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统计模块知识梳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统计章节知识梳理
1.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值。

2.中位数:按大小顺序排列的一组数据中,居于中间位置的数(如果有偶数个数值就取最中间的两个数值的平均数作为中位数)
3.总体平均数:
1)算术平均数: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这是因为其反应灵敏,每个数据或大或小的变化都会影响到最终结果。

公式为:
2)加权平均数:各数值乘以相应的权数,然后加总求和得到总体值,再除以总的单位数。

公式为:
4.总体:考察的对象的全体。

5.个体:总体中的每一个考察的对象。

6.样本:总体中所抽取的一部分个体。

7.样本容量:样本中个体的数目。

8.样本平均数:是总体平均数的估计量。

公式为:
9.总体方差:衡量随机变量或一组数据时离散程度的度量。

10.总体标准值:
11.样本方差:
12.样本标准值:
13.抽样方法:
1)随机抽样:严格遵循概率原则,每个抽样单元被抽中的概率相同,并且可以重现。

随机抽样常常用于总体个数较少时,它的主要特征是从总体中逐个抽取。

2)系统抽样:先将总体的全部单元按照一定顺序排列,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抽取第一个样本单元(或称为随机起点),再顺序抽取其余的样本单元。

3)分层抽样:按规定的比例从不同层中随机抽取样品(个体)的方法。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样本的代表性比较好,抽样误差比较小。

缺点是抽样手续较简单随机抽样还要繁杂些。

14.频率: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与总次数的比值
15.频数:在一组依大小顺序排列的测量值中,当按一定的组距将其分组时出现在各组内的测量值的数目,即落在各分组中的数据个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