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高考非选择题专练:专练:一以生物为核心的自然要素整合题
2020高考地理全国版大二轮练习:高考非选择题专练一以生物为核心的自然要素整合题
![2020高考地理全国版大二轮练习:高考非选择题专练一以生物为核心的自然要素整合题](https://img.taocdn.com/s3/m/d157d1d931b765ce050814e3.png)
专练一以生物为核心的自然要素整合题1.(2019·天一大联考模拟)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珊瑚礁是由成千上万的珊瑚虫的骨骼在数百年至数千年的生长过程中形成的,珊瑚虫的生长往往受水温、盐度和光照等因素的影响。
我国南海的珊瑚礁类型主要为岸礁(紧密连着大陆或岛屿的珊瑚礁)和环礁(海洋中呈环状分布的珊瑚礁,中间有封闭或半封闭的潟湖或礁湖),但在海南岛的河流入海口处缺失岸礁类型。
位于我国南沙群岛北部的渚碧礁,中部潟湖(水深20米左右)全被边缘礁坪围封,形成一个典型的封闭型环礁。
当大潮低潮时,礁坪基本露出,潟湖水体与外海水不能交换,高潮时外海海水才能漫入潟湖,潟湖、礁坪栖息着不同的鱼类与珊瑚。
我国现今已在渚碧礁造岛面积达 4.3平方千米,并在岛上建有机场、灯塔等设施。
下图示意渚碧礁浮游动物总丰度(单位:个/m3)的空间分布。
(1)推测海南岛河流入海口处缺失岸礁的主要原因。
(2)分析礁坪浮游动物丰度小的主要原因。
(3)分析潟湖比礁坪渔业资源丰富的原因。
(4)分别指出岛上设置机场与灯塔等设施的地理意义。
答案(1)大量河流淡水注入,海水盐度低,不适宜珊瑚生长;入海泥沙多,海水透明度低,光照条件差。
(2)礁坪与外海相连,水体交换非常快,生存环境不稳定;水浅,受太阳辐射影响大,昼夜温差大,不利于浮游动物存活;多珊瑚虫和礁栖动物,对浮游动物的摄食较多,导致其数量少。
(3)浮游动物数量多,多饵料;水深,面积大,栖息空间大;被礁坪围封,受外海影响小,生存环境稳定。
(4)机场的投入使用可大幅提升南海地区空中交通服务能力;提供航空气象、海难救助、海洋监测、环保科考等方面的公共服务;便于加强与我国大陆的联系;利于岛上旅游资源的开发。
灯塔的投入使用可有效提升周边水域助航、通航管理及应急搜救能力;保障过往船只的航行安全;更好地发挥南海国际海运航线的作用。
2.(2019·吉林四平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1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统考版】专项训练:专练一 以生物为核心的自然要素整合题
![2021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统考版】专项训练:专练一 以生物为核心的自然要素整合题](https://img.taocdn.com/s3/m/c9a42a303c1ec5da51e27011.png)
专练一以生物为核心的自然要素整合题1.[2020·辽宁协作校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8分)胭脂虫是一种寄生在仙人掌上的昆虫。
其体内含胭脂红,可以制备成胭脂红色素并广泛应用于制衣、食品、化妆品、医药、饮料等行业,是唯一一种品质优良的纯天然、无任何毒副作用的动物色素。
胭脂虫发育的温度低限为15.6 ℃,20~30 ℃时,胭脂虫种群发育与温度呈正比,30 ℃时种群增长最快。
降雨能极大地减少胭脂虫的种群数量。
胭脂虫主要借助风力繁殖扩散。
加那利群岛是一多山的群岛,曾是胭脂红素的主产地。
1831年,群岛的胭脂红素的生产量只有4千克。
到1850年,年产量已提高到40万千克,短期内成为这种染料的主要出口地。
在19世纪末期,随着人工合成颜料的出现,胭脂虫行业趋于衰落。
下图为加那利群岛所在的区域和胭脂虫景观图。
(1)分析加那利群岛发展胭脂虫行业的有利自然条件。
(8分)(2)推测19世纪期间加那利群岛胭脂虫行业发生变化的原因。
(6分)(3)我国某企业计划在吐鲁番盆地或台湾岛西部建立胭脂虫养殖园。
根据胭脂虫的生存环境要求,你认为哪个地区更加合理,并说明理由。
(4分)2.[2020·江西省重点中学联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4分)材料一澳洲坚果,原产于澳大利亚的昆士兰州和新南威士州,营养丰富,素来享有“干果之王”的誉称。
果树根系分布浅,抗风能力弱,适宜种植于气温10~30 ℃,年降雨量1 000~2 000 mm,海拔1 200米以下的丘陵或平地,土层深厚,富含有机质,PH值5.0~6.0,排水良好的地区。
材料二19世纪末,精明的美国商人从澳大利亚把这种果子引进到了夏威夷群岛,并且在那里商业性地发展起来,所以澳洲坚果又称夏威夷果。
80年代初,我国南方各省区开始引入优良品种试种,到2000年夏威夷果在我国种植面积发展到约3 000公顷。
材料三图a为夏威夷岛地形图,图b为夏威夷岛A地气候资料。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和意义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和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cff85d251eb91a37f0115c06.png)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和意义一、知识讲解1.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和意义1.地理环境各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是协调一致的地理环境的总体特征一般由地貌和气候(特别是气候)决定并体现,如我国西北地区干旱、半干旱和青藏地区高寒的特征。
第一步,根据区域的地理位置和地貌确定气候类型和特征。
第二步,概括出地理环境的总体特征。
第三步,与环境总体特征相联系,逐一分析其他要素的特征。
下图为我国西北地区的环境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的关系图。
2.地理环境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况的变化,即“牵一发而动全身”首先明确发生变化的要素(所牵的“一发”),然后逐一分析该要素变化引起的其他要素发生的变化,最终导致“全身”发生怎样的变化。
以滥伐森林引起的生态环境破坏为例:3.不同区域地理环境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变化会影响到其他区域首先明确这一区域发生的变化体现在哪些要素上,然后分析这一区域与其他区域存在哪些要素上的联系,最后分析出其他区域发生的具体变化。
以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对黄河下游地区的影响为例:二、高考经典试题1.下图示意在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的某监测剖面上,不同年份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
起始点是位于海岸一侧的固定点。
读下图,完成(1)~(2)题。
(1)1975~2004年,该剖面近岸海域海底侵蚀、淤积的变化趋势是()A.持续淤积B.先侵蚀、后淤积C.持续侵蚀D.先淤积、后侵蚀(2)推测1992~1997年期间()A.黄河流域年均降水量增加B.黄河入海年径流量减少C.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D.黄河沿岸农业灌溉面积减少解析第(1)题,若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以沉积为主,则海水变浅,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距离会越大。
反之,若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以侵蚀为主,则海水变深,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距离会越小。
图中两者距离1975~1978年扩大,此后总体减小,故先以淤积为主、后以侵蚀为主。
2020高考地理冲刺专题型高考非选择题专练1以生物为核心的自然要素整合题含解析
![2020高考地理冲刺专题型高考非选择题专练1以生物为核心的自然要素整合题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45b01e9aa32d7375a517803b.png)
(4)特点:出口总量波动下降;单价和出口总额仍总体上升。措施:拓展鱼粉进口渠道;提升国内鱼粉产能;积极研发替代产品等。
2.(2019·黑龙江齐齐哈尔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短命植物又称短营养期植物、短期生植物。一年生短命植物在气温和水分条件合适时,在短短的2个月左右时间里迅速完成生命周期,随后整个植株或地上部分干枯死亡。短命植物在我国主要分布于新疆北部,是新疆植物区系中一类独特的浅根系草本植物。图甲为新疆伊犁地区地形图,图乙为伊宁市附近一气象观测站多年的气的自然要素整合题
1.(2019·山东临沂一模)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秘鲁鳀鱼生活在水温20℃以下的近海,属冷水性小型鱼类,以甲壳类动物为食,同时鳀鱼又是海鸟的主要食物,海鸟粪是秘鲁重要的磷肥资源。鳀鱼不适合食用,是秘鲁加工出口高蛋白质饲料——鱼粉的重要原料,鱼粉制作包括选料、蒸煮、压榨、晒干、粉碎等环节。近年来国际市场对鱼粉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秘鲁是世界最大的鱼粉生产国和出口国,利马、钦博特等地均为世界鱼粉的主要产地,中国是世界同时也是秘鲁最大的鱼粉进口国。
(1)推测垫状点地梅在我国的分布特征。
(2)分析垫状点地梅植物体平均温度明显高于当地平均气温的原因。
(3)分析垫状点地梅作为先锋植物对当地自然环境的有利影响。
解析 (1)由材料分析可知,垫状点地梅能够在严重缺乏土壤和水分的地区生长,我国的西北地区气候干旱、土壤贫瘠,适合垫状点地梅的生长。从垫状点地梅覆盖度与气温降水的关系可知,垫状点地梅适宜生长的年平均气温在零下2摄氏度到2摄氏度之间,温度过高和温度过低都不适宜,因此判断垫状点地梅应该分布在西部的山地和高原,而且其分布随海拔上升其数量先增加后减少;迎风坡降水较多,因此数量多于背风坡;阳坡光照条件较好,因此阳坡数量多于阴坡。(2)由上题分析可知,垫状点地梅主要分布在海拔较高的高原和山地,由于这些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少,白天太阳辐射强,垫状点地梅吸收的太阳辐射能多,温度高;而且从垫状点地梅的形态来看,其贴伏于地表的垫状结构具有保温作用,而且有利于抵御寒风,减少热量交换,从而使温度较高;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碳、水汽等的含量少、吸收地面辐射少,降温快,气温低;晚上由于空气稀薄,保温作用弱,热量容易丧失,气温降低得更多,因此温度较低。(3)整体性就是陆地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表现在:陆地环境各要素的关联性。环境中的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构成一个整体。各个要素都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的。整体性还表现在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变化,即“牵一发而动全身”。植被的生长影响地表,能够加快岩石的风化,促使土壤的形成;植被的存在,能够减少水分的蒸发和热量的流失,从而能够留住水分和热量,改善生物的生存环境;生存环境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有利于提高当地生物的多样性。
2020年高考地理非选择题专项练习题|以世界典型区域为背景的综合题(含答案)
![2020年高考地理非选择题专项练习题|以世界典型区域为背景的综合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b0ab7a1daef5ef7bb0d3c29.png)
专练八以世界典型区域为背景的练习题
1.(2020·湖北高考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菲尔德斯半岛面积约为40平方千米,作为乔治王岛上最大的无冰区,是进行南极科学研究的理想场所。
半岛年平均大风日数为133天,地层主要由玄武岩、火山碎屑岩等组成。
菲尔德斯半岛是南极生物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
下图为我国某次南极科考土壤样品采样点简图,下表为长城站的气候资料。
(1)
(2)各采样点的地表均有一层棱角状砾石平铺在土壤的表面,称之为漠境砾冥。
请推测漠境砾冥的形成过程。
(3)菲尔德斯半岛上几乎见不到植食性或杂食性鸟类,而全为肉食性鸟类,试分析原因。
(4)有人建议将菲尔德斯半岛建设成为南极旅游的目的地,你是
1。
(全国版)2020版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高考非选择题专练一以生物为核心的自然要素整合题(含答案)
![(全国版)2020版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高考非选择题专练一以生物为核心的自然要素整合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863a70502768e9951e738e0.png)
专练一以生物为核心的自然要素整合题1.(2019·天一大联考模拟)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珊瑚礁是由成千上万的珊瑚虫的骨骼在数百年至数千年的生长过程中形成的,珊瑚虫的生长往往受水温、盐度和光照等因素的影响。
我国南海的珊瑚礁类型主要为岸礁(紧密连着大陆或岛屿的珊瑚礁)和环礁(海洋中呈环状分布的珊瑚礁,中间有封闭或半封闭的潟湖或礁湖),但在海南岛的河流入海口处缺失岸礁类型。
位于我国南沙群岛北部的渚碧礁,中部潟湖(水深20米左右)全被边缘礁坪围封,形成一个典型的封闭型环礁。
当大潮低潮时,礁坪基本露出,潟湖水体与外海水不能交换,高潮时外海海水才能漫入潟湖,潟湖、礁坪栖息着不同的鱼类与珊瑚。
我国现今已在渚碧礁造岛面积达4.3平方千米,并在岛上建有机场、灯塔等设施。
下图示意渚碧礁浮游动物总丰度(单位:个/m3)的空间分布。
(1)推测海南岛河流入海口处缺失岸礁的主要原因。
(2)分析礁坪浮游动物丰度小的主要原因。
(3)分析潟湖比礁坪渔业资源丰富的原因。
(4)分别指出岛上设置机场与灯塔等设施的地理意义。
答案(1)大量河流淡水注入,海水盐度低,不适宜珊瑚生长;入海泥沙多,海水透明度低,光照条件差。
(2)礁坪与外海相连,水体交换非常快,生存环境不稳定;水浅,受太阳辐射影响大,昼夜温差大,不利于浮游动物存活;多珊瑚虫和礁栖动物,对浮游动物的摄食较多,导致其数量少。
(3)浮游动物数量多,多饵料;水深,面积大,栖息空间大;被礁坪围封,受外海影响小,生存环境稳定。
(4)机场的投入使用可大幅提升南海地区空中交通服务能力;提供航空气象、海难救助、海洋监测、环保科考等方面的公共服务;便于加强与我国大陆的联系;利于岛上旅游资源的开发。
灯塔的投入使用可有效提升周边水域助航、通航管理及应急搜救能力;保障过往船只的航行安全;更好地发挥南海国际海运航线的作用。
2.(2019·吉林四平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主题1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乡村练习(含解析)
![2020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主题1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乡村练习(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4b09f130d15abe23492f4d74.png)
主题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乡村(限时:45分钟)一、选择题“中国农业公园"是利用农村广阔的田野,以绿色村庄为基础,融入低碳环保循环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将农作物种植与农耕文化相结合的一种生态休闲和乡土文化旅游模式.那大“中国农业公园”位于海南省儋州市那大镇(19°31′N、109°34′E,平均海拔168.7米),是海南省首个“中国农业公园”创建项目,其核心区总面积约13.75万亩,有83个自然村,总人口约2。
75万人.下图示意儋州市那大“中国农业公园”局部景观.据此完成1~3题。
1.那大镇创建“中国农业公园”的基础条件有()①美丽的乡村风景②完善的旅游服务设施③浓郁的农耕文化④完备的农产品加工体系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那大“中国农业公园”适宜布局的园区是( )A.小麦种植园B.苹果采摘园C.傣族风情园D.古村文化园3.创建那大“中国农业公园"可以推动当地农民()A.就地创业,增加收入B.扩大种植规模,增加粮食产量C.积极外迁,改善生活D.传承传统文化,提高城市化水平1。
A 2.D 3.A [第1题,由材料分析可知,“中国农业公园"是利用农村广阔的田野,以绿色村庄为基础,融入低碳环保循环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将农作物种植与农耕文化相结合的一种生态休闲和乡土文化旅游模式.因此那大镇创建“中国农业公园”的基础条件一是有美丽的乡村风景,二是有浓郁的农耕文化。
第2题,那大“中国农业公园”位于海南省儋州市那大镇(19°31′N,109°34′E,平均海拔168。
7米),而小麦属于北方的作物,苹果属于温带的水果;傣族在云南;古村文化园适宜布局在那大“中国农业公园”.第3题,创建那大“中国农业公园”可以利用农业和当地的农耕文化发展旅游业,能够就地创业,增加收入。
]“种植一季稻、放养一批鱼、饲养一批鸭”是贵州从江群众世代传承的生产方式,已有上千年历史.“稻花香里有鱼鸭(下图)”的生态农业文化瑰宝,已被列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综合题专题训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综合题专题训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https://img.taocdn.com/s3/m/3744585010a6f524ccbf85f3.png)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综合题专题训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黑河是我国第二大内流河,最终注入内蒙古西部的居延海,居延海后期因湖面缩小被分裂成两个湖泊,东居延海和西居延海。
下图为黑河流域示意图。
(1)说出黑河不同季节的补给类型。
(2)说明居延海被分裂成两个湖泊的原因。
(3)运用自然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分析居延海面积萎缩对周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答案】(1)春季,以积雪融水补给为主;夏季以降水和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秋冬季节以地下水补给为主。
(2)农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多,过度引入湖河流的水,导致入湖水量减少;流域内降水少,蒸发旺盛,导致湖面萎缩;湖泊中部高,东西两侧地势低。
(3)气候更加干旱,湖水盐度升高,水质恶化,湿地减少,水生生物减少,土地盐碱化,土地荒漠化加剧。
【解析】(1)从纬度位置看该纬度较高,冬季有积雪,春季积雪融水补给河流;夏季降水集中,祁连山积雪夏季冰雪融化,所以夏季以降水和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秋冬季节降水和冰雪融水都少,以地下水补给为主。
(2)居延海被分裂成两个湖泊的原因是湖面下降。
湖面政下降的原因是农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多,过度引入湖河流的水,导致入湖水量减少;流域内降水少,蒸发旺盛,导致湖面萎缩;湖泊中部高,东西两侧地势低。
(3)主要从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
湖面变小,蒸发水少,气候更加干旱,湖水盐度升高,水的净化能力弱,水质恶化,湿地减少,水生生物减少,土地盐碱化,土地荒漠化加剧。
2.读图和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中央电视台作为全球电视媒体首次对“第七大自然奇迹”——非洲野生动物大迁徙直播。
让国内观众近距离感受了那悲壮的史诗般旅程,真实生动呈现了一场原始自然生态下物种迁徙的“视听盛宴”。
我们看到的这支迁徙大军,穿越狮群、猎豹们埋伏的草原,强渡布满鳄鱼、河马的马拉河,大批的角马在路上毙命的同时又有大批小角马在途中诞生……下图为该区域的动物迁徙路线。
材料二在东非国家肯尼亚西北部荒凉的沙漠与戈壁滩上横亘着一个狭长的湖泊——图尔卡纳湖,它是东非大裂谷和肯尼亚最大的内陆湖,也是世界第四大咸水湖,湖中渔业资源丰富,图示范围以北为埃塞俄比亚高原,以南为东非高原,N区域是查尔比沙漠。
2020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特训专练: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含解析)
![2020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特训专练: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d246d7d477232f60ddcca1b0.png)
2020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特训专练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一、选择题地层接触关系是指新老地层或岩石在空间上的相互叠置状态,常见的接触关系有:整合接触、不整合接触。
整合接触是指上、下地层之间没有发生过长时间沉积中断或地层缺失;不整合接触是指上、下地层间的层序发生间断。
下图为某地地层分布俯视图。
据此回答1~3题。
1、图示河流东岸地层接触关系及运动情况是( )A.整合接触,先上升后下降B.整合接触,先下降后上升C.不整合接触,先上升后下降D.不整合接触,先下降后上升2、地层T3、T4、T5年龄大小排序最可能为( )A.T3>T4>T5B.T4>T3>T5C.T3>T5>T4D.T5>T4>T33、若地层年龄T3>T2>T1,则该地有可能是( )A.向斜谷B.背斜山C.背斜谷D.向斜山解析第1题,图示河流东岸,由河流向东依次分布着T1、T2、T3、T5地层,缺失了T4地层,为不整合接触。
东岸先下降沉积了T1、T2、T3三个地层,而在T4地层形成时期东岸上升,处于较高位置而没有堆积,即运动情况可能是先下降后上升。
第2题,图示河流向两则地势逐渐升高,地层依次为T1、T2、T3、T4、T5,一般下部地层先形成而年龄较老,故地层年龄最可能是T3>T4>T5。
第3题,若地层年龄T3>T2>T1,则由中心向两翼岩层年龄越来越老,说明该地为向斜;图示海拔中间低、两侧高,说明是谷地;故可能是向斜谷。
答案 1.D 2.A 3.A某平原分布有深厚的沉积岩层,且基岩裸露。
图1示意该区域地表岩层分布,图2示意三种岩石样本。
据研究河流的搬运能力与其流速、流量有关。
据此完成4~5题。
4.该区域砾岩沉积期间到页岩沉积期间最可能发生的是( )①河流落差增大②河流落差减小③河流流量增大④河流流量减小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5.该平原的地质构造和地貌类型分别是( )A.背斜沉积平原B.向斜沉积平原C.背斜剥蚀平原D.向斜剥蚀平原解析第4题,砾岩、砂岩、页岩属于沉积岩,河流的流量越大,流速越快,沉积物的颗粒越大。
新高考地理二轮:高考非选择题专练 专练一 以生物为核心的自然要素整合题 含解析
![新高考地理二轮:高考非选择题专练 专练一 以生物为核心的自然要素整合题 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d2e25e5a195f312b3069a58e.png)
专练一以生物为核心的自然要素整合题1.(2019·全国高考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东部湿润环境下的典型丹霞地貌区,山块往往具有强烈的离散性,即山块之间是分离的,四壁陡立,没有山脊相连,形成一个个“孤岛”状山块。
由于山体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较小,难以达到通常意义上产生垂直分异的高差,但其小环境差异导致的自然分异却十分明显,与一般山地显著不同,具有独特的微观自然分异图谱。
(1)说出丹霞地貌四壁陡立的主要地质作用。
(2)描述坡顶植被分布规律,并解释其原因。
(3)同一个山顶同类环带的植被稀疏程度存在阴坡与阳坡的差别,推测其差别并简述理由。
(4)与山坡顶部植被不同,山谷坡麓地带往往形成高大茂密的沟谷雨林,简述其主要原因。
解析:第(1)题,丹霞地貌四壁陡立主要是外力风化、侵蚀作用形成的,有风化、侵蚀分割、溶蚀和重力崩塌。
第(2)题,读图可知坡顶植被呈环状分布,外环为旱生灌木草本、中环为灌木,内环为乔木,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主要是土壤厚度:中心部位土层较厚,向边缘部位土层迅速减薄,再往边缘几乎没有土层,岩石裸露;随着土层变薄,土壤保水性变差,含水量减少。
第(3)题,丹霞山高度普遍较小,因而植被生长的热量条件较好,但阴阳坡植被生长的水分条件差异较大:由于丹霞山整体土层薄,水分不易保存,阳坡光照强,蒸发旺盛,加剧了土壤的干旱程度,因而植被较稀疏;阴坡光照弱,蒸发较少,土壤水分条件相对较好,因此植被较稠密。
第(4)题,雨林的存在说明该地植被生长的水分、热量、土壤条件好;沟谷地带地势低,是地表水、地下水汇聚地,水分条件好;沟谷海拔低,地形相对封闭,热量条件优越;沟谷地带土层比较深厚。
答案:(1)风化、侵蚀分割、溶蚀和重力崩塌。
(2)植被呈环状分布;平缓山顶都有一定厚度的土层,中心部位土层较厚,向边缘部位土层迅速减薄,再往边缘几乎没有土层,岩石裸露;随着土层变薄,土壤保水性变差,含水量减少,造成了植被的环状分布格局。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第二轮复习专题强化练:区域生态建设和流域综合开发(含解析)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第二轮复习专题强化练:区域生态建设和流域综合开发(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5cbaf20bf7ec4afe04a1dfc3.png)
2020届高考地理第二轮复习专题强化练区域生态建设与流域综合开发一、选择题黑河中游湿地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在黑河流域乃至河西走廊生态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针对湿地的恢复和保护问题,相关部门调查了该地区恢复利用(利用与管理)、恢复保护(隔离保护管理)和自然恢复三种典型恢复方式对植被的影响,研究表明,物种丰富度随干扰强度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
下图为自然湿地(作为参考湿地)和三种湿地不同恢复方式对植被生长的影响调查结果。
据此回答1~3题。
1.与自然恢复相比,人工恢复方式有利于提高植被盖度,主要原因可能是该方式( )A.能够满足水源需求B.生态环境较好C.群落抗干扰能力强D.物种丰富2.恢复保护方式物种丰富度最低,原因是( )A.土壤水分差B.缺乏优势物种C.受干扰程度低D.植被稀疏3.根据三种不同恢复方式对植被盖度和物种丰富度的综合分析,以下做法对湿地恢复能够达到较好效果的是( )A.建立栅栏隔离保护B.建设旅游景点,并进行浇灌、栽种等管理方式C.人为不参与管理的自然恢复D.禁止大型动物踩踏、干扰答案 1.A 2.C 3.B解析第1题,据材料可知,黑河中游湿地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水源是限制性因素。
与自然恢复相比,人工恢复方式有利于提高植被盖度,主要原因可能是该方式能够满足水源需求。
故选A。
第2题,物种丰富度是物种多样性测度指数之一,它主要是测量一定空间范围内的物种数目以表示生物的丰富程度。
据材料“研究表明,物种丰富度随干扰强度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可知,恢复保护即隔离保护管理,因隔离所以受外界干扰较少,因此物种丰富度最低。
故选C。
第3题,据图分析可知,恢复利用即利用与管理方式植被盖度和物种丰富度都较高,因此应利用和管理湿地。
故选B。
《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明确了国家扶贫攻坚的主战场,全面实施精准扶贫方略。
下图为“我国扶贫攻坚主战场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4~5题。
4.扶贫攻坚主战场主要分布在( )A.地势第三级阶梯B.东部季风区C.内流区D.东部经济地带5.有关精准扶贫措施合理的是( )A.大兴安岭南麓山区打造商品粮基地B.罗霄山区防治土地盐渍化C.西藏自治区发展灌溉农业D.六盘山区可实施生态移民答案 4.B 5.D解析第4题,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分界线为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读图,我国扶贫攻坚主战场只有大别山区和罗霄山区两个主战场位于第三级阶梯,A错;我国季风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为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彦喀拉山-冈底斯山,扶贫攻坚主战场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只有新疆南疆三地州、西藏自治区、四省藏区三个主战场位于非季风区,B对;我国季风气候区主要是外流区,非季风气候区多为内流区,C错;我国东部经济带包括了河北、北京、天津、山东、江苏、上海等省市,图中扶贫攻坚主战场仅燕山-太行山区战场的部分地区属于河北,其他战场均为中部经济带或西部经济带,D错。
2020届(人教版)高考地理二轮专题:交通练习含答案
![2020届(人教版)高考地理二轮专题:交通练习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1c300ef561252d380eb6eaa.png)
2020届(人教版)高考地理二轮专题:交通练习含答案专题:交通一、选择题(一)沿青藏铁路穿过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时,可以看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藏羚羊。
在无人类干扰时,藏羚羊的数量基本稳定。
这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共同作用产生了()A.生产功能B.吸收功能C.平衡功能D.分解功能【答案】C(二)下图示意我国东北某区域铁路线的分布,该区域铁路修建的年代较早,近些年几乎废弃。
据此完成1—3题。
1.该区域铁路线主要沿A.等高线分布B.河谷分布C.山脊线分布 D.山麓分布2.该区域修建铁路主要是为了运输A.原木 B.农产品C.工业品D.石材3.近些年来,该区域铁路几乎废弃的主要原因是A.设施陈旧B.运速太慢C.线路过密D.运输需求太小【答案】1.B 2.A 3.D【试题解析】1.从图中信息来看,早期铁路分布明显沿河流河谷分布,主要是由于河谷地区地势平坦,有利于铁路修建及运营。
故选B。
2.图示地区有海拔1300 m以上的山地,图示地区地势变化应该是中部较高,河流放射状流向四周,该地区平原面积较小,图示地区不是平原的主体部分,农产品运量较小,B错误;该区域修建铁路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运输原木,因为东北地区是我国三大林区之一,图示区域位于长白山地区,林木资源丰富,人口较少,本地需求量小,主要向外运输,A正确;图示区域位于长白山地区,东北地区的工业主要集中在辽中南地区,该区域工业品运输量小,C错误;东北地区主要的山地是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森林资源广布,平地土层深厚肥沃,石材资源较少,应不是运输主要对象,D错误。
故选A。
3.读图,结合上题分析,铁路的修建主要是为了运输原木。
而经过多年的砍伐,林木蓄积量减少以及近年来,我国环保力度的加大,对于森林的开采和砍伐进入严格限制阶段,原木生产量减少,所以导致铁路废弃,D对。
近年来我国铁路建设飞速发展,设施及运速慢等问题均可以进行技术改造,并非是铁路废弃的原因,AB错;铁路密度大小主要取决于经济发展的需求,其废弃原因与密度大小无关,C错误。
统考版高考地理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四篇解题技巧提升练题型二非选择题型常用解题技法非选择题专练五对策
![统考版高考地理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四篇解题技巧提升练题型二非选择题型常用解题技法非选择题专练五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9ee3df1a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a3.png)
非选择题专练五对策措施类【解题方法】(1)瞄准问题,分析原因。
对于措施类问题,在解答时应该先找出造成问题的自然和人为原因。
自然原因多是区域发展中的限制性因素,如新疆深居内陆,气候干旱,水源短缺;人为原因多是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的人地关系矛盾,如长江中游围湖造田,湖泊萎缩导致洪涝威胁加重。
(2)因地制宜,“对症下药”。
解题时注意两个方面:一是遵循“因地制宜、人地协调”的原则,充分考虑区域自然环境条件,趋利避害,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是要针对不同问题“对症下药”。
如资源问题=开源+节流;灾害防治(环境治理)措施=组织管理措施(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应急预警机制等)+工程措施(因地制宜)+生态措施(植树种草、营造防护林等)。
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工业梯田”是将荒山、荒坡建设成台阶式的“梯田”,用于工业生产的新型土地开发利用模式。
近年来,贵州省仁怀市实施了“工业上山”政策,大力发展“工业梯田”,昔日的贫瘠荒山变成了聚宝盆。
下图示意贵州省仁怀市位置。
(1)简述仁怀市发展“工业梯田”的主要意义。
(3分)(2)指出仁怀市在修建“工业梯田”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3分)(3)为了保护仁怀市的生态环境,请你就当地工业生产提出合理化建议。
(2分)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茶树性喜温暖湿润气候,生长最适温度为20~25 ℃,年降水量要在1 000 mm以上,喜光耐阴,要求排水良好的砂质土壤。
肯尼亚地处东非高原,东非大裂谷纵贯南北,火山灰土层深厚,河湖较多,自然条件非常适合茶树的生长与种植。
肯尼亚茶园主要分布在海拔1 500~3 000米的西南部山区,与世界其他地区的茶叶相比,这里的茶叶品质优良,产量大,是本国第一大出口农产品,主要出口到欧洲、中东及美洲地区。
肯尼亚茶叶在国际市场上销售方式独特,主要采用生产者(茶农)—拍卖行—消费者(食客)的拍卖体系。
肯尼亚90%的茶叶都是通过拍卖市场进行售卖的,位于蒙巴萨的茶叶拍卖市场是世界三大茶叶拍卖市场(印度加尔各答拍卖市场、斯里兰卡科伦坡拍卖市场、肯尼亚蒙巴萨拍卖市场)之一,为降低茶农销售成本,肯尼亚政府每周都免费为茶农将茶园的茶叶用火车运到蒙巴萨茶叶拍卖市场。
2020年高考地理非选择题限时专练(含两套,附解析)
![2020年高考地理非选择题限时专练(含两套,附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2c1a66faaa00b52acec7ca16.png)
非选择题专练(一)(时间:20分钟分值:46分)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4分)材料一海水稻是指能在沿海滩涂和盐碱地生长的水稻。
海水稻不施用肥料、农药,不用除草,不惧海水的短期浸泡,可吸纳海水的养料,长势旺盛。
2017年秋,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的海水稻最高亩产(1亩≈666.7平方米)达621千克。
材料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位于阿拉伯半岛东部,人口约963万,首都阿布扎比。
该国人口精长迅速,粮食供应日趋紧张。
2017年底,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秉承“一带一路”倡议的精神,受邀在迪拜热带沙漠里开展海水稻实验种植项目。
2018年5月实验种植获得成功。
材料三下图为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部分地区示意图。
(1)根据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气候、土壤条件和人口状况,说明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粮食产需矛盾较大的原因。
(6分)(2)简析迪拜开展海水稻实验种植的优势条件。
(6分)(3)分析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推广海水稻种植对该国社会经济产生的积极影响。
(6分)(4)推测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大规模种植海水稻对该国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
(6分)[解析](1)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属于热带沙漠气候,降水少,沙漠土壤贫瘠,且人口众多,粮食供应紧张。
(2)海水稻是耐盐碱水稻的形象化称呼,迪拜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开展耐旱耐盐碱的海水稻实验种植的优势条件是光热充足。
迪拜位于沿海地区,地势低平,浅海滩涂面积广,适宜海水稻种植。
中国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受邀在当地开展海水稻实验种植,体现了政府政策支持。
该国是石油大国,资金充足。
(3)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推广海水稻种植对该国社会经济生产的积极影响可从耕地和粮食供应方面分析。
(4)种植海水稻对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可以减少对海水对海岸的侵蚀、改良盐碱地、增加生物多样性、调节当地气候等方面分析。
[答案](1)产: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属于热带沙漠气候,降水稀少,蒸发旺盛,气候干旱,淡水资源短缺;沙漠广布,土壤贫瘠,故粮食产量低。
需:人口不断增长,对粮食需求量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练一以生物为核心的自然要素整合题
1.(2019·全国高考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东部湿润环境下的典型丹霞地貌区,山块往往具有强烈的离散性,即山块之间是分离的,四壁陡立,没有山脊相连,形成一个个“孤岛”状山块。
由于山体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较小,难以达到通常意义上产生垂直分异的高差,但其小环境差异导致的自然分异却十分明显,与一般山地显著不同,具有独特的微观自然分异图谱。
(1)说出丹霞地貌四壁陡立的主要地质作用。
(2)描述坡顶植被分布规律,并解释其原因。
(3)同一个山顶同类环带的植被稀疏程度存在阴坡与阳坡的差别,推测其差别并简述理由。
(4)与山坡顶部植被不同,山谷坡麓地带往往形成高大茂密的沟谷雨林,简述其主要原因。
解析:第(1)题,丹霞地貌四壁陡立主要是外力风化、侵蚀作用形成的,有风化、侵蚀分割、溶蚀和重力崩塌。
第(2)题,读图可知坡顶植被呈环状分布,外环为旱生灌木草本、中环为灌木,内环为乔木,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主要是土壤厚度:中心部位土层较厚,向边缘部位土层迅速减薄,再往边缘几乎没有土层,岩石裸露;随着土层变薄,土壤保水性变差,含水量减少。
第(3)题,丹霞山高度普遍较小,因而植被生长的热量条件较好,但阴阳坡植被生长的水分条件差异较大:由于丹霞山整体土层薄,水分不易保存,阳坡光照强,蒸发旺盛,加剧了土壤的干旱程度,因而植被较稀疏;阴坡光照弱,蒸发较少,土壤水分条件相对较好,因此植被较稠密。
第(4)题,雨林的存在说明该地植被生长的水分、热量、土壤条件好;沟谷地带地势低,是地表水、地下水汇聚地,水分条件好;沟谷海拔低,地形相对封闭,热量条件优越;沟谷地带土层比较深厚。
答案:(1)风化、侵蚀分割、溶蚀和重力崩塌。
(2)植被呈环状分布;平缓山顶都有一定厚度的土层,中心部位土层较厚,向边缘部位土层迅速减薄,再往边缘几乎没有土层,岩石裸露;随着土层变薄,土壤保水性变差,含水量减少,造成了植被的环状分布格局。
(3)阴坡植被较稠密,阳坡较稀疏;由于丹霞山整体土层薄,水分不易保存,阳坡光照强,蒸发旺盛,加剧了土壤的干旱程度,因而植被较稀疏;阴坡光照弱,蒸发较少,土壤水分条件相对较好,因此植被较稠密。
(4)沟谷地带地势低,是地表水、地下水汇聚地,水分条件好;沟谷海拔低,地形相对封闭,热量条件优越;沟谷地带土层比较深厚。
2.(2019·湖北高考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索科特拉岛与大陆板块已经隔绝1800万年,该岛拥有世界上最奇特的动植物物种,该岛37%的植物、90%的爬行动物和95%的蜗牛都是其所独有的。
下左图为索科特拉岛地理位置示意图。
材料二龙血树是索科特拉岛上的独特植物,其树冠茂密,形似雨伞(如下右图所示),叶片为蜡质。
该树种主要分布于亚洲和非洲热带地区海拔较高的石灰岩地带,通常生长在干旱的半沙漠区,生长缓慢,几百年才能长成一棵树。
龙血树受到损伤时,会流出红色的树脂,可用于提炼名贵中药——血竭。
材料三野生龙血树在我国广东、广西、云南、海南、台湾等地均有分布,但近年来数量锐减,成片的野生龙血树只在海南昌江、三亚保存。
(1)分析索科特拉岛独有动植物物种丰富的原因。
(2)结合龙血树的生存环境和形态特征,分析其对索科特拉岛当地气候的适应性。
(3)试推测近年来我国野生龙血树数量锐减的原因。
(4)简述保护野生龙血树的具体措施。
解析:第(1)题,多特有物种主要是因为自然进化慢以及人类的影响弱。
该岛与大陆分离时间长,物种演化空间独立;人类活动少,干扰小。
第(2)题,为适应当地干热的气候特点,植物的形态应有利于其吸收水分和减少水分的散失。
龙血树叶片较厚,表面有蜡质,以减少水分蒸腾;根系发达,以吸收较深层的地下水,树冠较大,利于截留降水或大气中的水分。
海拔较高的地区气温日较差大,晨雾较多,为龙血树的生长提供了水分。
第(3)题,从材料“生长缓慢,几百年才能长成一棵树”可知成树时间长,自然更新能力差。
从材料“可用于提炼名贵中药——血竭。
”可知近年来人为的盲目追求经济价值,对龙血树破坏是导致其锐减的重要原因。
近年来气候变化影响其生存环境也是导致其锐减的原因。
第(4)题,对野生物种的保
护可从建立自然保护区、加强人工培育、加强宣传教育、加强法制法规制定和实施,发现和重建适宜生存环境等方面分析。
答案:(1)索科特拉岛与大陆隔绝时间长,长期的地理隔离利于独有物种的形成;当地居民较少,对自然环境干扰小。
(2)该岛所处纬度低,常年气温高,沿岸受索马里寒流的影响,气候干燥;龙血树向上生长的叶片和枝干利于收集水分并将其导流至根系;巨大密集的树冠使地面阴凉,利于落到地上的水分渗入地下;蜡质叶片有利于减小蒸腾,保存水分;海拔较高的地区气温日较差大,晨雾较多,为龙血树的生长提供了水分。
(3)龙血树生长缓慢,成树时间长,自然更新能力差;全球气候变暖影响其生长环境;龙血树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和观赏价值,人为破坏大。
(4)建立自然保护区,加大对野生龙血树的保护力度;加强教育,提高人们保护珍稀物种的意识;保护野生龙血树生存环境,防止过度开发;加大对人工龙血树的开发和利用,用人工龙血树替代野生种;发现和重建野生龙血树的适宜生存环境,提高其自我更新能力。