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方案2017版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 第五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章末综合检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学生用书单独成册]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9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45分)
1.(2015·高考上海卷)中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已确定第116号元素Lv 的名称为。
关于293116Lv 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原子序数116
B .中子数177
C .核外电子数116
D .相对原子质量293
解析:选D 。
因为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所以原子序数为116,A 正确;核外电子数为116,C 正确;由于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所以中子数为177,B 正确;293为其质量数,D 错误。
2.固体X 的化学式为NH 5,它的所有原子的最外层都符合相应稀有气体原子的电子层结构,
电子式为[H ·
·N ··
H ··H]+[··H]-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NH 5属于离子化合物 B .NH 5属于共价化合物
C .NH 5只含有离子键
D .NH 5只含有共价键
解析:选A 。
因为X 中存在阴、阳离子,所以为离子化合物,A 对、B 错;X 中H -与NH +4之间
存在离子键,NH +4内部存在共价键,C 、D 错。
3.据ETH 天文研究所的报告,组成太阳的气体中存在20Ne 和22Ne ,下列关于20Ne 和22Ne 的
说法正确的是( )
A .20Ne 和22Ne 互为同位素
B .20Ne 和22Ne 互为同分异构体
C .20Ne 和22Ne 的化学性质不同
D .20Ne 和22Ne 的中子数相同
解析:选A 。
同位素是指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为同位素的原子质量数和中子数不同,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几乎相同,则A 项正确。
4.下列各项中表达正确的是( )
A .F -的结构示意图:
B .CO 2的电子式:··O ··
····C ··O ····
·
· C .NaCl 的电子式:Na ··C l ··
···
·
D .N 2的结构式:··NN ··
解析:选A 。
B 项中CO 2的电子式为O
········C ····O ····,C 项中NaCl 的电子式为Na +[··C l ······]-,D
项中N 2的结构式为NN ,A 项正确。
5.(2016·大同一中质检)如图X 、Y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原子半径大小:Y>C>X>A
B .A 、B 的氢化物的稳定性:A>B
C .Y 、C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Y<C
D .B 、C 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强弱:B>C
解析:选D 。
同一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一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则原子半径大小:Y>C>X>A ,A 正确。
同一主族元素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由上到下逐渐减弱,则A 、B 的氢化物的稳定性:A>B ,B 正确。
同一周期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从左到右逐渐增强,则Y 、C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Y<C ,C 正确。
同一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其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逐渐减弱,所以B 、C 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强弱:C>B ,D 错误。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同周期的ⅡA族与Ⅲ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一定相差1
B.第三周期非金属元素含氧酸的酸性从左到右依次增强
C.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气态氢化物越不稳定
D.硅位于元素周期表中金属和非金属的交界处,其单质可作半导体材料
解析:选D。
第四、五周期由于增加副族元素和Ⅷ族元素,ⅡA 族与Ⅲ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相差11,第六、七周期由于存在镧系和锕系元素,ⅡA族与Ⅲ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相差25,A错;第三周期非金属元素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从左到右依次增强,B错;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气态氢化物越稳定,C错。
7
A.X、Y元素的金属性:X<Y
B.Z的最高价含氧酸分子式为H3ZO4
C.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溶于氢氧化钠溶液
D.Z的氢化物比W的氢化物稳定
解析:选C。
W只有-2价,应该是O,Z的最高价是+5价且半径略比W大,可推出是N;X 为Mg、Y为Al。
Mg的金属性比Al强,选项A不正确。
N的最高价含氧酸分子式为HNO3,选项B不正确。
Al(OH)3有两性能溶于氢氧化钠溶液,选项C正确。
H2O比NH3稳定,选项D不正确。
8.(2016·浙江五校二次联考)四种短周期元素W、X、Y、Z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9,W和X元素原子核的质子数之比为1∶2,X和Y的电子数之差为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大小:Z>Y>X>W
B.由W元素形成的单质一定是原子晶体,其熔沸点很高
C.W、Y、Z三种元素形成的气态氢化物中最稳定的是Z的气态氢化物
D.Y、Z所形成的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为Y<Z
解析:选C。
W和X元素原子核内质子数之比为1∶2,X和Y的电子数之差为4,则X是Mg 元素,W是C元素,Y是S元素,四种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9,Z是Cl元素,据此回答。
原子半径大小:X>Y>Z>W,A项错误;W是碳,有多种同素异形体,如足球烯属于分子晶体,其熔沸点较低,B项错误;W、Y、Z三种元素形成的气态氢化物分别是CH4、H2S、HCl,最稳定的是Z的气态氢化物HCl,C项正确;Y、Z所形成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为Y<Z,D项错误。
9.(2016·文登模拟)A、B、C、D、E是五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A的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的代数和等于0,B、E是同一主族元素,C元素的原子半径大于所在同周期中其他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D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其电子层数,E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0.75倍,则下列说法正确是( )
A.B、C、D形成的简单离子,半径最小的是B
B.E形成的简单氢化物稳定性比B的强
C.A、C、D形成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两两间可相互反应
D.A、B形成的化合物与B、E形成的化合物化学键类型相同
解析:选D。
根据题意知A、B、C、D、E是五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E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0.75倍,则E为硫元素;B、E是同一主族元素,则B为氧元素;A的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的代数和等于0,则A为碳元素;C元素的原子半径大于所在周期中其他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则C为钠元素;D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其电子层数,则D为铝元素。
A.B、C、D形成的简单离子O2-、Na+、Al3+电子层结构相同,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故半径最小的是D(Al3+),错误;B.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H2S的稳定性比H2O弱,错误;C.A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H2CO3与D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Al(OH)3不反应,错误;D.A、B形成
的化合物CO 和CO 2中的化学键为共价键,B 、E 形成的化合物SO 2和SO 3中的化学键也为共价键,化学键类型相同,正确。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共55分)
10.(13分)短周期元素Q 、R 、T 、W 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其中T 所处的周期序数与主族序数相等。
(1)T 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工业上常用于冶炼T 单质的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W 同主族的某元素,其氢化物分子中含有18个电子,该分子中的共价键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元素的非金属性:Q____W(填“强于”或“弱于”),结合方程式简述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是R 的氧化物,通常状况下呈红棕色,现有一试管,欲使元素R 全部转化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实验步骤:将盛有甲的试管倒扣在水槽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依据短周期元素Q 、R 、T 、W 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T 的结构特点知,T 为Al ,Q 为C ,R 为N ,W 为S 。
(1)T 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工业上常用电解法冶炼铝,
化学方程式为2Al 2O 3(熔融)=====电解冰晶石4Al +3O 2↑。
(2)由题意可知该氢化物为H 2O 2,H 2O 2分子中
含有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
(3)碳酸根水解,硫酸根不水解,说明酸性H 2SO 4强于H 2CO 3,故碳元素的非金属性弱于硫元素。
(4)氮的氧化物中呈红棕色的是NO 2,由4NO 2+O 2+2H 2O===4HNO 3知,若使NO 2完全转化为HNO 3,需向试管中缓缓通入足量氧气。
答案:(1) 2Al 2O 3(熔融)=====电解冰晶石4Al +3O 2↑
(2)极性键和非极性键
(3)弱于 CO 2-3+H 2O HCO -3+OH -,碳酸根水解,而硫酸根不发生水解
(4)向试管中缓缓通入足量氧气
11.(14分)(创新题)A 、B 、C 、D 、E 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五种短周期元素。
A 原子的电子层数与它的核外电子总数相同,A 与C 、B 与D 分别为同主族,B 和C 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与E 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A 与E 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AE ,其分子中含18个电子。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 元素单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D 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__。
(2)由A 、B 、C 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这种化合物中所含的化学键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 2B 的沸点高于A 2D ,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B 、C 、E 三种元素形成一种盐,此盐中三种原子个数比为1∶1∶1,在25 ℃时,将该盐溶于水,测得溶液pH>7,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将该盐溶液在空气中露置一段时间后(充分光照,不考虑水分的挥发),溶液的pH 近似为7,则该过程的总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由AE 分子中含18个电子,可知A 为H ,E 为Cl 。
A 、C 同主族,则C 为Na ;B 和C
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与E 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则B 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B 为O ,B 、D 同主族,则D 为S 。
(3)H 2O 中因含有氢键,其沸点高于H 2S 。
(4)B 、C 、E 按原子个数比1∶1∶1构成的盐是NaClO ,因为ClO -+H 2O HClO +OH -,故
其溶液pH>7。
答案:(1)H 2 (2)Na +[··O ··
···
·H]-
离子键、极性共价键 (3)H 2O 中含有氢键 (4)ClO -+H 2O HClO +OH - 2NaClO=====光照2NaCl +O 2↑
12.(14分)A 、B 、D 、E 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
A 、B 组成的气体甲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A 、D 处于同一主族,E 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其电子层数。
(1)B 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__;四种元素的简单离子,半径最大的是________(填离子符号);单质D 露置于空气中最终产物是________。
(2)B 的一种氧化物BO 2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和B 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在水中反应生成乙。
在0.1 mol·L -1乙溶液中,所含离
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5 ℃时,E 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K sp =1.0×10-34,使含0.1 mol·L -1E 离子的溶液
开始产生沉淀的pH 为________。
解析:A 、B 、D 、E 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
A 、B 组成的气体甲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甲是氨气,则A 是氢元素,B 是氮元素;A 、D 处于同一主族,D 是钠元素;E 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其电子层数,E 是第三周期元素,所以E 是铝元素。
(1)氮元素在元素
周期表中位于第二周期ⅤA 族;四种元素的简单离子中半径最大的是N 3-;钠是活泼金属,
极易与水、氧气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变为碳酸钠,所以金属钠露置于空气中最终产物是Na 2CO 3。
(2)NO 2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NO 2+H 2O===2HNO 3+NO 。
(3)甲和B 的最
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反应生成乙,则乙应该是硝酸铵。
NH +4水解使溶液显酸性,因此在0.1
mol·L -1乙溶液中,所含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 (NO -3)>c (NH +4)>c (H +)>c (OH -)。
(4)25 ℃时,根据氢氧化铝的溶度积常数表达式K sp =c (Al 3+)·c 3(OH -)可知,要使含0.1
mol·L -1铝离子的溶液开始产生沉淀,则溶液中c (OH -
)最小值为3 1.0×10-34
0.1
mol·L -1=1×10-11 mol·L -1,则氢离子浓度是1×10-3 mol·L -1,所以pH =3。
答案:(1)第二周期ⅤA 族 N 3- Na 2CO 3
(2)3NO 2+H 2O===2HNO 3+NO
(3)c (NO -3)>c (NH +4)>c (H +)>c (OH -)
(4)3
13.(14分)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参照元素①~⑧在表中的位置,用化学用语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元素⑦中质子数和中子数相等的同位素符号是________。
(3)④⑤⑦的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⑦和⑧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为________>________。
(5)④⑤两种元素的原子按1∶1组成的常见化合物的电子式为________。
Ⅱ.常见物质A 、B 、C 均含有表中①~⑧中的一种或几种元素,可发生以下反应(副产物已略去),试回答: A ――→+X ,一定条件反应①B ――→+X ,一定条件反应②
C (1)若X 是强氧化性单质,则A 不可能是______(填序号)。
a .S
b .N 2
c .Na
d .Mg
e .Al
(2)若X 是一种常见过渡金属单质,向C 的水溶液中滴加AgNO 3溶液,产生不溶于稀HNO 3的白色沉淀,检验此C 溶液中金属离子的化学试剂和现象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A 、B 、C 为含有同一金属元素的无机化合物,X 为强电解质,A 溶液与C 溶液反应生成B ,则B 的化学式为________,写出A 与C 两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Ⅰ.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以判断元素①~⑧分别是H 、C 、N 、O 、Na 、Al 、S 、Cl 。
④⑤⑦的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Na>S>O ;⑦和⑧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分别是H 2SO 4、HClO 4,根据元素周期律可知酸性:HClO 4>H 2SO 4;④⑤两种元素的原子按 1∶1 组成的化合物是过氧化钠(离子化合物)。
Ⅱ.(1)若X 是强氧化性单质,则可推测其是氧气,故A 、B 、C 间发生的是连续氧化反应,Mg 和Al 不能被连续氧化;(2)若X 是一种常见过渡金属单质,则根据生成的氯化银沉淀可以判断该单质是铁,A 是氯气,B 是氯化铁,C 是氯化亚铁,可以用KSCN 溶液和氯水检验亚铁离子的存在(合理即可);(3)根据A 溶液与C 溶液反应生成B ,可以推测B 是氢氧化铝,则A 是氯化铝,X 是氢氧化钠,C 是偏铝酸钠。
答案:Ⅰ.(1) (2)3216S(或32S) (3)Na>S>O
(4)HClO 4 H 2SO 4 (5)Na +[··O ······O ··
(2)
Na +
Ⅱ.(1)de (2)KSCN 溶液和氯水;先滴加KSCN 溶液不显红色,再加入氯水显红色(或NaOH 溶液;滴加NaOH 溶液先产生白色沉淀,然后沉淀变成灰绿色,最后显红褐色)(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3)Al(OH)3 Al 3++3AlO -2+6H 2O===4Al(O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