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版)2020版高考语文考前冲刺必考题型六周循环练辑30语用小综合1补写句子1压缩1文化常识1(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用小综合1+补写句子1+压缩1+文化常识1
一、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
去年底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被调查的未成年人互联网总体普及率高达98.1%。

与之相伴的是,青少年在网络上迷而不悟现象十分________。

客观来说,青少年沉迷网络有着复杂的原因。

好奇心强、自制力弱、渴望得到认同等心理特点是一方面,规范管理、合理引导、预防治疗等措施不够也是重要原因。

其中,一些企业诱导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做法________。

这些诱导成瘾的企业行为,需要得到有效的治理。

为了解决未成年人沉迷于网络的问题,近年来,国家多次________相关规定。

( )。

但就目前来看,面对屡见不鲜的诱导青少年网络成瘾的行为、不断发展的互联网产品形态,监管的提升仍然有较大空间。

当然,解决网络青少年成瘾这个难题,想靠管理部门的努力远远不够。

对于企业来说,追求利益________,但唯利是图无法成为令人尊重的企业,漠视责任终究会受到法律严惩。

当务之急是要把防沉迷措施建立起来,把社会责任落实到位。

另一方面,预防青少年沉迷网络,家庭和学校的教育引导不能缺席。

强制命令、一味禁止容易激发逆反心理,关键是帮助孩子做到健康上网、正确用网。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严厉难辞其咎出笼无可厚非
B.严峻咎由自取出台不容置喙
C.严厉咎由自取出笼不容置喙
D.严峻难辞其咎出台无可厚非
解析严峻:形势情况不容乐观,多指事态情执。

严厉:多指态度或方式,指对人要求严格,严肃而厉害不宽容。

语境是说“现象”,选“严峻”。

难辞其咎:难以推脱其过失。

咎由自取:所遭受的责备,惩处或祸害都是自己造成的。

语境是指出企业诱导行为的害处,而不是说青少年网民的责任,选“难辞其咎”。

出台:政策措施办法计划等公布或予以实施。

出笼:比喻坏的作品发表或劣质商品上市等,多含贬义。

“出台”符合语境。

无可厚非:不能过分责备。

指说话做事虽有缺点,但还有可取之处,应予谅解。

不容置喙:不允许别人插嘴。

语境是企业追求利益是正常的,选“无可厚非”。

答案D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重拳整治网络空间秩序,规范青少年使用网络习惯,体现了管理部门的决心
B.规范青少年使用网络习惯,重拳整治网络空间秩序,体现了管理部门的决心
C.管理部门的决心是规范青少年使用网络习惯,重拳整治网络空间秩序
D.管理部门决心规范青少年使用网络习惯,重拳整治网络空间秩序
解析“规范青少年使用网络习惯”不是管理部门的首要职能。

答案A
3.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虽然,解决网络青少年成瘾这个难题,想靠管理部门的努力远远不够。

B.当然,解决青少年网络成瘾这个难题,单靠管理部门的努力远远不够。

C.当然,想靠管理部门的努力解决青少年网络成瘾这个难题还是远远不够的。

D.虽然,单靠管理部门的努力解决网络青少年成瘾这个难题还是远远不够的。

解析语序不当,“网络”放在“青少年”之后;“想靠”错,“单靠”正确,解决问题不是单一力量能完成的。

答案B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0个字。

(6分)
常常,我们的情感全部凝聚在夺眶而出的泪水之中。

“梨花一枝春带雨”,马嵬坡前一行清泪生生摄人魂魄,__①__,善睐明眸,若有雾气朦胧,便是幽潭一碧的美丽和诱惑,风流无限。

而男人习惯于把眼泪藏在心底,让它在血液里流动,正所谓__②__。

其实,男人也不必这么矜持。

敢笑敢哭,是真性情,__③__,无论男人还是女人。

答案①女子天生似与眼泪有缘②男儿有泪不轻弹③情真意真泪水也真
5.下面是一段新闻,请概括其陈述的现象,并对这种现象作简要的评论。

(5分)
把“American”翻译成“美利坚”,包含了译者的文化认同,意思是说这个国家是美的,而且船坚炮利。

其实,真正按照发音翻译的话,这个词应该翻译成“额卖利加”。

同样,“Great Britain”按照音义结合的翻译方法,翻译成“大布里顿”就可以了,但我们将其翻译为“大不列颠”。

这种译法的初衷恐怕就是让人知道,这个国家真是太伟大了,永远不能颠覆。

至于把“Christmas”翻译成“圣诞节”,问题也很大。

“Christmas”没有“圣”(saint)的意思,为什么要翻成“圣诞节”?如果是基督徒,把这个词翻译成“圣”勉强说得过去。

但对
普通中国人来说,是没有什么理由的。

①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评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中国人在翻译外国词语的时候,译出的汉语总是带有赞美的色彩。

②这种现象反映了某些人对西方文化的仰视,骨子里是对我国文化的不自信。

希望再翻译外文的时候,一定要研究其内涵,进行准确翻译。

二、文化常识(3分)
6.下列对文化常识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迁”一是升迁,二是改任同品级官职,三是降职;“徙”指一般的调动官职;“代”为“代理”之义,古代表示代理、暂时担任官职的词有“署”“权”等。

B.三公,周代已有此词。

据杜佑的《通典》记载:“夏、商以前,云天子无爵,三公无官。

”周以太师、太傅、太保曰三公,秦以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为三公。

C.“崩”“薨”“卒”“不禄”“死”表示“人死”的意思,不同的阶层人的死须依据其不同的身份地位严加区别,“薨”在古代称大夫或相当于大夫及其以上的高级官员的死。

D.“赠”指为已死的官员加封,“谥”指古代皇帝、贵族、大臣、杰出官员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所加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解析古代称诸侯或大官的死叫“薨”。

答案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