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宣言
20.创造宣言
![20.创造宣言](https://img.taocdn.com/s3/m/89cab5cda26925c52dc5bf23.png)
众人反对,亲信背离。形容十分孤立。
议论文的自我介绍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 论据 论证 论据类型:事实论据 理论论据 论证方法:举例论证 对比论证
引用论证 比喻论证 类比论证 议论类型:立论 驳论 驳论方法:驳论点 驳论据 驳论证
研读1—3段
本文是一篇精彩的驳论文,那么作者是如何 引出议论话题的?
总结:强调没有创造力就如同没有了生命力。 (7)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热情,便是创造之神所爱 住的行宫,就能开出创造之花,结创造之果,繁殖创造之森林。
总结:强调了任何一点的创造力,都会促进成就的取得。
品味语言——比喻
当英雄无用武之地,他除了大无畏之斧,还得有智慧 之剑,金刚之信念与意志,才能开出一条生路。
品味语言
品味文章语言,分析文中的修辞及其作用。
品味语言——排比
(1)“有人说……不能创造”五个排比句。 总结:突出强调缺乏自信的危害性。
(2)但是就在监牢中,产生了《易经》之卦辞,产生了 《正气歌》,产生了苏联的国歌,产生了《尼赫鲁自传》。
总结:强调在单调的恶劣环境中一样可以创造出惊世 之作。 (3)遭遇八十一难之玄奘,毕竟取得佛经;粮水断绝、众 叛亲离之哥伦布,毕竟发现了美洲;冻饿病三重压迫下之莫 扎尔特,毕竟写出了《安魂曲》。
《创造宣言》 陶行知
作者介绍
陶行知(1891-1946),中国伟大的人民教 育家。1891年10月18日生于安徽歙(shè)县。 1914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后赴美留学。推行平 民教育。主要著作有《中国教育改造》《中国 大众教育问题》等。
陶行知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的赤子之忱,为人民教育事业,为中国的民族 解放和民主斗争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他一生著作宏富,论述精当,堪称中国近代教 育史上的“一代巨人”。
《创造宣言》ppt课件
![《创造宣言》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4c052ae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08.png)
课堂总结
学习目标回顾: 1.阅读课文,准确概括作者的观点及其论述过程中批驳的观点。 2.理清作者的论证思路,梳理本文的论证材料,分析本文的论证方法。
1.本文属于驳论文,作者主要对哪几种错误观点进行反驳?作者的观点 又是什么? 2.文章批驳了五种“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运用的事实论据分别是什 么?请用表格的形式进行梳理。 3.作者是按照怎样的思路展开论证的? 4.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选择其中一种简单分析。 5.学习本文后,结合自身实际,说说你从文章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中伤( zhònɡ ) 遁词( dùn ) 鲁钝( dùn )
懦夫( nuò ) 豢养( huàn ) 灌溉( ɡài )
懒惰( duò ) 烟囱( cōnɡ ) 塑像( sù )
画龙点jīng( 睛 ) 自bào自弃( 暴 )
走tóu无路( 投 )
山穷水jìn( 尽 )
自主学习
夯基础 2.解释下列词语。
解析:A本文用了驳论文“先破后立”的写法,先通过事例论证批驳错误观点, 再在此基础上阐明自己的正确观。
“刀法”比喻教育方法。“万像”比喻 状元贴士 比喻论证
众多教育对象。“画龙点睛”比喻使众多教
指用比喻者之理去论证被比喻
育对象成才。全句的意思是:教育方法不当, 可能使众多受教育者被毁;教育方法得当, 可以使众多受教育者成才。
者之理的论证方法。在两事物之间, 只需要有类似之点,即可用一事物 比喻另一事物,从而论证一个比较 抽象的事理。
《创造宣言》教案
![《创造宣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6087028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31.png)
《创造宣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创造的内涵和意义,认识到每个人都有创造的潜力。
2. 培养学生敢于创新、勇于实践的精神,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创造宣言》的阅读与理解。
2. 创造的意义和价值。
3. 创新的途径和方法。
三、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创造宣言》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2. 掌握创造的意义和价值。
3. 学会创新的途径和方法。
四、教学难点1. 课文中一些抽象概念的理解。
2. 如何引导学生将创新理念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阐述创造的意义和价值。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成功创新的案例,引导学生学习借鉴。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创新心得和经验。
4. 实践法:鼓励学生将创新理念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进行实践锻炼。
教案内容待补充。
1. 教材:《创造宣言》相关内容。
2. 参考资料:关于创新思维、创造力的研究文献。
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七、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创新案例,引发学生对创新的兴趣和思考。
2. 课文讲解:分析《创造宣言》的主要观点,讲解创造的意义和价值。
3. 案例分析:分享一些成功的创新案例,引导学生学习借鉴。
4. 分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创新心得和经验。
5. 创新实践:鼓励学生将创新理念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进行实践锻炼。
八、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创新实践报告:评估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表现和创新成果。
九、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一些创新企业和研究机构,了解创新的前沿动态。
2. 开展创新竞赛活动,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3. 邀请成功的创新者来校讲座,分享他们的创新经验和心得。
十、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学习情况,调整教学计划,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创造宣言课文精讲
![创造宣言课文精讲](https://img.taocdn.com/s3/m/ac79b8cf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e3.png)
创造宣言课文精讲一、章节划分《创造宣言》这篇文章可以划分为四个主要部分:第一部分(1~4自然段):主要引出论题,强调人类离不开创造。
作者通过一系列的事实和观点,阐述了创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后文的论述奠定了基础。
第二部分(5~11自然段):作者驳斥了几种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如环境太平凡、生活太单调、年纪太小、太无能、太无用等。
作者认为,这些都是对创造的误解和曲解,实际上人人都可以创造,处处都可以创造,时时都可以创造。
这一部分通过有力的反驳和论证,使得“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观点得以确立。
第三部分(12~15自然段):作者以东山樵夫为例,指出创造要从点滴做起,要让创造之神常驻心中。
这一部分通过具体的例子,生动地说明了创造并不是遥不可及的事情,而是可以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做起,只要有心,就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价值和意义。
第四部分(16自然段):作者发出创造宣言,表达献身创造的强烈愿望。
作者认为,创造是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原动力,每个人都应该积极投身创造事业,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去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创造宣言》这篇文章以清晰的结构和生动的例子,阐述了创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鼓励读者积极投身创造事业,为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社会的进步贡献力量。
二、文章赏析《创造宣言》是一篇充满热情和力量的宣言,它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洞见,阐述了创造的重要性、可能性和必要性。
这篇宣言通过比喻、引用等多种修辞手法,使得论述更具说服力和感染力,让读者深受启发和鼓舞。
《创造宣言》以“教育者也要创造值得自己崇拜之创造理论和创造技术”为引子,强调了创造在教育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培养学生创造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过程。
教育者需要不断探索和创造,才能培养出具有创造力的人才,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
宣言通过驳斥几种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进一步阐述了创造的可能性。
作者认为,创造并不是少数天才的专利,而是每个人都具备的能力。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20课《创造宣言》完整全文课文、作者简介、中心思..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20课《创造宣言》完整全文课文、作者简介、中心思..](https://img.taocdn.com/s3/m/a4257f57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a3.png)
20 创造宣言陶行知创造主未完成之工作,我们接过来,继续创造。
美术家如罗丹,是一面造石像,一面崇拜自己的创造。
教育者不是造神,不是造石像,不是造爱人。
他们所要创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
真善美的活人是我们的神,是我们的石像,是我们的爱人。
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先生之最大的快乐,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
说得正确些,先生创造学生,学生也创造先生,学生先生合作而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
倘若创造出丑恶的活人,不但是所塑之像失败,亦是合作塑像者之失败。
倘若活人之塑像是由于集体的创造,而不是个人的创造,那么这成功失败也是属于集体而不是仅仅属于个人。
在一个集体当中,每一个活人之塑像,是这个人来一刀,那个人来一刀,有时是万刀齐发。
倘使刀法不合于交响曲之节奏,那便处处是伤痕,而难以成为真善美之活塑像。
在刀法之交响中,投入一丝一毫的杂声,都是中伤整个的和谐。
教育者也要创造值得自己崇拜之创造理论和创造技术。
活人的塑像和大理石的塑像有一点不同,刀法如果用得不对,可以万像同毁;刀法如果用得对,则一笔下去,画龙点睛。
有人说:环境太平凡了,不能创造。
平凡无过于一张白纸,八大山人挥毫画他几笔,便成为一幅名贵的杰作。
平凡也无过于一块石头,到了飞帝亚斯、米开朗基的手里可以成为不朽的塑像。
有人说:生活太单调了,不能创造。
单调无过于坐监牢,但是就在监牢中,产生了《易经》之卦辞,产生了《正气歌》,产生了苏联的国歌,产生了《尼赫鲁自传》。
单调又无过于沙漠了,而雷塞布竟能在沙漠中造成苏彝士运河,把地中海与红海贯通起来。
单调又无过于开肉包铺子,而竟在这里面,产生了平凡而伟大的平老静。
可见平凡单调,只是懒惰者之遁词。
既已不平凡不单调了,又何须乎创造。
我们是要在平凡上造出不平凡,在单调上造出不单调。
有人说:年纪太小,不能创造,见着幼年研究生之名而哈哈大笑。
但是当你把莫扎尔特、爱迪生及冲破父亲数学层层封锁之帕斯加尔的幼年研究生活翻给他看,他又只好哑口无言了。
20 创造宣言
![20 创造宣言](https://img.taocdn.com/s3/m/c0a8ee47ed630b1c59eeb5ab.png)
文本解读
2.第一到三段涉及的人和事有哪些?教 育的最大成功是什么?
宗教家创造出神来供自己崇拜;美术家 (罗丹)一面造石像,一面崇拜自己的创造; 教育的最大成功是:学生先生合作而创造出 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
文本解读
3.“活人的塑像和大理石的塑像有一点 不同,刀法如果用得不对,可以万像同毁; 刀法如果用得对,则一笔下去,画龙点睛。” 用的几个比喻分别比喻什么?这句话怎么理 解?
字音识记
中伤(zhònɡ) 哑口无言(yǎ) 玄奘(xuán zànɡ) 屋檐(yán)
遁词(dùn) 鲁钝(dùn) 懦夫(nuò) 樵夫(qiáo)
字音识记
经石峪(yù) 趋向(qū) 剃头(tì) 灌溉(ɡuàn ɡài)
六贤祠(cí) 烟囱(cōnɡ) 镰刀(lián)
字音识记
(hé)和谐 (hè)应和 和 (hú)和牌 (huó)和面 (huò)和稀泥
写作背景
陶行知先生的创造教育理论,是陶行知 教育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陶行知的 创造教育思想最早形成于1913-1919年。1943 年发表的《创造宣言》和1944年发表的《创 造的儿童教育》,可以看作是其创造教育理 论完善和系统化的标志。
知识链接
演讲词,俗称演说词、演讲稿、讲话稿, 旨在表达感情,发表建议和主张,提出号召 和倡议。通过它,讲话的人可以把自己的主 张、观点、见解,以及思想感情传达给与会 者,从而产生一定的作用和影响,达到宣传 和教育的作用。演讲词属于议论文的范畴, 但它一般不讲求说理的严密性和思维的逻辑 性,而总是以某一种精神鼓舞人,以真切的 感情打动人。
“刀法”比喻教育方法。“万像”比喻 众多教育对象。“画龙点睛”比喻使众多教 育对象成才。全句的意思是:教育方法不当, 可能使众多受教育者被毁;教育方法得当, 可以使众多受教育者成才。
陶行知《创造宣言》原文阅读(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
![陶行知《创造宣言》原文阅读(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https://img.taocdn.com/s3/m/bdd6f2a3b4daa58da1114a84.png)
陶行知《创造宣言》原文阅读创造主未完成之工作,让我们接过来,继续创造。
宗教家创造出神来供自己崇拜。
最高的造出上帝,其次造出英雄之神,再其次造出财神、土地公、土地婆来供自己崇拜,省事者把别人创造现成之神来崇拜。
恋爱无上主义者造出爱人来崇拜。
笨人借恋爱之名把爱人造成丑恶无耻的荡妇来糟踏,糟踏爱人者不是奉行恋爱无上主义,而是奉行万恶无底主义的魔鬼,因为他把爱人造成魔鬼婆。
美术家如罗丹,是一面造石像,一面崇拜自己的创造。
教育者不是造神,不是造石像,不是造爱人。
他们所要创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
真善美的活人是我们的神,是我们的石像,是我们的爱人。
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
先生之最大的快乐,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
说得正确些,先生创造学生,学生也创造先生,学生先生合作而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
倘若创造出丑恶的活人,不但是所塑之像失败,亦是合作塑像者之失败。
倘若活人之塑像是由于集体的创造,而不是个人的创造,那未这成功失败也是属于集体而不是仅仅属于个人。
在一个集体当中,每一个活人之塑像,是这个人来一刀,那个人来一刀,有时是万刀齐发。
倘使刀法不合于交响曲之节奏,那便处处是伤痕,而难以成为真善美之活塑像。
在刀法之交响中,投入一丝一毫的杂声,都是中伤整个的和谐。
教育者也要创造值得自己崇拜之创造理论和创造技术。
活人的塑像和大理石的塑像有一点不同,刀法如果用得不对,可以万像同毁,刀法如果用得对,则一笔下去,万龙点睛。
有人说:环境太平凡了,不能创造。
平凡无过于一张白纸,八大山人挥毫画他几笔,便成为一幅名贵的杰作。
平凡也无过于一块石头,到了飞帝亚斯,米开朗罗的手里可以成为不朽的塑像。
有人说:生活太单调了,不能创造。
单调无过于坐监牢,但是就在监牢中,产生了正气歌,产生了苏联的国歌,产生了尼赫鲁自传。
单调又无过于沙漠了,而雷塞布(Lesseps)竟能在沙漠中造成苏彝士运河,把地中海与红海贯通起来。
单调又无过于开肉包铺子,而竟在这里面,产生了平凡而伟大的平老静。
创造宣言课件ppt
![创造宣言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f0c4b005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3e.png)
激发创造力的方法与技巧
01
02
03
04
方法一
头脑风暴:通过集体讨论和自 由联想,激发灵感和创意的产
生。
方法二
刻意练习:通过不断练习和反 思,培养创造力的思维习惯和
技能。
技巧一
提问与反思:通过提问和反思 ,挑战传统思维模式,发现新
的思考角度。
技巧二
跨界整合:通过整合不同领域 的知识和资源,创造出独特且
详细描述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案例一:项目式学习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项目式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学 生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案例二:翻转课堂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翻转课堂是一种将传统课堂教学与在线学习相结合的教学 模式,旨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参与度。
马云是一位具有创新精神的商业领袖,通过创立阿里巴 巴等企业,改变了电子商务和零售业的格局,成为了中 国最富有和最有影响力的人之一。
05
创造宣言的未来展望
创造力的未来发展趋势
1 2 3
创造力将更加注重跨学科融合
随着科技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各领域之间的界限 逐渐模糊,创造力将更加注重跨学科的知识融合 ,以解决复杂问题。
创造宣言指导教育工作者设计具有创 新性的课程,融入跨学科的知识和技 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
创造宣言在企业创新中的应用
创新企业文化
创造宣言倡导建立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企业文化,激发员工的 创造力和创新意识,推动企业持续创新发展。
创新产品与服务
创造宣言鼓励企业不断优化产品和服务,以满足客户需求,提升市 场竞争力。
《创造宣言》
![《创造宣言》](https://img.taocdn.com/s3/m/3644477a5f0e7cd1842536c7.png)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毛泽东
二千年前孔仲尼,二千年后陶行知。 ——郭沫若
关于创造,作者在文中发出了怎样的宣言?
演讲词
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热情, 便是创造之神所爱住的行宫, 就能开创造之花, 结创造之果, 繁殖创造之森林。
演讲词要中心明确
关于创造,作者在文中表达了怎样的观点?
——陶行知
“建筑人格长城,它的基础就是道德”。 ——陶行知
手脑双全,行知合一,是创造教育的目的。 ——陶行知
致敬陶先生
请为陶行知先生拟写一则颁奖词 ——中国“人民教育家” 评选组委 会
提示: (1)用简洁准确的语言概括事迹。 (2)用富于文采的语言赞美品质。 (3)50字左右。
推荐阅读: 推荐电影:
处处是创造之地, 天天是创造之时, 人人是创造之人。
演讲词要观点鲜明
作者为什么要提出这个观点?
错误观点:
环境太平凡不能创造; 生活太单调不能创造;
年纪太小不能创造; 太无能不能创造; 陷入绝境不能创造。
演讲词要直面时弊
作者是怎样批驳这些错误观点的?
议论文有关知识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 论据 论证 论据类型:事实论据 理论论据
演讲词要以理服人
作者深情呼唤创造之神的到来
创造之神!你回来呀!……你不能放弃你的责任。 只要你肯回来,我们愿意把一切——我们的汗,我们 的血,我们的心,我们的生命——都献给你.……创造 之神!你回来呀!
创造之神,你回来呀。……你不能放弃你的责任。 只要你肯回来,我们愿意把一切——我们的汗, 我们的血,我们的心,我们的生命——都献给 你。……创造之神,你回来呀。
谢谢大家
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 道理论证 对比论证 比喻论证 引用论证 类比论证
部编版九上《创造宣言》课文详解
![部编版九上《创造宣言》课文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24aa5b49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c8.png)
部编版九上《创造宣言》课文详解课衬预习一、作品梗概陶行知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他目睹了旧中国国贫民弱,试图以教育来建设新社会,于1927年创办南京晚庄乡村试验师范学校:抗战时期,同文化教育人士组织国难教育社,提倡战时教育运动。
他的主要教育理论是“生活教育”,包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三个方面。
二、作者简介陶行知(1891—1946),安徽歙(she)县人,教育家。
主要教育思想是“生活教育”,主要著作有《中国教育改造》《中国大众教育问题》等。
知识重点一、字音词义中zh d ng伤:诬蔑别人使受损害0遁dCin词:因理屈词穷而避开正题所说的推托应付的话。
鲁钝:愚笨,不敏锐。
懦nub夫:软弱胆小的人°豢hu d n养:喂养。
灌溉guan ga i:利用渠道或管道输水到农田,满足新作及作物生长的需要。
画龙点睛:比喻作文或说话时在关键地方加上精辟的语句,使内容更加生动传神。
可暴自弃:形容自己甘心落后,不求上进。
山穷水尽:山和水都到了尽头,前面再也无路可走。
比喻陷入绝境。
走投无路:无珞可走,比喻处境极端困难,找不到出路。
二、主题概述本文作者运用典型事例和名言警句对五种“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展开了有力的批驳,提出了“人人是创造之人”的观点。
最后发出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热情,都应该创造,都能够创造的创造宣言。
三、文章馅构第一部分(1):开宗明义,总领全文,提出“我们要创造”这一总论点O第二部分(2~4):阐释教育者要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以及值得自己崇拜的创造理论和创造技术这一分论点。
第三部分(5~11):批驳了五种人们常说的不能.创造的观点,论述了“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观点。
第四部分(12~16):以“东山樵夫"割树苗为喻,揭示失去创造力的可怕之处,鼓励教育者要保护和培育学生的创造力。
四、签赏品读1 .如何理解本文的题目?文题的意思是:对创造的宣告,表达了作者的一种坚定信念。
创造宣言笔记
![创造宣言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10bdc254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fdb7758.png)
创造宣言笔记
《创造宣言》是陶行知先生的一篇著名演讲,主要讨论了创造力和创新的重要性。
以下是《创造宣言》的笔记:
1. 创造的意义:
- 创造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
- 创造是生活的源泉,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
2. 创造的力量:
- 创造力可以改变个人、组织甚至整个社会。
- 创造力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也是创新的源泉。
3. 创造的态度:
- 创造需要勇气和决心,需要敢于挑战现状。
- 创造需要开放的心态,接受失败,不断尝试。
4. 创造的方法:
- 观察、思考和实践是创造的基本方法。
- 创造需要灵感,也需要持久的努力。
5. 创造的未来:
- 创造力是未来的核心竞争力。
- 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创造者,每个人都有潜力创造未来。
通过学习《创造宣言》,我们了解到创造不仅是个人的事情,也是整个社会的事情。
每个人都有创造的潜力,只要我们敢于挑战、勇于创新,就能创造出美好的未来。
20创造宣言
![20创造宣言](https://img.taocdn.com/s3/m/d509aaca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1665b5c.png)
10当英雄无用武之地,他除了大无畏之斧,还得有智慧之剑,金刚之 信念与意志,才能开出一条生路。
运用比喻,作者把勇气比作斧,把智慧比作剑,把信念和意志比作金 刚,说明了当陷入绝境,走投无路时,只有勇气、智慧、信念与意志, 才能使人绝处逢生,闯出一条生路。
11所以,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运用排比,强调创造是每个人都拥有的基本能力。
12像屋檐水一样,一点一滴,滴穿阶沿石。点滴的创造固不如整 体的创造,但不要轻视点滴的创造而不为,呆望着大创造从天而降。
运用了比喻论证,生动形象地论证了点滴创造的重要作用,告诫人 们不要忽视点滴创造,进而论证了“处处都需要创造。”
课堂小结
主旨归纳
作者通过典型事例和名言警句对五种“不能创造”的 错误观点进行了有力的批驳,得出了“处处是创造之地, 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结论,强调创造是 人类发展的强大推动力,激励我们发掘潜能,进行创造。
读准字音
zhò ng
中伤
huà n
豢养
dù n
遁词
gà i
灌溉
nuò
懦夫
zhí
繁殖
dù n
鲁钝
dù n
懒惰
积累词语
本义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今多比
望洋兴叹: 喻要做一件事而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 顾影自怜:
画龙点睛: 比喻作文或说话时在关键地方加上精辟的语句,使内
容更加生动传神。
自暴自弃:
开门见山,开篇点题,引出论题——创造,总 领全文。
合作探究(二) 研读5—12段
1.本文属于驳论文,作者主要针对哪几种错误观点进行 反驳?又是怎样进行批驳的?
借口 1.环境太平凡 2.生活太单调 3.年纪太小 4.太无能 5.陷入绝境
创造宣言ppt 课件
![创造宣言ppt 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fb00255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dc5914d.png)
培养创新思维
通过学习创造宣言,个人在生活中可以培养创新思维, 尝试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寻找新的解决方案。
02
提升自我激励
创造宣言鼓励个人在生活中不断挑战自我,克服困难, 提升自我激励和自我管理能力。
03
丰富个人生活
创造宣言可以引导个人在生活中尝试新事物,丰富个人 生活,提高生活品质和幸福感。
在学习和工作中的应用
繁荣和科技创新。
创造宣言还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 适应未来变化,提高个人和社会
的竞争力。
创造宣言的核心理念
创造力和创新是个人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
创造宣言强调发挥个人潜能,通过不断学习和探索,提升自己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
创造宣言还强调合作和分享,通过团队协作和知识共享,实现更大的创新和创造价 值。
02 创造力的定义和重要性
详细描述
企业创新实践的案例包括苹果、谷歌和特斯拉等公司。这些企业通过不断推出 新产品、服务和战略,改变了行业格局,取得了商业成功。这些案例强调了创 新思维、团队协作和实验精神对于企业创新的重要性。
社会创新项目的案例
总结词
社会创新项目的案例展示了如何通过跨领域合作和创新来解 决社会问题。
详细描述
社会创新项目的案例包括维基百科、开源软件和众包平台等 项目。这些项目通过集结不同领域的力量,推动了社会进步 和创新。这些案例强调了开放、协作和跨界整合对于社会创 新的重要性。
谢谢聆听
02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开始意识到创造力和创新对 于个人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03
在这样的背景下,创造宣言逐渐被提出并得到广泛认可 ,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思想观念。
创造宣言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
对于个人而言,创造宣言强调发 挥个人潜能,通过不断学和探 索,提升自己的创造力和创新能
《创造宣言》
![《创造宣言》](https://img.taocdn.com/s3/m/c6c07887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66.png)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作者的观点和感情是怎样的?从文中找出 能表明作者感情的句子,并说明在文中什 么位置。
明确:作者认为“创造是人类发展的强大 推动力”,而且他认为“处处是创造之地, 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即 使我们走两步退一步,也应该向着创造之 路迈进。它在文章的中间部分。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赏读课文品味语言
(3)但是就在监牢中,产生了《易经》 之卦辞,产生了《正气歌》,产生了 苏联的国歌,产生了《尼赫鲁自传》。 明确:排比,强调在单调的恶劣环境 中一样可以创造出惊世之作。
延伸阅读拓展思维
资料链接:
斯蒂芬•威廉•霍金,男,生于1942年英国牛津,英国剑桥大学著 名物理学家,是当今享有国际盛誉的伟人之一,被称为在世的最伟大 的科学家,还被称为“宇宙之王”。1963年,21岁的他不幸被诊断 患有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即运动神经细胞病。他身残志坚,没有向 命运屈服。70年代他与彭罗斯一起证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为此他们 共同获得了1988年的沃尔夫物理奖。他因此被誉为继爱因斯坦之后世 界上最著名的科学思想家和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
文章题为《创造宣言》,那么作者发 出的宣言是什么? 明确:作者在文章结尾,充满激情地 道出:“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 滴热情,便是创造之神所爱住的行宫, 就能开创造之花,结创造之果,繁殖 创造之森林。”
研读课文深层探究
1.第一部分涉及的人和事有哪些?教 育的最大成功是什么? 明确:宗教家创造出神来供自己崇拜; 美术家(罗丹)一面造石像,一面崇拜自 己的创造;教育者的最大成功是:学生 先生合而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
赏读课文品味语言
(2)在一个集体当中,每一个活人之塑像, 是这个人来一刀,那个人来一刀,有时是 万刀齐发。 明确:人是不能离开群体独自成长的,因 为,每一个人都注定了他的“社会性”本 质,正是如此,一个人的塑成,是集体塑 造的力量,“活人塑像”的比喻是极度形 象恰当的。
创造宣言概括主要内容
![创造宣言概括主要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ffbfd468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cb.png)
创造宣言概括主要内容创造宣言是一份关于创造力和创新的宣言,旨在激发和引导个人和组织发展创新思维和行动。
它强调创造力和创新在个人、组织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并提供了一些指导原则和方法来培养和应用创造力。
创造宣言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 激发创造力:创造宣言首先强调了创造力的重要性。
它认为每个人都是天生具备创造力的,并提倡在个人成长和组织发展中积极地发挥和培养创造力。
参考内容可以包括创造力的定义和重要性的论述,以及一些关于如何培养创造力的方法和技巧的介绍。
2. 提倡创新思维:创造宣言强调了创新思维在解决问题和推动进步中的重要性。
它鼓励个人和组织采用多元化的思维方式来思考和解决问题,并提供一些方法和实践,如设计思维、系统思维和便利思维等,来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
参考内容可以包括创新思维的概念和作用的阐述,以及一些培养和运用创新思维的方法和案例的介绍。
3. 构建创新文化:创造宣言呼吁个人和组织共同努力,建立和培育一个积极向上的创新文化。
这种文化鼓励人们敢于冒险,接受失败,并提供适当的支持和资源来推动创新。
参考内容可以包括创新文化的特点和价值的论述,以及一些建立创新文化的方法和实践的介绍。
4. 培养创新团队:创造宣言认为一个优秀的创新团队是创新成功的关键。
它鼓励个人和组织注重团队建设,培养合适的团队文化和价值观,并提供一些方法和技巧来促进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参考内容可以包括创新团队的重要性和成员角色的讨论,以及一些团队建设和培养创新团队的方法和案例的介绍。
5. 创新的社会责任:创造宣言还认为创新者有责任将创新应用于解决社会问题和改善人们的生活。
它强调了创新的社会责任,以及创新者需要关注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公正的观念。
参考内容可以包括创新的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的论述,以及一些关于如何将创新与社会责任结合起来的方法和实践的介绍。
以上是关于创造宣言主要内容的概括和相关参考内容。
创造宣言鼓励个人和组织积极发挥创造力和创新思维,建立创新文化和团队,以解决问题和推动社会进步。
九年级创造宣言知识点
![九年级创造宣言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11af1e5e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424c85b.png)
九年级创造宣言知识点在九年级的学习中,我们会接触到陶行知先生的《创造宣言》这一重要篇章。
这篇文章不仅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也蕴含着丰富的知识点,对于我们提升语文素养和培养创新精神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作者与背景陶行知(1891 年 10 月 18 日-1946 年 7 月 25 日),安徽省歙县人,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
他毕生致力于教育事业,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著名的教育理念。
《创造宣言》写于 1943 年,当时的中国正处于抗日战争的艰难时期,社会环境动荡不安,教育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陶行知先生针对当时教育界存在的“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观点,发表了这篇文章,鼓励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要勇于创造。
二、文体与结构《创造宣言》是一篇驳论文。
文章首先列举了种种错误的论调,如“环境太平凡了,不能创造”“生活太单调了,不能创造”“年纪太小,不能创造”“我是太无能了,不能创造”“山穷水尽,走投无路,陷入绝境,等死而已,不能创造”,然后逐一进行批驳,最后得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结论。
文章的结构清晰,层次分明。
开头部分提出了“创造主未完成之工作,让我们接过来,继续创造”的观点,中间部分通过对错误论调的批驳来论证自己的观点,结尾部分则发出了“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热情,便是创造之神所爱住的行宫,就能开创造之花,结创造之果,繁殖创造之森林”的号召。
三、论证方法1、举例论证文中列举了大量的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例如,列举了玄奘、哥伦布、莫扎特等人的事例,说明创造是不分年龄、不分职业的,只要有创造的信念和行动,就能取得成功。
2、引用论证作者引用了大量的名人名言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如“有人说:环境太平凡了,不能创造。
平凡无过于一张白纸,八大山人挥毫画他几笔,便成为一幅名贵的杰作。
平凡也无过于一块石头,到了飞帝亚斯、米开朗基的手里可以成为不朽的塑像。
创造宣言说课稿
![创造宣言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d2dd657e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0c.png)
创造宣言说课稿《创造宣言》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创造宣言》。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创造宣言》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
本单元所选的文章,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创造”的内涵。
这篇文章作者陶行知以教育家的眼光和口吻,对创造的重要性、如何进行创造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论述,极富思辨色彩,能给读者以深刻的启示。
二、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但对于较为抽象的哲理文章,理解起来可能还存在一定的难度。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对文中一些观点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教师加以引导和启发。
三、教学目标基于以上的教材和学情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运用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等论证方法,体会文章的论证思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领会创造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把握作者的观点。
2、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体会其作用。
教学难点:1、理解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语句,领悟创造的真谛。
2、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
五、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朗读法:通过朗读,让学生整体感知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文中的关键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合作探究能力。
3、点拨法:在学生理解有困难的地方,教师适时进行点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上课伊始,我会通过展示一些创新发明的图片或视频,如智能手机、无人驾驶汽车等,引发学生对创造的兴趣,从而导入新课:“同学们,看到这些创新的成果,你们是不是也为人类的创造力感到惊叹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陶行知先生的《创造宣言》,看看他是如何阐述创造的。
创造宣言说课稿
![创造宣言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f112fbdd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02be871.png)
创造宣言说课稿《创造宣言》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创造宣言》。
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创造宣言》是统编版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
本单元所选课文,都是阐述求知与创造的议论性文章。
《创造宣言》作者是陶行知,文章反驳了种种错误观点,提出了“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观点,激励人们去创造。
这篇文章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思辨性,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说学情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但对于议论文这种文体的理解和把握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在学习这篇文章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简单的议论文,对议论文的三要素有了初步的认识。
然而,本文的论证思路较为复杂,语言也相对抽象,对于学生来说可能存在一定的理解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合作探究等方式,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
三、说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作者的相关知识,掌握文中的生字词;理解文章的论证思路和论证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阅读、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领会作者的创造思想,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把握作者的观点。
2、学习文中的论证方法,体会其作用。
教学难点:1、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领会作者的创造思想。
2、引导学生将创造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培养创新精神。
五、说教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问题引导法: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深入探究文本。
2、讲授法:对于文中的重点知识和难点问题,进行适当的讲解和点拨。
3、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阅读感受和见解,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
创造宣言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创造宣言的中心论点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5804d60c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9b.png)
创造宣言的中心论点:我们要创造。
分论点:教育者也要创造值得自己崇拜之创造理论和创造技术。
《创造宣言》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宣扬自己教育思想的文章。
写作的意图是面向教师,所以是写给教师群体的。
而作为议论文的写作范文,凡阅读者都得到有很大启发。
文章开篇点明中心论点,指出“我们要创造”。
随即分论教师要接过造物主的棒继续创造真善美的活人(真正的社会人才)。
透过美术雕刻家的雕刻水平,崇拜自己的技术创造。
引论出教师通过自己的教学水平,崇拜自己的教学理念与教学创造技术。
从雕刻崇拜自己的雕像,引说到教师崇拜自己的教出的学生的道理。
创造宣言
![创造宣言](https://img.taocdn.com/s3/m/5e1e670d03d8ce2f006623a3.png)
陶行知先生以大量生动、典型、有说服力 的事实,以充满激情的语言一再告诉我们:在 创造面前人人平等。只要你愿意,只要你有勇 气,有智慧,有信念和意志,你就可以成为创 造之人。反复诵读、品味本文,可以让人与勇 气握手,与自信重逢。
1756 年,沃尔夫冈· 莫扎特出生于萨尔兹堡, 自幼他便展现出那无与伦比的音乐天赋3岁 开始弹琴,6岁开始作曲,8 岁写下了第一部 交响乐,11岁便完成了他的第一部歌剧,14 岁是指挥乐队演出了该剧。可以这么说,莫 扎特是为音乐而生的,从他出生的那一刻开 始,他就和音乐熔为一体了。16岁时的莫扎 特被任命为萨尔兹堡宫廷的管风琴师。因受 不了大主教的无端折磨,终于在1781年(25 岁),莫扎特脱离了对大主教的依附,成为 了历史上第一位自由作曲家,并来到了维也 纳发展。可怜就是这样一位天才,在他正当 壮年的时候却因为感染风寒而去世了,死时 年仅35岁。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天(1971年 12月9 日),他仍在创作,可惜天嫉英才, 莫扎特留下了他那未完成的《安魂曲》,而 撒手人间,成为了音乐史上最大的遗憾之一。
错误观点
1环境太平凡 2生活太单调
借口(论据)
八大山人 飞帝亚斯 米罗朗开
《易经》《正气歌》《国际歌》 雷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布 莫扎特 曾 参 爱迪生 慧 能 帕斯加尔
3年纪太小
4太无能
5山穷水尽 走投无路 陷入决境 等死而已
玄 奘
歌 德 举例子
哥仑布
古 语 引用
莫扎尔特
作者观点
宣言
• • • • • 只要有一滴汗, 一滴血,一滴热情, 便是创造之神所爱住 的行宫,就能开创造之花, 结创造之果,繁殖创造之森林。
曾参
曾参(前505年一前463年), 字于舆,生于鲁国南武城 (今山东嘉祥人)。 曾参16岁拜孔子为师。 由于他刻苦好学,造诣很 深,成为孔子的得意门生。 他著有《大学》,《孝经》 两书,被后世视为儒家经 典,尊其为“宗圣”, “述圣”。曾参传业于子 思,子思传业于孟子,形 成著名的“思孟学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学生选手们各自站摊,一边展示自己的科技发明,一边随时向专家评审委员现场答辩。
•
防酒驾器发明者魏君毅同学说:“我的发明“主要是事先采集车主家人的声音信息,装
置里的半导体酒精传感器一旦检测到酒精超标,马上会播出对家人的提醒,GPS系统也马上
会向家人发短信,通知他们车辆的精确位置。”这个还是他最近看酒驾新闻,担心常出去应
.
玄奘法师
玄奘法师是中国历史上 的伟大人物之一。曾赴天竺 游学,回到长安后译出经、 论等多部,对我国佛教思想 的发展影响极大。
.
《安魂曲》
莫扎特一生包括穷极潦倒之 时,其音乐中少见痛苦,多表 现纯净的欢乐。这部临终前的 作品仍是如此,体现了被天国 的光芒照耀着的感觉。
.
嘉宾听小发明家解说消 防辅助直升机
.
议论文相关知识
议论文三要素: 论点 论据 论证
论据类型: 事实论据 理论论据
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 对比论证 引用论证
比喻论证 类比论证
议论类型: 立论 驳论
驳论方法:
驳论点 驳论据 驳论证
.
朗读并思考
1.本文属于驳论文,作者主要针对哪几种错误观点来 进行反驳? 2.文章中有作者的正面观点吗?如果有,是什么? 3.作者是怎样对错误观点进行批驳的? 4.文章题为《创造宣言》,那么作者的宣言是什么?
•
全自动太阳伞(泉州实验中学叶泉源等):头顶一块自动吸收太阳能的板片装置,可以自动
照明。
•
吸尘式黑板擦(培元中学黄艺):在保鲜盒中间放进一张网状塑料框,在保鲜盒底部放些水,
黑白擦用完马上放进网状塑料上拍一拍,粉笔灰掉入水中就不会再上扬了。
•
消防辅助直升机(泉州实验中学李灿昭):可以在消防车到现场之前,确定火势蔓延,
酬的爸爸想出来的。
•
可旋转多按食堂洗洁瓶(发明者:石狮第三实验小学施隆基):多个按钮,可以让五六
个同学同时用到洗洁精。
•
多功能道路清洁车(泉港庄重文小学的陈腾益):不仅有垃圾吸收器可以初步打扫,随
后带毛刷的轮子和洒水装置也可以进一步打扫路面,此外,清洁车顶部还装有树叶收集器,
还可以为人们打扫头顶的垃圾呢!
受困人员位置,迅速安排抢救工作。同时也可以给受困人员带去尼龙牵引绳、湿毛巾、对讲
机等求生物资,造价只需5000元。
.
.
多功能道路清洁车
.
仿生蜘蛛人
.
夜景垃圾桶
.
泉州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实录
• 事件实录:酒醉驾车了,小机器会提醒家里人来带车主回家;小小的直升飞机,可以穿越城 市,监测灾难现场……昨日,第六届泉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来自全市11个县(市、 区)的中小学生各显身手,送来的539项参赛作品中,有科技创新作品、科技实践活动、科幻 画等。
论证思路(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第1~3段)
以宗教家、美术家与教育者对比,引出议论的话 题,间接否定无自信的崇拜,肯定创造的重要性。
宗教家造神 艺术家造石像
间接否定无自信的崇拜 正
反
教育家:“所要创 造的是真善美的活
论 肯定创造的重要性 证
人” .
第二部分(第4~10段)
本部分采用的论证方法:例证法
苏伊士运河位于埃及境 内,是连通欧、亚、非三洲 的交通要道,连接红海与地 中海,使大西洋、地中海与 印度洋联结起来,大大缩短 了东西方航程。它是一条在 国际航运史上具有重要战略 意义的航道。
.
莫扎特
奥地利作曲家,维也 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 一。其作品以清丽流畅、 结构工致为特点。
.
曾参
曾参16岁拜孔子为 师。由于他刻苦好学,造 诣很深,成为孔子的得意 门生。
作用。
作用 用人物创造成功的经历来证明观点,最具 有说服力,最能打动人,极具教育性。
.
米开朗基 (米开朗基
罗)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 家、画家、建筑师和诗人。以现实 主义方法和浪漫主义精神,表现当 时市民阶层的爱国主义和为自由而 斗争的精神面貌,体现出坚强的毅 力和雄伟的气魄。
.
苏彝士运河 (苏伊士运河)
创造宣言 陶行知
陶行知纪念馆 .
走近陶行知
陶行知: “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
深受西方人道主义思想 熏陶的陶行知,将杜威当时 在中国大兴其道的“学校即社 会,社会即生活”改为“社会 即学校,生活即教育”,在后 面又加了一句: “教 学 做 合一。”
.
.
标题的含义
这是一篇驳论文,作者针对五种“不能创 造”的借口,运用大量典型的事例与文质 兼备的名言警句,提出了“处处是创造之 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的观点,并发出了“只要有一滴汗,一滴 血,一滴热情,便是创造之神所爱住的行 宫,就能开创造之花,结创造之果,繁殖 创造之森林”的创造宣言。
借口
反驳论据
外部 环境太平凡 八大山人 飞帝亚斯 米开朗基
环境 生活太单调 《易经》《正气歌》《国际歌》 雷塞布 证举
年纪太小 莫扎特 爱迪生 帕斯加尔
例
主 太无能
观
曾参 惠能
论
因 山穷水尽
素
走投无路 陷入绝境
玄奘 哥伦布 莫扎特 歌德 古语
等死而已
.
在反驳错误观点的基础上得出正确结论
宣言
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热情,便 是创造之神所爱住的行宫,就能开创造 之花,结创造之果,繁殖创造之森林。
.
第三部分(第11段)
引用罗丹的话,生发开来,进一步正 面阐明“人人能创造”的观点,提出创造 宣言:“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热 情,便是创造之神所爱住的行宫,就能开 创造之花,结创造之果,繁殖创造之森林。”
.
结合课前搜集的相关人物资 料,领会作者所举例子本身的意 义,体会例证法在论证过程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