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的评估及治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定阶段法
上肢

下肢
Ⅰ 驰缓、无反射 不能进行任何运动 无功能
不能进行任何运动
Ⅱ开始出现痉挛 不随意的共同运动、 可有轻微屈指动作 不随意的共同运动、
联合反应
联合反应
Ⅲ痉挛阶段
随意的共同运动 可做粗抓握、
随意的共同运动、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不能释放
取坐位和站位时、髋、
膝、踝屈曲
Ⅳ部分分离运动 1、肘伸展位肩前曲90° 侧捏在形成 1、坐位时足后滑使膝屈>90°
1+级 肌张力轻度增加:在关节活动后50%范围内出现突然卡
住,继续活动呈现最小阻力
2级 肌张力较明显增加:在通过关节活动大部分范围时出
现,但仍能较容易被移动
3级 肌张力严重增高:被动活动困难
4级 僵直:受累部分被动屈伸时呈现僵直状态,不能活动
踏出踝能背屈
Ⅵ亚正常阶段 痉挛仅在快速运动时 可做各种伸抓、 坐或站位时髋外展
出现,双臂水平外展, 个别指活动、
坐位时髋内外旋伴
双臂上举过头
充分伸指
踝内外翻
 注意:关于Brunnstrom 六阶段评定法中Ⅳ和Ⅴ的上肢 和下肢的动作,在评定中,患者只要能够做出一个动 作,即为达到要求。
1.1.2、上田敏评定法
1.2.2、肌张力的分类
1.2.2.1、正常肌张力分类:
静止性肌张力、姿势性肌张力、运动性肌张力
1.2.2.2、异常肌张力分类:
 肌张力减低(迟缓):肌张力低于正常静息水平  肌张力增高(痉挛):肌张力高于正常静息水平  肌张力障碍:肌张力损害或障碍,如手足徐动症,舞蹈症, 扭转痉挛症,等等。
1.2.3、肌张力减低
级别
评定标准
轻度 置
肌张力降低;肌力低下;将肢体置于可下垂的位
上并放开时,肢体只能保持短暂的抗重力,然后落
下;仍存在一些功能活动。
中到重度 包括肌张力显著降低或消失;徒手肌力评定肌力0 级
或1级;将肢体 置于可下垂位置上并放开时,立即
落下;不能进行任何功能活动。
(其他方法:肢体下落试验和肌力测试(如徒手肌力测试 等))
1.2.4、神经科分级
级别
0级 1级 2级 3级 4级
评定标准 肌张力降低 肌张力正常 肌张力稍高,肢体活动未受限 肌张力高,活动受限 肌肉僵硬,被动活动困难或不能
1.2.5、反射检查
(检查腱反射亢进的情况,包括肱二头肌反射、肱 三头肌反射、桡骨膜反射、膝反射和跟腱反射)
级别
评定标准
0级
无反应
1+级
1.2肌.张2力.3增、高痉时的挛阻力和包肌括动张态成力分增和静高态成的分区,动别态成分为
肌肉被动拉伸时神经性(反射性的)因素和非神经性(生物力 学的)因素所致的阻力,静态成分则是肌肉从拉长状态回复到 正常静息状态的势能,为非神经性的因素。神经性因素表现为 肌肉运动单位的活动由于牵张反射高兴奋性而增加,中枢神经 系统损伤后的痉挛、折刀样反射和阵挛皆属此类;非神经性因 素则表现为结缔组织的弹性成分和肌肉的黏弹性成分的改变, 尤其是肌肉处于拉伸或缩短位制动时。在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 可因神经因素造成肢体处于异常位置,并由此导致非神经因素 的继发性改变。因此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的肌张力增高是神经 性因素和非神经性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痉挛与肌张力增高并 非等同。通常所说的肌张力增高简单的被认为是痉挛。
脑卒中的评估及治疗
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科 李威
目录
一、脑卒中的定义 二、脑卒中的评估 三、脑卒中的治疗 四、预后
一、脑卒中的定义
脑血管疾病(cerebrovasculardisease,CVD)又 称脑血管意外、脑卒中,是指由于各种脑血管病 变所引起的脑部神经组织病变。以起病急骤,迅 速出现局限性或弥漫性脑功能缺失征象。
反射减退
2+级
正常反射
3+级
痉挛性张力过强,反射逾常
4+级
阵挛
1.2.6、痉挛的评定 1.2.6.1 改良Ashworth量表(MAS)
级别
评定标准
0级 无肌张力的增加
1级 肌张力轻度增高:表现为检测部位被动屈曲或伸展时,出
现卡住感和释放感(不是在关节活动范围末段),或在关
节活动范围的最后部分出现轻微阻力
临床表现头痛、头晕、意识障碍等脑部症状 和引起偏瘫、失语、认知障碍等局灶性神经功能 异常,并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或引起死亡的一组 临床综合征。
二、脑卒中的评估
 1、运动功能评定  2、感觉功能评定  3、认知功能评定  4、言语功能评定  5、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  6、心理与精神功能评定  7、并发症的评定  8、目前国内外关于评定在临床上的看法
1、运动功能评定
 1.1、运动分期的评定  1.1.1、偏瘫病人恢复的本质 1.1.2、Brunnstrom 六阶段评定法  1.1.3、上田敏评定法
1.1.1、偏瘫病人恢复的本质
偏瘫病人恢 复的本质是: 异常模式向 正常模式的 转变,质变 非量变。
1.1.1、Brunnstrom 六阶段评
上田敏评定量表
上田敏评定量表
上田敏评定量表
上田敏评定量表
Brunnstrom量表与上田敏评定量表的对比
1.2、肌张力的评定
 1.2.1、肌张力(muscle tone)是指人体在安静休息 的情况下,肌肉保持一定紧张状态的能力。临床上所 谓的肌张力是指医务人员对被检查者的肢体进行被动 运动时所感受到的阻力。
2、手可放于腰后部 可做少量伸指 2、坐位膝屈90°时踝背屈
3、肩0°肘屈90°前臂旋前、旋后 和一些拇指运动 3、仰卧位髋屈曲,膝伸直
Ⅴ分离运动 1、肘伸展位肩外展90° 掌伸抓,
1、立位髋伸展位能屈膝
2、肘伸直前臂中立位臂上举过头180° 球、柱状抓握释放 2、立位膝伸直足稍向前
3、肘伸直肩屈30°~90°前臂旋前、旋后
 上田敏认为Brunnstrom评价法正确地把握了 脑卒中偏瘫的恢复过程,判断标准基本明确,但 是分级太粗,应将其细分以便增加敏感性。为此, 上田敏以Brunnstrom评价法为基础设计了十二级 评价法。BrunnstromⅠ、Ⅱ、Ⅲ、Ⅳ、Ⅴ、Ⅵ级 分别相当于上田敏十二级评价法的0、(1、2)、 (3、4、5、6)、(7、8)、(9、10、11)、12, 因此上田敏十二级评价法和Brunnstrom评价法没 有本质上的区别。但上田敏评价法太过复杂和费 时,不利于临床应用,故临床上仍然以 Brunnstrom评价法为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