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邮电大学北京学院暑期学校课程简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邮电大学北京学院暑期学校课程简介
一、通信工程方向课程(2门)
课程一:通信原理
1.课程简介:通信原理是信息通信相关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基础课,本课介绍信息在物理层传输的一般原理,介绍电信号传输信息的基本原理和相关方法。
本课主要包括通信信号分析、数字基带传输、数字调制以及模拟信号数字化等内容。
本课着重于介绍通信的基本理论和工程知识、介绍通信中的关键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本课学习,能够建立通信系统的概念、培养通信中的工程思维能力,为后续学习信息传输相关的专业课程,从事通信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工程技术工作奠定基础。
2.学时安排:40学时
3.考核方式:课堂测验+结课考试
4.授课教材:《通信原理》(北邮出版社)
5.线上资源:MOOC(杨鸿文、桑林)
课程二:信息与通信工程综合实验
1.课程简介:信息与通信工程综合实验以智能硬件平台为基础,以案例方式提供学生学习搭建以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下一代移动通信网络等新工科主题的信息与通信端到端系统。
在此基础上,学生自主设计创新的实验内容,并完成实验设计,提交实验报告。
课程注重科研素质训练、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工具和方法。
2.学时安排:48学时
3.考核方式:提交实验报告并进行报告答辩
4.授课教材:《Arduino程序设计基础(第2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5.线上资源:https:///
/thread-5681-1-1.html
(注:40学时的学习和实验在暑期进行,8学时实验报告提交和报告答辩可安排在下学期的某天进行)
二、人工智能方向课程(1门)
课程: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
1.课程简介:本课程分四个部分:首先介绍人工智能基本概念、技术发展概述,使学生获得对人工智能整体概貌的了解;之后介绍一系列经典的机器学习理论和方法,使学生掌握包括线性回归、逻辑斯特回归、Bayes推断等在内的统计机器学习技术;第三部分介绍现代深度学习基础,使学生掌握包括多层前向网络、卷积神经网络等在内的一系列深层神经网络模型;第四部分是实践部分,学生将所学的机器学习技术用于求解实际信息处理问题。
2.学时:理论教学32学时,实验2周。
3.考核方式:理论课程书面考试;实验提交实验报告,包括实验设计方案、源代码、实验结果及讨论等。
三、大数据思维与管理方向课程(6门)
课程一:信息通信业(ICT)发展趋势
1.课程简介:该课程主要介绍信息通信业的发展趋势,内容包括:(1)大数据与ICT信息化政策:ICT信息化政策解读;大数据与大数据时代;(2)ICT技术发展状况:宽带发展与宽带战略;5G演进与5G标准;(3)移动互联网发展新趋势:网络融合与移动互联网市场发展;5G场景化与移动互联网新趋势;(4)ICT 发展与应用新趋势:大数据与ICT发展云化;大数据、物联网、电子商务未来展望。
2.学时:16学时
3.考核方式:案例分析或小论文
课程二:大数据营销
1.课程简介:该课程是基于数据分析的营销,本课程以大数据思维为主导,研究消费行为,预测消费者行为模式,确立大数据营销战略策略。
课程内容包括:(1)大数据及其可视化,大数据搜集,大数据潜在价值识别;(2)大数据营销产业链及营销模式,大数据营销基础与流程;(3)大数据营销策略:大数据客户行为分析与定位;大数据产品、定价与渠道策略;大数据广告优化;移动数据营销;(4)大数据营销案例研究:网易云音乐;抖音;沃尔玛等线上线下大数据营
销分析。
2.学时:16学时
3.考核方式:案例分析或小论文
课程三:互联网企业价值创造
1.课程简介:该课程在于通过教师课程讲授、学生案例研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大数据时代互联网企业价值创造以及投融资的基本理论、重要路径和成功实践,旨在让学生了解由于新技术、新模式、新制度、新文化对企业价值创造带来的冲击。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既能够掌握大数据时代前沿理论,又能够掌握创新实践,能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对于专业的认识、兴趣和能力,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要求学生掌握大数据时代互联网企业价值创造以及投融资的基本理论、重要路径和成功实践;要求学生认识典型的轻资产运营企业的商业模式及特点;要求学生运用案例研究法,了解互联网企业在资本市场投融资的成功实践。
2.学时:16学时
3.考核方式:平时成绩+案例分析+学习心得
课程四:社交网络行为学
1.课程简介:社交网络行为学是研究新兴计算机技术(尤其是互联网)如何影响我们对网络世界和“真实”世界的思考、感受以及行为方式的一门学科。
在本课程中,我们将探讨有关这一新兴行为学领域的相关话题,重点是理解社交网络行为学的基本概念,以及这些知识对我们所在的数字时代所产生的影响。
具体包括网络空间和网络行为学的诞生、社交网络行为学的结构体系、网络自我身份、网络人际关系、网络文本交流、网络图像交流、虚拟化身、网络群组与社区、网络成瘾、网络欺凌、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方面内容。
2.学时:16学时
3.考核方式:课程论文
课程五:基于大数据的企业舆情分析
1.课程简介:该课程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全面掌握大数据时代企业舆情分析的理论基础、主要内容和前沿方法;了解当前国内外企业舆情分析的最新趋势和演
变规律;认识舆情分析在企业价值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运用大数据分析方法,学习和掌握舆情研判、预警、引导和应对的业务技能;通过舆情案例分析学习,具备危机意识,提高舆情危机处理素养。
重点培养学生的企业舆情分析能力、案例分析能力、危机处理能力和决策咨询能力,成为舆情分析领域应用型人才。
2.学时:16学时
3.考核方式:平时成绩+学习心得
课程六:系列讲座:科学思维、人文素养与写作沟通(共1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