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君子汤联合桂枝茯苓丸加减治疗子宫肌瘤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年 第19卷 第104期275
投稿邮箱:zuixinyixue@
·中西医结合·
四君子汤联合桂枝茯苓丸加减治疗子宫肌瘤
侯崧
(广元市中心医院 药学部,四川 广元 628000)
0 引言
近年来,众多妇科类疾病在我国的发病率有了显著升高,子宫肌瘤就是常见的一种[1]。

子宫肌瘤是临床上常见的妇科类疾病,主要是由于患者正常肌层的细胞突变、性激素及局部生长因子间的相互作用所导致的[2]。

子宫肌瘤是一种良性肿瘤,可以通过服用药物来对其进行治疗,四君子加减汤和桂枝茯苓丸均是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子宫肌瘤的药物,但其联合使用的效果仍需通过临床研究进行探讨。

本次研究选取80例患者,研究四君子汤和桂枝茯苓丸加减联合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病例选取时间从2017年6月开始至2018年6月结束,参选患者经过我院调查研究均为子宫肌瘤患者,并且患者均在我院接受治疗,参选患者共计80例,将参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相关资料如下:对照组:患者中年龄为25-57岁,平均(41.43±1.09)岁。

观察组:年龄为26-56岁,平均(40.66±1.32)岁,资料经间对比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差异。

子宫肌瘤类型分为:黏膜下肌瘤33例,浆膜下肌瘤27例,宫颈肌瘤15例,肌壁间肌瘤3例,阔韧带肌瘤2例。

1.1.1 入选标准:①所有参选患者经我院诊断均为子宫肌瘤患者,并且在我院接受治疗;②所有患者对本次研究表示知晓并认同。

1.1.2 排除标准:①合并有其他重大、脑、肾、心、恶性肿瘤等疾病;②存在药物过敏史;③对本次治疗不积极配合[3]。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口服米非司酮片(广州朗圣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13480),25 mg/次,1次/d ,连续治疗3个月。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利用四君子汤和桂枝茯苓丸加减进行联合治疗,口服桂枝茯苓丸(成都九芝堂金鼎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27562),9丸/次,1次/d ;四君子汤基础药方为:选取甘草6 g ,白术、人参、茯苓各9 g ;对于出现腹痛症状的患者,加服延胡索15 g ;对于出现瘀血症状的患者,加服莪术、夏枯草、三棱各30 g ;对于出现经血量多症状的患者,加服茜草炭25 g 和三七15 g ;对于出现血虚症状的患者,加服阿胶、当归各15 g ;对于出现肝郁症状的患者,加服柴胡和香附各15 g ;上述药方以400 mL 水煎为一剂,1剂/d ,分早晚两次服用。

连续治疗3个月。

1.3 观察指标。

将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
反应情况进行综合对比。

综合疗效分为四个等级,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确定为痊愈、显效、有效、无效,并根据此原则对疗效进行判定。

不良反应包括头痛、眩晕、乏力、恶心呕吐四个症状[5]。

1.4 统计学处理。

将临床效果、不良反应等资料采用(n ,%)表示,行χ2检验;两组患者的相关数据均采用SPSS 19.0软件包进行处理,处理结果显示P<0.05时,代表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综合疗效对比。

对照组治疗的综合疗效为67.5%(27例),其中痊愈12例(30%),显效9例(22.5%),有效6例(15%),无效13例(32.5%);观察组患者的综合疗效为95%(38例),其中痊愈18例(45%),显效12例(30%),有效8例(20%),无效2例(5%),组间综合疗效经统计学处理,结果为χ2=9.9282,P =0.002。

2.2 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为22.5%(9例),其中头痛3例(7.5%),眩晕1例(2.5%),乏力2例(5%),恶心呕吐3例(7.5%);观察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5%(2例),其中头痛1例(2.5%),眩晕0例,乏力0例,恶心呕吐1例(2.5%)。

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经统计学处理,结果为χ2=5.1647,P =0.023。

3 讨论
子宫肌瘤是女性子宫平滑肌因细胞异常增生引发纤维性肌瘤导致,属于女性常见生殖器良性肿瘤[4]。

发病率逐年增加且有低龄化趋势,该病可能与遗传,生活方式,饮食方式,压力大,心理因素等有关。

患病者临床症状不明显,漏诊率较高[5-9]。

子宫肌瘤虽然是良性肿瘤疾病,但是对女性身体损害比较大,严重的甚至会导致不孕,严重影响女性的家庭和谐,需要引起高度重视[10-11]。

相关专家认为,通过服用药物对其进行治疗能够减少手术的痛苦,四君子加减汤和桂枝茯苓丸均是常用药物,联合使用的效果仍需通过临床研究进行探讨[12-18 ]。

本次研究选取80例子宫肌瘤女性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个组别,实施不同的治疗方法,将治疗效果进行对比,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后再进行组间统计学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对于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治疗来说,在常规基础上施以四君子汤和桂枝茯苓丸加减联合治疗的方式有着较好的临床疗效,不仅可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而且可以明显降低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

参考文献
摘要:目的 研究四君子汤和桂枝茯苓丸加减联合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

方法 将于2017年6月至2018年6
月在我院接受子宫肌瘤治疗的80例患者纳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施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利用四君子汤和桂枝茯苓丸加减进行联合治疗,将两组患者的临床综合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纳为观察指标。

结果 对照组治疗的综合疗效为67.5%,显著低于观察组患者的95%(P <0.05);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为22.5%,显著高于观察组患者的5%(P <0.05)。

结论 对于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治疗来说,在常规基础上施以四君子汤和桂枝茯苓丸加减联合治疗的方式有着较好的临床疗效,不仅可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而且可以明显降低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

关键词:四君子汤;桂枝茯苓丸;加减治疗;子宫肌瘤
中图分类号:R737.33 文献标识码:B DOI :10.19613/ki.1671-3141.2019.104.173
本文引用格式:侯崧.四君子汤联合桂枝茯苓丸加减治疗子宫肌瘤[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04):275-276.
World Latest Medic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9 Vo1.19 No.104
276投稿邮箱:zuixinyixue@
[1] 李昌祝,罗兰,冯玲洁,等.四君子汤联合桂枝茯苓丸加减治疗子宫肌瘤[J].中医学报,2019,34(03):642-646.
[2] 梁海蓉.四君子汤联合桂枝茯苓丸治疗子宫肌瘤的可行性研究[J].
中国处方药,2018,16(02):101-102.
[3] 邱海霞.四君子汤联合桂枝茯苓丸对子宫肌瘤患者应用效果分析
[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20(02):180-182.
[4] 梁旭.四君子汤合桂枝茯苓丸加减治疗子宫肌瘤临床研究[J].亚
太传统医药,2016,12(06):145-146.
[5] 杨艳玲.四君子汤合桂枝茯苓丸加减治疗子宫肌瘤临床效果[J].
中医临床研究,2015,7(34):115-116.
[6] 丁敏.四君子汤合桂枝茯苓丸加减治疗子宫肌瘤临床效果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2015,10(31):201-202.
[7] 顾彦.四君子汤合桂枝茯苓丸加减治疗子宫肌瘤疗效观察[J].中
医临床研究,2016,12(6):115-116.
[8] 邱海霞.四君子汤联合桂枝茯苓丸对子宫肌瘤患者应用效果分析
[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2):58-59.
[9] 张燕燕.子宫肌瘤应用四君子汤合桂枝茯苓丸治疗的有效性评析
[J].心理医生,2017,23(27):98-99.
[10] 严玮.桂枝茯苓丸辨证加减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疗效观
察[J].新中医,2015(6):174-176.
[11] 郑赣红,徐赛英.桂枝茯苓丸加减联合米非司酮治疗血瘀型子宫
肌瘤临床观察[J].药品评价,2017,14(24):61-63.
[12] 陈晓,梁伏龙.四君子汤联合加味桂枝茯苓丸治疗子宫肌瘤临床
疗效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9):368-369.
[13] 季清华.桂枝茯苓丸加减在妇科病中的应用[J].亚太传统医
药,2011,07(5):45.
[14] 苏川英子,马红雨,赵红梅,等.四君子汤联合桂枝茯苓丸对子宫
肌瘤患者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8(11):124.[15] 潘炉群.桂枝茯苓丸加减治疗慢性盆腔炎200例临床分析[J].
海峡药学,2013,25(3):239-240.
[16] 肖文波.桂枝茯苓丸联合电针治疗血瘀型子宫肌瘤的临床观察
[J].湖北中医杂志,2016,38(1):49-50.
[17] 王金平.132例子宫肌瘤患者采用米非司酮联合桂枝茯苓丸治疗
的效果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旬刊,2012(9):17-18.
[18] 马月秀.桂枝茯苓丸联合抗生素治疗慢性盆腔炎120例临床分析
[J].内蒙古中医药,2017,36(9):67.
(上接第31页)
状骨折骨折远端位置低,在小粗隆水平或远端,髂股韧带止于近骨块远端[4-5]。

笔者经过大量的临床研究发现,小粗隆是髂腰肌的止点正位,骨折小粗隆一般呈现游离的情况,故在近骨折端向前旋转移位中需要进行髂腰肌牵拉,故采取髂腰肌牵拉来复位难复性股骨粗隆间骨折。

切开复位髓内固定手术及闭合辅助小切口髓内钉固定手术是难复位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的常用方法。

切开复位髓内固定手术给患者带来的创伤较大,会导致术中麻醉的风险和术后并发症出现的几率增加[6-7]。

且使用此种术法,术中出血量大,会对手术区域周围的软组织造成较大的损伤,可能会增加患者在术中及术后心血管意外疾病的发生概率,非常不利于老年患者的预后[8]。

而采用闭合辅助小切口髓内钉固定手术治疗,具有术中操作简单、给患者带来的创伤小等特点;且手术的时间短,术中的出血量较少,骨折复位确切,对周围软组织的损伤很小,较为有利于患者的预后康复。

对闭合辅助小切口髓内钉固定手术的操作特点进行总结,即为通过远近端撬拨,对骨折的两端进行同时的控制,此时的复位难度较低且准确度高;在这样的操作下,两骨折断端不容易被暴露,对软组织的损伤可以降到最低,在这种情况下,不会影响断端的血运,用2枚克氏针来对复位完毕后的骨折部位进行临时固定,以此来对助手进行有效解放,同时对术者的疲劳进行缓解[9-10],如果患者的骨折端出现了粉碎的情况,则固定不宜使用克氏针,持续维持复位则需要使用骨膜起子和尖锥等工具,在髓内钉和打入头钉定位针插入后进行去除,否则骨折断端会出现再次移位的情况。

总体而言,难复位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在临床上治疗有较大的难度,需要选择优质高效的术式。

且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出血量较大,因此要在手术开始前做好相关准备,制定应急预案,尽量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

由本文的研究结果可知,接受闭合辅助小切口髓内钉固定手术治疗的难复位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手术时间为(50.31±2.38)min 、术中出血量为(178.35±4.89)mL 、住院时间为(7.21±1.57)d 。

而接受切开复位髓内固定手术治疗的患者手术时间为(84.89±4.01)mL 、术中出血量
为(219.46±3.27)mL 、住院时间为(11.39±2.10)d 。

可见前者的三项观察指标均优于后者,差异可见统计学意义
(P <0.05)。

在Harris 关节功能评分中,前者的评分结果为(89.27±3.24)分,后者的评分结果为(62.10±3.28)分,前者的数值结果显著高于后者,可见统计学意义(P <0.05)。

在并发症发生结果中,前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17%,后者的并发症发生结果为25%,前者显著低于后者,差异显著(P <0.05)。

由此三项指标的结果并进行分析,在难复位性股骨粗隆间骨折中,采用骨科牵引床闭合复位,结合小转子体表投影上方的小切口协助复位的股骨近端髓内防旋内固定,可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给予难复位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闭合辅助小切口髓内钉固定手术治疗,具有非常显著的效果,可减少对患者的损伤、促进关节功能的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在临床应用及推广具有很大意义。

参考文献
[1] 陈兵,刘利民,高志华,等.短重建钉治疗老年难复型股骨粗隆间
骨折的临床观察[J].北京医学,2017,39(2):146-149.
[2] 董思根,DONGSi-gen.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锁定板微创接骨
技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6(12):124-125.
[3] 赵鹏,李东亮,杨飞,等.难复位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影像学特点
及手术疗效[J].中国骨伤,2016,29(8):693-696.
[4] 任群洲,李春玉,姜道勤.PFNA 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治疗股骨粗隆
间骨折的临床应用[J].医药前沿,2016,6(30):121-122.
[5] 彭丹,陈振中,曾凡军.两种手术方式治疗外侧壁危险型股骨粗隆
间骨折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J].当代医学,2018,24(6):75-77.[6] 张修华,李杨.闭合复位微创PFNA 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
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8,v.16;No.385(17):137-138.[7] 李青忠,姚志宏,王君,等.闭合手法复位小切口PFNA 治疗老年
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分析[J].浙江创伤外科,2014(4):584-586.[8] 郭伟华,王虎,李保良,等.闭合复位PFNA 方法治疗老年股骨粗
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32):18-20.[9] 夏荣刚.微创复位技术治疗复杂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分析[J].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0,18(8):617-620.
[10] 陈军,席琳,伏鹏,等.加长柄水泥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粗隆间
骨折80例[J].陕西医学杂志,2017,46(5):582-58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