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卫生组织背景指导

合集下载

世界卫生组织食品安全工作背景

世界卫生组织食品安全工作背景

世界卫生组织食品安全工作背景- 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成立,负责人类健康。

WHO宪章中与食品安全有关的特别职责:In 1948, WHO was founded, with responsibilities covering human health and, in particular, a mandate to establish food standards-协助政府部门加强与食品安全有关的卫生服务-促进改善营养、卫生设备和环境卫生-制订食品国际标准-协助在大众中宣传食品安全- 1950年,联合国粮食和农业组织/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召开营养、食品添加剂和相关方面的专家会议In 1950, Joint FAO/WHO expert meetings begin on nutrition, food additives and related areas - 1953年,世界卫生组织最高权力机构,世界卫生大会,声明食品工业广泛使用化学品带来了新的公共卫生问题,需要予以关注In 1953, WHO’s highest governing body, the World Health Assembly, states that the widening use of chemicals in the food industry presents a new public health problem that needs attention- 1963年,世界卫生大会批准成立联合国粮食和农业组织/世界卫生组织联合食品标准项目并通过食品法典委员会章程In 1963 the World Health Assembly approves establishment of the joint FAO/WHO Foodstandards Programme and adopts the Statutes of the Codex Alimentarious Commission- 1978年,世界卫生大会要求总干事开展食品安全项目,解决食源性疾病和食品卫生的控制问题。

WHO指南制定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WHO指南制定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WHO指南制定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南的制定基本原则和方法是为了确保指南的可靠性、准确性和可应用性。

以下是关于WHO指南制定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的详述:1.系统性审查证据:WHO指南的制定依据系统性和全面的证据评估,以确保对相关问题的准确了解和解答。

首先,WHO会收集世界各地的最新研究数据,并针对特定问题进行评估和归纳。

该过程通常由独立的专家组成的委员会完成,并以透明和无偏的方式进行。

2.团队合作:指南的制定需要跨学科的合作和专业意见的广泛参与。

WHO将组建专家团队,包括临床医生、科学家、流行病学家、卫生政策专家和其他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

他们共同合作,通过合理的争论和交流,在有关问题的证据基础上达成共识。

3.确定关键问题:在指南制定过程中,WHO会确保明确并确定有关问题的关键点。

这些关键问题将根据实际需求和相关利益方的意见,明确指南制定的目标,以便指导其使用者做出正确和明智的决策。

5.考虑利益相关者的意见:在制定指南之前,WHO会广泛征求利益相关者(例如患者、医生、卫生机构等)的意见和建议。

这些反馈将被纳入制定过程,并与专家组的意见和证据一起进行综合分析和决策。

6.可行性和可行性调查:在制定指南时,WHO还将考虑指南实施的可行性。

此外,可行性调查还将评估指南是否能够在不同背景和资源有限的环境下实施,以确保指南对全球不同地区的适应性和可操作性。

7.定期审查和更新:由于医学和卫生领域的不断演变和新研究的产生,WHO指南将会定期审查和更新。

这有助于确保指南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并根据最新研究成果对其中的建议进行调整和修改。

总之,世界卫生组织制定指南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是建立在系统性审查证据、团队合作、透明度和可追溯、关键问题的确定、利益相关者的意见、可行性调查以及定期审查和更新等原则之上。

这些原则和方法的应用可以确保制定的指南具有全面、可信赖、透明、可行和应用性强的特点,最终为全球卫生保健提供指导和参考。

WHO基本药物的背景资料

WHO基本药物的背景资料

世界卫生组织的基本药物政策(课题综述报告之一)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胡善联基本药物(essential medicines)在现代卫生保健中是最具有成本效果的措施之一,它对健康有着明显的影响。

2005年在发展中国家就有4000多万人死亡,三分之一是小于5岁以下的儿童,其中1000万由于急性呼吸道感染,腹泻、结核及疟疾而死亡。

这些情况均可以用安全的,价格便宜的基本药物来挽救生命。

如单一的铁剂和叶酸制剂就可以减少孕产妇贫血引起的产妇和儿童的死亡率。

治疗性转播的疾病可以减少AIDS病毒的转播,治疗高血压可以减少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的发生。

卫生保健和基本药物的可及性被认为是一种基本的人权。

药品能挽救生命,减少发病和改进健康依赖于药品的质量(quality)、安全(safety)、可得性(availability)、可承受性(affordability)和正确的使用(rational use of drugs)。

估计迄今有20亿人口(约占全球1/3人口)没有基本药物的可及性。

在一些低收入的亚洲和非洲国家约有50%人口不能得到基本药物。

有近1/3的国家缺少立法和执法能力来监督药品市场(包括药品注册、制造和流通的监督、和药物促销的控制)。

不可靠的药品供给系统和不合理的药物使用是全世界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WHO基本药物政策的发展过程20世纪70年代是世界卫生组织(WHO)号召2000年达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和“初级卫生保健”的时代。

1975年28届世界卫生大会通过28.66决议案,要求世界卫生组织帮助各会员国选择和购买价格合理的、具有质量的、国家卫生需要的基本药物。

希望能发展一种方法帮助会员国形成国家药品政策,并帮助会员国执行药品政策,如基本药品的遴选,根据卫生需要适度地购买有质量的药品,对不同的药物规划提供教育与培训等。

WHO支持会员国发展、执行和监测国家药品政策的效果,保证基本药品的可得性、价格的可承受性和合理的应用,以及保证传统药品的安全、有效和具有良好的质量。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控制技术指南世界卫生组织指南解读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控制技术指南世界卫生组织指南解读

危害严重
感染会导致手术部位愈合延迟、 疤痕形成、甚至引发败血症等严 重后果,威胁患者生命安全。
经济负担重
感染不仅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 加医疗费用,还给患者及其家庭 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世界卫生组织指南制定目的
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总结和分析全球范围内的外科手术部位 感染预防控制经验,为世界各国提供科学依 据和技术支持。
06
培训与宣传教育工作开展
培训对象和内容设计
培训对象
包括外科医生、护士、手术室工作人 员等所有参与手术过程的人员。
内容设计
涵盖手术部位感染的基本知识、危险 因素、预防措施、感染控制标准操作 规程等方面。
宣传材料制作和发布渠道选择
宣传材料制作
制作形式多样、内容简洁明了的宣传材料,如海报、折页、动画视频等。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控制 技术指南世界卫生组织指南
解:读
2023-12-30
• 指南背景与意义 •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 预防控制措施与建议 • 诊断与治疗策略 • 监测与评估体系建设 • 培训与宣传教育工作开展 • 总结与展望
01
指南背景与意义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现状及危害
感染率高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是手术后常见 的并发症之一,感染率较高,给 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
术前预防措施
术前评估
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术前评估,包括营养状况、免疫状态、并存疾病等,以识别潜在的风 险因素。
术前准备
确保患者术前皮肤清洁,降低皮肤表面的细菌数量。对于需要肠道准备的患者,应遵循 相关指南进行肠道清洁和抗生素使用。
术前宣教
向患者和家属提供有关手术部位感染的信息,包括预防措施、症状识别和报告等,以提 高他们的意识和参与度。

globocan 2020引用格式

globocan 2020引用格式

GLOBOCAN 2020数据:世界癌症统计1. 背景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简称WHO)发布的GLOBOCAN是全球癌症统计数据库,定期发布全球癌症发病率、逝去率和存活率等相关数据。

GLOBOCAN 2020是该组织最新发布的全球癌症统计数据,为全球研究人员、医生、政策制定者和公众提供了最新的癌症相关信息。

2. 数据来源GLOBOCAN 2020的数据来源包括全球各国的癌症登记中心、卫生部门、学术研究机构等。

这些数据经过严格的筛选、评估和分析,确保了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数据内容GLOBOCAN 2020的数据涵盖了全球各国和地区的癌症发病率、逝去率、存活率、发病原因、病因学、预防策略等多个方面。

其中,癌症发病率和逝去率是最受关注的数据,能够反映出各国和地区的癌症负担情况,为预防和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4. 数据呈现GLOBOCAN 2020以报告形式发布,其中包括详细的数据分析、图表展示、分析结论等内容。

这些内容以直观、易懂的方式呈现,让读者能够快速了解全球癌症的现状和趋势。

5. 信息意义GLOBOCAN 2020的数据对于全球癌症研究和防控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它能够帮助各国政府和卫生部门制定癌症防控策略,有针对性地提高癌症筛查和早期诊断率,减少癌症发病率和逝去率。

对于科研机构和医疗机构来说,它提供了宝贵的研究对象和方向,指导新药研发和治疗方法的改进。

对于广大公众而言,它增强了对癌症预防和治疗的认识,提高了健康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

6. 数据应用GLOBOCAN 2020的数据除了冠方报告外,还开放给科研机构、医疗机构、学术研究者以及公众使用。

这些数据可以被用于科研论文、学术报告、医学指南、政策制定、社会活动宣传等多个领域,有助于促进全球癌症防控工作的开展。

7. 数据限制尽管GLOBOCAN 2020的数据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但也存在一定的限制。

数据的收集和分析过程可能存在偏差和不确定性,因此在使用时需要慎重。

公共基础知识之世界卫生组织.doc

公共基础知识之世界卫生组织.doc

公共基础知识之世界卫生组织2014年社会工作者考试即将开始,华图教育网社会工作者频道(/a/shehui)第一时间为各位考生提供国际组织世界卫生组织基本概念公共基础知识辅导与知识点剖析,对社会工作者考试中的各个公基代表性问题作出详细解答,祝各位在今年的社会工作者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考取理想的职位!更多2014社会工作者备考资料,请关注华图教育网!True一、世界卫生组织诞生的背景世界卫生组织(简称世卫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 WHO)是联合国下属的一个专门机构,其前身可以追溯到1907年成立于巴黎的国际公共卫生局和1920年成立于日内瓦的国际联盟卫生组织。

战后,经联合国经社理事会决定,64个国家的代表于1946年7月在纽约举行了一次国际卫生会议,签署了《世界卫生组织组织法》。

1948年6月24日,世界卫生组织在日内瓦召开的第一届世界卫生大会上正式成立,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

二、世界卫生组织的宗旨世卫组织的宗旨是使全世界人民获得尽可能高水平的健康。

该组织给健康下的定义为身体、精神及社会生活中的完美状态。

世卫组织的主要职能包括:促进流行病和地方病的防治;改善公共卫生;推动确定生物制品的国际标准等。

世卫组织共有191个正式成员和2个准成员。

三、世界卫生组织的组织原则世界卫生大会是世卫组织的最高权力机构,每年召开一次。

主要任务是审议总干事的工作报告、规划预算、接纳新会员和讨论其他重要议题。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君子协定,联合国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是必然的执委成员国,但席位第三年后轮空一年。

常设机构秘书处下设非洲、美洲、欧洲、东地中海、东南亚、西太平洋6个地区办事处。

四、世界卫生组织与中国1978年10月,中国卫生部长和该组织总干事在北京签署了卫生技术合作谅解备忘录,这是双方友好合作史上的里程碑。

1981年该组织在北京设立驻华代表处。

1991年中国卫生部部长陈敏章被世卫组织授予最高荣誉奖人人享有卫生保健金质奖章,他是被授予此奖的世界第一位卫生部长。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国际组织》教案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国际组织》教案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国际组织》优秀教案第一章:国际组织概述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国际组织的定义、产生背景和主要功能。

2. 使学生认识到国际组织在当今世界的重要性和作用。

教学内容:1. 国际组织的定义和产生背景2. 国际组织的主要功能和作用3. 国际组织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影响力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询问长辈了解国际组织的概念。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国际组织产生的背景。

3. 教师讲解国际组织的主要功能和作用,如促进国家间的合作、协调国际事务等。

4. 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国际组织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国际组织定义和产生背景的了解程度。

2. 评估学生对国际组织主要功能和作用的认识。

3. 观察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表现,了解其对国际组织在国际事务中地位和影响力的理解。

第二章:联合国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联合国的成立背景、宗旨和主要机构。

2. 使学生认识到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教学内容:1. 联合国的成立背景和宗旨2. 联合国的主要机构和职能3. 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等方面的作用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联合国的成立背景和宗旨,引导学生了解其重要意义。

2. 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了解联合国的主要机构及其职能。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等方面的作用。

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联合国成立背景和宗旨的了解程度。

2. 评估学生对联合国主要机构及其职能的认识。

3.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其对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等方面作用的认知。

第三章:世界贸易组织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背景、宗旨和基本原则。

2. 使学生认识到世界贸易组织在促进全球贸易、推动经济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教学内容:1. 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背景和宗旨2. 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3. 世界贸易组织在促进全球贸易、推动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作用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背景和宗旨,引导学生了解其重要意义。

世界卫生组织的疾病预防指南促进全球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的疾病预防指南促进全球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的疾病预防指南促进全球健康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简称WHO)作为国际公共卫生领域的权威机构,一直致力于疾病预防与控制工作。

其疾病预防指南在推动全球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世界卫生组织的疾病预防指南,并探讨其在促进全球健康方面的意义。

一、疾病预防指南的重要性及背景疾病预防是保障全球健康的基础。

随着全球化和交通运输工具的快速发展,人类面临着更多的健康威胁。

疾病的传播速度和范围也呈现出全球化的特点。

为了有效应对疾病的威胁,世界卫生组织积极开展疾病预防研究,并发布相应的指南。

二、世界卫生组织的疾病预防指南1. 传染性疾病预防指南世界卫生组织针对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发布了相关指南,如流感、艾滋病等。

这些指南在疫情爆发时提供了有效的应对措施,包括隔离措施、个人卫生注意事项、疫苗接种等。

2. 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指南除了传染性疾病,世界卫生组织还发布了许多非传染性疾病预防的指南,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肥胖等。

这些指南提供了关于饮食、运动、减压等方面的建议,帮助人们预防和控制这些疾病。

3. 新发传染病防控指南随着新发传染病的不断出现,为提前应对这些疾病的威胁,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新发传染病防控指南,如埃博拉病毒、寨卡病毒等。

这些指南提供了关于早期发现、隔离治疗、群众宣传等方面的指导意见,有效控制了疫情的蔓延。

三、世界卫生组织疾病预防指南在促进全球健康方面的意义1. 提供科学依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疾病预防指南基于大量的科学研究和数据分析,提供了科学的防控策略,为各国制定疫情防控措施提供了依据。

2. 促进经验分享与合作世界卫生组织疾病预防指南的发布,鼓励各国之间的经验分享和合作。

国际社会可以通过借鉴他国的经验和成功案例,共同应对全球疾病威胁。

3. 加强公众意识和教育世界卫生组织的疾病预防指南向公众提供重要的健康知识,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提高防病意识。

同时,通过教育活动和宣传推广,加强对全球疾病预防的认识。

全球卫生治理的背景、特点与挑战

全球卫生治理的背景、特点与挑战

全球卫生治理的背景、特点与挑战作者:晋继勇来源:《当代世界》2020年第04期【关键词】全球卫生治理;卫生安全;世界卫生组织;人类命运共同体【DOI】10.19422/ki.ddsj.2020.04.007全球化在不断推动贸易和旅行扩展的同时,也使传染病这种本来就不尊重国界的“劣品”快速地在国际社会传播,对全球政治和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

截至2020年3月底,2019年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已蔓延至200多个国家和地区,造成近4万人死亡和全球经济撕裂,为全球经济发展前景蒙上了阴影。

这充分说明,在卫生安全领域,没有任何国家可以独善其身,世界各国处于“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相互依赖之中。

事实上,“在当今全球化的世界,跨国传染病威胁已经使整个人类陷入一个单一的微生物海洋。

”[1] 因此,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通过多边主义开展全球卫生治理与合作,成为国际社会的当务之急。

随着全球化深入发展,卫生问题也日益超出医学范围,进入了全球发展和政治领域,从而促进了全球卫生治理的蓬勃兴起。

也正如美国著名国际政治学者罗伯特·基欧汉和约瑟夫·奈所言,“全球化最重要的形式之一就是生物的全球化”。

[2]各种新发和复发传染病不但对人的生命构成威胁,也对国际关系和经济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

第一,国际社会面临严重的卫生安全威胁。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上,传染病如影相随,天花、鼠疫、疟疾、登革热……不一而足。

以天花为例,第一次天花流行病发生于公元前1350年的埃及,后来在公元49年傳到中国,700年后传到欧洲,1520年传到美洲,1789年传到澳大利亚;源于亚洲的黑死病,在1347—1353年间造成了欧洲1/3的人死亡;在1918—1919年间,世界上几乎1/3的人感染了流感,其中有1亿人死亡。

新冠肺炎、埃博拉、寨卡热以及甲型流感等新发和复发传染病频发,更是凸显了跨国传染病对全球卫生安全构成的严重威胁。

世界卫生组织在2019年发布的一份报告认为,“一场快速蔓延、高度致命的呼吸系统病原体大流行是非常真实的威胁,将会使5000万—8000万人丧生,并将使5%的全球GDP灰飞烟灭。

根据最新《世界卫生组织章程》学习要点

根据最新《世界卫生组织章程》学习要点

根据最新《世界卫生组织章程》学习要点
1. 研究背景:
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简称WHO)是联
合国系统中负责卫生领域的专门机构。

其章程对于卫生事务进行了
详细规定,为各成员国提供了指导和支持。

2. 总体目标:
根据最新的《世界卫生组织章程》,其总体目标是提高全球卫
生水平、促进各国人民的健康。

3. 领域涉及:
《世界卫生组织章程》涉及的领域广泛,包括预防疾病、促进
卫生发展、加强卫生体系等。

4. 原则和核心价值:
《世界卫生组织章程》明确了一系列原则和核心价值,如公正、合作、综合性、卫生权利等。

5. 成员国义务: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章程》,各成员国有责任履行其在卫生领
域的义务,包括制定和执行相关卫生政策、提供全民卫生保健服务等。

6. 全球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世界卫生组织章程》还对全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做出了相应
规定,包括提供协助、合作和协调行动等。

7. 参与机制: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章程》,除了成员国之外,其他各方也可
以参与卫生事务,包括非政府组织、个人、私营部门等。

总之,《世界卫生组织章程》是全球卫生事务的重要法律文件,对于促进全球卫生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各成员国应当学习并遵守
其中的规定,以实现共同的卫生目标。

世界卫生组织对于贫血的诊断标准

世界卫生组织对于贫血的诊断标准

世界卫生组织对于贫血的诊断标准标题:探究世界卫生组织对贫血的诊断标准及其意义导语:贫血是一种常见的健康问题,全球各个地区都面临这一挑战。

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简称WHO)作为国际公认的权威机构,提出了一套全面的贫血诊断标准,对于贫血的早期发现、治疗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深入探讨世界卫生组织对贫血的诊断标准,阐述其背后的科学原理和临床应用,以及对贫血问题的影响和启示。

一、世界卫生组织对贫血的定义及背景介绍1.1 贫血的概念及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对于贫血的定义,世界卫生组织将其界定为血液中红细胞数量或血红蛋白含量低于正常值的一种疾病。

贫血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如失血、营养不良、遗传性疾病等。

世界卫生组织的贫血诊断标准主要以血红蛋白浓度作为评价指标,结合芳龄和性别等因素来确定正常血红蛋白水平。

1.2 贫血问题的全球性挑战贫血作为全球健康领域的重要课题,影响了数以亿计的人群。

尤其是在经济不发达地区和儿童群体中,贫血问题比较普遍。

贫血不仅会导致个体的生理和心理健康问题,还会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建立科学且可操作的贫血诊断标准对于早期干预和改善健康状况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二、世界卫生组织贫血诊断标准的科学原理2.1 血红蛋白作为评价指标的科学依据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的重要成分,其浓度反映了体内携氧能力的强弱。

通过测定血红蛋白含量,可以客观评估贫血状况,并进一步分析其原因。

血红蛋白作为贫血诊断的关键指标,是世界卫生组织贫血诊断标准的科学基础。

2.2 考虑个体差异的贫血标准制定世界卫生组织贫血诊断标准结合了芳龄和性别等因素对血红蛋白水平进行了分类和评估。

这是基于人体不同阶段存在生理上的差异,因而在贫血诊断中应充分考虑个体差异。

世界卫生组织通过制定细致的标准,使得贫血的诊断更具有科学性和个体化。

三、世界卫生组织贫血诊断标准的临床应用3.1 基于标准的贫血筛查及早期发现世界卫生组织的贫血诊断标准为医生提供了一个客观、统一的评估工具,用于贫血筛查和早期发现。

2023世界卫生组织年龄标准

2023世界卫生组织年龄标准

2023世界卫生组织年龄标准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全球对于年龄标准的定义和界定也逐渐发生了变化。

作为一个全球性的卫生组织,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每年都会对年龄标准进行评估和调整,以适应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卫生需求。

预计在2023年,世界卫生组织将对年龄标准做出新的规定,以满足全球不断变化的健康需求。

一、背景概述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和医学知识的进步,人类的平均寿命不断提高。

与此同时,人们对于健康和医疗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因此,在定义年龄标准时,需要考虑人们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状况。

2023年世界卫生组织年龄标准的制定就是为了更好地应对不同年龄群体的健康需求而进行的。

二、0-14岁儿童和青少年标准2023年的世界卫生组织年龄标准将对儿童和青少年群体进行了重新界定。

根据最新研究和专家意见,将儿童和青少年的界定范围从0-18岁缩小为0-14岁。

这一调整是基于生理、心理和社会发展的综合评估,并且将更加精确地划分不同年龄段的发展特征和健康需求。

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和青少年,世界卫生组织将制定相应的健康指导方针和政策,以提高他们的整体健康水平。

三、成人标准对于成年人群体,2023年世界卫生组织年龄标准将进一步细化不同年龄段的健康需求。

根据最新的研究和统计数据,将成人群体的界定年龄从18岁-65岁扩展为18岁-70岁,以更好地反映现实中人们的长寿趋势。

同时,世界卫生组织还将注重不同年龄段成人的特殊健康需求,例如中年人的心血管健康、老年人的慢性病管理等。

通过制定适合不同年龄段成人的健康政策和预防措施,可以更好地保障他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四、老年人标准随着全球老龄化问题的日益严峻,2023年的世界卫生组织年龄标准将对老年人群体的健康需求作出重要调整。

根据最新的研究和护理实践,将老年人的界定年龄从65岁及以上调整为70岁及以上,以更好地符合不同国家和地区老年人群体的真实情况。

2023世界卫生组织年龄标准

2023世界卫生组织年龄标准

2023世界卫生组织年龄标准一、背景与意义随着全球人口结构的变化,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

为了更好地评估和应对这一趋势,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了一套年龄标准,旨在为全球范围内的老年健康研究、政策制定和资源分配提供统一的基础。

这套标准不仅关注年龄与健康状况的关系,还关注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参与,对于改善全球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年龄标准内容1. 老龄化定义世界卫生组织将老龄化定义为“一个过程,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逐渐出现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的退行性变化”。

这种退行性变化可能包括身体机能的衰退、慢性疾病的出现、认知功能的下降以及社交活动的减少等。

2. 老年前期世界卫生组织将60-74岁的人群定义为老年前期。

这一阶段的人群通常仍具备较好的身体机能,但开始出现一些与年龄相关的健康问题,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关节炎等。

3. 老年期世界卫生组织将75岁及以上的群体定义为老年期。

这一阶段的人群身体机能进一步衰退,慢性疾病的风险增加,生活质量可能受到影响。

4. 高龄老人世界卫生组织将80岁及以上的群体定义为高龄老人。

这一阶段的人群身体机能严重衰退,常常需要更多的医疗照顾和社会支持。

三、相关数据与描述性细节1. 全球老龄化趋势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30年,全球60岁以上的人口将超过9亿,占全球总人口的12%以上。

其中,高龄老人的数量将比现在翻一番。

这种趋势对全球医疗保健系统和养老金体系都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2. 老龄化对医疗保健的影响随着老龄化的加剧,医疗保健需求不断增加。

据统计,老年人的医疗保健支出普遍高于年轻人。

此外,老年人往往需要更多的慢性疾病管理和长期护理服务。

这种趋势对全球医疗保健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 老龄化对社会的影响除了对医疗保健的影响外,老龄化还对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随着高龄老人的增多,社会对老年人的关注和照顾需求也随之增加。

这需要政府、社会和家庭共同努力,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和支持。

世界卫生组织 年龄划分标准2023

世界卫生组织 年龄划分标准2023

2023年,世界卫生组织更新了关于芳龄划分标准的指南,该指南旨在为全球范围内的医疗保健和健康研究提供统一的芳龄分类标准。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详细的阐述。

一、背景介绍世界卫生组织一直致力于制定科学、客观的医疗和健康指南,以便于不同国家和地区在医疗实践和研究中有一个共同的标准。

芳龄是医疗和健康领域中一个重要的分类因素,因此芳龄划分标准的更新对于全球范围内的医疗保健和健康研究至关重要。

二、芳龄划分标准的重要性1. 临床诊断:不同芳龄段的人裙在疾病易感性、症状表现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在临床诊断中需要有针对不同芳龄段的标准。

2. 流行病学研究:在流行病学调查和研究中,芳龄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不同芳龄段的人裙在患病率、逝去率等方面存在差异,芳龄划分标准的科学性对于流行病学研究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3. 医疗资源分配:不同芳龄段的人裙在医疗需求上存在差异,科学合理的芳龄划分标准有助于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

三、2023年世界卫生组织芳龄划分标准的更新内容据了解,世界卫生组织在2023年对芳龄划分标准进行了更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新的芳龄段划分:根据最新的医学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世界卫生组织对芳龄段的划分进行了调整,使得芳龄划分更加科学、合理。

2. 特殊芳龄段的关注:在新的芳龄划分标准中,特别关注了婴幼儿、青少年、中年人和老年人等特殊芳龄段的健康需求和特点,为不同芳龄段的人裙提供了更加个性化的医疗保健指导。

3. 国际统一标准:世界卫生组织的芳龄划分标准旨在为全球范围内的医疗保健和健康研究提供统一的标准,有助于不同国家和地区在医疗实践和研究中有一个共同的参照标准。

四、芳龄划分标准对全球医疗和健康领域的影响1. 促进国际合作:世界卫生组织的芳龄划分标准的更新将促进全球范围内的医疗和健康领域的国际合作,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医疗研究和实践提供统一的标准。

2. 提升医疗服务的质量:科学合理的芳龄划分标准有助于医疗服务的精细化和个性化,提升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世界卫生组织致癌物评级

世界卫生组织致癌物评级

世界卫生组织致癌物评级
摘要:
1.世界卫生组织致癌物评级的背景和意义
2.世界卫生组织如何评级致癌物
3.致癌物的分类和例子
4.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和建议
正文:
【世界卫生组织致癌物评级的背景和意义】
世界卫生组织(WHO)是全球公认的权威卫生组织,其下设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负责评估和分类致癌物质。

致癌物评级对于提高公众对癌症的认识,指导政府和企业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以及促进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世界卫生组织如何评级致癌物】
世界卫生组织根据致癌证据的充分程度将致癌物质分为四类:
1.第一类(致癌物质):有足够证据证明对人类具有致癌作用。

2.第二类A(很可能致癌物质):对人类致癌证据有限,但对实验动物有充分致癌证据。

3.第二类B(可能致癌物质):对人类和实验动物的致癌证据都不充分,但可能具有致癌作用。

4.第三类(不确定是否致癌):现有证据不足以判断其是否具有致癌作用。

5.第四类(不太可能致癌):有足够证据证明对人类不具有致癌作用。

【致癌物的分类和例子】
致癌物可以分为化学致癌物、物理致癌物、生物致癌物等。

其中,化学致癌物包括如石棉、砷、镉、铬、镍、放射性物质等;物理致癌物如紫外线、X 射线等;生物致癌物如乙型肝炎病毒、人乳头瘤病毒等。

【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和建议】
了解致癌物的分类和评级有助于提高公众的防癌意识,降低癌症风险。

建议民众在日常生活中尽量减少接触可能致癌的物质,如避免吸烟、饮酒过量,保持健康饮食,加强锻炼等。

世界卫生健康标准2023年版解读

世界卫生健康标准2023年版解读

世界卫生健康标准2023年版解读世界卫生健康标准2023年版是全球卫生领域的一个重要指导性文件,对于保障人类健康、预防疾病、提高卫生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该标准进行解读,分为标准背景介绍、标准内容解读和实施建议三个部分,以期深入理解和应用该标准。

一、标准背景介绍世界卫生健康标准是由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旨在为各国卫生部门和相关机构提供指导,引领卫生事业发展方向。

2023年版的标准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了更新和完善,紧跟全球卫生趋势,包括疾病防控、健康促进、医疗卫生等多个方面。

标准的发布对于推动各国卫生事业发展、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标准内容解读1.疾病防控:世界卫生健康标准2023年版提出了一系列疾病防控的指导措施,包括传染病防控、慢性病管理等。

其中,疫情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实施是重点内容,要求各国建立完善的疫情监测系统、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传染病威胁。

2.健康促进:标准要求各国加大对健康促进的投入,推动全民健康意识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善。

要建立健康教育体系、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等措施,促进人们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3.医疗卫生:标准还涵盖了医疗卫生领域的多个方面,包括医疗服务供给、医疗质量管理、医疗技术发展等。

要求各国建立健全的医疗卫生体系,提高医疗服务的普及率和质量水平,确保人民享有高质量的医疗保健服务。

三、实施建议1.政府层面:各国政府要高度重视世界卫生健康标准的实施,加大对卫生事业的投入,健全卫生政策和法律制度,推动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2.卫生部门:卫生部门要根据标准要求,加强组织管理,优化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医疗质量,推动医疗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3.社会公众:社会公众要增强健康意识,注重健康教育,积极参与健康促进活动,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携手共建健康社会。

综上所述,世界卫生健康标准2023年版是一个全面权威的卫生指导文件,对于全球卫生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各国政府、卫生部门和社会公众都应该认真学习和贯彻该标准,共同推动全球卫生事业的发展,为人类健康作出更大贡献。

WHO专家组抵达武汉共同研究新冠病溯源

WHO专家组抵达武汉共同研究新冠病溯源

WHO专家组抵达武汉共同研究新冠病溯源WHO专家组抵达武汉共同研究新冠病毒溯源2021年1月14日,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简称WHO)专家组终于抵达中国武汉,开展新冠病毒溯源的联合研究。

此次研究具有重大意义,旨在寻找新冠病毒的起源和传播途径,为全球疫情防控提供更精准的指导和战略。

一、背景介绍新冠病毒自2020年开始全球流行,给各国的经济和公共卫生系统造成了巨大冲击,全球范围内的感染和死亡人数持续上升。

为了更好地了解病毒的来源和传播途径,世界各国纷纷展开调查和研究。

WHO作为联合国系统中负责公共卫生领域的专门机构,承担着指导全球疫情防控、协调国际合作和推动科学研究的重责大任。

在新冠疫情爆发初期,WHO就积极响应,派遣专家组前往中国展开疫情调查。

二、专家组抵达武汉经过长时间的协商和准备,由国际公卫专家和中国相关专家组成的WHO专家组成功抵达武汉。

他们将在中国境内展开为期数周的研究,与中国科研人员和卫生官员合作,开展现场勘察、数据收集和实验研究。

这支专家组由来自全球各地的17名专家组成,他们的专业领域涵盖了流行病学、病毒学、动物学等多个领域。

他们将与中国科研人员就新冠病毒的溯源展开合作,共同研究病毒的来源和传播途径。

三、研究目标和计划专家组的研究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病毒起源:通过病毒基因组学分析,寻找新冠病毒的起源是关键任务之一。

专家们将重点关注可能的野生动物宿主和中间宿主,并探究病毒与人类之间的传播途径。

2. 传播途径:研究新冠病毒的传播途径对于加强疫情防控至关重要。

专家们将深入调查相关疫情爆发地点,分析不同传播途径对病毒传播速度和范围的影响,并提出针对性的防控建议。

3. 动物环境:了解新冠病毒在野生动物和农场动物中的传播情况对于预防未来类似疫情具有重要意义。

专家们将深入动物市场、农场等地采集样本,通过实验室研究和调查病例,推测病毒传入人类的可能途径。

全球卫生治理的背景、特点与挑战

全球卫生治理的背景、特点与挑战

全球化在不断推动贸易和旅行扩展的同时,也使传染病这种本来就不尊重国界的“劣品”快速地在国际社会传播,对全球政治和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

截至2020年3月底,2019年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已蔓延至200多个国家和地区,造成近4万人死亡和全球经济撕裂,为全球经济发展前景蒙上了阴影。

这充分说明,在卫生安全领域,没有任何国家可以独善其身,世界各国处于“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相互依赖之中。

事实上,“在当今全球化的世界,跨国传染病威胁已经使整个人类陷入一个单一的微生物海洋。

”[1]因此,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通过多边主义开展全球卫生治理与合作,成为国际社会的当务之急。

全球卫生治理的背景随着全球化深入发展,卫生问题也日益超出医学范围,进入了全球发展和政治领域,从而促进了全球卫生治理的蓬勃兴起。

也正如美国著名国际政治学者罗伯特·基欧汉和约瑟夫·奈所言,“全球化最重要的形式之一就是生物的全球化”。

[2]各种新发和复发传染病不但对人的生命构成威胁,也对国际关系和经济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

第一,国际社会面临严重的卫生安全威胁。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上,传染病如影相随,天花、鼠疫、疟疾、登革热……不一而足。

以天花为例,第一次天花流行病发生于公元前1350年的埃及,后来在公元49年传到中国,700年后传到欧洲,1520年传到美洲,1789年传到澳大利亚;源于亚洲的黑死病,在1347—1353年间造成了欧洲1/3的人死亡;在1918—1919年间,世界上几乎1/3的人感染了流感,其中有1亿人死亡。

新冠肺炎、埃博拉、寨卡热以及甲型流感等新发和复发传染病频发,更全球卫生治理的背景、特点与挑战晋继勇【内容提要】新型冠状病毒、埃博拉病毒以及寨卡病毒等新发和复发传染病危机对全球卫生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卫生问题不仅已成为全球发展的重要议题,而且日益占据国际政治和外交的优先议程。

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背景下,公共卫生危机的频发和扩散对全球卫生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世界卫生组织的使命和目标

世界卫生组织的使命和目标

世界卫生组织的使命和目标一级标题:介绍世界卫生组织二级标题:成立背景和历史二级标题:全球卫生挑战一级标题:世界卫生组织的使命二级标题:保护人民健康权益二级标题: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服务一级标题:世界卫生组织的目标二级标题:消除疾病威胁二级标题:促进健康公平性二级标题:加强卫生系统和应急响应能力在今天这个复杂多变的世界,保障人类健康成为一个全球共同关注的议题。

为此,联合国成立了专门负责卫生事务的国际机构——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本文将重点探讨世界卫生组织的使命和目标,揭示其在全球卫生领域中所发挥的作用。

成立背景和历史:世界卫生组织成立于1948年4月7日,总部设立在瑞士日内瓦。

其设立背景可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根据国际社会的共识,为了促进全球卫生事务的发展和合作,增强各国之间的协作与交流,联合国决定成立专门机构来负责卫生工作。

世界卫生组织应运而生,被赋予了推动卫生领域发展、促进各国人民健康状况改善的重要使命。

全球卫生挑战:随着全球化进程加速,人类面临着许多新兴的全球卫生挑战。

传染性疾病如艾滋病、流感等对人类健康造成巨大威胁;慢性病如心血管疾病、癌症等导致高死亡率和健康负担增加;同时还有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因素引发的健康问题。

这些挑战跨越国境,需要各国通力合作。

世界卫生组织扮演者重要角色,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服务来帮助各国应对这些挑战。

保护人民健康权益:世界卫生组织的使命之一就是保护人民健康权益,确保每个人都能够享有卫生、安全和有效的卫生保健服务。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世界卫生组织致力于推动全球卫生政策的制定,在公共卫生领域传播信息、提供健康教育和支持,与各国共同努力来改善人民的健康状况。

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服务:作为全球卫生事务的顶级机构,世界卫生组织拥有广泛的专业知识、经验和资源,可以为各国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服务。

世界卫生组织通过评估分析全球卫生问题,并制定相应政策建议来帮助各国改善其卫生系统,提高医疗水平并对应急情况作出响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卫生组织(WHO)议题:全球大规模传染病暴发预警及应对背景指导主席欢迎辞尊敬的各位代表:欢迎参加2010西安市校际高中生模拟联合国大会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的会议。

作为主席团成员,我们非常荣幸能与各位代表在此展开讨论,为全人类的健康与全世界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众所周知,传染病,尤其是全球性传染病,一直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阻碍。

从14世纪的黑死病大流行和20世纪初西班牙流感的肆虐,到20世纪末艾滋病的出现和21世纪SARS与禽流感的爆发,再到甲型H1N1流感疫情,每一次传染病在全球的肆虐,都造成数以千计甚至是数以万计的健康人群被细菌及病毒夺去了生命,疫情还会对疫区所在的各个国家的经济造成严重的打击,进而造成数百亿甚至数千亿美元的巨额经济损失。

世界卫生组织致力于在全球范围内抗击一切对人类的长远发展造成威胁或可能造成威胁的疾病,致力于使全世界人类获得“体格,精神与社会的完全健康”。

而阻碍人们获得健康体格的,正是无处不在的疾病。

为了使全人类的健康拥有一个相对高质量的保障,就必须建立一个长期有效的全球传染病预警及应对机制。

在特定的背景下,这种机制就会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衷心地希望,各位代表能够在会场上以国际的眼光来看待和解决问题,展示和提高您的演讲及辩论技巧,锻炼组织、策划、管理、研究和写作的能力,展示自己的风采,体会国家与世界的责任感,并在充分扮演国家角色的同时,也能够享受会议所带来的难忘的记忆与全新的友谊。

我们相信,此次经历将使您收获良多。

作为主席团成员,我们肩负与代表相互促进,不断学习的使命。

同时,我们也将竭诚帮助代表,解答各类问题,希望此份文件能够为你的会议准备提供一定的帮助。

最后,衷心感谢你对本次会议的关注、支持与参与,祝愿各位代表的参与能够为本次大会带来充实与精彩!西安市校际高中生模拟联合国大会·2010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主席团委员会介绍世界卫生组织是联合国系统内卫生问题的指导和协调机构。

它负责对全球卫生事务提供领导,拟定卫生研究议程,制定规范和标准,阐明以证据为基础的政策方案,向各国提供技术支持,以及监测和评估卫生趋势。

二十一世纪中,卫生是一项共同责任,涉及到公平获得基本保健和集体防范跨越国界的威胁。

世界卫生组织通过其核心职能来实现其目标:·就对卫生至关重要的事项提供领导并在需要联合行动时参加伙伴关系;·制定研究议程,促进开发、传播和应用具有价值的知识;·制定规范和标准并促进和监测其实施;·阐明合乎伦理并以证据为基础的政策方案;·提供技术支持,促进变革并发展可持续的的机构能力;·监测卫生情况并评估卫生趋势。

世界卫生组织的宗旨与目标是:使全世界人民获得尽可能高水平的健康2008年8月23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了一份名为《2007年世界卫生报告一构建安全未来:21世纪全球公共卫生安全》的年度报告。

报告指出,新传染病正以每年1—2例的“惊人速度”出现,世卫总干事陈冯富珍表示,“新疾病的增长速度是前所未有的”;与此同时,旧传染病也改头换面。

卷土重来。

像霍乱、黄热病、疟疾、鼠疫、肺结核等旧病种也在20世纪末死灰复燃。

过去5年,各类传染病暴发和流行已超过1100多起。

2007年8月27日印度广播电台报道称,印度东部奥里萨邦近期发生霍乱疫情,造成84人死亡。

而专家预测到2100年,全球受疟疾影响的人口可能由现在的45%增至60%。

此外,还有些传染病持续扮演着“杀手”角色,登革热就是其中之一。

2007年,由于雨季提早到来,登革热的势头更为凶猛。

仅上半年,柬埔寨已有近2万人感染登革热,182人因此死亡;越南共发现3万多病例,34人死亡。

全球性传染病的肆虐给国际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影响,而随着全球化的进一步推进,旅游、移民、贸易或灾害等造成的人口、资本与物资流动的增多;食品等生活必需品及生物制品国际贸易的增长;城市化、全球变暖、环境污染、核威胁、生物武器及化学武器的威胁等社会环境因素的急剧变化;食品加工、销售、保鲜以及消费者习惯的变化等等这些因素,使传染病肆虐全球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上述所有因素的协同作用,是导致21世纪大规模传染病不断发生和肆虐的一个重要原因。

传染病所造成的国际性的威胁,已被各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所关注,但高度关注之下,隐藏的是传染病预警及应对机制的严重缺失。

这其中包括:传染病的预警与通报途径的漏洞,传染病信息发布的拖延与隐瞒,传染病信息的不对称、失误以及前后矛盾,政府对传染病发展事态认识的缺乏以及传染病防控能力的缺乏,各国法律在传染病防控方面的漏洞,国际反应机制的缺乏以及国际间合作不紧密等。

国际反应机制的缺乏,2000年,世卫组织属下建立了全球疾病爆发预警与反应网络指挥中心(GORAN),其目的在于探测和抵制一种新的病原体的首次爆发,GORAN的建立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国际间对于防控传染病方面的防控。

然而2003年爆发的SARS却暴露出了此系统的严重不足。

对传染病流行状况的隐瞒,也有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中国在SARS疫情爆发初期,曾缓报、瞒报疫情,延缓世卫组织专家对疫区的实地考察,使得中国政府与世卫组织在合作之初遭受了一定程度的障碍。

因此,如何建立一个长期有效的传染病预警及应对机制,成为世卫组织当下最为重要的任务之一。

1.传染病的定义传染病〔Infectious Diseases〕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

病原体中大部分是微生物,小部分为寄生虫,寄生虫引起者又称寄生虫病。

2.传染病的特点传染病的特点是有病原体,有传染性和流行性,感染后常有免疫性。

有些传染病还有季节性或地方性。

3.全球性传染病的定义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流感大流行警告共分6个级别:1级:病毒在动物间传染,但没有传出人类感染病例。

2级:已知一种动物流感病毒在人类造成感染,因此被视为潜在大流行威胁。

3级:有动物流感病毒或动物与人类流感重组病毒造成零星或小规模的人类传染,但这种人与人之间传染还不足以造成社区感染。

4级:动物流感病毒或动物与人类流感重组病毒造成的人与人之间传染,足以造成社区传染。

大流行风险骤升。

本级重点在于控制病毒蔓延。

5级:人与人之间传染在同一地区蔓延到至少两国。

强烈显示即将发生大流行。

6级:大流行级。

病毒在其认定的两个不同地区(如北美洲和大洋洲)出现群体性传播。

4.传染病的类型(一)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性感冒,肺结核,腮腺炎,麻疹,百日咳等(二)消化道传染病蛔虫病,蛲虫病,细菌性痢疾,甲型肝炎等(三)血液传染病乙型肝炎,流行性乙型脑炎,丝虫病等(四)体表传染病血吸虫病,沙眼,狂犬病,破伤风,淋病等5.造成新旧传染病流行的原因(1)全球气候变暖和天气变化剧烈削弱了人类和动物的免疫系统,加快了病毒的繁殖;(2)日益城市化和工业化;(3)人口不加节制的增长;(4)经济全球化,世界一体化导致地区间物种交流与迁徙愈来愈频繁,给疾病大规模传播以有利条件,例如国际旅行的增加;(5)外来病毒入侵在当地得不到快速的遏制且具有很强的物种优势和针对性的杀伤力,导致大的灾难;(6)病毒抗药性明显增加;(7)动物器官的不当移植。

6. 全球预警与反应网络世卫组织与各国协商通过了全球性传染病暴发警报和反应的指导原则:世卫组织确保对潜在的国际性重大疾病暴发及时检验核实,并迅速将有关信息通过网络共享;专家在尽可能的时间内到达实地,协助进行有效的控制;国际团队配合受疾病侵袭国家和基层公共卫生组织采取一致行动;在应急反应中,对参与联合机构的成员是公正和平等的;现场派强有力的技术专家和领导协调;合作伙伴全力参与并支持应急反应的有效实施;对健康领域内非政府组织所发挥的独特作用,特别是对穷困人员的帮助,需达成共识;联合机构将尊重所有参与者的独立性和客观性;政府和地方有责任和义务改善、提高对传染病的预防和应急能力建设;所有联合机构的行动将充分尊重不同的民族道德标准、人权、民权、当地法律、文化和传统。

全球预警与反应网络就是根据这一指导原则建立的一个机构,目前由世卫组织负责传染病的执行干事戴维·海曼直接指挥,包括112个机构,其中一些是国家实验室。

在SARS肆虐期间,全球预警与反应网络每天汇总各国或地区的SARS疫情报告,并及时准确地在世卫组织的网站上向全世界通报全球非典疫情最新情况,同时组织研究人员找到了非典的元凶。

7.全球备战计划世界卫生组织已针对流行性感冒可能的大流行研议出一套全球备战计划,定义了瘟疫的各种等级和发展阶段,架构出联合国在瘟疫发生时的运作角色,也对世界各国提出事前的准备建议。

预备期第一阶段:未有新型流行性感冒病毒在人类中发现。

第二阶段:出现新型流行性感冒病毒,主要只感染动物,但病毒变异可能威胁人类。

警戒期第三阶段:人类受到新型流行性感冒病毒感染,但未出现或只有少量人传人个案。

第四阶段:病毒人传人个案增加,有持续人传人的趋势。

第五阶段:病毒出现大量人传人的案例。

第六阶段:爆发大流行,造成族群间的广泛传染。

8.传染病的流行因素1.自然因素1.1地理因素与气候因素大部分虫媒传杂病和某些自然疫源性传染病有较严格的地区和季节性。

水网地区、气候温和、雨量流沛、草木丛生适宜于储存宿生,啮齿动物、节肢动物的生存繁衍也伴随着病菌的孳生和传播。

例如黄热病,是黄热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经伊蚊传播。

主要流行于水量丰富,有大量蚊虫的非洲和中南美洲。

寒冷季节易发生呼吸道传染病,夏秋季节易发生消化道传染病。

1.2自然灾害爆发造成的瘟疫流行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大灾之后防大疫”。

洪水和地震是最易引起瘟疫的两种自然灾害。

首先是因为水灾地震等造成直接死亡,使得尸体以及伤口成为病菌生长繁殖的理想场所。

其次是灾害造成的人群对病菌的抵抗力下降,比如自然灾害引发的饥荒,饮用水匮乏,压力和精神创作等,使受灾人群抵抗力下降,容易感染病菌,造成瘟疫或传染病的大面积爆发。

例如公元前15世纪埃及发生的“疖子瘟疫”,由于尼罗河洪水泛滥加剧了杆菌的孳生和传播,而扩大了瘟疫的流行范围。

而2004年印度洋暴发海啸后,东南亚受灾国家普遍出现了疟疾、霍乱、急性腹泻、肺炎、登革热、急性呼吸道感染等病例。

2.社会因素仅有自然因素并不能构成疫病的流行,从社会生态学角度来考虑,社会环境作为生命系统的依托,在决定生命系统品质上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因此,社会因素对疫病流行有关键性作用。

2.1 民众的居住条件此类问题在发达国家的贫民区和发展中国家影响最大,房屋矮小、空气不流通、光线不充足、质量低劣、阴暗潮湿的居住条件极易造成病菌的繁殖;长期居住在拥挤污秽的住宅内,容易使人呼吸短促、肺活量减少,脉搏和心跳加快,影响情绪、不能安眠,因而降低了对各种疾病的抵抗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