆,从而在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2、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当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学习策略,他们能够更加独立地规划学习、监控学习进程和调整学习方法,逐渐摆脱对教师和家长的过度依赖,成为自主学习者。

3、增强学习兴趣和信心当学生通过有效的学习策略取得进步和成功时,会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增强学习的信心。

4、适应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在信息快速更新的时代,具备良好的学习策略能够帮助学生快速适应新知识和新环境,为未来的终身学习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新课程理念下的学习策略

新课程理念下的学习策略

新课程理念下的学习策略作者:杨育红来源:《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08年第04期摘要:学生的学习要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必须讲究一定的学习策略。

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科学习的效益呢?我们认为。

应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而掌握学习策略则是学会学习的必由之路。

本文通过对学习策略的定义、分类。

深入分析影响学习的因素及有效的学习策略教学,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关键词:学习策略;新课程;影响因素;培养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843(2008)04-0071-03每一个学生都希望自己的学习是高效的,但是,在实际学习过程中,不同学生的学习效率却总是有高低之分,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今天,如何更好地进行学科教学。

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科教学的效益呢?我们认为,应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而掌握学习策略则是学会学习的必由之路。

一、学习策略的涵义学习策略是指对学习方法进行选择、运用和调整,特别是指依据个体学习能力的差异而对学习方法进行选择、运用与调整。

我们认为,要给学习策略下定义,就必须首先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分析。

学生所从事的学习活动可以分为两大类:获取信息的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学习。

这两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之间是相互关联的,获得信息的学习与问题解决的学习都包含着一系列的技能成分,比如,如何理解并记忆材料中所提供的信息?如何使新学习的知识与原有经验相互整合?以及如何有效地调控自己的认知过程来促进问题的解决?同时。

获得信息的学习又为解决问题的学习提供了相应的知识准备。

在解决问题的学习中,学习者要通过对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在自己心理结构中选择适当的知识与技能,通过认知加工,最终解决相应的问题。

而要想使这两类学习活动有效并且取得成功,就必须掌握相应的促进学习的策略。

学习策略的作用就是调节学习活动进程,保证学习活动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学习策略”具有以下一些特征:1.学习策略是行动的过程。

影响学习效果的因素分析与应对策略

影响学习效果的因素分析与应对策略

影响学习效果的因素分析与应对策略学习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然而,并非每个人都能够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

影响学习效果的因素众多,本文将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以帮助读者改善学习效果。

一、学习动力不足学习动力是一个人持续学习的重要推动力。

学习动力不足可能会导致学习效果的下降。

影响学习动力的因素有很多,例如环境因素、个人兴趣等。

应对策略:1.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

设定清晰具体的学习目标,可以增加对学习的动力和热情。

2.寻找学习的乐趣。

培养自己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可以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建立积极的学习环境。

在学习过程中创造一个宽松、安静的学习环境,减少干扰,有助于提高学习效果。

二、学习方法不当学习方法是影响学习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

合理高效的学习方法可以提高学习效果,而不当的学习方法则可能导致浪费时间和资源。

应对策略:1.制定科学的学习计划。

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和任务,制定具体的学习计划,避免拖延和临时抱佛脚。

2.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不同的人适合的学习方法有所差异,要根据自身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3.多样化学习途径。

利用多种资源和途径进行学习,如阅读书籍、参加讲座、网上搜索等,有助于形成全面的知识结构。

三、注意力不集中注意力是学习的基础,缺乏注意力往往无法集中精力进行学习,进而影响学习效果的提高。

应对策略:1.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选择安静且没有干扰的学习场所,选择一个舒适的学习座位,使自己更容易专注于学习任务。

2.培养专注力。

通过阅读或解决问题等活动,逐步提高自己的专注力水平。

3.合理安排学习时间。

每次学习时间不宜过长,适当休息可以帮助恢复精力,提高学习效果。

四、缺乏有效的复习方法复习是学习中必不可少的环节,缺乏有效的复习方法可能导致学习效果的下降。

应对策略:1.采用分步复习法。

将学习内容分为若干个小部分,分别进行复习,加深记忆。

2.运用归纳总结法。

通过总结、概括学习内容,帮助记忆和理解。

小学综合实践《影响学习的因素》教案

小学综合实践《影响学习的因素》教案

小学综合实践《影响学习的因素》教案引言:学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除了要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技巧之外,还要考虑个人的动机、心理状态、环境等因素。

因此,了解和理解影响学习的因素对于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至关重要。

一、动机因素动机是指学生学习的内在驱动力。

学生的动机程度和动机类型将直接影响他们对学习的投入程度和表现。

以下是影响学习动机的一些因素:1.1 目标设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有明确的目标,以及这些目标是否与他们的兴趣、潜力和价值观相符合,将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动机。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设定具体的学习目标,帮助他们提高学习动机。

1.2 反馈机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否得到及时、具体的反馈将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动机。

因此,教师应提供定期的评估和反馈,帮助学生及时调整学习策略和提高学习动机。

1.3 成就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否获得成就感,包括通过艰苦努力获得的荣誉、奖励等,将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动机。

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和赞扬学生的努力,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和成就感。

二、认知因素认知是指学生学习的认知过程,包括思考、记忆、理解、解决问题等。

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策略将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

以下是影响学习认知的一些因素:2.1 学习策略:学生掌握和运用的学习策略将直接影响他们的认知水平和学习效果。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多样化的学习策略,如归纳、分类、比较等,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效果。

2.2 阅读理解能力: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将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

教师可以通过指导学生进行主动阅读、提问和总结等方法,帮助他们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3 思维方式: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将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

教师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等,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效果。

三、情绪因素情绪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状态。

学生情绪的稳定与否将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动机。

以下是影响学习情绪的一些因素:3.1 自信心:学生的自信心将直接影响他们的情绪状态和学习效果。

学习能力的影响因素及其改进策略

学习能力的影响因素及其改进策略

学习能力的影响因素及其改进策略学习能力的重要性已经在教育心理学和认知科学的研究中得到了广泛认可。

学习能力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还对个人的职业发展、生活质量以及适应社会变化的能力具有深远的影响。

影响学习能力的因素众多,主要可以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

在认识这些因素的基础上,可以制定相应的策略来改进学习能力。

内部因素是指个体自身的特质和技能,包括认知能力、情绪状态、元认知能力、动机水平等。

认知能力是学习的核心要素之一,它通常与个体的智力水平密切相关,影响着人们的信息处理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研究表明,人的注意力、记忆力、推理能力等认知要素都对学习具有直接影响。

因此,提高认知能力是提升学习能力的基础。

情绪状态对学习能力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积极的情绪如兴奋、快乐可以增强学习动机和专注力,而消极情绪如焦虑、抑郁则往往会降低学习成效。

个体在学习过程中所经历的情绪体验会影响信息的处理、记忆的形成以及对知识的应用。

因此,情绪调节能力的提升是改善学习能力的重要方面。

元认知能力是指个体对自己认知过程的意识和调控,包括自我监控、自我评估和自我调节能力。

有效的元认知能力能够帮助个体在学习中识别自己的优缺点,进而调整学习策略和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研究显示,拥有较强的元认知能力的学生往往表现出更好的学习成绩和学习适应性。

动机水平在学习过程中扮演着动能的角色。

个体的内在动机(出于自身兴趣或求知欲望)和外在动机(如奖励、奖学金等)都会影响学习的自主性和持久性。

内在动机更有助于产生深度学习,而外在动机则可能导致学习的功利化。

因此,激发和维持学习动机尤其是内在动机,对于提升学习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外部因素则包括学习环境、教师指导、家庭支持以及社会文化等。

学习环境的设计能直接影响学习效果,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能够促使学生高效学习。

空间的合理布局、环境的舒适度以及课堂氛围等都会成为影响学习能力的关键要素。

同时,科技的应用也为学习环境的改进提供了新的可能,例如在线学习平台的普及使得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获取知识。

浅析双因素理论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双因素理论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双因素理论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1. 引言1.1 双因素理论概述双因素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弗雷德里克·赫兹伯格和乔治·哈里斯于1959年提出的,是心理学中一种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的理论。

该理论认为,一个人的学习行为和绩效不仅受到外部奖励(如奖励或惩罚)的影响,还受到内在因素(如兴趣、动机、态度)的影响。

换句话说,一个人的学习绩效受到内因素和外因素的共同作用。

根据双因素理论,教学过程中既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因素(比如学习目标设定、学习方法、认知策略等),也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因素(比如兴趣、动机、态度等)。

只有综合考虑这两个因素,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绩效。

在小学教学中,双因素理论的应用尤为重要。

因为小学生正处于认知和情感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的学习动机和态度对学习成绩有着重要影响。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和情感特点,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2. 正文2.1 双因素理论在小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双因素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赫兹伯格提出的一种关于人类动机的理论,认为满足基本需求和发展潜能是激发个体内部动力的两个关键因素。

在小学教学中,双因素理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教师需要满足学生的基本需求,如食物、安全、社交等,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教师还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人发展潜能,创造出能够激发学生求知欲、探索欲的学习环境。

只有同时关注这两个方面,才能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双因素理论在小学教学中的重要性还体现在教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上。

教师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创造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等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教师还可以通过奖励制度、成就感强化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更加努力地学习和探索。

双因素理论在小学教学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只有教师注重满足学生的基本需求和激发他们的发展潜能,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目标,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小学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第8章】 小学儿童的学习策略

小学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第8章】 小学儿童的学习策略

2. 动机类型 具有内因性动机的学生在学习时积极主动,通常能尽力去独立完成学习任务,试图接 受新任务和尝试新方法,并且倾向于选择和使用水平较高的起组织作用的策略。 而具有外因性动机的学生一般要在老师的要求和督促下才进行学习,教师提倡使用什 么方法 , 就倾向于采取什么方法 , 缺乏独立性和钻研精神 , 常常不能将所学的学习策略 进行迁移。
3.精细加工策略
精细加工策略是一种在意义 理解基础上对信息进行更高 水平、更精细加工的策略。 实际上,凡是把新知识与已 有知识有效地联系起来,赋 予信息以新的含义的过程就 属于精细加工。
二、元认知策略
元认知就是认知主体对自身心理状态、能力、任务目标、认知策略等方面的认识;同 时,元认知又负责认知主体对自身各种认知活动的计划、监控和调节。
(二)信息编码策略
1.复述策略
复述策略是指为了在记忆中 保持所学信息而对信息进行 重复识记的策略。把有关的 内容结合在一起加以复述的 学习策略有助于提高记忆的 效果。
2.组织策略
组织策略是将精细加工提炼出 来的知识点加以组织,形成知 识结构的信息加工策略。温斯 坦和梅耶提出了两种有效的组 织策略:列提纲和画地图。组 块化策略也是一种有效的组织 策略。
首先,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完成学习任务时所主动使用的。 其次,学习策略是有效学习所需要的。 再次,学习策略是针对学习过程的。 最后,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定的学习方案。
二、学习策略的分类
(一)根据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型
根据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型,学习策略可分为: ① 选择性注意策略,如自我提问、做读书笔记和听课笔记等。 ② 工作记忆编码策略,如复述、摘录、将输入的信息组块化等。 ③ 新旧知识联系策略,如比较新旧知识的异同,把新知识纳人已有的知识结构等。 ④ 新知识内在联系策略,如分析学习材料的内在逻辑结构、归类整理学习材料使之 系统化,或编写纲要等。 ⑤ 新知识长时记忆策略,如记忆术、双重编码和重复练习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学习策略掌握和运用的因素有哪些
龙山县第五小学彭大卫
学习策略的掌握和运用既受学习者的内部因素影响,也受学习者的外部因素影响。

(一)内部因素
(1)学习动机
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学习动机影响着学习策略的掌握和运用,学生的成就目标、动机归因、自我效能感不同,其学习策略的掌握和运用情况往往不同。

(2)学习者的认知发展水平
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是其掌握和运用学习策略的前提。

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而言,较低的概念发展水平、元认知发展水平都是制约其学习策略掌握和运用的重要因素。

教师要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帮助学生发展和运用适合于他们特点的有益的学习策略。

(3)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
丰富的知识经验为学习策略的形成提供了基础,同时又促进着学习策略的掌握和运用。

(二)外部因素
(1)学习策略训练是直接影响学生掌握和运用学习策略的主要外部因素。

从已有的研究来看。

策略的训练方式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对学习策略进行直接的专门训练,单独开设学习策略训练课,教授一般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技巧;第二种是对特定学科内的学习策略进行训练,即根据具体的学科内$2教授适合特定领域的方法与思维技巧。

(2)教师日常的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中,教$2教授知识技能的方式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策略的掌握水平和应用意识。

另外,教师本人在学习和问题解决中体现出来的策略运用风格,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模仿对象。

(3)学习氛围。

研究表明,强调掌握、自主与合作的学习气氛有助于促进学生使用发展和运用深加工策略和适宜的求助策略。

而在一种强调竞争、超越他人,服从教师指令的学习环境中,学生更多地运用表层加工策略,并倾向于回避求助。

(三)学习策略教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基于学习策略学习的特点,托马斯和罗瓦提出了一套有效的学习原则:
(1)特定性。

学习策略一定要适于学习目标和学生的类型。

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年龄、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以及学生的学习动机类型,帮助学生选择学习策略或改善其对学习不利的学习策略。

同时,还要考虑学习策略的层次,必须给学生大量的各种各样的策略。

对小学生而言,非常重要的一点是选择适合于他们的认知和元认知发展水平的学习策略。

(2)生成性。

是指在学习过程中要利用学习策略对学习的材料进行重新加工,产生某种新的东西。

这就是要求学习者进行高度的心理加工。

对小学生来说,“提问”、“向同伴讲授课的内容”都是有效的生成策略。

(3)有效的监控。

对策略执行结果的监控强调学生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结果和学习过程二者之间的关系上,监控自己使用每种学习策略所导致的学习结果,以便确定所选策略的有效性。

经过这样的监控实践,学生就能够灵活把握何时、何地与如何使用何种策略。

(4)个人效能感。

是指学生在执行某一任务时对自己胜任能力的判断,它是影响学习策略选择的一个重要的动机因素。

那些能有效使用策略的人相信只要自己使用某一策略就会对自己的成绩产生影响。

教师一定要给学生一些机会使他们感觉到策略的效力。

(四)如何确定学习策略的教学目标?
学习策略包括不同的要素,不同的层次。

这些不同要素和层次的学习策略所具有的知识、技能、作用、效果和可教程度又不尽相同。

因此笼统地确定学习策略教学的具体内容是比较困难的,只能谈一些基本的原则。

确定学习策略的教学内容,至少应考虑以下三个具体目标:
(1)教给学生大量可供提取或选用的学习方法和技能。

(2)训练学生知道如何确定学习目标,知道需要学什么。

(3)帮助学生储存有关学习及学习方法或策略的信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