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理-南美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美洲第二部分
一.水系(河流、瀑布) (1)
水系概况 (1)
1.河流 (2)
亚马孙河-世界最大河流 (2)
2.瀑布 (4)
伊瓜苏大瀑布-世界上最宽的瀑布 (4)
安赫尔瀑布-世界上最高的瀑布 (4)
二.土壤-植被带 (4)
1.北部:热带雨林(亚马孙雨林-世界最大森林) (5)
2.西岸:热带荒漠带(阿塔卡马沙漠) (6)
3.东南部:温带荒漠(巴塔哥尼亚荒漠) (6)
4.南部:亚热带草原(潘帕斯草原) (7)
5.西部:安第斯山山地植被(安第斯山-世界最长山脉) (8)
三.自然资源 (9)
1.矿产资源 (9)
2.森林资源 (10)
3.水力资源 (10)
4.渔业资源 (10)
四.亚马孙雨林资源与环境 (10)
1.生态资源 (10)
2.森林破坏 (11)
五.生物(科隆群岛生物) (11)
1.位置 (11)
2.生物概述 (11)
3.进化论诞生地 (11)
科隆群岛部分生物图 (12)
一.水系(河流、瀑布)
水系概况
东西水网对比:南美洲水系以科迪勒拉山系的安第斯山为分水岭,东西分属于大西洋水系以及太平洋水系。
西部太平洋水系源短流急,且多独流入海,因而西部流域面积小,水量小,支流少,陡急,南北延伸;东部大西洋水系的河流大多源远流长、支流众多、水量丰富、流域面积广,因而东部流域面积大,水量丰富,流量大,河道长,河网密度大,东西延伸。
内流区:南美洲水系内流区域很小,内流河主要分布在南美西中部的荒漠高原和阿根廷的西北部。
南美洲除最南部外,河流终年不冻。
河流:南美洲主要的河流有亚马逊河、巴拉那河、巴拉圭河、内格罗河、乌拉圭河等,长度分别是6440千米、4700千米、2550千米、2000千米、1500千米。
其中,亚马孙河是世界上流域面积最广、流量最大的河流,其支流超过1000千米的有20多条。
瀑布:南美洲多瀑布,安赫尔瀑布落差达979米,为世界落差最大的瀑布。
南美洲湖泊不多,安第斯山区的荒漠高原地区多构造湖,如的的喀喀湖、波波湖等;南部巴塔哥尼亚高原区多冰川湖;内流区多内陆盐沼。
南美洲西北部的马拉开波湖是最大的湖泊。
1.河流
亚马孙水系
亚马孙河-世界最大河流
地位:亚马孙水系是一个庞大的水系,其河网密度、流域面积和水量均居世界首位,亚马孙河的长度仅次于非洲的尼罗河,是世界第
2长河;是世界上流量、流域最大、支流最多的河流,世界第一大河。
位置:位于南美洲北部,横贯南美洲,发源于秘鲁安第斯山脉。
水系特征:有15000条支流,流域面积约705万平方公里。
所有在地球表面流动的水约有20-25%在亚马孙河。
河口宽达240公里,泛滥期流量达每秒18万立方米,是密西西比河的十倍。
水文特征:体现了赤道型水系的特点
1、流量大(位于赤道附近,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降水十分丰富)
2、水位变化小,无明显汛期(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降水丰富)
3、流域面积广(位于亚马孙平原)
4、河流含沙量小(热带雨林广布,植被覆盖好)
图 2东西部水网 图 1南美洲主要水系
5、水能资源丰富(河流流经山地和平原地区,落差大,再加上水量大)
6、无结冰期,无凌汛现象(地处热带,河流不结冰)
2.巴拉圭-巴拉那-拉普拉塔水系
地位:这是以巴拉那河为主干的南美洲
第二大水系。
位置:巴拉那河上源是格兰德河和巴腊
奈巴河,均发源于巴西高原的东南边
缘。
两河向西南流至20°S处汇合始称
巴拉那河。
干支流流经南美洲巴西、玻
利维亚、巴拉圭、乌拉圭和阿根廷等5
个国家
特征:水系总长5607km,流域面积320×104km2。
其中巴拉圭河为最大的支流。
拉普拉塔河系该水系的河口段。
3.奥里诺科水系
概况:水系主流源于圭亚那高原西南部的帕里马
山,绕行于高原的西部和北部边缘,最后向东流
注大西洋,全长2060km,流域面积88×104km2。
气候:流域内大部分属热带干湿季气候,因而河
流水量变化也就相应以夏涨冬枯为特征。
瀑布景观:卡罗尼河(奥里诺科河下游右岸最大
的一条支流)支流卡劳河(Carrao)上著名的安
赫尔瀑布,落差达979m,汹涌的水流从近千米
高处,沿多层石级飞泻而下,成为世界上最高的
瀑布。
图4亚马孙河图3亚马孙河流域面积
图5巴拉圭-巴拉那-拉普拉塔水系
图6奥里诺科水系
2.瀑布
伊瓜苏大瀑布-世界上最宽的瀑布
概况:伊瓜苏大瀑布是世界上最宽的瀑布,位于阿根廷与巴西边界上伊瓜苏河与巴拉那河合流点上游23千米处,为马蹄形瀑布,高82米,宽4千米,平均落差75米。
成因:在南美洲地区,巴西和阿根廷的交界处,有一条河叫伊瓜苏河。
它发源于巴西南部巴拉那州东部大西洋沿岸山区,依地势自东向西流至巴西、阿根廷、巴拉圭三国交界处与巴拉那河汇合,然后向西南,再向东南,在乌拉圭境内注入大西洋。
在伊瓜苏河与巴拉那河汇合处东方上游约25公里处,自东向西的河水,在经过一个U字型大拐弯时,从宽广的河道陡然跌入一条峡谷,就有了这个马蹄形的让人过目难忘的大瀑布。
图7伊瓜苏大瀑布
安赫尔瀑布-世界上最高的瀑布
概况:安赫尔瀑布位于南美洲委内瑞拉玻利瓦尔州的圭亚那高
原,卡罗尼河支流丘伦河上。
藏身于委内瑞拉与圭亚那的高原
密林深处。
安赫尔瀑布是世界上落差最大的瀑布,丘伦河水从
平顶高原奥扬特普伊山的陡壁直泻而下,落差达979.6米。
瀑
布分为两级,先泻下807米,落在一个岩架上,然后再跌落172
米,落在山脚下一个宽152米的大水池内。
地位:安赫尔瀑布为委内瑞拉顶级旅游景点之一,每年的六月
到十二月,为瀑布丰水期,适宜沿着河流旅行。
而每年的十二
月至次年3月为枯水期。
二.土壤-植被带
简介:南美洲的植被类型可以分为:热带雨林、热带稀树草原、
热带荒漠、亚热带常绿林、亚热带常绿硬叶林、亚热带草原与
荒漠、温带荒漠、温带阔叶林等类型。
一方面,热带类型区占
主要地位,并以热带雨林占优势,特别是亚马孙热带雨林最为
突出;另一方面,南美洲温带类型比较狭窄,甚至有所缺失。
如温带阔叶林区只限于智利南部沿海,面积也很有限,再南,
因大陆延伸的纬度不够高,且面积更狭窄,所以又缺乏寒温带
图8安赫尔瀑布
图9南美洲气候类型
针叶林。
下面介绍几种较为主要的植被类型:
1.北部:热带雨林(亚马孙雨林-世界最大森林)
位置:位于南美洲北部的亚马孙平原(世界最大平原),
横越了9个国家:巴西(占森林60%
面积)、哥伦比亚、秘鲁、委内瑞拉、厄瓜多尔、玻利维亚、圭亚那、苏里南以及法国(法属圭亚那),
气候:热带雨林气候
水系:亚马孙水系
土壤:红壤、砖红壤
面积:达650万平方公里,其中有480万平方公里在巴西境内,
占据了世界雨林面积的一半,占全球森林面积的20%,是全球最
大及物种最多的热带雨林。
图10亚马孙雨林
自然资源:这里自然资源丰富,物种繁多,生态环境纷繁复杂,生物多样性保存完好,被称为“生物科学家的天堂”。
森林面积约占世界森林总面积的1/4,物种占世界30%。
形成世界面积最大、最典型的热带雨林原因:
1.纬度位置:位于赤道附近,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多降雨
2.地形:亚马孙平原面朝大西洋的东侧有缺口,且北部是圭亚那高原,南部是巴西高
原,西部是安第斯山脉,有利于来自大西洋的湿润气流深入内陆;西侧受安第斯山脉的抬升,多地形雨。
3.信风:东南信风和东北信风从大西洋带来水汽。
(南美洲大部分的北部地区,因常年
盛行东北风和东南风,受热带北大西洋气团和热带大西洋气团控制,暖而湿。
7月主要盛行于赤道以北;1月因风带南移,在增强的东北信风吹袭下,这一气团越过赤道,以变向西北风的形式,可远至南回归线以南和巴西高原东南部。
对流作用旺盛,多雷雨。
)
4.洋流:圭亚那暖流(南赤道暖流分支)和巴西暖流增温增湿
图13纬度地形
图12信风
图11洋流
2.西岸:热带荒漠带(阿塔卡马沙漠)
范围:3º-30ºS,南北跨27个纬度。
北界接近赤道,
植被特点:热带草原带压缩,赤道雨林缺失。
气候:温凉;干旱。
分布:阿塔卡马沙漠从智利与秘鲁交界处向南延伸约
960千米
图14南美气候图
图15阿塔卡马沙漠
地势:地势一般比海平面要高得多,平均为610米。
植物:由一连串盐碱盆地组成,几乎没有植物。
阿塔卡马沙漠干燥成因:
1.气候:副热带高气压带盛行下沉气流
2.地形:东面的安第斯山脉挡住了来自亚马孙河流域可能形成雨云
的湿空气
3.信风:盛行离岸风(东南信风由南美大陆吹向太平洋,离岸风翻越
安迪斯山脉后下沉,使空气就更加干燥)
4.洋流:来自南极的寒流(秘鲁寒流)降温减湿
图16南美西岸离岸风3.东南部:温带荒漠(巴塔哥尼亚荒漠)
位置:40º-50ºS地理东岸,南美东南部,绝大部分在阿根廷境内
范围:北起科罗拉多河,南达麦哲伦海峡,东临大西洋,西界安第斯山脉
面积:67.3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900米左右
气候:终年干燥强风的弱大陆性温带干旱与半干旱气候
气温:冬夏无极端低温或高温,年较差于与日较差小。
降水:年降水总量稀少,平均为300mm,由西(巴塔哥尼亚山脉)至东(海岸地区)呈递减趋势,500-250-150MM。
植被:巴塔哥尼亚高原地区植被,多为可以忍受长期干旱的强旱生植物以及段生类短生植物组成的群落:如小半灌木,丛生禾草以及一年生地衣,藻类。
北部灌溉谷地盛产水果和谷物。
4.南部:亚热带草原(潘帕斯草原)
位置:南美亚热带湿润气候下的高草草原。
位于南美洲南部,
阿根廷中、东部的亚热带型大草原。
北连格连查科草原,南接巴塔哥尼亚高原,西抵安第斯山麓,东达大西洋岸。
面积约76万平方公里。
气温:夏季不热20-24ºC,年较差小
降水:降水分配均匀,1000MM ,全年有雨,夏雨稍多
土壤:红化黑土
意义:潘帕斯草原是阿根廷的经济心脏,这里聚居着全国3/4的人口,80%的工业和产业工
人,出产全国90%的玉米、高梁和小麦,以及一半左右的畜产品(主要是牛)。
交通网密集,阿根廷首都市宜诺斯艾利斯和第二大城市罗萨里奥均位处于此。
图 17巴塔哥尼亚荒漠位置 图 18巴塔哥尼亚荒漠
图 20阿根廷 图 19潘帕斯草原
5.西部:安第斯山山地植被(安第斯山-
世界最长山脉)
概况:世界最长的山脉,南北绵延9000公里,北起
特立尼达岛,南至火地岛,跨越委内瑞拉、哥伦比亚、
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阿根廷、智利等7个国
家,占地面积180万平方公里。
安第斯山脉比著名的
喜马拉雅山脉还要长3倍半。
山:阿空加瓜山凌空而起,高达6964米,鹤立于
众峰之上,成为安第斯山脉的最高峰。
阿空加瓜山位
于阿根廷的西部边境,是一座死火山。
在西半球最高山峰阿空加瓜山以北约600千米,
有一座奥霍斯德尔萨拉多山,标高6,891米,是世界
上最高的活火山,也是智利的最高山峰。
湖:的的喀喀湖位于秘鲁和玻利维亚交界的安第
斯山脉,湖面海拔高3812米,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且大船可通航的高山湖泊。
意义:(1)具备世界最丰富最多样的垂直带谱:
在自然景观上可以划分为北段、中段和南段三个截然不同的部分。
北段指厄瓜多尔的瓜亚基尔湾以北的山地,这里属热带湿润气候,常绿雨林-冰雪(4600-4800M)。
森林广阔,层峦叠嶂。
中段至圣地亚哥附近,这里气候高寒干燥,植被稀少,热带山地干旱荒漠-冰雪(6000-6300M)。
山势起伏不大,呈高原特点。
南段指圣地亚哥以南的山段,这里降水充沛,温凉湿润,亚热带、温带森林-冰雪(1000-1200M)。
北段、中段、南段安第斯山区的对比
地形构造特征其他自然要素特征区内分异
北段
安第
斯山
区
山脉分支,构造谷
地切割
气候、植被和土壤方面体
现着热带湿润的基本特征
南北、东西和垂直方向上的
南北差异突出----自北向
南趋于湿润;垂直多样性最
突出
图21安第斯山位置图23安第斯山图22的的喀喀湖
中段安第斯山区宽阔的山间高原为
主,宽度和高度最
大
气候、水文网以及土壤.植
被方面综合体现着高寒干
旱的特征
南北、东西和垂直方向上的
东西差异突出----东湿西
干;垂直多样性较北简单
南段安第斯山区山体宽度和高度减
小,形态分割破碎,
湖泊成群,峡湾型
海岸
综合特征为温凉湿润,主
要表现为海洋性气候及河
流水量充裕、季节变化缓
和
南北、东西和垂直方向上的
东西差异突出----东干西
湿
安第斯山脉主脉自北向南纵贯太平洋沿岸,为世界上最长的山脉。
山系高峻挺拔,连绵不断,由一系列山脉、火山带、山间谷地、盆地和高原组成。
大部分地段海拔都超过3000m,6000m以上的高峰有50多座。
安第斯山构成南美大陆东西屏障,对地理环境的分异有着重大影
响。
(3)对南美大陆气候有着巨大影响
它南北纵列、高耸挺拔,且偏居西岸,构成了气团运行的障壁,
在气候上对来自太平洋气流的影响,起着很大的限制作用。
安第斯山也影响着降水的分布:一般在西坡向风地带,地形雨
较多。
而在背风地带的东坡,则形成干旱和半干旱的气候。
图24安第斯山东西侧风向图(4)南美大陆最重要的分水岭
安第斯山以西的太平洋流域系统,安第斯山以东的大西洋流域系统在河流长度、比降、水量、河网密度、流域面积等方面形成鲜明的对比。
三.自然资源
1.矿产资源
现代化工业中所需要的20多种最重要的
矿物原料南美洲大部分都有,且储量丰富。
委
内瑞拉石油储量、巴西的铁矿储量居世界前列;
天然气主要分布在委内瑞拉和阿根廷;煤主要
分布在哥伦比亚和巴西;铝土矿主要分布在苏
里南;铜矿的金属储量在1亿吨以上,居各洲
首位,智利铜的储量居世界第二位,秘鲁居第
四位;铋、锑、银、硝石、铍和硫黄储量均居各
洲前列;锡、锰、汞、铂、锂、铀、钒、锆、钍、
金刚石等矿物也很丰富。
图25矿产资源分布
2.森林资源
南美洲森林面积约92000万公顷,占全洲总面积的50%以上,约占世界森林总面积的23%,盛产红木、檀香木、铁树、木棉树、巴西木、香膏木、花梨木等贵重林木。
草原面积约44000万公顷,约占全洲总面积的25%,占世界草原总面积的14%多。
3.水力资源
水力蕴藏量估计为46700万千瓦,约占世界水力蕴藏量的16.9%;已开发的水力资源为560万千瓦,约占世界水力资源总开发量的3.6%。
4.渔业资源
智利北部沿海和巴西东南部沿海盛产金枪鱼,秘鲁沿海盛产鱼,智利沿海盛产沙丁鱼,鳕和鲸。
此外,巴西、阿根廷沿海还盛产鲈、鲻、鳀、鲭、鳕等鱼类。
秘鲁沿海、巴西沿海为南美洲两大渔场。
四.亚马孙雨林资源与环境
1.生态资源
亚马孙热带雨林蕴藏着世界最丰富最多样的生
物资源,昆虫、植物、鸟类及其他生物种类多达数
百万种。
在繁茂的植物中有各类树种,包括香桃
木、月桂类、棕榈、金合欢、黄檀木、巴西果及橡
胶树。
主要野生动物有美洲虎、海牛、貘、红鹿、
水豚和许多齧齿动物,也有多种猴类,有“世界动
植物王国”之称,也因为面积占全球雨林的一半,
图26亚马孙雨林
被称为“地球之肺”。
2.森林破坏
亚马孙森林面积每年的消失率已增至近15% 。
19世纪中叶,由于在亚马孙发现天然橡胶经加工后可供工业
之用,本区的经济开发出随之展开。
直到1970年代初,随着政府修筑了亚马孙公路后,经济对亚
马孙所带来的冲击才真正展开。
这条公路是全世界最长的公路,从
大西洋岸的累西腓直达秘鲁边境的南克鲁塞罗,绵延达5300公里
这一决策使该地区每年约有8万平方公里的原始森林遭到破坏,
巴西的森林面积同400年前相比,整整减少了一半。
亚马孙河流域的工业开发同样造成严重的伤害。
政府鼓励
外资并实施优惠税制,积极开采金矿、铁矿和石油,并興建大
型水力发电碱。
巴西政府现将亚马孙部分雨林辟为保护区,例如巴西塔帕
若斯河岸边的亚马孙国家公园,面积近一万平方公里。
五.生物(科隆群岛生物)
1.位置:科隆群岛即加拉帕戈斯群岛。
隶属厄瓜多尔,位于南美大陆以西1000公里的太平洋
面上,群岛面积7500多平方公里,由海底火山
喷发的熔岩凝固而成的13个小岛和19个岩礁
组成。
2.生物概述:群岛的多样性气候和火山地貌的
特殊自然环境,使不同生活习性的动物和植物同时生长繁衍在这块土地上。
这里奇花异草荟萃,珍禽怪兽云集,被称为“生物进化活博物馆”。
群岛上现存有其他地区罕见的多种动物。
该群岛处于三大洋流的交汇处,各种生物在这里融合进化,这里是海洋物种的“大熔炉”。
3.进化论诞生地:1835年,英国博物学家26岁的查尔斯·达尔文在乘坐"小猎犬"号的环球航行中,于1835年中途停靠在加拉帕戈斯群岛。
他被400余种群岛所特有的奇特生物吸引,图 27亚马孙公路 图 28雨林破坏
图 29科隆群岛
在这里进行了一个多月的考察研究。
通过对比该群岛物种与南美大陆物种的相似与差异性,最终得出了举世闻名的"进化论"。
科隆群岛部分生物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